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保突村可以体验哪些非遗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深澳村位于江南镇东部,东靠富阳,南至凤川镇凤源村,西部临山,北抵富春江,距桐庐县城20公里,距杭州65公里,320国道、杭千高速过其境,深澳村设有高速进、出口。由原来的黄程与深澳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沟澳纵横,水清山绿,古建筑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完美结合是深澳村千年古村落的真实写照。行政区域面积5.192平方公里,共有山林面积8452亩,耕地总面积1508亩。全村户籍数1290户,人数4262人。有两个自然村,下设27个村民小组。深澳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共有党员102名。

  • 通过实施“文化基因解码”“文化自信塑造”“文旅名片打造”“艺术乡村建设”和“公共文体提质”等五大工程,将“精神富有”重点从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向文化内涵和服务质量建设转移,促进公共文旅服务的提质增效,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走进江南镇深澳村,鹅卵石铺就的小道蜿蜒向前,指引游客走进古村落,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里开设着制香店、绣房、咖啡馆……现代与古典结合,让古韵为商业赋能,业态布局则为老街增添新生动力。截至目前,深澳村已引入葫芦烫画、扎染等青创业态60余家,着力打造“百匠创客街区”,并开发27种技艺学习体验项目,举办“让手艺温暖乡村”“相约古村浪漫七夕”等系列主题活动,提高百匠品牌知名度和游客吸引力。2021年,深澳村接待政府考察团200余批次,接待游客约60余万人次,加速实现游客从过境地到目的地的转变,促进文旅消费,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 奚琪城)守护好历史古建筑,便是守护好古村文脉传承的根与魂。5月23日,国家电网浙江电力(桐庐)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走进江南镇古村落群,为古建筑的用电情况开展一次全方位的“电力体检”,用心守护历史文化古建筑的安全可靠用电。江南镇古村落群历史文化悠久,始于三国吴、兴于南宋,盛于明清,古村落群中包含各类古建筑、祠堂、戏台、水系等物质文化遗产。“为守护古村历史古建筑,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着重对古建筑中的电力设施、古街沿线的用电线路开展巡视检查。”现场,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纪委也全程参与,对重要时间、环节进行监督把控。当天,队员们全面分析安全风险点,对古建筑内的进户线老化、绝缘层脱落等安全隐患进行登记与整改。同时,为前来旅游的游客以及古村内的住户开展安全用电宣传,提升人们对古村古建筑的用电安全意识。“我们村里很多建筑都是木结构,电力安全隐患较大,当下正值旅游小高峰,你们送来的这份电力体检真是太及时了。”深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申屠永军感谢道。隽秀深澳美,电暖古村情,队员们奔赴在古村的街头巷尾,用心守护着每一处古建筑的电力安全。一直以来,县供电公司始终坚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做好古村的电力保障,助力历史文脉薪火相传。

  •  王仪楚)“没想到在邻居家就能上到专业的瑜伽课。”刚上完瑜伽课的村民小陈笑着说,“公益活动只针对深澳村村民哦。”小陈口中的邻居便是瑜伽公益课的主理人邱怡琳,也是江南镇“百匠·同心荟”的成员。今年5月,她开办瑜伽公益课,并带领村民们一起练习。近年来,江南镇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积极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乡村振兴,并成立“百匠·同心荟”,通过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动员起来,辅以政策引导、平台共建,着力打造“人文美、发展美、共富美”的乡村振兴工作县域标杆。目前,以“百匠·同心荟”为依托打造的“百人百匠”特色街区,已引进手工艺人、人文思想讲师、文创设计等业态共计60余家,开设了茶艺、刺绣、制香、陶瓷等27种技艺学习体验项目,举办了“让手艺温暖乡村”、“相约古村·浪漫七夕”、深澳“国风”文化节、“忆江南·盲盒戏曲周”等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文化集聚优势,增强对周边区域人才的“虹吸效应”。此外,新入驻的新阶层人士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和村民的联系也愈发紧密融合。除定期开展百匠“桐心”送文艺、送教育、送科技、送法律、送服务“五送”活动外,还依托同心荟打造的优质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带动大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为村集体创造收益。2021年,江南古村落接待游客约60余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创收200余万元。

