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瓯东峰疫情最新消息桂林北苑茶都什么时候征地

1. 建瓯市茶叶协会会员名单

水仙茶属于乌龙茶。水仙茶是福建茶农创制的名茶,属于中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是福建乌龙茶类中的一种。原产于闽北。一千年前,建阳、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但人工栽培却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

水仙茶列“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48个之首,又是全国41个半乔木大叶型茶树良种的第一个,发源于福建省建阳市唯一的茶树良种。汤色橙黄、香如兰花、滋味醇厚回甘。

2. 建瓯市茶叶协会会员名单查询

小傅茶叶靠谱。松阳小傅茶叶有限公司办公室地址位于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叶村乡西环路199号祥瑞汽车城C5幢101-1室,于2021年11月22日在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50万人民币(万元),在公司发展壮大的1年里,我们始终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良好的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我公司主要经营一般项目:食品互联网销售;食用农产品零售。,我们始终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

3. 建瓯市茶叶协会会员名单公布

武夷山的茶叶品种有:大红袍、正山小种、武夷水仙、武夷肉桂、金骏眉等。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1989崇安撤县设市,更名为武夷山市)桐木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由福建武夷山深处当地茶农于明朝中后期机缘之下创制而成。

闽北水仙茶,又名武夷水仙茶,是闽北乌龙茶中两个花色品种之一,现主产区为建瓯、建阳两县。品质别具一格,“水仙茶质美而味厚”(《建瓯县志》1929年),“果奇香为诸茶冠”。

武夷肉桂,属乌龙茶类。被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以肉桂树品种的茶树命名的名茶,成茶外形紧结呈青褐色,汤气香味刺鼻。肉桂茶其品质优异,性状稳定。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且被外地广为引种。

金骏眉茶,属于红茶中正山小种的分支,原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由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承人江元勋带领团队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融合于2005年研制出的新品种红茶。

4. 建瓯市龙兴茶叶有限公司

凤,即凤凰,乃上古神兽,关于凤凰的神话传说数不胜数。在悠久的中华历史中,凤凰的地位不仅体现在神话传说中,它充满着方方面面。如成语中就不乏以龙凤寓意美好生活的例子,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兴凤举,乘龙配凤等等。雄凤雌凰,寓意祥瑞,因此,古往今来,各地以凤凰山为名的地方可说是随处可见。

正式的、非正式的,官方的、非官方的,叫凤凰山的地方太多了,

如广东深圳、潮州、珠海凤凰山,

河南孟津、济源凤凰山,

湖南长沙、湘西、桃江凤凰山,

浙江乐青、绍兴、杭州凤凰山,

辽宁朝阳、凤城、丹东凤凰山,

福建平潭、闽清、建瓯、莆田凤凰山,

山西定襄、太谷凤凰山,

湖北麻城、荆州、武汉、丹江口凤凰山,

山东烟台、沂源、宁阳、微山、肥城、济南、济宁、青岛凤凰山,

贵州遵义、六盘水凤凰山,

河北宣化、昌黎、唐山凤凰山,

广西河池、南宁凤凰山,

陕西商洛、岐山、延安、安康凤凰山,

河南安阳、新乡、济源凤凰山,

江苏苏州、连云港张家港凤凰山,

安徽铜陵、黄山、萧县凤凰山

5. 建瓯市茶叶协会会员名单公示

寿眉茶,产地在福建建阳县最出名,建瓯,浦城等县都有生产,产量占白茶总产量一半以上,制造贡茶原料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至一芽二,三叶,要求含有嫩叶,壮芽。

初精制工艺与白牡丹差不多相同,优质的贡眉毫心显的多,色泽翠绿,汤色深黄,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张主脉迎光透视呈红色,味醇香,主要销往港澳地区。

凤凰单丛茶是广东潮州的特产,出自凤凰镇,以当地的凤凰山而得名,有“凤凰鸟闻知宋帝口渴,口衔茶枝赐茶”的传说,又称之为“鸟嘴茶”。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凤凰镇的茶叶采用单株采摘、单株制茶、单株销售的方法,有上万株古茶树均采用此法,古称之为凤凰单丛茶。

凤凰单丛茶成茶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的雅称,基本都是半发酵的乌龙茶,现有80多个品系,口味多样,如山茄叶、柚叶、蜜兰香、黄栀香、芝兰香等多种香型,百喝不厌。

冲泡后汤色黄艳衬绿,香气高扬,很多茶种有着优雅清高的花香味,甘醇、爽口,回甘,且非常耐冲泡,有着独特的“山韵”。

水仙茶又名闽北水仙茶,主产区在建瓯、建阳两县,得山川清淑之气,品质上独具一格,武夷水仙创于道光年间,所用的“水仙种”发源于建州瓯宁县严义山祝仙洞,据当地记载,道光年间,有泉州人士苏姓,经过祝仙洞下,“见树一,花白,类茶而弥大”,用乌龙茶的方法制之,喝起来洌甘美,名曰“祝仙”,因当地的“祝”和“水”同音,逐渐传为“水仙”。

