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望心理老师的新年愿望能解决孩子不上学的问题吗?

前几天,有个妈妈无奈地给我说,孩子不愿意去上学,咋办呢?“玩了一个寒假,玩疯了,天天看电视、玩手机,自由散漫惯了。这不,开学了,天天哭不想上学,每天早上家里都是鸡飞狗跳的”。做父母的听到孩子说不想上学,或干脆不愿意去上学,的确让我们非常焦虑,也很担忧。“妈妈每天都要上班呢?你咋能不上学呢?” “上学是国家规定的,你必须要去上学。”“我都是为你好,你长大了就会明白我说得对。” 可是,最怕的就是孩子放弃长大。刚开学,很多学生还不能立马从“寒假模式”转向“上学模式”。上课犯困、打哈欠、和其他同学窃窃私语、坐不住、心不在焉,神游发呆,甚至不想上学......这就是所谓的“开学综合症”。据专家说,这种“开学综合症”在孩子开学1个月左右是普遍存在的。 去年这时候,在网上看到:济南市一个小学生因为不想上学,出门上学后躲车库。爸爸以为儿子失踪了,着急报警找儿子。后来才知道,原来孩子放假结束后不想上学,又不敢跟家长说,就想出了躲起来这个“方法”。一般情况下,孩子不想上学有以下几种原因: 01 留恋假期的生活,不想上学
很多孩子在假期完全放羊,自由散漫,玩得很嗨,过于自由的假期生活与过度紧张的学习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人都是有惰性的,当然不想上学了。对策:针对这样的问题,首先假期结束的仪式感很重要。在假期结束的前一周就应该调整孩子作息、陪孩子一起进入学习状态。举行一个隆重的假期结束、新学期开学的仪式,和孩子一起为假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开学需要仪式感,我们重点做了一件事。让孩子从心理上明白,假期结束了。同时,也可以和孩子商量新学期的计划和安排,帮助孩子尽快适应。但是,如果这些都做了,孩子还是会出现“开学综合症”也是正常的。 想想我们大人过一个长假,要开始上班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哎呀!明天要上班了,假期怎么这么快就过完了,我还不想上班呢!”既然,大人都会这样,孩子这样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记得之前儿子也给我说过,他不想上学。我当时也挺担心的,但是我知道批评、打压、逼迫、威胁只会让孩子更不想上学。其实,当孩子这样说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是希望被看见,被理解,而不是被忽视,被打压。于是,我就给孩子说:“那好吧,如果你实在不想去,我给你请假。”孩子一脸惊讶地说:“真的啊!你真的同意我不去上学啊?”我的回答让孩子很意外,其实他内心也知道他应该去上学。“当然是真的啊,我给你写假条。”“可是假条该怎么写呢?你就写我生病了,我肚子疼。”“啊?我不能那么写,你知道我不能撒谎。”“那写什么呢?”“是啊,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到呢?”“哎呀,伤脑筋,算了,算了,我去上学吧!”我开心地说:“好嘞,那我就不用伤脑筋了。”在谈笑间,孩子的这份“不想上学”也就灰飞烟灭了。当孩子说不想上学的时候,我们需要好好观察一下孩子只是嘴上说说,抱怨两句,还是真的不想去上学。如果只是嘴巴上说说,抱怨两句,这是正常的,同理孩子就好了。孩子这点小情绪被看见了,就消失了。其实,很多孩子内心知道自己应该去上学,只是想说说内心的感受而已。这时,当你把选择权交给孩子的时候,让他觉得你不是在控制他,而是从内心愿意无条件地支持他,他们往往都会做出负责任的选择。孩子的感受被看到了,逆反情绪消失了,自然就去上学了。 相反,如果我们非常紧张、焦虑,害怕孩子真不上学,而忽视孩子的感受,或做出过激的反应。孩子心里就会堆积“怨气”,反而强化了孩子不想上学这件事,把这个本来嘴上说说而已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02上学没意思,我不想上学
由于学困生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他们没有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经验告诉他们,上学很苦、很累、很可怕,每天都要写作业,还完不成,一点都不开心。他们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如果还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很可能自我放弃,不想去上学了。对策:首先,家长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可以告诉老师孩子的这种负面情绪,及时让老师掌握孩子的内心动态。这样老师也许会多关注、鼓励孩子,老师和家长互相配合,帮助他重新找回上学的热情。其次,我们在家要多陪伴、接纳孩子,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在家的时间,不再受到批评、打压,而是更多的理解、支持和赞美。对孩子少提期待和要求,多鼓励他们,拿着放大镜发现他们的每一点点进步,夸奖他们。就像昨天,我发现儿子写的几个字特别漂亮,我赞叹地说:“哇!这字简直太美了,我越看越想看,看不够咋办呢?能允许我拍个照,发个朋友圈吗?”孩子一脸骄傲地说:“可以啊!来,拍照吧!”当孩子做不到,完不成作业的时候,那就放过孩子吧。毕竟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最后,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找到他的兴趣所在,多发展他感兴趣的事情,让他有一些特长,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比如我一个朋友的儿子特别喜欢踢足球,虽然他成绩不咋地,但是在足球场那可是自信满满。
03 对立违抗,不想上学
