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教小女孩做了道男生问女生数学题目难题,小女孩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通用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发现。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课文中的那些发明创造的故事,也许只是在眨眼间的灵机一动,看起来没有费什么力气,事实上哪怕是一个小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习本组教材,目的不是要学生都立志做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内容:一个导语,课文《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和语文园地四
  二、教学目标
  1、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2、让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学习语言。
  3、认识52个生字,书写33个,14课没有生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课时数:
  14课时
  单元自备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口语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本课的设计,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二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力求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在群体互动中展示成果,培养创新精神。
  【学习目标】
  1、能比较详细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的制作过程。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活大方,有礼貌,认真聆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4、在交际中学习文明交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拓展口语交际面。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小制作。
  2、有关的课件、奖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人有两件宝”这首儿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背诵这首儿歌好吗?
  2、从这首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3、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这是用纸剪帖出的公鸡,颜色多鲜艳啊!这是用纸剪出的拖鞋,多有趣;这是用纸折成的蜗牛,多可爱;这幅是用塑料杯和毛线做成的漂亮的小女孩;这幅是用橡皮泥捏出的小动物的脚,你们说像吗?
  4、通过我们的双手和大脑,就能制成一些可爱的小物品,多巧啊!我相信,你们也能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编织出美丽的小制作,是吗?
  二、全班参与,评出“最佳小制作”
  1、请大家把小制作拿出来放在桌面上,然后有秩序地离开座位自由参观,看看谁的小制作做得最好。
  2、学生自由参观。
  3、评出做得最好的小制作,发奖品。
  过渡:看见你们五花八门的小制作,老师非常高兴。今天,老师想考考你们,就是想你们把小制作的制作过程说出来,比一比,谁说得最好,行吗?
  三、示范说话,指导表达
  1、示范说话:
  老师手拿小制作向大家介绍,学生仔细看作品,认真聆听。
  (我的小制作是花炮。它的材料有纸筒、彩带和彩色纸。我是这样做的:先找几个一样大的纸筒,再用各种颜色的纸把纸筒包住,接着在每一个纸筒的上端钻一个小洞,最后拿出一条彩带把它们串起来,这样就做成了花炮。我们可以把它挂在墙上作装饰。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2、指导表述:
  ⑴ 老师从哪些方面介绍作品的?(作品的名字,作品的材料、形状、颜色、用途和制作方法。)
  ⑵ 老师介绍制作方法时用了哪些连接词?(先……再……接着……最后……)
  ⑶ 说话时还要注意什么?(注意说话要清楚、完整、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
  3、学生按要求练习说话:
  ⑴ 课件出示说话要求。
  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② 汇报制作过程:
  汇报时要讲清楚制作的过程。说话时要清楚、完整,态度要大方、自然、有礼貌。
  ③ 别人讲话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让讲的同学解答。
  ④ 评出说得好的同学。
  ⑵ 小组练习说话,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相继指导。
  四、代表汇报交流,评出“最佳解说员”
  1、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交流:
  ⑴ 哪个小组的代表能愿意说说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
  ⑵ 其他小组评论:
  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改正?
  ⑶ 老师总结怎样才能把小制作的制作过程说清楚、明白。
  2、其他小组派代表汇报。(程序如前)
  3、评选出“最佳解说员”,发奖品。
  五、举行“小小展览会”
  1、看作品,听介绍:
  同学们的小制作太美了,可刚才每一个小组只介绍了一件作品,你想介绍你的作品吗?每人都有机会,看,(在黑板上贴出“小小展览会”字样)咱们举行一个小小展览会,把你们的作品都展示出讲台上,邀请你的好朋友来看作品,听你的介绍。
  2、谈感受:
  看了这些小制作,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六、小结
  老师觉得同学们不光心灵手巧,而且都是能说会道的学生。老师非常高兴,下课后,把自己的小制作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老师或家人,借此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好吗?
  七、学生写作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实验器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贝,知道是什么吗?(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图片导入。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一个是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
  二、自读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三、读思
  1、指名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画出伊林娜情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梳理问题: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
  1、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2、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1)“哄骗”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2)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3)练习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反问的语气。
  3、指名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五、实验
  1、按照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六、写字
  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
  1、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 “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3、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二、读文
  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三、交流
  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四、朗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
  2、伊林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五、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六、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教学后记: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这篇篇幅较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由于课文较长更适宜默读,我让学生在学习中默读课文。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能让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想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感悟一些重点词句,并且读中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多读。
  在课后,我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到一些邮票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认识到邮票的同时,也了解到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绘画用品、有风的声音的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你们知道“风”是什么样吗?风摸不着看不到,但是有三个小朋友却把它画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画风)
  2、谈话。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呼呼”吹的声音)
  你能说出有关“风”的词语、儿歌、歌曲吗?(指名畅所欲言)
  你能把它画出来吗?(板书:画风)
  二、识字
  1、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试着领读他们的`名字。
  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三、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四、交流
  1、小组内互相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2、全班交流。
  A、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1)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3)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色。
  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五、书写
  练习写前六个字,重点指导: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美观书写。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找朋友”游戏的方式检查生字。
  2、指名读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说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二、朗读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为什么说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2、仿说句子。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
  三、拓展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2、 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画一画,再写下来。
  3、创新画展: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四、书写
  练习写剩下的六个字。教师重点指导:“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指导。
  2、交流评价,举办“优秀作业”展。
  教学后记: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量少,且要求认识的七个字中有六个出现在课文的人物姓名中,所以识字教学时我安排“打招呼、交朋友”的活动,先展示宋涛、陈丹、赵小艺的画像,号召同学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在活动中认识了生字,还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此外,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的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互相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所以在讲课中我们如果先让学生弄清哪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再练习朗读,这样效果会更好。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演绎课本剧,除练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外,还可以加入新的人物,表述其他画风的方法,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去发挥自己的创意。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环节上,我还设计了拓展: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风,或者画声音、味道。学生的想像力都非常不错,说出了很多方法,积极性也不错。但这方面的时间就花了几乎十分钟,所以让学生在文本上的感情朗读和课本剧表演的时间就比较仓促,学生没有什么时间去消化、吸收文本文字。然而这部分的内容是不能这样拉过去的,只能留到下一课时。课后有老师想我提议,拓展不是重点,有时间可以说多一点,没时间就算了。虽然我很认同朗读文本的重要性,但也产生了困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训练学生思维、口语表达能力,等等方面的拓展。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使学生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变换顺序前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我会填”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规律认识8个字,能准确地运用词语。
  3、教学“我会读”,使学生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题开展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
  一、我的发现
  1、游戏导入。
  师:我们先来比一比,谁的脑子最灵活,老师说一个词,请同学们把它倒着说出来。如:“好人——人好”,“新春到——到春新”等。书中也有几组类似的词语,大家看看,你发现什么了?
  2、学生自读。
  3、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认读词语、正音。
  4、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再说几组类似的词语和生活中有趣的运用。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出示两个熟悉的字,如“月”“夫”,学生认读。教师演示两字合并组成新字。
  ②学生自读课本,拼读生字,同桌互相正音,并想想两个熟字与新字的联系。
  ③出示生字,请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并当“小老师”领读,试组其他新词。
  ④举出几个从课外学到的类似的字,介绍给大家。
  2、我会填
  ①学生自读两组意思相近的词。
  ②小组讨论,试着把每组的两个词填入句中,看哪个词更准确一些。
  ③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订正,并读句子。
  ④试说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词语和句子。
  3、我会读
  ①自读小故事,同桌互相正音。
  ②小组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故事。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鲁班是怎样造伞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还有什么问题?
  ⑤拓展:再谈谈鲁班的其他发明及趣事。我的发现
  第三课时
  一、 精品引路、激发创作
  1、 师:(展示学生作品)这是去年二(1)班刘捷同学的作品,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观察,谈谈你们对作品的看法。
  生:那小狗的头上怎么多了个半圆,有点莫名其妙啊?
  师:是啊!去年二(1)班的同学也向杨捷同学解释说:“因为小狗的头痒了,它用脚去抓痒,小狗头上多的那个半圆是小狗的脚。”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称赞这位同学观察生活多么仔细,想像多么新奇啊!今天,我们二(1)班的同学也有一双灵巧的手,还有比杨捷同学更加聪慧的才智,我们可能已经制作出一个比这只小狗更精致,更新奇的作品了。请同学们再次好好地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再次地改进。
  2、 生动手修改作品。
  二、 独立演练。铺垫交际基础。
  1、 师:同学们,先要按什么顺序具体地介绍作品,然后试着说一说,边说边完善。
  2、 学生自说作品。
  三、 创设交际平台,释放交际欲望
  1、 在小组内交流。
  (1)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介绍作品进要有声有色,就是说把你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的艰苦感觉凸现在表情中。其他同学要细心听,认真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学生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听了同学的介绍后,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 丰富对话素材、提高交际能力
  1、 师:每个小组一位代表到班级上交流。
  (1)学生上台介绍作品。
  (2)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五、 拓宽平台,提升交际内涵
  师小结,布置回家把自己的小制作介绍给亲人或朋友。
  教学后记:
  课前,我让学生在家制作好自己喜欢的小作品,体验动手之乐,积极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交际材料。另外,我还自己亲自制作,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学生兴趣更浓。口语交际不能离开生活,凡是学生自己熟悉的、体会会更深,一般说得比较具体活泼。课堂上同学们的作品琳琅满目,我就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孩子们把自己怎样构思、怎样捏的过程(先——再——然后——最后———)的具体经过介绍给大家听。听的小朋友当小记者,有疑难的问题可以上讲台随机采访,提出问题。孩子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听,都有自己的不同体会,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人家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作补充。引导他们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作品,尽情地介绍,注意自己的手、脚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然后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们代表把自己制作的过程具体介绍出来,组织集体评价。同学们有了亲身经历,体验到动手之乐,交际时兴趣可高了,大部分小朋友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真情实感。被评到最佳口才奖的同学无比快乐!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选编的,课文中那些发明创造的故事,也许只是在眨眼间的灵机一动,看起来没有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但事实上,想要有所发明创造,哪怕只是一个小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44生字,会写本单元的33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4、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5、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6、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单元44个字,会写3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4、学习默读课文。
  四、内容:
  一个导语,课文《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和语文园地四。认识52个生字,书写33个,14课没有生字。
  五、课时安排
  《动手做做看》2课时
  《邮票齿孔的故事》2课时
  《画风》2课时
  《充气雨衣》2课时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难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图片导入。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感知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 “缝”。
  三、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四 、默读
  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五 、交流
  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1)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 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2)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六 、练习
  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
  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
  二、复述
  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
  三、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四、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教学后记:
  《充气雨衣》课文中“我会认”的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本文较长,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直到“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才“死灰复燃”,活跃起来。可能自己高估了学生,把课文只设计了一个课时,知识点过多,也有关系。自己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旨在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7
  课前思考:
  1、 上课时要调动学生的热情,多用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识字的时候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说说偏旁表示的意义,理解性地记忆生字。先教给学生方法以后,后面的学习活动中,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锋、峰、泳、咏、噪、燥、躁”7个生字,会写“咏、噪、泳、游、峰、蜂、锋、蜜”8个字及其词语。
  2.熟读顺口溜,掌握一些形声字中同音字的辨认方法。
  3.让学生感受识字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掌握同音字的辨认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热情。
  教学准备:
  生子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师述谜语: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裳,忙碌花丛里,献给你蜜糖。
  2.生猜。
  3.出示图片及字卡“蜜蜂”。
  4.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字形。
  5.练习用“蜜蜂”说话。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蜜蜂。你们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现在我们就随小蜜蜂一起到识字乐园中去采蜜吧!
  二、学习字、词,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组“蜂、峰、锋”
  1.出示字卡:蜂、峰、锋
  师:又有什么新发现?(读音相同,右边相同,但偏旁不一样)
  师:是啊,虽然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怎么区分它们呢
  2.联系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同桌讨论。
  3.找生汇报
  4.练习用“峰”“锋”组词
  5.游戏巩固(捉错别字)
  找几位学生戴“蜜蜂”头饰,上有词语:高峰、蜜蜂、先峰、蜜峰、山锋、蜂利,其他学生边读边找,说明错的原因
  (二)、学习第二组同音字:永——泳——咏
  1.出示字卡:永、泳、咏
  2.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练习组词说话
  (三)、学习第三组同音字:噪——燥——躁
  1.出示字卡。
  2.师提出要求:请前后四人合作共同学习这几个字,由小组长组织分别说一说各自的记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
  ①根据意思记忆、
  ②编儿歌、
  ③创编一段话、
  ④表演
  5、游戏巩固
  (1).猜字游戏
  (2).课件显示飞舞的小蜜蜂,每只小蜜蜂上带有生字,生认读、组词,对者小蜜蜂飞入花丛。
  三、总结、延伸
  1.找生谈谈记字方法。
  2.师总结,出示课题:认识汉字多动脑
  3.延伸:
  (1)出示:垂、捶、锤
  (2)谁能根据今天的识字方法认识一下这几个字呢?
