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图片内有肉莲花吗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万一考试用到了!那真就赚大了

赶紧跟着图图一起学起来吧~

每天起床开手机 民族口诀记一记

内蒙新疆桂宁藏 满土壮维傣回彝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1947 年 5 月,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相继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在全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有 44 个民族建立了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文化多瑰丽 衣食住行在这里

民族文化的考查一般以衣、食、住、音乐、民俗、节日等为主

努力 我要努力 我们一起来学习

蒙古族传统皮靴靴头尖而上翘,靴体宽大,骑乘时,能护腿、护踝,行走时能踏沙、踏雪,又可防虫、防露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袍的 4 个主要部分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蒙古包的西半边,是男人用品摆放的位置。蒙古包内刀或枪都要挂在西面,刀尖或枪口冲门

奶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汉语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敖包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举行那达慕大会的时候,人们喜欢在敖包附近举行娱乐活动

努力 我要努力 我们一起来学习

青稞酒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它是青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

酥油茶是中国西藏的特色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有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

哈达是蒙古族、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等。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形式,用乱石垒砌或土筑,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坐落于西藏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是第五套人民币 50 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扎木聂是藏族弹弦乐器,于唐代从内地传入。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

雪顿节又名藏戏节,是西藏藏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

“顿”是“宴”“吃”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说是吃酸奶子节日。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

羊八井位于拉萨市西北 90 公里,地热资源丰富,分布有各种温泉,所以可以去羊八井“脱衣袖”。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玛旁雍措、纳木措和羊卓雍措)之一,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哲蚌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三月三的习俗很多,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绣球是小姑娘用来定情的物品,若是有小伙赢得了姑娘的芳心,她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精致的绣球,拋向意中人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传说歌手,聪慧机敏,歌如泉涌,有“歌仙”之誉。2006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琴是壮族人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铜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是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

三月三歌节,壮族人会用花糖、香粽等招待客人,五色米指的是壮族特色糯米饭,专门用来在三月三、清明节这段日子食用,由五种颜色构成

壮族男子穿的上衣,是黑布对襟衣,圆领阔袖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竹筒饭分为普通竹筒饭和香竹糯米饭两种。是用新鲜的竹筒装上大米及调味料烤熟的饭食。云南傣族竹筒饭融糥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凤尾竹是禾本科,植株较高大,杆高可达 6 米,原产中国,华东、华南、西南以至台湾、香港均有栽培,凤尾竹观赏价值较高,宜作庭院丛栽,也可作盆景植物。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常用于吹奏山歌、农曲等民间曲调

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

烤茶是大理地区白、彝、汉族的传统茶俗,用明火烤制而成,烤茶有清心、明目、利尿的作用。阿诗玛,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阿诗玛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2006 年 5 月 20 日,阿诗玛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发源于中原,后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其前身为竽。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月琴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火把节是彝族的古老传统节日,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主要为庆祝丰收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

袷袢是现代的维吾尔族民族式男装。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达卜是维吾尔音乐的灵魂,音色清脆响亮;卡龙是维吾尔族弹弦乐器

开斋节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

手抓饭是中亚、西亚地区的菜品,我国新疆主要流传于维吾尔、哈萨克、土克曼、乌兹别克等民族中。主要的原料是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烤馕是维吾尔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食品,也是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一种食品。馕是用馕炕(吐努尔)烤制而成,呈圆形。制作原料有鸡蛋、牛奶、洋葱、清油等。新疆大盘鸡又名为沙湾大盘鸡,是新疆名菜,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主要用料为鸡块和土豆块、四川粉皮,配皮带面烹饪而成。2018 年 9 月 10 日,“中国菜”正式发布,“大盘鸡“被评为新疆十大经典名菜

肉孜节要炸油香,用来祭祀神明。炸油香是伊斯兰独具特色的面点食品,只有在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时才能炸制油香,相互赠送,以示祝福和纪念

《半个月亮爬上来》和《达坂城的姑娘》都是维族的民族歌曲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是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日子,后演变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之一

穆罕默德是一位政治家、宗教领袖,穆斯林认可的伊斯兰先知,广大穆斯林认为他是安拉派遣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伊斯兰教教徒之间俗称“穆圣”。享年 63 岁,葬于麦地那

