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未来还会建高楼吗薪建高层小区18层烟筒高几米

  如今,随着我市“口袋公园”、街头小游园、城市公园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游园镶嵌在城市中。  在满足群众赏绿、健身、休闲等需求外,建设者们日渐重视游园的文化品质,利用一片片城市绿地,用精巧的园林语言“讲述”宝鸡文化。这些游园或“陈述”工业记忆,或展现名人风采,或宣扬地域文化。秋意盎然之时,我们前往市区游园,感受游园里浓郁的文化味儿。  电厂游园:珍藏一段老厂记忆  “这两座冷却塔造型景观,源于老电厂人心头的记忆,电厂小游园让我们多了一处歇脚赏景、追忆往昔的好去处。”10月26日,家住渭滨区电厂小区的李宝业说。  作为一名老电厂人,今年78岁的李宝业回忆,当年,宝成铁路建成后,为解决宝成铁路电气化和宝鸡地区用电问题,国家在姜谭路新建了一座宝鸡发电厂,安装了两台火力发电机组。“宝鸡发电厂建在清姜河旁,引入河水到冷却塔,解决了发电冷却所需的水源问题。以前,我们远远就能看到那两个冒着白色雾气的大烟筒,那便是冷却塔。”李宝业对记者说,因产能和技术落后等原因,老电厂慢慢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2019年,已经废弃的两座巨大的冷却塔被爆破拆除。“电厂迁移,我也退休了,现在看到门前游园里的两处冷却塔造型景观,不禁回想起过去工作的情景,以及老厂子里的往事。”李宝业感慨道。  记者从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了解到,从去年10月开始,对姜谭路进行了绿化提升改造。“位于宝鸡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附近的小游园,由于年久失修,管理跟不上,硬件设施受损,绿化苗木缺失,游园基本失去了原本的功能。”该局工程技术科科长陈磊解释说,为了使游园兼具工业文化特色,他们在增加花木品种、增设座椅和公共卫生间等设施的基础上,认真走访调研,最终选择新建两处最具电厂时代符号的冷却塔景观。  这两个冷却塔造型景观白天是景,夜晚通电后整体发光,不仅扮靓了道路,还能为市民出行照明,受到周边群众好评。(记者罗琴)  宝成文化主题公园:捡拾铁路文化足印  10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区大庆路的宝鸡机车检修厂大门外,这里有一座宝成文化主题公园,公园虽然不大,但是意义不小。一台电力机车车头、透明的玻璃轨道、一尊铁路工人手执红旗的雕像……都在彰显这座游园与铁路的渊源。  1975年,宝成铁路全线实现了电气化通车,电气化铁路由此从宝鸡走向全国,这个宝成文化主题公园就是因此而建设的。园子的东边有一排排刻有时间年代的铁框,铁框上有“1952”“1954”“1956”“1958”“1975”的字样,从铁框下面漫步而过,仿佛穿越时空一般,进入了宝成铁路的一个车站。铁框上的每一个年份都有渊源,品读公园牌子上的介绍便可一目了然:1952年,宝成铁路在成都动工;1954年,宝鸡端开始施工……1975年,宝成铁路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园内的老火车头最引人注目,虽然是老火车头,但是却被装饰一新。家住宝成文化主题公园附近电机段高层小区的高媛媛告诉记者,她曾经参与过这个老火车头的翻新工作,负责火车头内供电柜的检修、组装。如今,看着它像“老功臣”一样,在这里成为一道城市景观,她很是自豪。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个景观游园由宝鸡机车检修厂在政府支持下修建而成。这个位于主城区道路边的景观,不仅美化、绿化了我们的家园,也让路人、游人更加了解宝鸡与铁路的深厚渊源。(记者麻雪)  东坡园:讲述名人宝鸡故事  从李白、杜甫、苏轼,到老舍、茅盾、路遥等,来过宝鸡的文化名人不少,留下许多文章和故事。在市区渭河拦河闸南岸,有一座仿苏州园林建筑风格的“东坡园”,通过园林设计、石雕等形式,展示了苏轼在凤翔的经历和文学创作成果。  “东坡园”门口有一座苏轼景观石,“苏轼”侧身而坐、姿态潇洒、若有所思,仿佛正在酝酿佳作妙句。造型石一侧,刻有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的经历、功绩:“在任三年,勤政为民,笔耕不辍,留有诗文135首(篇)……钓鱼台、周公庙、五丈原、太白山都留有他的吉光片羽。”