  4.学儿歌(屏幕显示文中儿歌),熟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让学生观察有何发现。
  蜂、峰、锋、咏、泳、”均是左右结构。 “游”左中右结构。“蜜”上中下结构。
  3.指导书写“蜜”“游”
  4.学生描描、写写
  5.作业展示,师生互评。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5 个生字,学会“封、借、初、渊、博、令、敬、佩、遗、憾”10 个字,能正确读写“别致、渊博、敬佩、遗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过程与方法:
  1.小组讨论学习;
  2. 能抓住重点词语如“总算”、“斩钉截铁”来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除长城外还有哪些是中国人的骄傲;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能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1.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教学过程
  导入
  昨天晚上,同学们阅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讲了谁,说了他的什么事情?(指名学生说一说),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都非常好,可是,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后,却毅然决定回国,敌人的迫害没有吓倒他,经过5年的艰苦斗争,他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和钱学森博士有同样经历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学生齐读两遍。
  新授
  一、教师简单介绍华罗庚。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数。
  三、检查自学
  1.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 )学生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初: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华:“华罗庚”的“华”:读四声,不读二声。
  冲:“冲着”的“冲”读四声,不读一声。
  撼:“遗憾”的“撼”可与“感动”的“感”比较,加深记忆。
  授:“教授”的“授”可与“接受”的“受”比较,加深记忆。
  (2 )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老师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轻重、缓慢是否一样,让学生体会华罗庚与妻子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以后的激动心情。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分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华罗庚的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要回国?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并提出期望。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祖国解放了 妻子
  斩钉截铁 回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1950年初春 旧金山海湾 登上船舷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华罗庚的故事、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导语: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华罗庚。(出示华罗庚肖像。)板书:华罗庚 指导读多音字:华:作姓时读huà还可以组词为“华山”。另一个读音是什么?
  huá 中华、华丽
  2.你知道华罗庚的故事吗?
  先请搜集了华罗庚资料的同学讲一讲,老师补充。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46年,在美国当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华罗庚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7.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二、初读感知。
  1.过渡:这篇课文又讲述了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呢?
  2.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了吗?你们找到的是哪些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辆 (华) 罗 妻 算 夫 妇 旧 码 握 敬 抛 贫 献 价 值 归
  2.同桌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3.汇报交流。指名认读,说说识记的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
  5.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6.本课的词语库中有哪些好词?
  解放 惊异 坚定 敬佩 贫穷 落后
  认读词语,说说反义词:惊异——(平静) 坚定——(动摇)
  贫穷——(富裕) 落后——(先进)
  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合作读书,同桌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互相交流: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作业设计。
  1.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课文。
  1.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有11个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发生在哪几个地点的事?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
  3.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客厅 码头
  4.课文主要写了华罗庚在这两个地点说的话,第一部分是课文的1至5自然段,第二部分是课文的6至11自然段。今天我们的学习主要围绕这两个部分进行。
  二、学习第1至5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至5自然段,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指名朗读,指出“冲”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òng,是“向着、对着”的意思。
  3.学生质疑,老师介绍背景,体会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时万分激动的心情。
  (1)“中国解放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过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他开着小汽车,日子过得很富裕,很舒适。)
  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4.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华罗庚激动的心情?
  出示文字投影:“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
  这些加点的词都表现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的消息非常激动的心情。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评价是否体现了华罗庚的心情。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部分,读出华罗庚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6至11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准备回国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劝阻?他是怎样回答的呢?
  2.出示课文插图,指名朗读课文6至11自然段。
  3.出示文字投影,重点理解句子: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读了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华罗庚是个非常热爱自己祖国的科学家,就像儿子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他不嫌弃祖国的贫穷落后,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把祖国的进步发展放在第一位。)
  4.齐读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体会华罗庚要回去报效祖国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华罗庚是个不贪图享受,热爱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科学家。)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1.认读识记本课要写的8个字。
  座 喊 夫 妇 旧 如 贫 落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2)学生分小组想办法。
  (3)汇报交流识记方法。祖:示字旁加“且”字就是“祖国”的“祖”。
  座:“坐”字加上广字头就是“座位”的“座”。
  喊:“减”字的两点水换成口字旁就是“叫喊”的“喊”。
  猜谜:一人顶破天(夫) 一天(旧) 分贝壳(贫)
  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2)重点指导:
  座:广字头要写得稍大一点,要盖住下面的“坐”字。
  喊:“口”字旁应该写小一点。右边是“咸”,不要写成“成”。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
  4.优秀的作业欣赏和点评。
  三、练习巩固。
  1.听写8个字。
  2.辨字组词。
  坐( ) 喊( ) 夫( ) 贫( )
  座( ) 减( ) 天( ) 贪( )
  板书设计:
  客厅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热爱祖国
  码头 为祖国尽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10
  课前思考:
  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跳马”是怎么一回事,体验不到“小加”原来害怕的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所以我们原想课前尝试让学生“跳一跳”。后来考虑到安全因素,放弃了。
  回归课文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笑”。于是,决定让学生先找出课文描写了哪些人的“笑”,然后对比:妈妈两次“笑”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爸爸的“笑”和妈妈的区别是什么?
  找到了“对比”这个方法后,大家茅塞顿开,又把小加开始的表现与平时对比,再把他听了妈妈的话前后不同的心情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感悟作者的主旨。
  教学建议:
  一、生字词教学:
  1. 识字:吞、丧、绝
  2. 写字:慢、丧、努。
  3. 理解:慢吞吞、垂头丧气、不由自主、专心、反常、难为情等。
  二、朗读教学:
  1. 引导学生注意从人物的行为和话语中了解人物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
  2. 分角色朗读时,要利用提示语体验人物的感情。
  三、感悟体验:
  1. 小加的表现与平时有何不同?后来心情有什么变化?
  2. 妈妈说的有没有道理?小加应不应该再来一次?
  3. 你失败过吗?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想?
  四、语言文字训练:
  1. 区分“在”和“再”的不同用法。
  ① 出示两个字:在、再
  ② 谈谈这两个字的用途: “在”与地点、时间有关, “再”与“又”“重新”有关。
  ③ 选“再”、“在”填空:
  ( )来一次 ( )五月一日
  ( )做一遍 ( )教室里
  2. 从“慢吞吞”、“不由自主”和“专心”中选一个写一句话。
  五、课后阅读:《寒号鸟》《我多么想弄明白》
  六、课后拓展:想象小加再去跳马的情形,说一说。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复习三十五个会认的生字及要求会写的三十二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充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的乐趣。
  3、积累词汇,自主识字。
  4、复习反义词。
  5、完成课后练习。
  5、复习口语交际和写话,能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并能正确欣赏、。
  教学重难点:
  1、复习三十五个会认的生字及要求会写的三十二个字。
  2、复习反义词。
  3、完成课后练习。
  4、复习口语交际和写话,能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并能正确欣赏、。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字音。
  平舌音:僧、缩、滋、翠。
  翘舌音:胀、刷、植。
  前鼻音:仙、卵、顿、巡、含。
  后鼻音:警、唐、僧、螃、蹦、胀、嚷、英、鹰、岭。
  三拼音节:仙、戒、蟹、刷、缩、卵、渐、逻。
  2、易错的字:孩、胸、腹、脖、蜜、拜、神、秘。
  二、积累词语:
  1、读一读。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层林尽染风景如画
  春华秋实瓜果飘香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2、读一读,连一连。
  秋风阵阵河边的柳树长出了嫩芽
  冬天来了蝉在树上不停地叫着
  春天到了树林里落叶在飞舞
  炎热的夏天小河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3、读一读,比一比。
  (1)小鱼胸和腹紧贴着树干,就向树顶爬去。
  小鱼胸和腹紧贴着树干,“刷刷刷”就向树顶爬去。
  (2)只见一大群蝴蝶飞出来,小黄鸡吓了一跳,连篓子也碰翻了。
  “扑扑扑”,只见一大群蝴蝶飞出来,小黄鸡吓了一跳,连篓子也碰翻了。
  三、朗读、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听写。
  2、反义词。
  哭——()薄——()
  忙——()静——()
  黑暗——()谦虚——()
  3、比一比,再组词。
  休( ) 似( ) 消( )
  体( ) 以( ) 梢( )
  捉( ) 该( ) 倒( )
  足( ) 孩( ) 到( )
  密( ) 蜂( )
  蜜() 峰( )
  4、读一读,说一说。P67我的作品
  5、讲故事。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通用11篇)】相关文章: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教案03-17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02-25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02-25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03-04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11-25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02-20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单元备课教案03-05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03-14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0-27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 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 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 性器期,
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 潜伏期, 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 生殖期, 12岁以后, 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但是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则不那么愿意做;他们的情绪还很不稳定,仍然会动辄大哭大闹;他们与小伙伴的关系也还很不稳定,等等。
总之,直到上小学之前,孩子的心理发展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3~6岁,真是个动荡时期。
二、幼儿的思维与学习
1 孩童的思维
从2岁到6岁,儿童智力发展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各种符号。例如,语言就是符号,象征游戏也是符号(这个大圆圈是爸爸,那个小圆圈是我),说自己做的梦还是符号(在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非现实性的幻想)。
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仍然是自我中心的。例如,他们还不能鉴别词语和词语所指的东西,不能鉴别他们自己创造的游戏、梦幻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差别。他们认为,名称都是事物固有的,一个物体只能有一个名称。当他们知道了理发馆是给他理发的地方之后,他会问“发廊是干什么的”?
