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一下,请问别墅选择全屋净水系统推荐,选哪个牌子好啊?

回答约7000字,带您了解哪些净水设备最实用,不花冤枉钱,达到最理想的净水效果,篇幅较长,也可以通过目录跳转至具体相关内容。往期全屋净水相关实用攻略回顾:前置过滤器
厨下净水器
管线机
软水机厨下加热净水器
台式净饮一体机全屋净水设备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全屋净水主要包括前置过滤器、中央净水器、中央软水机、末端净水器,从“饮用水、生活用水”两个方面来提升家中的水质,全都需要装么?未必!就拿“题主96平米的房子”来说,面积并不算大,如果不是对生活水有特别高的要求,最多选择“前置过滤器+末端净水器”就够了,对全屋用水也有一定改善,也解决了饮水问题。甚至有些采用“智慧泵房”供水,以及PPR水管输水的新小区,连“前置过滤器”都用不上。至于其他设备更多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毕竟支付一两万的成本去改善卫浴、洗涤用水,在大部分家庭看来是难以接受的,也非必要。对于净水设备的选择,一方面看水质,另一方面也要量力而行。首先要明确一点,市政自来水都是经过严格管控的,品质并没有网传的那么不堪。像南方沿海地区水质硬度本身就很低,完全没有必要安装软水设备,装上意义也不大。还有不少新建城区、新小区的自来水TDS值都不超过200,中央净水器也是可装可不装,效果不会特别明显,TDS值<100,直接上末端净水器就足够了。一般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家里有足够的空间,预算也充足,可以考虑增加中央净水器或软水设备。部分净水设备体积比较大,还要考虑空间和走管问题,灵活组合。市政自来水具体情况可以在当地水务网上查询,弄不清楚的也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花几十块钱买个TDS值检测笔测一下。这个数值虽然不能百分百的反馈水质情况(不能监测细菌等含量),但可以反映出水中的硬度和杂质情况,对于选择净水设备还是能起到参考作用,绿驰这个牌子的TDS笔测试的比较精准。水质偏软地区建议:120平以上:前置+中央净水器+末端净水器 120平以内:前置+末端净水器水质偏硬地区建议:120平以上:前置+中央净水器+软水机+末端净水器 120平以内:大胖瓶+软水机+末端净水器当然,这只是大概的思路,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另外,题主提到的“史密斯、3M、芬妮”等品牌,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价格上确实不太友好,有的起步价就是3K,又或者换芯成本一年都要1K+,下手之前还是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承受能力。各类净水设备都起到什么作用?· 前置过滤器(粗滤)前置最大的作用是“保护”,用40微米左右的不锈钢滤网拦截肉眼可见的颗粒物,单独安装没有太大用处,主要是拦截大颗粒泥沙、铁锈,和后面的净水设备打配合战。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净水器的滤芯寿命(PP棉)和预防涉水电器和管路的堵塞。前置过滤器作用示意图价格也不贵,只要品质是合格的,一般来讲,只要不坏,定期清洗保持通畅,可以一直用下去,所以我们在选购的时候主要就看2点,一是材料判断,二是冲洗技术,其他因素一会儿会带着聊一聊,不是很要紧。