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迷奇北京珍生康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司怎么样?

沉默、不喜与人交流,习惯一个人默默打球……这是冯浩听力被剥夺,失去有声世界后的日常。自聋哑学校毕业后,冯浩入职迷奇生物,在这里,健全的同事会主动与他用手语交流,慢慢地,冯浩感到自己不再“特殊”,他变得开朗,也有了朋友。

“迷奇”是一个诞生于1987年的国货美妆老字号品牌,也是北京市民政工业总公司下属最早一批福利工厂之一(前身为北京市亚美日化厂),至今已有35年历史,是首都集中安置残疾人群体就业人数最多的福利企业,生产车间90%以上是残障职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来到了北京迷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迷奇生物”)。一进门,便见到一位听障职工在前台负责访客登记工作。采访过程中,记者遇见的残障职工明显多于健全职工,他们会友善地与人打招呼,脸上挂着微笑。迷奇生物总经理张志利表示:“公司目前在岗职工接近200人,其中65%以上都是残障职工。”

残障职工主动离职率为0

诞生之初,北京市亚美日化厂的主要社会职能便是集中安置残障人士就业,建厂至今已累计安置近300名残障职工,主要以聋哑人为主。

王健是一位聋哑人,4岁时发生的一起医疗事故让他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声音。学习了PS课程的他于2007年成功在一家照相馆找到了工作。但是聋哑人与正常人之间天然存在沟通障碍,“当时修照片,他们给我指哪里要改,因为没有翻译,我并不能准确知道要改成什么样,难以坚持,就辞职了。”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换了几份工作,都不长久。直到2012年,他来到迷奇生物。

起初王健在车间工作,负责在生产线上封箱,工作态度积极的他几度转岗后,如今从事统计工作。截至目前,王健已经在迷奇生物工作10年,他用手语表示:“这些年工资一直在涨,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儿子很健康,我可以养活他们。”

张志利告诉记者,“在迷奇生物工作10年算比较短的,我们这边残障职工主动离职率为0,已经有一批残障职工顺利退休了,他们的工龄比我都长,有三四十年了。”

可视化流程助力职工顺利上岗

为了能让残障职工顺利工作,迷奇生物的很多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与其他企业不同。比如,在健全职工入职之前,会被充分告知公司的职工构成情况,要求必须尊重和爱护残障职工;公司内部会开展手语培训,开会时会有专人负责翻译会议内容给残障职工;车间内,所有的生产流程都配有可视化图片,确保残障职工能看懂、能操作、不出错……

此外,迷奇生物非常关注残障职工的内心世界,用张志利的话说,“要让他们有归属感和成就感,他们是迷奇生物的主体,要让他们有主人翁精神。”迷奇生物自去年起组织了一个“周周唱国歌”活动,要求全体职工每周在一楼跟着唱国歌,视频同样配有手语翻译,无法发声的职工可以跟着做手语,“在这个过程中,残障职工很有参与感,也可以提升健全职工对残障职工的认知,拉近职工之间的距离。”

毕业之后一直在民政系统工作的张志利,入职迷奇生物已有10年。在他看来,要解决残疾人在就业和融入社会方面的困难,首先要解决认知层面的问题。“要给尤其是给残疾人普及‘残而不废’的概念。”

或许很多人对“迷奇”这个品牌有些陌生,但一定听过其姐妹品牌“大宝”,与“大宝”不同,“迷奇”布局中高端,产品主要销往等海外市场。

作为一家化妆品企业,迷奇生物也需要盈利。“虽然我们安置的群体很特殊,但从事的行业充满竞争。与同行业企业相比,我们的人力成本很高。”张志利常常要面对一个取舍问题:拿资金打市场更多一些还是保障福利更多一些?“每当困扰时马上会想到,我们的主要职能是安置残疾人群体就业,那就先保障福利多一些,市场可以慢慢赶。”

和民营企业最大的不同是,作为国有集中安置残障职工就业的福利企业,迷奇生物得到了很多政策支持。张志利回忆道:“几年前北京市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当时工厂面临搬迁问题,需要搬到五环外,但职工很特殊,工厂搬迁会有很多不方便,最后政府考虑到企业对残疾人的安置功能,就没有搬迁。”

虽然是福利企业,但迷奇生物主张“不等不靠”。2008年“大宝”品牌股权整体转让后,“迷奇”成为北京唯一的“真国货”美妆老字号。彼时,国内电商蓬勃发展,迷奇生物将重心转向国内,积极拥抱电商。

近几年,迷奇生物启动了“指尖舞者”项目,帮助残障职工培训新媒体和电商技能。冯浩便是培训出来的主播之一。采访过程中,他多次用手语表达:“希望公司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知名度。”据了解,“指尖舞者”项目开展至今,参训人数近600人(包括社会上的残疾人),累计完成销售近80万元,为残障职工累计创收近40万元。

