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beverage是不是arrangement可数吗名词?

英语名词在可数用法和不可数用法之间、在具体意义用法和抽象意义用法之间的变换出自人们对名词所指灵活、动态的识解。识解是人类的认知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对名词所指的识解:当下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认知域、辖域、突显区、抽象度、认知主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方式等。英语名词的识解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动态性、灵活性、多样性,包括下列类型:物体识解、物质识解、性质识解、活动识解、功能识解、概念性类属识解等。物体识解、概念性类属识解被认知主体纳入识解图式[OBJECT],其他识解类型被纳入识解图式[MASS]。

名词标示关于某一类物(thing)的概念[1](343)。在认知语言学中“物”有特别的含义,不仅表示实体的物质和物体、概念,还表示名物化的客体等。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名词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名词短语的一个成分。名词短语标示某类物的例子[1](343)。英语名词短语的结构为:(Grounding (Quantification (Instantiation (Specification(Type)))))[1](344-345)。其中的Grounding是语境定位成分,大致与传统语法所说的指称意义相当。英语中表达语境定位最常用的语言形式包括下列限定词:Φ(零冠词),a/an, the, that, those等。Quantification是量化成分,Instantiation是例示成分,二者牵涉到名词的可数性意义。与英语名词可数性意义对应的形式系统包括:Φ1(零数念零形式,即不可数名词的零形式后缀)、Φ2(单数零形式)、-s(复数形式)。Specification是修饰成分,如形容词等;修饰成分是可选成分。Type是名词。

在接触本族语者英语语料时,英语学习者经常观察到英语名词短语中的限定词(包括冠词)的用法、可数性存在一些令人感到扑朔迷离、困惑、不确定的地方,从而对英语名词的用法感到有些无所适从。比如:

boat一般被当作可数名词,但是在例(2)—(7)当中,这些名词似乎都具有不可数物质名词的特点。英语中单数可数名词一般不以光杆形式出现,即前面不能没有限定词,但在例(2)中,名词cat前面没有任何表指称个体的限定词,在语义上似乎被理解为一种物质。例(3)的house被much修饰,很明显是被理解为物质。例(4)中window的用法让英语学习者感到困惑,似乎表达一种物质。在例(5)中,woman似乎是一种抽象化的性质。例(6)中的school是光杆名词。School是一种教育机构、场所,有物理的存在和边界,但在例(6)里面School被当作一种无界、不可数的活动。在例(7)当中boat前面没有任何限定词,以光杆形式出现。可数名词用来做类指时,常见的形式是零冠词复数形式,但在例(8)中,带有定冠词的、单数形式的the computer被用来指称计算机这一类物品。一般认为抽象名词大多数是不可数的,behavior似乎难以计数,例(9)中的behavior却以复数形式出现。

针对类似上面例子的英语名词用法,Gillon从词汇语义层面和语法层面进行了分类描写,但是没有解释英语名词可数性、抽象性发生转化的原因[6]。黄光庭、陆锦林等认为名词没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只有名词可数用法和不可数用法之别[7][8]。这种看法有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没有进一步触及、揭示问题的实质。在此我们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范式中的动态识解(dynamic construal)这个概念,阐释上述及类似情况中一些让人感到困惑的地方。名词短语的外在形式,如数的形式、限定词(包括冠词)的使用取决于意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意义就是识解。本文认为:上述名词的“不寻常”用法是由认知主体对客体(实指性客体、概念性客体)的动态、灵活的识解造成的;识解之所以具有动态性和灵活性是因为识解是认知主体的感觉和主观能动的心智操作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产物。

识解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在思考或认知过程中,人们用不同方式构想、描画同一场景的能力[9](43)。比如对一个装了半杯水的杯子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识解方式:

指出识解是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的重要方式之一,“概念化等同于意义”[10](3)。我们可以看到对同一情景或概念框架的识解是可以变化的、动态的,所以同一场景、概念框架激发的意义也是动态的、变化的。与传统的客观主义语义观(观念论)不同。传统的客观主义语义观认为人们以镜像方式客观反映外部世界,观念或意义具有静态性、确定性[11](3)。 Langacker批判了这种静态观,提出用 conceptualization 代替 concept 来定义意义,以突出 -ize(化)这一动态过程,意在强调意义是动态的认知加工的产品[11](3)[12]。识解的动态性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根据Talmy,影响识解的因素有:构型结构(configurational domain)、尺度(scale)、辖域(scope)、突显区(prominence)、视角(perspective)、抽象度(schematicity)等[14]。认知域是指认知中的某一事物牵涉到的概念特征维度,如例(10)中的close牵涉到空间域,例(11)中的close牵涉到时间域:

