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那里收卢丁鸡雏的?胶州那里有收卢丁鸡雏,十五天的?


鸡传染性鼻炎的症状与防治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嗜血杆菌引起的,以眼和鼻粘膜发炎为主要特症的青年鸡和产蛋鸡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
症状:全群鸡通常有一小半至一大半表现症状。轻病例仅见鼻腔流出稀薄的鼻液,重病例鼻液粘稠,有臭味,变干后成为淡黄色鼻痂,呼吸不畅,病鸡常摇头或以脚爪搔鼻部。眼结膜发炎、肿胀,甚至失明。
剖检:主要是鼻腔和鼻窦粘膜充血、肿胀,有大量粘液和炎性渗出物的凝块。眼结膜充血发炎。眼部肿胀,甚至巩膜穿孔或眼球受损而失明。
诊断要点:
1、主要发生于青年鸡和产蛋鸡。
2、眼结膜发炎、肿胀。
3、鼻窦、鼻腔发炎。
防治:
1、疫苗接种:首免,21-42日龄,皮下注射鸡传染性鼻炎油乳剂灭活菌,0.5ml/只;加强免疫,120日龄,皮下注射鸡传染性鼻炎油乳剂灭活菌,0.5ml/只。
2、注意饲养管理,鸡舍应通风良好,防止寒冷和潮湿,不能过分拥挤,多喂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以增强鸡体的抗病能力。
3、鸡群发病时,可用下列药物治疗。
①链霉素成年鸡每公斤饮水中加100万单位;6周龄以下的雏鸡,每1.5公斤饮水加100万单位;重病鸡,每公斤体重肌注8-10万单位,每日两次,连用2-3日然后放回大群饮水。
②复方泰乐菌素每公斤饮水加2克,连用5天,疗效较好。
如何诊断鸡滑液囊支原体病
滑液囊支原体病又称传染性滑膜炎,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到慢性的疾病,主要危害关节的滑液囊和腱鞘,引起渗出性滑膜炎、腱鞘炎。由于脚垫、跗关节肿胀,影响采食和生长发育,严重影响按时开产和正常达到产蛋高峰。
一、流行特点:本病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播,通常感染率可达100%。垂直传播通过污染本病原的种蛋传给雏鸡。种母鸡感染之后,通过生殖道排毒长达14-40天。
二、临床症状:病鸡食欲减少、体质瘦弱、羽毛粗乱、生长迟缓,鸡冠苍白、萎缩,行走困难,跛行,步态呈“八”字,或呈“踩高跷状”,严重者不能站立。有些病例关节周围肿胀,尤其是跗关节和爪垫是主要感染部位,常见的病例主要表现为跗关节和爪垫肿胀,严重者趾关节也肿大变形,部分病鸡龙骨外侧皮肤手感增厚、肿胀。
三、剖检病变:胸部皮下龙骨出现大水疱,早期病鸡可见有淡黄色清亮的胶冻样黏液,以后逐渐变成混浊黏稠的乳酪样黄白色渗出物存在于胸骨滑液囊、跗关节周围腱鞘的滑液囊中;慢性病例的病变为关节表面有橘黄色干酪样物,随着病情的发展,在关节甚至关节附近的腱鞘和肌肉之间、爪垫内出现浅黄色渗出液、黄色糊状或黄白色干酪样物。病程长者,在髋关节、膝关节、跗关节、肘关节以及腕关节也会出现同样的病变。
四、防治措施:病情严重的瘦弱鸡无治疗价值,要淘汰。病情较轻者可使用林可霉素加大观霉素治疗,疗效显著。
近年来滑液囊支原体病有增多的趋势,养殖户和基层技术人员一定要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养鸡业的经济效益。
鸡曲霉菌与支原体混感的治疗方法
鸡曲霉菌病是真菌中的曲霉菌引起多种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的真菌病,主要侵害呼吸器官。禽类中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鹌鹑、鸽和其他多种鸟类,但以幼禽多发,常见急性、群发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
一、发病情况:我县一养殖户赵某,饲养20000羽海兰褐青年鸡,80日龄时死亡两只,鸡群有呼吸道症状,采食量一直偏低。通过临床观察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鸡曲霉菌与支原体混合感染,立即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使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二、临床诊断:到鸡舍观察,该鸡舍光线被高墙遮挡,鸡舍内阴暗潮湿,通风不良,鸡饲养密度大,舍内温度比舍外明显高,舍内空气污浊,有发霉和轻微的氦味。鸡群中有少量呼噜、咔咔声,部分鸡精神不振,缩颈闭眼,羽毛松乱,个别鸡只鼻孔有粘液,鸡体况较瘦,体重不达标。
三、剖检变化:对死亡的两只鸡进行解剖,发现一只在右侧肺部有一灰绿色霉菌球,气囊轻微浑浊,有少量黄色干酪样物,其他内脏没有明显病变;另一只右侧腹气囊浑浊,上有灰绿色霉菌生长,其他部位无明显病变。两只病死鸡均肌体消瘦,肠内空虚。
四、初步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发病情况、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鸡曲霉菌与支原体混合感染。
五、防治措施
