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保障老年人骑行自行车利与弊安全?

既然年纪大,为了娱乐,那么排除竞技导向的公路车,如果父母想骑车,就直接试试看山地车吧,这个价格捷安特美利达都可以买到不错的,我在台湾还买过一台,捷安特旅行车,车架看上去挺像山地车,但是用的是公路轮组,平路骑起来也很舒服,直接光顾本地的捷安特美利达车店即可

  精彩的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了,这段经历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是不是该好好总结总结呢?现在你是否对活动总结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帮助老人公益的活动总结范文(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帮助老人公益的活动总结1

  为空巢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是万达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载体之一。关爱老年人,尤其是独居或生活困难的高龄老年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项重点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20xx年7月万达社区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以来,万达社区会同有关部门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万达社区近一年来“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生活照料,让空巢老人“称心”。为保证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实效,市民政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在实施居家养老工作前期对社区的老年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入户调查。通过调研,了解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在为老人提供全面服务的同时,注重针对不同层次老人的不同服务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比如针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和生活困难低保户老人实行无偿服务,使许多空巢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各种帮助。社区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基层为老服务队伍,通过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多种渠道做好为老服务工作,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老年人按要求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二是心理抚慰,让空巢老人“舒心”。组织具有心理学知识的志愿者,位的老年志愿者,通过电话问上门慰问、为老人读报、陪老人聊天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为精神寂寞、有心理疾患的空巢老人提供心理关怀志愿服务,随时了解空巢老人的精神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使空巢老人摆脱孤独寂寞,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社区以“奉献一片爱心、参与志愿服务、温暖空巢老人”为主题,在全社区开展了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三是健康保健,让空巢老人“暖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空巢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老年健康保健知识讲座,为困难空巢老人提供义诊、保健咨询等志愿服务。社区志愿者还为患病的空巢老人提供陪同就医服务。四是法律援助,让空巢老人“安心”。组织具有法律知识的志愿者,特别是一些身体健康的已退休法律界人士,通过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进行法律法规宣传、为有法律纠纷的空巢老人提供司法援助。社会治安管理部门和物业部门对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进行重点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居住环境安全。

  五是文体健身,让空巢老人“开心”。万达社区充分利用老年活动室、体育健身设施等,组织开展社区老年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定期组织空巢老人参观旅游,感受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丰富了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帮助老人公益的活动总结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趋势日益明显,关爱空巢老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出现在空巢老人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关爱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对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0xx年7月7日下午,为了体现社区对空巢老人的关怀,五通社区妇联、五通社区团支部组织辖区内的共青团员志愿者在春节上门看望了空巢老人龙叔叔。共青团员们为老人送上了鲜花与节日祝福,还购买了多种水果送给龙叔叔,陪老人聊天,捧着孩子们送来的祝福,老人喜笑颜开。随后大家争着帮忙做家务,龙叔叔看到天气这么冷非常舍不得让志愿者打扫卫生,可是志愿者们依然坚持要把龙叔叔家打扫干净,让老人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孩子们的爱心让老人感觉很温暖,使老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整个下午,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子女分居的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空巢老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在感情上得到慰藉,弘扬关爱老人、尊敬老人的文明风尚,为政府分忧解难,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社区会尽一切努力将关爱老人活动发扬光大让老人们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爱,安享幸福晚年。

  帮助老人公益的活动总结3

  都市灯光下的彷徨,走过没有晨风的街道,只那一秒钟的感动,眼角微湿之后,我突然明白:原来那里是寂寞老人的快乐天堂!有我们的在的世界,你们再也不孤独,我们会陪伴在你的身旁,帮助你们挣脱那些悲伤的回忆。于是,当我离开时,看到你们灿烂的笑脸,从此我定下决心:你的未来我会和你们一起分享!

  我们帮助的对象是一对老夫妇,儿女都不在身边,生活比较困难,爷爷患有半身不遂,一直都是奶奶在照顾他,由于身体不便老人很少出门,爷爷一见到我们这些志愿者既高兴又感动,我们耐心的与老人们谈心沟通,宣传一些保健知识,并帮助老人做家务,临别时爷爷满含热泪与我们道别,并不顾腿脚不灵便,执意将我们送到大门外。爷爷和奶奶都是朴实的老人,日子过得挺困难,却有着最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能给予他们的帮助实在是太微薄了,其实,老人们的要求很低,只要有人关心他们,听他们诉说,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简单的问候,带给他们的确实我们无法体会的需要,特别像爷爷这样腿脚不便的人,他们的活动范围就只是在那个屋子里,当听到他说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这么坐着,什么也做不了,那悲伤的语气令人心疼,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们,只能用手心传递一点温暖,但我们的到来真的让老人们感到无比高兴,眼角挂着开心的泪水。

