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性?

内容一般为和。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甘肃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为广大考生准备了教师招聘教育学公共基础知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望各位考生及时查看。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作为教育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师招聘笔试中一直都是一个常考考点,主要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要考查点,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关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基本考点。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作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其中,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是: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好了,来做道题检测一下,大家是否真的掌握了。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教育工作要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选项,顺序性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B,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题干中,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其他阶段的年龄特征不同,有不同的矛盾和任务,故要遵循阶段性。B项正确。

选项C,在一定条件下,青少年在每一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超越某一阶段,因此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强,但本题更强调阶段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如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与题干不符,排除。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 )。

A.发展速度的适应性 B.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

C.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C.发展的顺序性

【答案】BCD。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稳定性与可变性。B、C、D三项。排除A选项。

  北京3月15日电(冯孔)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接受新华网采访。周洪宇表示,学前教育非常重要,但家长们不能沉溺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一个虚假的命题上,教育必须要尊重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新华网: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但现在社会上出现一种焦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学前儿童都承受着很大的教育压力,也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周洪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被炒作的伪命题,学前教育非常重要,但不能超前教育。教育必须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阶段性特征来培养儿童。家长们不能违背这两个规律,不能揠苗助长,不能超前灌输,更不能将起跑线设置的过早。

  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培训,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也不懂得教育的规律。因此要对家长进行教育。要让家长意识到两点:第一,家长的角色很重要,要把这个作用要发挥好。第二,家长要有正确的这种教育的理念,要按规律办事,不能盲目偏信“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伪命题。

  新华网: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两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您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该如何有效地结合?

  周洪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同的两个领域,他们和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教育的三大领域,这三个领域贯穿人的成长过程。早期,家庭教育分量更重,等到6岁上学,学校教育的分量就越来越重了,但决不能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长不仅要做到情感陪伴,还要以身作则,千万不要以为小孩上了学就是学校的事情,以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仍然有独特的作用,作为家长要把两者关系处理好,作为学校来说也要注意这两者的衔接。

  新华网:您认为父母应该如何科学、更有质量地陪伴学前儿童,尤其是0到3岁的儿童,从而达成整个科学的、完整的家庭教育的目的?

  周洪宇:0到3岁是儿童感觉的形成期,是动作能力的形成期,这个时候父母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少了父母的陪伴。父母要在这个时期多多陪伴在孩子的旁边,要多带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流,训练小孩子各个方面的人格、情感,帮助他心智能够更好地发展。

  但是,不少家长存在着“隐形式”陪伴。而且这个情况还很普遍,很多家长回到家里坐在小孩旁边,看着他做作业,自己在玩手机,或者是看看孩子作业,自己在做别的,时间好像是和孩子在一起,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地去深入孩子的内心和他交流,关心他,指导他,帮助他,没有和他进行情感的交流,这对孩子是不利的,家长千万不能忽视了小孩,要知道情感的交流是最关键的。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浅论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论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卢梭关于儿童教育的理论,涉及到儿童教育应遵循的规律、内容及方法等。文章就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进行阐述,表明自然人的教育应当在大自然中进行,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它这个人的天性。卢梭的“顺应自然”的教育思想启迪我们不能违背教育规律来办教育,必须在尊重儿童天性的前提下实施快乐的儿童教育,让儿童在享有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中提高认识增长能力。

  论文关键词:儿童教育;顺性达情;卢梭;《爱弥儿》

  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对儿童教育提出了划时代的见解,对世界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卢梭是教育史中的重要教育家,他的关于教育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和根据研究儿童的需要以便发现什么是天赋能力的主张,听起来是现代一切为教育进步所做的努力的基调。他主张教育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儿童和青年人某些东西,而是人类天赋能力的生长。从卢梭那时以来教育改革家们所强调的种种主张,都源于这个概念。卢梭在《爱弥儿》这部重要著作中,详尽论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发展与教育情况,并对儿童教育进行了实际研究,对我们现在的儿童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浅析

  1.强调教育应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

  卢梭反复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教师只有充分研究儿童,了解儿童后才能对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他强调教育要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成人不应该不顾儿童的特点,违反自然,干涉和限制儿童自然发展。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才能取得成效。