1.预防:霉菌在有光、氧、冷、燥的环境中难以生存。预防本病主要是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加强通风,搞好禽舍的清洁卫生,降低饲养密度,尽量保持鸡舍干燥,勤清粪、勤消毒,不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对病鸡舍选择具有强杀菌力的消毒剂,如氧化剂类消毒剂、氯化物类消毒剂等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定期对舍内进行喷洒消毒,对饮水器进行冲洗消毒。对霉菌污染的鸡舍,在空舍后应使用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彻底的熏蒸消毒。
2.治疗:因该病例死亡鸡只病变主要在呼吸系统,即肺及气囊中有霉菌生长形成的病灶,其他内脏如肝脏没有明显肉眼可见的病变,因此判断这些霉菌是通过呼吸进入到呼吸系统内并感染鸡体,该鸡舍中空气被霉菌污染最严重。
在治疗时应侧重对空气质量进行改善和加强消毒。治疗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打开鸡舍天窗,开启排风扇,加大通风量,使鸡舍内空气保持清新。
二是用过氧乙酸对鸡舍进行彻底喷洒消毒,对饮水器进行冲洗消毒,以后坚持定期消毒,用生石灰对鸡舍过道地面进行消毒,在达到消毒效果的同时也可以吸收水分,降低鸡舍内湿变。
三是为鸡群更换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没有霉菌污染的优质饲料。
四是使用0.05%浓复的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3天,或用制霉菌素片,150万单位每公斤饲料拌料,连用3天,但成本较高,饮水添加含有强力霉素成分的药物,治疗支原体感染,连用5天。
用药第二天又有一只病鸡死亡,以后未再出现死亡,3天后鸡群精神状态和采食量开始好转,用药5天后,鸡群呼吸道症状消失,采食量明显增加,然后逐渐恢复正常。
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随着家禽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呈现复杂、失控、难以防治等特点,给养鸡业造成经济损失。
1、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败血支原体混合感染。
2、临床症状:精神萎靡,呼吸困难,鼻腔有黏液,呼吸湿性罗音,毛色暗淡无光泽,鸡粪稀而恶臭。体重和产蛋都有所下降,后期死淘率明显增加。
3、病理变化:气囊膜增厚,浑浊不清,干酪样物凝结。心外膜、肝脏表面及腹膜呈黄色,有纤维素性伪膜附着,胰腺和小肠浆膜出血。
4、防治:这种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常造成鸡群健康状况的降低,鸡采食量下降,淘汰率逐渐增加,饲料报酬增加,产蛋量逐渐减少。可能1周的下降幅度只有1%~2%,但整个发病期的下降幅度可达15%。
这种疾病发病期比较长,鸡群慢慢受到影响,由于时间较长,养禽业主很容易贻误时间,造成最佳治疗时间的错失。控制这2种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通常用广谱抗菌药,过去常用的有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等,现在疗效不十分明显。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沙星类药物及其衍生物,如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红霉素、泰妙菌素等,按照一定的用药浓度,几种药物配合使用,3~5d为1个疗程,停药3~4d后,再用1个疗程,基本能有效控制病情。
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同时要引进无污染的雏鸡,以控制病原的入侵,从而形成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
雏鸡白痢病 重在预防
雏鸡白痢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好发于3周龄以前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随着日龄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成年鸡感染中呈隐性经过,种鸡感染后其种蛋的受精卵、出壳率和雏鸡成活率明显降低。
一、临床症状:病雏呆立、闭目、扎堆、怕冷、不食、好睡,时而发出尖叫声,拉白色黏稠的糨糊状粪便,有的关节肿胀、呼吸困难。
二、防治措施
1.治疗:雏鸡白痢病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一般靠预防控制本病,发病时采用抗菌消炎的方法对症治疗,“糊肛”的剪去肛门周围的羽毛和粪便。自愈的生长较慢成为弱雏和新的病源。
2.预防
(1)种鸡应定期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药物预防和病原检测,发现阳性鸡应及时淘汰,鸡粪及其污染的笼具应及时发酵处理和严格消毒。
(2)孵化室、孵化箱及种蛋在入孵前应严格消毒,不留任何“死角”,彻底杀灭种蛋外壳上的病原,严禁种蛋间相互污染、传播,出壳后及时拣出病、弱雏。
(3)开始饲养时应连续服用5天恩诺沙星(浓度为0.05%),以预防雏鸡白痢病,停药一周后再用5天。同时应加强管理,搞好通风换气、增温保暖、带鸡消毒。
