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利用劳动教育模式创新课程激发其创新意识?

《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经典实用模板,建议收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经典实用模板,建议收藏(8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劳动教育课程代码学时8+8(16)学分1授课时间第一、第二学期适用专业全体学生课程性质通识课程、课程性质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

2、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它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劳动教育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强调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劳动还具有突出的社会性,要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发挥劳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体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劳动更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三、课程基本理念1 .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

3、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2 .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把握劳动教育的根本特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3 .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4 .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关注学生劳动过

4、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打破僵化思维方式,推陈出新。四、课程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

5、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五、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劳动教育理论教学16学时和实践教学16学时,根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教育,落脚劳动实践教学,劳

6、动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要让学生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强化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体验工农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要注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职业院校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2)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

7、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3)依托实习实训I,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五、课程教学计划及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理论教学16学时模块一立足时代感悟劳动精神掌握劳动精神的具体内涵。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精神。2模块二奋斗一线弘扬劳模精神掌握并理解劳模精神的内涵: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亩斗、勇于

8、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认真思考如何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践行与发扬劳模精神。2模块三精雕细琢传承工匠精神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5个内涵(敬业、协作、精益、专注、五个创新),感悟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认真思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如何践行工匠精神。2模块四课堂演讲主题演讲“我对劳动的看法”,通过演讲让学生抒发对劳动的认识,人的伟大其实就在于会劳动、能劳动和爱劳动.2模块五学有所用培育创新精神学习并理解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具体内涵。感悟四者在劳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2模块六快乐奉献投身志愿服务理解服务性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参与服务性劳动的自主意识,熟悉社会实

9、践和志愿服务的内容、类型和开展方式,并能够策划或者实际参与一次服务性劳动。2模块七防患未然确保劳动安全加强学习,了解更多生活工作中安全保护知识,树立“安全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尊敬制度、遵守制度的规矩意识,牢固树立劳动防护自我保护安全意识以及劳动保护安全措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2模块八劳动作品展示通过制作“剪纸”作品,提高学生的实际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自主意识,进一步理解新时代的劳动精神。2实践教学16学时模块九日常生活劳动教育4模块十生产劳动公益劳动教育6模块专业技能劳动教育6六、课程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在1,2学期,每学期理论教学8学时+劳动实践教学8学时1 .理论教学工作由通识教育中心负责;2 .劳动实践教学工作由各二级学院负责,通识教育中心负责全面协调安排。七、课程考核教学评价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体现形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遵循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客观过程,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和体验,从而成为一个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会劳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期项目、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总评成绩理论考核50%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平时考勤、课堂表现、课堂演讲)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平时考勤、课堂表现、课堂演讲)?劳动实践50%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篇一: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通过观看校长叙事大赛,我深刻体会到双减给学生以及老师带来很多好处,老师们从满堂灌里解放出来,学生也减轻学业负担,从精细化的习题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工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学校坚持“提质量、夯基础、求突破、创特色”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办未来教育,培养未来社会人才,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信念,紧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任务,认真落实激情教育,智慧化高效课堂,精细化管理三箭齐发的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推进“三个提升”,确保“双减”工作落地生根,

一、以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育人体系提升

1、常规活动促习惯养成

认真落实学生一日学习常规教育,学生一日生活常规教育,流程化、规范化、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在抓细节中提升学生素质,抓小,抓实,抓恒。“小”,抓小事,小节,小问题;“实”,抓落实,务实,扎实;坚持就是效果,坚持就是文化,坚持就能发生变化。“恒”,就是反复抓,抓反复,用22天改变一个习惯。加强中小学生品行养成教育,学校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积极推进“5+2”模式,不断规范办学行为。

2、主题活动促知行合一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主题活动,“文明礼仪进校园”活动,先后评选了20多名文明礼仪标兵,营造了人人讲文明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通过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学生行为习惯强化养成周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吃苦耐劳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励志微班会,激发育人大能量。创新主题班会形式:利用上午上课之前,中午上课之前的10分钟,采用“短平快”的形式,快速及时的解决了班级建设和学生成长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微班会立足“小”,注重“精”,既保证了实效性,更具有针对性。一次成功的微班会就是一次热血的励志教育,是一次发泄不良情绪的心理教育,是一次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激发出了强大的育人力量,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对学生发展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

3、特色活动促个性发展,积极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开展大课间活动,坚持利用上午第二节课后的课间,中午上课之前,和下午第二节课后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篮球、乒乓球、跳绳等活动,保证每一名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效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

4、协同育人,凝聚教育向心力

实施家校共育行动,构建学校与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协同作用,完善家校联系制度,提升家校育人成效。

创设了行为契约活动,希望通过科学的专业化的契约教育,督促学生养成自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并在不断追求自我突破的过程中实现自我。通过28天的行为契约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和家长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小契约,大教育的教育目的。

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创新

1、在教学创新上探索高效教学模式

学校围绕发展性课堂创建,体现以先学为基础、问题生成为纽带、展示分享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使每位教师积极打造体现学科特色和个性风格的课堂教学范式。积极推进“四步互动”教学模式下的高效课堂建设。

2、强化“双减”落实,聚焦课堂教学

(1)提质增效,强化课堂主阵地,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2)智慧化高效课堂助力教学,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多样化,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在互动中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争先创优意识。通过智慧化教育平台,实现成绩分析、知识点诊断、试题解析等功能,做到精准教学。通过均衡课堂的资源汇聚、智能推送、精确查找等,实现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3)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认真落实课程方案。学校认真落实“一课两翼多维度”课程体系总体规划,除国家课程外,开设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课程。开全开足课程。成立了多个社团,经常开展社团活动,逐步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社团活动课程化、隐性课程系统化”的良好局面。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给学生打造多元化的成才道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三、作业管理促满意提升

1、组织教师深度学习,提高对减负政策的认识。

2、建立学校作业管理机制,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教导处每周按时发放作业布置单,各班学习委员把老师作业汇总再上交教导处,教导处随时掌握各年级各学科作业实施情况;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占时比例。

3、学生作业总量控制,严格执行国家作业标准。学校要求周一至周四语数英可以适当布置作业,并确保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30分钟,在校内“大部分”完成。少数学困生可以通过教师辅导、优秀生跟踪帮扶,完成基础性作业。

学校将持续探索构建基于“减负提质增效”并举的教育教学机制,以课堂专心,操场开心,活动赏心,食堂舒心、作业精心实现“五育润五心”让“双减”真正惠及学生,惠及家长,惠及社会,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路上做出积极探索与贡献。

篇二: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从两个大计的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积极贯彻党的教育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

双减政策的内容主要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从内容可以看出,政策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接受更全面、更健康的教育,减轻家长的压力,提升教育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双减政策推行一年来,期初感觉无从着手,今天收看了一些老师的报告收获颇多。作为一线的教育的管理者,为了更好地贯彻双减政策,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更新教育理念。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双减精神,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切实提升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才能用新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新的经验方法。

二、充分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能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作为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还要聚焦双减,加大力度丰富教育教学满分作文网/理念。学习比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充分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水平,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类型,助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让学生体会课堂学习的乐趣。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我们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深度钻研教材、精准聚焦目标、巧妙设计活动、科学合理实施、理性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以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提高作业水平,提升作业质量。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一定要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让学生的作业在完成中有一定的获得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时时刻刻都行走在教育教学这一条知行合一的行动研究的道路上。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会调整改进提升。

教育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与反思,乐于分享。只有这样,双减政策下的教师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教育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篇三: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聚焦“双减”三提升,立德树人提质量。10月10日下午我校全体教师一起通过均衡学堂,线上观看学习了“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各位校长的讲述,发人深省,令我感触颇深,受益良多。

一、提升育人质量,助推教育改革。

“双减”是重塑教育生态的重要一环。作为一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坚决把“双减”工作落到实处,优化教育模式,让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让“说法”变成“做法”,让承诺化为实效,全力以赴推动叶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双减”减去的是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减”的是教学质量。我们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立足于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把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到学生学习上,丰富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不仅如此,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还要改进作业管理,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提升作业管理水平,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二、改进课后服务内容。

随着我县双减政策的落地,我校也积极响应,在王宇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制定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5+2课后服务计划”。

我校课后延时服务组织实施课程的教师10人。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00至6:00。分两部分:作业辅导半小时,答疑解惑半小时,艺术延伸课程1个小时。其中艺术拓展类课程以社团形式开展。学校共组建5个社团,每两位教师为一组负责一个社团课程,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社团。社团分别为:金色麦克风、快乐读书吧、七彩梦画室、墨法轩、花样舞台。金色麦克风课程包含口才、音乐等内容;快乐读书吧课程包括国学诵读、拓展阅读等内容;七彩梦画室包括蜡笔画、水彩画等内容;墨法轩包括书法指导等内容;花样舞台包括健身操、器械操、球类运动等内容。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延时服务成果展示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堂让孩子们放飞了心灵,激发了才智,陶冶了情操,体验到了关爱、合作、愉快的美好情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和展示自己梦想的舞台。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将以永葆教育初心为宗旨,持续深入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教育方针,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开花!