回族男子戴的无檐小白帽,亦称“礼拜帽”。回族在礼拜磕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戴无沿帽行动更为方便,遂发展成为一种服饰习俗。回回帽从颜色上看,通常有白、灰、蓝、绿、红、黑等颜色,有的是纯色,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最寻常的还是白色

阿訇,意为老师或学者,回族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 呼。《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

宁夏是枸杞原产地,栽培枸杞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宁夏枸杞,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宁夏中宁县出产的枸杞质量为最佳。是“宁夏五宝之首的“红宝”。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将宁夏枸杞列为本经上品,称“全国入药杞子,皆宁产也”,意思是宁夏枸杞从药效和营养价值上讲居国内前列

咪咪是回族的双簧气鸣乐器。口弦又称口弦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由一个马蹄形框架中间插入一片簧舌构成。演奏者凭口腔共鸣及手指拨动簧舌发声

撒子是一种极其酥脆的油炸食品,口味香脆可口。回族普遍喜好喝茶,茶是回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统饮料,其中最具特色的要算是西北地区的盖碗茶,也叫八宝茶,西北回族朋友偏爱的盖碗茶属粗茶,从元代就开始了

奇了怪了 学的时候明明是老师说

直到简单的民族的考点都记不住了

原来学得了记不住更辛苦

不如跟着梦娇没在怕的努努力

别让常识题记不住 卡住你

东三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吉林省有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 44 个民族。辽宁省共有 44 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 43 个民族。黑龙江省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 10 个世居民族,全省拥有少数民族 51个

西沙,汉译“腰铃”,以其围于腰间演奏而名之。它是满族萨满乐 器的另一种重要乐器,亦称“摇铃”(以扭腰摇晃演奏而名之)。舞时腰胯左右摇摆,西沙随之“啷啷”做响。小西沙则仅仅用于“背灯祭”中,拿在手中演奏。萨满为萨满教巫师即跳神之人的专称。清代花盆底鞋又称旗鞋,是清朝时满族妇女穿的一种鞋子。其以木为底,鞋底高 5-15 厘米,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

萨其马源于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满族入关后,在北京开始流行,成为京式四季糕点之一

泡菜是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一般来说,只要是纤维丰富的蔬菜或水果,都可以被制成泡菜。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为世界三大泡菜。已制妥的泡菜有丰富的乳酸菌,可帮助消化,泡菜主要是靠乳酸菌的发酵生成大量乳酸而不是靠盐的渗透压来抑制腐败微生物的。泡菜中的食盐含量为 2%到 4%,是一种低盐食品

长鼓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朝鲜族长鼓,另一种是瑶族长鼓,还有一种是福州狼串。朝鲜族长鼓,又称杖鼓、两杖鼓,演奏时将鼓横挂胸前,或放在木架上,左手拍鼓,右手执竹片敲击

朝鲜族老人的盛大节日,60 岁以上的老人都要佩戴大红花,接受人们的祝福

阿里郎全称阿里郎打令,是著名的朝鲜族歌曲,也是朝鲜半岛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被誉为朝鲜民族的“第一国歌”

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是北亚和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族的传统弹拨乐器

哈萨克族,民族语言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毡房是哈萨克族人的活动房屋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又叫“牺牲节”或“宰牲节”

考试逼近!脑袋是不是一片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备考时间短该如何准备?

200道易错题+名师直播解析!

2022年1月-8月时政热度模拟题

2022年公基必刷模拟题

行测高频易混易错500题

6元抱回家,助你实现稳稳的上岸!

扫码查看了解详情抢购↓↓

新都桥镇:又叫东俄罗,是一个镇名,而不是一个景区。新都桥海拔约3300米,并没有突出的标志性景观,但沿线却有10余公里被称为“摄影家走廊”。

新都桥镇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西部地区,距市区81公里。面积508.3平方公里,人口0.7万。国道318、省道215过境。辖新都桥一、二村,上柏桑一、二村,下柏桑一、二、三村,拔桑一、二村,东俄洛一、二、三、四村共13个村委会。

新都桥是令人神往的“摄影天堂”,地处在公路318国道南、北线分叉路口,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川西的平原风光美丽地绽放。这,就是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西部地区

