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选择幼儿园标准是什么的贵贱好坏?

学费贵不一定好,也有可能是智商税。场地、距离、教育理念、幼师质量很关键。场地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对孩子的视力有好处,而且多活动也有益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释放精力,所以场地必定是幼儿园的一大衡量标准。场地肯定是越大越好,但这也是个相对值。有的幼儿园虽然场地大,但人数众多,再大的场地也会显小。有的幼儿园虽然看上去场地小,但人数不多,相对来说就会觉得场地足够。大宝读的幼儿园就符合后者的特征,因为人数相对少,即便园所所有孩子都聚在一起也不会显得很拥挤。而且园所走廊比较宽,雨天进行室内活动和孩子平时行走都能放开。距离校车很方便就是对时间卡的比较紧。我希望孩子遵守时间,但不希望孩子将时间浪费在坐校车上。特别是天气不好时提前等校车我自己都不想等,更别说孩子了。还有孩子磨蹭错过校车的情况,要方便送。大宝现在读的幼儿园离家就比较近,带着他走路20分钟就能到,早上稍微赖下床或者磨蹭下就能接受。而且走路能锻炼身体,一路上还可以锻炼观察力一举多得。最关键的是,老公上班顺路,不用太考虑没人接送的情况。教育理念幼儿园的教学理念肯定是遵从国家体系,但不会像小学一样有统一的教材,园所特有的教材就会围绕自身的特色来编。我希望孩子能遵守规则和自由成长,在带他参加幼儿园活动时就会认真听园方的介绍,也会看园方的活动安排是不是也遵循这样的原则。我始终觉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家里的不说完全一样至少要方向一致,才不会让孩子糊涂,知道自己成长的大方向。幼师质量幼师需要考取资格证,在专业知识方面我不太担心,就是比较在意老师的情绪管理能力。我们家长在家带着一两个孩子都容易情绪失控,所以我会希望孩子的老师情绪管理能力不错。参加幼儿园活动的时候我会尽量多和几个老师聊聊(主要是不知道孩子的带班老师是谁),大致判断一下园所老师是不是温和的。考察幼儿园我最看重这4方面,同时也会关注幼儿园的伙食,还会听听孩子的意见,问问他在幼儿园玩得高不高兴。
也要看“贵”在哪儿,硬件的设施?好的老师?课程多?各式幼儿园都接触过不少,如果只说一个点那最重要的就看老师。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已不再是秘方,各种资源也都能比较方便的汲取,而给孩子看一所幼儿园、学校是否优秀的,还是落在课程体系、教学实践,以及教师素养上,影响这3方面的关键还是在于老师,回到“人”本身。很多幼儿园参考了非常好的教学、课程的体系,瑞吉欧的,EYFS,蒙氏的,背后不仅有科学的支撑还有一整套完善的引导体系和学习评估,我曾经有去的一所园,基本是原搬过来EYFS的内容,包括每个学习的主题和方式,当时示范的《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从绘本阅读、游戏、粘土、数学思维、拍手游戏多个角度去引导孩子去学习、思考,现场还有钻袋子的活动,但是但是明显感觉到一个老师更多的是“示范”+“引导”,而另一个是“指令式”教学居多:大家坐下,我们要做什么......选幼儿园也是,一个好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很好的落地,对老师的要求也高,老师的素养,视野高度,决定着每天的引导和观察,如果资历比较浅的老师只是在套用一个模板而已,精髓的自己都没有理解又怎么应用到孩子身上。有些公立幼儿园的老师比如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理解以及行为特点了解的特别深入,如果又比较耐心,也是一位不错的老师。参观的时候不妨多观察,比如老师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幼儿园里展示的作品。看看墙上的作品一般幼儿园的墙上都贴满了孩子的画画,手工作品,我们检测一位老师怎么样,就看墙上的孩子的画作,如果每幅画都很接近,类似颜色,类似的场景,千篇一律的人物——这可能意味着这个学校的活动可能大都由老师规定。而高质量的项目会展示多种多样的学生作品。好的老师,“不需要总是告诉孩子们要做些什么”,而是“要确保每个孩子都从中获取经验,因为每个孩子都非常重要,同时让他们自主投入活动也非常重要。”看看老师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时,老师是不是保持和孩子同样的高度。比如是站和和孩子说,还是能够蹲下来或者跪下来,和孩子进行四目相对的沟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过程,目光接触的交流鼓励孩子们和老师交谈更久,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也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时更加放松自如,创造一种有利于孩子探索的良好环境。研究表明,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合理情感能够鼓励孩子学习。幼儿园阶段的老师对年幼的孩子们来说是父母的替身,孩子们在感觉到被老师关心与老师在情感上有关联时能够更好地学习。