篇四: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10月10日下午,由于疫情严峻的形势,居家观看了“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的视频,听后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一、落实新政,让思想在学习中彻底洗礼

通过观看各位校长的叙述,深入了解了他们是怎么执行双减政策,才知道了正确的落实政策。中心校组织校长观看学习,就是为了更新陈旧观念,优化方案,明确学校双检的工作内容,在双减背景下家长应承担的责任等等。

二、聚焦教学,让能力在课堂中有效提升。

观看各位校长的演讲,知道了紧抓质量提升这个魂,专注教研,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上积极探索。

1、安排青年教师聚焦核心素养示范教学,呈现双剑新政下的学思融通高效课堂。

2、是要求教师立足课堂主阵地,以生为本,充分准备,精心三优化作业,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效巩固。我发现其中有一位校长,他在细化作业管理要求做得特别好。他集中教研组开展了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管理研讨,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大家都分享了好的作业设计与管理的经验,研讨了在作业设计管理过程中的困惑,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努力提高作业时效。每一科的老师都遵循精选先做,全批反馈作业原则,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安排随堂练习,即做即批,做好记录,提高作业的实效。同时,他们也开展了分层设计家庭作业,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作业的方式,也增加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机会,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设计,训练到位,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努力打造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高效课堂

三、拓宽渠道,让校园在活动中丰富多彩。

硬核双减,减负不减质。我明白了,全面丰富服务内容,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以“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和谐发展”为目标,深度融合校园各类资源。科学设计下午课间内容。我们发展了一些为学生自主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活动时间,比如校级社团。每位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积极参与,比如说体育或者阅读等等。同时各班级结合本班的特色,开展班级小社团活动,讲故事,玩游戏,剪剪纸,确保留在教室里的孩子同等参与活动,享受活动的快乐

唐马小学的老师定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守教育沃土,深耕细作,把轻负高效落实在常规教学和常规管理中,在变中瞄准高目标,在变中确立新起点,在变中求得新进步。喂,嗯,唐马小学的教育之花添上一抹浓烈的芬芳。

篇五: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在学校录播室观看了“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感触颇深。

本次活动中的二号参赛选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号参赛的是以五个人组成的一个小团队,团队里面有校长,有主任,有教师、学生代表,涵盖了一个学校的各个层次。以校长发问,四位代表回答展示为主,形式很是新颖。

众所周知,有效上课学习的实质是恰当的前后联系知识,提升效率,那教师们备课的时候就需要把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而在以往,大部分老师关注的是把四十分钟讲出效果,而对于练习和作业则随意之至。有时不仅随便的布置作业,更有甚者会随意占用其他副科及下课的时间。而现在我们在集体备课中加入了作业设计这一环节,这就要求把学与写,讲和练结合起来,重新构建了学生的作业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抄抄抄写写写的机械式的作业方式。

借用里面几位选手的叙述,就是一是作业减少随意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们转变教学的传统观念,做到精准备课,最后有效上课。二是减少依赖性,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要开展原创作业及相关的命题研究,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最后要加强反馈,及时讲评。三是减少盲目性,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元协同参与,多元课程开发。

在比赛中,还有一位选手让我印象深刻,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校长,明年即将退休,但在这临近退休之际,为双减亦是殚尽竭虑,她在讲述中指出,一是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二是坚决杜绝校外辅导班。三是创新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在此过程中,老校长反复提到了以思维导图为抓手,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在他们学校语数英学科中的运用情况。我深以为然,这让我想起了我在双减政策提升后,摸索着运用思维导图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事。

以前给孩子们上完课后,我会马上布置相应的语文作业,要么是机械的抄写生字,要么是完成配套练习册。对于这些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作业项目,孩子们反应淡淡。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我尝试以思维导图为抓手,改变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模式。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急性子裁缝和慢性子顾客》中,主要学习的是了解换衣服样式的经过并复述课文,在常规的作业布置中,不过是抄写字词,复述课文。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我给学生布置了针对本课做一个思维导图的作业。之前上课时我常运用思维导图,但是孩子们自己去做,还是第一次。我又详细的给孩子们说了注意要点,静等他们带给我的惊喜。

终于到了检查作业的时候,这次全班都交齐了,我详细的看了每一个孩子的作业,所有的孩子都画出了一级分支并将其连于中心图,中心图大大的圆圈里,流畅的书写着急性子裁缝和慢性子顾客这几个字或者画出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代替。有个别的孩子还画出了二级分支,甚至三级分支。在他们的导图上,贯穿了各种鲜活的颜色,给生硬的导图增添了生气和活力。看得出孩子们在完成这份作业时的认真及其中享受的乐趣。

我又对孩子们进行了随机的检测,让孩子自己拿着自己制作的导图描述给我们听,孩子们积极的举手,大方的站在讲台上眉飞色舞的给我们描述每一个分支表述的意思,形神俱佳,思维导图充分的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

因为有着同样的经历,运用的是同样的方法,所以我对于这位校长的讲解,深以为然。

最后,借用一个参赛选手的话,双减之路,任重道远,减负、增效、提质、赋能,双减,我们永远在路上。

篇六: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今天下午2:30在XX学校报告厅举办了“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没有亲临现场,去聆听优秀校长们的精彩分享。但我们也没有错过,2:30我准时坐在教室里,通过“均衡学堂”直播,观看了大赛的全过程,同时也学到了很多。

那什么是“双减三提升”呢?“双减”指减轻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三提升”指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在观看大赛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叶县第一小学的校长及老师们,他们的主题是“凝心聚力抓常规,落实双减促提升”。校长、老师和学生一起跟我们分享了一小落实“双减”的做法,比如:观课议课,问题沙龙,因地制宜地进行多元课程开发等。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去效法的。

其实,当我第一次听到“双减”时,真的,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焦虑”。我相信大部分老师应该也有同样的感觉。“怎么办?既要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还要教学质量,怎么平衡?这不是矛盾吗?”“这是要把老师逼疯呀?到底该怎么操作呢?”“……”焦虑有用吗?No!确实,正如一小校长所说“未来已来,不可逃避。我们能做的就是――转变观念,主动成长,有效上课。”

不光一小的校长是这样说的,其他学校的校长也是这样说的。辛店镇实验学校的校长也是从抓常规着手。通过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邀请名师引领示范、常态化赛课、作业设计比赛等教研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他们还重视德育发展,以活动为载体,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多途径开展德育教育。其他校长谈的最多的也是“狠抓常规”。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只要把常规抓好,教学质量的提升就不在话下了。双减真落实,教师的幸福就会大提升。

我们学校将以他们为榜样,多措并举、创新实干,补短板、强弱项,做好课后服务、常规管理和作业改革等各项工作,推进‘双减’等各项政策稳步前行。具体做法如下:

1、正观念。校长要组织带领老师们认真研读“双减”文件,全面领会文件精神,正确认识“双减”重大意义,不片面、肤浅解读相关要求。摒弃“唯分数论”,舍弃“短期效应”,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

2、压实措施。“减负”要“提质”,校长应思考相应的、实实在在的管理措施。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学校提出的“两增”促“双减”的有力措施:“一增”:增加学校社团和课后服务的项目、丰富社团内容,“补位”校外培训带来的负担。“二增”是增强教学环节监管力度,包括对集体备课的监管、课堂教学监管、学科作业监管(控量、保质、多元),以此教学保证质量的提升。

3、精准评价。“双减”背景下,校长应该组织相关人员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可增加对教师课后服务能力评价,作业设计、批改以及反馈能力评价,教学能力评价,改变以往重“成绩”轻“能力”的评价,从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双减”政策是让教育回归本真,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作为校长,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不断探索、践行,让“双减”真正落地生根。

篇七: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全面部署开展“双减”工作。一纸文件光速激起千层巨浪,这一年来,各个学校都在摸索中前进,我县于10月10日下午在XX学校进行了“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我从各位校长的口中看到了各个学校这一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听到了每个学校对于双减独特的理解与做法,但不变的都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个人看后也是受益匪浅,我认为如果想要更好更快地适应新时代赋予我们更高的要求,就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把握“减负”的大方向。

一、课堂效率“高”起来

如果学生所学知识都能在课堂内消化好,课后的负担一定会大大减轻,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关键就是要倒逼老师提高课堂效率。一堂课是否高效,看学生的上课状态便能知晓。如果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都兴致勃勃,眼神里散发着求知的目光,主动跟随老师一起思考问题,学习知识,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反之,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无精打采,眼神迷离,从始至终都在被动地接受知识,那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老师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学情分析,用心积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努力把握好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感受到一些“惊喜”,不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来提高课堂效率。

二、作业布置“活”起来

作业布置是教学一个重要环节,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不可或缺的一块组成部分。以往我们时常会把布置作业看得过于简单,纯粹地认为这就是为课后地巩固学习、为应试服务的,让机械化的抄写、背诵、算数作业循环往复,致使学生疲惫不堪。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减轻作业量,但学习质量不能减,这又逼着我们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要求科任老师有商有量,协调均衡每日作业量,控制好作业时长;要求我们转变思路,丰富创新作业形式,如语文可以布置亲子共读,观看红色影片,探索自然、亲近自然作业;数学可以进行心算、小制作、小实验;英语可以参与口语交际;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设置“作业超市”,供同学们进行作业选择,实现作业分层的需要等等。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书面作业的负担,更拓展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三、课后服务“亮”起来

听到我校XX校长分享的《笃行致远展风华,惟实励新万里期》时,感受颇深。我校的课后服务搞得丰富多彩,涉及美术、音乐、书法、阅读、体育、舞蹈、VR等多个方面,学生乐在其中。我校的课后服务“亮”起来也势在必行。这里的“亮”不是“明亮”,而是指“有亮点”、“有特色”、“有吸引力”。这样我们就不妨通过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推进,先通过必修的形式保证孩子不仅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后作业,还能利用不同时段参加体艺劳动等活动,学有余力的孩子还可以利用选修的形式结合自身的需求拓展艺术素养提升的空间等。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劳动、科普等社团活动中不仅能享受到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还能缓解压力,快乐学习。

四、家校配合“实”起来

“双减”政策的落实单靠学校和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校在卖力进行政策宣传,狠抓政策落实,孩子放学以后仍然被各种学科辅导、艺术培训“纠缠”着,那这样减负就毫无意义。

为了让减负的落实得到良性的循环,家校配合一定要落到实处。家长们要放平心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意愿慎重选择课外培训,经常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进行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充分了解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终究要回归正常的轨道和节奏,来还孩子一个正常快乐的童年。愿我们都能紧跟减负风向标,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篇八: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于2022年10月10日下午,我观看了“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学到了很多。自双减政策落地,我看到了各学校迅速组织行动,积极贯彻落实,聚焦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打造高效课堂等主要任务,拿出实招硬招真招,涌现出一些新举措、新典型、新经验,呈现出一片新面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有叶县昆阳镇四小的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师生共写随笔、搭建各种平台铺就学生的口才之路等创新做法;以及牛庄村小学通过狠抓常规管理、开展系列丰富活动、做好延时服务以此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各个学校各种各样的做法与实效点燃了我落实双减政策新的思路:

一、强化教学常规检查,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地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保障学校教学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也为了全面了解、督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落实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教导处联合各学科组进行认真且详细的常规教学业务检查。教学常规检查是老师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促进。检查以促进教师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规范常规工作,改进教学方法为目的,督促老师们在今后的常态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一如既往地严格按流程实施精细管理,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