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主要表现在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中。例如,一个孩子给另一个孩子讲VCD机怎样用时,他会使用一些模糊的术语,像“往前转”、“往后停”之类,等他讲完之后,另一个孩子还是不会使用VCD机,因为他把最重要的信息漏掉了,原因是,这个时候的幼儿还不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或他以为词汇所包含的信息比实际的多,他相信,含混的“东西”也能表达物体的性质。所以,这一阶段的幼儿还不能清楚地鉴别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东西。
到了5~6岁,幼儿的具体运算能力开始发展,他们已经能够算简单的算术,也能够区分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例如,6岁的小孩已经知道“家用电器”不仅包括电视机、电冰箱,还包括空调机、洗衣机、电风扇等家庭用的所有电器。而4岁小孩就不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5~6岁儿童在考虑问题时,已经能够同时考虑两个元素或两种关系。比如,把水从一个高而瘦的杯子里倒进一个矮而粗的杯子里,他们知道,水没有变少,也没有变多,这就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和杯口直径这两个元素,他们知道这两个元素是互相补偿的。同样,他们也知道了,把一块面团擀成一张面积很大的饼时,面团里的面并没有增多;把一根很长的绳子缠成一团时,绳子也没有变少;一个小男孩穿上女孩的衣服,梳女孩的头发时,他仍然是男孩,等等。
很多父母对自己3~4岁孩子智力发展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对他们的情绪、兴趣和态度的关心。这些父母不懂得,强迫一个小孩子学习一种专门的知识,会使他产生对学习的反感。这种消极情绪对他将来的学习是不利的,它所产生的负作用比他今天是否学到了字母、数字和算术要大得多。
很多成人认为,孩子的思维和成人差不多,在感情上却离成人很远。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事实恰恰相反。孩子在感情上很像成人,而在思维上离成人很远。
一个孩子偶尔从同伴那里学来了一句脏话,父母就断定孩子懂得这句脏话的含义,于是打骂孩子一顿了事。其实,孩子说的这句话,他自己并不一定懂得。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教育,我们可以告诉他,有些话听了让人高兴,有些话让人讨厌。你说的这句话就让人讨厌。有些孩子说脏话,只是在试探爸爸妈妈的反应,一旦发现父母的反应不愉快,他们以后就不再说了。
4~5岁的小孩语言已经发展得相当好,有些孩子甚至已经达到伶牙俐齿的地步,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思维发展还相当不成熟。您可能发现孩子能认出几十种牌号的汽车,能滔滔不绝地复述从幼儿园里听到的故事,但是,你把一个粗矮杯子里的水原封不动地倒进一个高、细杯子里的时候,孩子会说,水变多了。你把原来挨在一起的5块糖摆宽一些,他会说糖比原来多了。
2 在游戏中学习
孩子的学习常常是在活动中进行的,这与我们成人不同,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学习得最好的时候,常常是静静地坐着倾听的时候,比如听老师讲课或者自己看一本书。孩子却不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心智活动或思维。他们只能通过对事物进行实际操作来学习,不管这些活动是搭积木、玩洋娃娃还是过家家。
举个例子,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学做饭的。老师教给他们剥豌豆皮,削胡萝卜皮和土豆皮。在干这些活的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要炒的土豆必须削皮和怎样削皮,要煮汤的豌豆必须剥皮。他们通过观察了解到,开水怎样把蔬菜烫软了,煮熟了,又怎样使另外一些食物(如鸡蛋和肉)变硬了。他们还知道了,食物在烹饪之后的颜色和重量都有变化,等等。所以,做饭这一活动不仅是加工自然食品的过程,它提供了概念形成、语言丰富和数学实践的机会。
所以,幼儿不是消极的学习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在游戏中,儿童从事各种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又慢慢地被内化为思维活动。相反,让儿童静静地坐着学习,对他们的成长不会产生持久的作用。只有让儿童通过积极应付环境而获得的东西,才能长久地得到保持。
3 幼儿不适合于规则学习
成年人常常错误地认为,幼儿可以按照规则来学习。许多父母有这样的经验: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孩子不要拆散玩具,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但是孩子总是不听话,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幼儿还没有内化的思维,他们很难把外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需要。结果,他们就可能在今天接受别人帮助时说了“谢谢”,明天又忘了。
幼儿不能掌握外界强加的规则。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游戏来学习,所以,对幼儿进行语法、数学等正式教育是不恰当的。因为无论阅读、学拼音,还是学习数学,都是以掌握一定的规则为前提的,这种方式不适合于学前儿童。
但是,另一些学习活动可能适合于幼儿,如学习写字、认拼音字母、学习打字等等。这些学习可以为以后的规则学习打下基础。
4 快速学习与融会贯通
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对孩子来说,纵向的加速学习比横向的融会贯通更重要。例如,学习数数,他们恨不得孩子能很快地从1数到10000,学习阅读,就希望孩子尽快地能够读文字很多的书。为什么这种愿望是不切实际的呢?因为,假如学习对孩子来说没有乐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会高,他们的情感还会受到伤害。
当您花了很多钱,给孩子报了钢琴班、书法班、舞蹈班的时候,必须首先考虑孩子是否有兴趣学习这些东西。诚然,孩子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可以在特殊技巧上得到大的提高,但是,如果孩子并不喜欢这些东西,他们的学习是被迫的,他们忍受着巨大的压力学习,可能会失去很多东西,他们的情感可能会受到消极影响。这些,他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
所谓横向的融会贯通,指的是,我们不求孩子在某一个或几个专门技巧上有大的长进,而是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多种多样的材料,让他们扩大知识面,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例如,认识了圆形或方形,以后,不要再让他学习新东西,而是让他熟悉他所见到的各种圆形和方形,这样做,有助于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圆形和方形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更高级的几何学作了准备。
当孩子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材料之后,他们就能对这些材料进行横向的比较、分类、排序等等,例如,让他们把狗、草、桌子、大象、月季花、柜子按照类别和大小分类并排序,如果他们做得很好,就意味着他们为今后的学习作了准备,这比仅仅学会数数、算术的孩子将来的发展可能更好些。
为了考试忙着死记硬背的学生,和经常看课外书进行规律性学习的学生相比较,情况也很相似。这两个学生在考试成绩上相差可能不多,但是那个广泛阅读课外书、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学生,今后的学习可能更轻松,因为他为下一步学习作的准备更充分。想方设法教给幼儿一种专门技巧和知识的父母,客观上好像是在教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其结果,对学前儿童来说,这些知识很可能是短命的。
三、幼儿期个性发展的主要任务
我们在引言里已经提到,幼儿时期的智力发展状况并不能预测孩子长大以后的生活是否幸福,但是他们的个性发展却能够预测。可以说,3~6岁期间,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特征,比整天关注他们的智力发展更重要,也更得法。
那么,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让孩子掌握那些为上小学作准备的知识,如会数数,会算5以内的加减法,会背乘法口诀,会认识多少汉字等等,也不是象我们现在多数父母想的那样,培养孩子遵规守纪,听说听道,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而是在个性和社会性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认为,3~6岁儿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游戏活动,亲身体验他们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一种目标方向感和自主性、创造性。例如,当你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教他学习一个数字或汉字,他听您说到学这些东西将来会有用的时候,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会非常好奇和认真地听你讲,认真地学习和掌握,而没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就显得比较无动于衷;又如,当幼儿园老师在班上拿出一个军舰模型要讲解的时候,孩子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会非常感兴趣、非常注意地听老师的讲解,下课之后,他可能对别的孩子说,我长大要当一名海军,要开军舰,象刚才老师上课时拿出的那艘一样。而缺乏目标方向感的孩子,可能对军舰模型不感兴趣,也没有什么感受能说出来和大家交流。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及时发现和抓住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目标方向感,给以及时的强化和鼓励。这种目标方向感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产生雄心壮志、远大抱负和主动精神的基础。有多年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普遍反映,那些后来考取名牌大学、成为人才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在幼儿期就表现出这种萌芽般的雄心壮志的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就表现出了高于别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虽然您是自己孩子的爸爸、妈妈,但是您未必了解自己的孩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您对像遗传、环境这类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原理一知半解。如果把孩子比喻为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那么,遗传就是这棵小树的种子,它将来能长成松树,还是柳树,遗传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所以,了解自己的孩子,应该从了解他的遗传特征开始。
在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上,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研究和争论最多的,莫过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争论长达100多年,二、三十年代,遗传决定论曾经显赫一时,五、六十年代以后,人们开始重视环境的作用,近20年来的一些新的研究发现,使人们重新开始重视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近期的研究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各占多大比例,二是遗传怎样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
四、遗传的作用有多大
50-60年代以前,遗传学只是针对生物的遗传形状、动植物的遗传规律、良种的培育与改造等问题进行研究,60年代以后,从遗传学中分离出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动物和人的行为与遗传的关系,这门新学科叫做行为遗传学,现在,该学科在我国还是个空白,但是在国外,却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1 “聪明”老鼠和“笨”老鼠
为了证实遗传是否真的影响行为,美国行为遗传学家特里昂用白鼠做走迷津实验,他把在走迷津中成绩好的白鼠和成绩差的白鼠分开喂养,让它们分别繁殖后代,发现,从第2代到第8代,成绩好的白鼠,其后代走迷津的成绩越来越好,成绩差的越来越差,在第8代以后的变化就不大了。80-90年代,国外的行为遗传学家们对白鼠、老鼠和鸡等动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在活动水平、情绪性、攻击性和性驱力等行为上,同样存在着相似的遗传规律。
2 遗传究竟占多大比率?
遗传对行为有影响是肯定的,但是遗传究竟在多大比例上影响人的行为呢?行为遗传学家建立了一种方法,叫做遗传率估计,专门探讨遗传因素造成的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大小。研究者至今已获得有关智力和一些个性特征的遗传率的资料。遗传率估计多采用家谱法获得,这种方法把来自同一家庭的成员进行比较。最常见的是采用双生子比较,把具有完全相同遗传基因的同卵双生子和只具有部分共同基因的异卵双生子进行比较。如果在遗传上更相似的同卵双生子在智力和个性方面也更相似,研究者就假定遗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现在,多数研究者同意遗传起着中度的作用。许多双生子研究证明,同卵双生子智商分数的相似性大于异卵双生子。有两位心理学家综合了30多项研究,发现,人的智力中,大约50%的部分是由遗传天性决定的。
德国心理学家调查了2675名父母和他们10071个子女的智力的关系,发现了以下规律:
德国2675名双亲和他们10071个子女的智力的关系 %
父母智力组合
子女智力优秀
子女智力一般
子女智力低下
优+优
71.5
25.4
3.0
优+劣
33.4
42.8
23.7
一般+一般
18.6
66.9
14.5
劣+劣
5.4
34.4
60.1
遗传作用研究还发现遗传对个性也同样是重要的。一些重要的个性特质,如交际性、情绪表达和活动水平等,遗传性估计研究证明遗传对它们的影响和智力差不多,都是中等水平的。懂得遗传的作用对我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很有帮助。例如,有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得非常胆小,怕生,有的孩子却很胆大,不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有的孩子从刚刚出生就表现出情绪大起大落,脾气特别大,有的孩子则情绪稳定,很安定,好带,好像天生就很听话;有的孩子好像天生就有一股倔强劲儿,他要干什么你必须满足,不满足他就大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另一些孩子则缓和得多,你不让他干一件事,他哼几声就不再闹了,这些都和遗传有直接关系。
另一种推论遗传对复杂特性的作用的方法叫做一致性比率法。它指的是在一对双生子中的两个人身上出现的相同特征的比率。一致性比率从0-100。0表示当双生子中的一个人出现某种特质时,另一个人根本不发生;100表示当一个人出现某特质时,另一人也肯定出现该特质。如果同卵双生子的一致性比率大于异卵双生子,研究者就得出结论,遗传起重要作用。对双生子的精神分裂和严重抑郁症的研究,就提供了这类的事实,人们发现,遗传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影响较大,对违法犯罪的影响作用不大。一些收养研究支持了这一结果。患有精神分裂症和严重抑郁症的血亲比收养亲属更多地共享这种病症。
一致性比率法和收养研究都说明,遗传因素在家庭中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也起一定作用,因为除非同卵双生子的一致性比率达到100,才能证明遗传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已有很多研究证明,环境压力,如贫穷、家庭冲突和毫无秩序的家庭生活往往和情绪与行为失调有关。
五、遗传和环境怎样相互作用
遗传和环境不是分别起作用的。行为是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遗传和环境是怎样共同作用,影响发展的呢?心理学家提出了反应范围理论、易开发性理论和遗传环境相关论。 1 三个孩子的三种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高特斯曼发现,每个人对环境的反应因为遗传天性的不同而不同。他举了三个孩子从被收养的儿童福利院转到一个富有的家庭中去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当这三个孩子伯恩、琳达和朗从环境条件不好的福利院转到一个收养家庭一年以后,三个孩子的智力发展发生了变化,但是变化的程度很不相同:伯恩的智商从100提高到150,琳达的智商从75提高到100,而朗只从54提高到60。也就是说,环境的变化是相同的,但是由于遗传的作用,他们三个人的反应却很不相同。
这个事实说明了遗传和环境关系的两种情况。第一,由于我们每个人具有独特的遗传天性,我们对相同环境作出的反应也各有不同。当环境不好时,朗的智力测验分数比伯恩低得多;而好环境使伯恩的智力分数提高得比朗高得多。第二,有时候不同的遗传-环境组合能使两个孩子看上去完全相同。如果让伯恩生活在毫无刺激的环境里,他的智商分数是100,大约等于儿童智力的平均分,而琳达也能得到这个分数,但她必须生活在充满刺激的家庭环境里才行。换言之,儿童对环境的反应范围是不同的,遗传和环境的独特组合既能使行为相似,也能使行为不同。
2 遗传-环境相关论
天性和教养还以另一种方式共同发挥作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桑德拉×斯卡尔提出了遗传环境相关论,认为遗传和环境二者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不仅环境会影响儿童发展,儿童的遗传基因也会影响儿童所处的环境,随着年龄增长和心理发展,这一过程不断地变化着。她认为,遗传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被动关系、激发关系和主动关系。
幼年期的遗传和环境关系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叫做被动关系,因为儿童不能控制它。最早,父母给孩子提供环境,而这种环境是受他们自己的遗传特征影响的。例如,父母是优秀运动员的,可能喜欢户外活动,在孩子年幼时经常带他们游泳,上体操班。因为身处“运动员”环境,孩子可能会继承他们父母的运动能力,结果,他们可能成为优秀运动员,这里面既有遗传的作用,也有环境的作用。
第二种叫做激发关系。儿童主动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反应,这种反应受到儿童自己的遗传特征的影响,成人的反应又加强了儿童最初的反应方式。例如,一个活泼、友善的小孩受到的社会刺激,可能比一个消极、安静的孩子更多。一个善于合作、注意力集中的学前儿童可能比一个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的孩子得到父母更多的耐心、细致的教导。
随着儿童年龄增长,遗传和环境之间的主动关系就变成了主要的。由于儿童的经验增加,他们走出家庭之外,来到学校、邻居、社区中,可以作出越来越多的个人选择,他们在寻求更适合他们的外界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身材协调、体格健壮的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运动场上,有音乐天才的孩子参加了学校的交响乐团,拉小提琴;睿智和求知欲强的孩子则成为当地图书馆的常客。
这种根据自己的遗传条件积极选择环境的倾向称为生态环境选择。婴儿和年幼儿童不能进行更多的生态环境选择,因为他们的父母替他们选择了环境。相形之下,年长儿童和青少年则较多地改变他们的环境。这种生态环境选择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儿童时期被分开收养的同卵双生子,后来重新团聚时,在嗜好、对食物的偏爱、选择朋友和职业方面有那么多的惊人的相似之处。它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追踪研究中会发现,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和被收养的兄弟姐妹在智力和个性方面更相似。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随着年龄增长,遗传因素在我们所经历和自我选择的环境方面可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3 家长的正确态度
心理学家对天性和教养关系感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希望找到尽可能地促进儿童发展的途径。反应范围、易开发性和遗传-环境关系等理论提示我们,最好把发展理解为天性和教养之间的一系列复杂的交流。当一种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被遗传因素决定时,它还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我们不可能想让孩子怎么变化他们就怎么变化。任何促进发展的努力能否成功,取决于我们所希望变化的那些特性,取决于儿童的遗传天性,取决于儿童自己的努力,也取决于我们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时间的掌握。