更详细的选购技巧以及主流型号详评可以移步这篇文章 ↑① 材料判断前置过滤器扎不扎实主要看“阀头、滤网和滤瓶”三大件。阀头都是铜制为主,安全性是第一位,要么优选“无铅环保铜”或“H62无铅铜”阀头,要么选内部设计了“隔铅内衬”的阀头,可以直接杜绝了金属件与水的接触,这两种方案都是可行的。滤网是不锈钢材料,长期处于泡水状态,耐腐蚀性就很关键,316不锈钢建议作为优选,304不锈钢就算了,工艺上平织比斜织的孔径更加均匀,也不容易脱丝或者附着污染物。滤瓶抗爆性和抗冻性是差距比较大的地方,很多便宜的型号可能也就刚好通过30公斤的抗水击测试,10万次水锤疲劳测试的合格线,北方地区建议优先考虑通过-30℃抗冻裂测试的型号,稳妥。② 冲洗技术从“叠片式、顺冲式、虹吸式”在发展到现在的“反冲式”和“自旋流冲洗”,只要记住“反冲式”的冲洗效果是最稳定的,手动冲洗款里“自旋流冲洗”和“双涡轮冲洗”在操作上比较省事。列举2款技术代表型号供大家参考:“美的 QZBW20S-12”以“刚”而闻名,瓶体通过了80公斤抗压测试、-50℃冻裂测试,水锤疲劳测试超行业标准一倍,阀头部分是H62无铅铜(只含铜、锌,不含铅),品质上荣获了铜佳官方认可。“双滤网反冲洗技术”配合双面旋刮冲洗效率非常高,有6T超大通量,顶部带有压力表和记忆拨盘,实用性很强。目前,这款一直是销冠保持者。“惠尔顿 P0038”是“自旋流冲洗技术”的代表作,利用水流带动刮洗件高速旋转,从而形成涡流式冲刷,刮洗也同步完成了,对于手动冲洗款来说,这种技术只需要打开阀门,就能自动进行冲洗、刮洗和排污,用起来比较省事。不过前提是家里水压正常,否则可能带不动。与上一款不同,这款用的不是无铅铜,所以在内部设计了隔离内衬来保证用料安全,工艺上挺扎实的,抗压能力达到了80公斤,这个数值目前是最高的。图省事儿也可以直接考虑“智能冲洗款”。“京东京造”这款是目前最便宜的一款智能冲洗款,经济实惠,当然用料和功能不能和第一款相提并论,毕竟不是一个段位的,但在平价型号中也算比较抢眼的一款。H62无铅铜阀头内部还做了纳米镀膜,配有316L不锈钢滤网,在“双滤网反冲”的基础上还融入了旋喷装置,净水旋流冲刷滤网,支持刮洗,冲洗效率不低。再加上智能定期冲洗功能的加持,实用性还是不错的。③ 次级要素:· 流量(只大不小)对于120平以内的户型来说,通量4T或者6T是没有区别的,200平可以考虑5T,别墅直接上6T,更何况现在主流型号都在4T以上,对于常规家庭来说,流量管够,只要家里水压正常,压损可以忽略不计。· 精度(约定俗成)认准40微米就对了,符合国内家用标准,刚好可以过滤掉肉眼可及的杂质,但又不影响流量、同时不容易堵塞,国外少数100微米的更多是为庭院灌溉需求而设计的。· 附加功能(按需而入)压力表:查看水压。记忆拨盘:记录冲洗时间。智能冲洗:代替手动排污。稳压阀:解决水压过大的问题。万向安装:360°旋转接口,不受走管限制。全包外罩:隔光、抑制藻类滋生。· 中央净水器(改善全屋-选配)这种净水设备相对于前置过滤器要小众一些,主要是体积一般都不小,首先要对家里空间进行考量。同样能起到提升全屋用水品质的作用,效果上比前置过滤器更加精细,常见的全屋净水设备有“大胖瓶(滤筒式)、管道超滤机、炭滤砂滤式中央净水器”等,这三样大家伙真的要酌情考虑。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们的特点和用处。① 大胖瓶(大蓝瓶、大白瓶)“大胖瓶”实际上就是一种壳体,有单联(一支滤筒)、双联(两支滤筒)、三联结构等。在滤筒里放PP棉,就是一个精度1-5微米的超级前置,放活性炭就能起到吸附异色异味除氯的作用,这种设备相比其他两种适用范围更广一些,有的甚至可以在里面放置树脂滤芯对水质进行软化,效果完全取决于滤芯,搭配上比较自由。