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脂植物大战僵尸第十五关:也要“出五关斩六将”?

有跑友问老王:他周围的人都反对他跑马拉松,觉得这是一项伤身体的运动,还有人跑马拉松猝死,这运动太糟糕了。他有点想不通,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跑马不好,但每次马拉松报名却还有这么多人报名,还要抽签?

确实,对于跑步圈外的人来说,认为马拉松是一项糟糕透顶的运动不奇怪。因为一旦有跑马受伤、猝死的新闻传播度就很高。久而久之,大家就形成了“马拉松是高危运动”的印象,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跑步也是高危运动。

但这也是从另外一方面说明如今跑步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基数大了,出事情的概率就高了。从比赛报名来说,一场马拉松才能容纳多少人,所以就要抽签了。

大多数业余跑者开始跑步都是为了改善健康,从八九分钟的配速,到不知不觉能跑六分配速,从一二公里到三五公里。在跑步过程中发现自己体能更好了,肌肉更紧实了,体型苗条了,气色也改善了,可以说只要坚持了,就真的会跑上瘾。

付出汗水、肌肉酸痛的同时,最终收获的是坚持到底的快感,这只有坚持跑步的人才能体会到的畅快。所以,很多人看到那些常年坚持跑步,风里来雨里去,跑过春夏秋冬的人,他们其实是享受跑步带来的痛并快乐着的幸福

我在开始跑步之前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能跑下21公里、42公里,对于不跑步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当我第一次尝试半马的时候,跑到18公里的时候体能已经接近极限,马拉松的魅力就在于当你在这个点的时候,你的内心可以战胜身体,你可以跨越极限,咬着牙一公里一公里往前进,既然已经努力了一大半,目标就在前方,痛苦在增加,信心也在增加,当最终越过终点线后,会发现身体和内心都产生了一个质变——那就是自信。

对于大多数跑者来说,参加马拉松比赛并不是冲着成绩去的,安全完赛就是最高目标,坚持到底就是最终胜利

老王认为,没有糟糕的运动,不科学的运动才是糟糕的运动。跑步本身没有问题,看你怎么跑,跑得好就是强身健体,跑得不好就是伤筋动骨。世上的事不都是这样吗?过犹不及,任何事情走极端都会产生伤害。作为明智的跑者,科学跑步是最重要的。

即使喜欢驰骋的感觉,也不要长时间保持高配速。否则不仅你的肌肉支撑不住,高心率下你的心脏也支撑不住。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所以速度也因人而异。老王建议,按照心率跑比较安全,即心率不超过(180-年龄)。如果你跑步的目的是减脂、放松或者健身,这个心率安全又有效。

使用心率表或心率手环,可以准确直观的知道自己跑步时的心率。通过掌握心率的实时数据,我们可以科学地决定是否维持、减少或增加当前的配速和强度,从而避免过度训练的危险

追求高跑量也是引发伤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控制跑量增加的原则是:每周跑量涨幅不超过10%。

这句话并不是说你一定要每周增加跑步量,更不是说每周必须增加10%。而是要注意增加的跑步量不要超过10%。

如果你在增加跑步量后感到不适,你甚至可能需要减少跑步量。增加量的前提是你跑步时舒适放松,跑后精力充沛,没有疲惫不堪。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考虑增加跑步量。

步幅越大,身体腾空的时间越长,落地时对身体的冲击越大,肌肉骨骼韧带受力越大,损伤也越大。对于大多数渴望健康或者跑步目标是减肥的跑者来说,没有必要追求大步幅

跑步是一项剧烈运动,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消耗,所以之后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如果你完全忽视身体的恢复,连续不停跑步,就是在毁灭自己。

要成为一个聪明的跑步者,每周跑3-4次是非常合理的安排,“跑一休一”无论是健身还是减脂减肥都合适

热爱跑步的人很多,真正科学跑步才能跑得长久。另外马拉松不是“无门槛”的,参加者必须经过系统训练。马拉松本质上是高强度运动,对参与者的心肺、肌肉、体能有很高要求,贸然参加只会带来“糟糕透顶”的体验。这不是马拉松的问题,是参加者的问题。

作者:基层跑者老王,出版过《跑步指南》《跑鞋指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植物大战僵尸第十五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