在对待儿童遗传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做父母者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1) 了解孩子的天性是父母的首要职责,父母虽然不能改变儿童的遗传条件,但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2) 儿童天资的差异和补偿特征,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缺陷,可由另一方面的特长来补偿。 (3) 对天资较差的孩子,永远不能说“笨”。 (4) 对天资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六、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
1 儿童的生理条件对发展的影响
儿童的一些生理因素本身并不包括心理成分在内,但却常常导致心理方面的后果。这些特征又可分成三类:
1)器质性的损伤或发育异常 它威胁着后期心理发展,通常包括出生低体重、孕期后遗症、先天畸形、生理缺陷、严重疾病、因事故等造成的脑功能损伤。
影响个体发展的身体特征或变化 如身材、体型、外表与魅力,由青春期、更年期或老龄引起的身体或生理变化。
年龄、性别和种族
这三个特征对个体发展有很大影响,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证明,两性之间、不同年龄的被试之间、来自不同种族群体的个体之间,发展过程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极其复杂。例如,虽然这些特征显而易见地根源于生理发育,但它们却依存于社会对这些特征的反应而起作用。这些反应又因文化或亚文化而不同。但是,不论它们源于何处,与这三种因素有关的差异总是频繁出现,如果在家庭教育中不考虑它们,是不正确的。
2 个人的刺激特性
个人刺激特性指人的一些特别明显的表面特征,它们可能会引起某种环境反应,从而可能阻碍或促进心理成长过程。例如,婴儿的烦躁与愉快,外貌是否吸引人,是积极作出社会反应还是胆小退缩等。心理学家把这些个人特征称为“个人的刺激特性”。
近年来,一系列的追踪研究证明,个人刺激特征能激发别人的反应,这些反应对儿童发展可能起积极或消极作用。例如,美国的一项追踪研究就说明了生理特征的显著效用。他们发现,经济困难会导致父亲对孩子的拒绝行为,而消极地影响女孩的心理健康。但是,父亲的拒绝却与女儿的生理吸引力成反比。“讨人喜欢的女儿不大可能被父亲虐待,无论家庭的经济压力有多大……这一结果告诉我们,把儿童的特征与父母行为结合起来考察经济压力带来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3 心理结构属性
心理的结构属性指人的一些潜在的心理特征,包括的范围很广,如气质、人格和信念,还有儿童的习惯(如咬指甲、注意不集中)、反应速度(做什么事情都慢慢吞吞)、探索式的行为模式(蹲在鸡窝前看鸡下蛋、把玩具拆开看里面有什么)、解释及组织环境时的认知风格(月亮飞起来了,筷子弯了,迷路时的识路方法)、期待(当父母或教师说将来要干一件什么事情时,有的孩子记得很清楚,有的很快就忘了)和对未来的计划(动机的强弱、抱负水平的高低)等。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特征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但其发展演化的形式和复杂性都随生理和心理成熟而变化。这些特征不仅能够激发别人的反应,而且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与环境交互作用。在婴幼儿期,这种适应体现在,婴儿与母亲的交互作用中能主动地形成某种模式,并且能够维持这种模式。稍后,婴儿可以主动地对周围环境进行视觉和动觉的探索,它既有物理方面的内容,也有社会性的一面。长大以后,儿童的这种特征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努力建立与维持人际关系(在幼儿园和邻居中寻找新朋友并维持和小朋友们的关系),智力上的好奇心(对感兴趣的问题总是问个不停),操纵环境(不跟着别人的意见跑,总是有自己的主见)、选择环境(对游戏、玩具、动画片和书籍的选择,回避那些引起自己不快的情境)、重新构建环境(家境贫穷的孩子为了不耽误学习,起早贪黑,用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设置环境(在家里为自己安排学习的位置,主动地组织一个学习小组)、创造环境(每天走很远的路,向一个有某种技术的人求教),把自己看作是反应灵敏的积极主体,等等。而这些作法,必然引起别人的赞赏和支持,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在生活、学习各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功。
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推动发展的特征,就逐渐在特定环境中显露出来,引发环境的反馈,进而产生更复杂的发展轨迹,并且随时间表现出延续性。其结果,就形成了一些个人特有的倾向,这些倾向产生于儿童的生活背景,但在不同背景中又可能有不同表现,这些倾向就构成了儿童的人格。
七、性别差异
1. 确实存在的性别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麦考比和杰克林分析了1500多项研究,发现只有下面四种性别角色的稳定差异是有真凭实据的。第一,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胜过男性。女孩的言语技能发展比男孩早些,但直到青少年期之前,这种差异都还非常小,成年以后,女性在语言能力上的优势逐渐明显。第二,男性在视觉和空间能力测验(空间知觉:从不同角度识别相同图形)中胜过女性。第三,男性在算术推理、尤其是在靠视觉和空间技能的几何和三角推理上胜过女性。在视觉和空间能力上的差异最早出现在8-10岁,但直到青少年早期(12-13岁)之前,男性的数学能力并不能超过女性。第四,男性在体力上胜过女性,而且在言语上比女性更富于攻击性。
  最近的研究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确有根据的性别角色的稳定差异。例如,男性一般比女性更加积极, 更喜欢冒险, 更善于发起和接受非攻击性的激烈的滚打游戏,更容易出现阅读能力缺陷、语言障碍、情绪失调和各种心理疾病。从大约五岁以后,女孩和女人比男孩和男人对婴儿更感兴趣,更易作出反应。女孩比男孩向别人提出的要求少些, 对成人在游戏中提出的社会性建议反应更敏感,
且能更好地遵从成人提出的要求, 当面临一个难题或要实现一个群体目标时, 她们比男孩更依赖于合作和讨论,而不象男孩那样有个人主见。麦考比在归纳了一些较新的资料之后提出,老谚语中说的男孩比女孩更难养育的话看来是确有根据的。
但是,这些性别差异只反映了群体的平均水平,它们也许能、也许不能说明某个特定个体的行为。譬如,有的男人象最善于照顾人的女人那样对婴儿感兴趣,不少女孩和女人象最优秀的男孩和男人那样,在数学上取得成绩。所以尽管从整体上男女之间存在差异,但这些稳定差异并不一定适合于某些人。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根据一个人的性别来预测他的攻击性、数学技能或语言能力。只有在计算群体平均数时才能发现性别差异。
2 可能造成两性差异的特性
  在其他一些社会特性方面的两性差异的证据只能供人们参考,例如,人们一般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加怯懦、胆小和忧虑,尽管这方面的资料是有些矛盾的。在压力情境下对儿童进行的观察研究常发现在怯懦或胆小行为方面并没有性别差异。但是,女性可能比男性报告的怯懦或胆小更多些,而且她们往往认为她们的情绪反应比男性更深刻和强烈。儿童期的女孩子更加听从父母、教师和其他有权威的人的要求。但她们并不是“容易被说服的”,她们比男孩子更不容易听从同辈伙伴的要求和指导。虽然有资料证明女孩比男孩更善于照顾人(而且可能更善于移情),但很少有证据支持女孩比男孩品德更高尚这一说法。
3 关于性别差异的一些未经证实的看法
还有一些广为传播的性别角色的稳定类型,属于未经证实的判断或根本没有事实依据的“文化的神话”。下表列出了这些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神话”。
关于性别差异的一些未经证实的看法
看 法
事 实
1.女孩比男孩更加"善交际"
两性对社会性刺激有同等的兴趣, 对社会强化物有同样的反应, 同样熟练地向社会榜样学习, 在一定年龄, 男孩比女孩花更多的时间和伙伴一起玩。
2.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暗示
大多数研究都发现,儿童的服从性并没有性别差异。而且男孩有时比女孩更容易接受同伴群体中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念。
3.女孩比男孩自尊心弱
在整个儿童期和青少年期, 两性的自我满足感和自信心非常相似:但女性认为她们的社会能力较强,男性认为他们更富于支配性和影响力。
4. 女性比男性善于完成简单重复性工作,男性更善于完成需高认知加工水平的任务
证据并不支持这些断言。在学习记忆、概率的学习和概念形成等方面,未发现哪一种性别占优势。
5. 男孩比女孩更富于"分析性"
在分析性认知方式测验和逻辑推理测验中,男孩和女孩之间没有差异,但在完成需要视觉和空间能力的任务时,男孩做得好些。
6. 女孩的成就动机较弱
这种差异并不存在!女性成就动机较弱的神话之所以能长久流传,也许是因为男性和女性的成就动机指向不同的目标。
  为什么这些不正确的看法会长期流传?麦考比和杰克林这样认为:“这些‘神话’之所以能流传,也许是因为这些刻板印象太强有力了。这里有一个古老的真理,如果关于人类群体的一个广泛流传的东西被人们相信,那么,这个群体的成员就会按照人们期望的方式去行动,而且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使大家相信的东西逐渐固定下来,而且变得越来越强有力;如果群体的一个成员不按照人们期望的方式去行动,他的行为就容易被忽略,使人们普遍相信的东西受到保护。我们认为,这种经过筛选的选择性注意过程在关于人们所期望的男性和女性行为方面也是长期存在的。只有在否定的证据的不断冲击下,这些长期流传的神话的影响才会逐渐消失。”
这就是说,性别角色的固定印象好象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图式,我们就是用它来解释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的。人们甚至用这些图式给婴儿的行为分类。在一项研究中,让大学生观看一个9个月婴儿的录像,对其中一些被试介绍说她是个女孩(“戴安娜”),对另一些被试介绍说他是个男孩(“戴维”)。当大学生观察这个孩子做游戏时,让他们解释孩子对所玩的玩具的反应,玩具包括一只小熊和那种打开盒盖即跳出一个小人的玩具。被试对孩子行为的印象显然取决于他们心目中这个孩子的性别。例如,当被试观看录像中演到婴儿看见一个从盒子里跳出来的场面时,认为是男孩的被试解释说,他“生气了”;认为是女孩的被试则说:“她害怕了”。显然,这些未经证实的或不正确的性别角色固定印象对男性和女性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4 对男性和女性成就的估价
(1) 对女性成就的低估
  一位心理学家让一些女大学生评价几篇专业论文,对一些人说这些论文的作者是男性(“约翰麦基”),对另一些人说论文的作者是女性(“简麦基”)。结果,对这些同样的论文,认为作者是男性的被试作出的评价高于认为作者的女性的被试的评价。
  这种对女性成就的低估甚至发生在让男性和女性评价他们自己的成就的时候。当女性完成了一项她们不熟悉的任务之后,她们常常把成绩归因于好运气;而男性则往往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在一项研究中,让男女被试解释不易受运气影响的一些职业成就(如优秀的男女医生),结果,无论男女被试,都倾向与把男性的成就归因于能力强,而把女性的成就归因于为取得成就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换句话说,人们认为,女性要想在同样的事业中取得成功,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大的努力。所以,人们之所以在能力等同的求职者中通常总是选拔男性谋职者并且付给他们较高的工资待遇,就不难解释了。
  儿童什么时候开始认为男性比女性能力更强的?美国心理学家苏珊豪夫给3~5岁儿童看关于两个婴儿的影片,其中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然后让被试指出哪个孩子更聪明。结果这些学前儿童普遍说那个男孩子更聪明。研究人员发现,一年级男女学生就认为男生在完成一些不熟悉的课业和承担领导角色方面比女生能力强。还有研究表明,幼儿园和一年级女孩子都认为,她们在概念形成和算术方面没有男孩子学得好,虽然她们在算术课和概念形成测验中的成绩一点也不比男孩子差,甚至比他们好。还有一个发现,那些最优秀的女生往往是最低估自己能力的女生。
(2) 家庭影响
  父母可能会通过向子女提出期望而影响孩子对两性的态度。研究者发现,5-11年级学生的父母对儿子在数学课上取得好成绩的期望胜过对女儿的期望,他们认为,数学课对男孩子更容易学,更有趣,也更有乐趣。父母的这种态度是否影响到子女的数学能力倾向和他们对今后数学学习的期望呢?是的,确实有影响。其实,这些男女学生,原来的数学学习成绩并没有差异,但他们对自己数学能力的看法却和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数学能力与潜力的看法一致,而不是与他们自己过去的数学学习经验一致。所以,家长对男女孩子学习潜力的成见对儿童在学习上的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家长把他们的女儿的好成绩归因于努力,把儿子的好成绩归因于能力,这就使他们的儿子和女儿在取得相同成绩的时候却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不同的想法。”
(3) 学校的影响
教师也可能因为对男女学生的成绩作出不同反应而强化这种性别成见。心理学者对课堂中的评价反馈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教师对男孩子学习成败的反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掌握动机,也就是说,当男生取得成绩时,老师表扬他们的能力,当他们失败时,则强调非智力因素(如粗心、不努力等)。女孩子得到的评价就不同了。当女孩子得到好成绩时,老师常常表扬她们学习中的非智力方面(如作业整齐,学习努力等),当她们失败时则强调她们智力上的缺点。因此,教师可能无意之中通过她们的口头评价使女学生无可选择地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能力差。这种成见将导致女生对自己能力的低估甚至把她们推到学习无助状态。
  为什么最优秀的女生往往最低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己对今后学习成绩的期望?研究者观察了教师使用奖励的方式,这些教师对男女学生在学习上的期望显然持不同态度。结果确实很有趣。受到较多表扬的女生,是那些老师对她们不抱太大希望的女生,而不是那些老师抱较大希望的女生。对男生的表扬方式则正好相反,如果老师希望他们学得好,他们就会经常受到表扬。请注意,在这些班里女生得到的表扬方式并不能反映老师对她们今后学习成绩的真正的期望。你们也许能够发现,一个很少因为学习成绩好受到表扬的明星女生最后可能会想,自己的能力想必是不强,或者学习成绩对女孩子来说并不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班里的明星男生和比她们能力和成绩都差的女生反而得到较多表扬的情况下,她们更会这样想。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工作特色管理和特色教研的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发挥学校自身的教学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教科研在小班化教学中的作用,优化落实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大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落实力度。我校的一部分教师申请了小课题,人人一个小课题,人人做研究,使教科研“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并充分发挥教研基地学校的教研平台作用,促进了各学科教育教学发展。
1.教师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研究始于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反思梳理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座谈交流问题,也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反映问题,或者通过家访沟通发现问题,还可以通过请人听课提出问题等等。教师们建立了自己的“问题库”,从“问题库”中筛选出个人研究的“小课题”。有的教师是通过学科组教师座谈交流,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工作实际从某一个微环节切入,确定自己研究的个人小课题。
2.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流程
(1)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教师沙龙,交流当下“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教师建立自己的“问题库”,并进行自主选题。
(2)教师申报小课题。
(3)教导处审定并发文公示。
(4)集中开题。
(5)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包括:查找相关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等)。
(6)教师撰写结题报告。
(7)学校开展结题答辩与鉴定。
3.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管理
实行个人、教导处、学校“三级管理”机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主。具体说来,个人负责自主选题、课题申报、实践研究、结题答辩等。教导处负责课题推荐、开题把关、过程管理和全程评价。学校则负责组织培训、课题立项、答辩鉴定、成果展示和经费支持等工作,学校成立“教师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业务副校长牵头、教导处负责计划推进安排,教导处、各学科组、各教师分头开展小班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总之,我们学校教导处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课题实施,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制订计划,扎实过程研究,重视课题资料的积累。课题组能够认真做好课题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包括方案实施、活动论文、案例积累、理论学习材料、阶段性情况汇报、研讨课教案、专题总结等内容,使每个研究课题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导处再对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使课题资料积累更规范。课题组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创设条件、搭建舞台,全力打造一支师德好、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教师队伍。各课题成员在研究与实践工作日常化的基础上,上好课题研究课,并组织课题组老师针对研究内容有目的地进行讨论和评价,使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思想的延伸。分层教学是目前学校在大班额教学条件下解决学生差异发展问题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我校虽然是小班额教学,但也实施了分层教学管理。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小班额仍然面临着如何公平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施教,怎样的施教模式才更有效、如何更好地进行过程管理等困境。为此我校在部分学科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需要进行分层教学,是在对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由学校研究决定的哪些学科在什么时候进行分层教学。我校的分层教学是在数学、英语等科目中实行的。
分层教学的施教:明晰目标,有的放矢。在分层教学中,任课教师对学科的共同目标和层次目标要清晰,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备课,针对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然后采取不同的教法,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精选配套练习和作业,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使实际施教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保证了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一般来说,对a层学生是以“放”为主、“放”中有“扶”,既要夯实基础,又要鼓励创新,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探究能力,促进其知识、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对b层学生是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发现教师在实际施教过程中,容易出现对b层学生定位偏低。b层学生之间往往差异性也比较大,也就是说,即使是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仍然不是均衡的。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充分考虑到所教学生的整体情况,对本层表现较好的学生仍然要进行适宜的引导,从而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而且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变化,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调整。