尺寸有10寸和20寸之分,二者除了过滤面积不同外,效果是一样的,一般家庭弄个10寸的就够了,20寸特别占地方。至于“大白瓶”和“大蓝瓶”的区别是前者带有旁通阀,算是“大蓝瓶”的升级版,维护比较方便,更适合家用,“大蓝瓶”更多用于工业领域,本质是一样的。要说技术含量真没多少,只要材料合格,防漏到位就行了。“滨特尔”做得不错,就是贵点。大胖瓶的过滤效果要远高于前置过滤器,水质差一些的地区也可以考虑和前置过滤器搭配使用,以降低大蓝瓶的换芯频率。亲测加装了大白瓶之后,后面的RO反渗透净水器RO膜成功的延寿一年,同时还改善了全屋用水品质,也算是变相降低成本了,毕竟一支RO膜滤芯的费用可以换一堆PP棉 。· 管道超滤机(泥沙克星)管道超滤机在国内的普及度还可以,很多家庭都比较适用,体积相对小巧,安装方式也比较灵活。我外婆家属于小镇,没有自来水厂,大部分居民都是直接抽取江水入户,有时候洗衣服都能留下泥巴印子,水中泥沙比较多,这种情况下,管道超滤机就非常适合。主要原理是采用过滤精度为0.01微米的超滤膜,能滤除大多数杂质,尤其是黄泥铁锈等杂质,还能去除部分细菌,过滤效果要比大胖瓶更细腻,不过对于异色异味没有去除作用,也不能有效降低水质硬度~可以理解为更加精细的前置,被誉为泥沙克星~这类全屋净水器选购要点不多。建议优选外压式的PVDF超滤膜,可以拆卸下清洗,反复使用,但随着性能不断下降,到期还是需要更换的,滤芯使用寿命相对较长,不容易发生堵塞,用个三四年问题不大。内压式的超滤膜,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流量下降,不能拆洗,容易堵,寿命较短,具体使用时长跟水质也有很大关系。像“惠尔顿、安吉尔”做得都不错,这类型机子也不用买太贵的,效果都差不多,无非是通量大小的选择,推荐2款比较经典的型号。“惠尔顿 WHT-UF-1000”是比较常规的型号之一,采用外压式超滤膜,从外观上能看到,一键式卡箍的固定方式,拆卸清洗操作非常简单。机身材质是304不锈钢,3000L的流量,属于大流量性价比首选,3卫的大户型也不用担心流量问题。“安吉尔 SA-UFS1000”基础性能和上一款差不多,不过在配置上略好,比如食品级的滤芯外壳,多了智能锁水环的设计,防漏设计做的十分完善,国内老品牌,品质不错。· 炭滤砂滤式中央净水器(全方位全屋净水)这种设备像一个大型的花瓶,体积是最大的(注意空间预留),当然效果也是最好的,多见于大户型或者别墅使用,价格要贵一些,受用人群相对较窄。原理是通过石英砂、活性炭、KDF铜锌合金吸附水中的异色异味、余氯,还能利用金属置换的原理去除重金属,同时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选购要点主要看3个方面:① 目前主流品牌在活性炭和石英砂的净化效果上都差不多,活性炭效果最好的是椰壳活性炭,KDF合金尽量优先选择进口的。② 控制阀普遍以自动反冲洗为主,操作比较方便。③ 流量方面,小户型可以考虑0.5-1吨的,不过估计小户型受用人群并不多,毕竟是个大家伙,小户型寸土寸金的,更建议选择前面两种方式。120平以上的中等户型选择1.2-1.5吨的较为适合,别墅直接上2吨以上的,从实际用户群体来看,用中央净水器的大部分都是超大户型或者别墅。像我老舅家自建3层小楼就装了一款“COLMO CWJ-C133”,用起来还是挺省心的,有5年的整机质保,用起来没有后顾之忧,通量有2T,用料标准也很高。细节上还带有“双维自清洁”,用水量或时间双重监测触发自动清洗,交互屏清晰明了,还可以通过手机智控。基本上功能和配置做到这个水平就已经到顶了,也没必要花个大几万去追求进口牌子,售后还赶不上国内一半好。