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关于双板滑雪的技巧玩法分类是什么样的?

很多小白或者初学者,在决定了学习双板的时候,其中最困扰的,莫过于如何选择装备。

滑雪板——双板,首当其冲。

滑雪双板的选择,除了物理与材料等知识,还有风格、技术水平、价格、涂装等诸多因素困扰。

下边小编就来给大家深入浅出的分析分析。

除去登山滑雪、越野滑雪、自由式滑雪(公园、猫跳)这些专项,大众滑雪双板主要分为:

● 竞技板:类似冰面的硬化雪面。

● 雪道板:平整的机压雪道。

● 道外板:非机压的天然雪,树林,野雪等环境。

专业竞技:顶级比赛用板,一般都会冠以WorldCup字样,适用于受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

大众竞技:面向大众的竞赛用板,适用于非专业滑手,通常是专业竞技板的缩减版,以适应大众/业余比赛的强度和技术水平。

竞技巡游:面向大众,喜欢竞技的滑行风格,但是主要还是在雪道巡游滑行的类型。

竞技入门:通常是学习竞技技术所用的雪板,使用目的单纯,对滑行能力要求不高,通常价格也比较合适。

高速卡宾:又是一个暴力卡宾分子适用的类型,但是稍微低端一点,因此适用速度、操控强度、重量、硬度、价格相应的都会让人舒服一些。

豪华雪道板:技术水平保持在高级,附加各种科技以提高操控、舒适等特性,同时涂装也往往非常有个性,易于识别,简而言之,不缺钱,希望彰显个性,那就非它莫属了。

高中低级雪道板:为从初级到高级的滑雪学习者准备,主打性价比。

全地域前坡板:板腰71~84的FrontSide板,也有说“全能板”的,道内为主,有一点道外能力(20%~40%)。

全地域后山板:板腰90~106的All-Mountain BackCountry板,保留40%以下的雪道能力,更宽更沉,可以应付除深粉外的各种野雪地形。

粉雪板:板腰100以上,也叫大山板(BigMountain),仅保留约20%以下的雪道滑行能力,专门对付深粉的利器。

板腰宽度:这是最基本的雪板参数,初中级选取75左右的板腰最舒适,中高级以上按照自己的滑行能力和目标来决定需要的板腰尺寸。

雪板侧切半径(三维):决定了雪板在卡宾时走大弯还是小弯。至于搓雪,半径小稍微好搓一点点,但是影响远远没有硬度来的大。所以,大回转板还是小回转板,只对于高级以上雪道板和竞技板需要考虑,中级以下绝大多数都是偏小弯。

硬度:厂商不会给出这个指标,但是通常越高级的板越硬,这是因为速度越快时转弯承受的压力就越大,所以需要更高的硬度。硬度直接关联的特性包括重量和稳定性,同时越硬越不容易操控。

重量:板总要搬来搬去的,甚至还会随身长途旅行,重量当然是越轻越好。然而,稳定性和高速能力决定了高级板很难做的轻便。这里就出现了第三个要素:价格,通过一些高成本的材料(如碳纤维)将重量降下来。轻便的高级板不是没有,只是很贵。

容错性:雪板上会有一个最佳操控位置,也叫做甜点(不知道蓝色鸦片有没有甜点?),通常位于固定器中间,对应站姿的重心投影。甜点的范围差别很大,通常越高级的雪板甜点范围越小,对动作的精确度要求就越高。另一因素是板腰,窄板腰竞技板在入弯、换弯等环节反应很灵敏,要求动作迅速,宽板腰的后山和大山板同样也对动作时机(节奏)有较高的要求,这些都会减少容错性。所以,量力而行很重要,买一副超出能力太多的雪板,滑起来很可能极不舒服。

所以,什么样的雪板才是适合自己的呢?

● 能否发挥出雪板的性能?

● 这副雪板能否发挥出滑雪者个人正常水平?

综上所述,选择双板前,一定要先明确自己的目的,是竞技?刷道?还是野雪?再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选择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雪板非常重要。

文|文化产业评论 圆圆点了点头

最近,打开朋友圈总有一排排九宫格的滑雪照片出现在屏幕上。在冬奥会的助力下,无数人涌入滑雪场,违背生理特征和懒癌症状,硬是逐冰雪而居,心甘情愿地为滑雪装备掏空钱包,就连没见过雪的南方人也忍不住在颅内模拟“内转转体1980度”,穷人和富人在滑雪这项活动中同享了人类的快乐。然而,滑雪运动的季节性、消费核心人群的不足以及国内滑雪装备供需错位为滑雪场留住突如其来的体验者提出了考验,这股滑雪热情是否能够延续到下一个冬天还有待观察。

随着冬奥会临近,越来越多野生冬奥会选手出现在各大雪场里喜迎冬奥,而南方孩子也对着视频在工位上“抽搐”,在颅内体验滑雪的畅快。

上一次这种“全世界的人都在XX“的感觉还是在精致露营风靡时,而一转眼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挤在滑雪的大军里。打开朋友圈,除了钱包不响,每个关节都在咔咔直响的同事在雪场里摔得四仰八叉,本该在南方艳阳里游泳的同学突然出现在东北的雪场上,这热闹程度仿佛全国人民在我睡着的时候开会决定“全民备战冬奥”。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吉林松花湖滑雪场上时,缆车的门前早已挤满了穿戴整齐的雪友们,6点半起床拉练的强度,哪里是滑雪,分明是军训。

