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的冲突,大人需要做过介入手术还能要小孩吗吗?

2023-02-17 13:33191阅读量
两个孩子发生矛盾家长怎么解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自己处理事情。在孩子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要过多的干涉。这时候也在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家长要用平常心对待,及时对孩子做出正向的指导。
两个孩子发生矛盾家长怎么解决
1、判断这是孩子间的正常冲突还是受欺负。孩子的打闹很多是游戏的成分,他们会偶尔拉拉同伴的小辫子、拍拍他们的肩膀。但由于他们还不会控制这些动作的度,有时会造成一些伤害事件。
所以平常家长可以提醒孩子,玩闹的时候不要动作过度,不要打到对方身体比较脆弱的部位,如眼睛等。但是如果孩子的玩闹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打斗看得过于严重。
2、不要直接插手去警告对方或实施惩罚。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锻炼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家长听到的可能是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太了解。如果直接插手,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麻烦、更复杂。
3、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向家长寻求帮助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如果事情较严重,应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之策。
查看全文>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家长应该妥善处理,冷静应对,不要偏袒任何一方,要持中立的态度,更不要和孩子一起说老师的坏话,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如果孩子是因为最近学习压力大,就多去帮助孩子缓解情绪。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家长应该怎么办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请家长朋友们切记,遇到任何问题时,我们跟孩子都可以遵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这个原则。安静、专心地倾听,接纳和允许孩子的情绪,这个时候,不要忽略或否定孩子的情绪,更不要说教。如,大哭时让他哭,把情绪完全排泄出来。
用简单的词语回应孩子的感受,这并不是说我们需要认可孩子的感受或认知。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只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能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明白,即使是最极端愤怒的感受也是被接纳和理解的。
当他们的情绪得到接纳和理解,他们便能更快地从情绪中走出来,从而更加客观看待问题。很多时候,孩子们也许并不需要家长给出实质性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只是需要得到理解。
2、引导孩子客观地分析。在孩子情绪稳定后,就可以跟孩子一起去客观地分析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了。我们更倾向于先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遇见问题的时候是最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让孩子独立面对问题才是成长的第一步,毕竟,孩子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
查看全文>
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家长怎样解决
孩子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在一些场合和别人发生争执,家长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不知道该怎么介入帮助孩子。
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家长怎样解决
1、先询问孩子的想法。别小瞧了孩子的判断力,先询问孩子自己的想法,参考他的角度或许比成人解决问题解决得更完美。当然,这也是一种训练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你的引导,可帮助孩子拥有自己的意识和决断力。
2、让孩子明确权利和界限。如果孩子是因为触碰到他人的底线而产生的话,那么家长就要告诉孩子,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明确界限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可以告诉他私人物品不能够随便乱碰、不能侵犯他人的隐私等等。除此之外,也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当他人向你提出不合理的请求时,你有权利拒绝。在让他人尊重自己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尊重他人。
3、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矛盾的发生,一般双方都有责任,这时先不要着急把错误归结于哪一方。可以先让孩子说说自己在这件事情中做的有没有不恰当的地方,这时大多数孩子都能在回忆中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而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查看全文>
两个孩子闹矛盾家长怎么沟通
孩子相比跟家长在一起,更喜欢的是和同龄人在一起玩耍,但是孩子在相处之间多多少少都会发生一些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家长,就是要引导孩子解决好这些矛盾,缓和两人关系。
两个孩子闹矛盾家长怎么沟通
1、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其实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的事情,是属于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出面了,那么就将问题扩大化了,由两个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变成了两个家庭之间的大矛盾。