· 软水机(改善生活用水)软水机是针对水质硬度较高,水垢非常严重的家庭设计的,大致聊一聊它能起到的作用:① 软水大幅提升洗涤效率,比如可以用平时一半的洗涤剂就能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衣物不会硬邦邦的,洗涤次数能增加33%左右。② 洗手池、淋浴间、玻璃隔断上不再会有水印子和垢印,可以适当延长其他涉水电器的使用寿命。③ 美不美容不知道,但洗完脸不紧绷是真的,特别是对于敏感肌洗完脸会红一块、还痒痒的那种情况会有明显改善,软水洗浴的补水效果比自来水高出28%左右。当然,是否必要,依然是看水质、空间和经济条件,用十几二十块的试纸就能测出水质硬度,150ppm以内完全可以不装,如果用TDS值作为参考,那就是200-300可装可不装,超出300有条件的话建议安装。对于一般家庭来说,选个真实流量能达到1T左右的就够了,软水机的核心就在于“树脂”和“交换容量”,至于阀头的选择,正规品牌的合格品用起来都不会有太大差异,能做到“时间、流量”双控即可。如果觉得这些名词理解不了,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大白话手把手教你选“软水机”。圈个重点,树脂优先考虑“陶氏(罗门哈斯)、杜邦、漂莱特”这几个牌子,同样是1升的树脂量,它们的交换容量就要比常规树脂高出0.6EQ/L左右,效率就是不同。而“交换容量”是指树脂交换能力,比如软化同样多的水,交换容量越大软化效果就越稳定,数值小的可能会出现软化不合格或者不完全的情况。树脂可以反复使用很久,每次饱和后用盐进行再生即可,配置了“智能控制阀”的一般在夜里自动再生(2-3小时),不会影响正常使用。像不少品牌都存在通量虚标的问题,我们在选购时先大致测算一下家里涉水电器、花洒、马桶的流量要求,然后按照交换容量来选出对应所需的通量大小。举2个例子:· 科罗菲 COSF-300(3-5人家庭实用首选)“科罗菲 COSF-300”官标1.5T的通量,交换容量有11升,用的是“杜邦树脂”,实际对应的有效通量大约在1.23T左右,略有虚标,但不过分,不过达到这个程度,一般的5口之家也已经可以用的很舒服了。细节上还带有“干盐箱技术”,长期外出有专门的“度假模式”来保护树脂,防止结块,回来不用再生,可接着使用。这款非常适合3-5人的家庭使用,体积小巧,可以放在厨下,用料标准不低,价格也很实在,并提供了终生质保,这点很让人踏实。TIS:字体加黑部分是重点需要关注的细节。· COLMO B36(别墅首选)“COLMO B36”是2T通量(别墅级)里最省心的一款,不光是细节上的精益求精,还有优质的售后服务,这款整机也有5年质保。配备了“陶氏罗门哈斯树脂”,交换容量达到了20升,结合360°布水技术,让水与树脂的接触更加充分,在2T满通量下依然能保持软化合格率,不存在虚标。盐箱做到了“干湿分离”,同时在“等比再生技术”的加持下,能够降低20-30%的耗盐量。这款性能上几乎没什么槽点,各个细节都有兼顾,在大通量型号里定价也是比较良心的一款。更多型号对比,可以参考这篇:· 末端净水器(解决饮水问题-必备)末端净水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厨下净水器,也是目前最为普及的净水设备。一般市面上比较普遍的就是“超滤机、RO反渗透机”两种,如果需要直饮建议不要考虑超滤,毕竟超滤机的精度只有0.2-0.01微米,很多病毒和重金属是无法过滤的,尤其是国外品牌,不少型号就是0.2微米,效果十分有限。“RO反渗透”是目前最主流的一种,精度达到了0.0001微米,对于重金属的滤除率大概在98%以上,能够滤除所有病毒和细菌,真正做到了放心直饮。但凡采用了RO反渗透技术的净水器,其实过滤效果都差不多,不管是“陶氏、海德能、东丽”还是国产“开能、汇通”等,膜片的初始性能差异其实非常小。