10月25日,我市退休教师薛慧琴谈到,自己游园后专门找到《东湖》《凌虚台记》《喜雨亭记》等几篇文章,品读苏轼笔下的大美宝鸡,想象宋时的陈仓风貌。  “东坡园”里有不少刻着苏轼诗句的景观石,其中一石刻有“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这句诗出自苏轼的《石鼓歌》,大意是石鼓历经坎坷还偶然幸存,不知它独立千载与谁做朋友。北宋嘉祐六年,苏轼在凤翔任职,这年寒冬的一天,苏轼到孔庙拜完孔子,见到了中华第一古物——石鼓,随后写下《石鼓歌》,字句中充满对石鼓、石鼓文的珍重之情,并发出“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的感慨。  苏轼爱竹,“东坡园”里遍植绿竹,秋风吹来,竹叶沙沙作响。据了解,“东坡园”由市园林环卫管理局承建,于2011年建成。“东坡园”利用一方绿地镌刻风流诗句、挖掘名人文化,受到周边群众的喜爱。(记者 张琼)  魁星楼旧址游园:宣扬街巷地名文化  “过去,这里曾建有魁星楼,所以才有了魁星楼旧址游园这个名字。”10月26日,在市区货场路魁星楼旧址游园里散步的薛云菊说。  游园内道路干净整洁,不少居民在此晨练、散步。园内栽植着水蜡球、红枫、南天竹、毛竹等苗木,游园中间有一块景观石,上面刻有“魁星楼旧址游园”字样。有关魁星楼的历史渊源,笔者采访了渭滨区档案馆工作人员王省龙,他在《渭滨地名志》中找到一段记述,魁星楼小区地处金渭路社区北,因此地建有魁星楼而得名。  据渭滨区地志办退休人员李书贵提供的资料显示,货场路原为“奎星楼巷”,明时,邑令熊汉廉建“奎星楼”,宝鸡县人党崇雅为其题字。清乾隆七年,宝鸡县知县乔光烈在此重建“奎星楼”。随着城市的发展,昔日的“奎星楼”已不复存在。  市城市建成区五拆工作指挥部渭滨工作组成员何伟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品质提升,魁星楼片区变了模样,新增设了便民市场、环卫工休息室等。针对周边群众无活动场所等问题,2021年又修建了魁星楼旧址游园。  魁星楼又称文昌阁。在古代,各地都有魁星楼,读书人来此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魁星楼、奎星楼巷已融入老宝鸡人的记忆,如今,通过魁星楼旧址游园的设计和名称,展现了一份独特的人文情怀。(毛丽娜)  五德园:诉说周代人文典故  “‘五德园’里的周人典故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这时节山上银杏金黄,到园里既能欣赏美景,也能了解古人的品德故事。”10月26日,正在“五德园”游览的市民王娟说。“五德园”位于市区中华石鼓园内,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讲了五个典故传说,组成一个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趣味游园。  沿石鼓山小路上行,“五德园”掩映在树丛中,颇为整洁、静谧。仁园讲“虞芮之讼”的典故,园中有4个石雕,2个周人农夫手执农具礼让地畔,身着华服的虞、芮两国国君正在说话。他们在商讨什么?原来,两位国君看到周人农夫的行为后,愧疚不已:姬昌仁治下的农人尚且知道让地畔,你我哪还有脸去找姬昌评理、争地界?  记者来到义园,看到“泰伯奔吴”雕塑。泰伯、仲雍二人礼让王位给弟弟季历,离开西岐前往吴地。雕塑展示“泰伯”“仲雍”骑马离开时回望西岐的一瞬间,两人眼神中,有对故乡和父亲的不舍,也有开拓新基业的勇气。  礼园中周公雕塑庄严而立,讲述“周公制礼”典故,周公制礼作乐,制定典章制度,为古今贤者所尊崇。智园中分布着多枚黑白棋子,黑白博弈展现古人的智慧。信园有“剪桐封弟”的雕塑,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用树叶玩耍,游戏中周成王许诺给弟弟一块封地,周公得知后让周成王践行诺言、不可失信,演绎了一段诚信守诺的佳话。  王娟喜爱地域文化,她说:“这块土地上的祖先对品德的追求令人敬佩。我常带孩子来五德园看雕塑、学典故,让孩子明白守信、礼让等美德。”(记者张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未来还会建高楼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