为什么过度的物质生活会让人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人类生活的好坏根本不是由物质决定的。比如,纵览人类需求,物质即使满足,也不一定会有爱。越有钱欲望越大,胆子越大,也就越容易失去爱。如果从理论上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你的生活受到影响的因素会很多。比如你需要受到他人的尊重、你需要有归属感、你还要安全感。这些都不是物质能给你的。那么有人会问:我应该如何生活的幸福?这里,我可以从中国哲学范畴简单说一下我的感悟。1)首要,给你现在的人生做减法。大家应该都读过道德经吧,道德经中有一句最为核心的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人啊,要学习,才能丰富你的三观。三观丰富了,你才能明白求道者要时刻去做减法,要损,不能增,这样你会无为而治,才能无不为。老子这句话又告诉我们,无为是让我们不要总想主导一件事情,不要总让别人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事。你顺着别人的主导成为一个旁观者不好吗!要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这样,你会发现万事才在你的掌握之中,你无所不为。于是,你的人生烦恼消除了,你发现人们会不知不觉想着你,爱着你,在他们关键时刻遇到无法解决问题时才会更依靠你。2)要活着有道德。这是儒家的文化。要仁爱。有些人认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仁爱早已失去价值。殊不知,人性之善,没有消亡,只是被隐藏起来了。每个人心中都有道德标尺,都有那个潜在的道德品质,行善之人会修心的,心找到了烦恼也就消除了。在陆王心学中,心外无物的意思大家能理解吗?当你用心去看世界,你会发现一切事物才有意义。如果你没有生出那颗具有生命感悟的心,你的人生没有意义。3)最后,我想强调一点,物质确实是重要的。它能让我们在现今社会中活的轻松。但我还是要强调最重要的一点:物质是器、是为了我们能修道修心的工具。人生想要活的快乐幸福,根源在于找到自己的心。心是生命情感的体悟,不是简单的器官。希望大家都能生活幸福。
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按道理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感觉越来越满足和越来越幸福才对,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人们并没有感觉到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幸福,反而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焦虑、抑郁、空虚、失眠等精神疾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把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来源搞错了。今天,人们享受的食物越来越丰富,服装从面料到款式都发生了变化,既丰富又多彩,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也越来越先进和便捷,大部分家庭都有轿车,手机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感官刺激和愉悦。然而,在短暂的感官刺激和表面上的愉悦之后,人们很快便陷入一种精神上的虚无感和无力感,感觉生活越来越没有意思。那么,人的幸福感和什么东西有关系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真正的幸福感、心理上的轻松感以及满足感,都只来源于人的信仰。因为这些感觉来自精神层面,而信仰是一个人最大的精神支柱,并且是其他东西无法代替的。所以,人类如果失去了信仰,所有的活动都将失去意义。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人的充实感和幸福感来自于心灵深处对人生价值的定义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核心内容是承认与崇拜造物主。如果失去了这样的信仰,人是很难感到充实和快乐的。仁慈主说:“难道他们没有观察诸天和大地的主权以及安拉创造的万物吗?也许他们的寿限已经将尽了,除了它之外,他们还能信仰什么言辞呢?”(7:185)文/马石头,图/邢亮财经自媒体联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度的物质生活会让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