2、需要好好引导孩子,在孩子和朋友闹完矛盾结束之后,要心平气和地询问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在孩子讲明白之后慢慢引导孩子去寻找矛盾冲突发生的原因,帮助孩子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相比于直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是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是多学多尝试。
3、作为家长要先把一方带到安静的地方,认真的询问吵架的原因,了解清楚后再问另一孩子,问他吵架的原因,了解好原因了再适时引导,谁错就应该向另一方道歉,然后握手言和。
4、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不要参与孩子的事情。家长不需要把孩子打闹的问题看得太严重,孩子的世界是很简单的,上一秒才打完架下一秒他们就能手牵手一起去玩耍,所以家长在保证还在找安全的情况下,不要参与孩子的战争。
查看全文>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家长怎么处理
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如果是小事,家长最好不要干预,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解决人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不会破坏孩子之间的感情,如果孩子受到了很大的伤害,那家长就要及时关注引导孩子情绪,不要让孩子受到了心理伤害。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家长怎么处理
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性,自主性,不要过多的干涉。但是这些完全建立在孩子与孩子之间平等的关系上,如果孩子的一方依靠体能或者别的优势来欺凌另一方,作为家长就要采取行动来纠正孩子的行为。
如果是强势孩子一方的家长,要适当的约束好自己孩子的行为,教给孩子平等的意识,不能依靠自己的优势去欺负别的小朋友,更要在平时给孩子树立谦逊有礼貌的榜样。
如果孩子是受欺负的一方家长,第一要检讨自己平时对孩子是不是过于严厉,造成孩子胆小胆怯的性格,建议家长多给孩子营造平等温馨的生活氛围,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敢于对不公平的对待说不。
总之,家长最好还是不要介入。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小冲突,几乎经常发生,亲姐妹还打闹呢,何况其他人。如果家长介入,势必都会偏向自己的孩子,这样以来会把小事变成大事,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使矛盾升级。
查看全文>
两个孩子闹矛盾家长怎么处理
孩子之间闹矛盾是常有的事,孩子们小的时候自我意识特别强,会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与别人分享,不喜欢别人抢自己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家长最好跟孩子好好讲道理,让孩子学会爱与分享。两个孩子闹矛盾家长怎么处理比较好呢?
两个孩子闹矛盾家长怎么处理
1、先缓解两者的情绪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当两个孩子起冲突的时候,家长最好的做法就是,先暂时把两个孩子分开一会儿,或者用他们喜欢的东西分别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切忌立刻判断谁对谁错。在孩子的世界里,是非观念并不强烈,或许刚开始两个还吵的不可开交,有可能因为一个小玩具或任意一方主动示好,先前的所有争执和不快就会烟消云散,孩子们就是这么童真可爱。我个人觉得,等孩子情绪平复以后,家长再跟孩子讲道理。
2、弄清原因,公平处理
两个孩子起冲突,我们家长首先应该弄清楚为什么起冲突,切不可随意按年龄大小处理。在处理问题上,家长一定不能偏袒,您的处理方式直接决定着两个孩子之间、您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我想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被误解、被冤枉。如果老大有错在先,欺负小的,肯定是教育老大,但也要注意方式,了解大的为什么欺负小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只是一味管老大,就算他有错,他也会认为你因为爱小的,而不爱他,不助于培养他们之间的亲情,甚至会破坏掉他们之间的感情。如果小的犯了错,也不能因为他小而偏袒,否则既委屈了大的孩子,也让小的孩子没有是非观。
查看全文>
小孩子在学校打架家长该怎么解决
小孩子在学校打架,家长应该及时去解决,不过在解决之前,家长要想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要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批评孩子,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给孩子解释的权利,做一个明智的家长。
小孩子在学校打架家长该怎么解决
第一、要看两个孩子为什么打架?打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矛盾冲突冲动?要完全了解、正确了解,不要听孩子一面之词,要到学校找老师了解,同学之间深入调查,最后再来正确处理这个事情。
第二、要看孩子和同学是故意打架还是真打架?因为初中孩子都处在叛逆期,有的孩子就是搞的好玩,一言不合,结果一方冲动了就打起来了。本来打的好玩的,最后演变成真的打了起来,只要打的不严重没伤害到双方,这样打架还好说点。
第三、要看孩子和同学是什么性质的打架?打的轻重程度伤情如何?要是为了小偷小摸,不正方的手段搞小动作,挑拨是非,抄作业被发现,或做错事被揭发了,一方知道就立马打架来解决,因为男孩子们都在青春期,都很冲动激动,一旦有矛盾,就发生打架的场面。
孩子回家之后,不能打骂孩子,孩子知道跟同学打架的事心里也气愤,也担心烦心,害怕老师家长说,这个时候,家长要沉着冷静,等孩子回家跟孩子沟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要做孩子的工作。
查看全文>
上一篇: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哪些 下一篇:六年级孩子厌学怎么办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打架行为
