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西站列车时刻表火车站到永芪庄有多少公里?

1026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1026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3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8例(福建16例,上海5例,广东5例,北京3例,江苏3例,四川2例,天津1例,内蒙古1例,浙江1例,山东1例),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内蒙古1例,浙江1例,福建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193例(福建31例,内蒙古30例,山西16例,广东15例,湖南13例,重庆13例,陕西13例,北京12例,江苏12例,新疆11例,青海7例,河南5例,四川4例,安徽3例,山东3例,西藏2例,天津1例,上海1例,浙江1例),含2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福建17例,江苏2例,浙江1例,广东1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7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4例,本土病例216例(内蒙古38例,山西35例,广东31例,云南20例,北京16例,新疆15例,陕西14例,重庆10例,四川10例,河南8例,黑龙江4例,江苏4例,上海3例,天津2例,辽宁2例,贵州2例,浙江1例,湖北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9231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62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554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987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026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666例(其中重症病例1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9506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8398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426729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81327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033例,其中境外输入109例,本土924例(青海117例,新疆114例,内蒙古92例,广东84例,福建78例,山东74例,湖南57例,湖北53例,陕西33例,四川31例,山西28例,甘肃24例,重庆22例,河南20例,江苏19例,黑龙江10例,云南10例,安徽9例,上海8例,广西8例,河北7例,天津6例,西藏6例,北京5例,宁夏4例,浙江3例,江西2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943例,其中境外输入117例,本土826例(新疆290例,内蒙古109例,山西46例,湖北39例,云南36例,甘肃33例,天津32例,上海31例,广东25例,陕西25例,山东20例,江苏17例,重庆16例,四川15例,贵州13例,辽宁10例,安徽10例,河南10例,广西9例,黑龙江8例,湖南8例,河北7例,吉林6例,西藏5例,宁夏3例,北京1例,浙江1例,江西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6例(境外输入4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5557例(境外输入1082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798809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31421例(出院90420例,死亡10350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3例(出院787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7555884例(出院13742例,死亡12479例)。

  20221019日下午,中心科技处与教育处在中心北区共同组织召开科研诚信专题培训会议,解读科研诚信相关政策案例及新发布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

  中心副主任再那吾东·玉山在培训会上指出,本次培训解读《规则》等法规及相关政策,聚焦科研失信行为进行案例分析,目的是要增强和提高中心及直属各单位作好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尽快熟悉掌握国家对科技监督的最新要求,提升科技监督与科研诚信建设的政策水平和实务能力。中心要将科研诚信工作扎实落在实处,将科研诚信建设要求落实到项目指南、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和监督评估等科技计划管理全过程;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切实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和宣传;建立调查机制,严肃查处严重违背科研失信的行为;加快推进科研诚信信息化建设,对中心机关、直属单位的科研人员、研究生等科研诚信状况进行记录。

培训围绕着科研失信行为的类别、具体表现、经典案例分析及国家对科技创新与科研诚信的相关要求展开,紧密结合当下社会上频繁出现的科研失信现象进行分析。培训回顾了我国自十八大以来对科技创新要求及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宗旨,指出了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失信行为是不能踩的红线。科研诚信政策在我国经历了空白期、萌芽期、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后目前进入了完善发展的新时期。近年新出台的政策体现了国家对科研失信行为的零容忍态势,并逐渐通过完善相关管理与严重科研失信行为信息报送机制对严重科研失信行为展开多部门的联合惩戒。培训围绕着今年九月份22个国家机关与部门联合发布的《规则》中明确指出八类科研失信行为,结合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撤稿现象等学术不端与科研失信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并与三年前发布的试行版本的《规则》进行对比。带领大家共同对新版《规则》的相关要求与措施进行了学习,领会政策文件中要求将科研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

国卫办医函〔202234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国卫办医函〔201945号)及“十四五”时期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的有关工作安排和要求,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引领医学科学发展和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我委组织制定了《国家重症医学中心设置标准》和《国家重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有关程序和时间要求申报。

子刊:李波团队发现驱动垃圾食品饮食的神经元,或带来更好的减肥方式

在全世界范围内,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公共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有近20亿人超重或肥胖,从19752016年,全球肥胖率翻了近3倍,每年因超重或肥胖导致的死亡高达280万。

实际上,肥胖的人不仅生活不便、运动能力下降,还更易患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许多研究表明,肥胖与十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和预后及生存率降低有关。