(4)凡进入鸡场的车辆和人员应经喷淋消毒,非工作人员不准进入育雏舍,工作人员应搞好个人卫生、坚守岗位,不串岗、不聊天。
(5)饲料营养应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应足,发霉变质或过期的饲料不应再用来饲喂,料槽内剩余的饲料应及时清理,水槽和料槽应定时清洗和消毒。
(6)发现病雏鸡及时隔离、治疗,病死鸡尸体、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应及时销毁或无害化处理,不可用来充当犬、猫、猪等动物的食物。
鸡的霉菌毒素与腺胃炎
近几年,每到夏季以后,人们谈论的重点不再是球虫、肠炎而是腺胃炎。而对腺胃炎,直到现在行业内也没有做出较为统一的认知。
其实,大家如果留心每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就会发现:早在1996年时,在山东胶州一带就有类似病症出现。当时,在农业部青岛动检所工作的王玉东老师和杜元钊老师通过对病鸡进行实验室诊断分离出了一种类似于冠扶病毒的病毒。因此很多人认为是腺胃型传支的变异株,但是直到2000年左右,日本的专家公布了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的基因序列以后,王玉东老师和杜元钊老师发现自己分离到的这种病毒的序列竟然和日本公布的非常一致,他们发现自己当时的猜测是不准确的。这就是最早的人们对于腺胃炎的认知。
我是从2008年左右开始接触到腺胃炎这一病症。由于当时对于这类病认识的不深常常会按肠毒处理,但是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那么,到底是什么病因引起了这种病症?又该如何治疗?我想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最近这几年,在我国的一些饲养SPF鸡(所养鸡都要经过血清学检测,病原呈阴性,饮水用的都是自己制备的纯净水;饲料,喂之前都用高压锅存121℃的情况下高压30分钟,确保没有细菌和病毒的存在)的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后来,经过病理、饲养条件逐一的分析与对比、排除,得出结论——霉菌毒素中毒(高温高压不能破坏霉菌毒素,紫外线也只是能杀死极少量的霉菌毒素)。
既然找出了病因,那么我们就好对症下药了。
我们知道霉菌毒素主要有两个来源:
1、由空气中的霉菌产生。
2、由饲料中的霉菌产生。
其中,饲料中的霉菌来源也分两种:在植物特别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由于湿度与温度的交替出现而产生的一类霉菌毒素;在饲料存放的过程中由于存放的条件不当而感染了霉菌。
目前被大家发现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索、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腐马镰刀霉菌产生的T2毒素是一种腐蚀性刺激物,可造成腺胃、肌胃黏膜和羽毛上皮的坏死,引发胃酸分泌失常;赭曲毒素会抑制尿酸排出,因此导致尿酸盐沉浊、肾肿大、肾纤维化及其他毒物无法排出;呕吐毒素可以刺激肠道粘膜发炎,破坏了肠道的正常生理结构,引起下痢;黄曲霉毒素可以攻击肝细胞的线粒体,导致肝细胞静止死亡: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肝硬化导致肝衰竭。当肝功能下降时而引发全面的生理问题,特别是营养的吸收利用,此外霉菌对于胸腺、法氏囊、脾脏也造成了一定的损伤,所以引发此病症的鸡极易引发其他病毒病的发生。
由于以上病因而引起了我们肉眼所见的病鸡消瘦、肌腺胃糜烂、出血,拉饲料便等病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腺胃炎。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如何选择治疗霉菌毒素的药品的问题。
市场上的脱霉剂,可分为矿物质吸附剂类、酵母细胞壁类、微生物类、酶制剂类、混合类等很多种。
在我所接触的脱霉剂产品中,矿物质吸附剂类的脱霉剂使用率最高。例如:水合铝硅酸盐类、膨润土、蒙脱石等。这类产品的好处在于可以吸附霉菌毒素,使毒素在经动物肠道时不被动物所吸收.直接排出体外。但这类脱霉剂的缺点在于在吸附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同时,也吸附了饲料中的部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造成饲料的口感极差,家禽不愿采食,同时其吸附作用有限。例如:蒙脱石吸附黄曲霉毒素效果较好,但对于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等毒素的吸附效果并不算佳。
所以,在对因治疗时我的建议是:多使用几类吸附类脱霉剂并配合制霉菌素,大剂量的补充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同时学习科学的养殖管理知识,改善养殖环境,勤消毒,选择规模大的饲料兽药企业合作,把风险降到最低。
而对表治疗时,我们可以使用抗病毒类中药、西咪替丁等抑制胃酸的产品,抗菌消炎类产品、促进消化的中药类产品。
鸡新城疫的综合防治方案
当前,新城疫严重威胁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和火鸡,其他禽类包括野禽也有感染。