早起不过是滑雪内卷路上的小考验,要想站在鄙视链的顶端需要的是“钞”能力,但相比精致露营的高门槛,滑雪也有穷人参与的空间。

玛丽苏影视作品中表现男女主家境优渥时,总是会有这样的对白:

“我太太正在瑞士滑雪呢。”

“等休假就去北海道滑雪吧。”

滑雪仿佛中产阶级的代名词,但实际上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玩法,体验卡和高端局一样可以获得滑雪的快乐,甚至是没有雪也能在纸上玩得开心。

普通人体验滑雪的方式是,租赁。一般来说雪场套票都会包含雪服、雪鞋以及滑雪板等装备,另租护目镜、头盔等雪具也不会太贵,在淘宝上或雪场里的雪具店里还可以租到样式更丰富的雪具,一整套雪服的价格在100-200元不等。

△乌鲁木齐某滑雪场价格表

初学者小白想购买装备也有经济实惠的选择,滑雪手套、滑雪镜、滑雪服、滑雪头盔等核心技术要求不高的保护性装备可以选择国内的低端供给端产品,比如探路者、奔流、GSOU SNOQ、雪中飞等品牌完全能够满足低端滑雪装备的需求。

至于场地,则可以选择家附近的小场子耍一耍,《2021中国滑雪度假消费发展报告》遴选出“最受欢迎的我国十大滑雪度假城市”分别是:吉林、哈尔滨、张家口为第一梯队;北京、长春、乌鲁木齐、沈阳为第二梯队;阿勒泰以及来自南方的两大城市——广州、成都被列为第三梯队。

从南到北,贫民窟公主/王子想滑雪都有附近的雪场可去,虽然雪场的气候、规模和服务有所区别,但对游玩体验要求不高的话,最基础的城郊滑雪场就可以满足要求。

如果南方的孩子真的无真雪可滑,那还有一个替代性玩法就是——脑滑。

所谓脑滑,就是指观摩网上的教学视频后,在头脑中模拟滑雪现场,不断学习新技巧、纠正自己的滑雪动作。每个脑滑“患者”都可能是隐藏的滑雪大神,他们甚至没怎么见过下雪,却在公园、客厅中学会了犁式刹车、搓雪小弯和跳台高速转体720°。

烧钱的玩法就是,提高要求、增加装备。

以滑雪服为例,高端的品牌有PHENIX、KJUS、VIST、BOGNER等,其中日本GOLDWIN公司于1958年创立的与其公司名称同名的品牌,自创立以来便与世界顶级运动队及选手合作,它至今仍是瑞典国家滑雪队的官方服饰供应商。它致力与研发高品质的滑雪服,每件滑雪服的价格都达到了上万元。

近年中国销量井喷式增长的品牌BURTON中国以及冷山GOSKI一套滑雪服的价格也在2000元以上。奢侈品推出的溢价滑雪装备更是令人大开眼界,LV的一块滑雪板就得要4万块。除此之外,将雪鞋和雪板链接在一起的固定器、保护膝盖的护膝、吸汗的内衣、滑雪专用的雪袜......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滑雪体验,迫使滑雪爱好者们不断氪金。

△淘宝上BURTON官方旗舰店的部分商品

比较专业的爱好者还要买设备来记录滑雪的过程,大疆、Gopro、insta360等运动相机的价格都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

请滑雪教练来教技术也是一项重要开支,双板可以自行入门,看起来更酷的单板则需要一个“跪着的”教练来保证安全和打磨技术,CSIA教练证培训机构枫滑雪业的官方公众号显示,单双板一级教练的私人订制课程是1880元/天,初学者的零基础小班教学费用也高达888元/6小时。

△枫滑雪业订制课程费用表

而支出的大头在于机票和酒店,南方人爱上了滑雪,这注定是一场烧钱的供养,家附近的小雪场往往无法满足野心勃勃的北方人,于是逐雪而飞的滑雪人一次次为旅途和住宿掏空钱包。

北京是综合体验丰富的滑雪度假城市,吉林、阿尔泰的雪质极佳,哈尔滨有国内雪道山体落差最大的雪场,网红可可托海滑雪场的风景极美,有广阔的野雪天堂,而日本的北海道是滑雪爱好者的向往之地,再远点还有挪威、美国、加拿大等地的滑雪场等待征服。

综上所述,鄙视链最顶端的滑雪玩法大概是:从头到脚都是高级的滑雪装备,所有的系列整整齐齐,手里拿着运动相机,天上飞着无人机,360度抓拍美图,只会双板还不够,单双板任意切换还拿下了教练证书才有傲视雪场的资格。

精致露营退潮,滑雪热能走向下一个冬天吗?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数据显示,在2020年-2021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超过3900亿元。预计到“十四五”规划末期的2025年,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超过1.1万亿元。

