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浏阳新冠疫情最新消息今天回来小孩子要多久可以返校

  “返校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避免和其他师生近距离接触,坚持佩戴口罩上下学,发现不适及时报告……”近日,浏阳社港中学王婷老师通过“线上”课堂给182班学生上课,讲授师生如何防范新型冠状病毒。

  停课不停学,为织牢校园疫情防控网,切实保障复课后师生健康和安全,社港中学全体班主任自发组成防疫“宣讲团”,开设线上防疫课,借助网络平台,为全校3000余名师生“隔空”授课。课堂上,各位老师以生动的画面、通俗的语言,引导学生理性认知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对入学前相关准备和复课后如何进行预防性消毒、自我防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实讲解,并通过视频演示了七步洗手法,真正让学生弄通悟透、寓教于乐。“王婷老师的讲课让我了解了更多疫情防控知识,掌握了加强自我防护的小技巧。返校前我一定会安心宅家学习,保证学习不掉队。返校后我也会认真做好防护。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们能够重返校园。”182班居家听课学生感概地说。

  与此同时,对于班主任、值日教师、保安门卫、食堂后勤等“三员”,该校要求守好“三关”:班主任要当好信息员,把好入校排查关,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假期的流动去向和旅居史,确保学生不“带病”回校;值日教师、保安门卫要当好守门员,把好疫情防控关,加强入校健康监测,确保外来人员管理规范;后勤人员要当好护理员,把好健康安全关,严格做好校内、餐具、物品等全面消毒,保证食品安全和校园卫生,给返校师生营造安全、洁净的环境。

  “之所以开设这么一堂课,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师生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浏阳市政协委员、社港中学老师罗斌表示,“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提早给师生打好‘预防针’,对复课后疫情防控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不仅如此,社港镇还将派出督导组,对各中小学校开学前防疫工作进行督查,指导预防性消毒,全面提升学校疫情防控安全系数。

  据悉,为全面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社港镇通过校讯通、QQ群、微信群以及电子标语、海报、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全民宣传,对到过疫区或者接触过疫区返浏人员的师生实行“一对一”管护。目前,该镇各中小学校均提前备好了防疫物资和设备,建立了详细的师生健康档案,为迎接开学做好了充分准备。(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黄建新 周长江)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毕桥初级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国庆返校化学试题

安徽 九年级 阶段练习 6次 整体难度: 一般 考查范围: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实验、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

更新:组卷:746引用[37]

3. 如图,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4.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

更新:组卷:484引用[24]

5. 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更新:组卷:378引用[53]

6. 用氯酸钾加热制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二氧化锰混入,其结果是  

A.速率加快,生成氧气量不变
B.速率加快,生成氧气增多
C.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更新:组卷:201引用[15]

8.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9. 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更新:组卷:383引用[47]

10. 2019年3月5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增加棉花产量
B.增加工厂烟囱高度,防治废气污染
C.加快轻轨建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D.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11.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12.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
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

13.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放热反应 ,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化学反应都是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明同学填写空格:乙中生成物的名称是

;丙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14. 如图1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

(2)利用上述AC装置的组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对装置进行改进的是

,其发生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为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化学式为),常温下是一种无色、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现欲制取一瓶氨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

(4)若对B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能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操作及现象

;若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对B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若采用向左推动右侧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

的现象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F装置有多种用途: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F装置的

(选填“左”或“右”,下同)端通入;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应从

端通入;若再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

15.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一:该气体为;猜想二:该气体为

;猜想三:该气体为和的混合物。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16. 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以下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实验”后,对实验的创新设计。
【实验一】:设计新的实验装置
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密度为1g/ml)质量分数为5%的H2O2加入干燥管的球泡中,再用药匙取0.2g MnO2粉末,加在干燥的进气管的管壁上;②点燃橡胶塞上固定的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现象;
(1)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棒香立即

(2)下列各项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评价不合理的是

I.分别量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克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II.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III.将试验II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 所得固体质量为______ 。
IV.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克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克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2)实验II可以证明:

,再结合实验I和III的结论可以证明氧化铁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Fe2O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1)设计实验IV的目的是

(2)若实验IV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拓展】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O2只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能使原本不发生的反应也能快速进行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考查范围: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实验、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
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仪器连接
物质的微粒性  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硫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硫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化学变化现象的观察及描述
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误差分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硫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固液加热型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气体发生、收集装置  万用瓶的使用
氯酸钾制取氧气  氧气的检验及验满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浏阳新冠疫情最新消息今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