一、流行特点
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多发,发病率高低也取决于不同季节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鸡舍内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温度忽高忽低,饲养密度过大,就会使鸡群
抵抗力下降,当有新城疫强毒株存在时就可暴发本病。
2.鸡新城疫在一个鸡群流行时,刚开始多数鸡只处于潜伏期,4~6天内病死率会直线上升,且多表现为急性型。
3.由于疫苗的作用, 目前多表现为非典型性,呈散发,并以混合感染出现。
二、临床症状:根据临诊表现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3种类型。
1.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常不表现特征性症状而突然死亡,雏鸡中多见。
2.急性型。发病初期鸡体发烫,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渴欲增强。产蛋鸡产蛋下降或停产,软壳蛋增多,蛋壳颜色变浅,有时出现畸形蛋。随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呼吸,时常发出怪叫声。嗉囊胀满,将病鸡倒提有酸臭液体从口中流出。病鸡下痢,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的稀粪,有时排出蛋清样稀粪,并混有绿色。有的出现头颈震颤。
3.慢性型。以出现瘫痪鸡,头颈向后或一侧扭转,或软颈多见。多伴有下痢,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的稀粪,有时排出混有绿色的蛋清样粪。
三、病理变化:典型的鸡新城疫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败血症样变化,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病变最为严重。腺胃乳头、小肠前段出血明显,尤其是十二指肠黏膜和浆膜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和坏死。呼吸道病变见于鼻腔及喉,内部充满污浊的黏液,黏膜充血,偶有出血。产蛋母鸡的卵泡和输卵管显著充血,卵泡膜极易破裂以致卵黄流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肝脾无特殊病变,肾多表现充血及水肿,输尿管内积有大量尿酸盐。
非典型性新城疫的病理变化最常见的是肠道各淋巴滤泡肿胀并出血,十二指肠降端有岛屿状突起,出血、坏死,卵黄蒂下2厘米处和回肠起始端有豆瓣样(或枣核样)大小出血,直肠黏膜条状出血或点状出血。
四、预防方案
1.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搞好舍内空气消毒,重点是改善鸡舍通风条件。
2.做好疫苗免疫。①在一般的疫区,可以采用下列免疫程序:7日龄用新城疫IV系苗+传支活疫苗(H120)点眼、滴鼻,1羽份/只,同时注射新支二联油苗1羽份/只;23日龄用新城疫IV系苗或克隆30苗3倍量饮水;33日龄用新城疫克隆30苗或Ⅳ系苗4倍量饮水。②在新城疫污染严重的地区,1日龄用新城疫、传支二联弱毒疫苗喷雾或滴鼻、点眼;8-10日龄用新城疫弱毒疫苗饮水,新城疫油苗规定剂量颈部皮下注射;14日龄用法氏囊弱毒疫苗饮水;20~25日龄新城疫弱毒疫苗饮水。③ 疫苗免疫时,操作要仔细,点眼、滴鼻要确保吸入后再放鸡;所用疫苗要现稀释现用,不能受热,30分钟内用完;使用疫苗的前后各1天内不用病毒药、清热解毒的中药,用疫苗前后3小时内不用抗生素、电解多维或维生素C。
3.严格消毒。① 在养殖场门口和鸡舍门口都要设置消毒池,在消毒池里先放置一些稻草或草苫,再倒入消毒液。消毒液可用2%~3%氢氧化钠或5%来苏儿,注入量应以浸过草为宜。每天定时更换1次消毒液。②每周坚持消毒1次鸡舍,鸡舍四周环境以及各种养殖用具也要进行消毒。消毒液可选用2%氢氧化钠,3%~5%来苏儿,0.2%~0.5%过氧乙酸。但在免疫前后至少1天内不可带鸡消毒。③ 鸡舍要严格消毒,按规定最好空舍2周后再进雏。如急用,在熏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24小时,无刺激气味后再使用。
五、治疗方案
1.第一个发病阶段:多在雏鸡3~4日龄时发病。初期表现头部震颤、偏瘫,4~5天后可见扭颈、转圈的鸡只。典型病变是卵黄蒂后1.5厘米处小肠黏膜有出血点,这对新城疫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出现症状的鸡只要及时集中焚烧,鸡群用新城疫活疫苗2倍量滴鼻、点眼,同时接种新城疫油苗。接种后可饮用黄芪多糖,促进免疫系统发育,诱导机体抗体生成。
2.第二个发病阶段:多在19~21日龄发病。此时鸡只母源抗体消失,接种疫苗后所产生的外周抗体水平还较低,形成了免疫空白期,处于易感状态。因此,只要鸡场处于新城疫高发区,人员流动频繁,消毒意识差,鸡群发病的可能性大,临床症状典型,死亡率高,难控制。一旦发病,要紧急进行疫苗接种,但新城疫Ⅳ系或克隆30苗紧急接种效果差,可选用下列方案:方案一,剖检腺胃乳头出血,肠道3处(十二指肠降端、卵黄蒂下2厘米处、回肠起始端)淋巴滤泡出血严重,可选用德国罗曼公司生产的克隆88苗或以色列VH苗3倍量点眼或注射,24小时后可产生免疫力。方案二:新威灵3倍量+新城疫核酸A液1羽份+生理盐水,混合后肌肉注射,0.15毫升/只,24小时后再用新城疫核酸B液饮水。3小时后,可配合黄芪多糖+氟苯尼考饮水,强力调补(多维素、电解质、益生素等)拌料,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继发感染。