泉华滩、黑石城、子梅哑口、莲花湖

远眺贡嘎山的山头不高,但因所处海拔为3300米,不远的距离足以让你气喘吁吁。爬山时要缓行,最好走几步停下来休息一下再向上走。山坡附近农家多喂有狼狗或藏獒,不要轻易擅闯民居。

1、在成都新南门客运站买到雅江的车票,发车时间在每天早上7:00-8:00,每天只有一班车。

2、康定车站上有到新都桥的车,但是车票比较难买,一般五六点就有车发出了。

1、在康定步行街对面乘出租车或者运营面的到达新都桥,时间大约需要3小时。

2、在新都桥搭车一般以西桥桥头为中心,康定过来的车一般都是满的,所以需要搭私人运营的面的。从新都桥到雅江大约30元,到理塘大约70元。去稻城的话可以在理塘中转,到达塔公大约15-20元,八美为30-40元。

3、在康定东关那边有很多私家车拼车,票价一般是35元左右,但是司机往往会等人够了走。

自助游新都桥建议包车,随时可以停车。

因为新都桥本身没有什么景点,漂亮的风景都是在路上,尤其是折多山到新都桥这一段和新都桥到塔公这一路,风景十分美丽。

从康定包车到新都桥一般是300元左右,建议完全可以包车前往丹巴,途径新都桥、塔公草原、八美石林、送进丹巴甲居藏寨650元左右,路上随走随停,大概要一天左右。

成都—雅安—海螺沟—泸定—康定—新都桥

泉华滩位于六巴乡玉龙西村,长达900多米,宽100余米,依山而下形成8个泉华阶地。每个阶地上有十几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五色彩池,水深40-70厘米,彩池里水草相依,石花点点,疑为瑶池降临人间。

天晴时黑石山冈是观察蜀山之巅-贡嘎山空中距离最短的绝佳位置。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号称“蜀山之王”,也是藏族同胞心目中的神山(传说为珠穆朗玛的姑姑)。她以其巍峨圣洁的英姿,傲然屹立于川西高原,雄视群山,王者之气摄人心魄。位于海拔5000米的高尔寺山上的黑石城,在空旷的山谷中显得十分突兀。加上山上堆积的与众不同的黑色玛尼石,更是引人注目。据悉此山300年前曾是一个城堡,部落之间征战的要塞。如今荒芜了,只有剩下的黑石头在风中咿咿呜呜的述说过去的历史。

在哑口上是仙境一样的美丽了,人在云雾中,贡嘎,一半在天上,一半在人间。不过,子梅哑口海拔4500左右,有高原反应的朋友要注意哦!

莲花湖海拔大约4200米,是一处尚未开发的处女地,目前还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地方,这里还保持着康西高原原始的面貌:纯净的阳光、湛蓝的天空、绿毯般的高山草甸、灿若繁星的野花、蓝宝石般的高原湖泊、银链般的溪流迂回盘旋、无声注视着我们的康巴骏马、还有在风中猎猎飞舞的经幡……神秘的高原就这般毫无隐瞒的袒露在眼前。

过新都桥后北行,即可到达塔公寺。“塔公”,藏语意为“菩萨喜欢 的地方”。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途径此地,随身携带的释迦牟尼佛像忽然开口,示意愿意留在此地。众人立即就地按照佛像原貌复制一尊留下。塔公寺,全名“一间如意解脱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著名寺庙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康巴地区藏民族朝拜的圣地之一,有“小大昭寺”之称。寺庙结

构奇特、古朴庄重,四角建有白、黄、红、绿四塔,塔内长明灯昼夜不息。寺内主大殿供奉有萨迦派创始人薛迦办智达的塑像,右侧“绝卧佛”殿供奉着相传为文成公主入藏所带的三尊释迦牟尼身像,是镇寺之宝。寺内还珍藏着元朝帝师八思巴法开在石头上留下的足印,以及大量珍贵佛教文物。印度大成就者建造的成就佛塔、千手千眼观音像已有千年历史。每年藏历六月六日至十七日为护法盛会期,寺内都将举行盛大的羌姆神舞活动。