1.作业实施分层布置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b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2.对学生的辅导进行分层
在课后的辅导方面我们准备采取了教师辅导和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分在a层的同学有老师辅导。b层的同学由a层的同学具体辅导,每人辅导2-3个同学。b层中较好的同学再辅导1个b层中稍差的同学。尽量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发展和提高。
3.评估测试分层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差等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考查中,学困生做基本达纲题,中等生加试综合题,优等生再加试提高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实践,我们切身意识到了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部,分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采用分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
围绕课题研究,我们主要抓了课堂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总结。学校每个教师都能围绕课题进行自己的子课题研究,都能不断地总结经验撰写教学论文。一年来,教师的研究论文数篇获得各级各类奖励,现在还有若干篇论文正在评审中。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二
尝试小班化教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督促下,我在小班化教学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收获,现具体总结如下:
小组合作教学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尤其是数学学科,需要学生探索,交流的知识很多,实行小组合作教学,对学生的能力确实有很大的提高。
比如:以前上课时,一教师讲授为主,难免有些学生会养成不动脑,坐享其成的习惯,甚至会溜号;现在上课,提前在学案中提出问题串,学生讨论,互相谈想法,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交流的环境中学生不溜号了,发言更积极了,反应慢的学生有人手把手教了。教师在课堂批改时,只需要批小组长和目标生了,其他的学生由小组长来批。
我还曾经试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作业为避免抄袭,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讲解过程,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来打分,以督促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小组成员间更团结了,小组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了。
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对于主动做练习册的学生,我根据练习量的多少给小组适当的加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曾经给小组扣过分的同学,为了能够给小组加上分,做练习册的积极性更高。这样一来,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有加深了学生对小组的责任感。
1.时间的分配
(1)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能够办到的,教师绝不取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协作者。
(2)增加小组合作交流、合作的时间,让学生之间互相讲解习题,在这个活动中,形成学生对认知结构的精制和升发。
2.增加课堂密度
(1)对表现积极的小组发放“智慧豆”,减少给小组加分浪费的时间;
(2)能够小组内解决的问题,不必要全班统一讲解,加强组内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3.学生的投入度和关注度
要向提高学生的投入度和关注度,除了加强小组合作,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只做少部分时间的精讲之外,作为数学的教学,习题的设置也要多花些心思,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愿意去思考,能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我们班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中,经历了如下的几个程序:
1.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
教师从学生的学习状况、语言表达能力、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异质分组,这时要均衡配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即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体相等;男女混编,即每个小组男女生的比例大体相等,在这样的异质小组中,会有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出和输入,产生更多的观点,所有这一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推理的质量和保持长时间记忆的精确性。
2.分配角色,建立个人责任。
要想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进入一种“荣辱与共”的境界,就要合理的分配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使小组成员间积极互赖,每个组员都对小组尽心尽责。这些角色包括:
主持人:负责组织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和评价;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和评价的分值;
公正员:负责如实的汇报小组的活动状况,处理矛盾;
噪音控制员:负责小组活动时的音量及 纪律状况;
联络员:负责为小组收发作业。
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避免出现“偷懒”的人。因此,教师要经常评价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如进行检测,随机挑选一些学生解释答案,随机挑选一份作业进行评分等。
3.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
1. 倾听:专心听取他人发言,记住要点,不随便插话;
2. 表达:整理好思路再发言,语言要清楚明白,对别人的质疑要耐心解释;
3. 求助:不懂就问,虚心有礼:
4. 交流:对别人的正确意见要赞赏,不同意见要在认真分析之后真诚提出,要鼓励组员,分担小组责任:
5. 自控:要服从安排,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不影响他人学习,要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保留个人意见。
4.小组文化建设。
以小组为单位,经过全组探讨,凝聚全组合力,创办小组墙报,张贴小组照片,提出小组口号,设置小组目标,展示小组评价,初步展现小组文化。
对于小班化教学,我还只是在摸索阶段,需要专家的指导,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积累经验,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研究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三
为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探索“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新模式。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教师单打独斗的问题,一个语文老师包干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班级之间的教学相对独立,同年级班际间的差异较大。其次,由于班额的规模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成了一种口号。如何开发教师这一课程资源,发挥教师间的优势互补?如何根据学生差异实施合适的教学?这已成为语文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我校利用小班化的优势,充分挖掘语文教师的优势,以教师协作的空间不同开展协作教学:“班内协作”和“走班协作”,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班内协作”中,“主教”和“助教”各司其职,实施分层教学,最大程度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不足。“走班协作”则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打破班级界限进行同质分班,实施分层教学。它实现了教与学的平衡,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突显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发展每一个。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教师单打独斗的问题,一个语文老师包干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教学相对独立,同年级班际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其次,由于班额的规模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成了一种口号。如何开发教师这一课程资源,发挥教师间的优势互补?如何根据学生差异实施合适的教学?这已成为语文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利用小班化的优势,充分挖掘教师的优势,开展协作教学,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协作教学是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相关人员(研究人员,试验人员,教辅人员,其他专业人员)就某个特定施教目标组成团队或搭档进行协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相互协调,相互学习,互为补充,共同提高,共同完善。”小学语文小班化协作教学就是在小班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教师的团队协作,团队教师共同分析学生情况,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共同选择教学方式,共同监控学生学习进度,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资源的优质互补,更好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
按协作时间来分,小班化小学语文协作教学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形式:
课前协作——主要指同一年级组的协作备课,共同研读教材,共同研究学情,共同设计教学环节,共同制作课件等。这种协作方式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它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但它属于“纸上谈兵”型,因为同一份教案经过不同老师的演绎,教学效果是各不相同的。
课后协作——主要指课后研讨,即共同出席教研活动,共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共同解决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这种形式的协作虽能激起教师团队的智慧碰撞,但它往往停留于“教研活动”的层面,与常态语文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距离,带有明显的“打磨”痕迹。
课中协作——海外较为常见,那就是两位教师同上一堂课,一位是主教,一位是助教。助教协作主教开展教学,帮助主教维持课堂纪律,指导小组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它的不足还是未能实现分层,也未能发挥助教的教学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综合上述三种形式的优势,以教师协作的空间不同,选择班内协作和走班协作两种方式。
(一)班内协作——共享教师资源
班内协作是指两位语文教师同在一个班同上一堂课,一位老师任“主教”,由他开展课堂教学,另一位教师则辅助其更好地开展教学,我们称其为“助教”。两位老师共同负责40分钟的教学,通过“主教”和“助教”的和谐协作,实现“三个提高”:提高小班学生的受关注度,提高小班化学生的个别辅导机会,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从而,实现提高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以一年级下册《识字3》为例谈谈班内协作。
(二)走班协作——尊重学生差异
“走班”协作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打破班级界限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重新分班,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进行同质分班,两位老师各教一个班开展分层教学。这种协作要将两个班的语文课安排在同一课次,且两个班的教学进度要保持一致。最重要的是,课前得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课前的知识测试和学情分析。下面以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为例,谈谈走班协作。
首先根据课前预测和学情分析,将102和103班的学生进行同质分班:a班和b班。a班由周老师执教,b则由李老师执教。执教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2、优势分析:
布卢姆曾指出:“个别学生要达到掌握的水平可能需要类型质量不同的教学,其结果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学到同样的教学内容,达到同样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而“走班”协作是实现分层教学的最佳途径。走班协作意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这种“协作”教学立足学生的学情,突显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发展每一个。它实现了教与学的平衡,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协作适合低段的识字课和语文园地及复习整理课。因为这些课的课堂结构不是那么严密,这些课的教学板块相对独立,而且孩子们在这些课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层次更加明显。如果继续按正常教学,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进行复习,不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研读教材,制订方案——协作教学的前提。不是每篇教材都适合协作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开展不同形式的协作教学。因为协作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它改变的不仅只是形式。同时,也不是天天搞协作,毕竟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协作教学的劳动量是平常教学的一倍,不适宜天天协作。所以,制订协作方案是协作教学的基础。协作方案包括协作时间、基础教学内容、协作教学内容、协作教学的方式和协作理由阐述五项内容。在集体备课中讨论通过,成为开展协作教学的行动指南。
2.共同备课,优化教案——协作教学的基础。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一个人备课只是一个人的理解,而协作教学中的共同备课则是集多人智慧于一体。智者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种苹果,我有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就能产生多种思想。”共同备课就是针对协作教学方案中制定的篇目,年级段教师经过“个人自备——集体研讨——整合修改——反思跟进”四个步骤开展共同备课。共同备课不仅促进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而且有效地整合了教师的集体智慧。从而提高备课的含金量,优化了教案,还丰厚了课堂教学内涵。协作教学下的共同备课往往是以年级段为单位,在彼此都熟悉该段的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共同备课出来的教案必定是适合整个年段的共享教案。
3.扬长避短,精诚协作——协作教学的关键。“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协作教学中教师必须扬长避短,把各自最优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协作教学中的语文老师在期初都要填写一张自我诊断书,比较客观地剖析各自的教学优势与不
足之处,然后在小组里进行自我推荐,积极主动承担适合的教学任务。而且,协作成员在互相欣赏之余,在共同备课及协作后的反思研讨中,还能各抒己见,为着共同的目的群策群力。
4.“助”“教”协作,和谐教学——班内协作的必备条件。两位教师必须同时进教室,根据课前的沟通与教案中事先规定的事项进行和谐协作。置身于同一课堂的教师都扮演着两个角色。当一个老师在执教时,另一个老师就是他得助教;当另一个老师在执教时,刚才那个执教的老师就成了他得助教。助教不仅要听课记录,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协助执教者处理突发事件,维持课堂常规。这一切既不影响执教者的正常教学,也不能干扰学生的学习。
5.有序“走班”,安全为先——走班协作的有效保障。协作教学中的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时间意识,严格执行协作教案中规定的时间进行协作,切不可出现两个班“走班”时间不一致的现象,如果一个班级提早走班,一个班级走班滞后,那么,教学效果不佳不说,还会使“走班”陷入混乱,缺乏安全保证。“走班”步调一致,有序开展协作教学。
小班化小学语文班内协作与走班协作为小班化语文教学洞开了另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小班化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拔节成长。孩子们在享受语文学习的同时,老师也在享受语文教学。小班化小学语文协作教学让“关注每一个”成为可能。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四
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新和实践能力,我们20xx年制定了《实施小班化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课题的实施方案、计划,并进行了详细分工、具体到人到班,做到有目标,有过程、实践,有总结,加大科研投入,使小班化教学活动规范化、科学化,为学生个性张扬、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教学环境
使整个教室不再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而是一个以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2、教学模式
首先,小班教学由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站在教室最前面,学生面对黑板听教师讲课的形式,改为学生人一组围坐在一起,或听教师讲课,或小组讨论学习。其次,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安排的变化。在大斑教学中,一堂课时间里教师的讲课起码占三分之二左右,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的自学讨论时间不到三分之一。但是在小班教学中,40分钟时间里,教师的讲课最多占二分之一,学生的自我学习、小组讨论约占二分之一,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和自学活动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第三,是小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据观察,在大班中,如果是一位好教师的授课,最多约有五分之三的学生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主要指学生上课发言、上台演示等活动)。而在小班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很显然,小班学生上台做题、阅读、演示以及表演的机会比大班学生大大增加。对学生而言,这一切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性。第四,教师的教学准备(备课)比大班教学复杂。由于小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多,学生的独立性强,教师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实施分层教学,教师一堂课一个教案的传统备课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必须准备几套教学方案,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