  加入到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已经一年了,总是说是我们这些志愿者在为老人送去关爱,其实爱是相互的,在我们关心帮助老人的同时,老人们又何尝不是在关心着我们,大学生的我们离开家乡来到XX求学,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生活,此时老人们更像是我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的家人,关心、疼爱我们,爷爷奶奶时常嘱咐我们要好好学习,注意身体,不要我们总为他们买东西,这种温暖是一股暖流,将冬日的寒冷带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老人们给予的家人的温暖,也让我们感动,即使不回家也有一个家的感觉。

  我会把关爱空巢老人的`心意持续下去,将不断为这些空巢老人送关怀,送温暖,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让老年人体会到社会的关爱。

  帮助老人公益的活动总结4

  1月13日,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暖心行动”为主题的“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在市红十字会举行。此次活动由市红十字会、市级机关工委、市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办公室和天津日报联合举办。在此次活动中,酷天津踊跃的参与了进来。启动仪式结束后,酷天津和举办单位的领导们与红十字志愿者们又深入津南区八里台镇的困难户家中慰问,为他们送去专项慰问金和年货。

  为实现社会捐赠资源和精准扶贫、精准救助的有效对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办公室通过实地走访和进行情况摸底,在我市500个市级困难帮扶村中确定了本次受救助的300名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在今年的“博爱送万家”活动中,市红十字会将精准救助这300户困难群众,向每名困难人员送去专项慰问金20xx元。

  同时,酷天津也会跟着各区县红十字会也将启动“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重点对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开展救助。

  据悉,自1999年开始,连续17年,市红十字会每年都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全市红十字会系统每年慰问困难家庭3万余户,该活动已成为市红十字会对困难群众进行人道救助的品牌项目。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将以更加切实的行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开展人道救助活动,把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手中,让困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救助和关怀。

  帮助老人公益的活动总结5

  一个孤苦伶仃的身影,一个傻乎乎的笑脸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她经常拄着拐杖,在小区的垃圾桶里捡些废旧报纸,塑料瓶,颤巍巍地走着。她是谁?她的儿女呢?

  她就是生活在我们小区里的一位老奶奶。听妈妈说,老奶奶的老伴早已去世,儿女不在身边。家里只剩下了她,因为身体不太好,需长年吃药,退休金不高的她只能靠捡些垃圾来贴补生活。每当我放学时,我都会笑着说上一句:奶奶好!接着她就冲着我傻乎乎地笑着。每天吃过晚饭,我都会在小区里散步。我常常见她坐在小区门口的椅子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这时,我会坐在她身旁,和她聊一聊我们的校园生活,发生在班级里的有趣的事情,学校开展的活动等。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跟她说话。而她回答我的总是一个傻乎乎的笑脸。

  像老奶奶这样的老人,被称之为空巢老人。而当今社会,这样的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了。一天,我翻开报纸,几个数据跳进我的眼帘: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预计十二五期末,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关爱空巢老人,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的就是孩子想孝敬亲人,可亲人早已不在。有些事情是你想做也做不了的,而有些你现在能做的事情不去做的话,等你想去做了有可能就没机会做了。试想,很多的年轻人,远离父母,外出打拼挣钱,也许他们挣钱是为了让父母有更好的生活,可也许等你挣到了很多很多的钱以后,你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也许你会后悔,没有陪同自己的父母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本该幸福的时光――晚年。我想,每一个人都要在情感上关注父母、理解父母,常回家看看。社会也应该给这些老人更多的关爱。

  关爱空巢老人,让他们的晚年不再孤单,成为我们践行的中国梦。

  帮助老人公益的活动总结6

  一、定期走访,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和精神服务

  7月1日,社区各委主任对空巢老人进行走访慰问,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子女外出工作情况等,及时了解和解决空巢老人的紧急需求,陪同老人聊天解闷,提供精神慰籍和心理抚慰,增进与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赠送了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给老人,嘱咐老人要注意饮食,保重身体。此外,还鼓励老人多参加社区活动以及专为老人开展的系列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享受老年生活。