3.第三个发病阶段:多在30日龄后发病。常为非典型、继发感染,鸡只表现为打呼噜、咳嗽、瘫痪、软颈、排绿色粪便,伤亡率较低。可用干扰素3倍量饮水,连用2天,同时配合黄连、黄芩、黄柏提取物等,集中饮用,连用4天。出现混合感染时,可配合使用洋金花、麻黄、苦杏仁等中药制剂和氟苯尼考。
鸡滑液囊感染病的病情分析
自然感染鸡、火鸡和珍珠鸡,鸭、鸽等也可感染。急性感染4~16周龄鸡,10~24周龄火鸡,成年鸡少见感染。发病率5~15%,死亡率1~10%。
慢性感染可持续终生,平均感染达50%。通过污染空气中飞末或尘埃,经呼吸道感染;被污染的有具、衣服及车辆等均能机械地传播本病病原;
也可经卵垂直传播,感染的雏鸡可在幼鸡群中传播本病。水平传播与鸡的密度有关,人为因素在传播中也很重要。
MS引起鸡的关节病变和亚临诊呼吸道症状。造成鸡的生长发育不良,使得肉鸡胴体品质下降,种鸡的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下降,形成重大经济损失。
鸡病毒性关节炎的防治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肉鸡的一种传染病。以胫跗关节腱鞘肿胀和腓肠肌腱断裂为其特征,故又称传染性腱鞘炎、腱炎腱裂综合征或腱滑膜炎等。目前本病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鸡发达的国家。由于病鸡生长迟缓,体重减轻,淘汰率高,经济效益降低,对肉鸡饲养业危害甚大。
鸡病毒性关节炎病原:鸡病毒性关节炎的病原为呼肠孤病毒属成员之一。已证明有11个血清型,各血清型病毒问具有共同的沉淀抗原,用同一琼脂扩散试验可检出大部分已感染几周的病鸡。病毒对热有抵抗力,60 C能耐受8~10小时,37 C可耐受15~16周,22℃可耐受48~51周。病毒对2%来苏儿溶液、3%甲醛溶液剂较敏感,可使其灭活。
鸡病毒性关节炎流行病学:本病传播很广,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染,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传染源。在肉鸡中传播迅速,在笼养蛋鸡中传播较慢。腱鞘炎在肉鸡中最为流行,成年商品蛋鸡感染后可导致败血症。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种鸡也可通过孵蛋传递病毒。病初病毒存在于病鸡血液中,因而此时也可通过吸血昆虫传播,以后病毒则局限在腱的滑膜组织和关节部位。
鸡病毒性关节炎症状:根据人工接种试验,脚掌内接种感染2~4天,足垫部肿胀,少数鸡跗关节出现红肿,病鸡跛行,喜坐在跗关节上。有的病鸡患肢不能伸张,不敢负重。切开肿胀局部,见有少量黄色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腱鞘及腓肠肌肿胀或断裂,趾屈曲。少数鸡长期不能恢复。患鸡发育不良。人工接种的发病率为100%。经腿部肌内注射、口服和点眼、滴鼻种感染鸡很少出现明显病变,但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查均呈现阳性反应。
自然发病的腱鞘炎型,主要症状是跛行和足趾以上的足部和足胫腱鞘肿胀。初期出现不同程度的跛行,跗关节肿胀,病鸡常蹲坐在跗关节上,随后患病关节上方腱鞘肿胀加重,触诊有波动感。病鸡用膝着地伏坐而不愿行动。成年鸡有时可见腓肠肌腱断裂,腿变形。败血症型蛋鸡死亡率增高和产蛋率降低。关节疾患不显著。随着疾病的进展,病鸡全身发绀、脱水,精神沉郁,营养不良,鸡冠齿端软并呈紫色,最后死亡。
鸡病毒性关节炎病变:腱鞘型可见足和胫部的腱和腱鞘水肿,腓肠肌腱断裂,胫骨干增粗,胫关节中排出棕黄色分泌物。跗关节上方腱鞘内有黄白色于酪样物。心舰中有显著的嗜异性白细胞浸润及网状细胞增生。败血症型可见血管充血,卵黄皱缩并破裂出血,腹膜发炎,肝、脾及肾脏肿大,卡他性肠炎,盲肠扁桃体出血。
鸡病毒性关节炎诊断:根据跗关节肿胀、跛行等临床症状,病理解剖,血清学诊断,从关节水肿液和腱鞘等部位分离出鸡传染性关节炎病毒而确诊。
鸡病毒性关节炎防治:预防鸡病毒性关节炎,主要依靠综合性防疫措施。鸡场应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不从有本病的鸡场引进鸡雏和种蛋。病种鸡应坚决淘汰。发病鸡群即使疫情已停止,也应全部淘汰,不做种用。病鸡舍应进行彻底清扫、消毒。或用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等喷雾消毒后关闭门窗2~4周方可再进鸡。对易感鸡群应接种疫苗。通常对雏鸡使用弱毒疫苗免疫2次,至18周龄时再用灭活苗做第三次免疫。还可应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鸡病毒性关节炎油佐剂灭活苗,对3~4周龄的鸡颈部皮下或胸肌注射0.6毫升,成年鸡每只注射 1~1.2毫升,注射后10天产生免疫力,保护率可达90%~100%,免疫期为5个月以上。这种三联苗给开产前母鸡免疫时,可提高仔鸡母源抗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早期野毒感染。