张志利表示:“尽管我们深知缩减人力是快速盈利的一个途径,但不会这样做。作为国有集中安置残障职工就业的福利企业,我们也要做大自己,安置更多残障职工。”带领着半数以上的残障职工,迷奇生物要怎样做大?张志利给出的答案是技术积累+文化赋能,双轮驱动。“我们会持续努力,积极开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竞争中努力拓展市场,从员工到企业,我们会持续升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长期以来,残障人士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在北京,有一家国货美妆老字号品牌“迷奇”,自诞生以来,始终致力于帮助残障人士就业。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实地探访迷奇生物,了解他们“无声”的故事。

百余名残障职工的“家”

沉默、不喜与人交流,习惯于一个人默默打球……这是冯浩听力被剥夺,失去人们习以为常的有声世界后的日常。

自聋哑学校毕业后,冯浩入职迷奇生物,成为了一名车间工人。在这里,他发现身边很多同事都存在听障或者其他行动障碍,健全的同事则会主动与他用手语交流。慢慢地,冯浩感受到自己不再“特殊”,他变得开朗,也有了朋友。

“同事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我的领导很尊重我的爱好,他非常支持我去参加篮球比赛。”冯浩用手语笑着告诉记者。

现如今,冯浩已在迷奇生物工作10年,对于这个“家”,他的归属感越来越强。

“迷奇”是一个诞生于1987年的国货美妆老字号品牌,也是北京市民政工业总公司下属最早的一批福利工厂之一(前身为北京市亚美日化厂),至今已有35年历史,是首都集中安置残疾群体就业人数最多的福利企业,其生产车间90%以上是残障职工。

据介绍,诞生之初,北京市亚美日化厂的主要社会职能便是集中安置残障人士就业,建厂至今,已累计安置了以聋哑人为主的近300名残障职工,不仅给予他们实现梦想和精彩人生的平台,又给这些残疾人家庭带去稳定、幸福与和谐,起到了“安置一个人,帮助一个家,稳定一大片”的社会稳定机制作用。

2月24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来到北京迷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迷奇生物”)探访,一进门,便见到一位听障职工在前台负责访客登记工作。

在各个楼层参观过程中,记者注意到,遇见的残障职工明显多于健全职工,他们会友善地与人打招呼,平和的脸庞上挂着淡淡的微笑。

迷奇生物总经理张志利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在岗职工接近200人,其中65%以上是残障职工。”

10年工龄仍算短,残障职工主动离职率为0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在全国持有残疾人证的就业年龄段的1755.3万城乡残疾人中,已就业残疾人942.1万”,即在全国持有残疾人证的就业年龄段的城乡残疾人中,未就业比例超过45%。

迷奇生物员工王健(左)、李腾腾(右)

王健是一位聋哑人,4岁时发生的一起医疗事故,让他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声音。

面对人生的无常,王健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学习了PS课程,2007年,他成功在一家照相馆找到了工作。

但是聋哑人与正常人之间天然存在沟通障碍,王健回忆:“当时我给他们修照片,他们就给我指哪里要改,但是没有翻译,我并不能准确知道他们想要改成什么样子,工作的时候心情就会很烦躁,很难坚持下去,就辞职了。”

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又换了几份工作,但均干不长久。直到2012年,他来到了迷奇生物。

起初,王健是在车间工作,负责在生产线上封箱,后来又调到打号组,由于工作态度积极、业绩表现突出,几度转岗之后,现在王健已经离开了车间,在办公室里从事统计工作。

截至目前,王健已经在迷奇生物工作10年了,在他心里,迷奇生物如同家一般温暖亲切,他用手语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我很感谢迷奇生物,这些年工资一直在涨,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儿子很健康,我可以养活他们。在迷奇生物工作,我感觉到自己也在为社会做贡献,我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很有成就感。”

张志利告诉记者,“在迷奇生物工作10年已经算比较短的工龄了,我们这边残障职工主动离职率为0,已经有一批残障职工顺利退休了,他们的工龄比我都长,有三四十年了。”

“残而不废”,可视化流程助力职工顺利上岗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自迷奇生物方面获悉,公司的残障职工主要来自聋哑学校等渠道,属于定向接收,不面向社会招聘。

就具体残疾程度而言,迷奇生物的残障职工主要是听障人士,此外也有一些智残和肢残人士,从事一些辅助性工作。

为了能让残障职工顺利工作,迷奇生物的很多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也与其他企业不同。

比如,在健全职工入职之前,会被充分告知公司的职工构成情况,要求健全职工必须尊重和爱护残障职工;公司内部会开展手语培训,尤其是开会的时候,会有专人负责翻译会议内容给残障职工;车间内,所有的生产流程都配有可视化图片,确保残障职工能看懂、能操作、不出错……

迷奇生物也非常关注残障职工的内心世界,用张志利的话说:“要让他们有归属感和成就感,他们是迷奇生物的主体,要让他们有主人翁精神。”

