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10万泰铢在泰国能干嘛什么水平

乔治·索罗斯的大名,从事金融的人应该是如雷贯耳。索罗斯是犹太人出身,货币投机家,资本大鳄,其身家比联合国中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索罗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金融战争,狙击各国货币,所到国家对他都恨之入骨。

据说在当时,如果一个外汇交易员听到消息说日本央行干预市场,大家会哈哈一笑,该干什么干什么。但如果一听说“Soros in”,所有交易员会立刻跳起来,可见当时索罗斯的威名和实力。

资本大鳄索罗斯,也成为了东南亚领导人最痛恨的人

1992年,索罗斯首次出手狙击英镑,击垮英格兰银行,拿下第一滴血。旗下量子基金名声大振,索罗斯净赚10亿美元。

1994年,成功狙击墨西哥比索,使整个墨西哥金融体系倒退5年。

1997年,量子基金最风光的一年,在东南亚各国沉浸在资本盛宴中时,索罗斯在瞬息之间攻陷泰国,仅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就暴挫逾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也随之陷入混乱。

随后索罗斯转头攻击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与泰国经济连带较深的国家,同样屡战屡胜。外界推测这一战,索罗斯净赚一百多亿美元。

而到了1998年,在一波带走亚洲四小虎之后,实力空前强大的索罗斯将最后的目光,落在了亚洲金融中心,刚刚回归中国不久的香港,企图港币。

随后,以索罗斯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集团和以董建华为首的香港政府,爆发了一场空前惨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这一经典战役,也成为现代金融史上,最激动人心和波澜壮阔的一页。

一、索罗斯狙击英镑全记录

英镑在近200年来一直是世界的主要货币,之前采取的是金本位制(与黄金挂钩),那时英镑在世界金融市场占据了非常重的地位。

而作为保障市场稳定的重要机构——英格兰银行,英国金融体制的强大支柱,具有极为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强大的实力。从未有人或机构胆敢对抗这一国家的金融体制,甚至想都未敢想过

索罗斯却决定做一件无古人的事,摇撼一下大不列颠这颗号称坚挺的大树,试一试它到底有多么强大的力量。

随着198911月柏林墙的轰然倒下,许多人认为一个新的统一的德国将会迅速崛和繁荣。但索罗斯经过冷静地分析,却认为新德国由于重建原东德,必将经历一段经济拮据时期。德国将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经济问题,而无暇帮助其他欧洲国家渡过经济难关,这将对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及货币带来深远的影响。

1、英国加入欧洲汇率体系

在1990年,英国决定加入西欧国家创立的新货币体系——欧洲汇率体系(简称ERM)。

索罗斯认为英国犯决定性的错误。因为欧洲汇率体系将使西欧各国的货币不再钉住黄金或美元而是相互钉住;每一种货币只允许在一定的汇率范围内浮动,一旦超出了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就有责任通过买本国货币进行市场干预,使该国货币汇率稳定到规定的范围之内;在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内成员国的货币可以相对于他成员国的货币进行浮动。

而以德国马克为核心,早在英国加入欧洲汇率体系之前,英镑与德国马克的汇率已稳定在1英镑兑换2.95马克的汇率水平但英国当经济衰退,以维持如此高汇率作为条件加入欧洲汇率体系,对英国来说,其代价极其昂贵的。一方面,将导致英国对德国的依赖不能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而大胆行事如:何时提高或降低利率、为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而促使本国货币贬值;另一方面,英国中央银行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维持其高汇率也值得怀疑。

1992年2月7日,欧盟12个成员国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条约使一些欧洲货币如英镑、意大利里拉等显然被高估了,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将面临巨的降息或贬值压力,它们能和经济实力雄厚的德国在有关经济政策方面保持协调一致吗?一旦这些国市场发生动荡,它们无力抵御时,作为核心国的德国会牺牲自己的国家利益来帮助这些国家吗?