  为了让空巢老人在平时生活中更注重饮食健康,科学合理地控制食用盐和食用油的摄入量,预防三高疾病,社区在5月份向空巢老人陆续免费发放控盐勺、限油壶、量油尺共13个,并组织20名志愿者专程上门为老人详细介绍正确使用方法。为此,老人都纷纷对社区以及志愿者的关爱和帮扶表示由衷的感谢。

  二、开展体检活动,为空巢老人提供健康服务

  为保障老人的身心健康,社区定期为空巢老人举办免费的身体检查活动,使老人生病能够得到及时医疗和照顾。7月10日下午,社区组织了空巢老人进行免费的白内障排查,通过验视力、散瞳等形式检查老人的视力情况,为下阶段的.手术治疗提前做好准备。7月下旬,社区会同铁西区人民医院对空巢老人进行免费的体检,得到了社区老人的广泛赞同。

  三、宣传引导,扎实推进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

  社区全面铺开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工作,大量收集关爱服务情况的文字、图片、视频等,通过对帮扶对象进行跟踪报道,加大对关爱空巢老人工作重大意义的宣传,广泛宣传无私奉献、关爱老人的感人事迹,号召广大市民向志愿者学习,积极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社区老年人越来越多,如何关爱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让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快乐,一直是我社区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和提供心灵关爱的温暖,营造家庭幸福生活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培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风尚。

  帮助老人公益的活动总结7

  为构建团结和睦、友爱和谐的邻里关系,弘扬奉献、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7月13日,金台园社区开展了“温暖进社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来到了辖区行动不便、独居、空巢老人家中,让老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志愿者们走进老人家中,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家政保洁、维修家电、亲情关爱等志愿便民服务。老人都非常高兴,不住地称赞,感谢社区对他们的关怀,感谢这些志愿者们带给她快乐和温暖。

  目前,金台园社区志愿服务站共有卫生志愿服务队、爱心志愿服务队等5支志愿服务队,社区还建立了邻里互助QQ群、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公布社区志愿服务热线,方便供需双方沟通交流,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了快捷的通道。

  此次活动,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区孤寡老人带来了帮助和欢乐,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没有忘记他们。同时也培养了居民助人为乐的精神和责任感,以此来营造社区邻里互助的和谐氛围。

【帮助老人公益的活动总结范文(通用7篇)】相关文章:

海外疫情越发严峻,温籍侨胞的安危,深深牵动着家乡亲人的心。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和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家或多或少会产生恐慌情绪,心理专家给所有海外同胞支支招。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居家防护篇 ●

1.在家也感到很紧张,一直戴着口罩有必要吗?

答:处在他乡异国,我们的恐慌可能会更大。但家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特别是如果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那戴口罩是不必要的。如果觉得家人有一定感染风险的,可以让那位家庭成员去隔离点,或在一个房间进行自我隔离。在家中,做好日常的消杀工作,让房间处于通风状态以及勤洗手,可以放心地不用时时戴口罩。

2.宅家时间太长了,有些烦躁了怎么办?

答:在国外,我们可能很少那么长时间一直待在自己的家里。这段特殊的抗疫时期,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全民贡献,就是宅家为疫情做出贡献。看起来很简单的贡献,对于疫情的控制却最为重要。这么长时间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我们会有一些情绪反应这很正常。
这次疫情隔离期,大家虽被束缚住了自由的出行,但很多人也发展出了以前从未尝试过的技能,有些人发现了自己厨艺的天分,有些人发现了自己动手制作的天分。我们也可以多去尝试一些在家能发展的技能像做饭,家务,让我们多去动手做事充实自己。
有些烦躁焦虑也可能与我们太久没运动有关,我们可以在家里去尝试运动,可以去网上找一些健身操跟着一起动起来。如果能坚持天天进行有氧运动,我们的情绪会随之改善。
此外,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强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互动和连接,是维护好我们情绪的有效方法。

3.在家里待得时间长了,与家人的冲突多了怎么办?

答:宅家隔离,本来聚少离多的一家子现在每天24小时几乎都处在一起,时间久了,难免有些摩擦冲突。家人间的相处出现了矛盾该怎么做呢?矛盾的真正解决办法就是沟通,有效的沟通。在双方甚至三方四方还在情绪中时,应互相回避让情绪冷却一下。到了大家都冷静下来的时候,大家互换角色,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验,再互相去沟通。其实这次特殊的情况让一家人也难得有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很多家庭的关系也有所好转。

4.长期宅家,生活变得不规律怎么办?