二、开展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保证各班均衡发展

为确保各班之间均衡发展,最好采取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每个级部同科目老师为一个整体,集学科组的力量,实行“五统一”集备,做到“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办法统一”。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深挖教材,巧妙设计教学任务,让知识深入浅出,让课堂实现高参与度、高效率化的目标,打造高效课堂。老师们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扎实有效,教学设计直指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三、健全作业管理制度,将减负落到实处

学校最好以年级为单位,着力健全作业管理制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分类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建立作业监督机制、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强调要促进教、练、检测一致。

(一)明确作业时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五年级书面作业总量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二)统一布置作业。同年级同科目作业统一布置,最大程度上确保优质资源共享,大力提升作业质量,缩小班级间的差距。落实“双减”的情况下,保证减负增效。

(三)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鼓励教师通过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设计高质量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对完成基础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开展个别化辅导。

(四)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掌握学生学情,加强作业集体讲评、个别面批的针对性,做好答疑辅导。

四、家校合作共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为了更好促进家校共育,学校可以开展一些“阅读与成长”为主题的家校共学活动。一是共读,围绕“经典浸润”这一主线,开展了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旨在深度阅读交流中提高认识、加深体验、开阔视野。二是共研,通过平台推荐、家长共读等形式研读教育政策法规,大力宣传“双减”工作。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双减”。强化家长对“立德树人”的价值认同,推动家校对“双减”工作共同发力,树立科学育人观。三是共讲,在各类家长培训中讲“双减”文件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变革及成效,指导家长正确的养育方式。

篇九: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为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以及“五项管理”中作业管理文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关注课堂教学,以精讲精练、因材施教为原则,精心设计学生作业,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22年10月10日,叶县教体局在XX中学开展了双减提升校长叙事大赛,我有幸通过均衡学堂观看了本次比赛。本次比赛参赛者来自16个优秀学校的校长或校领导。我认真观看了本次大赛,聆听了他们的演讲,非常羡慕他们,非常欣赏他们学校做出的成绩。通过对比我校,感觉自己的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规章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教师队伍建设迫切需要加强。真是收获很大。尤其最后教研室瞿主任对本次比赛的校长在备赛与展示所表现出的积极向上的态势给予肯定,并且进一步讲解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及如何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辅导。并号召校长们要做一一个演讲家。瞿主任讲得很好,很到位,极大激发了我想做一名优秀校长的激情。

对学校来说,“双减”之下,要求教育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各科的教学质量,引导各科集体备课、精准备课,进行学科研讨,向第二实验学校学习聚焦教研阵地,深挖课堂阵地,让老师教好,更要让孩子们学好。另外,今后我校要主动科学规划,了解需求创特色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措施。学校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规划安全有序落实课后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创新开设服务模式。周一至周四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完成作业、课外阅读和个别辅导;周五由本校教师开设社团活动:培养体育、绘画、音乐、写字、朗诵等兴趣社团。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一个特色,这个学校就没有活力,呆板,无味,学校就没有吸引力。像叶县一小,实验学校,二实验等多个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学校生机勃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特别是农村学校,学校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我能在霍张学校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有一点就是家长相信我从而支持我开展工作。特别是“双减”带来的一系列变革需要家长了解、理解与配合。我校要从“双减”的背景、霍张小学在“双减”背景下做了哪些工作、家长应该做些什么三个方面,重点向家长进一步解读“双减”政策,并针对“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开展的相关工作及成效、家庭教育面对的新挑战、学生学习能力的新要求、家校共育的新任务向家长一一阐述,更好的理解“五项管理”的真正意义,同时指导家长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寻找合适的教育路径,家校携手助力孩子基础教育阶段健康成长。

课堂是“双减”的主阵地。只有做好课堂效率的加法,才能从根本上做到负担的减法。长期关注学生自信表达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课上表达展示的机会,把课堂的时间、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质疑和评价;精讲精练。作业负担是减负的重要内容,我校需要像洪转杨学校那样制定“小学作业管理方案””刚性规范作业负担;同时开展集体备课研究优化作业设计。学校强化教研指导,集体备课进行作业研究建立学科组、年级组定期作业研判,确保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学校、教导主任、教研组、每周定时检查反馈作业。

通过观看本次比赛,我认识到与优秀学校的巨大差异,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将继续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根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与评价,锚定“有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有社会美誉的特色学校”建设目标、持续深化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争取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合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争取办成一所优秀的学校。

篇十: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听了本次的活动内容,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双减该如何减,三提升该如何提升。杨书记再次解读了双减”是什么?“双减”是减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减去过时、繁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三提高指的是:一是提高教育质量,二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三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我个人觉得,“双减”是对老师而言教师,要求老师更要钻研教学,备好课,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在延时服务的安排上更要考虑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不同程度学生的任务,完成作业与社团活动同行。让更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索科学,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

其实,我认为减负不仅仅是减轻课本上被束缚的知识,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扩大自己的视野范围,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多了解社会,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双减”这项措施真好,如果能真正的、长期的实施下去就更好了。

但是作业又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最有力的方法,如何布置作业就成了双减的首要问题。有质量的作业必须是有意义的作业。以知识、能力、态度为基础,强调教学之后的知识记忆和技能巩固,知识的迁移,思维的激活(钥匙),好奇的追问,理解的加深,但都应以价值意义为指向。有质量的作业应该遵循深化学习的机制,应该遵循我国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已学未会的训练的机制,其核心为:巩固已学,强化实践,达到能会。

有质量的作业需要有温度的话语。作业的对话和情感交流,不仅可通过语言,还可通过图像、声音、动漫,需要设计情景。作业的提示、指导、评语,都应从情感出发。语言,除了准确、鲜明、生动、得体等语言基本规范外,作业语言更多的要诙谐有趣、亲切友好,对思维引导、意义追寻的作业,语言表述要有“能引而不发、激励唤起”等效果。

再者就是要创造高效课堂。双减政策下,务必提高课堂效率,这要求我们课前备课要精准、优化。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在备课中应有针对的备课,在教学中也应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的能力差别,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同时要强化课堂检测。课堂检测能真实、快速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利用堂清来复习并强化所学内容。每堂课新授内容之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堂清摸底,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为新授课内容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课堂检测的形式可以都多样化,也可以在课中或课上最后几分钟进行。学生的课堂检测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课前精心备课和钻研重难点,课堂检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身为教师,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落实双减三提升政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快乐幸福的好老师。让我们坚守初心、身体力行,让教育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

篇十一: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今天我参加了新教育校长叙事大赛,感触颇多。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要使学生过一种幸福完美的教育生活,新教育活动就是一种令老师省心、学生悦心的教育尝试,它就像一缕春风,吹遍了各个学校。今天的叙事,大主题套小故事,从故事中演说精彩。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未来,乡村教育的希望。

一、准备充分、内容丰富

今天的叙事,让我看到了每位教育者对新教育的不懈追求。不管是大学校还是小学,都在努力、都在进步,都在学习新教育。在充实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各位校长从打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缔造完美教室、师生共写随笔等方面展现了各自学校的美好形象。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成长。打破传统的教法、学法,真正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学生参与活动的劲头旺盛,学习便会激情四射。孩子们的天性爱玩儿,新教育恰好满足了孩子们这一天性。在玩儿中学知识,在玩儿中成长!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使书香能致远。新教育在营造书香校园班级都在强调书籍对孩子的影响。尤其那美丽的童书给孩子打开看世界的大门,染亮了他们的精神底色。这些精心挑选的书包含着: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象、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它们将呵护着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着快乐、纯真和勇气。读书让孩子们的眼睛晶莹起来,一个个在书本中畅游,通过和他们共读一本书,师生间开启了相同的密码。

而多彩社团活动的开展,卓越课程的开发,聆听窗外声音,家校共育等新教育的十大活动有序有重点地进行着,新教育在改变着老师的行走方式。

构筑理想课堂这一活动在我校开展较少,这是我校的短板。听课兄弟学校的教育叙事,我发现学校要想发展壮大,少不了理想课堂的打造。一节好课,不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让学生学会的根本。要想学生学好,教师必须教好。

四、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得到张扬。长期以来,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们要考虑到学生成绩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无论是师生共写随笔,还是构筑理想课堂。无论是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是聆听窗外声音。让老师们参与其中,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当你是一名教师的时候,你的成长与自己有关。当你是一名学校负责人的时候,你的成长与别人的成长有关。”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别人能做到的,相信我也能做到。

通过今天的活动,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新教育的丰富多彩、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认识到今后的努力方向。学习新教育,找差距、找不足。我想,在计划接下来工作的时候,我应该向榜样看齐。在狠抓落实的过程中,不忘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成长。想想办法,克服克服困难,多努力,一定做一名不落队的新教育追梦人。

篇十二: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10月10日下午参加了“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活动,观摩学习了其他新教育实验学校在双减下抓实抓细教育教学常规的经验,学习借鉴的地方有很多,收获满满。

收获一:加强学习,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作为教师,面对双减,不仅要低头拉车,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还要抬头看路,学习政策,聚焦双减,丰富教育教学理念。从今天的分享中我进一步明确了“双减”的意义,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本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作为教师的我们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政策的出台,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减负,老师就得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提升课堂的效率,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实施,才能确保教育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收获二:改变作业的布置形式。分层、有针对性、多种形式,这是关键。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一定要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让学生的作业在完成中有一定的获得感。布置的作业要让学生感兴趣。兄弟学校今天展示了很多富有特色的课程作业,手抄报、手工、家务劳动、体育运动、田园劳动、体验活动等,这些作业学生肯定非常喜欢,乐于完成。今后我们也要在作业设计上再研讨,发挥团队的智慧,布置多学科融合形式多样的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收获三:课后服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参会后的感触。每个学校都结合实际开展了多样的课后服务,同样的时间,不同的花样社团,有着不同的精彩。不仅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平台,真正实现五育并举。

双减的路上,我将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能力。

篇十三: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工作部署,叶县教体局于2022年10月10日下午在XX学校报告厅举办了“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非常感谢领导举办了此次大赛,让我有幸聆听到了16所学校的领导讲述了他们学校是如何让“双减“落到实处的。听后收获颇丰,下面就浅谈一下我的观后感。