  • 深澳村村规民约一、要学法、知法、守法。不造谣惑众、不打架斗殴,不酗酒滋事。二、要爱护公共财产,支持配合村镇美丽乡村建设,不妨碍公益事                    业、公共设施建设。三、要垃圾分类,庭院整洁,保护水源。不许向溪流、水塘、沟渠丢弃垃圾排放污水。四、要依法使用宅基地,服从村镇建房规划,不损害整体规划和四邻利益。五、要尽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的义务,夫妻互敬。不得歧视、虐待老人和儿童。不准有家庭暴力。六、要注意山林防火及野外用火,不准干燥季节在山上及野外用火。七、要守法经营,公平交易,树立良好形象。不准的村内乱设摊位、强买强卖,滋事赶客。八、要保护好古建筑,挖掘古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破坏古建筑内一切设施。九、要关爱、热爱生命,文明娱乐,要移风易俗,树立新风。不沾染“黄、赌、毒”。反对铺张浪费、跟风攀比。十、要逐级反映情况,化解矛盾,崇尚科学。不越级上访,聚众闹事,参与邪教。十一、不能选“五不能、六不宜”人员当村干部,要选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廉洁自律人员作为村干部。十二、配合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做好自家接户井、化粪池、接户管、隔油池的日常疏通清掏,保持周边环境清洁;及时向村委报送自家化粪池、接户管、户用检查井等渗漏、破损情况。十三、使用公筷公勺,做“文明餐桌”的先行者和带动者,树立文明节俭的良好美德,积极响应“好吃不浪费,饭后请打包”的文明倡议,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十四、崇尚节俭,婚事新办。提倡适度办婚礼、做到贺喜庆祝有分寸、礼尚往来有尺度、人情世故讲法纪,坚决反对和摒弃婚事搞攀比、讲排场,自觉抵制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等行为,力戒不良习气。十五、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孝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自觉树立厚养薄葬观念。在办理丧事时,提倡文明节俭,不大摆宴席和流水席。

  • 对入党积极分子原则上也应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衡量。但毕竟入党积极分子刚要求入党不久,对他们不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入党积极分子一般应具备的条件是:(1)积极拥护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对党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积极要求入党,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3)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表现突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分子。(4)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

  • 突击发展党员,是指违反党章规定,不坚持党员标准,草率从事,在短时间内大批发展党员。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几次发生过在运动中突击发展党员的事情,只考虑某种需要,不顾客观可能,使一些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进入到党内来。也有极少数单位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搞不正之风,违背党的原则和规定,突击发展党员。这些做法都给党的建设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必须禁止突击发展党员。

  • 2022年2月份“固定主题党日”活动以“高举旗帜、勇争一流”为主题,落实以下内容:1.深入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2月23日上午9时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代表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大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向着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勇前进。2.认真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根据县委《关于认真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工作的通知》,全县上下要组织开展以“四问”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问一问谋划发展的视野宽不宽?问一问争先创优的劲头足不足?问一问追求一流的标准高不高?问一问善作善成的能力强不强?”形成“解放思想大讨论,争创标杆见行动”计划。3.全面学习贯彻“红色领杭·奉献亚运”桐庐赛马榜通知精神。根据《关于在“红色领杭·奉献亚运”大考大赛中建立“桐庐赛马榜”的通知》(县委组〔2022〕7号),结合县委县政府“月拼季赛年考”大比武活动要求,将在“红色领杭·奉献亚运”大考大赛中建立“桐庐赛马榜”,以“考六度、赛六力、亮六榜”引领构建“五大体系”,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亮晒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活力,推进落实重点任务。4.认真召开2021年度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5、联村领导郑继红讲解播放村级矛盾纠纷调处流程图。6、观看交通安全宣教片。7、观看党建微视频。《全会精神党员学》、《导师帮带八法》