答:这么长的时间,都宅在家里吃吃睡睡玩玩,时间概念都渐渐模糊,甚至昼夜颠倒,就像是刚到国外倒时差一样,整天昏昏沉沉,生物钟都被打乱了。如果出现了昼夜颠倒这种情况可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调节生活规律,我们可以制定一个生活计划。比如早上七点半起床,八点半看书,十一点半吃饭等等。列好计划可以写成一个大的计划表,贴在家中醒目的位置,全家一起监督。同时定好闹钟,开始规律的生活,安排好日常的运动也很重要哦。

青少年心理防护篇 ●

5.家人让我每天都待在家里不许出去玩,我感到很烦躁,该怎么办?

答:整天都待在家里确实很无聊、很难熬,再加上疫情的消息一条接一条,总想出去散散心、透透气。但是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想要立刻享受到旅行、外出的快乐,就有可能感染病毒。与其付出巨大的代价,不如延迟满足,你就能获得更高的安全保障。重新调整作息时间,从普通的事件中找到特别的意义可能会让你格外高兴。比如,写一写或画一画“宅”在家的自己,用艺术的方式发泄情绪。弹一曲自己喜欢的歌曲,写一篇自己欣赏的小文章都可能有助于缓解烦躁。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家做一些运动,玩一些平常的居家娱乐项目。

6.因为疫情,学校延迟开学了。一方面我感到很开心,希望疫情晚点结束,这样就可以在家多玩几天;但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很差劲,感到羞愧和内疚。我该怎么办?

答:爱玩爱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向往轻松的生活。但是道德感也不可缺少,它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不要责怪自己,允许自己好好享受在家休息的时光,同时也要做好“假期有限”的准备。你可以列一张时间计划表,把你想做的事情合理安排并一一实践,那么当假期结束时,你一定会品尝到充实满足的好滋味!

7.低龄儿童,易发脾气,如何安抚?

答:海外多数城市也采取了封城政策,很多青少年被家长要求不能出门,长期封闭会有焦躁不安、烦躁的情绪。安抚儿童首先要明白,要以孩子为中心,这并不是鼓励要宠溺孩子,而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做到积极交流,耐心倾听,充分理解。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比如把病毒比喻成孩子喜欢的动画片里类似的角色,把防护措施比喻成某种盾牌。此外,情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家长们也要时刻管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保障儿童的营养和睡眠,根据不同年龄段,为孩子安排丰富有趣的家庭创造性的、教学类的、活动性的游戏。每天与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比如寻宝游戏,既有利于跟孩子增进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帮助孩子培养规则感,养成良好的习惯。

8.居家网课,节奏不合,亲子冲突,怎么缓解?

答:海外某些城市也陆续延学停课,青少年需要在网上自行学习。居家网课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对于不少习惯于被监督的青少年来说,比较容易出现懈怠,学生无法有效跟进网络课程的节奏。很多家长也同样有问题,会因为被逼每天打卡,对于网课时孩子出现的心不在焉、完不成作业等问题,会出现抱怨和不满,时间一长,耐心被磨得消失殆尽,甚至激发亲子冲突。一方面担心孩子没有好好遵守规则上网课,一方面又担心自家孩子落后于别人。所以,建议家庭制定劳逸结合的计划,合理调配上课和作息时间,每天留出独处的时间,适当运动放松,脱离网课内容,进行亲子互动,减少无谓指责。特别是碰到小的孩子未完成或者未按时完成的事项,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刀切指责。

9.最近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想认真学习却没有动力,想出门又担心。我该怎么办?

答:面对这样的重大事件,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抑郁情绪,比如对生活失去兴趣,什么都不想做,失眠、食欲衰退、心情低落等等。如果你正处于这种状态,建议你:
(1)寻求社会支持,和同学朋友多多交流,分享一些有趣的笑话或经历;
(2)规律作息,保证睡眠,保持一个较好的精神状态;
(3)设定一个小目标,给自己列一个计划表,丰富当下的生活,和无所事事说再见;
(4)适当运动,增加身体活力,提高抵抗力,排解抑郁心情;
(5)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帮你改善心情,适当拨打心理咨询热线,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和干预。

10.这段时间,虽然全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但是总是容易吵架,好像也没有培养好的情感,怎么办?