索罗斯早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之时已预见到欧洲汇率体系将会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各自的国家利益而很难保持协调一致。一旦构成欧洲汇率体系的一些“链条”出现松动,像他这样的投机者便乘虚而入,对这些松动的“链条”发起进攻,而其他的潮流追随者也会闻风而动,使英国为首的英镑汇率加难以维持在高水平,最终,来者不善的投机客过多,央行将无法承受,直到整个体制被摧毁。

果然,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些欧洲国家便很难协调各自的经济政策。当英国经济长期不景气,正陷于重重困难的情况下,英国不可能维持高利率的政策,要想刺激本国经济发展,惟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但假如德国的利率不下调,英国单方面下调利率,将会削弱英镑,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此时此刻,索罗斯及其他一些投机者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却在不断扩大头寸的规模,为狙击英镑作准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政府维持高利率的经济政策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它请求德国联邦银行降低利率,但德国联邦银行却担心降息会导致国内的通货膨胀并有可能引发经济崩溃,拒绝了英国降息的请求。

英国经济日益衰退,英国政府需要贬值英镑,刺激出,但英国政府却受到欧洲汇率体系的限制,必须勉力维持英镑对马克的汇价。英国政府的高利率政策受到许多金融专家的质疑的商界领袖强烈要求降低利率。在1992年夏季,英国的首相梅杰和财政大臣虽然在各种公开场合一再重申坚持现有政策不,英国有能力将英镑留在欧洲汇率体系内,但索罗斯却深信英国不能保住它在欧洲汇率体系中的地位,英国政府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在不断地下跌,从2.95跌至2.85,又从2.85跌至2.7964。英国政府为了防止投机者使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低于欧洲汇率体系中规定的下限2.7780已下令英格兰银行购入33亿英镑来干预市场。但政府的干预并未产好的预期,这使得索罗斯更加坚信自己以前的判断,他决定在危机凸现时出击。

1992年9月,投机者开始进攻欧洲汇率体系中那些疲软的货币,其中包括英镑、大利里拉等。索罗斯及一些长期进行外汇套利的共同基金和跨国公司在市场上抛售疲软的欧洲货币,使得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得不斥巨资来支持各自的货币汇率

英国政府计划从国际银行组织借入资金用来阻止英镑继续贬值,但这犹如杯水车薪。仅索罗斯一人在这场英国政府的较量中就动用了100亿美元。索罗斯在这场豪赌中做空70亿美元的英镑,并持有60亿美元马克的多头头寸,同时,索罗斯考虑到一个国家货币贬值(升值)通常会导致该国的上涨(下跌),又买入价值5亿美元的英国,并做空德国股票。如果只是索罗斯一个人与英国较量,英国政府许还有一丝希望,但世界许多投机者的参与使这较量的双方力量悬殊,注定了英国政府的失败。

索罗斯是这场“赌局”最大的赌徒。下完赌注,索罗斯开始等待。

1992年9月中旬,危机终于爆发。市场上到处流传着意大利里拉即将贬值的谣言,里拉的抛盘大量涌出。9月13日,意大利里拉贬值7%,虽然仍在欧洲汇率体系限定的浮动范围内,但情况看起来却悲观。这使索罗斯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欧洲汇率体系的一些成员国最终将不会允许欧洲汇率体系来决定本国货币的价值这些国家将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决定大量做空英镑。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下跌2.80,虽有消息说英格兰银行购入30亿英镑,但仍未能挡住英镑的跌势。到傍晚收市时,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差不多已跌至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英镑已处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

英国财政大臣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应付这场危机。首先,他再一请求德国降低利率,但德国再一次拒绝了;无奈,他请求首相将本国利率上调2%一12%,希望通过高利率来吸引货币的流。一天之中,英格兰银行两次提高利率,利率已高达15%,但仍收效甚微,英镑的汇率还是未能站在2.7780的最低限上。

在这场捍卫英镑的行动中,英国政府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最终还是遭受惨败,被迫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英国人把1992年9月15日——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日子称做黑色星期三。