总结16位领导的演讲,“双减”三提升就是对以下三方面的提升:第一要“守住课堂”,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守住课堂就是守住教育教学质量,就是植根课堂“学足学好”。第二要“把住作业”,即高质量作业管理,切实减轻过重负担,让“双减”真正落地。第三落实好“课后服务”,提升延时质量。

一、聚焦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方面,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上好“常态课”。

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赛课、听课、评课、议课活动,开展骨干教师示范研讨课、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等一系列教研活动,逐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二、优化作业设计,健全管理机制

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贯彻落实“双减”作业新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方案》、《分层作业及特色作业管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作业相关新方案,着力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确切落实“双减”作业新标准。

“双减”政策下对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好的贴合上课内容及教学目标,要少而精,做好“三提”、三控”,走好“双减”作业管理最后一公里。“三提”分别是:提高作业设计水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三控”即控制作业总量、控制作业时间、监控作业批改质量。

开展“高效课后分层作业设计”活动,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选择作业。高效课堂建设,需要辅以学生感兴趣、情境化、基于问题解决的高质量作业来完成完整的学习闭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与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

三、拓展服务渠道,提升延时质量

首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作业、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安排在岗教师提供个别作业答疑辅,尤其是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辅导(不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不作为正常教学和学科课程的延伸,不进行集体教学或“补课”)。

其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开设社团,让每个学生都选择自己心仪的社团。开展丰富活动,增强学生体魄。保障学生休息权利,建立学生睡眠质量监督机制,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高质量睡眠。尽全力保证学生参与“校园体育一小时”活动参与率达到100%,推动健康生活习惯养成。如开展跳绳比赛、阳光大课间等体育健身活动。

通过这次观看“双减三提升”叙事大赛,让我对“双减”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双减之路,任重道远。在以后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学习钻研,好使课堂更高效、作业更高质、课后服务更丰富,从而使“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的同时教学上做到量减质不减。

篇十四: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2022年10月10日下午2点30分,我在XX学校的大礼堂,全程观看了“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观看着,聆听着,感动着,收获着,真是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此次比赛有叶县教研室发起并组织执行,由于前期工作准备扎实到位,才有了今天会议的圆满成功落幕。今天参与大赛的评委有教研室的小学和初中的各位教研员,还有特邀嘉宾――叶县教体局杨国中书记,他们和我一样一坐就是半天,中场没有休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劳累,一味地沉浸在一个又一个生命叙事中。

参加今天比赛的有16位校长或中层领导,有再有几个月就退休的老校长,也有年轻有为的校长生力军,他们都在用心做教育,用心在叙写故事,用心在演绎“双减”一年来的教育传奇。大家风格各异,精彩纷呈,会场里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实验学校的XX校长,她一上场就自信满满,离开了发言席,离开了手稿,大舞台上行走自如。一份精美的课件,一支点读笔,一脸笑容,整个叙事娓娓道来,感染者在场的每一个人。换做我,肯定做不到脱稿的境界,毕竟近4000字的大篇幅,但人家却可以,这不能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然,其他众位选手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亮点,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归结他们的做法,都在通过各种活动掀起“双减”的高潮,利用各种平台助力“双减”,殊途同归,最后展示本校所获得的荣誉。

我的困惑是:总结式的演讲,故事情节太散慢,趣味性又大都不够,和本次大赛的主题多少有些失联。

此次参会引发了我的思考:国家的“双减”政策还得好好解读,认真剖析,彻底领会其精髓,才能让“双减”真正落地生根,遍地开花,结出硕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愿参会的所有人都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然后想一想下一步的整改措施,可以借鉴别人做得好的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教育的扎实开展改变了我们的行走方式,充实了学校的整体力量。行走在新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我们且行、且思,聚力“双减”,提质增效,为叶县教育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绵薄之力。

篇十五: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双减”不减质提质不增负

今天下午,我居家认真观看了在XX学校举行的“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参赛的每一位校长介绍总结了学校自“双减”以来的做法和好的经验。我获益匪浅,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道路,让我继续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双减”不减质,提质不增负的目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首先从本次大赛的题目来理解本次活动。“双减”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三提升”是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作业管理水平;提升课后服务管理水平;“叙事”让我明白了要在娓娓道来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把方法、做法讲清楚,对他人有启发性,让人愿意听且对他人有借鉴意义。具体来说,提升作业管理水平需要时间上有保障、质量上要达标、服务渠道多,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提升作业管理水平需要提升作业管理机制、加强作业设计校本研究、作业批改能使学生产生反思,在反思中有获得感,幸福感。

在我看来,“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虚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不是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而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

其中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在校外培训机构中形成的。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活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才能减少绝大多数学生的补课需求,进而推动“双减”的真正落地。

同时,为了更好地贯彻“双减三提升”精神,我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切实提升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用新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新的经验方法。

第二、充分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能力。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作为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还要聚焦“双减”,加大力度丰富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比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充分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水平,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类型,助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让学生体会课堂学习的乐趣。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们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深度钻研教材、精准聚焦目标、巧妙设计活动、科学合理实施、理性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以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第四,提高作业水平,提升作业质量。“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一定要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让学生的作业在完成中有一定的获得感。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还学生快乐健康的童年,也让自己做一个快乐幸福的教育工作者,让教育回归到更本真的状态,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初心与坚持。

最后,让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演讲能力一定要成为校长的必修课。历史上的伟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以及国外的罗斯福等众多伟人都拥有高超的演说能力,为革命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苏格兰谚语说:“活着就不要沉默,因为死后你将要沉默很长一段时间。”李开复说过:“一个有思想而不会表达的人等同于没思想。”可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愿意表达,也不愿意打开自己。以前沉默是金,现在这个时代,沉默连铁都不是。你需要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使他人意识到、确定你的存在。最重要的是,你在经营企业的时候,在与人沟通中,都能透过演说获取人性,透过演说,使人们认可你的思想,接收你的知识,使人们对你的认知度更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演讲是成功的必备技能。

以后我会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篇十六: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观看了叶县新教育实验校“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有幸目睹了多位校长们的风采,聆听了校长们关于本校双减落实提升实效的种种实践的展示,观赏了双减政策下各具特色的校本延时服务,不禁感叹:人的力量真的是无穷而伟大的,每个学校都在依托校情稳步创新,令人着实佩服。对于双减背景下的学生心生羡慕,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们是何等幸福!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也在反复思索: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师,面临双减政策,面临延时服务,面临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我又该何去何从呢?我又该如何与时俱进、挑战自我呢?慎思之后,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研读课标,增强育人情怀。

新课标是在双减背景下颁布的,那它的理念与双减政策也是吻合的。教书育人,教书是途径,育人是目标,但是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本末倒置,虽然不停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依然走着走着就急躁了些。殊不知,育人才是根本,人是有无穷力量的,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突出育人功能,以育人为目标。

新课标关于教学建议,为我们如何培养育人情怀提出了很好的指引: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以及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进行中外文化比较分析,拓宽国际视野,加深中华文化理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抱有合理期待,让他们获得积极学习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教师的信任,健康、自信、阳光地成长。

那么,在英语的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始终目标,着重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精准备课,紧抓课堂质量

育人情怀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提升,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教学过程的主阵地,那就是课堂。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那课堂的前提就是备课。

如何精准备课,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树立单元教学的意识,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建构,讲新旧知识建立关联,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升能力。此外,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开展语篇研读,根据学生基于主题的已知与未知,确定教学设计,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大到教学活动的参与展示,小到学生的表情等,引导学生乐学善学,让学生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能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长,争取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有所得,效能最大化。

三、依托校本,提质作业设计。

新课程标准之下,我们作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育人理念。而作业,是学生学的一部分,是学生知识内化运用的必经之路。在双减之下,针对英语学习,我们已经不能依靠传统的死记硬背、抄抄写写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吸收,而是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丰富作业形式、增加作业层次性,让学生摆脱作业的苦海,能够跟着时代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学校会组织作业设计比赛,以此提升我们老师的作业设计能力。除了积极参与比赛,我们也要多吸取优秀经验,把日常作业丰富起来、优化起来,这也是双减的意义所在、目标所在。

从双减政策实施和新课标颁布以来,在教学中,我也会有种种的困惑,很庆幸,能够及时得到了各位校长们的迷津指点,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反思与成长,套用新课标的话: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一名平凡的小学英语教师,我也必将勇敢得面对时代赋予的挑战,挑起重任,笃行致远,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我的学生们不断前行。

篇十七: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10月10日下午,通过近四个小时在均衡学堂观摩学习全县“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各参赛学校准备充分,用心对待,而且精彩纷呈,各有特色,感觉到全县那些先进学校在双减背景下关于三提升做出了大量的努力,想了很多办法,制定了很多措施,收获了满意的效果,也体现了每一个校长的教育情怀和教育初心,也很让人感动,也让自己内心深恐不安,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

双减背景下要想最大化提升教育质量,抓好课堂主阵地必不可少,创建高效课堂势在必行,向40分钟要质量,保证课堂高效。抓课堂教学这也是学校的常规工作、中心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对教师的更高要求。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吃透教材,分析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新课程理念植入课堂。教师是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指导者,构建开放而又活力的课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要突出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保证每一节课都优质高效,体现最大化教育效果。

一些先进学校的做法很好,比如县一二实验、四小和七小的以研促教,以赛促教等方式,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扎实,校本教研没有坚持做,没有扎实去做,以后一定要高度重视。

二、关于作业管理的提升

作业管理似乎长年以来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停留在口头要求上,作为学校没有过多的干涉,也谈不上管理作业提高作业质量了,但是形势在不断地变化,作为教师就要与时俱进。双减政策出台,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保证减量不减质,量就是作业总量,控制作业的时长,不布置大量重复机械性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不让学生自己批改作业,提倡分层布置作业,设计多元化作业等。这些要求就是要很好的把学生从作业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家长解放出来,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参与锻炼身心,有精力参与特色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在特色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熏陶中做一个性格心理健全的人,让他们健康茁壮快乐成长。

怎样提升作业管理呢?二实验、四小和七小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学校要建立作业管理机制,教导处和班主任要每日每周对各年级和班级作业质量进行督察签字,有问题及时反馈,并且一月进行一总结评比,同时加大对作业质量的研究,纳入校本教研,这是我们学校做的不够的地方,今后要向这方面努力迈进。怎样分层次设计作业,设计多元化作业,探究性作业,把它作为我们学校教研的一项内容来抓。

三、关于延时服务质量的提升

延时服务是双减政策下同时诞生的新事物,其目的是提升学校整体育人质量,作为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延时服务体现在特色课程的开设和作业辅导上。延时服务进行一年多来,我们把社团活动和特色课程有机的结合,有专门的时间、地点、老师和服务内容,作业辅导老师们轮流进行,答疑解惑,针对性辅导,整体的服务效果也算不错,孩子们学得开心,家长放心,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的兴趣很高,既学到了新的才艺又锻炼了身心,学生生活的更加幸福开心了。但是我们与先进学校相比,学校的监管的力度还不够,特色课程有时候被冲淡了,服务的质量还不够高,今后我们要加大监管的力度,提升服务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落实五育并举,提升学校整体育人的水平!

