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满汉全席多少道菜共多少道菜?

『 满汉全席上,究竟都有些什么好吃的?』 中华饮食文化瑰宝众多。其中,于清代起兴的满汉全席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当代汉语使用的语境当中,满汉全席四个字,往往被用来泛指宴席上的食物极其丰富,琳琅满目。流传甚广的相声贯口《报菜名》里说的“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还报数了满汉全席的全套菜式。 满汉全席的具体起源,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一种有详尽文字可供考据的说法是,满汉全席始记载于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的《扬州书舫录》。这是一本清代笔记集,主要讲了扬州一带的园亭奇观与风土人物,里面偶有提及满汉全席。

纪录片《完全复原·满汉全席》 书中记载:“上买卖街前后寺观,皆为大厨房,以备六司百官食次。”按照《扬州书舫录》的说法,这满汉全席并非如现代大多数人所以为的源自宫廷,它最初是扬州当地的大厨房为迎接到扬州巡视的六司百官而制,是一种江南地区的官场菜,之后才逐渐发展成清朝宫廷盛宴。 书中录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上面写道:“第一份,头号五簋碗十件——燕窝鸡丝汤、海参烩猪筋、鲜蛏萝卜丝羹……第二份,二号五簋碗十件——鲫鱼舌烩熊掌、米糟猩唇、猪脑、假豹胎……第三份,细白羹碗十件——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可以看出,满汉全席里,净是些普通百姓难品一口的稀奇食材,山珍海味,一应俱全。至于烹饪手法,更是兼备扒、炸、炒、熘、烧、煮等多种技巧,尽显中华美食之精博可观。 除此之外,满汉全席的食单中,还有毛血盘二十件,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彻桌,鲜果十彻桌。全席上菜中,有南菜五十四道,北菜五十四道,至少有一百零八道菜,拢共分三天吃完。场面不可谓不大,规格不可谓不高,其精巧繁复程度,也可见一斑。

电视剧《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不仅菜品规制大、内容精,就连用餐礼仪也很是讲究。在正规的清廷巨型宴席上,宾客抵达时,乐师先奏细乐以示欢迎,再请诸位宾客更衣换便服。与此同时,待役需先在每个用餐的食客桌前,架上两对香,并佐以茶水和手碟。 台面上的坚果脯肉类小吃也必不可少,需有“四个四”:鲜果干果各放四种,再来四种蜜饯,最后再放上四种看果以作观赏用。摆放完毕后,每位待役需恭立席后,伺候宾客饮食。 入席时,众宾客需按照职位高低依序入席。满汉族人皆入席之后,便开始上菜。每上齐一波菜,就称为上好一次“台面”。从入席到食毕,共要换三次“台面”,碗盏家什也因此需备齐三套。而在每次的“台面”之中,不同类型盘盏菜肴的上菜顺序也有规矩,需先上冷盘,然后再上热炒菜、大菜、甜菜,最后辅以点心茶食。席间,还会有专门的乐师弹奏古乐以伴宴,美酒美乐一齐享用,其乐融融,风格典雅,使人感到如临仙境。

电视剧《满汉全席》 历史上的满汉全席,融合了满族和汉族的饮食风潮,象征着满汉一家,总共分为六宴,分别是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白宴、节令宴。 其中,蒙古亲藩宴是为联系各蒙古亲族而成立,清朝皇帝于正月十五日举办,与皇室联姻的各个蒙古亲族按时抵达正大光明殿后,便可开始宴席。席间,蒙古亲族与皇帝伴着古乐,先是一边喝茶一边叙旧,即“茶台茗叙”。这部分为贴合蒙古族的饮食习惯,多用白玉奶茶,而非其他中原茶点。而后,再将膳汤、御菜、饽饽依次呈奉台前,最后再饮一杯信阳毛尖作为告别香茗。 廷臣宴则如其名,是皇帝亲自点名九卿中功勋卓著者一同参加,为的就是拉拢群臣关系,以此维护自己的统治。廷臣宴于每年的正月十六日举行,地点设于奉三无私殿。凡参加者,皆觉荣光备至。高椅之上,无不饮酒作乐,大谈诗词。席间,更有白扒广肚、菊花里脊、山珍刺五加、清炸鹌鹑、炖海参等珍稀菜肴,群臣不禁食指大动。

纪录片《行者:中国宴》 万寿宴是为庆祝皇帝诞辰而设。内廷后妃,文武百官,皆以能参加此宴为极大的荣光。该宴席也甚为盛大,乐舞齐备,菜品多可达201道。为了照应庆寿辰的目的,菜品的设置中还有长寿龙须面、百寿桃、参芪炖白凤、人参果核桃酪等等象征长寿的食物。 千叟宴是康熙于六十寿诞时,为宴请从各地来京师为自己祝寿的老人而举办。康熙在千叟宴中对耋耄长者表现出的感谢之意,笼络了臣民,亦在当时的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尊崇孝德的风潮。这种专为老人而设置的千叟宴席也被传承下来,在当今的广西、四川等地区,你依旧能看到当地社区邻里共办千叟宴以表对老人的关爱。 九白宴则是得名于康熙初定蒙古四部落时,当地人每年上贡的“九白”:白骆驼一匹与白马八匹。蒙古各部落呈上贡品后,皇帝则会设置九白宴来招待部落使者。与蒙古亲藩宴有些类似,九白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笼络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维护统一。