  (1)研究儿童的年龄特征。卢梭肯定了天性至善,指出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自然的教育必须是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身心得到自由发展的教育。他对揠苗助长和束缚个性的封建教育深恶痛绝,认为这种教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卢梭在《爱弥儿》中反复强调“必须把人当做人来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这样使教育的实施和天性的成长彼此协调。因此,卢梭从“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重视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强调教育应“根据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时的能力,根据我们按他的能力所选择的学习进行”。就这样,卢梭根据他对儿童发展的实际研究,将儿童的教育划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并根据各个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征规定了应实施的教育任务。

  1)婴儿期。卢梭认为人从诞生到2岁是婴儿期。他认为这个阶段没有感情,没有思考,有的仅是感觉而已,他不能够意识自己和事物的存在。教育必须以体育锻炼与身体养护为主,倡导体育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儿童自然成长。

  2)儿童期。卢梭认为由婴儿期到12岁为儿童期。这个阶段身体活动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与完善,但是理性还不健全。卢梭认为这个阶段在继续注重体育教育的同时,应进行感官教育。

  3)少年期。卢梭认为13岁到15岁是少年期,它属于人的一生能力最好的时期。人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理性的发展,它是知识教育的前提。卢梭认为在这个阶段应实行智育。

  4)青年期。卢梭认为从16岁到20岁为青年期。这个阶段,容易冲动,性情容易改变,不服管教。卢梭主张实行道德教育。依据人的发展,教育也依据这个顺序而实施,体育、感官教育、智育、道德教育,遵循着天性教育。

  (2)洞悉儿童的个别差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文工程,它将教师、学生与浩瀚的知识融为一个整体。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起着独特的作用。因此,作为主导的教师应当充分了解自己所面对的人和物――学生和知识,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此基础上灵活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教学相长”,既增长了学生和自己的学识,又丰富了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卢梭曾经说过,每个孩子的心灵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他的形式指导他,他才能获得发展。在道德教育和特殊儿童的教育方面,卢梭强调教育要考虑儿童的个性表现,对儿童施以不同的教育。

  2.实施儿童教育的途径

  (1)感觉训练。感官教育是儿童能力发展的基础。在感觉教育上,卢梭指出首先是发展触觉,它是一种最常用的感觉,从触觉得来的材料,比其他感觉更为可靠。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采用练习的方法,发展儿童的触觉。其次是发展视觉,要尽早教儿童学制图及做各项游戏。然后是发展听觉。卢梭认为在活动中进行感觉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把游戏、唱歌等活动看作是感觉教育的最好途径;同时,儿童的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儿童的感觉发展。他写道:“由于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作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所以说,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和我们的眼睛。用书本来代替这些东西,那就不是在教我们自己推理,而是在教我们利用别人的推理,在教我们老是相信别人的话,而不是自己去学习。”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卢梭认为,在儿童时期,不可急急忙忙地灌输书本知识,而是要使儿童离开折磨他的书本,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度过童年。因为这个时期最适于儿童学习的不是书本,而是他的周围事物。儿童通过接触并从认识周围事物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发展记忆力和判断力。

  (2)适应环境。卢梭认为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与动物一样,“自然人”的生活方式应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他强调必须从小培养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他们具有运动员或农民的身手。人们只想到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是不够的,还要教会他们如何保护好自己,以便适应将来不断变化的环境。提倡让儿童冷浴,增强其体制,卢梭认为农村是进行儿童教育很好的场所。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就地取材,提高农村孩子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寒、冷、炎热、日晒的`耐受力和对气候急剧变化的应变力。使他们能忍受酷热严寒的季节,能够忍受饥饿和疲劳。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但是有的家长很娇惯孩子,孩子虽生活在农村自然环境中却不能适应,遇到气候稍有变化就生病,因此,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锻炼幼儿体格,让他们多接受一些冷热刺激,使儿童机体对外界气温和生活条件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和耐受力,以及对周围环境中各种有害影响的抵抗免疫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加强新陈代谢,保证机体的健康成长,为今后有机体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心理、生理的平衡奠定基础。此外,体格的自然因素锻炼对形成幼儿活泼、勇敢、安静、坚强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注意锻炼他们的体格,让儿童多参加体育运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