只是各个厂家的卷膜工艺和RO膜后期的稳定性上会有些差异,简单来说,滤芯的耐用性是拉开各品牌差距的主要因素,对我们消费者来说,直观的影响就是“换芯成本和换芯频率”。其次影响价格的就是通量大小,通量大则流速快、硬件要求也高,造价自然也贵。其余的细节包括“换芯提示(机身、APP、智能龙头)、净废比(主流都做到了2:1以上)、是否支持便捷换芯”等等,这些都不是很要紧,视情况而定。关于净水器的选购干货,看这里:实用派也可以关注一下“通用滤芯”型号~换芯真的很便宜,后续滤芯品质和费用都能自行拿捏,就是智能化体验差一些。专用滤芯型号选择范围就很广了,基本上很多知名品牌都是定制类专用滤芯,比起通用滤芯型号,有着更便利的换芯体验,智能化程度更高,两者没有绝对的好,就看是买实惠,还是买便利了。推荐两款性价比超高的净水器,配置不差,而且直接刷新了历史低价,功能相对也比较齐全,满足家用饮水是游刃有余。这两款的RO膜滤芯都是13页膜设计,用料很足,主滤芯长效性做到了5年左右,中途每年只需要更换一次PCT复合芯,换新频率非常低。功能上是双出水设计,可以分质过滤出纯水和净水,分别用来解决日饮需求和平时的厨房洗涤或者食材浸泡,智能灯环龙头利用灯光变化来反映滤芯的状态,再加上APP智控作为远程辅助,前端是横抽式换芯设计,操作时不用移动机身,该有的细节都做到位了。之所以推荐这两款,主要还是定价和滤芯标价都很实惠,回归初衷,也就是为了解决喝水问题。“京造 1000G”流速更快,纯水达到了2.67升/分钟,接一锅水也才30-40秒,单支1000G的RO膜滤芯和其他品牌400G同价,这已经非常良心了,能做到这一步和强大的供应链支持有很大关系。另一款“京东京造 600G”是刚需首选,1.56升/分钟的制水速度体验也绝对不差,其他细节和上一款是完全对标的,价格1K不到,日均滤芯费用才6毛钱,还要什么自行车?那些动不动喊着要DIY的小伙伴,真心可以来看看这款,花费已经相差无几了,体验绝对是另一个档次。通常1000-2500元左右是高性价比集中地带,这篇文章为大家做了集合了该价位段高性价比的型号,可以做个参考。· 管线机(满足即热)管线机实际上是RO反渗透净水器的配套产品,主要作用就是加热,优势是方便、快捷,3秒内完成任何温度的即热,不能单独使用或者搭配超滤使用(有水垢容易损坏加热体)。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算不上必需品,愿意等三五分钟用烧水壶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可以很肯定的说,用过的小伙伴一般都回不去了,家里装了厨下净水器的朋友有条件可以配一个。管线机最重要的几个点是“加热体、水路材质、功能体验”。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型号都会用到双石英管即热式、电热膜加热式、厚膜(纳热膜)加热式,这三种加热方式效率都很高,厚膜加热体的耐用性和温控精准度表现是最好的,长期使用下,功率衰减近乎为0,热传导速度最快,而且做到了水电分离,安全性也是最高的。水路材质尽量选择高品质食品级材料,一般不会出现异味,大部分廉价机很难避免这个问题,毕竟成本受限。功能体验方面,温控档位至少3-5档够用,水量设定丰富一些的在冲泡热饮时会更方便,能够精准直达各类冲饮比例需求。为此我单独写过一篇文章,详细的选购技巧和主流品牌详解在这里都有汇总。“海尔”和“COLMO”属于走在前沿的领军品牌,推荐两款不同价位段的经典款:“海尔 HG201-R”是中端型号中非常经典的代表之一,加热体采用“稀土厚膜加热体”,34档温度都能精准直达,4档杯量恰到好处,LED大屏交互,操作非常简单,功能设计很实用。“COLMO”是零槽点高配机,预算到了2K可以无脑入的一款,服务也是超棒的,整机做到了5年质保。“超真实触控彩屏”以及“稀土厚膜加热体”是“EVO系列”的标配,有6段水温控制,定制杯量在700ml以内每50ml一调,这样的档位划分相当实用,出水量也比一般机型要大,能满足各类用水场景。2022年的时候增加了“自感应出水”,绑定杯子一放自动定温、定量出水,高级感十足。“全管路热循环杀菌”比UV局部杀菌效果更好,时刻保持良好的水路环境,内置大容量水箱,可以兼容各种通量的净水器,还能平衡水质TDS值,即便是没有零陈水的净水器也不怕首杯水TDS值过高的问题。「点击解锁更多品牌净水器详评」京东京造