3、教学管理
首先,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批改作业方式。小班教师基本上是一对一的“面批面改”,作业有了错误及时订正,作业全对的及时表扬、鼓励。这种及时反馈形式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和帮助。第二,在班级教学中弱化教师的管理,强化学生组长的作用,锻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由于小班教学突出小组活动,因此小组长的作用尤其重要。作为小班教学教师课堂上更多的时间不是面对全班学生,而是参加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帮助小组长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1、实验教师的培训
我校在开展实验之前,对实验教师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和培训,把转变教师观念作为实验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帮助实验教师从“小班教学只是学生减少了”的初步感性认识,逐步树立更为牢固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念,更新他们的学生观、发展观和教学观。
首先,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性。在小班教学中,教师面对每一个孩子的机会更多,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各方面的发展差异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必须在差异性的基础上为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发展的条件,为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发表见解创造机会。第二,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平等性原则。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使教师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充分的关爱成为可能。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只抓尖子生而放弃大多数学生的不平等做法,在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方面比大班教师做得更好。第三,教学过程本身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由于小班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密度和融洽度明显高于大班,如何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情感与认知,知识、能力与潜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好的综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就成为小班教师教学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
教师从传统的由教师单一指向学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中的“授”的角色,转变成了教师成了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中的一员,或者成了某一个学生的问题的帮助者,或者到学生当中去成了班组集体活动中某个角色的扮演者。
3、小班教师的工作内容
(1)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有的实验老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状况,为每个学生制定了个体发展档案。
(2)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更大限度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比如,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手势以及眼神等争取和每个学生都有交流,使学生真切地感到教师对他的关爱。
(3)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加强教学的前期准备,提高教学的个别化和个性化程度。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对采取何种教学组织方式(比如是小组学习还是全班授课)、如何为学生提供主动积极的活动方式、采取何种措施实现课堂中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运用何种教育技术、制作何种教具、使用何种教学反馈形式以及教学进度等等,在备课中预先准备多套方案,视学生的需要适当调整,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
(4)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成为小班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个性发展”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也对降低班级规模的全球化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实践证明:我校的小班化教学,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创造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将更有特色的长期开展下去。
1、学生数量多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
2、学生之间群体意识共性与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使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们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呢?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感到,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为他们创设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条件,才能确实使自主与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而不会是“看似课堂上热热闹闹,实则只是摆摆花架子而无实效性”的局面。下面,我就《我为你骄傲》一课的教学作了尝试。《我为你骄傲》是二年级下册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故事中的小男孩不小心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当时害怕逃跑了,但后来用自己的行动取得老奶奶的原谅,老奶奶为小男孩感到骄傲。教学时,我给他们充分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给他们个性化表达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小班化小组学习的条件,进行组内合作学习,学会讨论、交流。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旁桌互认生字。
3、组长检查词语。
4、想想小男孩和老奶奶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下面的提示说一说:送报的小男孩,后来。老奶奶为小男孩感到。(学生从自主学习到组内合作、交流,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学习气氛非常浓郁。)
片段二:叙说故事情节;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我打碎玻璃”的具体经过。小组内练说,指名说。
2、引读第三自然段。
说话: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
生1: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我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不好意思见老奶奶。
生2: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我担心老奶奶知道。生3: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我做了错事,老奶奶却还微笑着对我。
生4: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我很后悔逃跑,感到良心不安。
3、默读四、五自然段,说说我是如何向老奶奶道歉的。提供词语帮助说话:
三个星期过去了攒钱便条信封天黑悄悄地信箱轻松小组内练说、指名说。
(通过叙说故事情节,让学生将课文的语言有效地迁移于自己的言语实践,这个要求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让小组里会说的同学先说,能为中下层次的同学提供互助学习的机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小环境。)
片段三:说话训练;
师:老奶奶为小男孩的什么而骄傲呢?生1:为他的诚实。生2:为他的勇敢。
师引导:这叫敢于承担责任。生3:为他的知错就改。
师:当小男孩看到“我为你骄傲”的便条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1:高兴。生2:兴奋。生3:感动。生4:激动。
师:你认为老奶奶是怎样的人?生1:宽容。生2:善良。生3:心胸开阔……
1、设计了恰当的合作内容,使学生明确合作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在初读阶段布置了小组学习内容,清晰地告诉学生四个步骤:从自由练读、旁桌互认到组长检查及在组长的组织下说说故事内容。四个步骤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的乐趣,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叙说故事情节时,先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给学生一定交流的时间,使他们学会倾听他人,同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小组合作的精神。
2、选择适当的自主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在以上案例中,教师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机会和个性化表达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情感朗读,使学生感悟出小男孩是一个坦诚敢于承担责任的孩子,老奶奶慈爱,善良值得我们称赞。如: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学生1:我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不好意思见老奶奶。学生2:我担心老奶奶知道。学生3:我做了错事,老奶奶却还微笑着对我。又如:当小男孩看到“我为你骄傲”的便条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高兴、兴奋、感动……再如:你认为老奶奶是怎样的人?学生:宽容、大量、善良、心胸开阔……
总之,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六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依然承担着我校小班化教分层教学课题实验,继续在我所带的二年级进行课题实验。现在将前半学期自己的课题实验经过与效果做一阶段总结。
1、调查研究学生状况,科学地进行“隐性分层”(对学生的分层只是教师心中有数)。
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变化和接受知识能力的表现,上学期所做的给学生的分层在这一学期里做出适当的调整。只有知人明材,然后才能因材施之以教。本学期我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平时自己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分层。在分层的同时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把学生分成a(学习有一定困难)、b(学习成绩稳定)、c(学有余力)三层,实行以激励各层学生大胆尝试,要求教师课堂全过程都要实施“分层”策略,进而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分层过程中,我做到有尽可能多的客观依据,对学生进行分层。同时注意动态管理,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情感有升降起伏的学生,要根据其情况作适当调整,最终达到使学生最优发展,从而转化后进生。
2、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小班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制定必须对各层次的学生都具有挑战性,但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为其学习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奠定基础。根据教材、大纲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在教案中的备写中,我力求知人备案,制定出具体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课时都有上限和下限。a层学生只要求掌握最基础的知识;b层学生以掌握基础为主,可将知识适当迁移,并能协助c层学生一起督促a层学生学习;而c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做好a层学生的“现场指导老师”。同时教学环节也做到分层到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的游戏对他们各自也是不同的收获与体验。
3、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对学生作业进行“分层”。
作业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a组学生完成基本题,b组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c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比如说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一课的分层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必做题是看拼音写汉字,检测了学生们对一类生字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有用“我要给??”说句子。选做题是词语搭配,如:窗前的小树、快活地成长等。可以摘抄课文中类似的词语,也可以自己写写这样的词语。提升题是仿照儿歌写一段。这次作业写的很好,孩子们在提升题目上完成的都很不错。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水平,也增强了他们表达的欲望。而且,也展现了孩子们与人为善的美好心灵。
4、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轮流管理和负责指导自读活动。
本学期我发动全班学生捐出自己的图书,在班级创建图书角,另外安排学生负责早上自读的课外阅读时间。在课阅读时间里,负责自读课管理的学生安排好要读的课外书,学生们就从书柜中拿出自己想看的图书开始阅读。
1、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普遍增强。
分层教学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
3、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升教师全面能力。
教师通过学习分层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观念的改变又促进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方式,学生被推到了舞台的正中央,让学生有机会尽情发挥自己的水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与同学的相互学习中展示出一个最好的自我来。
4、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半个学期下来,连班上不爱阅读的一号学生都爱上了阅读。每天早上,当我到教室时,孩子们都在吮吸着知识的干露,没有打闹和无所事事的现象发生,也方便了班级管理。
1、创设有利于小班的教学环境。
记得有名教育家曾经说过:“人才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靠大师的营造的氛围熏陶出来的。”虽说学校在小班化的教学环境中也花了大力气,但是感觉还是很欠缺,这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2、对学困生缺乏耐心
本班的两个特殊学生张盼盼和邱旭已然让我很伤脑筋,但是这个学期以来,陶伟的学习成绩也是不容乐观,半学期以来,平均分只有四十来分,令我很伤脑筋,虽说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效果不尽人意。今后学困生还得加强管理和指导。
3 、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科研能力都亟待调高。
我打算后半学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学习:
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
2、书籍和文章的理论学习:胡兴宏主编的《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运用》,《让语文更贴近生活》等。
以上是我对这一阶段的实验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不足所做的总结,感谢各位领导及老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面对不足我将继续刻苦钻研,不断探索,以便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扬长避短,寻找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法,真正使小班化教学成为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最佳途径之一。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七
目前初中数学实行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惑:1.班级人数应该怎样调整,一个班多少人才是最合理的;2.小组合作的形式、方法,怎样的讨论更有利于学生;3.师生交往的特点,怎样把教师与学生有效的结合起来。
本文就这三方面的问题作一些肤浅的研究。
问题情景:小班化教学中,一个班级的人数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个班的教学的有效性。人数过多,有部分学生肯定会因为听不到教师上课的声音而影响学习;人数过少,假如班级里只有10位同学,课堂的气氛就不会很积极,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不会很好,这样以来,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肯定不明显。那么多少人数才是最理想的呢?为了这一问题于是设计了同样的两堂课。
班级1:人数40人,内容代数式(七年级数学第四章第4.2节),在上课过程中,学生都听的非常认真,个别学生对于新的问题勇于提出来,积极性较强,从课后的作业情况来看,将近95℅的学生都已经把代数式的内容掌握了。
班级2:人数60人,内容代数式(七年级数学第四章第4.2节),在上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集中精神认真听课,但也有部分学生在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积极性教强,但从课后作业情况来看,只有80℅的学生已经掌握了。
从以上的数据表明,班级1的教学效果较明显,人数在40人左右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问题情景: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也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对于某些题目,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但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合作只是一种形式,学生真正做的很少。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合作起来一起解难题呢?
