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到了当孩子遇到不公平对待怎么办待遇家长应该怎么做?

当我第一次从女儿嘴里听到“不公平”这个字眼时,我格外吃惊,这个5岁的小女孩儿是从哪里知道这个词的?她接收新词汇的程度远远超过我对她的预估。

起初,我没有把这个“不公平”放在心上,因为我让她叠自己的衣服时,她义正言辞地说:“为什么不让爸爸叠,而让我叠,这太不公平了!”我果断地回绝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你的衣服,就应该你来叠!”

类似这样的“不公平”事件经常上演:让她捡家里地上掉下来的垃圾,她也会反驳:“为什么你们不去捡,要我捡,这也太不公平了!”

她几乎把所有我们要求她做的事情都认定为不公平,或许在她的认知里,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是父母给孩子下指令,而不是父母遵从孩子的指令?

我被“不公平小姐”的一系列“不公平”惹恼,终于忍不住吼起来:“哪儿来那么多不公平?让你做的就赶快去做!”

女儿被我这一声吼彻底震慑住了,此后的几天,我没再听到她嘴里蹦出“不公平”那几个字。正当我为自己的这声吼沾沾自喜时,我发现女儿似乎变得不爱说话了,更确切地说,是不敢说话了,或许她怕自己的话再惹来我的“震天吼”。

察觉到女儿的变化后,我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我深深检讨自己不该对一个5岁的小孩那么凶,这或许会给她的心理蒙上阴影。

于是,我决定弥补我的过失——扮兔子,露出两颗大门牙,叫着女儿的小名,让她给我根胡萝卜,或许是平时太过严肃的刻板印象,让女儿对眼前这个妈妈大为惊讶,原来妈妈也可以这么可爱。

晚上睡觉,我主动要求跟女儿一起睡。躺在床上,我问她:“你在幼儿园的时候开心吗?”女儿像是回忆似的说道:“开心。”

紧接着,她又怯生生地说:“不过,也有不开心的时候……”我像是抓住了走进女儿心里的契机一样,赶忙问:“有什么事是不开心的呢?”

虽然没有看到女儿稚嫩的小脸,但从她吞吞吐吐的言辞间,我听得出来,她肯定是在“讲与不讲”之间纠结,我大胆地鼓励女儿,学着她以前的样子,摇着她的胳膊说:“求求你了,快告诉我吧!”女儿看到我这像她一样幼稚的行为后,彻底放下了心里的防线,向我娓娓道来。

原来,她不开心的事就是在幼儿园里遇到了“不公平待遇”。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吃饭快的前几名,老师会奖励每人一个小贴画;上课时表现好的小朋友,老师也会奖励一个小贴画。

然而,班里有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小朋友城城,不管是吃饭还是上课,都没有其他小朋友表现得好,但是他在吃饭前或者刚一上课时,老师就会给他一整张贴画,这让其他小朋友“垂涎欲滴”,在他们的眼里,那些卡通形象的贴画可是他们放学后向家长炫耀的资本,以证自己一天下来表现得很好。  

让女儿困惑的是,为什么城城比其他人要早还多地拿到贴画?为什么别的小朋友要做完这件事并做得很好时才会得到呢?听到这件事后,我颇为惊讶,一时语塞。

毫不起眼的贴画在大人眼里一无是处,但是在孩子眼里是公平的象征。我开始为这种不公抓耳挠腮,要怎么解释会让她更能接受些。

好在我对那个城城小朋友多少也了解些,他确实是很调皮,几个老师都拿他没办法,我想老师的这种行为或许是想激励城城,让他在得到小奖品后能安守本分些。于是,我对女儿说,这种奖品的意义是不同的。

你和其他小朋友得到的贴画是老师奖励你们表现得好的,而老师提前给城城的贴画是想激励他,让他向你们看齐、向你们学习。并不是给你们的贴画少就说明你们表现的没有他好,而是你们做得很棒,等城城也能像你们表现的这么好的时候,他也可以跟你们同时获得一样的贴画了。所以这个时候,你们要像帮助小弟弟一样帮助他,让他上课、吃饭时跟你们做得一样好。

虽然这不是个完美的解释,但解开了困扰在女儿心头的疑惑,让她对“不公平”有了新的理解。

我没法告诉她,世界原本就是不公平的,就像你不能选择谁来做你的妈妈一样,我只能告诉她,妈妈理解你的负面情绪,也愿意倾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如果真的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公平,不要否定自己,并不是你做的不好,但也不要埋怨别人比你得到的多。

忍气吞声地承受不公平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愤世嫉俗地抱怨也解决不了问题。调整心态,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努力做好自己,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理性抗议……我相信,经过这次“不公平”事件后,不仅女儿解开了她心中的困惑,我这个妈妈也学会了怎样倾听与处理她口中的“不公平”。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皮亚杰,1932)孩子们对“公平”的理解是分阶段发展的: 第一阶段,他们从只考虑个人喜好开始来理解“公平”;

第二阶段孩子理解的公平是“平均、平等” (EQUALITY),即每个人都应得到相同的份额或权益;

第三阶段孩子才能够理解“公平公正”(EQUITY)是基于接受者的实际情况(如投入程度、实际所需等)来做出的权衡。

基本上孩子要到10岁以后,才能够理解第三阶段的“公平”(Damon, 1980)。 

本文中孩子的表现正好应了研究者的发现:孩子们使用“平等(Equality)”规则来对待同伴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是最公平的(Baumard, et al., 2012 )

10-18周岁青春期存在厌学、早恋、叛逆、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问题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无节假日!叛逆孩子学校,问题青少年教育学校,特训学校问题孩子学校,全封闭学校面向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常年招生,签订合同.

10-18周岁青春期存在厌学、早恋、叛逆、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问题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无节假日! 叛逆孩子学校,问题青少年教育学校,特训学校问题孩子学校,全封闭学校面向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常年招生,签订合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孩子遇到不公平对待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