  孩子打架,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父母会说,不能让孩子受别人的欺负,一定要打过来才行。而有的父母则说打架的孩子不文明,不要和别人打架。还有的父母说,当别人打你时要告诉老师让老师管理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打架行为,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引导方略
  跟孩子讲明在解决不同意见时可以应用和不可以运用的方法。
  1、父母和孩子一起在家饲养狗、猫、金鱼等,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教给孩子对待弱者的方法。这一点尤为重要。
  2、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在碰的到争持时怎样做,比如可以让孩子对同伴说:“宝宝,我们不要打架,现在该扬扬玩了。下一次就轮到你玩球了。”如果孩子用讲道理的方式对待朋友,父母应给予表扬。久而久之,孩子能从中体会到道理的分量,也可以品尝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甜头。
  3、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应减少生活环境中可能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因素,包括平时家长不经意的娇宠所造成的霸气及带有暴力情节的影视录象等。其实孩子攻击他人,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这就需要父母好好引导,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家长应注意与孩子的情感联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4、对孩子与同伴间的矛盾冲突,家长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让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犯错,必须要求他道歉。
  重视打架
  在大人的潜意识里,我们多多少少是惧怕矛盾、惧怕打架的。我们从来以“听话”、“乖”、来区分“好孩子”“坏孩子”。但是心理学家说,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与别人保持一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打架也就在所难免。
  一些幼儿教育家甚至认为打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简单来说,孩子在打架中学会了社会知识。比如在幼儿园中,夺取别人玩具供自己玩的孩子也会做稍许自我反省,而将东西归还原主。”
  当然,父母煽动挑唆自己的孩子去打架,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有攻击倾向的孩子,这样做是绝对错误的,也是非常糊涂的。打架是孩子们集体活动之一。孩子只单纯的掌握进攻性,说起来是那个孩子的大不幸。
  家长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平常教给孩子适当的社交技巧,鼓励他们运用这些技巧解决自己的争端,当然非常严重的打架需要大人的干预。
  孩子打架如何教育
  1、鼓励孩子们自己解决冲突
  当低年级的孩子在争吵时,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去介入孩子们之间。相反,你应该观察孩子们是否可以自己解决冲突矛盾。但是,你要知道孩子们为什么争吵,听孩子们讲述争论点,然后告诉孩子们你相信他们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从长远来看,孩子们学习解决冲突的技巧是很重要的,同时还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轻松。如果孩子们实在无法自己解决某些问题,父母可以把孩子们召集过来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
  2、尽量不要强化竞争
  可能以获得A的孩子去要求获得C的孩子是很诱人的,但是尽量不要这样做。比较会发出一种竞争的信号,可能真的会引起争吵。 父母的工作就是让孩子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取得最好的成绩。如果孩子进步了,祝贺并奖励孩子。记住,将每个孩子作为个体来对待意味着肯定孩子的成绩,并且制定适合孩子自己的目标。
  3、打架之后要正确引导教育
  让孩子理解“被人欺负不是没用的表现,每个人都会遇到”。当孩子哭诉时,你应该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轻轻地抱着孩子,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且消除孩子的不安。同时对孩子表示同感:“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委屈。”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询问是怎么回事,确定是孩子受委屈之后,要给予安慰,让孩子明白被人欺负不是因为自己没用,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让孩子尽快摆脱气馁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4、教育孩子要正确处理冲突
  教会孩子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怎样保护自己,并寻求帮助。想要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的深厚内力,可不在一朝一夕,家长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意识的培养。靠强健的体魄让孩子们面对劣势不会吃亏,不怒自威的自信人格能在关键时刻震慑恶势力。江湖有名言,出门在外靠朋友,每个孩子要学会交朋友,有自己的“圈子”,当你拥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圈子”的时候,无论多调皮的同学在跟你动手之前还是要三思你“圈子”的威慑力。
  孩子爱打架的原因有哪些
  1、他不知道打人是不被接受的,也不知道被打的人会痛。因为孩子正处在一个“自我”形成的年龄段,他是用自己唯一知道的方法在解决问题,好像抢玩具、推人等,这是很正常的表现。
  2、他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当他不高兴或很沮丧的时候,他只能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绪,这也是正常的,但父母可以引导。
  3、他在寻求探索因果关系,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学习或成长的一个特点。比如打小红,她哭了,再打一下,看她还哭不哭,或者打小红旁边的小兵,看小兵会不会也哭。另外,孩子的学习交往很多时候就是从争夺、抢夺开始的。