塔公寺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一是大殿,是藏汉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建筑。二是护法神像,居大殿右侧,专供护法神像。三是绝卧殿,居大殿左侧。该殿供奉的是3尊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也就是传说中的佛像,被视为镇寺之宝,在信教民众中具有崇高名望。四是塔殿,位于大殿左侧。五为转经廊。六是僧房。七是莲花生殿,位于大殿右侧,与塔殿相对应,内供莲花生大师佛像。八是塔林,位于寺庙背面。

新都桥的居里村边,有一座有名的寺庙居里寺。这是一座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寺庙。沿村庄小道走几公里,就到了寺庙大门口。

同是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的寺院,居里寺不像拉萨的哲蚌寺名闻遐迩,也没有青海塔尔寺的佛学地位。它独处深山,傍着藏民的房舍,寂寥而清净。

老寺原在折多山上。相传,不知是哪一年,也不知是居里寺的第几世活佛,一眼就看上了三面环山的居里村,在这儿倒栽下两棵松树,发狠道:如果树能成活的话,居里寺就不再搬迁。那两棵松树果真活了下来,长得异常高大茁壮。至于是否真是倒栽下的,就不知道了。而居里寺,也一待就是300多年。

这天是周末,喇嘛们大多休息或外出活动了。从大门往里看,空旷的寺庙里,有一个足球场般大的广场。广场四周有几排房子,想来是僧人的宿舍。在大门处看到两位年轻的喇嘛,我们便上前搭讪,请求入内参观。两位小喇嘛极其友好地答应了。

两位小向导,大的叫尼玛,高鼻厚唇,16岁,个子已超过1米7,是一位典型的康巴小伙子;小的叫白玛,才12岁,圆脸圆眼,活泼好动。如果不是身穿喇嘛服,与普通人家的孩子毫无二致。也许是寺庙地处偏远,鲜有外人到访,两位小喇嘛对我们也充满了兴趣。大家相互询问,交流信息。

居里寺现有120位喇嘛,也是一所修行显密宗的讲修禅院。尼玛和白玛既是寺里的喇嘛,也是禅学院的学生。

尼玛在乡里的汉文学校完成了小学学业,没有升入初中,自愿来此学佛。问及原因,他说,在与汉文化比较后,自己感觉更愿意学习藏传佛教。白玛出家的原因更简单,就是喜欢住在寺庙里。

我们曾听说,每个藏民家族都会选送一个孩子进寺庙学习佛法,生活费由全家负担。尼玛说,他们这里不是这样。进寺庙学佛法,纯属个人自愿,僧人在寺庙里吃住都是免费的,以后想还俗也可以。总之,来去都很自由。平常,休息日尼玛还会回奶奶家,帮忙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我问他俩打算在寺里学习多久,两人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一辈子。

两位小喇嘛俨然一对好客的主人,兴冲冲地带我们四处参观。

寺庙是传统的实木结构,大堂和各处经房的布置皆保留着原始的藏传佛教特色。寺庙历经40代堪布(住持)。活佛西康法海去世时,取出了18颗佛舍利,轰动一时。据称,他是藏传佛教中5位有佛舍利的大德高僧之一。居里寺就珍藏有他的3颗佛舍利。

经得看管藏经阁的喇嘛同意,两个孩子带我们入内观看。藏经阁里珍藏着几百册有千年历史的珍贵经书。白玛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其中一本。经书用布包裹着,因为使用的是掺了纯金粉的材料,至今仍纸张完好,字迹清晰。尼玛介绍说,禅学院老师常会带领他们参看经书,这也是他们学佛的一项内容。藏经阁没有电灯,白天也光线幽暗。存放经书处的下部有一个暗道,伸手不见五指。尼玛极力劝说我们从其中爬过,让经书“压身”而过,说这样可以消灾免难。