  • “长寿粽代表祝福老人长命百岁,粽子上的活结,寓意着能逢凶化吉。”10月3日,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江南镇深澳村妇联主任徐瑛正和村里的党员干部、村民志愿者一起忙活着准备长寿粽送给村里的老人。长寿粽是江南镇深澳村独有的粽子品类,与普通的三角形粽子不同,长寿粽呈长筒状,由12张大粽叶包制而成,中间包裹着一字排开的12颗红枣,象征着一年12个月,月月平安。徐瑛介绍,如今村里会包长寿粽的人已经不多了,趁着这次重阳节,大家都围在一起学习如何制作长寿粽,希望可以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一个个精巧的粽子被摆在篮内,贴上写着“长命百岁”“寿比南山”等吉祥话的红纸,看着很是喜庆。深澳村90岁以上的老人有30余名,其中百岁老人2名。村里的党员干部和妇联代表将粽子送到这些老人手中,老人们收到粽子都乐开了花。“节日里还能收到这么特别的礼物,感觉心里暖暖的。”已有104岁高龄的宋志云握着志愿者的手不住地说着感谢的话,她表示,每年重阳最期待的就是收到长寿粽,希望能够沾沾喜气。“本次‘欢乐庆重阳’活动表达了尊老、敬老、爱老之心,同时让大家进一步传承学习深澳村特色传统文化,以长寿粽为纽带,将村民一代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徐瑛表示。

  •  吴斌/摄)近日,杭州公布了17个美丽乡村国际旅游体验点,江南镇深澳村名列其中。暑假伊始,江南古村落近期迎来了不少写生的学生团队,来自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学校的百余名学生,都将在这里陆续开展写生等暑期实践活动。“这里离我们学校很近,还有保存良好的古建筑,非常适合写生创作。”同学们纷纷表示,这里还有不少非遗匠人,可以体验扎染、剪纸等项目,非常有意思。自端午节以来,江南古村落的游客量就在逐步回升,连日来景区每日接待超过2千余人次,同期相比恢复50%,迎来了今年以来的小高峰。今年以来,江南古村落以“古村全域谋共富”为总要求打造共富联合体,古村落旅游景区实施“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对深澳村落景区服务中心、深澳村文化礼堂、荻浦姚母故居等节点进行提升改造。凭借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水系资源、庞大的古建筑群等,依托国家4A级景区的先发优势,实现荻浦花海、深澳百匠、环溪古法酿酒、青源伴山营地等文旅产业项目的相互融合、资源共推,吸引了一大波游客前来游玩。此外还策划启动古村落暑期打卡、研学体验、夏日市集等活动,预计暑期流量还将不断增加。下一步,江南镇将文旅助企纾困、业态扶持等政策出台落地,抓住“桐上共富”的共富游线、工会疗休养推介,针对性研发特色旅游线路,从而实现人流互动,资源共享,进一步提振信心,激发项目业态发展动力,促进古村落景区活力。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始终是萦绕在我们心头的一缕情怀,乡愁是村里的老屋和老屋下一堆家长里短的大娘,乡愁是一条可以趟水的河,一个长满青苔的井,一个可晒太阳的墙角。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保留原汁原味,在一街一巷,一墙一屋细节上做文章,让农村就是农村,让乡村留住乡愁。

湖光山色的生态资源是冯卯镇的最大优势,美丽乡村也是生态提升的重要方面。冯卯镇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以自然美、产业美、家庭美、乡风美、班子美“五美”共创为目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不断树牢“大美冯卯”品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突出自然美,放大生态环境效应。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制定了美丽乡村“三步走”规划即2018年全面完成环湖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开始实施沿河美丽乡村,2020年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让全镇的生态环境和村庄环境得到全面提升。比如,今年实施的环岩马湖美丽乡村西部片区项目中,冯卯镇聘请中国美院规划设计团队对西部环线10个村庄进行了驻村详细性规划,确保设计有高度、施工有蓝图,建设有目标。

二是突出乡村原貌。坚持因村制宜,注重保留原汁原味,以“干净”、“朴实”、“乡土”、“生态”作为最基本的追求,不搞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面,彰显自然特色,让农村更有味道。比如,今年朱山村、望母山村、李庄村美丽乡村的绿化工程就以种植四季蔬菜为主,把一个个花池变成一处处精美小菜园。