老师有时还要帮助孩子完成一些小事务,如厕所突发情况后帮他们系鞋带,换裤子。孩子在焦急或受伤时老师拥抱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来说是合适的。好的老师花更多的时间聆听而非发言,当孩子们发生争执,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争端而非惩罚他们。示范有很好的记录和评估除了日常的和家长交流,好的幼儿园都会记录每个孩子的发展过程。比如孩子在幼儿园的社交,参与的活动等,这些记录和评估能帮助家长和老师一起评估重要的进步特征,如如自我尊重;听懂大人对他们说的话;有不断尝试新任务的能力——如从新搭建倒了的积木塔,有精细动作技能。这些进展评估也可以让我们家长了解孩子进入下一步学习前需准备好的技能,比如懂得交换,控制冲动,与同龄人共同玩耍等的社会技能是在下一阶段学习中成功的关键。在这之外,再从这几个方面综合的比较下各自幼儿园的优缺点,权衡利弊,最终决定一个适合的学校......比如离家的距离,学费,外教,硬件和设施等等在可接受的范围类去实地的参观考察下幼儿园,和园长或者老师聊一聊,坐到教室的课堂看看老师和孩子的互动。距离与社区对于距离这一点,家门口的幼儿园当然妥妥的方便了。孩子在附近的幼儿园上学,放学后还可以一起玩,几个家庭也可以一直保持社交归属感。这也是我们搬家之前最留恋的一点,因为过去的四年里,孩子们互相串门,过生日一起庆祝,都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尤其是和对门的小丸子妹妹,每天两个小朋友往来几次,你家吃吃饭,我家玩玩,共享绘本,玩具,慢慢的理解了分享,合作。有段时间吉吉每天早晨睁开眼第一句话就问:妈妈,丸子起床了吗?我想去找妹妹玩。如果孩子在家附近上幼儿园,同学们也多数会住在附近,走路距离的地方,对于家庭的社交,孩子友谊的保持都特别方便,这种社区感是很珍贵的。好多家庭为了心仪的好学校,可以驱车或者公共交通很久送孩子到幼儿园,孩子在放学后不太容易社交,家庭也都不在一个社区内。校园与设施学校各有不同的规模,相对来说私立的收费高,总体学校的财力比较雄厚,财政自主管理,公立学校是难以匹敌的。比如有些私立幼儿园自带独立的图书室,绘画室,运动馆等。当然有些招牌的示范性公办幼儿园也是设施很完善的。然而有利就有弊,也是这个原因,很多私立幼儿园要么选址在郊区,要么选在房价比较高的高档小区,为的也是能够拥有更广阔的绿地或者更高的生源率。对于住在主城区的家庭交通就不太方便,要么开车要么公共交通,孩子也需要消耗童年在路上。师生比及老师亲和度素养公立幼儿园,通常是一个班30到35个学生左右,两个老师(一个班主任,一个助手),外加一个生活老师。师生比大约是15:1. 私立幼儿园,相对来说孩子会少些。以我们上的幼儿园为例,一个班是18个学生,两个老师,师生比是9:1。相对高的确实能让孩子得到更多情感和生活上的关注和照顾,老师也会更好的注意到每个孩子的不同发展,因势引导。当然这个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能遇到一个温和的和蔼的老师,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可以蹲下来慢慢说,这个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没有一个定论,只能期待说越正规完善的总体质素会更高些,老师流动会少些。记得我参观过的一个比较贵的私立幼儿园,当时班上在排练节目,孩子们都还不太熟悉老师的指令和动作配合,当时一个小男生在看着问旁边的同学,老师直接用手指着他怒气冲冲的说保持安静!!!我们知道,在孩子的头几年,所有的学习都是通过模仿和复制发生的。在这段时间,模仿学习会比无意识的自发行为跟深刻。其实不仅仅是学校,在家庭我们也要营造平和与安全的氛围,建立被信任的感觉,都会对孩子施加好的影响。学费与父母的投入这个方面真没得说,公立的每个月在1000以下基本是确定的!这一点实在太吸引人了。家庭经济也会宽松很多,至少每年多了些旅游度假的费用,这个真的很美妙。私立幼儿园的学费就千差万别,从每年2W甚至到20W的都有。当然说到投入,其实也要把父母的时间付出划入到考量当中,这也算是成本。公办幼儿园的兴趣班相对少些,孩子们4点放学后就没什么事了,如果有家长想要孩子有充实的课外活动,当家长的就要花时间,带孩子去户外活动。而很多私立幼儿园都提供丰富的活动,大部分费用都包含在学费中。孩子在上学的时候有专门的钢琴课,跆拳道,戏剧表演,游泳等等......孩子玩的充实,爸妈也不用牺牲工作时间,还不需要四处赶场,这也确实是吸引人的优势啊!各种教育理念也好,且不说认同与否,最核心的还是老师。有个朋友生活在德国,她的老公也是德国人,当时她选中了一所幼儿园,最后准备带她德国婆婆去看看,结果老人一看就拒绝说不行,说窗台都没有鲜花的幼儿园,老师也是不热爱生活的。想想也是很有道理的,固然她们的选择比较多,决定也很从容淡定啊!在选幼儿园的时候,首先要想我们家长对幼儿园的期待是什么?没有完美的幼儿园,我们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特点,细心地甄别和挑选出适宜孩子的。父母努力,都是为了让孩子去实现他们自己对教育的向往和心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选择幼儿园标准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