尺度是指描写事物维度所依据的测量标准。辖域是指认知一事物所需要的背景,比如要理解uncle,我们必须从亲属网络关系中定义uncle。突显是指注意力聚焦于认知对象或概念内容的某个局部区域。视角是指观察事物的位置。抽象度是指认知和描写事物的详细或粗略程度。王寅认为应该将影响识解的一些因素按“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的序次排列,以使其更加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15](217),即辖域→视角→突显和抽象度。这样,“识解”的具体含义是指人们通过确定不同辖域、选择不同视角、突显不同焦点、权衡不同精细度观察事态和解释场景的一种认知能力,是形成概念体系、语义结构和进行语言表达的必经之路[15](212)。

三、英语名词背后的动态识解

传统上,一般研究语法的学者把英语名词分为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但是我们经常在英语本族语者的语料中发现名词的使用绝不是这么界限分明,“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间有的时候可以互相转化,如例(1)—(5)。甚至很多名词以可数语义出现的次数和以不可数语义出现的次数比较接近,或差别不是那么悬殊,如cake, egg, stone等。这些名词没办法把它们用二分法简单归类为“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说明把名词分为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是不严谨的、不符合事实的。名词是以可数语义出现还是以不可数语义出现依赖于认知主体即说话者对名词的所指或概念框架的识解。

我们认为不存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只存在名词的物体型识解图式[OBJECT]和物质型识解图式[MASS]。识解图式[OBJECT]是有边界、个体性的存在,识解图式[MASS]是无界、内部同质、不可数、延展性的存在。在语言形式层面,识解图式[OBJECT]用[a/an Noun],[Determiner Noun-s]等语法构式表达,识解图式[MASS]用[Φ Noun] N]等语法构式表达。这两种图式的原型为客观世界中的物体和物质,人通过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和物质大量观察、统计式下意识学习和周围人的影响,逐渐意识到各种物体都具有有界这一特征,各种物质都有无界、可伸缩、内部同质这些特点,从而在意识中分别浮现出物体型图式[OBJECT]和物质型图式[MASS]。在后续的体验、认知世界万物的过程中,人们按照这两种图式识别、识解各种事物。其实是一个模式识别的过程。人们不仅用这两种图式识解具体物体、物质,而且用这两个图式识解抽象的事物。例(1)(8)(9)中的beer, computer, behavior按照图式[OBJECT]识解。例(1)的beer的识解是单个的具体个体;例(8)的computer的識解为抽象的概念性客体,作为类指;例(9)的behavior的识解为各种各样的行为,是多个抽象性、个体性存在,这里的复数形式具有同一类(class)事物中多个品种(variety)的识解。例(2)—(7)中的cat, house, window, woman, school和boat按照识解图式[MASS]进行识解,被识解为物质或类似物质的东西。具体来说,例(2)的cat、例(3) 的house和例(4)的window被识解为具体的物质。例(5)的woman被识解为抽象的性质。例(6)的school被识解为抽象的活动。例(7)的boat被识解为抽象的功能。

我们看到例(5)—(8)中的woman, school, boat, computer在识解过程中发生了抽象化,由通常的具体性识解变为抽象性识解。在下列句子当中,传统上被称为抽象名词的beauty、surprise被具体化,指具有美丽这种属性的人、引起惊讶这种情感的事物,获得了具体性的识解。

由此可见,严格说来,没有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之分,只有具体性识解和抽象性识解之别。具体性识解和抽象性识解在合适的语境里可以互相向对方转化。

Croft & Cruse指出词汇意义不是在心理词库里预先规定好了的,而是在使用语言的实际场景中即时在线识解而成的[16]。某个名词可能有一种典型的、惯常的识解,但不排除在某些特殊语境里转变为另一种识解,呈现动态、灵活、多样的特点。如物体识解→物质识解,物质识解→物体识解,物体识解→性质识解等。