电视剧《延禧攻略》 满汉全席中的最后一类,名为节令宴,泛指因时令节日而设的各色筵宴,譬如元日宴、端午宴、中秋宴等等。这里说的节令宴不单因满人所过节日而设,而是满人融入汉人风俗后,与汉人一同庆祝各类节日,共飨佳肴。 现今,满汉全席作为中华古典饮食文化遗产,并未被束之高阁,止步于古籍里的寥寥几笔。如今的许多餐厅,亦在原有的满汉全席菜品基础上,加以简化和创新,推出特色菜肴,比如早年御膳房厨师的学徒,在北京开了些以“仿膳”为特色的宫廷菜肴店,以及将官宦之家私家菜谱中收录的宫廷菜品传承下来的私人饭庄。 另外,满汉全席还滋养着各类文艺作品,成为荧幕故事的灵感源泉之一,譬如1995年上映由徐克执导的电影《满汉全席》(又名《金玉满堂》)将美食与武侠风格结合,侠客使出的刀光剑影,化为满汉全席上名厨手下的煎炒烹炸,让观众领略宫廷菜的秘诀。

电影《金玉满堂》 不过,无论是街巷里古雅的饭庄,还是镜头中诱人的美味,它们都一同照映着中华饮食绵长的历史序列,接续来路,书写起传统味道在现代的新变化……

满汉全席多少道菜(满汉全席宴的来历)满汉全席在刚开始在清朝时是共有302到菜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演变,再加上有些东西的失传,现存的满汉全席宴已经没有了一个固定的标准,甚至全国各地的满汉全席宴都不一样。清朝康熙帝66岁大寿时,曾为汉、满两族特设3天6宴,提供300多款佳肴。民国后满汉全席分大满汉、小满汉,大满汉一般为108碟,小满汉为64碟。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看“满汉全席一共有多少道菜,满汉全席宴的来历”事件吧。

清朝康熙帝66岁大寿时,曾为汉、满两族特设3天6宴,提供300多款佳肴;相传清圣祖玄烨在皇宫内首尝,并御书“满汉全席”,使满汉全席名噪一时。当时满汉全席有宫内和宫外之别,宫内的满汉全席专供天子、皇叔、皇兄、皇太后、后妃等享用;近亲皇族子嗣、功臣(汉族只限二品以上官员和皇帝心腹)才有资格参加宫内朝廷的满汉全席。宫外满汉全席,常常是由满族一二品官员主持科考和地方会议,以满汉全席招待钦差大臣,入席时要按品次,佩戴朝珠,公服入席。

器具多用铜制,雕制巧究,餐中用粉彩万寿餐具,大件的瓷器仿照鸡、鸭、鱼、猪等造型,设有火家具(即火锅),上层放菜,下层以酒点火。载水家具则用锡制,分内外二层,内层放汤,外层放沸水,便于保温。

清室摆设满汉全席时,一般先吃满菜,再吃汉菜,其间需换桌面,谓之“翻台”。宾客进入席宴大厅先奏乐,坐下后先用点心,宾客到齐后,把四整鲜撤下来,行敬酒礼,大菜才会奉上,整个过程先后共换桌面四次,调换满、汉菜式,俗称“翻桌”。此后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达官显贵一展奢华的象征。

满汉全席分大满汉、小满汉,大满汉一般为108碟,小满汉为64碟。早期菜式以山东菜较普遍,另有天津菜式。辗转流传到后,各地因应不同口味,材料、烹调方法,出现有不同演绎。民国初年,满汉全席改为大汉筵席,不久又用八大、八小等筵席来代替,1930年代又改为八大件。

1977年11月2、3日,香港国宾酒楼(今联邦酒楼)受到日本TBS电视台的委托,以10万港元的价钱,制作一围整个共108道菜的满汉全席。酒楼动用了160多人,花了3个月才筹备完成。而这个过程则由人造卫星直播到日本。由于有些动物已经成为受保护动物,加上部份烹调技巧也已经失传,所以再制作一场如同清朝年代的满汉全席,几已不可能。

1983年,广州举办的“广州名菜评比展览会”上,所展出的满汉全席,分“玉堂宴”、“龙门宴”、“金花宴”、“鹿鸣宴”四个重要宴会,共128碟菜品,其中名菜64碟、名点28碟、果品28碟、跟菜5碟、单尾3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满汉全席多少道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