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发生过的故事的故事有哪些?

王戎智捉骗子的名人故事

  王戎,字溶冲,出生于公元234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他的祖父王雄,为幽州刺史。其父王浑,为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

  史书说王戎“幼而颖悟,神采秀彻,视日不眩”。号称“竹林七贤”之一的大文学家阮籍,和王戎的父亲王浑是要好的朋友,虽然比王戎大二十多岁,却愿意与他交往。阮籍每到王浑家中,常常待不多时,便要离去。但是一见到王戎,却谈起来久久不走。他曾对王浑说:“溶冲的确是智慧过人。我时常有个感觉,和你交谈,还不如和他谈起来投机。”

  王戎小的.时候,有不少人反映他才思敏捷,本文选其一供读者欣赏。

  有一年的元宵节,凉州城内举行灯展。晚上,身为凉州刺史的王浑,与家人登上城门楼,一边饮酒交谈,一边观看城中美景。只见城内灯火辉煌,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一派繁荣祥和景象。对此,王浑看在眼里,乐在心中,他深为自己治理有方而感到自豪。

  王戎这年五岁,见城中如此热闹,闹着要去逛灯会。王浑答应了,便让一个叫憨憨的仆人背着他去,并一再叮咛:“要看好小公子,不要走丢了!”

  王戎由仆人憨憨背着来到市中,看见各种各样的花灯:有鱼灯、鹿灯、大龙灯、走马灯。不少灯上还写着一条条谜语,谜底有的是打一物,有的是打一人名,还有的是打一地名等

  然后,他们又挤到一个大戏台下,戏台上正表演灯舞。那优美的舞姿、谙熟的舞技,不时引起观众们的叫好声。台下一叫好,台上演员更加卖力,锣鼓敲得更急,乐器也奏得更响。这时,有一个鬼头鬼脑的人盯住了憨憨背上的小王戎。

  憨憨正瞪着眼睛看台上表演,小王戎叫着要撒尿。憨憨说:“人这么多,怎么挤得出去,我把你放下来,你就地撒吧!”

  过了很长时间,憨憨问:“怎么还没撒完呀?”憨憨没听见王戎回答,低头一看,哪里还有王戎的影子?憨憨害怕了,急得他顾不得拥挤,到处喊,到处找,仍不见王戎,才慌慌忙忙地去向主人报告。

  王浑一听,顾不得怒责憨憨,立即下令戒严,包围整个凉州城,挨门挨户地搜查……

  再说王戎,撒完尿就又爬到“憨憨”背上看戏,看过一段,“憨憨”背起他就走。开始他以为要回家,没在意。可是。越走越感到陌生,觉着不对劲,便对“憨憨”说:“咱们不是回家吗?这是往哪去呀?憨憨,你可别迷路呀!”

  那人道:“没迷路,这是抄的近道。”

  王戎一听,发觉不是憨憨的声音,心中很是害怕,心想:坏了,一定是让贼背出来了,这可怎么办呢?

  他并没慌乱,思考着脱身的方法。忽然,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一边和贼说着话,一边解下自己扎头发的红布条,系在了那人帽子的后带上。

  王戎被背到一个交叉路口,忽然看见几个差人骑马而来,他认出其中一个是父亲的部下,便大声喊道:“快来抓贼人!快来抓贼人啊!”那人见事不妙,急忙扔下王戎,混到人群中去了。

  差人过来,认出王戎,道:“小公子,受惊了!”

  憨憨也赶来了,看到王戎,着急地说:“你这小祖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王戎没顾得上和憨憨搭话,急对差人说:“快去抓贼人!”

  公差急忙问:“贼人在哪里?”

  王戎道:“跑了。不过,我在他的帽带上系了个红布条,快去追查吧,他是跑不远的。”

  十多个公差分头去抓贼人,不一会儿,公差凭着暗记,把贼人抓了回来。王浑为儿子能急中生智而自豪。

【王戎智捉骗子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寓言故事非常多,不胜枚举。简单分一下,中国寓言故事,比较常见的:中国寓言故事:割席断交、 一蟹不如一蟹 、 桑邕救琴 、 两小儿辩日 、 画蛇添足 、 东野稷驾马车、对牛弹琴、纪昌学射箭、刻舟求剑、鲁国少人才、楚王好细腰、惠施与船家、愚公移山、神鸟与猫头鹰、望梅止渴、牧童斗狼、象牙筷子、三人成虎、献鸠放生、释鹿得人、王戎识李巧退珍珠等等。