比如,迷奇生物自去年起组织了一个周周唱国歌的活动,要求全体职工每周在一楼跟着视频唱国歌,视频同样配有手语翻译,无法发声的职工可以跟着做手语,“在这个过程里,残障职工会很有参与感,也可以提升健全职工对残障职工的认知,拉近职工之间的距离,我们之后还打算组织一场比赛,评选谁的手语国歌唱得最好。”张志利告诉记者。

张志利自毕业之后便一直在民政系统工作,目前已在迷奇生物工作10年,他感觉到:“要解决残疾人在就业和融入社会方面遭遇的困难,首先要解决的是认知层面的问题。”

“大众不应该戴有色眼镜来看待残疾人,这只会让残疾人的路越来越窄。要给大众,尤其是残疾人普及‘残而不废’的概念。在我们身边,也的确有很多身残志坚的例子,他们虽然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有缺失,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他们甚至可以比很多健全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张志利说。

企业助残难逃“灵魂拷问”,保福利还是打市场?

大众对于“迷奇”这个品牌或许有些陌生,但你一定听过其姐妹品牌“大宝”。与“大宝”不同,“迷奇”布局中高端市场,多年来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等海外市场。

作为一家化妆品企业,迷奇生物也是需要盈利的,这样才能让企业有更长远的发展。而迷奇生物的情况是,“虽然我们安置的群体很特殊,但是我们从事的行业是充分市场竞争的。也就是说,我们是慢速在跟其他快速的企业赛跑。我们也想加大销售端的宣传力度,去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但这是需要资金的,而我们的资金并不充足,与同行相比,我们的人力成本很高。”

张志利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去年,我们有一批货,需要生产150万片面膜,我们一条生产线(需要20到22个残障职工)工作8小时的产能是6000盒。当时要货比较急,为了赶单,我们花6万元从南方买了一台自动面膜机,这台机器8小时能生产18000盒,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而且机器可以延时运行,产出量可以进一步增加。”

也就是说,就该面膜产品而言,“一台自动化机器1天的产能等于20个残障职工3天的产能。”张志利说。

在这样一个福利企业,张志利常常要面对一个取舍问题:“是拿资金打市场更多一些还是保福利更多一些?”

“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马上想到,我们的主要职能是安置残疾群体就业,那就先保福利多一些,市场可以慢慢赶嘛。”张志利表示,“我们和民营企业最大的不同是,作为国有集中安置残障职工就业的福利企业,我们得到了很多政策支持,政府对我们的帮助力度也很大。”

张志利回忆道:“几年前,北京市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当时我们工厂就面临搬迁的问题,需要搬到五环外,但是我们的职工很特殊,对他们来说,工厂搬迁会有很多不方便,最后政府考虑到我们企业对残疾人的安置功能,就没有搬。”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整个消费品市场都在疲软,我们的境况就更差了,运营资金不足。这个时候,上级单位及时给予了援助,让我们能够顺利经营下去。” 张志利说。

福利企业不等不靠,“指尖舞者”直播带货

虽为福利企业,但是迷奇生物主张“不等不靠”,身处一个充分竞争的化妆品市场,迷奇生物自身也在积极谋生存求发展。

据了解,在上世纪90年代,“迷奇”三分之二的销量来自国外,一度风光无限。2008年,“大宝”品牌股权整体转让之后,“迷奇”成为北京唯一的“真国货”美妆老字号。彼时,国内电商蓬勃发展,迷奇生物开始将重心转向国内,并积极拥抱电商。

最近几年,迷奇生物启动了“指尖舞者”项目,帮助残障职工培训新媒体和电商技能。通过培训,迷奇生物的部分残障职工掌握了很多新媒体技能,包括短视频制作、直播等。

冯浩便是迷奇生物内部培训出来的主播之一。在采访过程中,冯浩多次用手语表达:“希望公司越来越好,希望迷奇越来越具有知名度。”在他看来,公司名气越大,订单就会越多,效益就会越好,就能安置更多残疾人来此就业。

对于主播这份工作,冯浩说,他非常喜欢有人愿意和自己交流,直播也是自己的主动尝试,看到大家的评价较高,他很开心。

据了解,“指尖舞者”项目开展至今,参训人数近600人(包括社会上的残疾人),累计完成销售额近80万元,为残障职工累计创收近40万元。

张志利告诉记者:“尽管我们深知缩减人力是快速实现盈利的一个途径,但是我们不会这样做。作为国有集中安置残障职工就业的福利企业,我们也要做大自己,我们的愿景是能够安置更多残障职工。”

带领着半数以上的残障职工,迷奇生物要怎样做大呢?张志利给出的答案是“技术积累+文化赋能,双轮驱动”。

“我们会持续努力,积极开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竞争中用力拓展市场,从员工到企业,我们会持续升级。”张志利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郑艺佳 校对 柳宝庆

阿里巴巴1688为您优选22条北京精华苑热销货源,包括北京精华苑厂家,品牌,高清大图,论坛热帖。找,逛,买,挑北京精华苑,品质爆款货源批发价,上1688北京精华苑主题频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珍生康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