暴饮暴食、运动减少,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但除了一些罕见遗传因素外,我们尚不清楚暴饮暴食和运动减少还有哪些生物驱动因素。

杏仁核(Amygdala)是大脑基底神经核的一个重要核团,是大脑中负责识别情绪、产生情绪、调节情绪,以及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杏仁核在暴饮暴食中也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1020日,冷泉港实验室的李波教授团队在 Nature 子刊

李波教授大脑杏仁核中发现了一组神经元会驱动小鼠进食,即使在它们不饿的情况下。当小鼠吃高脂肪和含糖的食物时,这些神经元会被激活,并引发一种所谓的“享乐性饮食”的行为,也就是为了快乐而不是为了生存而进食。这项新发现有望带来副作用最小的肥胖治疗新方法。

前连合后肢间质核(IPAC)是杏仁核中的一个核团,该研究发现,表达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的IPAC,即IPAC-Nts神经元,编码了对不健康食物的饮食偏好(例如高脂和高糖食物)。

论文通讯作者李波教授表示,在吃饱的情况下,动物应该停止进食,但如果IPAC-Nts神经元仍然活跃,就会驱使它们吃的更多。目前可用的能够帮助减轻体重的药物可能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更有针对性的方法。这项研究识别了控制饮食的大脑回路对于为那些难以控制体重的人开发更好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研究团队使用光遗传学激活小鼠的IPAC-Nts神经元,能够促进已经饱腹的小鼠的饮食行为,而且它们更倾向于高脂、高糖食物。

而关闭IPAC-Nts神经元后,小鼠将不再被之前诱惑它们的高脂、高糖食物所吸引。它们只是开心的饮食,并保持健康,不仅停止了体重增加,而且总体上也似乎更加健康了。也就是说,关闭IPAC-Nts神经元,可以减少暴饮暴食、防止肥胖,还能促进身体运动,导致体重减轻,带来更好的新陈代谢健康。

李波教授表示,实验室目前正在探索操纵触发“享乐性饮食”神经元的方法,下一步将绘制出这些神经元如何对不同类型的食物做出反应,了解是什么让它们如此敏感,也希望这项研究会带来有效的肥胖治疗新策略。

岁不仅是“职场赛点”,也是“断崖式衰老”的开端,60岁和78岁更是大坎!

村上春树有一句名言:“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那么,有没有这么一个瞬间让你觉得自己突然就老了?是每个熬完的夜,都需要用以前没有的心悸和长久的休息来偿还;是无论怎么休息,却依然有沉重的疲惫感;是即使控制饮食,却依然无法阻挡日渐圆润的肚腩;是话到嘴边,却突然怎么也想不起要说什么的黯然;是无论用多贵的抗衰手段,也阻挡不了胶原蛋白的消散。这些不是你的错觉,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衰老真的是瞬间,这些断崖点在34岁、60岁和78岁。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在这些断崖点我们的身体到底发生了什么。

34岁、60岁和78岁时身体突然衰老,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学家Tony Wyss-Coray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大脑衰老。2014年,他和同事们有了一项惊人的发现:老年小鼠和年轻小鼠的血液系统连接在一起后,年轻的血液能改善老年小鼠的大脑功能[1]。此类研究让研究人员意识到血液中存在着与年龄有关、可以预测衰老的分子变化,识别这些蛋白质特征有助于理解机体衰老的机制。

在人的一生中,蛋白质如何变化?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血浆蛋白组成随年龄的增长发生非线性变化。有一些蛋白质在青年到中年过渡阶段断崖式下跌,有一些在老年阶段却指数式增长(图2)。但是,血浆蛋白的数量在34岁、60岁、78岁有3个明显的波峰(图3)。这些蛋白波峰与疾病出现和衰老基因表达相关,最终导致人体出现三波断崖式衰老。

34岁、60岁、78岁断崖式衰老原因在哪?

34岁的突然衰老在“颜值”上体现得最明显:参与结构途径的蛋白质大幅下调,如细胞外基质(ECM)相关的蛋白质大量减少。ECM的代表便是我们熟知的胶原蛋白,ECM的大量减少意味着胶原蛋白的流失,脸部肌肉开始塌陷、皮肤开始松弛,失去了年轻时的饱满、弹性和光泽。

60岁和78岁的崩塌式衰老在“健康”上体现得最明显:60岁时,激素活性、结合功能和血液通路相关蛋白变化最为剧烈。78岁时,血液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传导相关变化最为剧烈。60岁和78岁的蛋白波峰主要是与疾病相关的蛋白波动,与阿尔茨海默病(AD)、心血管疾病(CVD)等衰老疾病相关的蛋白明显增多。

断崖式衰老也有性别偏爱吗?