从前,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在市场上到处叫卖矛和盾。他逢人就吹嘘,说他的矛和盾,都是用最好的材料作成的。

后来,见还是没有什么人感兴趣,他干脆举起盾,向四周的人们大声说:“快来看我的盾啊!这面盾坚固无比,世界上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能刺穿它。”

人们都仔细看他的盾;这时,卖兵器的人又挥舞起他的长矛,接着向人们炫耀:“大家再看看我的矛吧!这支矛锋利无比,无论怎样坚硬的东西,一碰上它,准定被戳穿。”

听到这里,有一个人大声质问道:“照你刚才说的话,要是用你的长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呢?”

那个卖兵器的人听了,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只好收拾起矛和盾,灰溜溜地走了。

开卷有益 博而不精 百发百中 捕风捉影 必恭必敬 百感交集 兵贵神速 杯弓蛇影 不寒而栗 不合时宜 不自量力 不拘一格

《拔苗助长》、《专心致志》、《悬梁刺股》、《望梅止渴》、《叶公好龙》、《坐井观天》、《不可救药》 、《乘风破浪》、《开卷有益》 、《博而不精》、 《百发百中》、《捕风捉影》、《必恭必敬》、《百感交集

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

乌龟和老鹰: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必遭失败 蚂蚁和蝉:好逸恶劳的人结果往往是可悲的 骆驼和宙斯:人不能贪得无厌 两只口袋: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驴和狼:不安分守己,常遭不幸 马和

1、狼与鹭鸶 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它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 狼回答说:“喂,朋友,你

1、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2、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3、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

江小茗田-画溪小学语文教研——《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发布时间: 11:05 发布单位: 东阳市画水镇画溪小学 浏览量: 232 【公开】

2导入语:“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很多智勇双全、出类拔萃的少年,他们名垂青史,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少年——王戎。

1.那我们就走进课文吧。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课文注释两遍。

2,出示全文第一次指生读,检查朗读全文:

(1) 评价语:xx同学声音响亮,读准确了课文的生字

(2) 谁还想来读读。

(3) 有一个词大家肯定很陌生,出示“诸小儿”,一起读。

小儿就是什么?那诸什么意思呢?

4.以前的古文是没有标点的,去掉标点,你还会读吗?

1.同学们王戎七岁他当时在干什么呢

此时此刻他们在玩着的时候看见了什么呢

(1)理解“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A老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结了很多子呢?

C我们先不忙下结论。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折”字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你先来判断一下,下面的句子中的“折”应该是什么意思?理由是什么?

D现在你知道折枝是什么意思了吗?

E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你看道边的李树孩子们想象一下我们到了果园里你眼睛看到树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F是呀,多子折枝就是这样的。

G指着这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带上刚才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2)理解“诸儿竞走取之”

看到道路边李树挂满枝头孩子们此刻你就是诸小儿中的一员你想怎么做

诸儿竞走取之这个“之”取的是什么呢

师:同学们“之”在文言文中用法可灵活了。在小学课文中最常见有三种用法:出示“之”

(3)孩子们了解了“之”的用法我们这篇课文的“之”也用了很多次其他地方还有两个“之”我们一起来判断一下这两个“之”应该怎么理解呢

(4)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同学们在诸儿竞走取之的时候王戎是怎么样做的呢唯戎不动。(板书唯戎不动

王戎为什么不动呢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此刻你就是王戎我想问你:你凭什么这么肯定?你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请你用上“因为……所以……” 这个关联词语来捋一捋王戎的想法吧。

5理解“取之,信然”

哪句话印证了他的说法呢?“取之,信然”

1.  此刻你就是诸小儿小伙伴们一起去摘来李子尝了尝,想象一下会有什么反应?会怎么说?你要怎么夸夸小伙伴王戎?板书(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善于推断)

2. 读懂小古文的意思有哪些方法?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再读起来吧

4读着读着,我们都读出趣味来了,此刻我们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王戎了,大家能不能回去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讲给爸妈或者爷爷奶奶听呢?

结束语:同学们,王戎不取道旁李,就学到这里了。期待大家在《世说新语》中结识新朋友,收获新故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戎发生过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