索罗斯却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曾被杂志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索罗斯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已接近10亿美元,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利率期货上的多头和意大利里拉上的空头交易使他的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其中索罗斯个人收入为1/3。在这一年,索罗斯基金增长了67.5%。

二、索罗斯狙击泰铢全记录

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成为国际投机资本首当其冲的攻击对象,主要根源在其自身。

在1997年泰国货币危机爆发的前10年里,泰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存在过度依赖外贸、贸易逆差过大等结构性问题。开放资本账户后,资本大量流入,催生了股市和楼市泡沫、加剧了信贷扩张。跨境借款几乎不受限,造成短期外债过高。由于泰铢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1996年美元升值带动泰铢升值,同时日元发生了贬值,都重创泰国出口,造成经济下滑。经济外部失衡、资产价格泡沫、金融部门脆弱、负面冲击,给国际炒家以 可乘之机。政局动荡、政府频繁更替也削弱了泰国应对危机的能力。

泰国实体经济基本情况(单位:百分比)

国际炒家早就嗅到了攻击的机会。他们的惯用手法是,一旦发现不可持续的资产价格泡沫,就卖空估值过高的有关资产或者货币使其贬值,进而牟取暴利。如果市场恐慌情绪和投资者的悲观心理形成后,引发羊群效应,他们的火力就足以对被攻击对象形成猛烈冲击。

索罗斯和他旗下的量子基金是对冲基金的重要代表,1992年9月做空英镑令其一战成名,被《经济学人》杂志称作“战胜了英格兰银行的人”。此后,固定汇率也成为倍受对冲基金“青睐”的攻击目标。

狙击泰铢是预谋已久的。索罗斯在其著作中承认,他的基金公司至少提前6个月就已预见到亚洲金融危机。在1995年1月中旬,泰国的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时,对冲基金就对泰铢进行了试探性进攻,在即期外汇市场大量抛售泰铢,但是在泰国央行入市干预下未酿成危机。

当时墨西哥危机刚刚发生,各方面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对泰国均具有信心,认为除了贸易逆差偏大以外,泰国经济比墨西哥要健康得多,并不具备发生货币危机的条件。

虽然首战遇挫,但投机资本没有放弃,量子基金的情报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一直在搜集情报,对泰国经济金融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索罗斯本人则坐镇后方,一边积极存入保证金、囤积货币,一边在市场上散布泰铢即将贬值的消息,吸引了大量投机资本蠢蠢欲动。

随着泰国经济下行,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金融部门问题显现,国际投机资本开始展开大规模进攻。

1997年2月,以量子基金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大量做空泰铢,借入泰铢(包括通过曼谷国际银行便利借入泰铢)并抛售。2月14日,泰铢汇率跌至10年来最低点的1美元兑26.18泰铢。

泰国央行进行了坚决反击,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入泰铢,同时提高短期利率,使投机资本的资金成本大幅提高。

在这两项措施作用下,泰铢即期汇率很快得到稳定,泰国央行暂时打退了国际投机资本的攻击。

但泰国方面也付出了代价,外汇储备消耗很快,高利率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显现,银行和企业的坏账问题开始暴露。

国际炒家此役虽然遇挫,但他们由此断定泰国政府会死守固定汇率且实力不足,坚定了攻击的决心。

关于事后广为诟病的死守固定汇率的问题,事实上早在1996年4月泰国央行就开始考虑放弃固定汇率,但此时已陷入两难:由于外债过高,如果泰铢贬值,企业的负债升值而资产贬值,许多企业会马上变得资不抵债,进而导致银行坏账攀升,甚至引发银行危机,泰铢贬值的宏观经济后果难以预计。加上政局动荡,央行和财政部负责人怕担责任。种种原因导致泰国在放弃固定汇率的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