案例
《整式》教学片段:列代数式:
(1)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面积是
(2)三角形的一边长为a,并且这条边上的高是h,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3)一个数为m,则这个数的相反数是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完成这三个填空题。约1分钟后,学生基本上都完成了。师:xxx同学,你能告诉我们答案吗?生:a2;1ah;m。 2师:正确。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代数式,看看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约1分钟后,陆续有几个学生已经想好了,并举起了手。师:我们先请几个同学来说说看。
生:都是数与字母相乘或者字母与字母相乘。师:对,还有没有其它的相同之处了吗?学生们继续观察,时间3分钟过去了
师:同学们能不能从运算的角度、分子分母的特点考虑一下呢?老师也说过当一个的力量不够时,可以借助全班的力量。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约1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手。
生:没有加减的运算,没有字母开方的运算;分母中不含有字母。
师:很好,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我们找到了这三大特点。(师生一起归纳把三大特点写在黑板上)根据这三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把含有这三大特点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合作交流,找到了其它两大特点,比学生自己思考得出来的更加快速。这说明有效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问题情景:在小班化教学中,师生交往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班级人数不多,那么怎样利用师生有效的交往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教师应该对学生有问必答吗?还是应该以引导的方式去让学生自己发现呢?就这一问题展开一次问卷调查:
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交往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了解你在数学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情况,无需填写班级与姓名,但请务必如实填写,谢谢合作。
1.你的数学成绩在班级里属于:a.优秀b.中等c.不太好
2.你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喜欢:a.做不出,直接不做b.做不出,请教同学c.做不出,请教老师
3.平时经常会到办公室问老师吗?a.经常b.有时会c.几乎没有
4.在请教老师的时候,你希望老师怎样讲解难题:a.直接答案b.按照老师的思路讲解
c.根据学生特点,以引导学生为主,最后让学生自己解答出来
通过调查表明,遇到难题时,学习中上的学生会主动询问老师,并且都选择以引导学生自己解答的好;而学习比较差的学生遇到难题时询问老师的就很少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向好的学生或直接向老师询问,尤其是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只有通过师生合理、有效的交往才能更加促进学习各方面的发展。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八
学校“小班化教育”研究课题的实施又经历一个里程,近年来,我们树立了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我们在教学上大胆改革,不断创新,走小班化的改革之路,收到了一定的办学效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优化教学的外在环境
1.校园布置
教室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我校这样性质的学校来说,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里活动,我们经过多方考虑研究,把教室定位成“孩子们成功的学园、开心的乐园和温馨的家园。”
为了营造这样的环境,学校在20xx年进行了校园的加层改造。为了让校园的操场,教学楼内的墙面、走廊都会“说话”,使之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儿童天地,校领导特地请来专家为学校进行设计、布局。并在教学楼四层增加了各种艺术教室。为学生愉快学习提供了简洁、美观、实用的学习环境。
2、教室布置
教室的左面墙上安装了软木板,老师们将那里布置成评比栏或荣誉角、学习园地,学生优秀的作业包括写字、作文、数学、绘画、手工等等都展示出来,孩子们可以随时感受到成功的滋味。各班教室后面还增加了图书柜,摆放着各种少儿读物,供学生阅览扩大视野;有的班还开辟了生物角,摆放着花草虫鱼,供学生观察增加生机
对于刚入我校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使他们能很快适应学习生活,老师们也下了一翻功夫。她们充分利用教室环境,营造英语学习的气氛,将各种绘有图案的单词卡片贴在墙报上,对帮助学生熟记英语单词很有帮助,既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又为英语教学的促进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学生上路快,效果显著。
小班教室的空间也给教师的办公方式带来了变化。为了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我们在教室里给教师安排了办公角,这样的安排明显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及时,师生关系也就更为融洽。教室里有了办公桌,学生的作业大部分可以面批,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各自知识上的缺陷,并给予辅导,这样一来对学生更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无疑效果是明显的。
20xx年学校教育处还增设了知心姐姐信箱,发挥心理疏导的功能。孩子们在生活、学习中的高兴事或难过事都可以写成三言两语投入信箱中,快乐与大家分享,苦恼可以宣泄寻求老师的帮助。
在环境的布置过程中,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使师生关系格外融洽。可见,小班环境对学生情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优化教学的心理环境
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环境除了以上教室等设施及布置所构成的教学环境外,还包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往、学生之间交往所形成的教学氛围及人际关系等心理环境。
1 .师生关系的定位
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相互认识、相互间信息交流而形成的。 新课程理念下,
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师生都是课程的资源,也是课程的建构者。因此我们要求每个老师都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
小班的组织形式不同于大班,因此,无形间给师生彼此的认识提供了更多时空。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关心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受教师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教师基本能做到“面向全体”,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信息的传递。
小班空间上的宽松是为了更大程度实现师生心理上的宽松。我们的班主任将自己的办公桌搬进了教室,自己的一言一行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良好的教师形象会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多年来,我们一直强化师德建设,我们提出的办学目标之一是“让每个家长都感到满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也是我们学校办学一直稳步发展的基石。我们的老师以朋友、大姐姐等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消除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有更多亲近感,甚至产生某种依恋。我们考虑到学校的性质,每个班级不但有班主任,还有副班主任,小班学生人数少,教师配备足,所以“教育的关照度”就高得多。
2.教学气氛的营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创设各种教学氛围,在师生、生生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时常会表现出满意、愉快、合作、互动和互助等积极的情感状态。
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也是充分利用小班的空间优势,随时调节着课堂气氛。我们经常看到语文课、数学课以及其他学科课上,孩子们不拘一格尽兴表现的场面。课堂上孩子们或小组讨论,或即兴表演,而老师则穿行其中或参与、或点拨,灵活的教室布置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空间;老师亲切的话语,平等的姿态拉近了距离,课堂上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小班的条件下能发挥得更突出。如采用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创意练习、影视欣赏等各种生动有趣的动态教学。
(三)优化课程的设置
小班化教学由于资源上的优势,在很大一个层面上为课程的设置安排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我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开设一些兴趣课程(校本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在实践和研究中学习。课程的实施打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界限,形成开放的课程实施空间。
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本轮的研究中,我们分低、中、高年级段,分别尝试了游戏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游戏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得到培养。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动、乐意玩的年龄特点,课堂上老师们开展了一些游戏活动,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游戏中巩固知识。例如: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两节英语课,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鉴于此,范君、马颖两位老师通过教学课件的使用,使学生要学,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上课时,借助电脑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演示,让学生用眼观、用耳听,用脑记。同桌相互说,佩带上道具上前面表演等等学习方式,由于教学中老师注意了多种教学因素的优化组合,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而且两位老师还及时给予学生小贴画作为鼓励,所以学生学习的情绪很高涨,两节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又如在教学“识字”时,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自己上来分析字型结构、区别比较形近字、利用已学过的熟字换偏旁等多种识字方法来记忆生字。这样既有效的学习了生字,同时又很好的训练并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在口语表达当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游戏学习中,为帮助学生记住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要求教师课上要注意:
1.游戏目的明确。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更具个性化,更具多样性,更具人性化。作为小班教学,尤其是在低段,我们积极提倡游戏教学法。要求老师对游戏教学的目的要明
确,即:游戏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形式,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游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切实落实“三维目标”服务的。
2.游戏安排合理。要求游戏安排合理,丰富而不花哨,简洁而又实用。
自主学习
新课程重体验,重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摸一摸、做一做、想一想,都能促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进而学会创造。
例如:鲁娜老师执教的数学课,《圆柱和圆的认识》。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类,整理,对所学的圆柱和圆进行了初步的认识。学生由先感知—再发现—最后到抽象为一幅圆的画面。通过自主学习,这样的认知过程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很清楚,更牢固。
高育红老师的数学实践课《筹划联欢会》。这节课上,学生全员参与了讨论交流,学生活动占课时的大半。他们分成小组学习,在组内把老师给的条件进行整理,一起出主意,一起计算,整节课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人人动脑,人人动口,并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由于学生通过体验进行了思考,所以,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趣、学得主动。 探究学习
以自主性、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操作上我们强调“先放后扶”,即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再给予精当的点拨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探究、理解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扶”,扶在学习方式的指导、重点难点的突破、困难学生的辅助、新旧知识的联系、合作交流的组织等方面。
例如:张彦荣老师执教的语文《松坊溪的冬天》一课,因为课文篇幅较长,所以张老师只讲了松坊溪冬天下雪了这一部分。整堂课的教学,以教师的点拨为辅,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课本中了解、体会到松坊溪下雪时的美丽、神奇。
在数学课上,教师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有一定开放度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王爱平老师在执教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课中,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公园门票有两种售票方式:个人票每张5元;团体票10人一张,每张30元。购10人以上团体票,可优惠10%。甲单位有45人,乙单位有91人,丙单位有96人,丁单位有208人,这些单位分别怎样购票合算?像这样的题,有一定的思维利度和开放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校开展小班化教育不仅是切合时势的教育改革,同时也正是我校教育改革的一次磨练,一种机遇。通过将近两年的尝试,我们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小班化教学,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
1.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小班学生各种能力整合得比较全面,学生性格更加活泼开朗,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更为和谐。
2.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逐步养成。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实验、出小报、摄影、仿写、表演、实践、调查等多种形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不少。有的尽管只是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但是我们却看到孩子们的设计、想象、思维非常精妙。
(二)小班化教学,教师得到较大的进步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实验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同样,在这个过程中也为教师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开展小班化实验以来,我们觉得对教师的促进作用还是比较大的。
1.教学观念得到转变。
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为教师了解新的教育形势提供了较多机会。教师们也能虚心求教,认真探索,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正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们开始重视教法研究,也重视学法指导,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抓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
2.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作为一名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能否紧扣教学要求上出有质量的课,能否在学生中取得较好反馈,这是至关重要的。小班化教学实验为我校的青年教师们成材创造了条件。她们在这片“试验地”里,毫无拘束地自由探索,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我校青年教师不但得到了培养,更拥有了较多“亮相”机会。她们通过校研究课、评优课、开放课,区“东兴杯”赛课等方式,展示自己,显露才华,同时又能取长补短。正是在这不断的学习、探索、研究、展示中,青年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成为了学校的主心骨,成了小班化教学实验的领头羊。像学校的高育红、鲁娜、张彦荣等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九
匆匆忙忙,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一学期以来,学校继续推进小班化教学工作实施的全过,有收获的喜悦,但也有收获之余的遗憾,本着积累经验着眼今后教学教研工作更好地开展,使得“小班化”教学有所创新,现将我校进一小班化教学实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本学期在各班原有设置的阅读区、辅导区、操作区、学习区,教室墙面再次进行了精心的布置,丰富充实了学生自己制作的图画和手工制品,把读书“积累”利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墙壁上,极大丰富了教室的墙面文化,陶冶学生的性情。教室的桌椅摆设也进行了更为人性化的布置,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拉近了师生交流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舒适温馨的教室既是学园又是家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人数少的特点,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反对那种“肃静的”、“彬彬有礼的”传统课堂秩序。允许学生“回答问题不举手。”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课而发表意见,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再讲一遍”。其目的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充分表现自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在教学教研专题会上要求教师创设“敢说、大胆说、人人说”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教师精选问题交给小组讨论,同时加强小组学习的指导,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形成一个微型的小课堂,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人人有机会获得别人的赞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学中通过评、检、促的方法,使多媒体深入小班教室,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声像读物,网络收寻让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小班化教育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不同个性孩子的能力,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及教学技能上的“一专多能”,针对这些要求,学校利用小班化教育为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加强对小班教师的培训,通过多次的培训与实践,教师之间的交流,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师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提高了教师钻研教材,创造性备课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年轻教师从学校的讲台走向公开课的讲台,他们新颖的教学形式及超前的教学思想给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的责任感、紧迫感逐渐得到了加强。
表现在:
①听、说、读、写、算基本能力大面积提高,同以往的大班相比,小班学科成绩明显提高,学生个性特长得以发挥,小班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大方的外向型性格,小班学生在特长训练方面也卓有成效。
②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动脑操作能力,综合表达和表演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小班课堂教学,学生初步确立了“敢说、大胆说、人人说”的局面。敢于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不怕错误,敢于尝试,敢于实践,小班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老师,我有问题!”、“为什么??”等,在积极参与的气氛中,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求异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比较独特。
③师生关系和感情更加融洽。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伙伴关系。教师通过语言、动作和微笑等体态语来赏识孩子,通过因材施教、分层指导、个别化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易位,让学生上讲台过一把“小教师”的瘾,教师坐在学生座位上听课。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将自己的特长和技能展示在学生面前,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和崇拜的偶像,有时拜生学艺,相互交谈体会、经验,平等民主,教学相长。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
1、“小班化教育”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师资培训,因此,小班化教育经费需学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2、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加强指导,并适当放宽编制,使这些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3、“小班化教育”要纳入区师资培训轨道,应对任教小班的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总之,我校将在今后的小班化教学中创设更开放、更和谐、更民主、更愉悦的课堂气氛,并实践于"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努力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有更高的提升。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十
小班化教学是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化的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充分发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现就有关教学策略方面浅谈几点体会。
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应得到增强和增加。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间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分享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给予的快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扶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营造一种平等宽容、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营造浓郁学习氛围的教室环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小班化教室环境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位,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有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教学去考虑。要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学习中心,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如可以在教室内悬挂励志格言、经典名句,张贴学生优秀作品,设立班级小书库,在课桌椅的排列上采取个体独立式或小组组合式,摆放成圆形、方框形、辩论型式、等等,以方便学生开展自学思考、课堂练习和进行一些互动沟通、讨论交流。
3、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注意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最佳语文学习状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气氛中,跟着教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力求生动、形象、有趣,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尊重和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内的自主探究,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让学生有独立认知、思考的过程,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民主文明的重要标尺。在积极创设情境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教材,主动探究,发现和研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开展学生课堂自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利用各种媒体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读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同时要注意积累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等学习方法。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及时巡视,适时点拔,对自学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重点进行个别指导。