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规律
马立克氏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肿瘤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各脏器、眼的虹膜、肌肉和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马立克氏病主要使鸡发病,其他禽类虽可感染,但少见。病鸡和丹毒鸡是主要感染源。通过空气、饮水、饲料等途径均可传播。马利克病毒的抵抗能力很强,从羽毛囊上皮排除病毒,在室温下可保持传染性达16周之久。温度较低时,生存时间更长。
鸡肾病防治方法
引起肾病的原因较多,一般可分3类,传染因素、营养因素和药物及毒物。
1.传染因素。包括病毒和寄生虫,前者常见的有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肾炎病毒和马立克病毒。后者常见的有螺旋体和住白细胞原虫。这些传染因素均有很强的嗜肾性,感染肾细胞后,寄生在细胞内,对肾细胞和其功能均有破坏作用,使肾细胞失去或影响其过滤能力,导致大量尿酸盐沉积于肾脏或体内。
2.营养因素。饲喂全价饲料,是鸡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产性能所必需的,饲料中某些营养成分过多或过少都会诱发肾病的发生。
3.药物及毒素。磺胺类药物的中毒剂量很接近治疗剂量,如果用药不当,往往会发生磺胺中毒,并在肾内形成结晶,影响肾机能。此外,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类和喹乙醇等在体内是通过肾进行清除的,是一种潜在的毒性物质,使用不当会损害肾脏。霉菌和植物毒素污染的饲料亦可引起中毒,如桔霉素、赫曲霉素和卵孢霉素都具有肾毒性,并引起肾功能的改变。
症状:诱发肾病的原因有很多,每个原因各有其自身的致病特点,并表现出了各自特有的症状,但它们都能诱发肾病的发生。因此,在这里仅简述一下肾病的共同症状。
本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病鸡表现精神萎靡,羽毛蓬乱,低头似睡,拉白色或水样稀粪,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鸡体消瘦,雏鸡生长发育缓慢,成鸡产蛋下降,畸形蛋增多,蛋清似水样。病程和死亡率不等,肾型支气管引起的肾病,病程较长,虽发病率不高,但发病者多数以死告终。传染性法氏囊病引起的肾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死亡率亦高。患肾病灼鸡,虽肾脏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有时外部症状不一定明显,一旦出现全身症状,很快就死亡。
预防:饲喂全价饲料,作好预防和接种工作,不要滥用药物,可预防鸡肾病的发生
治疗:本病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在对因治疗的同时,还应对症治疗。本病原因复杂,常常是多种因素混杂所致。因此,治疗时要全面考虑,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下面把治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促进尿酸盐排除。目前,治疗肾病的药物较多,如肾肿解毒、肾肿灵、肾宝、肾肿消和禽肾泰等,还有一些中药制剂,如肾炎康、呼肾通等,这些药物对治疗肾肿,调节电解质平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些药物是一些无机盐和利尿药物复方制剂,其机制是通过无机盐碱化液,利用酸碱中和理论,使尿酸形成尿酸盐,提高其溶解度,并通过利尿作用,加速其排出。
经研究表明,日粮中含硫酸铵、氯化铵、DL-蛋氨酸、2-羟-4-甲基丁酸都能使尿液酸化,减轻尿酸盐诱发肾损伤。日粮中添加氯化铵量不超过10公斤/吨、硫酸铵不超过5公斤/吨、DI-蛋氨酸不超过6公斤/吨、2-羟-4甲基丁酸不超过6公斤/吨。使用氯化铵时,可因拉稀使垫料潮湿,而其他药物则无此副作用。用药见效后、在停药前,应逐渐减少用量。
2.抗病毒、消炎、驱虫及防继发感染。本病的病因之一是由传染因素引起,另外患肾病时,常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因此在促进尿酸盐排除的同时,联用一些抗病毒、消炎、驱虫及防继发感染的药物是非常必要的。但应掌握一个原则,即在用药时,一定选用对肾破坏小,同时要掌握好剂量,千万不能大剂量或超剂量用药。抗菌素可以选用毒性低的喹诺酮类,抗病毒可以选用病毒灵及一些中草药制剂,对驱虫药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无论用什么药,一定要选择副作用小、毒性低的药物。
3.保护肾功能,调节离子平衡。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A含量,以维持肾小管上皮的完整性,保护肾的过滤作用。另外,还可以适当增加钾离子含量,以协调各种离子的平衡。
4.抑制尿酸形成。在单纯由蛋白含量过高引起的痛风病例中,可以使用丙磺舒、秋水仙素等药物,以抑制尿酸形成,并促进其排除。