四、影响英语名词动态识解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英语名词背后的识解具有动态性、多样性是因为识解是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之间互动式体验、认知加工的产物。客观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的,人类的认知是多维的且具有主观能动性。用界限分明、一成不变的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反映运动的客观物质世界和人和客观世界之间的互动式体验、认知肯定是行不通的,也不符合语言事实。具体来说,造成英语名词的识解动态性的主要因素有:当下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认知主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方式、认知域、辖域、突显、抽象度等。在形成识解的过程中,人的意识对认知对象或概念内容进行各种识解操作。识解操作是指认知主体对反映认知对象的概念内容的认知加工,包括对认知域、视角、辖域、抽象度等方面的选择或调整[9](43-75)。通过对名词激活的概念内容的识解操作我们可以得到某种识解:物体识解、物质识解、性质识解、活动识解、概念识解、功能识解等。物体、物质识解是具体性识解;性质识解、活动识解、概念识解、功能识解是抽象性识解。下面我们对影响英语名词识解的各个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阐释。

(一)当下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

客体本身存在的状态及变化会直接影响识解、导致识解的变换。比如cat在一般情况下被识解为有界的、离散的、可数的物体。但在例(2)中,cat在被车轮轧碎之后变成物质,就会被识解为无界的、连续的、不可数的物质。类似的还有egg, apple等,被打碎、压碎以后,也由可数的物体变为不可数的物质。啤酒作为液体一般被识解为无界的、连续的、不可数的物质,但啤酒在酒瓶里或杯子里面时易被识解为有界的、可数的物体。

对名词的识解必须基于某个特定的认知域,认知域会影响识解,认知域的变换会导致识解的变换。英语名词背后是可数识解还是不可数识解取决于认知域。比如beer在物理空间域一般被识解为不可数的物质;在种类域中beer具有有界的、可数的识解,beers表达不同种类的啤酒。名词behavior一般具有不可数的意义;但在种类域behavior变成了可数的,可以用behaviors表示各种各样的行为,如上文中例(9)。

通过切换认知域,“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具体名词”computer在句子I bought a computer 里面具有具体性识解,因为这个句子是在物理空间域内讨论计算机,computer在物理空间域内是一个硬邦邦、可触摸的实体。例(8)是在抽象概念认知域内讨论计算机,the computer不是指称某个特定的物理实体的计算机,而是指称抽象概念认知域中的概念性客体“计算机”。在抽象概念认知域里,概念性客体the computer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与其他概念性客体如the telephone, the steam-engine, the lion等相区别,所以加冠词the. 这种用the N 表示类别的用法更适合学术性语篇,因为在学术性语篇里面名词一般被放在抽象概念认知域用来谈论概念、类属和一般(普遍)性命题。

反过来,“抽象名词”可以通过切换认知域实现具体化,也就是获得具体识解。比如,hesitation在心理状态域内具有抽象状态识解,是所谓的“抽象名词”。但在时间域中,hesitation是有始有终的,即有界的,可以获得具体、可数的识解。我们可以用hesitations表示时间轴上先后几次的犹豫,每次犹豫持续一段时间。

辖域会影响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识解。辖域是名词在认知域中标示的子域的背景。也就是说,事物必须有一个背景才能突显它的存在。湖泊需要有周围土地的存在才能突显湖泊的轮廓线及湖泊的存在。黑点必须有周围浅色背景的存在才能突显黑点的存在。从高处俯瞰湖泊,湖泊的边界及周围土地(即辖域)落在人的视力范围之内,这时候湖泊这个水体被识解为有界的、个体的、可数的识解。人身处湖泊里面游泳,看到四周都是茫茫的水,这时候容易把湖泊识解为无界、连续的物质water[17]。有些事物由于辖域的维度相对于人的感受能力范围较大,不易被识解为个体,如campus, town等,因此這些名词有时候前面不加表示个体指称意义的冠词a/an, the。看下面两个例句:

英语中的town是城市或镇的意思,面积规模大小不一。例(14)中的小镇面积较小,主人公是这个镇的常住居民,因而他比较容易观察到、熟悉这个小镇的周围界限,能感知到小镇是个有界的个体。所以,在例(14)中用了“a small town”。例(15)中的主人公进入了一个规模可能比较大的城镇去办事,而且很可能不是这个城镇的居民,他看到的只是人流、车流、楼房、店铺等,而无法观察到城市的整体轮廓;好比一个人迷失在森林的一棵棵树木当中,无法观察到森林的整体轮廓。这时候他无法形成该城镇是个有界的个体的认知,所以例(15)中用了“in town ”, 而不是“a town”[18](116)。

当认知域、辖域确定时,突显区的选择或移动也会导致识解转换。以school一词为例,school包含学校建筑、学校的师生和教学活动。当说话者的注意力选择聚焦、突显师生时,school的识解是师生;当注意力聚焦、突显建筑时,school的识解是有边界、形状的学校建筑;当注意力聚焦、突显教学活动时,school的识解是上课或学习。

像school这样的表示机构、场所的名词,如bed, home, school, college, church, hospital, prison, sea等,所指客体既可以被识解为有形的建筑物、场所,又可以被识解为发生在其中的活动,如:

在上面這些句子中,bed, prison, sea等名词前面没有限定词,也就是所谓的“光杆名词”。限定词表达、突显了名词的所指意义;这些名词前面缺少限定词,说明它们表达的认知对象不再被识解、突显为物理的客体,这些名词单独或和前面的介词或动词一起表达特定的习惯性的活动、行为、功能、身份等。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到突显区域的转移会导致识解的改变。

突显区域的选择或转移也会导致所谓的抽象名词获得具体化识解。比如,名词surprise既可以表达抽象识解,即惊讶、惊奇的情感,又可以表达具体识解,指引起人们惊讶之情的人、物或事。从心理认知上讲,人、物或事激发、引起了人们的惊讶之情,该人、物或事与感受者的惊讶之情紧密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感受对象。通过突显区域的转移,说话者注意的焦点可以在惊讶的情感和引起惊讶之情的人、物或事之间转换,当感受者(即说话者)的注意焦点落在引起惊讶的人、物或事上面时,surprise就会表达具体识解,即引起惊讶的人、物、事。一般来说,表达性质、状态、感情的抽象名词都可以具体化,表示具有或引起某种性质、状态、感情的人、物或事,比如beauty, necessity等。行为抽象名词也可以通过突显区域转移获得具体化识解。某种行为作为认知对象激活对应的行为名词,认知主体/说话者可以用这个行为名词表达对认知对象(即行为)某个侧面的突显,即行为本身、行为的主体、客体、结果、地点等侧面。如temptation既可以表达诱惑这种行为,又可以表达引起诱惑的事物。

抽象度(schematicity)是认知主体对事物的细节描绘的精细或粗略程度[19],比如下面描绘同一事物的一系列名词抽象度越来越高:Bordeaux→wine→alcohol→beverage→liquid→substance。抽象度会影响对认知对象的可数性识解。人类的认知在形成范畴时,为了增加范畴或概念的外延,即使范畴包括进去更多同类事物,往往需要对这些比较类似的事物进行抽象化识解操作,忽略它们之间不同的特征,聚焦它们相同的特征。经过抽象化操作,在认知中这些事物的同质性得到了增强,具有了不可数物质的某些特征,比如可以叠加、可以分割,而且名词形式保持不变。这样,这些形形色色的类似事物获得了一个抽象度更高、同质、无界的物质识解。比如chairs, tables, closets这些制品形状、大小、颜色、材料各不相同,但是人类注意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具有为家居和办公生活提供舒适和便利的功能,于是人类忽略这些东西的形状、大小、颜色、材料等属性,只关注共同特征,用furniture这个名词代表它们。所以,furniture代表了一个无界、同质、连续的物质识解。在这方面与furniture类似的名词还有clothing, housing, footwear, equipment, luggage, artillery 等,一般是集合名词。另一方面,如果对有些抽象名词增加细节描述,使之更具体、详细,这些本来具有无界、连续的类似物质识解的名词就会获得有界的个体识解,标志是使用不定冠词a/an,比如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

以上说明抽象度调节这种识解操作会影响认知主体对事物的识解。

(六)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会影响英语名词的识解。人与世界的互动方式影响或决定人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域、辖域、突显区、抽象度的选择或调节,从而影响人对事物的识解。比如下面三个句子:

例(21)中沿着路驾车行驶的人把路识解为一维的线,例(22)中横跨马路的人把路识解为二维的平面,例(23)中在路上挖洞的人把路识解为三维的空间;人们与路的作用方式不同,使得他们关注、突显路的不同侧面,产生对路不同方式的识解。

很多时候,在对认知对象形成识解的过程中,几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比如在一部童话里,一个白蚁母亲这样说她的白蚁儿子:

在这个句子描述的语境中,典型的“可数名词”book, shelf代表的物体被白蚁看成不可数的物质。这是因为:第一,书、书架的形状、轮廓远远超出了白蚁的感觉范围即辖域(在这个语境里主要是视力范围),在白蚁的视觉里,书、书架是巨大的、无界的;第二,在白蚁的认知里,突显的是书的纸质材料,尤其是材料的味道,而不是书里面的信息内容、书的轮廓和边界;最后,白蚁与书、书架的作用方式是一点一点地啃食构成它们的材料,而不是与书本或书架的整体打交道。所以,白蚁对书的独特识解是由辖域、突显区、相互作用方式这些因素共同促成的。

本文探讨了在实际语言使用中英语名词背后的动态识解及影响英语名词识解的各种因素。本文指出识解是人类的认知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名词所指的识解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客观事物当下的状态、认知域、辖域、突显区、抽象度、人类与事物互动的方式等。这些主客观因素导致名词背后的识解是动态的、多樣性的。英语名词有如下识解:物体、物质、概念、性质、活动、功能等。识解投射、决定了名词短语形式,包括限定词的选用、可数性标志;英语名词的识解的动态变化导致英语名词短语中限定词、可数性标志的复杂多变。这就造成了英语学习者的困扰,增加了她/他们的认知、学习负担。英语教师和学习者需要依据本文的名词动态识解理论认识到不同语境中英语名词背后的识解,认识到影响识解形成的复杂的主、客观动因。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准确地理解各种语境中英语名词的用法。

[7]黄光庭.英语名词可数性刍议[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3(6): 122-126.

[8]陆锦林.试论英语名词的可数用法和不可数用法[J].山东外语教学,1986(3):15-26.

[11]王寅.认知语言学的意义新观:体验性概念化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1-6.

[15]王寅.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3):211-217.

[17]毋亚勤.英语名词可数性的认知解读[J].外语学刊,2011(6):27.

[18]徐克强.英语零冠词新探[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4(1):116.

基金项目:吉安市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语言复杂适应系统中的句法”(项目编号:18GH173);2019年井冈山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语料库的自助式英语写作全流程课程资源体系建设”(项目编号:XJJG-19-36)。

英语中有些情况下都包含或表示“”的意思。以下是部分词语的详细解释和区别:


以上结果根据算法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作巧克力糖解释时候 是可数的

  其实呢,这单词是个集合名词,单复都可以用,比如“一块巧克力(a bar of chocolate)”或者说“一些巧克力(some chocolates)”;

  chocolate作为食品和饮料的用法基本上就是两种情况:

  一、用在不可数的场合一般是指热巧克力饮料(是指液态的或者是膏状那种啦,你懂的),大多数情况下是要与牛奶混合的饮料。而且前面要加量词的,比如说:“一杯热巧克力(a cup of hot chocolate)”;再简单给个例句“热巧克力在冬天受欢迎,这种热饮一般是由可可粉和热牛奶加糖一起冲兑出来的”,"hot chocolate is a kind of hot beverage,

  二、当作复数用的时候一般都是指盒装的那种巧克力糖果(通常指的是里面含果仁的那种,一颗一颗或是一粒一粒的,你肯定吃过),比如说“一盒巧克力糖(a box of chocolates)”或者“一袋巧克力糖(a sack of chocolates)”;

  再补充下第三种情况,在这个词当形容颜色的时候也是不可数的,巧克力色(或者说褐色\深棕色)一般大家都会写成 "chocolate-colored"。比如说“巧克力色的地板(chocolate-color wooden floor)”,或者再来个例句“牛奶色的窗帘配上巧克力色的木地板,这真是一间温馨又浪漫的屋子 ”,"Milk-colored curtains coupled

  n.巧克力; 巧克力色; 巧克力糖;

  adj.巧克力色的; (含有) 巧克力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rrangement可数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