2、引导学生课堂质疑。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对于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相互答疑;一时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3、帮助学生自我反思。古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知道学生进行课堂自我学习情况的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不断反思,使学生将学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展他们的个性,启迪他们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主动想象、主动实践,使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合作交流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在小班化课堂中,由于人数少,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才有可能,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互动和交流,在教师、学生,学生、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当中,激发创造活力,共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交流,小组内成员相互借鉴,合作研讨,相互完善。
1、科学组合。要科学组合学习小组,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冲动。要把每个小组冠以“英雄联盟”、“小虎队”等儿童喜欢的名称,推荐并指导好组长,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好工(如设立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指导,使之合理和最佳。如教学《站在铁索桥上》这首诗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想当小诗人的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
2,有效互动。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和互动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引导他们积极地与教师及其与他学生进行广泛的对话。交流和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问答结果,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是学生在积极思考基础上的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3、注重指导。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同时,教师不是局外人,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的矫正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出现的偏颇,让合作学习不偏离主题;也同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以备交流展示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提升。要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全班交流,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交流自己受到的启示,综合全体的认识和见解,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见解。
小班化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在小组讨论时,我就会俯下身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讨论;有时走到讨论得不太热烈的小组中间插上几句;学生有不同意见,我会大大加以赞许;学生指出错误,我会积极采纳,并对这位同学表示感谢等等,从而极大的提供了师生心理相容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且利用差异、改变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现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课堂,真正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1.学生组别分层。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智能差别以及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社会影响等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和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可以按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建立“档案进行研究,同时根据学习情况定期进行层次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目标分层主要包括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创新性目标。在把握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重视教学中的统一目标,兼顾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做到“统一性”和“层次性”相统一。
3、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教学要面向中等生,发展后进生,提高优等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既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又给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机会。对基础好的学生采用优生尝试新知,培养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差的学生采取差生配置补偿,解决旧知识为新知识搭桥的问题。同时作业和练习也分为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至少选做一组。
评价具有诊断、鉴别、调节、激励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注重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1、注重导向的激励性。除了对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外,要重视兴趣、情感、态度、习惯等的评价,随时给学生以激励。如对于学困生,运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明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努力向上:而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2、注重主体的多元性。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等参与评价中,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如学生朗读课文后,先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读得怎样,然后请其他同学评价同学的朗读,教师又适时地进行点评。在这样多元的评价后,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课堂内的评价语言不能单一、老套,不然学生会感到腻烦;评价语言也不能吝啬,要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夸一夸”,会使课堂更加生动而又活力。如果评价语言灵活多样,随机应变,注重创新,学生就想听,爱听,听不厌烦。如在学生朗读时,老师说:“孩子们,谢谢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也感受到了这么美的景色!”,“别着急,再试一试,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句话!”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发自内心深处,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赢得学生的心。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十一
20xx年10月9日到13日,在华师开展了小班化教学的培训活动,在培训中,八位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小班化教学,以及开展小班化教学的现状。让我了解到小班化教育是以促进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的内容、方式、技术、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结了小班化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这一点平时在大班教学时,也经常用到,但在小班试用更觉得得心应手。小班人数少,可以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在小组围坐讨论时,我常坐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讨论。有时走到讨论得不太热烈的小组中间插上几句。学生有不同意见,教师应加以赞许;学生指出错误,我会积极采纳,并对这位同学表示感谢等等。时间一久,学生就觉得自己处于平等的氛围中而无须做作,而且能够自发地尝试自我实现。同时,小班的老师要上好课,也要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在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时,总是先考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同样一种教法,在小班化教学中效果尤为显著。
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教会学生交流、讨论。在上课时,把要求解决的问题放到小组里去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老师给予评价和鼓励。营造一种既有小组内以合作为主,竞争为副,又有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为副的形式。教学时老师的言行举动都要以小组为前提,这样,小组中的个体活动自然得到小组全体成员的关注,组内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集体竞争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组内部的合作。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还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更具人文色彩。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既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静心听取别人的想法,来修正或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重过程而不重结果,避免流于形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教与学,人与环境的最佳组合。
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如果班级人数较多,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但在小班化教学中,这种方法能带给老师和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10月27日,在四美塘中学上了一节公开课,小组内成员集体观摩了一节小班化历史课,并在课后进行研讨,本次活动收获颇丰。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十二
从多元智能的调查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本班学生的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较强,而这些能力又有一个共性,就是容易被个体所处环境的对象所控制与塑造,他们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喜欢想像、设计及随手涂鸦,喜欢看书中的插图,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录影带、幻灯片、游戏等内容。同时,他们又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他们喜欢动手,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他的肢体语言,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演戏、动手操作等方式。而他们的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相对较弱,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力图利用他们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较弱的方面加大刺激的力度,使学生在兴奋状态下接受老师的有意识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根据学生在空间和自然观察等智能方面的优势,在课堂中选用适合教学内容的录像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第一课用“中国表情”来引导学生思考自尊是怎样获得的;在第三课用“如此依赖”来展示依赖的危害性;在第四课用
“双响炮”中的片断和“残疾女孩夏雨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自强的含义及表现,以及自强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用“生命的强音”来引导学生战胜挫折;……学生基本上能够通过录像来感悟知识,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根据学生的肢体-运作智能的优势,采用“用小品再现知识”的形式进行授课。主要采用两种形式:1、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初步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然后再用小品的形式把自己理解的知识表演出来,并提出问题引发其他小组同学的思考,达到同伴互助的效果;2、以教师事先设置情景为依托,引导学生续编小品的发展和结局,并把它表演出来。这样不仅发挥了他们的智能优势,还为学生发展他们的智能弱势提供了机会,因为,编小品的过程必然要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使他们通过语言和逻辑推理来挖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智能弱项得以提高。
3、安排座位时按照智能互补的原则来进行,使学生在分组讨论续编故事发展和结局时能够优势互补,尽可能让语言文字智能较强的同学来叙述故事的结局,而让肢体运作智能较强的同学来表演故事的发展,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大家运用数理智能运用推理的方法来续写,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的智能弱项的发展,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人际智能和自省智能
4、采用“强强联合”、“弱弱联合”或“单打独斗”的方式迫使某一方面智能较弱的学生必须走上讲台,使他们的潜能开发从不自觉到自觉。在实验中我发现,采用“优势互补”的原则虽然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发展,但是,却不利于个体的良性发展。在小组活动中,我发现那些思维较活跃,语言智能较强、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往往是小组讨论中的最活跃的分子,而语言智能较弱,人际关系智能不强的同学,在小组讨论中总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于是,我打破了常规的分组方式,根据本班的学生智能情况,采用“强强联合”
“弱弱联合”的方式进行分组,而且组分得较小,故意在分组时出现单数,三人一组,而且每次活动的分组情况都不一样,这样一来,几乎没有固定小组,迫使学生在一个学期中要和不同的个人取得联系,扩大了学生的交际面,弥补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较弱的情况;同时,由于初中学生的好胜心理较强,在强弱的对比明显的情况下,较弱的小组很容易投入到活动中,积极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使得原来不爱发表观点的同学一改常态,活跃起来;而能力较强的小组,看到较弱的小组成员的状态也不敢放松,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
虽然做了一些尝试,但由于本班人数较多,还不能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智能测量的结果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所以,在实际操作时,分组的结果和预期结果有时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为了使上述情况能够得以好转,我认为,在每学年初都应该对学生的智能做重新的测量,并且在测量前和学生讲明测量的目的和意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测量时能够真实反映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便使教师得到真实有效的数字,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比较学生的智能发展情况,利用老师对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实验的效果,为新的研究提供一个努力的方向。鉴于此,我想在新学期开学时,对学生做一次智能测量,与初一年级的测量做一个对比,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再制定新的实施方案。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十三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迷人的`收获季节,武汉市教育局组织的百人访学团来到了国际大都市——上海,进行为期两周的“小班化教育教学培训”。作为访学团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荣幸,我带着满腔的热情,装着满脑子的疑惑,怀着满心的期待来到繁华的大上海,上海的专家给了我们最专业的理论指导,上海的名校给了我们最精彩的实践展示!这次学习历程让我对小班化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我们学校将如何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思考。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我们没有办法和上海的名校(哪怕是一般的学校)比条件,但我们也可以尽最大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如:醒目的办学宗旨,丰富的班级文化墙,便捷的图书角,等等。我们在民办阳浦小学、二联小学、杨浦小学看到他们学生亲手布置的班级文化墙,心中倍感亲切,也替这里的孩子感到幸福,他们各班外墙上都错落有序地贴满了孩子们的作品:剪贴画、手工制作、纸艺作品、手抄报??没有一个班级雷同。尤其是民办阳浦小学,纸艺橱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纸艺作品,有戏曲人物,有动物,有卡通人物??这时候内心的情感由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到惊叹上升为对民族文化的惊叹。我们参观者尚且如此,这里的孩子每天都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该是多么幸运!一所学校,能够让学生和家长感到幸运,让老师感到职业的幸福,难道不是最成功的办学典范吗?
既然小班化教育是为了发展每一个孩子,那么首先应该从创建每一个特色班级做起,来培养个性张扬的学生。同样,我们没有条件建设各种特色活动室,但我们可以创建特色班级,每个班级应有不同的班训班规,班级口号,求大同存小异,同学们会为了班级荣誉而努力。然后,各班级应有展示区,展示特色作品或荣誉。还要有图书角,方便孩子们随时借阅,图书的来源可以让孩子们从家中带来,资源共享,也可以从学校图书室借出一部分,还可以向社区阅览室借??再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内容常新的黑板报来展示班级特色。
我在培训期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小班化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和老师共同感受到生命成长的课堂。如何去实现这样充满温度的课堂呢?首先是老师要关爱和信任每一个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可以说师爱就是师德的灵魂,没有师爱,师德无从谈起。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而教师对学生的信赖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使学习更有效。我们平时在课堂上就是不敢对学生放手,尤其在公开课上,生怕点差生回答问题会制造问题,所以往往点那些能一语道出老师心中答案的学生来“秀”课。观摩了杨浦小学的一节音乐课后,我幡然醒悟,孩子们能够听出乐曲的情绪,可以跟着音乐哼唱旋律,更能根据自己听到的内容做简单动作来表演,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拥有这么高的音乐赏析能力,我们却还在一句句地教孩子唱歌,完全控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如果我们能够信任学生,在设计教学结构时,优先考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小班化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多给他们设计一些不太高的门槛,让他们踮踮脚就能够到葡萄,让他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那将解放了孩子也解脱了自己,这不就是让学生和老师都感受到了生命成长的圆满的课堂吗?
我们以往的小组合作大多流于形式,为了体现小组合作而合作,在杨浦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我深有感触。在这节数学课上,老师除了引导性的几过渡语,其他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以及后来的动手摆一摆和学习单上的练一练,全部由学生自己进行,老师只做简单的小结。孩子们还有机会当小老师解释说明自己的答题思路。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有同桌交流,有在组长的引领下讨论,也有超前完成任务单继续闯关的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把学习当成游戏一样在玩,这是常规课堂无法达到的效果。还有语文课堂上,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学生字词,然后指派代表全班汇报交流,其他组有不同意见可随时补充,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乐于探究,乐于交流。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还会有厌学的孩子吗?一旦让学生爱上了学习,爱上了上学,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妙?我们学校的前身是国企单位的子弟学校,那时候学校不但有初中,还有高中。记得我在这所学校上学时,中小学一共有两千多名学生。等到我来学校教书,已经只有初中和小学,现如今只剩小学了,全校10个班只有260名学生,也就是平均每班26名学生,这是校史发展的趋势,我们和十几年前的上海一样,是自然形成小班以后,不得不寻求小班化教学之路。这些都为我们的教学创新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任何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在学习前沿城市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扎实工作,严格落实新的教学策略,尊重每一个,理解每一个,宽容每一个,等待每一个,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每一个生命都会绽放各自的精彩!
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十四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伴随着我校小班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对一学期来自己在教改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总结如下。
1、从理论上讲,小班化教学的实施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和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此外,由于小班化教学扩大了学生参于课堂教学中的各项学习和讨论活动的时间,所以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动机能够得到很好的增强。
2、对于小班化教学环境,教室的布置也特色鲜明、分为浓厚。教室内设置了“两栏” “两展”。“两栏”即学生古诗文背诵晋级栏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栏;这两栏是我校氛围布置的两大亮点,有效指导、促进了各班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活动和评比,成效显著。还有学生作品展示栏,学生精彩的个人小展示、书法剪纸、贴画都在里面闪亮展出。
3、小班化“百分百”课堂教学模式取得很大成果。
教学中,我应用四个百分百对学生进行训练,师做到了百分百关注、百分百作业面批,生做到了百分百发言、百分百互动。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以平等的态度去关注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交流,然后踊跃展示、发言。
在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实施中,我认为自己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小班化教学中落实四个百分百不够充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时,个别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相对比较被动,思考问题跟不上节奏等等。
今后,我要继续钻研小班化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提高,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们敢于在参与中自我表现,是他们的自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学习的兴趣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生问女生数学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