三是保护乡村遗存。乡愁是乡村的灵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古井、石碾、老建筑等乡村历史遗存的保护与修复,打造精品乡村记忆工程。比如,冯卯库区移民文化博物馆,他的前身是60年代人民公社时期的老礼堂,是当时最宏伟的建筑,也是41个大队民工建勤的结晶,但随着时代变迁,这个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房屋年久失修,成了闲置资源。在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中,对老礼堂进行了保护与修复,打造了以建设岩马水库为背景,传承库区移民文化精神的全省首家乡镇库区移民文化博物馆,现为山东省第十批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全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十百千”示范点。今年又把同一个年代的黄烟站旧址纳入规划,以乡村振兴体验馆为背景,承载新时期职业农民培训功能,培育城镇商业综合体,让它成为一处古朴、生态,又有历史沉淀的乡村文化产品。

二、突出产业美,增强产业振兴动力。

冯卯镇坚持美丽乡村与优势产业一起规划、同步实施。注重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成为经济发展的底色。

一是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放大冯卯甜桃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效应,积极培育生态农业区域品牌。目前,冯卯桃已分别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围绕三农发展,完成了冯卯岩马湖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设计与论证。

二是发展休闲文旅产业。以党建为引领,带动发展采摘园、家庭农场、渔家乐、农家乐、乡村民宿等业态。独孤城村发挥国家传统村落品牌优势,建造乡村书画馆,打造画家村,以写生经济支撑民宿发展。温庄村建设金山田园智慧农业示范园,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南赵庄村整合优势资源,引进北京意大利农场先进经营管理模式,注入市场化运营活力,打造高端田园综合体。以庙岭村为核心启动首旅“露营小镇”项目,打造集康养度假、农创产业园综合体、山里寒舍精品民宿、水上娱乐、体育训练营于一体的全省综合性标杆型露营小镇。随着首旅集团的入驻,岩马湖开发将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三是激发群众创业。依托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冯卯回乡创业园,成立创业服务中心,安排专人为回乡创业者、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全天候、保姆式服务。发起成立乡村创业基金,策划举办乡村创业大赛,评选创业之星,鼓励扶持群众返乡创业,不断激发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三、突出家庭美,优化美丽乡村细胞。

美丽家庭是美丽乡村的细胞,乡村振兴只有通过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才会有最大的获得感,冯卯镇大力推进最美家庭创建,塑造最美家庭品牌。

一是制定标准。设计精美的宣传标牌,体现创建内容、评比细则,引导群众按照“五美”标准,创建最美家庭,即达到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心灵美,生产美“五美”目标。

二是注重实效。创建最美家庭是一项日常性工作,也是一项持续性工作。冯卯镇在创建中不断细化评选标准,分类差异化开展创建,在微信公众号推出“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接受公众的评选,让群众在参与中找到适合自身创建的样板,取长补短不断提升创建内涵,形成广泛参与、积极创建的良好氛围。

三是结对建设。为推进最美家庭创建,冯卯镇发动优秀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自愿活动,通过结对创建、经验传授、舆论打造,全方位营造最美家庭创建热潮,实现由点到面,整体创建目标。目前,全镇已有30个家庭达到创建标准,近期将在“大美冯卯”微信公众号上集中评选推出“十佳最美家庭”。

四、突出乡风美,提升美丽乡村灵魂。

乡村文化是乡村要素的集中体现,乡村文化可以放大乡村的灵魂。冯卯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努力以文化提升美丽乡村的内在美。

一是发掘乡村文化。深入挖掘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重点文保单位的保护,留住乡愁记忆。近年来,冯卯镇争创了4个省级、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让质朴的古村落承载放大淳厚的乡风民情,打造齐鲁美丽村居新示范。

二是提升乡风文明。结合四德工程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弘扬社会正能量。比如,冯卯镇每年都开展“感动冯卯人物”、“为民服务村官”、“敬老孝亲模范”等系列评选活动,并在最大的节事活动中进行颁奖表彰,通过传播“身边的感动”,发现身边的最美村民,释放社会正能量,孕育乡村好风尚。