国际炒家进一步逼近,把战场延伸到远期市场。早在1997年初,国际炒家就开始大量进行买美元卖泰铢的远期外汇交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分阶段抛空远期泰铢,泰国对此全然不知,还在大量提供远期合约。

到了2、3 月份,银行间市场上类似的远期外汇合约需求量激增,高达150亿美元。此举引发投资者纷纷效仿。到了5月中,国际炒家又开始在即期市场上大量抛售泰铢,5月底,泰铢受压下跌至1美元兑26.6泰铢的低点。泰国央行这才采取反击行动:一是干预远期市场,大量卖出远期美元、买入泰铢;二是联合新加坡、香港和马来西亚货币当局干预即期市场,耗资100亿美元购入泰铢;三是严禁国内银行拆借泰铢给国际炒家;四是大幅提高隔夜拆借利率。此外,泰国政府甚至采取许多非常手段,包括威逼利诱泰国的银行提供远期外汇合约的客户资料,并扬言要打击刊登不利消息的媒体,警察开始追踪发布负面新闻的人。但为时已晚,泰铢已经落入炒家布好的圈套。

国际炒家针锋相对,在6月份继续出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对泰铢进行最后的扑杀,同时散布泰国已经黔驴技穷的消息。一些外资银行开始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表示可以帮助投资者将外汇汇出泰国,泰国国内的贸易商也开始做出安排,加快将泰铢兑换成美元,加速了泰国外汇储备的消耗。

泰国政府一直坚守固定汇率,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反击国际炒家,经过几轮交锋,泰国的外汇储备消耗殆尽。

到了1997年6月份,泰国央行的外汇储备仅剩下60-70亿美元左右。

6月19日,泰国总理仍宣称泰铢绝不贬值,但随后泰国财政部长辞职,市场恐慌情绪加剧。

6月28日,泰国外汇储备减少到28亿美元,干预能力几近枯竭,完全失去了抵抗, 只好于7月2日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泰铢暴跌。

7月28日,泰国向IMF发出救援请求。

索罗斯给泰国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痛

泰铢贬值标志着东南亚货币危机全面爆发,国际炒家大获全胜,横扫东南亚, 菲律宾比索、印尼盾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贬值,新加坡也受到冲击,逐渐演变成席卷全球新兴市场的亚洲金融危机。

三、索罗斯做空香港全记录

香港与泰国在经济金融方面有很多不同,香港的经济基本面更加健康。从整体上看,香港有着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经济富有活力。

1997年香港实际GDP增速达到5.1%,财政盈余占GDP的比重为6.3%,通货膨胀虽然较高,但已经连续三年下降。金融方面,香港的银行体系经过1980年代的危机,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资本充足率高,银行业综合实力在东南亚经济体中位居前列。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施行以来运行良好,在国际上

享有良好的信誉。联系汇率通过市场套利机制将港币与美元挂钩,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7.8港币,为香港这样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的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香港拥有1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当时位居全球第三。

香港实体经济基本情况(单位:百分比)

国际炒家为什么仍然敢对香港下手?

首先,香港房地产市场和泡沫已经十分明显,为国际投机资本提供了攻击目标。房地产行业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1997年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高达26.8%。由于香港在199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率较高,居民往往用房产作为对冲通货膨胀的手段。外资的大量涌入也助推香港房价上涨,1995年10月到1997年10月,香港的房价平均上涨 80%。股市方面,恒生从1995年初到1997年8月,两年半时间里上涨了1.4倍。

其次,联系汇率并非牢不可破。在联系汇率制度下,虽然现钞的发行是以相应的美元做保证的,但是港币存款是没有保证的。例如截至1997年三季度,香港广义货币达到28000亿港币。虽然有近千亿美元外汇储备,但是一旦香港民众的信心发生动摇,要求把港币兑换成美元,联系汇率也难以守住。此外,当时国际炒家连续攻击东南亚固定汇率经济体得手,特别是经济基本面较好的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也放纵汇率贬值,壮大了投机资本的声势。