  4、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说话、提要求,总是语气急促,不耐烦,要么拎着就走,不听就打骂。这种粗暴的行为方式会被孩子模仿,并当成理所当然、可以接受。
  5、有的孩子很凶,可能是因为想引起关注。因为父母忙工作、忙赚钱,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甚至于对孩子好的行为鼓励不够,总是关注不好的行为,也会恶化攻击行为。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打架行为】相关文章:
面对孩子不听话的8种行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12-23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好奇提问01-21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厌学问题01-16
如何应对孩子破坏行为08-25
家长应该如何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12-11
父母如何应对孩子打架12-23
中考家长应该如何疏导孩子课堂行为偏差01-22
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孩子早恋01-17
孩子流鼻血应该如何应对01-29
2021-03-04 09:41 来源: 喜兰科技
原标题:孩子发生冲突,大人该不该管?心理学家:循序渐进4步走
前两天,好友带孩子来我家玩,一开始三个孩子还挺拘谨的,谦让有加,可是没一会儿就开始分帮派了。
好友的儿子稍大,喜欢当指挥,可是两个小的觉得这是自己的主场,不愿意听别人指挥。不一会儿,三个小家伙就为了到底该听谁的,差点打了起来。
好友想要调停却一点效果也没有,她颇尴尬地问“你家两个孩子在家打架吗?”
“当然打!”哪有不打架的孩子呢,年龄相差越小,孩子之间的纷争和冲突就越多。争玩具、争关注、争“社交掌控权”……
而针对孩子之间发生的争执,大人到底需不需要介入,大致有以下两种看法:
01、要管VS不要管
·“要管”派
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怎么能放任不管呢?他们年纪小,是非观还没确立好,如果孩子习惯了用暴力解决问题,到时候再管可就迟了。
看过一则新闻,陕西一位小学生的父亲闹着要跳楼。原来,他的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争执,把别人打伤了,导致要赔偿许多医药费。这位父亲一时想不开,就跑到学校闹出了这样一幕。
果然,你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的。这位父亲,就被连带着也被接受教育了。
·“不要管”派
另一部分家长则认为:所有的孩子都会经历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刻,如果孩子一发生冲突,父母就下意识地想要去插手解决,那孩子如何能学会自己处理纷争呢?
胡可就曾提到,孩子的纷争应该尽量让孩子们自己解决。
有一次,胡可正开车呢,安吉小鱼儿坐在后座。不一会儿,安吉觉得无聊,就抢了小鱼儿的玩具,小鱼儿大哭。但胡可并没有介入,依旧冷静地开车。
小鱼儿发现哭泣没用,只能停止哭泣,和哥哥陷入赌气的冷战中。自觉理亏的哥哥,待不住了,主动开始唱歌调节气氛。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又和好如初了。在这期间,胡可只是不时地瞄了瞄后视镜,并没有急于插手。
其实,孩子需要学会从冲突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学习如何处理这些纷争,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那么,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真的要放任不管吗?
02、孩子吵闹打架的意义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发生争执打闹。其实,孩子之间发生纷争,是有其独特的意义的:
0-3岁的孩子
有一组数据表明,2-3岁的孩子中有80%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主张”意识,他们说的最多的是“这是我的”、“我不要”、“我觉得”等等。
这个时候,他们的物权和人权还不够清晰,对于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会让对方觉得被冒犯,都还是一知半解中。
而且,两三岁的孩子,还有一种非常典型的心理特征,叫“
用攻击表达爱
”。有的孩子高兴、开心地时候,就喜欢拍拍别人,但是缺乏控制的力度,可能会让别的小朋友生气,但他们不自知,从而容易引起冲突。
3-6岁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了,加上他们“自我主张”意识的进一步萌发,他们的想法会更多,遇到更多的问题、发生的冲突也会更多。
这时候,他们需要在一次次的冲突中,了解和练习人际社交的规则和技巧。
7岁以上的孩子
心理发展学家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意志力”发展阶段。
意志力的发展有七个阶段:本能-冲动-欲望-动机-愿望-决心-决定

对于7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本能、冲动和欲望都是不可避免的,他们的行动都是不假思索的。我喜欢,就抢;我不喜欢,就打。
但7岁以上的孩子,虽然他们的力道控制还不是太好,“随心所欲”的时候也会有,但是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制自己了。
这个时候的纷争和打闹,能让他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他们会试图说服对方,而不是直接动用暴力。
心理学专家李雪说: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若不存在病态性的以大欺小,或者在冲突中使用枪支、刀具等危险物品,原则上是不应该干预和评判的,除非孩子主动要求家长介入。
所以,父母一刀切的对待方式,就欠缺合理性了,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成长的阶段性、和事情的特殊性。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
首因效应
”。即第一次获得的信息,对人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如果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没能被好好引导,那么在冲突中总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受欢迎,从而失去自信;而总是处于强势的一方,则可能会误以为,所有的纷争都应该使用暴力手段来解决。
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下父母才需要介入,又该怎么介入呢?