答:很多时候,不是没有陪伴,而是无效的陪伴。一家人同坐客厅,各自玩着手机,打着游戏,连句话都没怎么说,这样的陪伴有不如没有。孩子和父母一起共同阅览官方数据,传递正能量的官方消息,互相吐槽互相分享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此外,还可以互相探讨,制定出家庭计划。共读一些好书,学习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家庭的氛围和动力也至关重要。设立家庭值日生,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既可以减轻家长的家务压力,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共同开发一些美食,激活自己的厨艺细胞,让自己活跃在朋友圈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11.疫情爆发后,依旧要去学校,人流量密集,很担心会不会被感染。

答:很多国家都很严峻,采取了必要的防控措施,但是少数地区政策是按时上下学。每个人有些许担心的情绪也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学生们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勤洗手,不信谣,不传谣。学生之间,适当关注官方信息,不要讨论来源不明的小道消息,以课业为主,不逗留,不在课外聚集。每个人都做好基础的防护,管理好自己和家人,其实我们也是相对安全的。

12.老年人无法外出,缺乏锻炼,体质变差,要怎么照顾?

答:起居有常,合理饮食是关键。疫情期间,老年人更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注意减少剧烈运动、少饮酒、避免汗蒸淋浴时水温过高所引起的大汗。可以在室内做少量运动和适量的锻炼,或在家中适当做些家务,这些均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
营养不良是影响老年患者疾病结局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保持食物种类丰富多样,不偏食,荤素搭配,均衡饮食,保证充足营养。建议老年人少食多餐,进食容易消化的食品,每天摄入适量的蛋白类食物和坚果,杜绝接触、进食野生动物,避免进食腐烂、过期、半熟、生食品。

13.随着疫情的扩散,环境逐渐变得不安全,老年人可能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答: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加重,人们难免产生或轻或重的焦虑紧张情绪。尤其是老年人,心理容易脆弱孤单,更容易在这种疫情面前出现心理上的特殊变化。
1)认知能力较低。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袭时,难以及时反应和应对,需要较长时间来接受疫情信息。再有就是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靠自主学习和掌握疾病基本知识和防控知识,对疾病的认识,很多时候只能靠“道听途说”,也不懂得甄别真假。
2)存在明显的孤独感和依赖感。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尤其是居住在国外的老人,与周围人缺少思想和感情交流,有明显的孤独感,很多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有了焦虑不安、心神不定等情绪基础。对祖国有深深的依赖感,更加渴望落叶归根。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很有可能强烈要求回国。
3)存在焦虑和抑郁表现。在疫情发生之后,因为和亲人分隔两地或生病“隔离”治疗等,暂时无法团聚,进一步催化了焦虑情绪,出现如紧张害怕、无用失落以及消极抑郁等。
4)易怒和恐惧。老年人情感不稳定,容易伤感,容易激怒,如对疫情防控措施不理解,出现拒绝配合、发怒等表现,但劝导之后又容易产生懊悔心理。老年人虽然不是很了解疾病知识,但也知道疾病大体的危害性质,会害怕自己感染,担心会拖累家人,因此会恐惧疾病。
5)出现睡眠障碍。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降低,容易出现睡眠减少,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加上疫情氛围的影响,可能会加重睡眠障碍问题。

14.老人宅家,恐慌焦虑怎么办?心理压力如何疏导?

答:这与老年群体普遍存在的对健康的担忧和对生命的绝望感有关,由于衰老过程,老年人容易产生对生命的绝望感。他们对于这场疫情时时刻刻关注,不断发朋友圈,过度关注负面消息,如惊弓之鸟,甚至出现焦虑、抑郁、失眠、恐惧和绝望等症状。对此他们应该通过对自己一生的人生意义上的思考和整合,发现生命的意义,对抗绝望感。如下建议:
1)控制信息摄入量。老年人要自觉控制疫情信息摄入量,不要过分关注疫情变化,尽量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能做的防护上来。家人要留意老人的关注点,适时干预不正确的关注点,引导老人相信官方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避免信谣传谣。
2)尽量少出门。家人要耐心跟老人解释疫情的情况,教他们如何做好自身个人卫生及防护,说服其尽量少出门,避免因长时间不能外出而产生抗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居家修养时注意多通风,如果确需外出,务必戴口罩,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回到家要洗手。
3)维持健康,规律作息。应合理安排饮食,多喝水,保证新鲜果蔬、维生素的摄入,保证身体营养需求。同时关注冬春季节天气变化,注意保暖,谨防感冒。
4)充实生活,转移注意力。在不外出的情况下,老年人可利用室内空间活动,做一些令自己愉悦的事情,诸如打太极,下象棋,泡热水澡,甚至做家务等,使自己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维持身心的愉悦。
5)多与家人交流,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如果家人之间因“分隔”不能相见,可以利用网络视频通话、语音等方式进行交流,要多给家中老人关怀,避免老人过于恐慌、焦虑。
6)正视接纳老年人的紧张、恐惧、焦虑情绪。家人要积极与老人交流,陪同老人合理宣泄情绪,并普及正确的疫情信息,多讲述抗击疫情的积极信号,讲述当中的感人事迹,引导老人心态正向转变,让其相信国家正在科学、有序、精准推进防控工作,是有信心、有把握战胜疫情的。
7)寻求专业的精神心理卫生人员的帮助。当老年人出现严重恐惧、紧张、焦虑等应激反应,或其他严重心理问题时,建议及时到心理专业医疗机构就诊,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寻求专业帮助。

