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烟台大连海底隧道开工了吗?


早在2013年12月就定稿了,鲁东大学教授一直在做各方面的研究,国务院也一直在计划,但是至今还没有开工。因为它的难度不是咱可以想象的,造价也要2600亿。
其实也不难理解,当初港珠澳大桥才55公里光修建就用了9年,何况它是直线通车,海上也风平浪静,一年四季气候也比较温和。烟台到大连130公里,最短的也有103公里,按照这样推理怎么也要18年,更何况他不仅长度大,路线也不完全是直线,还要考虑海上的风,渤海湾经常7、8级大风太正常,所以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北方冬天下雪也再平常不过了,这种大风加上低温甚至结冰的状况更加增加了难度,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所以一切都还在计划中,等到万无一失才能真正落实
一,有商业开发价值。
二,有軍事战略意义。
三,有旅游观光价值。
四,南北通往方便。
五,建一个世界震惊的高科技海上第一大通道。
六,利国利民的宏伟工程。
七,展示中国高科技含量让世界人认可。
八,世界铁路公路一体的大通道。
九,世界人来观光旅游的好起点经济收入可观。
十,南货北上,北货南调经商方便。
十一,利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开发和利于经济利益和收入。
十二,建一个旅游,观赏,商业,游乐,公园,铁路,公路一体的规模,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十三,希望早日让世界举目,人民希望的工程建成。
十四,我一个普通农民的观点,请各位多点评与纠正,谢谢。
10万亿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
湾区(Bay Area)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纵观历史,横观世界,不难发现沿海湾区往往聚集了发展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基于其独特的地理形态和发展优势,如今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是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珠三角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在内的城市群,其GDP已在2017年突破10万亿元。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接力《珠三角规划纲要》,将指引该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无论是建设湾区,还是要实现经济腾飞与跨越式发展,都需基建先行。早在发改委2017年7月发布的《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联”便被列为了合作重点领域之首。此次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更是明确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了发展目标:到2022年,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及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纲要》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发展路径: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一系列的基建计划,将给建设领域带来哪些利好呢?
1
强化传统基础设施建设
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群发展的基础,因此交通基建将成为大湾区早期的重点建设任务。《纲要》提到,粤港澳大湾区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结合广东省交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的“广州与珠三角各市 1 小时通达”目标,交通基建领域无疑会在区域建设中最先受益。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口粮”,能源转型也是大湾区引领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纲要》将调整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储运的安全和稳定列为一个独立的主题,还明确提出要推进石油储备基地、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另外受益于“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绿色建筑也将蓬勃发展。
水利即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防止水灾,是大湾区克服自身发展制约因素的必过难关。《纲要》提出要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这为以海绵城市为代表的雨洪资源利用等节约水、涵养水的工程建设打开了政策大门。紧接《纲要》发布的《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奖励实施细则(试行)》也设立了十类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奖励,大力鼓励海绵城市建设。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在《纲要》发布以前的半年内,共有32家券商对18家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上市公司进行了87次调研,其中被调研的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建筑装饰等热门行业。不难推断,地产产业将借助大湾区的人口集聚效应逐渐向好;基建、房建发展也将带动建材以及机械设备需求的大幅上升。
2
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也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成为焦点:围绕“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成智慧城市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要想厚积薄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必须先行。《纲要》提出要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全面布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作为5G和物联网的基础协议,IPv6的政策推进也为5G(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政策强心针。
被誉为“千年大计”的粤港澳大湾区,其目标对接世界三大湾区,自然要建设智慧城市群。智慧城市建设要求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BIM技术、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构建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
此外,为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纲要》还在第三章第二节明确“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的目标;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纲要》在第四章第一节中提到“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布局建设”;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纲要》在第八章第三节要求“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
《纲要》发布前的2月13日,深圳前海自贸区举行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达749亿元的31个项目集中开工;《纲要》落地的次日,东莞市也宣布首批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动工,2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534亿元——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打开的广阔市场,建设领域将再上一个台阶。
▎本文系工保网原创作品,作者龚保儿。部分内容综合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若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回复“转载”!
大湾区城市在进行自我定位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情况。
根据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权威发布的《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专题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已达到10.9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8.0%;预测未来4年经济总量仍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粤港澳经济总量达到14.76万亿元。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已紧近纽约湾区,以目前快速的增长速度,有望在5年内超越东京湾区,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湾区。另外,粤港澳湾区将大力推动高科技创新产业,鼓励“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未来产业”积极发展,为打造世界性科技创新湾区打下基础。
从概念上来说,粤港澳大湾区指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泛珠三角洲地区合作为重要基础,拥有5.6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和13%全国经济总量。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将推动“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范围发展,其辐射半径将延伸至东南亚国家,成为联通“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推动粤港澳企业联合“走出去”。
2017年7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仪式后,同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合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论坛上演讲,首次向外界正式发表了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六项重点工作。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区域内经贸往来便捷度不断提升,粤港澳三地将迎来协同发展新机遇,三地如何错位发展将成为未来新课题。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发布,其中特别把粤港澳大湾区写入2019年第四个重点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此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远期展望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规划纲要的发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健康发展,突出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领头羊”作用。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已达到10.9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8.0%;预测未来4年经济总量仍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粤港澳经济总量达到14.76万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已紧近纽约湾区,以目前快速的增长速度,有望在5年内超越东京湾区,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湾区。
查阅更多请前往:
艾媒报告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专题报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连海底隧道开工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