几种鸡痘的治疗方案
鸡痘中危害较大的主要有:眼鼻型鸡痘、皮肤型鸡痘。多见于夏秋季节流行,治疗比较困难,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生往往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简单分析此病,以便帮助从业人员合理应对。
(一)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4—10天。病毒在入侵皮肤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引起细胞增生,形成痘疹,最后形成结痂。根据发病部位不同,本病可分为:皮肤型、眼鼻型、白喉型及混合型四种情况。
1、皮肤型:是最常见的类型,病鸡皮肤无毛处以及羽毛稀少的部位,出现分散或密集融合的痘疹,经数日结成棕黑色痘痂,慢慢脱落痊愈。传染较慢,病程3周左右。如群体没有继发感染,则对生产性能影响不大。本病易继发葡萄球菌感染,造成鸡只伤亡。
2、眼鼻型:主要见于20—50日龄的鸡群,病鸡最初眼、鼻流出稀薄液体,逐步变稠,眼内蓄积脓性渗出物,使眼皮胀起,严重者造成眼皮闭合,失明,造成营养衰竭死亡。
3、白喉型(粘膜型):病鸡咽喉粘膜上出现灰黄色痘疹,很快扩散融合,形成假膜,造成鸡只呼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
(二)治疗措施:
方案一:对于发病早期的群体,可采取紧急免疫的办法,接种12小时后药物保守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
鸡痘疫苗常量接种,十二小时后药物治疗。
方案二:个别鸡的处理
皮肤型鸡痘:可在患处涂抹紫药水。
眼型鸡痘:使用眼药水,洗眼。
白喉型鸡痘:用镊子清除气管内的痘痂,口腔、咽部患处可涂抹碘甘油。
鸡病毒性关节炎与滑液囊炎的鉴别
在家禽饲养过程中,许多疾病在临床上容易混淆。鸡病毒性关节炎(VA)和支原体引起的滑液囊炎(MS)临床上很相似,容易出现误诊;蛋鸡、肉杂鸡、白羽肉鸡、黄羽肉鸡等品种对这两类病都容易发生。谈到关节肿大、谈到鸡瘫痪人们束手无策。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病原及流行差异
1、鸡病毒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VAV)引起的鸡的传染性疾病;是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方式感染的。临床上多发生与4-6日龄。肉用型种鸡和肉鸡等重型鸡对其较敏感,其他轻型鸡则不那么敏感;鸡龄越大,对呼肠孤病毒的易感性越低,10周龄后明显降低,2周龄的小鸡比5—20周龄的鸡更为易感。
2、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有滑液囊支原体(MS)引起的,也是可以具备垂直、水平传播;临床上多发生在4—16周龄,成年鸡多是有青年期发病的后续。
二、临床症状差异
1、VA症状:潜伏期的长短因毒株的毒力、接种途径及鸡的敏感性的不同而异。该病多发生于肉鸡、肉用型或肉蛋兼用型等体型较大的鸡。各日龄的鸡均可能发生本病,但临床上多见于4—6周龄。大多数感染鸡呈隐性经过,只有血清学和组织学的变化而无临床症状。在感染的鸡群中,有症状的病例一般占鸡群总数的1%—5%,也有10%或高于10%的报道。
病鸡食欲和活力减退,不愿走动.驱赶时可勉强移动,但步态不稳.继而出现胶行或单脚跳跃。病鸡因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和饲料而日惭消瘦、贫血、发育迟滞,少数病鸡逐渐衰竭而死.。检查病鸡可见单侧或双侧舱部、财关节肿胀,慢性病例肋骨歪扭.趾向后屈曲。
种鸡群或蛋鸡群感染后,产蛋量可下降10%—15%。有资料报道,种鸡群感染后种蛋受精率下降.这可能是因病鸡运动功能障碍而影响正常的交配所致。病变主要在跗关节、趾关节、趾屈肌膜利脓伸肌膜。
2、MS症状:病鸡最初的症状是冠苍白,生长迟缓,羽毛松乱,冠萎缩;继而监行,财关节及趾跃部肿胀,肿胀部有热感和波动感,但有些鸡偶见全身性感染却无明显的关节肿胀。病鸡不安、脱水和消瘦,常有胸部囊肿。若将食物和饮水置于病鸡附近,它们仍有食欲和饮欲。上述急性期症状过后转为缓慢的恢复期,但滑膜炎可持续4-5年之久。
三、病理变化差异
1、VA病理变化:病的急性期,关节囊及膀鞘水肿、充血或点状出血.关节腔内台有少量淡黄色或带血色的渗出物,少数病例的渗出物为脓性.这可能与某些细菌合并感染有关。慢性病例的关节腔内的渗出物较少,关节硬固,不能将跗关节伸直到正常状态,关节软骨糜烂,滑膜出血,肌胶破裂、出血、坏死,腰利膜鞘粘连。有时还可见到心外腹炎.肝、脾和心肌上有细小坏死灶。
2、MS病理变化:感染早期病鸡的关节滑液囊膜及腱鞘上有功稠的乳白色的渗出物。随病程的进展,渗出物变成于酪样。于酪样物偶见于颈部皮下,但很少伸延至肌肉及气囊。若病鸡在于酪样物生成前已极度消瘦失水,则关节附近可能没有液体。慢性病例其关节面常呈黄色或橘黄色,约有50%的早期病例有脾、肝、肾肿大,这种病变随疾病加重面越加明显,部分严重病鸡的内脏无可见病变。