15.海外侨胞若要返岗复工通常有怎样的心态?

答:此次疫情对我们的身心肯定是有影响的,而且这个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很多人因为工作必须得回到工作环境,会对病毒感到担心,会体现在对具体细节的关注,例如担心工作环境是否安全,经过公共场所使用公共交通是否会有感染风险等疑虑。此外,也有人由于自行隔离等假期出乎意料的延长,可能对于工作本身存在担心、急迫或者回避的心态,或者出现“已经适应了比较懒散的生活方式”的心态出现,不想改变等。

16.我们怎样对返岗复工心态作自我调适?

答:在当前疫情的情况下,我们现在生活中出现适度的焦虑、紧张、担忧、烦躁或者难集中注意力等这些表现,都是我们在面对突发的不“正常”情境下的正常的表现,本质上是有保护性意义的,我们不要去回避它,而是尝试去接纳它,并有针对性地认识与调整。

17.具体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1)调整作息,给身体一个缓冲期:对于准备要回去工作的朋友,第一件事,就是提前调整好作息,相当于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就像给自己的身体在运动前做个“预备动作”,调整好进入工作状态,让生活慢慢正常化。
2)身体力行,将计划付诸行动:比如,可以有效地列出每天行程,固定时间做好固定的事情,按原先的生活节奏安排好生活。虽然看起来有点刻板,但这是非常时期一个小技巧,固定的节律会让我们的情绪也变得稳定,稳定的活动内容也减少我们不必要的注意力分配等,等到生活都适应了再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就好。
3)适度了解,学会过滤不良信息:要懂得给自己减负,适当了解疫情,并从正规途径了解病毒传播的相关知识和疫情发展的相关权威信息,适度屏蔽重复的信息,不盲目相信网络信息,不过度关注带有负面情绪的东西。此外,同事间也尽量不交流、不传播负面消息和假信息,避免造成心理恐慌、散播谣言信息、影响工作氛围。
4)做好防护,保持适度的卫生习惯:讲究科学应对,继续保持适度的卫生习惯,绝不放松警惕。要准备好口罩、免洗消毒液等用于上下班通勤和工作期间病毒防护的东西,并做好每日的清洁工作,尽量选择步行、骑行、自驾车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尽量与其他人保持距离,避免交谈,尽量避免触碰车上物品和他人,此外还要养成接收快递、文件等物品后洗手等习惯,从而做好自身防护。疫情让我们处在“应激”的状态里,情绪、行为方式包括卫生习惯的改变都是我们应激的表现,是我们在为压力做准备,以帮助我们更好应对风险,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大家。
5)实难调适,寻求正规帮助:在返岗复工过程中,如果面对心理困惑自己确实难以调适,比如每次重大危机事件都有可能激发我们对未知的无力和绝望感,最容易出现的悲伤、抑郁等情绪,或者过度谨慎,过度清洁等行为,或者其他让自己困扰的状态,都已经影响到生活和工作了,建议及时寻求正规、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或者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18.若遇到要求在家办公,如线上教学等情况,工作不顺或延误后出现情绪爆发,该如何关爱?

答:疫情之下,在国外也有些人不得不在线上办公、教学,而这个时候,对电子设备的熟练度和技巧有欠缺,无法把控对方进度,都会蓄积不良情绪。而同时在家工作,会影响到家人,稍有与焦虑相关的事情,就会促使焦虑情绪大爆发。
建议要审视自己特殊时期的工作能力,不要高估和过度评价。和家人做好沟通,提出居家工作需要全家参与和共同调整;社会各界也要主动关爱部分无法适应线上又不得不必须在线上工作的人,给予合理的途径去宣泄,缓解过度焦虑。比如,增加体能锻炼,跑跑步;在室内摔摔抱枕、打打拳击等,定期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让情绪波动变小,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一线工作人员心理防护篇 ●

19.在海外还有很多一线工作者,像志愿者,商会人员等会有什么样的压力呢?