水仙茶可采谷雨前后的春茶,夏至前后的夏茶,立秋前后的秋茶和寒露前后的露茶,每个季节的茶在香味、口感上都有所不同。

水仙茶的茶叶比较厚,水分多,色泽在暗绿色和黄色之间,冲泡后茶叶脉络清晰,叶片舒展,香味浓郁,茶汤透亮,有着淡淡的花香和果香,味道比较厚重浓郁。

冻顶乌龙的核心产茶区海拔为600-1000米,因雾气多,山路滑,上山采茶需要将脚“冻”起来,避免滑倒,山顶叫“冻顶”,山脚叫“冻脚”,采摘的青心乌龙茶等高山茶树,经过轻度半发酵的茶叶被称为“冻顶乌龙”。

武夷岩茶是享誉中外的乌龙茶,产自武夷山风景区附近,面积约七十公里,属于典型的丹霞地形,云雾易聚难散,空气湿度大,武夷岩茶有着独特的岩韵,茶树种类非常繁多,因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即便是同一种茶树,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产生变异,甚至有“一岩一茶,茶各有名”的说法。

你好,应该是乌龙茶而不是乌峰茶,乌龙茶是福建的特产

乌龙茶(英语:Oolong 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绿叶红边,既有绿茶的清新,又有红茶的甜,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有突出效果,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

乌龙茶的前身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唐末已产茶,而宋以及其后产量扩大,逐渐采用半发酵的制法。

武夷山茶则在北苑茶之后,于元朝、明朝、清朝获得贡茶地位,获得发展。 现在所说的乌龙茶则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进工艺制作出来的一种茶。 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 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 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 而现在全国乌龙茶最大产地当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与1995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1. 福建建瓯茶叶好不好

我国的茶叶按照茶性的分类可以分为六大类,分别是:绿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乌龙茶)、红茶等。

一、绿茶的起源——3000年左右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绿茶是我国最早创制的茶类。

蒸青绿茶工艺脱胎于唐时开始出现“蒸青团茶”的制法。到了宋代,蒸青团茶又发展为蒸青散茶。元代时,蒸青散茶制法更为精细,在加工过程中,通常按芽叶老嫩分别进行制作,元代王祯《农书》第一次提到蒸青之后趁热揉之,现代意义的蒸青绿茶工艺趋于成熟。

二、黄茶的起源——1400年左右

黄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观察方法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

在历史上,未产生系统的茶叶分类理论之前和在众多消费者中,大都凭直观感觉辨别黄茶。这种识别黄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叶品质极不相同的几个茶类,涉及到很多种品质各异的茶叶。

如上面所说的因鲜叶具嫩黄色芽叶而得名的黄茶,而实为绿茶类。还有采制粗老的绿茶,晒青绿茶和陈绿茶;青茶的连心、包种等都是黄色黄汤,很易误认为是黄茶。

三、黑茶的起源——1300年历史

黑茶当是在明末清初开始制造的,比黄茶为迟。但16世纪以前的这些记载中的“黑茶”是指由绿毛茶经过加工作色得来的,与我们现在所说“黑茶”(青砖茶、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不同。

湖南黑茶产地始于安化,安化黑毛茶创制于16世纪末期,制造上经杀青、揉捻后再渥堆,而后再烘干;云南普洱熟茶,要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制成晒干毛茶,而后再经适度潮水渥堆、晒干等工艺程序,加工技术已经相当复杂,当于黄茶之后。

四、红茶的起源——400多年历史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美国韦氏大辞典,“祁门红茶”记录着祁门红茶的原产地——中国安徽省祁门县。

小种红茶由炒青发展而来。日晒代替杀青,当是在炒青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揉捻后发现叶色变红更快,于是逐渐认识了变色的规律。后在揉捻结束堆放片刻,使其发红更明显,质的变化更大,而后炒和烘,则色香味完全改变。

五、白茶的起源——1800年左右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白茶是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

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 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

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 “荼”的注解,用“槚、茗、蔎” 译注“荼”字的色、香、味。

六、青茶(乌龙茶)的起源——1000多年历史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在养护福建茶的时候,由于它喜半阴,所以日常放置在能接触弱光照的地方就可以。浇水是比较关键的步骤,千万不能过量浇水,还要注意肥料的及时补充。它发生病虫害的几率不大,刚开始萌发新叶片的时候容易遭蚜虫,一定注意勤加通风。

3. 福建漳州茶叶好不好

不一样。二者主要区别有,原产地不同、名称由来不同、特点不同,具体如下:

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

主产地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芹山一带。

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在南岩山麓发现此茶。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师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携茶相赠。方苞品后,自感为茶中珍品,遂转献乾隆,乾隆召见王士让询茶来处,王细说茶之来源,乾隆细观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名为“铁观音”。

相传清乾隆年间(1735~1795年),在平和县大芹山下的崎岭乡彭溪"水井"边长出一株奇特的茶树,新萌发出的芽叶呈白绿色。于是采摘其鲜叶制成乌龙茶,结果发现该茶具有奇特的兰花香味,因此将这株茶树取名为"白芽奇兰",制成的乌龙茶也称"白芽奇兰"。

外形肥状、重实、色泽砂绿,干茶(茶米)香气清纯,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柔软、青蒂绿腹。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

白芽奇兰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美观,色泽青褐油润稍间蜜黄。内质香气清高爽悦,品种特征香突出,似兰香幽长,滋味醇爽,溢品种香,汤色橙黄明亮,叶底软亮,具山骨风韵。

建瓯在历史上一直是闽北的政治中心,建宁府、建州府的府衙所在地,福建省名字的由来就取自福州、建州两州的首字。东汉建安初年(196年),设置建安县,为建瓯作为县级行政单位的初始。天福八年(943年)二月,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国都就设在建瓯。不过这个政权只存在短短的3年就结束了。没有在历史长河里激起太大的水花。现在仍然能看出建瓯曾经是一国之都痕迹的或许只有城中仍旧矗立的鼓楼以及“都御坪”等地名。

今天的建瓯虽然已沦为18线小县城,但你漫步在建瓯城老城区里,仍然能从鼓楼、孔庙和几座至今仍然存在的城门里感受到这座城市曾经的风采

5. 福建建瓯茶叶好不好卖

福建政和县、建阳县、建瓯。

贡眉主产区在福建政和县、建阳县、建瓯。浦城等县也有生产,产量占白茶总产量一半以上。制造贡眉原料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二、三叶。要求含有嫩芽、壮芽。初精制工艺与白牡丹基本相同。

寿眉,有时称作贡眉,乃以菜茶有性群体茶树芽叶制成的白茶。用茶芽叶制成的毛茶称为“小白”,以区别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树芽叶制成的“大白”毛茶。菜茶茶芽曾用以制造白毫银针,其后改用大白制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而小白则用以制造贡眉。一般以贡眉表示上品,质量优于寿眉,近年则一般只称贡眉,而不再有寿眉的商品出口。优质贡眉毫心显而多,色泽翠绿,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张主脉迎光透视呈红色,味醇爽,香鲜纯。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二、三叶。

双井茶(又名洪州双井)

雅安露芽,蒙顶茶(四川雅安)

宋朝宗皇帝在《大观论》文中写道:“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龙凤饼”指的是建瓯宋时北苑制造的龙凤茶,北苑茶得到皇帝“名冠天下”这样至高无上的赞誉,这在当时的绝无仅有的。大文人欧阳修对北苑茶风靡情况作了记载,北苑龙凤茶“仁宗尤所珍惜,虽输相之臣,未尝辄赐”,他自己在府内做官“二十余年才获一赐”,感叹到“然金可得,而(龙凤)茶不可得”。

北苑茶的制作是非常精细的,如采茶,五更时刻便击鼓上山,每人身上背一木桶,大桶装有清洁的御泉水,茶芽摘下后,放入木桶水里浸泡,断茶时用指甲,而不是用手指,以避免茶牙因阳气和汗水而受损不洁,制成的茶饼上面印有龙、凤、花草各种图纹,茶饼套有银圈、铜圈,二十饼为一斤,小巧玲珑,外包装用“黄罗软盂,藉以青茗,裹以黄罗夹复,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织笈贮之,凡数重。”造一茶饼,要花六百多个茶工,“其品之精绝,一饼值四十斤”。

北苑茶质量不断提高,花样不断翻新,每个品种上贡时限为五年,五年后就不再加工和上贡,由于北苑茶制作技艺不断进步,上贡朝迁持续了450年之久,在我国茶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北苑茶是我国茶史上一颗闪烁的茶星。

北苑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现在学者一般认为是:唐末,建瓯有个叫张迁晖的大财主,看到凤凰

山适宜种茶,便在这里开辟了方园三十里的茶园。王审知在福建建立闽国后,张迁晖在闽做官任阁门使,负责四方朝见礼仪等事宜。龙启元年(公元933年)张迁晖把凤山这片茶园献给了官府,这片茶园成为官家茶园。由于闽国的地域以福建为境,而建瓯凤凰山在福建的北部,凤凰山茶园风景宜人,颇为壮观,不失为帝王林园,便把这里称为北苑,北苑之名从此开始见称。