从1997年7月开始,投机资本就对港币发动了多次立体攻击。香港的银行间市场隔夜拆借利率在8月19日一度达到10%,此后居高不下,一直徘徊在6%-7%之间。

香港股市则一路下行。国际炒家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发生在10月20日这周。国际炒家先在货币市场大量抛售港币,港币汇率下跌。银行把获得的港币卖给香港金管局,市场上港币的收紧。

到了10月23日清算日,许多银行在金管局结算账户上的港币已经没有足够结余(注:按照香港的全额即时结算体制,所有银行不得在其结算账户上隔日透支),而金管局为了提高国际炒家借港币的成本,不仅没有注入港币流动性,反而发出通知要对反复通过流动性机制向金管局借港币的银行收取惩罚性的高息。一时间银行间市场港币难求,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一度飙升至300%。

虽然国际炒家没有在汇率上得手,但当天恒生指数从11700点暴跌至10600点,下跌10.4%,国际炒家从股市下跌中获利颇丰。香港股市大跌引发全球股市连锁反应,10月27日,道琼斯指数大跌554点,创史上最大跌幅,巴西、墨西哥等新兴市场股市也大跌。28日,恒生指数再度下跌13.7%,收报9060点。

事后,香港金管局对保卫港币的行动进行了调查和反思,并提出了一项旨在强化市场规则和透明度的30点计划,为1998年直接入市干预打下基础。

刚回归之后的香港,迎来空前考验

临近1997年年底,危机的阴云在亚洲上空笼罩。1997年11月,日本、韩国经济相继陷入衰退。11月21日,韩国向IMF发出求助。

进入1998 年,国际炒家继续连续对港币发动攻击。1月初,印尼卢比暴跌之后,港币遭受明显抛售压力。1月 21日,香港最大的投行百富勤爆出丑闻倒闭,当日恒生指数下挫 8.7%,报收8121点。

1998年6月中旬,国际炒家再次对港币发动攻击。8月初,日元大幅贬值让人们对亚洲货币的信心降到冰点。

1998年7月底和8月初,有媒体文章称人民币将贬值,许多机构预测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将要崩溃。

1998年8月,港币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际炒家的攻击变本加厉:

第一,大肆卖空港币。从1998年年初到8月中旬,每当港币利率稳定时就借入港币,到8月港币空头估计达到300亿港币以上。

第二,大量积累股票和的空头头寸。香港当局估计,截至1998年8月,国际炒家大约有8万份空头合约。恒生指数每下跌1000点,国际炒家便可获利40亿港币。

第三,等待时机随时准备抛售港币,推高利率、打压股市,然后通过股指期货空头获利。

8月5日,即期外汇市场出现300多亿港币的卖盘,远期外汇市场也出现116亿港币的卖盘。8月6日,香港和伦敦市场又出现155亿港币的卖盘。8月7日,市场再出现78亿港币的卖盘。当日恒生指数收报7018.41点,下跌3.5%,5个交易日累计跌去917点,2500亿港币市值化为乌有。

面对来势汹汹的卖盘,香港金管局一改以往不直接干预的做法,动用外汇储备直接入市买入港币。这使得在维持港币汇率稳定的同时,银行间利率也没有像往常一样上升。

当日,香港特首董建华发表谈话表示“维系联系汇率是特区政府坚定不移的政策”。

国际炒家在汇市遭遇顽强抵抗后,在股市继续发动攻击。他们大量抛售蓝筹股,继续建立股指期货空头头寸。8 月13日,恒生指数跌至6660点。8月14日起,港府毫无征兆地突然入市干预,发起了绝地反击。