答:参与防疫的一线人员,可能会有三大类的心理压力:自身的损失或受伤、来自环境的刺激与防疫任务的失败。自身的损失或受伤,还包括过度疲累等造成心身受损。来自环境的刺激,指防疫人员受到威胁、攻击或处罚而产生恐惧惊吓反应。防疫任务的失败,指当防疫工作未达预期效果,防疫人员感到强烈失望或觉得个人没有价值。防疫人员在参与阶段与任务结束阶段时,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有些压力甚至是不断累积或周期性地产生,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20.根据国内的防疫工作者反映,较繁重琐碎的工作和对疫情的恐慌会对自身工作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该如何正确看待自身工作,正确认识恐慌、焦虑、怕犯错误等情绪,并进行自我疏导?

答:对一线工作者来说,在面对未知的病毒和巨大的岗位责任时,出现恐慌、焦虑、怕犯错误等情绪都是正常的。如何进行自我疏导,可以试试正面接纳、积极表达、理性认知和积极转换这样四招。允许自己出现这些情绪,不产生二级情绪的放大,向同事或家人等信任的人,去表达你的焦虑;再次还可以借助科学理性的认知,找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积极转化,这些都可以成为心理上的保护性因素。

21.一线防疫工作者接触到患者(疑似患者)的几率较大,被传染的风险更高,面对疫情传染该如何进行心理应对?

答:一线防疫工作者接触到患者或者疑似患者的几率的确更大,被传染的风险的确更高。对此造成的焦虑和担忧完全是正常的。其实,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与病毒抗争共存的历史,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是我们的生存重要命题,因此我们需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国内的防控经验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乐观精神,同时,谨慎自我防护是最重要的,例如机场、客运站、地铁站等人口流动性大、交叉感染高发区域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全天佩戴医用口罩,尽量减少与人交流、不要与人有身体接触等。同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保证充足睡眠,休息好,避免过度耗竭,才可以打赢这场持久战。

22.大家都关注着我们一线的工作,我们这些工作者要怎么解决产生的心理负担?遇到家人不理解的情况,如何安抚家人情绪?

答:公众的社会期望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在大众焦虑的情况下,如果知道其他人正在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或者说做了什么,会坚定我们战胜的信心。因此,作为一线工作者,我们在承载大家的希望时,只需要坚持专业坦诚,就会获得大家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如果遇到不合理的要求,也不用刻意压抑自己委屈或负面的情绪。大多数人都是心怀感激,明白和理解一线工作人员的辛苦;个别人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指责抱怨,实际是掩盖对现状无力、无助感的表现,并非我们做错了什么,只是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要上“前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人的同时也能帮到自己,这时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很重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家人的感受,比如他们的担心、他们的顾虑等,然后把这种理解合理地表达给家人,让他们知道在我们心中,他们的感受也很重要,然后再解释我们申请投入这场“战疫”的意义,和我们自己也会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好自己等。

23.家人、亲属及普通群众怎么做可以给一线工作者带来心理慰藉?

答:这个时候工作在一线的所有人都是最了不起的战士,我们作为家人首先要学会倾听。如果你的家人由于工作无法陪在你身边,你可以借助通信工具保持联系、学会倾听。每个人都有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最需要的是倾听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焦虑和低落,适时地回馈一些积极的正能量,鼓励和支持他积极投身防疫工作。然后需要提供支持,不仅仅是食品、衣物等物质需求,也要顾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最后是情绪的自我管理,如果我们本身的情绪比较低落,感到压力大甚至焦虑,建议先进行自我心理建设,只有当自己的心理状况保持健康的情况下,才能为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家人带去积极的信号。而作为普通群众,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配合一线工作者的工作,看到他们的付出,这就能够给他们很大的心理慰藉了。

24.国外现在的形势,海外侨胞在当地社区如何做好防护工作?

答:居家是最好的防护,境外疫情严重地区回国需集中隔离观察14天。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乘坐飞机等出行容易被交叉感染,应尽量避免去人群集中场所。从国内防疫抗疫经验来看,居家不外出是最好的防护,希望海外侨胞和留学生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持续关注当地疫情变化和我国官方机构网站,了解新冠肺炎防控要求和健康提示。

25.海外侨胞居家不能外出,出现不良情绪,如何排解?