很多时候,孩子不想上学是因为和家长的关系出了问题。所以,当孩子不想去上学时,我们首先要反思,是不是我们对孩子要求过高?或经常用批评、打骂、威胁,恐吓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学习和作业。甚至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对孩子恶语相向、打骂、侮辱、践踏孩子的自尊。没有人在乎他,他便什么都不在乎。当一个孩子觉得父母最在乎的是他的学习,那么,他们会把不去上学当作要挟家长的手段,甚至是以此来报复父母。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有个孩子,非常聪明,可就是不爱学习,经常被父亲打骂。他上初中的时候,非常叛逆,经常逃学。后来,因为逃学太多,被学校开除了,被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打。虽然后来转了两个学校,但最后还是没有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其实,这样的例子挺多的,如果打骂能解决问题,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但是,很多父母还是不信,当听到孩子说“不想上学”时,总是急着去解决问题。不管用什么方式,反正你都要去上学,只要你去上学,就好了。我们没有找到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问题就没有解决,埋伏在内心的情绪终有一天会再次爆发。对策: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沟通方式、换位思考。其次,我们要体恤孩子,让孩子的情绪得以宣泄,放下“面子”与“架子”,营造一个和孩子心平气和、促膝长谈的机会。只有先在意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的感受被看到,逆反情绪才会消失,他才不会和父母对立。我们也可以借此给孩子讲一讲自己小时候不想上学的故事,或者是和父母发生冲突的经历。这样孩子就觉得:“哈哈,原来我妈小时候也很叛逆啊,也不想上学啊!”他就不会觉得被孤立,反而觉得被认同,同时,也能从故事中给孩子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向孩子敞开自己的软弱,更能拉近你和孩子的关系。当然,ADHD的孩子很多也合并有对立违抗情绪,应该去医院及时诊断,遵医嘱。
04在学校没有朋友,被同学霸凌
很多学困生,在人际交往上都有很大的障碍。因为学习差,反应慢,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的话。所以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朋友少,比较愚笨,往往也会成为被霸凌的对象。霸凌包括言语上的攻击、威胁、侮辱、嘲讽,也包括肢体上的伤害。对策:我们要经常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经常问问孩子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发现孩子和同学有矛盾时,要区分只是一般性的矛盾还是霸凌。多跟孩子聊天了解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多次被同一个或几个孩子进行言语上或肢体上的侵犯就是霸凌。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应积极找老师反馈,解决问题,同时教孩子学习保护自己。我们要做好孩子坚强的后盾,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可以依靠的,而不是他独自一人去面对。多鼓励孩子和同学建立友谊,比如鼓励孩子约同学出去玩,来家里玩等等,帮助孩子能在班上交到好朋友。
05 不知道为啥要上学,所以不想上学
其实,这个也就是学习动力的问题。一般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孩子才会思考这个问题,他们会觉得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很迷茫。对策:多和孩子一起探讨他们的梦想。比如,我的孩子说他想当厨师,我们都大力支持他。“以后你当了厨师,我们家的人都能吃上美味的饭菜了。”然后,我们一起探讨当厨师需要什么技能?“要看菜谱,所以需要认字读书,那还要会配菜,所以学习数学和化学也有帮助。“”说不定你以后要做西餐,去接待外宾,那英语要不要学呢?”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些梦想和现在上学之间的联系,用他们自己的梦想来推动他们的内驱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和孩子探讨他们喜欢的明星、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探讨冬奥会队员在赛事中的表现、冬奥中夺冠运动员的励志故事、某电影观后感想,探讨他们成功秘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06被老师批评、伤害
如果孩子在学校遇到很严厉或对孩子有偏见的老师,老师经常批评孩子、对孩子进行言语上的伤害、吓唬或威胁,也可能会让孩子不敢、不愿意去上学。对策:当被老师言语伤害时,我们强行让孩子去上学只会增加他的危险与痛苦。可以给孩子请两天假,我们了解清楚情况后,以谦逊的态度和老师沟通,沟通的时候尽量用了解情况、表达事实的态度。如果和老师沟通效果不好,可以找校长,申请转班,甚至转学。
后记
当孩子出现“开学综合症”时候,我们给予的不应该是批评、指责,而是应该本着接纳的态度和孩子一起探寻原因。我们也不必过于焦虑,我们焦虑,只会给孩子传达焦虑,我们平静安稳,及时给孩子提供支持,“开学综合症”就会慢慢消失。再啰嗦一次,重要的不是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去上学。而是找出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找到情绪下面的情感需求,并为他们提供精神支持。如果孩子每天都去上学,但是却没有状态,又有什么意义呢?END文章原创首发于公众号“小满育儿 陪伴学困”,转载需经作者同意,欢迎转发分享。公众号有更多音频文章,欢迎前往阅读收听,也有更多视频,可直接点击观看。参考资料:孩子不想上学,父母这样做比说“必须去”强百倍! 春藤说深度分析: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 认知行为疗法学习中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作者简介:全职妈妈,用心陪伴学困儿!持续分享育儿故事和实战经验,也愿意聆听你的烦恼和焦虑。陪伴孩子,我们相约,一起走!