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参加本次学习,思想上又得到了一次洗礼,认知上又得到了一次提升,行为上又得到了一次矫正。双减三提升,是任务,是使命,是忠诚,在今后教育管理工作中,当扬长避短,查漏补缺,尽心尽力去做!教育征途路漫漫,始终牢记为党育才的教育初心,怀揣一腔热诚与真爱,用担当与付出践行教育使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篇十八: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今天下午2:30在“均衡学堂”全程直播叶县新教育实验校“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我聆听了各个实验学校校长及教导主任“双减三提升”的报告。各位老师从正确角度来理解双减背景下的教学,下面我说一下自己的收获:

“双减”的目的不是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恰恰相反,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知道,在学习效率相同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时间越多,所获得的知识也越多、能力也越强。但过长的学习时间、过重的学习负担又会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学什么、怎么学、学多久,就成为教师们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学校也开展了各种各样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保护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是孩子们愿意学习的前提条件。前面谈到学习的三大动力,对现在的孩子们而言,生存动力和精神动力是大多数孩子暂时还体会不到的,因此,兴趣动力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老师,学科作业的设计必须以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前提。

同时第五小学也让我认识到我们今天的作业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延伸,也是为教育评价的进行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的学习内化力。

通过叶县昆阳中学校长的讲解,我知道了作业的含义和设计的内容。单元一般是指同一主题下相对独立并且自成系统的学习内容。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关键性的能力,还可以是一个真实的问题,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服务等。作业的设计,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者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形成作业的过程。

今天的学习感觉到自己知识的欠缺,还是要多学习作业管理有成效的老师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降低以刷题为习惯的作业模式,降低作业总量,提高作业的训练效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时时刻刻都行走在教育教学这一条“知行合一”的行动研究的道路上。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会调整改进提升。然后我们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螺旋提升进而深度发展。

总之,通过今天的经验交流,我会根据自己学校的校情灵活借鉴,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我相信,有上级教有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其他老师的成功借鉴,我坚决在纵比中看进步,在横比中找差距,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拼搏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连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水平,为叶县的教育事业的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十九: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实施“三提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2年10月10日下午,我县教育系统开展了“聚焦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赛事在XX学校礼堂举行,15个新教育实验学校参加了此次比赛。

各个学校都分别从双减、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延时服务等几方面的做法一一进行了阐述,并对各项成果进行了展示。

叶邑镇第三小学特别重视校本课程的研发,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绘画,思维导图等不同的形式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并摸索整理出了一套“3、2、1、1、6”的写作模式,让孩子们的写作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小以师生四人共说的形式对学校从双减带来的焦虑、转变观念、有效上课、作业设计、评价制度、课程的多元开发等环节进行了生动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校。辛店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借助有利的资源,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以养成教育为抓手,通过师生共读、乐劳园、传统文化等不同途径,促师生同进步、共成长,体现了学校的实力。县第二实验学校通过让孩子们写数学日记、做家务劳动、手工制作等多姿多彩的活动,利用丰厚的教学资源从不同角度挖掘孩子们的潜能,让孩子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长。正如杜威所言:教育,让儿童适应未来生活。县第一实验的演说给这次比赛增添了浓浓的诗意,航拍中国、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文化艺术节)、晒晒我的小书柜等活动富有亮点,XX校长借陶行知的一句话道出了他们的办学理念:生活即教育。的确如此,只要留心、处处都是教育资源;只要用心,随时都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必成”,五小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会阅读的学生就是潜在的差生,提高成绩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叶县第三小学秉承“以书育人”的理念,从校园文化长廊、图书角、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着力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成就人生底色;通过丰厚的文化底蕴,开展师生共画、师生共剪、师生同写等活动,让“美”以不同形式定格,用一双双手剪出新意、画出诗意、写出神韵。让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三小人以孜孜不倦的身影,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春的旋律。

赛事伴着暮色结束,但我们的教学仍在继续。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坚信:我们都会乘着二十大的春风,聚焦双减,提质增效,实施核心素养,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躬耕细作,描绘一幅幅迷人的画卷。

篇二十: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观后感

2022年10月10日下午叶县叶县新教育实验校“双减三提升”校长叙事大赛在XX学校举行,叶邑镇中通过均衡学堂组织观看,聆听12所中小学在开展新教育实验及双减工作中做法,各学校的做法别出心裁,务实有效,他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打造生动活泼,精彩纷呈校园生活,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通过观看学习,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新教育实验校所开展的活动与国家当前教育改革形势是不谋而合的,国家实施双减政策,不是降低标准,放宽要求,而是把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回归本真的学生生活。新教育实验与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是高度吻合的,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因为他致力于人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以前总认为一些所谓的素质教育、所谓的教育改革会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学校教学成绩的提升。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潭死水般的、按部就班的、僵化的教学秩序会让师生厌倦的、厌烦的,从而会产生学习倦怠、工作倦怠;如果把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十大行动融入校园生活,将会给师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他激发的学习、工作热情是不可估量的。参加新教育实验的学校不仅成绩没有下降,反而成为明星学校,获得很多的荣誉,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就说明了一切。

叶邑镇初级中学是一所薄弱学校,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繁重的经济压力、不是太好的社会信誉度及被这一切所浸染的教师精气神,导致这所曾经的名校不再有名,导致叶邑镇初级中学崛起速度很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不发。但是,新教育实验给学校点亮的希望之光。学校将从本学期开始,进行新教育实验,打造别样的校园,从而闯出一条叶邑镇中崛起的新路。学校将从以下十个方面,有重点、有主次的落实、开展。

“营造书香校园”,指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建设校园文化,班级建立图书角,扎实开展高效阅读活动,让阅读在学校蔚然成风。

“师生共写随笔”,指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开展教师读书和写随笔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源头活水;倡导、指导学生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等。

“聆听窗外声音”,指通过开展学校报告会、参加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培养卓越口才”,指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孩子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围绕口才训练组建社团活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构筑理想课堂”,是指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实现高效的课堂、追求个性的课堂,进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观课议课、赛课、高级教师上示范课、实施青蓝工程的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落实双减政策,精准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建设数码社区”,就是指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的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应用能力。建设校园网络,用好企业微信、钉钉等服务师生学习与交流。

“推进每月一事”,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节律,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通过主题阅读、主题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等方式,实施不同的主题内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制定切合实际的活动计划,每月确定一个活动主题,注重学生素养的提升或品德的发展。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作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编织生活和建构知识,形成有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书写出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

“研发卓越课程”就是要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新的整合创造,通过课程的创新使课堂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引领学生认知体验、合作探究,建立知识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将所有与伟大知识的相遇转化为其自身的智慧,从而使师生的生命更加丰盈。

“家校合作共育”就是通过家校联动的机制,成立父母委员会,开展亲子共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

通过昨天的学习,使我今后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同时也希望得到教研室领导的支持。

篇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解读

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六年多的教学实践,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表达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2、新的课程标准,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开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开展。

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教师提高和改良教学实践的功能。

5、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进行。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或者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从介绍教师希望到达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学习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根底,最后制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方案。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阶段性考核,在学生学习完一个新体育技能后,组织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改革实践后的一些体会。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牢牢的主宰着课堂,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很沉闷。而在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你看到的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更浓了,干劲更足了,气氛更好了,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舞台。

2、课堂不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地方,而是引导学生开展的地方。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以往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无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以往的体育教学是教师要学生学,新课改后变成了学生要学。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时代开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四、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学以主科为主,非主科受重视程度不够,领导重视也往往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很少落实到实处。例如: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经常可以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而体育学科等非主科以区级培训为主,就算有省级,国家级培训,也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体育学科的开展。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问题。现在很多体育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注重体育学习,不肯花时间钻研教材教法,体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不利于自身和学科的开展。

3、以人为本,多鼓励、多表扬这种气氛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许多优点,同时不可防止的存在缺少挫败感,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的性格,甚至极不谦虚。而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任重而道远。

4、体育器材、场地缺乏的问题。现在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远远没有到达教学的要求,而城市学校体育器材到达了教学要求,但是场地不够,无法用这些器材。例如:现在学校上体育课一般是四、五个班同时上课,学生占了操场的大局部地方,进行投掷工程教学很难开展。

篇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解读

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增值性评价的理论创新和本土化应用对于全面深化教育评价综合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反思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当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评价目的重定级轻应用、评价对象重整体轻个人、评价内容重显现轻挖掘、评价方法重数值轻增值。因此,基于发展性、个性化、系统性、科学性的基本原则,该研究构建了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模型。评价模型包括指标内容、阶梯设置、层级赋分和价值判断四部分,并且从建立信息化体质健康数据库、树立增值性评价理念、设立评价分析工具、创立教育评价生态四个方面提出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模型的应用建议。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坚实基础,也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遵循的核心蓝图。《方案》中要求“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对于各种评价方式的实施提出了指向性的建议。增值性评价作为一种新颖的评价方式,首次出现在我国政策性文件当中,为教育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方向。且增值性评价是一种利用标准化测验的各级各类数据,并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来对学生各类成绩的前后变化进行评价的方法,这与《方案》中指出的“要充分运用当前发达的信息技术,以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精神不谋而合。这类方法由于其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与实践,但是增值性评价如何本土化应用,还需要加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