答:祖国关爱24小时在线。随着国外确诊病例数不断增多,浙江省侨联开通了24小时服务的热线,温州市政府也开通24小时微信平台服务热线,安排专人在线回应侨胞的热点问题。同时,海外侨团和省市基层侨联等移动平台还发布了《海外浙江人防疫手册》《侨胞防疫三字经》等指南,引导在外亲人正确应对疫情防护。

26.如在国外社区遇到对疫情防控缺乏理解的海外侨胞,你可以做些什么?

答:在目前的国外疫情背景下,人们对不太了解的事情,总是更容易想到不好的一面,这有利于做好预警和预防,但有些对疫情过度关注的人,也比较容易出现各种消极的猜测,出现恐慌焦虑的情绪。可以跟他们讲讲如何做好疫情防护或聊点生活常识,引导他们避免过度聚焦在疫情相关的谣言上,关于国外疫情的消息应该从正规的平台上获得。

27.海外侨胞孕妇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答:孕妇怀孕期间本身就会感到焦虑,在疫情期间,焦虑感上升,也是自然。
(1)孕妇要学会合理关注疫情,从正规渠道了解防疫的相关知识,以免因各种报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2)接纳自己,接纳所处的环境,与家人、朋友多多沟通,排解情绪,必要时可拨打专业心理热线咨询。
(3)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保证营养和运动,适当做家务。可增加绘画、听音乐、阅读、适当游戏等填充居家时光。
(4)通过权威渠道,学习孕期健康知识。与产科医师联系,调整产检时间,如无特定检查,可适当调整或延后检查时间。除产检外,尽量不要外出。

28.如果我有一些慢性疾病,这个时候要怎么管理呢?

1)若病情一直比较稳定的人,可延迟复查,避免前往医院;
2)不可随便停药,特别是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患者,可选择就近配药或让家属代配药;
3)不可病急乱投医,乱用保健品或所谓提高免疫力药物,请咨询医生,避免药物性肾损伤;
4)病情变化患者,可采用网上就诊咨询方式;或通过电话、通讯软件与主治医生联系;
5)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肺炎症状或其他病情持续加重必须前往医院,请务必做好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外出,全程戴好口罩,注意手卫生,避免待在人群密集区域,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立即洗手,做好清洁卫生,勤通风。

29.我们有基础疾病的人感到特别紧张,这是正常的么?

答: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基础疾病患者影响可能更大,因此基础疾病患更容易出现恐慌、焦虑、失望、恐惧、易怒甚至绝望等负面情绪,这是非常能理解的心理反应。常见的心理表现有:
1)紧张焦虑情绪,这个是最常见的,容易感到心神不安、坐卧不宁,有失控感,容易发脾气,总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对疫情控制需要多久没有确定感等。
2)抑郁情绪,此次疫情来势汹汹,海外患者若居家隔离,孤独、寂寞与单调等待感觉更强烈,容易感到悲观,精神振作不起来,易哭泣、心情不愉快,觉得没意思,没有兴趣,食欲不振或暴食,有些出现体重下降等表现。
3)躯体上最常见的表现是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和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规律紊乱,质量差等。
4)还有些人过分谨慎,出现类强迫症状,比如反复洗手,手被洗得快要破了,不能控制地反复想有关“新冠肺炎”的严重后果等。
5)当人处于较大压力时,还有一些人的不良情绪会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躯体化症状”,这类症状往往包括躯体疼痛、头晕、乏力、口干、低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等。
6)压力相关的躯体疾病,持续的情绪压力会导致多个系统出现问题。如呼吸系统表现为哮喘发作,气道内异物感、胸闷、干咳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长时间压力后血压升高,诱发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消化系统表现为各种胃肠道症状如打嗝、腹泻、便秘、消化道溃疡等。上面这些反应如果过度,持续存在,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需要及时处理。

30.慢性疾病患者面对疫情可以有什么办法来应对这些心理困扰呢?

答:首先,保持正确认知非常重要,在面对本次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危机时,适当的感到恐慌、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要正确对待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情绪与躯体症状的关系。因此,积极调节心态,一方面会减轻躯体化症状,另一方面有助于自身免疫力提升抗击病毒侵袭。然后,保持健康规律生活作息,心理健康离不开身体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正常的睡眠规律,均有利于身心健康。调整情绪,接纳目前的状态,加强社会支持系统,信息来源的简化,主动避免信息过载,恰当隔离负面信息和情绪。如果情绪、睡眠、躯体症状不能很好的缓解,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通过热线电话或网络获得专业支持,积极调整心态。

版权归该微信公众号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骑行自行车利与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