最近几年,我常在咨询中接待到这样的家庭,就是孩子上着学,突然有一天就跟父母说:“我不想上学了”。这对于父母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父母们往往很难理解孩子出现的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去医院心理科,大部分都会被诊断为抑郁症。确实,这些孩子表现的情况与抑郁症很类似,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他们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但是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这些症状表现并不是非常严重和突出。因此,单从外表上看跟其他同学也并没有很多大差别,有些还由于掩饰原因,外表看起来还挺阳光。其次,他们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这种孤独感来自于他们内在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好像并没有真正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他们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他们似乎很多时间都是为了获得好的成绩而学习,而且,他们的成绩一开始往往都很优秀,后来,有些能一直保持很优秀,有些就落了下来。但他们内心共同的地方就是时常感觉到孤独、迷茫,感到无意义感,成绩落了下来的就更糟糕,基本上都会厌学,成绩往往也很难再追上去。有些孩子还衍生出了其他的心理问题和障碍。还有,在现实中他们有些人际关系。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都表现得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比较在乎他人的言语和评价,他们努力维持着在外人面前都良好形象,但能感受到,他们并不愿意接触更多的人。他们也会因为内心的无意义感、煎熬等产生自杀念头,甚至会做出自杀的准备和行为,风险比较高。所有的这些跟抑郁症的情况差不多,但不同的是,药物对这类孩子似乎效果不是那么理想。对于大部分心理工作者来说,面对这类孩子也是比较棘手的,因为他们往往不太愿意主动求助。而且这几年,众所周知的原因,这类情况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内心的感觉是挺沉重的,感叹道他们在花季的年龄,就遭受这样的煎熬,大好的前程就这样被影响,确实非常令人心痛!作为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更是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办。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你很难想象父母将会遭受到怎么样的煎熬。这样的现象并不是在我们这里首先出现的。在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出现了:《美国人何以如此郁闷》一书中就探讨过这一问题:为什么在空前繁荣、并声称为最大多数人创造幸福的现代社会,会遗留下这么多的不幸福感?自1950年以来,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美国人的比例也在下降。最近几十年,日韩、欧美都出现“躺平”“丧文化”的现象,可见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可以理解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活比较富裕时就会出现的现象。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社会病”吧。因此,完全认为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不全面的。很多父母可能看原生家庭的书籍比较多,会陷入深深地自责之中。但真的,这样于事无补。01/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感觉到孤独和无意义感?这也是核心的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联系到现实,我们的孩子生活的当下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同?孩子们处在的是一个过度忙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特别是这几年流行的词语“内卷”就可见一斑。在这样竞争的环境里,大家都在焦虑,都在内卷,内卷的结果就是有些人抑郁了、放弃竞争,躺平了。这让我联想“25号宇宙实验”,这场实验开始于上世纪1968年,在美国的马里兰州,一位生态学家决定用8只老鼠开启一次社会模拟实验,提供充足的资源,让它们自由繁殖。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1973年的春天,此时这项实验已经进行了长达920天,约翰的结论是:25号宇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我们的社会未来的走向,资源的丰富和人口的增长最终将会对我们自身形成反噬,竞争会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激烈的竞争最终导致年轻的老鼠新生代不再愿意交配繁育下一代,也就是丧、躺平了。这是老鼠实验,人类社会呢?