同时,《方案》在强化体育评价中强调,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康中国2030”建设中,明确提出学生体质健康测评优秀率达到25%的目标,且学生体质健康成绩要作为其在各个学习阶段毕业的硬性要求,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已然成为国家相关战略决策关注的重点。青少年体质健康作为学校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国家建设和民族兴旺的基础保障。新时期国外体质健康测评系统与互联网、移动终端结合,运用在线工具综合评价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深化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效能进行科学评价,对于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加快教育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增值性评价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学生体质健康领域实施增值性评价,能够创新评价形式,为建设科学而公平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一、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的反思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对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监测主要是通过一学年的体质健康测试,运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但是,从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的动态变化来看,抽测复核数据中有近三成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评不及格,初中生有近15%的不合格率,小学生不合格率为6。5%,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合格率呈伴随着年龄升高而增长的趋势。评价作为教育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评价导向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理想,与评价体系的缺陷密不可分。

(一)评价目的重定级轻应用

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的目的一方面是对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评定,重在促进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最终增强体质,另一方面是运用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成绩,来作为重要依据对学校体育工作情况进行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工作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与措施,并在21世纪初最终推行《标准》,要求每个学校每学年将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上报,经过近二十年时间的探索,体质健康测评已经趋于完善。但就目前的体质健康测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体质健康工作是为了定级而测评,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评数据进行收集并上报,重的是学生测评成绩及级别结果上报,而对于学生更为重要的评价反馈与发展应用则有不同程度的忽视,学生得到的数据评价也仅仅是简单的成绩数据而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也就无从说起。如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哪项身体素质处于弱势?课程计划有无干预?就目前来看,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待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解决。

(二)评价对象重整体轻个人

儿童青少年学生作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的对象,在测试的过程中往往被当作一个整体,测试过程中个人的差异性则无法完全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测评频次的单一。我国进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方法是由学校统一安排测试时间,一学年进行一次,测试的时间跨度一般在1-2个星期,并根据学生测试的情况安排一次补测,为部分因特殊原因无法参加第一次的学生提供测试,并对其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诊断。一学年进行1-2次测评的评价方法更加注重的是体质测试和数据收集的效率,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对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定义,但这种方法忽略了测评的最初目的,即学生体质健康的诊断。因此,只有通过多次的诊断,发现学生当前的体质健康弱项与问题,并将其测评前期数据形成体质健康数据链,进而在后期的体育教学与活动中进行进一步的精准干预,才能充分发挥评价诊断的功能。信息化背景下,人脸识别、5G技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使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常态化测试成为可能,学生在不断测试评价过程中实现个体的提升,这也是未来学生体质健康测评能够破解测评频次单一的有效渠道之一。

(三)评价内容重显现轻挖掘

《标准》中对于评价的内容(即评价指标)做了统一的规定与说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机能(肺活量)、身体素质(50米跑、立定跳远、座位体前屈等)。

测评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学生测试完后,一方面根据每项指标的权重得到相应的总分,另一方面,根据总分的多少标记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教师和学校关注更多的是学生体质健康的各类达标率,注重学生体质健康显现的数据。基于大数据的新研究范式要求关注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本身面对的就是学生体质健康的大量数据。因此,如何基于这些数据,运用专业的方法去挖掘学生各项数据纵向和横向的关联和规律,用于教师制订专业的运动处方,指导并干预学生的体育锻炼实践,以此来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这将是未来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系统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四)评价方法重数值轻增值

《标准》作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采用标准化的评分表对各个学段的单项指标进行了分数的划定,学生可根据单项评分表来对自身情况进行评定,各单项加权之和为其总成绩,最终以数值化的形式体现,评价的标准根据学年的增长而变化,各项成绩的加权总分进行等级确认,以此作为体质健康测评的终结。学生每年都将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体质健康测评(免测学生除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的学生自身体质健康数据形成了一个数据链。当前对于这个数据链的关注与分析,除了学生自身自然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外,对于各项数据的增值分析近乎于无,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自身成绩与往年成绩的比较与进步无法得到展现,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数据进步或者是退步的幅度无法得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健康信息化管理库的缺乏,二是相关管理者数据增值意识的缺乏,在这两个方面的突破将是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之一。

二、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模型构建

从理论层面看,增值性评价是通过对学生成绩的“进步幅度”来进行评价的,适用于学生评价的各个层面。从技术上看,增值评价可用于任何内容的评价,既可以是考试成绩,也可以是道德发展、体质健康等内容。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强调在过程中进行评价,打破了传统的一次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弊端,形成了以成绩进步幅度来关注学生发展的“动态”评价。这为解决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消解路径。

(一)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模型构建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诊断、激励等功能,必须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发展性原则。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是改进而不是证明。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增值性评价体系的确立原则之一是要从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价值取向出发,扭转传统学生体质健康测评过程中只关注学生成绩和级别的价值导向。这是评价模型有效性和可靠性发挥的基本保障。

二是个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即要以人为本,利用教育评价的手段,引导多元主体关注个体体质健康均衡进步和增长。在增值性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体质健康发展特点,尊重学生个体体质健康发展差异,公平对待各类学生,实现学生个体体质健康的均衡发展。

三是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的全面性,既要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各项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同时也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水平,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如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和敏感期等,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系统性地进行考虑。

四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强调,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有科学的研究态度,使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评价数据,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评价客观事实,尤其是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利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全方位数据的收集,注重挖掘学生各项数据背后的相关性,为后期的运动干预提供数据基础。

(二)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模型的基本框架

泰勒认为“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上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教育评价的主要过程包括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搜集评价资料、分析评价资料、进行价值判断四个部分。根据当前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发展的现状,以及增值性评价的评价理念和价值取向,基于发展性原则、个性化原则、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本研究构建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模型(见图1)。评价采用个体纵向发展、群体横向比较、运动干预质量三个核心指标来描述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情况绿色作文网,根据指标体系设置阶梯层级,参照阶梯层级进行赋分,最后得到增值分数,对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变化及发展过程质量作出价值判断。

一是个体纵向发展。学生个体纵向发展增值分既要考虑学生过去(上一次)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也要考量学生未来(回归方程预测)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用学生个体纵向全数据链来反映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过程。因此,纵向发展增值包括两部分:一是当前测试成绩(X2)与上一次测试成绩(X1)之差,二是当前成绩(X2)与预测成绩(X0)之差,二者共同组成学生体质健康纵向发展增值评价。实践应用当中,需要学生个体大中小学体质健康成绩形成共享机制,才能避免“各管一段”的弊端,为个体体质健康纵向发展分析提供数据链支撑。

二是群体横向比较。群体比较是指学生在校级群体或者区域群体中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相对位置,用T分表示。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成绩的特点,通常采用T=50+(U/6)x100进行计算,其中U是指以一批成绩的平均数为参考点,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表示该成绩距离平均分的远近程度,其计算公式是u=(x-)/s,公式中,x是个体成绩,是平均数,s是标准差。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原始总分进行标准分的线性转换,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群体中测试成绩的位置,为后期进一步的运动干预奠定基础。群体横向比较要求大量准确数据作支撑,因此,建议学校或者区域相关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建立信息化体质健康数据管理库,以便更加快捷准确地实现数据分析与挖掘。

三是运动干预质量。教育评价是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活动。运动干预是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纵向发展状况和横向比较情况,针对性地对某项素质制订运动处方,并由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中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系统,建立集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常态化测试实验室,能够实现学生的发展性评价。通过一学期的运动处方实施,能够得到学生某几项素质的运动干预增值情况,假设干预前若干项素质的平均分为Y0,干预后若干项素质的平均分为Y1,Y1和Y0数值之差即为干预增值,将这部分过程性数据纳入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高质量发展。运动处方的制订可采取数据平台智能分析学生体质健康弱项,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处方,也可由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相应运动处方,通过测试来诊断学生的进步程度。

阶梯的设置主要包括阈值的设定和层级的设定。实践过程中,阈值的设定要充分考虑评价诊断、激励和导向功能的发挥,需要科学而又艺术的处理,既能够让多数学生感受到自身体质健康的进步,又要保证评价的价值判断的准确性。阈值的设定可以根据目标导向提前设置,也可以在成绩测试过后用统计学方法来计算,还需要根据区域和学校的整体情况来判断,如体质健康水平发展不太均衡的区域与学校,横向比较的T分设置就应该大一点。本研究根据目标管理理念,采取测前设立阈值法,具体阈值见表2。层级设定即根据学生增值的阈值设定退步、稳定和进步三个级别。

根据阶梯的设置,对三个指标的三个层级分别赋分,就形成了可评价的具体分值。本模型设置退步积0分,稳定积1分,进步积2分。即三项指标都进步的学生,其增值性评价分数为6分,三项指标都退步的指标其增值性评价分数为0分。实践操作当中,对各个层级赋分也可根据学校与区域的实际来权衡,如要加大对指标进步学生的褒奖程度与范围,可以将进步层级赋分的数值加大,如要加强对退步学生群体的干预力度,也可将退步层级的表现赋以负分。

根据层级赋分的设置,可以用增值评价分数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质量的评定,对于退步较多的学生要及时进行了解和干预,对于进步的学生要进行相应的褒奖。评定三个指标都稳定(积3分)或一项稳定、一项退步和一项进步(积3分)的对象为稳定,不受褒奖。三项指标增值分数之和大于等于4时,评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为进步,给予褒奖。三项指标增值分数之和小于3时,评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退步。褒奖和干预的分数临界值亦可根据实际当中教学与行政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三、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模型的应用建议

国外对于增值性评价的理论探索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发表的《科尔曼报告》,探索的是学校效能的评价问题。伴随着不断的实践研究得以成熟,国内对于增值性评价的研究更多聚焦在增值性评价的理论探索上,由于测评技术复杂,缺乏标准性测验等原因,增值性评价本土化应用研究没有得到广泛开展,对于学生水平的增值性评价仍处于积极探索状态。本研究建立的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模型需要在进一步的实践应用当中不断验证和调整。