三是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深入挖掘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在新时代发展中,让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放异彩。比如,每年三月桃花盛开时节,都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集中开展美丽乡村行、民俗风情游、摄影家采风、环岩马湖骑行等一系列活动,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在国家传统村落独孤城村定期举办甩铁花、条编、柳琴戏等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断培植独孤城文化品牌优势。李庄村利用农家小院,通过修复打造,收集陈列乡村老物件,建设民俗小院3处。望母山村深入挖掘鬼谷子登山望母孝文化,打造德孝·非遗文化之村,建设了望母山中华孝文化广场、冯卯非遗文化广场,街巷两侧绿化、美化工程植入土陶、条编等非遗文化元素,形成了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

五、突出班子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没有好的班子很难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管理、运营。冯卯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注重培养发现优秀人才,积极培育打造最美班子。

一是抓好班子建设。支部强不强,关键在“头羊”。冯卯镇在村“两委”换届中,提高选人标准,扩大民主,严格把关,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比如,温庄村过去发展缓慢,没有村集体收入,是省定“十二五”贫困村。2014年,回乡创业人士刘德坦当选为温庄村支部书记,借助省派“第一书记”工程,进行了村级阵地提升工程,以党支部为总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带动群众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落实一件件惠民利民实事,不仅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也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刘德坦同志在2018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

二是抓好队伍建设。广泛发动党员群众,深入推行村“两委”抓总、街长负责、住户门前三包、党员集中监督、年终考核评价的“五位一体”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积极创建美好家园。比如,竹园村以“党员+贫困户”的模式,推进街长制,不仅让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找准了定位,也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万庄村以村庄道路划分党员责任区,由村“两委”成员、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担任街长,负责本区域的环境卫生、便民服务、化解矛盾隐患等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壮大集体经济。一个好班子还要具备发展经济的能力。冯卯镇在年初要求新当选的“班子”,都要深入研究村庄发展优势,制定村庄三年发展规划。在具体实施中,实行镇、办事处、村三级联动帮扶建设机制,对标规划,明晰节点目标,一项接着一项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庄整体发展。比如,为加强冯卯村、南赵庄村、朱山村等五个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村的改革工作,冯卯镇在探索优化“双联双创”机制的基础上,按照“三个加强”原则,即加强统筹领导、班子建设、示范带动,为每个村配备了2名科级干部(1名党委委员、1名副科级干部)牵头成立村级建设领导小组,确保三年改革取得实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冯卯经验”。

  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创建势头强劲,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国建成600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但美丽乡村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实践中对“什么是美丽乡村、怎样建设美丽乡村”还认识不足,因此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未能很好地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主要表现在“六不”:美丽乡村建设劲头足,但审美与建设理念不高;村庄类型各具特色,但发展定位不准;重视乡村民居建设,但宜业、宜游发展不足;重视农业生产功能,但休闲功能拓展不够;农村民俗资源丰富,但乡味不香、农味不浓;中华历史文化深厚,但开发传承明显不足。

  因此我们认为,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重点把握“穿越”“乡味”“古韵”“自然”“繁盛”“大美”这六大元素,营造美丽乡村“美”的意境,打造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中国美丽乡村画卷。

  1、历史文化村重在体现“穿越”

  历史文化村落是承载历史文化传统的较大聚落,或多个聚落群体形成的自然村落、村庄等,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极其珍贵。历史文化村的发展理念是“穿越”,以穿越历史、传承文化为理念,打造大气磅礴的中华历史画卷。发展思路是树立“珍品意识”,探索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模式,把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好、保护好、展示好、利用好。

  重点任务是要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摸底,深入挖掘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历史任务、历史遗址、历史文物等文化遗产资源;精心选择人文主题,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保护好每一个细节,保留、修复、重建以呈现历史场景;精心制定开发规划,实现文化与环境融合、文化与农业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真正把历史文化展现出来,把村落文化价值体现出来;另外要重点制定历史文化村的经济、生态、文化融合可长期持续发展的机制、技术或方案。

  2、民俗(农耕)文化村力求做足“乡味”

  民俗文化村是具有丰富系统的民谣农谚、农民艺术、传统手工绝活、农事礼仪、婚嫁、民间音乐、戏曲、祭典、节庆、饮食、风物、舞蹈、工艺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的自然村落。