也是一样的,过度竞争导致反噬:因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管你怎么努力,怎么竞争,都会出现优胜劣汰,出现一二三四五和倒数排名的这种情况,如果一个人所有的动机、兴趣、生活目标、学习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排名、优胜劣汰,并以此来评价好坏优劣。你觉得学习、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一旦竞争失败,就会被要求、指责、嘲笑,你觉得不孤独吗?而这一切,你想挣扎都挣扎不了,这是让人怎么样的一种绝望啊!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如果我们也因此焦虑,过度卷入这样的竞争中,那么结果很可能就会培养出不再努力的孩子。也许有些孩子在当下的竞争中暂时保持了优势,但能保证未来一直在竞争中保持优胜吗?如果不能,会不会也会陷入挣扎和绝望、孤独、痛苦和无意义呢?这个是未知数。因此,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阅读到此,相信很多家长知道怎么做了吧?02/避免把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家长们都有一种担心,如果不努力,将来孩子就一定过得很悲惨,因此会想尽一切办法,一切途径帮忙提升孩子。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真的有用吗?很明显,家长是通过抓住孩子来解决自己的焦虑和担忧,解决自己灾难性思维偏差。我问家长们一个问题:未来社会到底是怎么样呢?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你知道吗?如果你不知道,你为孩子准备的,你确定有用吗?与其抓住孩子使劲地卷,不如建议你自己努力多赚钱,也许未来还能真正帮助到孩子一些。如果孩子提出“我不想上学了”,而且你尝试了各种办法,他都不肯上学了。这时候,你千万要稳住,不要拼命地抓住孩子去解决你的焦虑。倒不如尊重孩子,让他按自己的意愿看看他想怎么走,把选择权暂时交给他,孩子的人生也并不会因此完蛋了!家长们一定要坚信这点。03/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孩子是婴儿的时候,父母往往能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往往变得有条件了,甚至是有很多条件。在孩子看来,父母的这种有条件会让他感觉只有自己做到了父母要求的,才配得到父母的爱。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有自己不配的感觉。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对孩子会有期望,有时候是父母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会潜意识地让孩子去实现,这种期望越高,孩子压力会越大,孩子背负着这些东西,很难再去做自己。久而久之,如果孩子实现不了父母愿望,就会觉得自己没有意义。如果父母表现出失望,孩子就会更加觉得没有价值。所以,父母恰当的期待,合理的愿望,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接纳会让孩子自由、负合理的责任,能够去大胆地做自己。04/生命大过一切这点道理大家都知道,也不会反对,但常常在执着中就会忘记这点。看网络报道,有多少是由于父母失控刺激,说些过头话、狠话,孩子一时受不了,冲动自杀,酿成终身遗憾的?还有些家长那种担心、灾难性的思维坚不可摧。我接触过一位家长,孩子都已经生无可恋了,多次自杀未遂,唯一还让他能够维持活着,还有点意思是打网络游戏,在一次咨询中,家长还在固执己见说,这样放纵他,任由他打游戏会不会网瘾,会不会以后他只会打游戏,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顾?说真的,都到这个时候了,家长还是执着要正确行为?挺无语的,我看实在说不通,拉大音量对他:说失去生命可怕还是网瘾可怕??05/恢复孩子对自己人生的掌控与感知要让孩子一点点恢复对自己人生的掌控与感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和幸福,第一步就得把主动权交还到孩子手中,让孩子能按自己的意图生活。06/跟孩子搞好关系套用一句话来说,道路千万条,做孩子工作,搞好关系是第一条。各种各样方法固然重要,但面对不想上学的孩子,父母跟孩子搞好关系是所有要点当中第一重要的点。很多时候,孩子不想上学,父母首先想到的不是孩子怎么啦,他心里怎么样,难不难过,迷不迷茫......而是不上学,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将来会怎么样惨!“不行,一定要改变孩子。”因此,想各种方法,各种招数,以此来帮助甚至“迫使”孩子上学,迫切地想要到那个所谓的“好”结果。殊不知,你做得越多,你跟孩子的关系可能会越紧张。如果彻底把亲子关系搞砸了,孩子可能不但失去了最艰难时刻的支持力量,而且可能会恶化厌学情绪,强化无意义感和孤独感,这是非常危险的。在一个没有支持系统里,人更容易结束自己生命。有些父母的想法更可怕,一定要战胜孩子,不能让孩子战胜。可能当你战胜孩子的时候,你就真正的失去了孩子。所以,跟孩子搞好关系,是度过这段艰难岁月的关键之一。由于篇幅的关系,以后再继续跟家长们聊这个话题。咨询师介绍● 华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20年● 广东省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会员
广州市青少年社会工作培训讲师(市团委)
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万家灯火》受邀心理专家
广东电台城市之声常驻心理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老师的新年愿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