(一)建立信息化数据库是基础

体质健康数据库的建立是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模型应用的基础。数据库随着追踪年限不断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庞大,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对数据库的维护直接决定着增值性评价的效果。在实施增值性评价时,要加强数据意识,用证据说话,构建区域教育的大数据。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模型在应用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质健康数据,并不断收集学生背景、学校情况、教师信息、学生过程信息等数据,建立纵横交错的网络数据库。数据库建立的同时,还要注重体质健康智能化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健康管理软件开发,形成数据的可视化呈现,为后期运动处方的制订和运动干预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撑。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建立常态化体质健康测验实验室,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多次自主测验,所得的数据为学生过程性的评价提供资料。此外,假设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是一个“斜坡”,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都会处于斜坡的某一个点位,学生体质健康的爬坡速度可以有效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效能,衡量爬坡速度就需要多重数据的有效支撑,多重数据的有效支撑可以建立起学生体质健康达成成就曲线图与“爬坡图”。总之,增值性评价作为一种量化评价方法,数据库的支撑是后续的评价基础。

(二)树立增值性评价理念是关键

增值性评价的思路与理念是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模型应用的核心理念参考。学生增值评价应树立学生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的理念,树立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一种新的评价方式的产生必然引起新的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我们要关注的重点应是其隐含的评价理念。增值性评价的理念是运用学生成绩的前后差异程度来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教育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常规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主要关注点是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与《标准》制定的“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引导锻炼”三大初衷有所偏移。原本的评价方式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总体监控与把握,但也导致了诸多问题:部分学校为片面追求体质健康“及格率”“优秀率”等指标的提升,在数据的真实性等问题上做文章;有些学生在测试成绩已经达到及格的情况下,主动放弃部分项目的测试;也有些体质健康弱势学生为了追求及格的分数,不惜铤而走险,请人代考。因此,有必要引进增值性评价与原来的评价方式形成有效的互补,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效能评价和提升学生对体质健康的内核动力,让学校重新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发展,让学生增强对自身体质健康的关注。

(三)设立评价分析工具是根本

选择合理的评价分析工具是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模型应用的重要方法路径。模型的设计为评价提供思路,运用具体的分析工具则为大量数据的处理提供了便捷。专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将模型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编程处理,实现数据处理的信息化。目前国外比较成熟的增值性评价模型有获得分数模型、协变量校正模型、马尔科夫链模型、多因变量模型、交叉分类模型等,比较成熟的相关统计学分析软件有SPSS、MLwin、HLM、MLinN、TVAAS等,这其中又以TVAAS系统应用最为成熟,TVAAS系统亦称田纳西增值性评价系统,目前,美国大部分州都在使用TVAAS系统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每类软件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评价因素水平的多少选择合适的软件分析系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符合项目评价特征的分析软件,以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亦可与第三方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将专业技术部分交由技术人员处理与分析。

(四)创立教育评价生态是保障

良好的教育生态评价是推动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落地生根的有效保障。教育评价生态是指,从评价相关因素出发,以多维结构性视角,观察教育及其相关元素的作用和运行状态。教育评价生态强调各个相关因素的有效综合,来促进教育评价整体高效能的发挥。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在改革实施中,需要通过分析国内外体质健康发展态势,发现评价当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优化评价生态。一是增值性评价相关理念。评价理念对于评价实施有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在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新评价模型实施与应用中,应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宣传,形成教育评价理念共识。二是评价主体的主客体。评价主客体的认知与实践对于评价生态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包括被评价的学生、评价的研究者、实施与评价的制定者,评价的主客体需要勇担自身责任与任务,保证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的顺利运行。三是评价的环境影响。良好的价值导向与实施的顺利运行助推评价的良性循环,良性循环的评价环境反作用于评价理念的深化与评价实施的推进,达成评价的最优运行状态。

增值性评价作为国际化研究的产物,需要理论的借鉴和实践的探索,创新和发展现有增值性评价理论和模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增值性评价体系,能够助力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本研究构建了本土化应用的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模型,以期能够科学而公正地评价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监控学校体育工作效能,充分促进《标准》的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引导锻炼功能的发挥,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体质健康增值性评价的探索,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和时代担当。

篇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解读

本文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的,以及解决体育与健康学科“固有顽疾”等方面,阐述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背景,并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论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设置的逻辑与特点,同时解读了新修订课程标准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应用情境”创设、学业质量评估及大单元设计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2022年版义教课标解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体现思想性、方向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修订2022年版课标的根本精神和关键要求,是深化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突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价值取向

2022年版课标的修订工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开展的,重在体现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在面向未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应对当今世界复杂局面的挑战,服务国家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着眼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旨在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继力量,具有更高的政治站位。

第二,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和要求,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课程的育人特征和功能,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师教学架桥,为学生健康成长导航,具有更强的目标导向。

第三,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重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重点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有根本性好转、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学生上了9年的体育课一项运动技能未掌握、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四大问题,引导体育教师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变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更强的问题导向。

第一,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2022年版课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致力于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坚持“健康第一”。

2022年版课标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与党中央、国务院近二十年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保持高度一致,重点关切我国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体质健康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的现实。2022年版课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

第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022年版课标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体系,充分体现新时代“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现实要求,充分考虑地区和学校差异,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实施策略。同时,2022年版课标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魅力,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第四,坚持科学论证与继承发展。

2022年版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充满活力地健康成长。2022年版课标对二十余年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践做出了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成功经验,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与完善。

第五,体现“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

为了改变“学科中心观”“技术中心观”,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2022年版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以往单一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转变成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促进广大体育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运动兴趣,学会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体验运动的乐趣,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022年版课标对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第一,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不仅专门设置了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第二,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摒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9年体育课,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7-8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1个运动项目,然后对每一个运动项目实施完整、系统的大单元教学,9年级让学生结合学校实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练,帮助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学会1-2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比赛中得以运用。此外,2022年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第三,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水平四球类运动的学业质量中规定,“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不少于8次所学球类运动项目的比赛,并能够对某场高水平比赛做出分析与评价”,以及“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每次1小时左右)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二、2022年版课标的主要变化与突破

(一)坚持“健康第一”,提炼核心素养

2022年版课标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提炼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健康行为是指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体育伦理,以及应当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三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并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2022年版课标强调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促进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程设计

2022年版课标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目标: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这三点分别对应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课程“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

遵循“目标引领内容”的原则,2022年版课标不仅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体育与健康教学规律设置课程内容,还充分考虑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体质状况、运动基础、兴趣和需求等,提高教学内容选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基础性、多样性和系统性,发挥不同运动项目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体验不同运动项目魅力的基础上掌握专项运动技能。

首先,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形成比较丰富的运动体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在此基础上掌握1-2项专项运动技能。

其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整体设计健康教育内容,针对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目标侧重基础的卫生习惯、营养膳食、合理作息、视力保护、安全意识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与安全的认知、意识和行为;针对水平四目标侧重健康与安全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生活态度。

2022年版课标强调教师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制订与细化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达到不同水平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与情境;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主动学练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生活应用情境和真实运动情境的创设,强调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

4、构建综合性学习评价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主要评估学生通过学习达成核心素养的程度。2022年版课标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做出总体描述。学业质量起着连接核心素养和学习评价的桥梁作用。2022年版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实施学习评价时,应从学业质量的描述中提炼出具体的测试内容,并细化为不同的测试指标;强调设计贴近生活、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情境,观察和评价学生运用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业质量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加明确应该教哪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2022年版课标强调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重视增值性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三)着力创新改革,完成四个转变

2022年版课标强调面向未来、改革创新,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以体育人、综合育人理念的渗透,努力实现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变、从“单一技术导向”向“结构化知识和技能导向”转变,从“简单情境”向“复杂情境”转变,从单纯的“体育教育”向“体育与健康教育及多学科融合”转变。这四个转变有助于学生从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获得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和全面的发展。

2022年版课标还设置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与其他“四育”加以融合,增加了与国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开拓了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问题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三、课标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

(一)广大教师如何迅速理解并转变观念

在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师是改革的关键。只有让广大体育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实践新课程,2022年版课标所描绘的全新场景和积极变化才能成为现实。一线教师对于新修订课标的接受、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何让教师迅速领会、深入理解新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是2022年版课标贯彻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引导体育教师深入学习和理解2022年版课标,加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能力,还需要教师利用实践证明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模式和优质课程,有效促进2022年版课标的落地实施。此外,2022年版课标还强调教师培训的重要性,重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人员的构成,提出了立足学校实际,完善教研体系等具体要求。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应用情境”“落实知识和技能结构化学练”

2022年版课标提出要创设应用的情境,开展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对于长期习惯单一技术教学的体育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核心素养的形成不能脱离相应的学习情境,教师在创设体育与健康学习情境时应紧紧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育,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有效方法,挖掘教学资源,创设应用情境。不同项目对于应用情境的要求不尽相同,球类运动最好的应用情境是比赛,花样跳绳、健美操等项目的应用情境更多指向展示与表演等。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特征,其层次性指的是知识之间和技能之间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关联性指的是知识之间和技能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促进的关系。体育与健康知识之间如何关联、运动技能之间如何组合等问题将是体育教师在贯彻实施2022年版课标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制定不同项目的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某一水平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也就是“学到怎样才算好”,是以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依据,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所做的整体刻画,用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这就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和学业质量上下贯通。2022年版课标以部分项目为例,提出了学业质量的内涵和行为表现。如何以核心素养为依托,结合不同学段、不同项目的具体特点,形成可测、可评、可量化的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是2022年版课标贯彻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任务之一,需要广大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和实践。

(四)如何设计与实施大单元教学

为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2022年版课标提倡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集中、系统和完整的教学。同时,要加强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连续学练,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要避免把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割裂开来、断断续续实施教学,或在一个时间段内教授不同项目,导致运动技能学习的负迁移。大单元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所学项目的运动技能,又能加深学生对该项运动完整的体验和理解。综上所述,2022年版课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练、赛”为抓手,提炼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并以此为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新的课程理念需要新的教学实践落实,因此,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2022年版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篇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解读

运动能让孩子的大脑变得强大

我们都知道,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利于提升精神活力,更好地进行工作学习,但运动的力量远不止于此。

纽约大学神经科学教授通过研究发现,运动可以改变大脑。因为我们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些重要的神经传导物质都能够提升孩子的全方位状态。

不仅如此,运动还能提高孩子的心肺功能、血管功能,改善代谢,提高身体灵敏性和平衡能力,调节体脂,让孩子更有活力!