03、循序渐进“四步走”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曾建议,面对孩子之间的纷争,父母应该使用循序渐进的处理方法:
睁大眼睛,退后一步
许多赞同不介入孩子纷争的父母,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放任不管,而是站在一边静静观察:观察判断这是否是真的冲突,是否在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有时候,孩子之间的打闹,并没有多严重。《父与子》中有这么一幕,两个小孩子打架,气不过,都回家找来了大人。
结果两个大人打起来了,两个孩子在一旁觉得无趣,反而又和好如初玩得不亦乐乎。这个就不是真的冲突。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冲突大多都不是实质性的冲突,所以父母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就好。但如果矛盾升级,父母就要进入下一步:
“提醒式”介入
当孩子们的冲突升级时,父母需要进入“提醒式”介入,比如:站在孩子们看得到的地方。
这样,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快发现有人可以当裁判,从而寻求帮助。
“提醒式”介入适合孩子之间发生言语冲突的时候,同时也适用于3-6岁的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这个时候,大人尽量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多提问,引导他们自己去想解决办法。
当提醒式介入都失效时,那家长就需要“强势”介入了。
“强势”介入
冲突发生的过程大致是:发生矛盾、争执、解决不了,矛盾升级、发生冲突。
当孩子之间的冲突,由语言冲突上升为肢体冲突时,家长就需要强行介入,以免孩子受伤。需要注意的是,“强势”并不是要以大欺小,而是适时站出来喊停。
“我觉得你们应该冷静一下”、“停!你们不能这么做”,这样的话语能让强势的一方有所收敛,也能让弱势的一方能得到保护。但绝不仅是护短,想替孩子出头。
对于7岁及以上的孩子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攻击能力。所以一旦发现孩子之间的冲突已经有失控的迹象时,就要立刻制止,避免更大的伤害。
玩“冲突游戏”
对于二胎家庭来说,许多冲突是因为争夺父母的关注而引起的。有的父母在解决手足之争的时候,总是倾向于惩罚老大,或者让老大让着老二。这样的介入方式,只会让情况更糟糕。
这个时候,父母不妨陪孩子一起玩“冲突游戏”来化解。
《游戏力》中提到过一个小故事,有位母亲抱怨两个孩子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冲突,让她烦不胜烦。在接受了别人的建议之后,她决定尝试用游戏的方式来代替吼叫。
于是,当两个孩子因为一件玩具又开始大打出手的时候,她把两个孩子抱起来扔到沙发上。然后,她假装拿起一把剑,把自己剖成两半,一半分给姐姐,一半分给弟弟。
夸张地学他们的样子说话:“这不公平,你得到了妈妈的心和胃!”“我先得到妈妈的!”两个孩子被她逗得笑成一团,之后他们又玩“拔妈妈”的游戏。一场纷争,居然被“冲突游戏”就这样化解了。
劳伦斯·科恩还提到:孩子有时候不是真的想要去伤害别人,只有当大人没时间、没精力、不得其法而无法提供帮助时,他们才转而去攻击他人。
孩子的成长,总需要自己去经历一些事情,不管是争夺父母的关注,还是“社交掌控权”。父母有技巧的插手,而不是用成人的思维去横加干涉,才能帮助和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过介入手术还能要小孩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