△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

越来越多的民众涌去滑雪场,而上一次这样的集体“上头”事件还是精致露营的风靡,它们俩外在表现形式不同,其本质却很相似,都是都市人妄图逃离钢筋水泥,感受自然的努力,而精致露营热的退潮也让我们看到了滑雪行业发展的局限。

滑雪这门生意有一个明显的bug就是季节性,每年雪季只有四到五个月,其他时间滑雪场都门可罗雀,这导致不少滑雪从业者都是斜杠青年,在淡季时他们往往要开辟潜水、冲浪等项目来增加收入,甚至专家提议在夏天的雪场里种草药。

滑雪的季节性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冬奥会带来的文化宣传热潮消失后,健忘的大众还有滑雪的冲动吗?滑雪场该如何留住这波随潮流而来的体验者?

朋友圈里看似人人都去滑雪了,但真正能继续参加下一场滑雪的人员明显不足,据《2020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雪季财年期间,一次性体验滑雪者占比仍然高达57.64%,滑雪者在国内滑雪场的人均滑雪次数也只有1.91次。

可可托海滑雪场人少雪好景美是所有滑雪者的共识,但仍有不少人在小红书上声嘶力竭地规劝网友“快跑!千万别来!”从深圳到可可拓海,相距4000多公里,要先从深圳飞往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飞往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到了富蕴县还要乘坐近100公里的摆渡车,人到雪场时,时间已经过去两天了,而破旧配套设施更是劝退了很大一部分体验者。

△来自小红书用户的吐槽

滑雪场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措施、服务质量、公共环境是影响大众参与滑雪活动的决定性因数。秀出来的照片岁月静好,实际上是负重前行,这样的滑雪体验注定只能是一场打卡拍照的单次体验券。

一方面,我国滑雪装备供给端能够实现的是部分低端滑雪装备的自主供给,比如滑雪袜、滑雪手套等。像滑雪服、滑雪板等有核心技术要求的产品,其质量参差不齐,山寨、贴牌产品充斥市场,而且它们的售价混乱,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另一方面,我国民众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对滑雪装备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吸汗、耐用是基础,高颜值、有科技感以及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

这种供给与需求间的错位带来的不仅是国内品牌生存空间的狭窄,而且抬高了滑雪体验的门槛,消费者不得不被迫接受国外品牌的溢价,这导致的结果是冰雪运动小白们突如其来的滑雪热情从购买装备开始,也从购买装备中结束。

在可预见的未来,滑雪这项运动将会在短时间内成为青年间新的社交货币,无论是租赁还是购买,在纸上还是雪上,只要有心,所有人都可以是冬奥会的“预备队员”。然而这股滑雪的风潮是否会和精致露营一样“渐行渐远渐无书”,这里需要打一个问号。目前能看到的是,随着全国滑雪人口的增加,各地滑雪产业也迎来了升级,多个省份响应三部委发布的《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年)》,纷纷出台冰雪产业利好政策,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冰雪体验,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的滑雪激情能和滑雪产业一起向未来。

1、Vista看天下《朋友圈为它排队二里地,还爽得不行》

2、深燃《一个雪季花7万,今冬滑雪有多火?》

3、略大参考《滑雪,年轻人的奢交货币》

4、贝壳财经《数读|冰雪“热经济”将成万亿市场这个冬天,你滑雪了吗?》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在北京如火如荼中进行!在这里感谢中国运动健儿在赛场的奋力拼搏,为国争光!

关于冬奥会中单板滑雪和双板滑雪的区别,在这里做个简单的区分,方便大家学习理解。

滑雪的含义主要用作娱乐或运动, 滑雪是另一种使用滑雪板在雪地上穿行的运动。滑雪板与靴子相连,进步是一次一只脚。另一方面,单板滑雪涉及在雪地上使用连接在靴子上的单板滑雪。单板滑雪的灵感来自冲浪、滑雪和滑板。


一双滑雪板通过绑定的方式附加到靴子上。

滑雪板通过特殊的靴子固定在选手的脚上,固定在一只板上

面朝正前方,身体前倾,双脚朝前

面朝侧面,双脚与身体成一条直线 线,垂直于运动方向

双板滑雪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对容易学习,因为它允许双腿运动

单板滑雪板相对较难学习,因为需要整个身体来导航

双板滑雪板可以在颠簸和冰面上导航,但跌倒可能会伤害膝盖。

单板滑雪板在泥巴和粗糙的路面导航效果更好,但是它们在膝盖上更容易,但可能会导致手腕受伤。

北欧人发明这项运动是为了狩猎、军事演习和交通工具。

滑雪板是 国外大叔谢尔曼为他的女儿发明的,早期被用作玩具。

最后总结:双板滑雪,利用杆子在滑雪者下坡或上坡时帮助他们,并在他们处于直立位置时为他们提供支撑。滑雪板骑手有必要经常让自己坐下,并在停下来时施加更多的能量以保持边缘状态。

单板滑雪者和双板滑雪者都拥有相同的专业知识,但就纯粹的速度而言,双板滑雪比单板滑雪更有优势。双板滑雪者比单板滑雪者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双板滑雪的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