答案是肯定的,简而言之:男人耐老,女人耐活。虽然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但蛋白分析再次证明了“红颜易老”:三分之二随年龄变化的蛋白质也随性别而变化(1,379 种蛋白质中的 895 种);男女衰老速度不同,男性的面部衰老速度相对平稳,比女性更慢,但内在器官的衰老速度比女性更快(图5)。

34岁不仅仅是职场的“赛点”,更是人生的“波峰”。我们对身体的衰老都是后知后觉,甚至不愿接受,却也由此撑起了医美市场。但是,正视身体的断崖式衰老,并理解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身上正在发生的生命过程。

断崖式衰老的原因:基因突变的量变引起质变

断崖式衰老与血浆蛋白的关系可追溯到造血干细胞。细胞水平的衰老研究表明,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分子损伤的积累是渐进的和终生的,包括端粒磨损、体细胞突变、表观遗传变化和氧化或复制应激。这种分子损伤的逐渐积累如何转化为70岁后死亡率的突然增加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lifespan”的研究,旨在探索人为什么会在“70岁”这个时间点断崖式衰老(图6[3]

此项研究分析了10名年龄分布在0-81岁的受试者的造血干细胞,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在出生后,造血干细胞平均每年积累约17个点突变,每年端粒长度损失30个碱基对;年轻时,人体的造血干细胞有2-20万个,数量微少的突变相对无害;人体到达70岁时,造血干细胞突变的量变引发质变,血细胞的来源多样性断崖式下降,从而使再生能力降低、血细胞减少、免疫功能障碍和血癌风险增加,由内而外,综合导致断崖式衰老。

在《论创造与无意识》一书中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欠大自然一笔账,人人都得还清账:死亡是自然的,不可否认的,无法避免的。”对断崖式衰老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年轻的人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如果不加节制的挥霍,又何尝不是在向老年的自己透支生命。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你我能做的唯有珍惜当下。

2万随访5年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发现,

众所周知,坚持吃降压药是高血压患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键[1]

不过,最佳的服药时间究竟是早上还是晚上,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缺乏可信的答案。甚至,关于早晚的取舍也时常让医生陷入纠结。

随着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的出炉,“早上降压好”还是“晚上降压好”,如今终于有了准确的答案。

近日,来自英国邓迪大学医学院分子和临床医学部的Thomas M MacDonald团队,在《柳叶刀》期刊发表了一项重要的随机对照研究成果[2]

MacDonald团队设计了一项去中心化的实效性随机对照试验,将来自英国的21104位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入早晨服药组(6:00-10:00)和夜晚服药组(20:00-00:00),并对血管相关的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导致的住院等首要结局事件进行随访和数据库对比分析。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疾控中心1026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猴痘疫情中存在明显种族差异,其中非裔受冲击最严重。报告还警告称,猴痘病毒可能会给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带来毁灭性影响。

根据报告,美国810日至1010日住院的57名猴痘重症患者中,68%是非裔。美国广播公司称,这不仅凸显了猴痘疫情对少数族裔造成的不成比例的影响,也体现了非裔面临更高的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报告还发现,上述患者免疫系统几乎都存在严重问题,其中82%的患者感染了艾滋病,5%是实体器官移植受者,5%是孕妇,1%正在接受化疗。

此外,这些患者都出现严重的皮疹,68%的患者面部、手脚和生殖器等部位还出现严重损伤,还有一些患者眼睛、肺部和大脑等器官受损。报告还指出,30%的患者正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护理,21%的患者死亡。美疾控中心的猴痘疫情应对负责人乔纳森.梅尔曼对此表示,猴痘和艾滋病结合会造成严重后果,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对于民众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75%儿科医院床位已满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026日报道,美国今年秋季感染呼吸道病毒的儿童人数激增,目前全美约75%的儿科医院床位已满。

美媒称,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其它呼吸道病毒的病例通常在冬季才会达到高峰,因此美国当下的感染人数激增让医生们措手不及。芝加哥科默儿童医院的病床在6个多星期以来一直满员,该院的儿科传染病专家巴特利特说:“一旦有孩子出院,他们的病床上很快会出现下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罗德岛州一家儿童医院的儿科传染病主任迈克尔·科斯特也称“到处都人满为患”。