寺里的不少墙壁上都有历史悠久的彩色壁画,不过都用板壁封存起来了。白玛拿钥匙打开给我们看。有一幅壁画表现地狱轮回,虽然油彩剥落,但整体还是很清晰。

塔公草原位于新都桥西北33公里处,面积712平方公里,因为草原中心坐落着藏传佛教萨迦派寺庙塔公寺而得名。“塔公”为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每当夏秋之季,在塔公草原的茵茵草地上,各色野花争奇斗艳,竞相绽放;牧民的黑色帐篷里炊烟袅袅,让草原上飘逸着阵阵奶香。每年的传统赛马会期间,骏马奔腾,掌声雷动,牧民们身着节目盛装载歌载舞,在草原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新都桥的藏式民居极有特点,有很宽敞的白墙院子和朱漆大门,房屋大都采用石料建造,朝阳而居,采光极好,每座楼房的每面墙上开着三四扇窗户,窗檐上用红、黑、白等色彩描绘着,象征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之意的日月或者三角形图案。偶尔可见喜鹊在房前、溪边、草地上飞翔、跳跃。

新都桥(又叫东俄罗),海拔3300米左右,高原气候,温差较大,气候多变,初次上高原的朋友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它是川藏线南北分叉路口,北通甘孜、南接理塘,是从西藏通往康定的必经之路。距离成都437公里,距离康定城80公里,途中要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可远眺蜀山之王——贡嘎山。沿着川藏公路南线前行,只见一个个典型的藏族村落依山傍水地散布在公路两旁,一条浅浅的小河与公路相依相偎地蜿蜒流淌。房前路旁矗立着一棵棵挺拔的白杨,在秋风秋阳中炫耀着特有的金黄。 一群群的牦牛和山羊,点缀在新都桥田园牧歌式的图画中,平添出许多生动。远处的山脊,舒缓地在天幕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新都桥镇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机修、缝纫和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牧业以牦牛、黄牛、马、羊为主。

名称来历:新都桥藏语“然昂卡”,汉译“五羊镇”,传说文成公主进藏路经此地,见此泥土细腻色润稠粘,便暗誓到西藏如修庙宇,必来此取土,后来,在修建布达拉宫土墙时,便派五只神羊来新都桥驮土,至今西藏大昭寺墙上还留有五羊驮土壁画。康区解放后,国家在五羊镇修大桥一座,起名“新都大桥”,新都桥由此而得名。

新都桥北通甘孜、南接理塘,康定至新都桥路面为碎石路,73公里的路途中要翻越海拔4900米的折多山,可远眺蜀山之王——贡嘎山,也可欣赏脚底云海。康定至折多山为新铺的沥青路面,新都桥至理塘的路况较差,也可以从八美到塔公,景观分布于川藏公路两侧。

最好的光线出现在早上或者黄昏,站在村头的山坡,整个河谷尽收眼底,你会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恰如其分的打在村子里,或是黄昏最后一缕阳光从远处慢慢移走,天空有云的时候,会有精彩的局部光精巧的打在村舍、杨树或坡地上,这就需要你的瞬间反应了。在下面地点可以拍出最好的照片:

1、从折多山下山后,在一宽阔的弯道处的寨子旁。

2、从折多山方向距新都桥还有20公里的一处养路道班旁。

3、从营(官)九(龙)公路分岔处,继续沿318国道向前约1公里处的一个高坡上。

4、沿营九公路向九龙方向7公里处。

可吃到川菜和藏菜,新都桥的蔬菜完全靠内地输入,而藏式口味的糌粑、面粉、青稞、酥油茶、牛羊肉随处可见。

新都桥一带藏族群众众多,因此有不少藏族美食分布在各处。酥油 茶是藏族的一种最常见饮料。多与糌粑一起食用。味道浓郁。但是喝不惯的驴友们可能觉得味道呛人难以下咽。

糌粑是藏族群众传统主食之一。“糌粑”其实就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康定的藏族人民几乎天天必吃。酥油茶配上有奇特香味的糌粑,绝对是最正宗的一道藏餐。不过还是要提醒驴友们,糌粑味道特别,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来到藏区怎能不吃牦牛肉。作为世界三大高寒动物之一,牦牛肉被誉为“牛肉之冠”,营养服务关键还无污染啊。牦牛肉有多种做法,牛杂汤、泡椒牦牛肉、牦牛肉蒸饺等等味道都相当不错。

新都桥最佳摄影季节是在每年的深秋时节,深秋的色彩、层次和光影都是最好的(要带脚架)!而秋季最佳时间是在每天的早上和下午的6:30左右,光线达到完美的饱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布达拉宫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