海尔
安吉尔
美的云米
世韩
352
史密斯
佳尼特飞利浦
沁园
小米
卡赫
九阳碧云泉
西屋
Unities
卡赫易开得
3M
道尔顿
爱诗普霖「你要的攻略,这里都有」· 净水器
投喂十连,20款主流机详评!· 净饮一体机
11款高性价比型号测评!· 厨下加热净水器
真的方便么?· 即热饮水机
好用的有哪些?· 前置过滤器
怎么选不踩坑!· 管线机
怎么挑选最实用?· 软水机
是不是智商税?· 全屋净水
如何合理配置?· 通用滤芯净水器
哪一款更值得入?· 纳滤净水器
有哪些推荐?· 超滤净水器
哪些地方比较适合?· 龙头净水器
到底有没有用?· 2000元内高性价净水器有哪些?· 1000元内值得入手的净水器有哪些?内容有点多,不关注我看不完哦~关注后可免费咨询~我是 @松鼠睡不醒,关于净水小知识,欢迎来撩~
听过来人一句话:有条件直接上全屋净水系统,没条件就算预算再吃紧,也要买净水器回家。人说一天八杯水,水上的质量都不把控好,怎么领退休工资,更别说,一般考虑家里安不安全屋净水系统的朋友,都上有老下有小了,孩子和老人肠胃最是脆弱,更需要在水上多把一层关了。不瞒大家说,我们家新装修第一个锁死的家电,就是净水器。来盯装修的时候,新房天天喝矿泉水太烧钱,买个热水壶烧自来水,别说那味道不得劲,肚子窜几天,装修过后看烧水壶底下一层水垢,连壶都扔了。也是,都2023年了,除非大家依山伴水的住所,不然哪一块水质还能健康好喝啊!所以有条件的话直接上个全屋净水系统自然是不会错的,而且建议一定要搞大品牌的产品,质量靠谱!比如美的在这方面就有很丰富的经验,产品线多,配合起来还能搞个全屋智能化操作。但要想真正通过全屋净水系统解决喝水问题,得先做功课,才不容易踩雷!首先,需要跟大家解释下什么是全屋净水系统?其实很容易理解,全屋净水系统指的是针对家庭所有用水的处理,包括厨房、客厅、浴室和阳台。如果按照一套完整的全屋净水系统来算,它一般包括前置过滤器、中央净水机、RO反渗透净水器、软水机、末端直饮机。就比如这样 那么全屋净水系统包含的产品这么多,一套下来贵的话甚至得好几万才能拿下,究竟该怎么选适合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呢?一、品牌很重要全屋净水品牌在选择上我认为一定得是知名度比较高的大品牌,这样才能兼顾产品售后、口碑及性价比。我家选择的是美的,基本上各种净水设备都是买的它家产品。作为家电业的“国货之光”,美的这个牌子想必没人不知道吧?!它家在全屋净水领域早早地就开始布局了,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专门的净水项目组,数十年来一直没有停止对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不仅不断地推陈出新技术(第二代智能零陈水),国内的零售量也稳居行业第一,产品已经走向海外畅销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口碑+技术双丰收。