马里兰大学儿童医院的重症监护主任杰森·卡斯特谈到该州的情况时表示,在马里兰州,重症患者通常要等上36个小时才能被转移到ICU。与此同时,许多医院也在应对大量接收新患者的请求。科罗拉多儿童医院的传染病专家凯文·梅萨卡尔表示,他的医院正在接收来自附近5个州的病人,并且正腾出更多空间以放置病床。根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数据,由于秋季儿童呼吸道病毒的激增,全美目前约75%的儿科医院床位都已满员。

"长期新冠肺炎"患儿伤透脑筋 医院束手无策

美国《时代》周刊24日刊发《患“长期新冠肺炎”儿童难获良好治疗》一文,表示全美各地家庭都在为患“长期新冠肺炎”儿童的治疗问题伤透脑筋,但美国医院对此束手无策。文章摘编如下:

20214月的一天,13岁的美国俄亥俄州少年艾登·瓦尔诺在室外做家务时,突然感到极度疼痛,“像被一把热刀屡次刺入背部”。接下来的八个月中,艾登大部分时间都在极度疼痛中度过。他无法独立行走,夜不能寐,也无法完成整学期课程。在此期间,医生对他的病情束手无策。20217月,艾登全家驱车14小时前往费城一家儿科医院求助,当地医院医生认为,美国的新冠疫情造成疼痛类疾病增加,新冠肺炎可能是令艾登痛苦不堪的罪魁祸首。202112月,艾登终于被确诊患有“长期新冠肺炎”。获知消息后,艾登全家大哭不止。全美许多家庭都深陷和艾登家类似的窘境。

虽然新冠病毒相关研究结果不断积累,医生也持续学习新知识,但美国长时间的候诊状况、各地医疗机构缺乏资金、医务人员粗鲁无知等问题,令家有“长期新冠肺炎”的病患儿童父母感到绝望。“过去两年里,我做的医学研究比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还多。”詹妮弗·西拉开玩笑说。她本人和两个孩子都患有“长期新冠肺炎”。她说,她从未得到过来自美国医疗系统的任何支持,自己尝试了多种方法,试图缓解孩子们的症状,但毫无头绪。

与此同时,新冠病毒通常被宣称对儿童基本无害。但若患上“长期新冠肺炎”,也会对儿童身体造成很大影响。美国近期一项研究表明,病情严重到需要住院的新冠肺炎病患儿童中,约25%在患病四个月后仍有症状。甚至有很多患儿感染新冠两年多后仍发病,为他们找到治疗方式变得至关重要。肯塔基州诺顿儿童医院传染病医生丹尼尔·布拉特说,目前他们不知道确切的“长期新冠肺炎”患病率,“但这是严重问题,很多孩子正在因此受苦。”

美国研究表明,疲劳、睡眠和情绪障碍都是儿童最常见的“长期新冠肺炎”症状,且远不止这些。许多儿童会出现肠胃问题、慢性疼痛、运动后不适、脑雾、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这些症状会使儿童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患先天疾病(特别是湿疹、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儿童患长期新冠后遗症的风险更高。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比婴儿、幼儿更易患病。13岁美国女孩达娅·雷克于202112月感染新冠,此后一直症状不断,包括头痛、胃痛、失眠等。患病后,她无法出门见朋友、无法外出运动,还经常因为身体不适或需要就医而缺课。“我无法完成以前常做的事情,这太糟糕了。”

    目前,美国共有十多家治疗儿童“长期新冠肺炎”的医院,要获取这些医院的医疗资源并非易事。如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立儿科医院,看“长期新冠肺炎”的预约名单已排到三、四个月后。该医院科室主任坦言,相关安排“有问题”,但这是医院在没有多余的资金支持情况下所能做到的最快安排。

专家警告新冠流感“双流行”

  近来,欧洲多个国家报告的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急剧上升。卫生专家警告,欧洲地区已迎来新一轮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高峰,各国应采取必要措施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而且需警惕新冠与流感“双流行”致使医疗系统承压。

  欧盟委员会分管卫生和食品安全事务的委员基里亚基季斯、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以及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阿蒙日前发表联合声明说,近来欧洲地区的疫情指标持续上涨,表明新一轮疫情已经开始。随着秋冬季来临,北半球还将迎来流感季。新冠肺炎疫情和季节性流感交织,将导致脆弱人群面临更高的重症和死亡风险,可能会造成医院和医护人员压力进一步加大。

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疼痛困扰,91%的中国人经历过身体疼痛,34%的人每周都会经历身体疼痛。很多疾病最初被发现也是因为疼痛。能够正确描述你的疼痛有助于医生更准确找到背后的原因。然而,很多患者花费了很多时间也说不清自己怎么个痛法。

    学会下面“5步描述法”,您就对自己的疼痛情况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如果您还会自备一个笔记本,并能动态记录疼痛的变化,那就更能让医生迅速读懂你的痛!