  发展理念是做足“乡味”,让人闻“乡”而来,创建现代人神往的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发展思路是打造“乡风、乡俗、乡情、乡音、乡耕”一体化乡村田园,能够使现代人接触“自然”、体验“农耕”、品尝“本味”、采风“乡土”、体会“民俗”、感悟“敬畏”、敬畏“自然”,把农业“三生”理念、富民强业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形成可持续发展。

  重点任务是进行民俗文化深入挖掘、溯源与整理;确定民俗文化主题,植入文化、演绎文化、延伸文化、丰富文化;研究传统农事民俗文化和现代农村生产活动方式融合发展模式;做好民风民俗展现、乡土文化体验、民间工艺作坊、农家农事参与等项目建设,再现农耕文明场景,打造中华寻根、寻梦之旅。

  3、古村古寨旨在感受“古韵”

  古建筑村落是指现存古民宅、古祠堂、古戏台、古牌坊、古桥、古道、古渠、古堰坝、古井泉、古街巷、古会馆、古城堡等历史文化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和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村落。

  发展理念是“古韵”,营造“千年依旧、古韵悠悠”的古村意境。发展思路是围绕“古韵”的主题,从村落布局、建筑风格、地理地貌、生态环境、人文、人物、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入手打造古村古寨,做到各方面自然协调,体现古朴风貌。

  发展重点是对古村落的历史文脉、人文特色、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地评估;保护修复各种古迹以及有价值的传统民居;在开发古村落的旅游资源要尽量保持原貌,避免过度开发经营,尽可能减少商业味;发掘人文文化,一定要把人文特色融入到古村古寨建设中,提高品位和韵味;修复古村古寨周围的生态,使古村古寨与环境自然协调。

  4、生态旅游村主导畅想“自然”

  生态旅游村具有独特的地理风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村落建筑保护较好、生活生产方式顺应自然、天地人和谐共生的村庄。

  其发展理念是畅想“自然”,回归自然,打造天人合一的世外桃源。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才了采桑又插田”的平静田园生活。发展思路是以“山、河、沟、岭、原、塬”等地理地貌为特色,构建多彩多姿的美丽乡村画卷。

  发展重点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地理风貌、村落布局、产业与生态协调一致;山区利用山林、山野、山舍、山珍、天然氧吧、古刹等资源,发展生态养生和休闲观光,打造远离尘嚣、清新淡雅的世外桃源。江河流域突出体现江河文化、远古生产生活和自然景观,展示回归古朴生活方式。沟、岭、塬地区利用独特的地形,突出观光和放松身心,构造景观林、梯田、农耕园、窑洞等,营造山野农夫的真实生活意境。

  5、现代新村追求体现“繁盛”

  现代新村是经济条件好、有主导产业、已建成现代化的新型农村社区。其发展理念是“繁盛”,创建富足、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新风尚、新生活”欣欣向荣美丽乡村。发展思路是展示村庄历史变迁,通过富足农村、现代农业、新型农村产业、新时代风貌,突出现代新农村的发展活力,引领示范全国现代农村、农业发展。

  发展重点在于三个提升,村貌提升:绿化、美化、亮化、“文”化;村风提升:崇尚文明、管理民主;产业提升:发展现代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低碳环保加工业、乡村旅游业、传统手工业、农村信息服务业等农村新型产业体系。

  6、景观产业村突出展现“大美”

  景观产业村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具有大美田园风光的自然村。

  其发展理念是“大美”,打造农业景观效果,以“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协同发展”为理念,形成大美产业。发展思路是打造农田景观,在田间种植出具有色彩景观的构图;打造林业景观,形成层次丰富、色彩绚丽、四季有景可观的林业彩带;打造特色产业景观,如万亩荷塘、万亩桃花、观赏鱼景观等;挖掘文化,把文化融入产业,如举办桃花节、特色产品博览园等;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发展特色加工,挖掘产品附加值,变产品为礼品。

  发展重点是做好景观产业村的统筹考虑和总体设计,使村村各具特色,一村一景,避免雷同,村村能连片成带;完善景观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服务水平,深度开发旅游项目;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拓宽产业功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加强宣传和营销;重视村民素质、技能、经营管理的教育与培训。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