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孩子写作业时小动作比较多的原因多,很快写完作业去画画怎么引导?

最近女儿班里老师说有几个男生太调皮了,特别是有个男生,上课时一点也坐不住,上课没几分钟就开始转身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有一次,他甚至走到前排同学那里向人家要铅笔。上课时候还喜欢切橡皮玩,一整块大橡皮,都被分散成了几小块。其实,像上面事例中孩子好动的情况,在生活中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经常在妈妈群里看到一些妈妈吐槽的声音:“我儿子一会儿也闲不住,不是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就是在地上打滚”、“看书时注意力总是不集中,一会儿就走神了”。对于好动的孩子来说,坐不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有些孩子却似乎好动过了头,以至于上课不专心,甚至扰乱课堂秩序,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如果孩子一直好动下去,在学习上势必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对于这样的孩子,一定要做出积极的引导。孩子好动,是好还是坏?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活泼好动的天性会让孩子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和自由探索能力,这对孩子的早期身体发展和智力发展均有好处。在孩子两岁之前,活泼好动的孩子一般会比安静的孩子各方面发展都有优势。有的父母把孩子好动视为不老实,调皮,不遵守纪律,对好动的孩子加以种种限制。这种做法是违背儿童心理特性的。孩子好动,是精力旺盛、身心健康的表现。好动的孩子有超强的交际能力,可以帮助他们结交到有利的人脉和资源,更快地取得成功。所以,父母不要觉得好动的孩子很不好,他们也是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呢。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安静不下来,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如果父母能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活动,那么既能维持孩子活动好动的天性,也能做到专注和注意力集中。孩子好动的原因对于六岁之前的孩子,如果活泼好动,甚至注意力不集中,绝大多数是成长的正常表现。但对于学龄儿童而言,孩子好动还有以下几种可能性:1、年龄的特点孩子在六七岁之前都是以玩为主,可进入一年级后,就要以学习为主了。对孩子来说,这需要一个过程。而六七岁的孩子非常喜欢活动,如果强迫他们在一个地方连续坐20分钟以上,孩子是不愿意的。就导致了孩子坐不住。2、孩子属于触觉型这样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都无法安静地坐下来,因为他需要利用大肌肉的肢体运动来作为学习的主要渠道。3、注意力不集中六七岁的孩子注意力有限,最多只能集中15~20分钟,所以,常常会在课堂上出现不专心的现象。同样,如果让孩子集中精力做一个小时的作业,恐怕很多孩子不能坚持下来,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写一会作业就开始做小动作。4、正在做的事很无聊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认真学习,其实,孩子不是不认真学,他在那动来动去,其中的原因就是学习任务太枯燥。孩子如果不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那么他就会无法获得新的挑战,很容易分心,一分心就容易好动起来。改善孩子好动,父母这样做了解了孩子好动的原因,接下来就该“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远离好动。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孩子的“好动”问题:1、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为了减少孩子的好动,父母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学会在安静的环境中做事。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画画、阅读、运动等。一开始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再逐渐加长时间。平时多带孩子去博物馆等比较安静的地方,让孩子学会在安静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2、用游戏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平时可以跟孩子多玩游戏,锻炼孩子的自控力,比如“木头人”,如果孩子忍不住动了,就属于犯规,接受惩罚。3、重视孩子写作业时间孩子在家写作业时表现如何,课堂上也会有同样的表现。如果孩子在家写作业十分专注,不乱动、不分心,并且每天做完作业后再玩,这就说明孩子在课堂上也是这样的。所以,在孩子写作业时,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足够安静的环境,多加观察孩子这段时间写作业的表现。4、带孩子多运动既然孩子喜欢动,那就从“动”开始。好动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精力旺盛,不妨带着孩子多“动”起来。比如玩平衡木、蹦床等,让孩子释放“能量”。这样不但消耗了孩子的精力,也促进了运动能力发展。寄语:好动并不是什么缺点,但是孩子安静也不能说就是优点。如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型的,这种行为还会帮助孩子产生很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一旦发现孩子不只是好动,父母就要引起注意了,尽早地帮助孩子改善。
很多家长都面临着这样的苦恼,老师经常跟自己告状,说自家孩子上课总是做小动作,一会看看这里,一会扣扣橡皮和铅笔,总之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每次和老师沟通之后,家长也很着急,想纠正孩子的问题,但是具体该怎么做呢?家长朋友们可以试一下这4个办法。第一,让孩子知道课堂纪律对于一些幼升小的孩子,上课有小动作很正常。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朋友经常处于运动的状态,忽然到了小学,就要保持一个坐姿,集中注意力听课,大多数小朋友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因此,家长对于小孩上课小动作太多这个问题,没必要大惊小怪,但是也不能忽视,孩子小动作多一种情况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不知道课堂纪律,如果是后者的话就很简单了,家长和老师配合给孩子讲清楚上课应该遵守的规则,跟孩子解释幼儿园和小学属于不同的阶段,学习任务也不同,还要具体地告知孩子上课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孩子心里有了是非观,慢慢地就会改变很多了。第二,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家长,晚上不到十一二点绝不睡觉,孩子也跟着一起晚睡,但是孩子正在生长和发育阶段,对睡眠的时长要求高,6-12岁的学龄儿童,每天要保证9-12个小时睡眠,13-17岁的青少年,每天睡眠时长应为8-10个小时,否则将会出现精神疲倦,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小动作多的现象。因此,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就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第三,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3岁以前,每天平均每多看一小时的电视,7岁时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发生率就会增加10%。很多家长可能联想不到电子产品和孩子的注意力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其实电视不断转变的画面,会让孩子的注意力不断处于跳跃的状态,没有办法长时间在某一件事物上集中,而且电视画面丰富多彩,也会让孩子对枯燥的书本提不起兴趣,学习的动机减弱,注意力就很难集中。所以作为家长,当孩子出现某些缺点时,首先要自我反思,看看自己有没有为了,让电子产品作为“保姆”陪伴孩子?如果有,现在抓紧时间摒弃这种懒人教育模式。第四,让孩子体验集中注意的好处对于孩子要重视表扬和激励,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如果孩子注意集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家长要给予口头和物质的鼓励,比如给孩子买他最想要的东西,让孩子亲自感受到集中注意的好处,就会有意识地延长注意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总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作为家长决不能一味地指责、打压孩子,而是要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用积极地方式引导孩子。科普社保知识,分析社保问题社会领域创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写作业时小动作比较多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