    是脖梗子、肋叉(三声)子、胯骨轴子,还是波棱盖儿、脚脖子?如果说不清楚,可以当场掀开衣服给医生看。

    如果是线上复诊的患友,可以画张示意图或者找张人体照片标记出疼痛的部位,帮助医生理解。

    “持续时间”是指疼痛第一次出现的时间,是一周前、两月前、半年前、还是五年前。

    “发作频率”是指一直痛(持续性)还是一阵儿一阵儿的,也就是阵发性的。如果是阵发性的,那么每次发作时间有多长,每阵发作间隔有多长。

    很多患者不知道的是,有时候经过治疗,疼痛的程度也许缓解不明显,但是发作频率降低、发作时间缩短,也是病情改善的标志。

    表达能力强的患者,通常会给出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形容。比较具有代表性以及专业性的描述大致如下,大家对号入座即可:酸痛、胀痛、火烧痛、针扎痛、串电痛、蚂蚁爬、绞痛、一碰就痛、刀割痛……

向医生形容有多痛,可以利用视觉模拟量表给疼痛程度进行打分。如果我们将疼痛程度分为10级,最痛打10分,完全不痛打0分,从无痛、轻微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到剧烈疼痛,您的疼痛程度可以打几分?

    如果还是不能理解或者不好描述的话,简单告诉医生,夜间是否影响睡觉、白天是否影响工作生活也是可以的。

    “诱因”指的是首次出现症状时可能的诱发原因,比如劳累、剧烈运动、外伤……

    “加重或缓解因素”指的是疼痛出现以后,什么情况下会轻一点,什么情况下会重一点。比如休息、弯腰、排便、用药之后会好一些;按压、运动、睡眠不足之后会加重等。


为什么我们想带你来乡村?

孟冬初寒月,虽然流年似水,也不能忘记生活的诗意和远方。岁月如梭,踏步向前,寻找乡村生活有温度的烟火气,为美好启程。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乡村旅游示范村百村巡礼微纪录--《乡约之旅》栏目,锁定山西卫视,18:22不见不散。游遍山西最美100村,诗和远方就在面前!

《山西百村巡礼VLOG》短视频
忻州市 岢岚县 王家岔村

王家岔村位于岢岚县城东部22公里处,是王家岔乡政府所在地。海拔高度在15002784米之间。全村总面积8.6平方公里。主要农作物有莜麦、胡麻、红芸豆、山药、玉米等;林区盛产银盘蘑菇、蕨菜、毛尖茶和甘草、党参、黄芪、黄芩、柴胡等中药材。

这里风光旖旎 气候宜人

这里史迹昭昭 文物煌煌

此刻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
我国唯一的宋代长城位于岢岚县王家岔村
战国时赵武灵王筑云中、雁门、代郡长城
隋文帝曾沿用北齐长城旧迹筑长城
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在北齐和隋的基础上
又修筑了现在岢岚境内的长城
岢岚宋长城历北齐、北周、隋、宋等朝代
共700余年于宋朝建成
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能感受得到山间的天气变得很快

脚下的路石头很多也不好走

山林间有很多珍贵的食材和药材
下山途中巧遇放柏籽羊的村民
不论是挖草药、还是牧牲畜
这里的村民依靠大自然生活
进村后就看到有村民师傅在晒药材
热心的村民总能和你唠一唠
讲解每种食材药材的生长、功效
看来出门不只是放松心情
其中一盘就是当地的特色银盘菇
它具有舒筋活血、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这片天然氧吧让呼吸都变的这么惬意
你不仅能体会淳朴真挚的田园气息
还能借着长城追寻历史印迹
深入林间倾听自然的心跳
王家岔村:忻州市 岢岚县 王家岔村

看腻了人潮拥挤,疲惫了电脑手机。

周末闲暇,抛弃城市繁重的压力,享受美好时光吧!


山西星卫视 人说山西好风光融媒体工作室 整理出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忻州西站列车时刻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