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孩子嘴老是动怎么办频繁伸噘嘴,怎么办?

“我家孩子3岁了,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总是爱吐舌头。小时候这样还觉得可爱,但是现在3岁了还经常这样。根本不听招呼。越来越成问题了,怎么改啊?”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行为发育科陈虹主任诊室,来了一位因为孩子老是吐舌头而焦灼的妈妈。
其实孩子吐舌头本来是发育的一个表现。但是只是孩子出生后几个月时,开始发育的表现。但是孩子3岁了还总是伸舌头,家长可得注意了,可能会是抽动症。

抽动症是一种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属于行为障碍性疾病,多起病于3-15岁的儿童和少年,男性较女性多。伴有情绪紧张等心理压力时症状更会加重。
一、抽动症的表现:大部分是从头面部开始的,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周身的抽动。
  1、眼部抽动:频繁眨眼、挤眼、斜眼.
  2、面部抽动:皱眉、噘嘴、吸鼻及扮怪相。
3、颈部抽动:点头、摇头、摆颈、挺颈、耸肩等
4、躯干部抽动:挺胸、抬臂、扭腰、腹肌抽动等。
  5、上下肢抽动:搓手、握拳、甩手、举臂、踮脚、抖腿、喜欢拍打别人及步态异常等。
  6、常不自主地发声:如干咳声、吼叫声,或吭吭、喔喔、嘘嘘之声,或如犬吠,或带有轻声的咒骂及粗言秽语。

抽动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全,下丘脑分泌多巴胺过多,椎体外系的运动神经子神经发生了失调而导致的。
目前临床上考虑跟以下原因有关
1.感染因素:比如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影响大脑发育、神经递质分泌,并且造成锥体外系运动子神经发生失调。   
2.精神心理因素: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等,经常受同学欺负、多处于吵杂、烦闷的环境,闭锁心理、过于活跃、过激、性格过重,影响大脑多巴胺的正常分泌。
3.孕产期因素:早产、剖腹产、新生儿时期出现病毒性黄疸或者新生儿疾病.
4.家庭因素:家庭不和,父母对孩子的责备过多,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导致大脑多巴胺分泌过多。   
5.家族遗传:家族有抽动症史。
6.其他:如某些突发的疾病,例如脑部的轻微损伤癫痫、外伤、中毒性消化不良、过敏等,影响大脑发育、神经递质分泌,病情造成锥体外系运动子神经发生失调。
7.习惯及模仿:孩子开始的抽动表现是因为条件性的逃避反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是模仿他人的抽动,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抽动的习惯。
患抽动症的孩子,因为常常控制不住抽动而注意力无法集中,导致上课走神、听不进去,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学校经常遭到嘲笑而逃避与学习有关的食物或事情,不爱上学,常常喜欢一个人在角落里呆着。
患抽动症的孩子,因为特殊的抽动行为,会出现情绪上的易激动和脾气暴躁,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一旦他人对其看法偏向消极方面,就会产生厌恶心理,容易走极端。因个性偏执导致与周围人群相处不融洽,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会感到孤独,不能正常的进行交流等。
3、引起孩子社会退缩和交流障碍
因为抽动症状,与周围同龄正常孩子格格不入,经常受到他人的排挤和嘲笑。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会产生被害心理,认为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嘲笑他,不相信他人;在与人接触时,也会不自觉地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在与人沟通时,经常回避对方的身体接触甚至是视线接触,会产生沟通交流障碍。
患抽动症的孩子因为长期承受着压抑的心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孩子心理阴影会越来越重,出现自伤或伤人的情况。

他们有的经常“眨眼睛”

有的不停地“皱鼻子”、“咧嘴”

也有的“耸肩膀”“甩胳膊”“发怪声”“说脏话”

还有的上课或睡觉时突然吼叫……

这些孩子常常被老师和家长误认为“调皮捣蛋”

其实,这些小朋友们遇到的问题

也许这些都跟抽动症有关

什么是抽动症?它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嘴老是动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