要知道,只有孩子的身体好,他才能学得好、玩得好,才能获得受益一生的各项能力,拥有一个好未来。

运动对大脑有立即的效应。孩子做的每一次运动,都会立即增加神经递质的量,会在运动之后马上提升心情。实验显示,单一次运动就能改善人转移和聚焦的能力,而那专注的改善会持续至少两个小时。

但这些立即的效应很短暂,要改变孩子的运动规律,增加孩子的心肺功能,才能得到持久的效应。这些效应之所以能持久,是因为运动确实能改变大脑的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功能。

运动改善注意力。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发现,长期运动改善注意力功能。

运动对大脑产生保护效应。运动带来最大的转变,就是对大脑产生保护效应。可以把大脑想成是肌肉,孩子运动得越多,他的海马回和前额叶皮质就会更大、更强壮,失智症或阿兹海默症等疾病要更长时间才会对其产生实际的影响。

坚强的意志不会建立在虚弱的躯壳上

在姚明的一则专访中,他提出,体育就是玩,体育不该被扭曲成技能教育;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能简单地通过分数去证明。

姚明还认为,学生的健康是国民整体体质水平的基础,通过增强身体素质,可以拓宽生命的意义。他一直坚信体育的力量。

“视力最低、体重最大,身材高高、体质最差”成为我国青少年的典型特征。从现实看,也确实如此,比如军队征兵的体检标准在逐渐放宽。当然,现代战争需要的更多的是文化高、电脑技术高等综合素质人才,但是无论战争发展到什么阶段,身体素质永远是基础。

有人认为学生体质健康下降,长期看不是问题,因为人的寿命事实上在延长而不是缩短。虽然现在人的寿命在延长,但是质量如何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有9700万,是世界糖尿病发病第一重灾区,并且糖尿病发病呈现低龄化、加速化发展趋势。

学生体质状况下降导致的最大危害,肯定是健康。体质下降对于意志的影响更值得注意。一名肥胖的青少年,耐力弱、肌肉不发达,长久来看,不仅易得病、易受伤,还会造成自信心下降,容易受到同伴的歧视,还会造成性格孤僻、与人沟通能力下降等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意志力方面令人担忧,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很多类似的亚健康状态的孩子身上。

现在的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缺乏一种“咬咬牙就挺过去”的能力,根源就在于体质健康上。

姚明说:“我不相信,一个坚强的意志,会建立在一个虚弱的躯壳上。”

学校体育教学如何跟上时代需求?

随着体育在国民心中关注度的递增,近年来,一直遇冷的体育也在不断升温,这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要求。特别是冬奥会后,体育将迎来热潮!学校教学如何跟上时代需求呢?

1、基于大单元的课程教学设计。大单元是从优化教材结构和通盘设计着手,宏观审视一个教材完整的贯穿过程,发现教材之间、教学之间相互关联和互为补充的内在关联,超越常规课和小单元设计,教学点、面、线、体统整设计。

体育教学大单元建构则是把体育教学从传统“小单元”思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将体育教学放在学科核心素养和完整课程体系中定位和思考。

体育教学通常可以采用三种方式进行单元设计架构:

一是以运动项目或其中的技术为主线的项目类单元。如高中排球运动模块中可选取传球、垫球、移动等作为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完成简易规则下的排球比赛。

二是以动作方法为主线的方法类单元,需考虑动作间的学习迁移特性,将不同动作按照相互共性进行整合。如助跑投掷垒球、篮球单手肩上传球、羽毛球击高远球等可作为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肩上投掷动作。

三是以基本能力为主线的能力类单元,该类型单元以发展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能力表现。如将稳定性技能中的平衡和重心转移作为单元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发展在多种移动方式中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2、课程内容需要结构化设计和重构

内容是大单元的脊柱,贯穿于整个单元始终,其本质是回答“学什么”的问题,它是目标的生成载体,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具体抓手。

首先,帮助体育老师明晰,体育课程内容要进行结构化设计,不能依然以知识点为序列的内容组织逻辑。

比如篮球里的运球,我们应该把完整的运球放在一个课堂里面去学习,而不是一节课就只高低运球,做着一种单一的机构化的技能教学。这要求我们以大观念或大单元或大任务重构课程内容。

其次,要帮助体育教师转变,实现这一突破才能引导和激发学习方式的变革,才能实现育人模式的改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没有设置比赛、没有大强度的体能素质训练、没有孩子的合作情感和对情境中问题的思考,核心素养将难以体现。课程的变化就要抓住这个要点。

再次,要帮助体育教师落实,即怎样来呈现组织课程的内容。

既要遵循学科的逻辑,也要遵循学科逻辑的教育规律,结合“跨学科主题学习”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特别这一次,国家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硬性规定跨学科必须占比10%。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一定要嵌入教学中。

课程内容结构怎样来安排?可以分为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1―2年级以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和游戏为主;

第二板块:3―9年级以体能训练为主;

第三板块:1―9年级都必须要有的健康教育;

第四板块:3―9年级需要掌握的运动技能学习。

3、需要建构基于大单元的教学设计

评价是大单元的肱骨,它支撑大单元教学的持续发展,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保障,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在于过程的积累,教师需强化过程性评价的反馈与纠正功能。在建构体育教学大单元时,需要有优先、贯通、适配的设计评价。

评价的优先性是指评价的构建在目标和内容确定的基础上,早于具体的课时设计,评价方案的适度优先设计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清晰指向,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评价的贯通性是指评价应贯穿于大单元教学全程,有效发挥其诊断、激励、导向、调控等功能。

4、学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实践

新课标强调课堂模式的多样化,跳出大单元的课程教学设计,抛开教材,进入真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几个创新方式,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是“主题情境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进行自主、合作、创造性的体验,进行适当的教学和学习评价,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逐步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理念。

比如在《渔翁捕鱼》这节课中,教师围绕一个故事展开教学。

一开始她采取了猜谜语导入:一把刀,水里漂,有眼睛,没眉毛。横也是行,立也是行,坐也是行,卧也是行。

当学生猜出是鱼时,老师就把事先准备好的道具鱼送给他,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游入规定区域。

通过鱼游小溪、渔翁捕鱼、鱼跃龙门、鱼游大海四个情节把上课的内容:躲闪跑和双脚跳串联起来,一气呵成。

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会了多种方法的躲闪和双脚跳过一定高度的皮筋,练习的密度和强度都非常的充足。

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好表现、善模仿的特点,在课堂上设置活动情境,把教材内容情境化,使学生在具有情节的故事和具有主题的情境中学习,效果比较好。

二是场地布置的与众不同。在体育备课设计场地时,根据教材特点,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实效。

在常规备课中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策略,多样化地利用、规划场地。比如在场地布局时,把成人化的体育器材改造成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器材。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缩小篮球场地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布置得童趣一些。例如,在画小青蛙找家游戏场地时,可在操场上画一条小河,布置上荷叶,让学生看后感觉新奇而有趣;在捕渔游戏时,画一条大鱼形状作为活动的范围,学生看后新颖而醒目等。

三是器材选择独具匠心。器材选择上可以不拘泥于原有的器材,用其他物品代替。比如利用沙包、羽毛球、乒乓球等轻物代替垒球掷远;利用跳橡皮筋来代替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可以增加练习次数,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并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

除了用替代法,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这样不仅节约开支、物尽其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如废纸、报纸到处都有,收集简便,随手拿来,稍加折叠或搓揉就能成为一个安全、实用、多功能的体育器材。

当下,发展好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改革的核心要义,学校体育如何改革仍需要不断摸索。相信在不断地尝试与创新之下,学生一定会在体育课程中享受乐趣、学会技能、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发展素养。

篇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解读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主要思路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强化课程思想性。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

三是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

一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修订后的各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一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二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三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改革重点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立足世界教育改革前沿,描绘了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育人蓝图,改革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二是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跳出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

三是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克服认识与实践“两张皮”现象。

篇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解读

摘要:本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加强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课程设计,以关键词解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内容,为新时代校园武术课程设计提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健康第一、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式改革、综合性评价、个体差异

2022新课标首先对课程的性质进行明确,让学生喜欢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通过增加体育和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健全人格品质。为了让新课标的“课程性质”更方便广大读者阅读理解,我们通过整理把内容归纳如下:

课程特点: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

课程主体:以身体练习为主。

课程内容: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

课程目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

课程意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质,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为了让“课程性质”与新时期的教育核心素养进一步契合,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分别从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改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这六大区域对课程理念细化定位。

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健康第一”是健身育人的本质教育理念,新时期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以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更有助于达到核心素养的根本教育任务。

校园武术的课程设计要在内容上甄选,套路、技法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教育理念,同时可针对当下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凸显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整,譬如:近视、脊椎侧弯、肩周、颈椎、肥胖等,精简出针对性的身体健康调理武术课程设计,帮助学生恢复身体健康。

也根据校园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特点进行设计,譬如:针对学生“久坐”问题,可以在武术课程中设计出爬行、铁牛耕地等活动,以锻炼腰部,抵消久坐对学生产生的身体隐疾。针对老师“职业病”问题,如咽喉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多言耗气的气虚问题,课程设计融入改善此类健康问题的锻炼内容,如通过“站桩”练习,可以帮助老师补充精力,调整身体疲劳,以此增加老师习武的参与度,让校园身心健康在师生中全面发展。

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学生的持续学习力来源于需求和兴趣爱好,课程教学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教学设置,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才能领悟体育的意义,在学习和练习中发扬刻苦的精神。学生要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还需要在课内课外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逐渐养成“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习惯,运用所学运动知识与技能,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

校园武术的推广与发展更要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学校内部和学校之间可以开展多种技能展示与比赛,展现武术精神和文化魅力。武术展示可让学生感受动作招式的“形体美”、起伏转折的“节奏美”,行云流水的“韵味美””,对于校园武术来讲,不仅是体育锻炼,还是一种身体美学。

校园武术有四个教学水平目标,除摔跤、搏击等少量实战类比赛外,推行中小学生《武术段位制》比赛设置,将能吸引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013年11月北京市举办首次中小学生《武术段位制》段前级和初段位考评与竞赛,考评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动教育模式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