1999年专门成立了厨房和热水事业部净饮园区,占地面积约为4.4万㎡,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是国内最具规模和实力的饮水设备制造基地,年产量能达到650万台之多,规模化、业务化水平小厂商完全比不了~二、合适很重要虽说一整套全屋净水系统包含的产品很多,但如果预算有限的话,实际上是可以自由组合搭配的,选最重要、最适合自己家情况的产品安装即可。我家就是前置过滤器+中央净水机+RO反渗透净水器的组合,三重过滤防护,大大提升了生活用水/饮用水的品质:中央净水机和前置过滤器能帮忙净化全屋的用水,沐浴用水也能保障品质,将RO反渗透净水器安装在厨房后,从里面出来的水就能直接喝~没配备管线机,需要的话自己花两三分钟用热水壶烧个开水就行,现在水质好了也不会残留水垢,不用很麻烦地去清理!这里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装的RO反渗透净水器了,毕竟关系到最后一步生活用水/直饮水,选不好咱也不敢放心喝,所以这方面我做的功课更加全面些,选的是美的新出的澎湃Pro 1000G净水器:1.真正能让你喝到干净的水作为净水器,最关键的滤芯部分肯定不能含糊,通过RO滤芯和PCB滤芯双滤芯过滤再加上专利伯努利技术,通过增加膜表面流速来提升过滤效果,并延长滤芯寿命。这种3D旋转式进水的设计还能实现快速过滤,提升出水流速,一根RO膜滤芯能用上5年都不是问题。对比市面上这类RO反渗透净水器普遍还停留在3年左右的滤芯水平,美的这款澎湃Pro赢麻了!滤芯寿命更长后续换芯成本就更低,更省钱~而且美的这款澎湃Pro采用的是纯物理过滤手段,不添加任何额外的阻垢剂成分,就能实现精准、有效地对大颗粒杂质、细菌病毒、重金属离子进行过滤,去除率普遍还大于99%,用水更放心!一定要选无阻垢剂【磷酸盐成分】添加的净水器,要不然用着用着进到饮用水里,喝多了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2.真正能让你喝到舒服的水其次,前面也提到了美的已经研究出来了最新一代的智能零陈水技术,这款澎湃Pro就已经用上了:在AI智能零陈水技术的加持下,可以自由调节零陈水模式,通过定时回洗纯水端的纯水,来保证时时刻刻出来的水都是鲜活水,早上起床接的第一杯水都能喝,不用担心TDS值过大的问题。我家这种属于典型的“三明治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爸妈每天早上起床基本都有喝水的习惯,用上这款净水器后,早上起床去厨房接一杯水就可以直接喝了,很方便~不像市面上其它净水器一样,为了保证出水率和净化效率会增加阻垢剂,为了保证饮水的绝对净洁,坚持0阻垢剂的情况下,还能让产水率在查验时,高达72%,远超国家一级水效标准,更省水,爸妈也挑不出来毛病~另外,1000G的超大通量用着非常舒服,日常家里300ml的水杯平均3秒出头就能接满,即便是给水壶接水烧水泡茶也用不了1分钟,水流哗啦啦。再搭配智能触控的水龙头能切换生活用水/饮用水/定量取水三种模式,生活用水模式下直接用净水器出的水备菜、洗菜都行,几乎就跟厨房之前的原装水龙头出水速度差不多,一点不影响正常做饭流程!而且它在制水过程中几乎不会发出噪音,美的专利的五腔泵能很好地从源头消除噪音,全方位降噪实现轻音制水,放在厨房橱柜里全天开着从外面根本听不见声音。总的来说,作为全屋净水系统最重要的一环,这款澎湃Pro净水器的综合体验我认为是可以打满分的!不论净水效果还是使用便捷体验,家里人都很满意~这就是选美的这种大牌子产品的好处,质量有保证,价格还不算贵,如果想给家里安排上全屋净水系统的,可以优先考虑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屋净水系统推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