指茶焙,如同中当仿的茶场,有自己的茶园和加工场所。随着北苍的发展,北苍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致函宋太平兴国,北苑发展成为御茶园,生产专供皇帝饮用的御茶。据1141年《东溪试茶录》载,北苑有茶园25处,据1186年《北苑别录》载,北苑有茶园46处。北苍发展到扣期形成了行政区,《建瓯县志》载:“吉苑里,在县东三十里,旧名北苑。洪开初割原祐乡东吉里来益之,合二名为吉苑。”即明进洪开初年(约1368年)东吉与北苑合并,各取一字,新称吉苑,所以北苑之名随后在地图、县志中就不见称了。

龙启元年(公元933年)凤凰山茶园成为官家茶园后,特别是实行“轻徭薄敛,与民生息”的政策,“三十年间,一境晏然”,北苑茶有了较大的发展。王延政称帝后,把外地人开垦的茶园全部占为官有,官家茶园在建瓯有了较大规模,每年春茶开采之季,都要从六个县征派数千役夫来建瓯采造官茶,可见(站长推 荐:,学习茶知识请关注:]规模之大。

闽国灭亡后,南唐的潘承祐负责福建的征税事务,他把凤凰山附近的茶园收入官有,把凤凰山以外的茶园还给民间,其后南唐李后主派官员专门到建瓯指导和监制,设立了专供皇帝享用的龙焙,于是建瓯从此有了产龙茶的龙焙。南唐时建瓯已有官

私茶焙1336个,其中官焙有38个,北苑龙焙就为这38的官焙之一,不过它比别的官焙身价更高。

北苑龙焙在凤凰山麓,唐未宋初拥有25处茶园,规模较大,这一时期采制的是片茶(或称团茶、饼茶),片茶就是把采下来的茶芽通过蒸、揭、拍、焙、穿、封等制作工艺制成片状,北苑龙焙制作的是研膏茶,就是把茶芽蒸后,碾顾膏状,压成茶饼,饼中间留有小孔洞,焙干后,十余饼串为一串,由于研膏茶味苦涩而浓重,后为北苑又制成了腊面茶,龙焙的延生,使北苑茶有了新的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作为贡茶客观上促进了北苑茶的发展,但制茶技术的不断进步则是北苑茶发展的内在原因,北宋时期是北苑茶发展的最快时期,其加工制作上突出了早、快、新、精。

:每年惊蛰前后采制茶叶。这在现在是不可能的。宋朝建瓯选育了不同类型的茶树,早茶种立春就可发芽。

:一是制作快,每天数千人分工序制作;二是贡茶快。从采造到入贡前后不地十几天的时间,在当时交通条件下这是不可想象的,但有欧阳修的诗名为证:“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

:就是贡茶的花样品种刻意,每个品种上贡时间限为五年,五年以后就不再加工和上贡,而且品种花样越来越多,咸丰年间(公元998-1003年),北苑贡茶有十个品种花色,最盛时到宣

和年间(年)则有四十多个品种。

:在制作和包装上力求精工。如蔡襄监制时,把原八饼为一斤的大茶饼改为二十饼为一斤的小茶饼,茶饼园径仅为一寸五分左右,茶饼表面印上精致的花凤,花草等图纹,茶饼除圆形外,还有椭圆形、四方形、棱形等,小巧玲珑,极为精绝。

北苑入贡前,全国名茶有十几个,贡茶四个,北苑入贡后,由于“早、快、新、精”,很快超过其它茶星,成为四代朝延的宠茶。

北苑茶得到皇帝“名冠天下”这样至高无上的赞誉,这在当时的绝无仅有的。大文人欧阳修对北苑茶风靡情况作了记载,北苑龙凤茶“仁宗尤所珍惜,虽输相之臣,未尝辄赐”,他自己在府内做官“二十余年才获一赐”,感叹到“然金可得,而(龙凤)茶不可得”。

北苑茶的制作是非常精细的,如采茶,五更时刻便击鼓上山,每人身上背一木桶,大桶装有清洁的御泉水,茶芽摘下后,放入木桶水里浸泡,断茶时用指甲,而不是用手指,以避免茶牙因阳气和汗水而受损不洁,制成的茶饼上面印有龙、凤、花草各种图纹,茶饼套有银圈、铜圈,二十饼为一斤,小巧玲珑,外包装用“黄罗软盂,藉以青茗,裹以黄罗夹复,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织笈贮之,凡数重。”造一茶饼,要花六百多个茶工,“其品之精绝,一饼值四十斤”。

北苑茶质量不断提高,花样不断翻新,每个品种上贡时限为五年,五年后就不再加工和上贡,由于北苑茶制作技艺不断进步,上贡朝迁持续了450年之久,在我国茶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北苑茶是我国茶史上一颗闪烁的茶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瓯东峰疫情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