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孩子有没有自闭症是如何造成的呢?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可以根据不爱动、不爱抱、不认人等行为进行初步判断。

长期康复训练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些训练任务或活动,让患儿掌握生活和学习技能的办法。

孤独症多数在孩子3岁左右确诊。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康复效果会更好。

孤独症患儿可能会有以下表现。

一般宝宝饿了会哭,不舒服会闹,听到声音眼睛会去找。

孤独症患儿常不声不响、不哭不闹地躺着,对周围动静也没反应。

小宝宝喜欢被人抱,对孤独症患儿来说,抱和不抱差不多,没太大反应。

七八个月大的宝宝一般能分辨亲人和陌生人,孤独症患儿则分不清。

孤独症患儿对玩具一般不感兴趣,就算拿着玩具,也不是正确的玩法。他可能更喜欢玩自己的手、瓶盖或饮料瓶等。

10个月左右的宝宝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都会看过去。

孤独症患儿听力正常,但听到自己的名字却常常没反应。

16个月大的宝宝已经会说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汇。

但孤独症患儿这时候一般不说话,别人和他说话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反应。

18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可以用手指来指物,或者用眼睛追随他人手指所指的方向。

孤独症患儿不一样,不会正确地指物,也不会去看别人指的东西。

家长要认真观察宝宝的生活细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可到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免费咨询

“杜医生,天天现在的病情好了很多了,今年下半年就能去幼儿园上学了。”近日,万州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发育行为中心)的诊室里,一位家长激动地说到。原来,这位女士姓吴,她的儿子2岁多时被诊断为自闭症,经过半年多的干预训练,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自闭症患儿的不良预后,因此,家长和医生的早期识别能力尤为重要。”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师杜洪慧说,当孩子出现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语言迟缓等症状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带孩子确诊。

喜欢自言自语,说一些家人“听不懂的话”

大多数孩子1岁左右就开始牙牙学语,到了2岁就会说一些简单的语句了,但两岁半的天天(化名)却反常地话很少。因为天天的爸爸妈妈上班忙,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在带,一开始天天话很少,大家都没当回事,以为是孩子性格内向。而和天天接触最多的爷爷奶奶也只是觉得他每天精力都很旺盛,又很调皮捣蛋,照顾起来特别累。

随着天天年龄的增长,家长才越来越发现他的不对劲。经常讲一些家人"听不懂的话",还喜欢自言自语像鹦鹉似的重复家人的话,而且叫他名字也没有反应,想喝奶或者玩手机时都是拉着大人的手去做,视线也不与大人接触。更让天天妈妈头疼的是,他吃什么东西都要闻一下再吃,还特别挑食,小区的小朋友靠过来,他就走开,难以融入身边的环境。

看着天天众多异常的表现,家人这才担心起来,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来到了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经过一系列的诊断,最终天天被确诊为自闭症。后来,经过半年多的干预训练,天天现在不仅有3-5个字的句子,可以按妈妈的指令拿东西,大小便会示意,而且还可以主动和小朋友一起玩,爷爷奶奶觉得照顾他比以前轻松了很多。目前,天天的妈妈正在帮他物色合适的幼儿园,今年下半年他就可以背着书包去上学了。

自闭症患儿有三个主要特征

自闭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杜医生介绍,近年来在万州区自闭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但这和医生的诊疗水平和社会关注度及家长意识普片提高也有一定关系。

杜医生表示,自闭症发病初期,很容易被忽视,往往是到了病情严重时才去医院确诊,这样对孩子的后期康复治疗很不利。如何尽早发现孩子的异常呢?她介绍,自闭症虽然目前病因不明,但有两条是已被明确的自闭症高危因素,即有患自闭症的兄弟姐妹;有精神分裂、情绪障碍或其他精神及行为问题家族史者。因此,提醒市民,有这两种家族史的市民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孩子平常的行为表现,尽早排除自闭症因素。此外,自闭症患儿有三个主要特征:社交能力发展障碍;沟通能力发展障碍;狭隘、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活动。

“除了早期发现孩子异常,尽早带孩子就医也很重要。很多家长一听说孩子患有自闭症就感到绝望,羞于启齿孩子的病情,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杜医生说,干预越早越好,确诊患儿立即干预,对可疑的患儿也应及时进行干预。孩子生病了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家长应树立信心,因为通过正规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康复训练,自闭症患儿也能够生活自理和社会融合,甚至能正常上学、工作。

4月2日当天可免费挂号咨询

记者了解到,为天天进行康复训练的正是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该中心不仅拥有早教部、语训部、特教部、智测部;还拥有提供诊断、评估、咨询、治疗相结合的专业医疗团队。中心目前服务对象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多动症、言语及语言障碍、脑瘫后的智力康复、智力障碍、学习障碍、抽动障碍、遗尿、遗粪等有各种儿童发育期行为问题的患儿。其中自闭症的训练最有特色,围绕社交、行为异常干预、情绪障碍干预及家庭干预等四大部分进行。经过多年的努力,帮助不少自闭症患儿和家庭走出阴霾,重新过上正常生活。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的早发现尤为重要。为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拥有健康幸福生活,凡是4月2日当天在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就诊的自闭症患儿,不仅可免挂号及咨询费,还可以免费做PEP-3自闭症教育评核量表。如果还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拨打进行咨询。

支招:5招教你快速筛查孩子是否有自闭症倾向

早期筛查可以发现这些异常(2岁或2岁前早期诊断可靠):

指目光接触异常,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

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自闭症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忧伤,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小儿自闭症的危害极大,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清楚小儿自闭症的症状知识,以便大家能够尽早发现疾病的存在。

  小儿自闭症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疾病对于小儿自闭症父母来说也是很烦人的。

       小儿自闭症一定要尽早发现,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小儿自闭症需要家长能够给予很大的耐心和精力,因此,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想要尽早判断出孩子是否患上小儿自闭症,家长们需要对小儿自闭症的症状知识非常了解。那么,如何判断小儿自闭症?孩子若有三种自闭症表现必中招,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来进行简单的了解和认识。

  小儿自闭症的症状非常多,家长们一定要多加了解,这样才能在孩子患病的时候第一时间得以发现。小儿自闭症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和身边的人情感交流受限。

  小儿自闭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辨不了亲人和陌生人,尤其是在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不喜欢看着对方的脸,同时还会特意避开与他打交道的人的眼睛,不喜欢和人交往,只想一个人玩耍,没有情感表现,同时也会出现缺乏同情心的现象。

  第二,喜欢保持固有的生活模式。

  小儿自闭症对生活的环境要求比较刻板,不喜欢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比如说家具的移动,饮食起居的改变,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比如说会出现恐慌或者是发怒的症状。

  第三,出现语言障碍。

  所有的小儿自闭症一般都会出现语言障碍,但是表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小儿自闭症患者会出现多言多语的现象,但是理解能力很差,还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

       有些孩子在一岁的时候会说一些简单的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爱说话,甚至拒绝交流,经常一言不发。

  如何判断小儿自闭症?孩子若有三种自闭症表现必中招,小儿自闭症的症状很多,除了以上三种症状表现外,孩子还会出现很多的症状表现,比如说躁动不安,社会障碍,智能障碍等等。家长们一定要多了解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判断出孩子是否患上小儿自闭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闭症是如何造成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