四、AV与MS防制:就目前看,对病毒性关节炎(AV)没有特效治疗方案,但是通过疫苗接种也有一定的预防效率。在接种疫苗方面,目前国内有多种灭活或弱毒疫苗可供选择使用,接种时间的安排也不尽相同。禽呼肠孤病毒存在着多个血清型的差别,这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考虑到。在未确定当地病毒的血清型之前,一般宜选择抗原性较广的疫苗。对于种鸡群,一般1—7日龄、4周龄财各接种1次弱毒疫苗,开产前接种1次灭活疫苗。对于肉鸡群,多在1日龄时接种1次弱毒疫苗。一旦发病,建议深埋患病鸡只,大群可以用干扰素2-3倍量饮水,同时用高效多糖类药物+光谱抗病毒类药物饮水4-5天,同时做好场内舍内鸡群消毒工作。
MG的治疗方法。有资料报道每吨饲料中加入100—200g四环素类抗生素连续服用,对控制本病有效,此时如将饲料中的钙含量降至0.8%,可使药效增加1倍。此外,感染早期肌注链霉素(每千克体重100mg),或用0.01%利高霉素饮水,或用阿奇霉素饮水也有疗效。
鸡的葡萄球菌症状及防治
葡萄球菌按其感染对象不同可分为人型、哺乳动物型和禽型三种类型。禽型葡萄球菌主要侵害各种禽类,尤以4~6周龄的雏鸡对其极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空气、水、饲料和物体表面以及鸡群的羽毛、皮肤、黏膜、肠道和粪便中,且平养和笼养的鸡群均有发生,但以笼养的鸡群发生较为多见。
诊断鸡葡萄球菌病可根据其鸡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情况,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最终确诊需采用病死鸡的血液,皮下渗出液,关节、腱鞘、滑液囊渗出物,肝、脾,雏鸡卵黄囊和死胚作病料进行细菌学检查分析。
鸡葡萄球菌病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确诊,然后需采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防治。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日趋增多,所以在使用药物以前应迅速采集病料分离出病原菌,经药敏试验后,选择最敏感的药物,拌入饲料或饮水中,对全群鸡进行治疗,这是大群饲养条件下发病后主要的控制措施,如果鸡群不大,鸡数不多,也可逐只对病鸡进行治疗。在平时,为预防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生,养鸡场户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一是在鸡群饲养管理过程中,养鸡场户应加强鸡群疾病的预防意识,完善相关防疫设施,任何人员进出鸡舍均应严格消毒,同时要搞好鸡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毒,以减少葡萄球菌的入侵和感染的门户。
二是要尽可能地避免鸡群发生外伤,消除葡萄球菌侵入和感染的门户,鸡舍内安装的网架结构要安全、合理,地板网安装要整齐、严密,不可有过大的缝隙;网眼要合适,若网眼过大时,在育雏或育成鸡的早期,应用塑料网覆盖,捆扎地板网或塑料网的铁丝断端不应有毛刺,脱焊的地板网应及时维修;鸡舍地板上不能有任何尖锐的物体,如瓦块、玻璃、机器零件等,防范伤及鸡群;给鸡群断喙、带翅号、剪趾和免疫刺种要细心,并尽量做好消毒工作;能利用喷雾方法免疫的,最好不采用刺种和注射,以减少鸡群不必要的外伤。
三是孵化场要坚持严格的消毒程序,及时收集种蛋,并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定期对孵化器进行熏蒸消毒。孵化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要注意清洁卫生,防止病菌污染,以减少胚胎的感染和雏鸡的发病。
四是要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供给合理而全面的营养,给鸡群提供营养成分合理的饲料,特别是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并适时通风,保持鸡舍内干燥;鸡群要适时断喙,且鸡群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以防止拥挤,光照要强弱适中,以防止相互啄羽。
五是要做好消毒工作,保持鸡舍、用具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毒,可用0.3%过氧乙酸进行鸡舍带鸡喷雾消毒,以减少环境中的含菌量,减少感染机会,防止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生。
禽曲霉菌病的感染途径及症状
感染途径:各种禽类都有易感性,以幼禽的易感性最高,常为急性和群发性,成年禽为慢性和散发。
1、禽类常因通过接触发霉饲料和垫料经呼吸道或消化道而感染。
2、阴暗潮湿的鸡舍及不洁的用具、雨季等均能使曲霉菌增殖。
症状:病禽可见呼吸困难,喘气,呼吸次数增加,胸腹明显扇动,张口呼吸,精神委顿,常缩头闭眼,流鼻液,食欲减退,口渴增加,体温升高,迅速消瘦,后期表现腹泻。在某些食管黏膜有病变的病例,表现吞咽困难。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病症转移到眼球时,可发生一侧或两侧眼球混浊,角膜溃疡,眼角下有干酪样物积存;转移到脑时,表现斜颈、不能站立、步行困难等神经症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芦丁鸡哪里收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