第一,购买恒生指数中33种成分股,拉动指数攀升,当天恒生指数上升564 点,报收7244点,炒家受到初步打击。

第二,在远期外汇市场上承接国际炒家的卖盘。

第三,要求各券商不要向国际炒家借出股票,同时监管当局向托管银行和信托机构借入股票,切断炒家的“弹药”供应。

第四,在股指期货市场展开进攻。

决战之际,香港证交所的交易员面色凝重

8月24日,不少对冲基金因卢布贬值遭受损失,急于从香港市场套现。港府将计就计,推高8月期指,逼炒家平仓。同时,拉低9月份期指,由于9月份期指比8月份低130点,炒家转仓会有100多点损失,这对炒家形成夹击之势。

第五,继续采用推高利率的方法,增加炒家成本。

8月28日,港府与国际炒家的较量迎来决战,港府坚决买入股票,国际炒家大肆抛售,当日股市交易量突破790亿元港币,高出历史最高成交额70%。恒生指数最终站稳7829点。

9月,港府出台了完善联系汇率制度的7项技术性措施(即著名的“任七招”)和维护证券市场稳定的30点措施,进一步巩固了战果。主要包括动用外汇储备来维护汇率和利率稳定,同时严格金融市场的交易规则,遏制投机行为。

“任七招”中最主要的措施是金管局承诺持牌银行可以将其结余的港币,按1美元兑7.75港币的固定汇率向金管局兑换美元;同时以贴现窗口取代流动资金调节机制,贴现窗口的基本利率由金管局确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大大完善了联系汇率制度,避免了港币汇率和利率大幅波动。

30点措施主要包括:限制抛空港币。股票和股指期货交割期限由14天缩短为2天,使得抛空头寸必须在2天内回补;降低股指期货杠杆作用。对持有1万个长期或短期股指期货合同的投资者征收150%的特别保证金;完善交易报告制度。把需要呈报的持有大量股指期货合同的最低数量由500单位降为250 单位,以便监管机构能够充分了解炒家情况。这些措施压缩了炒家的操作空间,同时逼炒家现形。

港府的反击经过精心策划坚决而有力。随着市场信心恢复,国际炒家眼看战斗机会已经消逝,只好悻悻退去。从双方来看,港府此役花费了150亿美元左右,但是随着股市回升,购入的股票有相当的盈利。最重要的是入市干预成功保住了联系汇率,挽救了市场对香港的信心危机,使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国际炒家可能在前期股市下跌过程中利用做空股票和股指期货就已经获利较大,在随后的争夺战中虽然败下阵来,但是总体仍有可能是获利的。

四、索罗斯做空模式解析

在讲述了这两场大战之后,我们来说说索罗斯的立体狙击理论。其实索罗斯只是看到必然后果的顺势,如此而已。

有兴趣研究的,请看这篇文章:索罗斯货币攻击模式解析,文中讲述了三种货币攻击方式,很详细。

这里简单说一下。以泰国之战为例,因为泰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所以给索罗斯抓到了空子。

索罗斯的玩法就是,假设泰铢换美元是1:25,索罗斯首先就以抵押的方式向泰国银行借入泰铢250亿,然后索罗斯将这250亿换成10亿美元,拿在手上。

接下来,索罗斯要做的事就是让泰铢贬值。那怎么让固定汇率的泰铢贬值呢?

那就是不停的向泰国银行借泰铢,再抛泰铢,最后买美元。

重复好几次之后,民众一下子就恐慌了,怎么各个银行和市场上都在抛售泰铢,而美元一下子大热,于是大家都一起去买美元。因为是固定汇率,不管泰铢怎么跌,始终能换这么多美元。

这一下子不得了,泰国政府不得不宣布,我们没有美元了。于是泰国管钱的哥们就出来说了,还是浮动汇率吧,让泰铢贬值好了,只有泰铢贬值了,美元才够卖。

然后泰铢大幅贬值,从1:25一下子贬值到1:50。这下子好了,索罗斯把手上5亿美金换成500亿泰铢,还掉欠着银行的250亿,净赚250亿泰铢,也就是5亿美元。

整个狙击泰铢过程中,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舆论渲染,精准的时间点进出,普通市民和泰国政府被玩弄于鼓掌之间,快速,凶残,无情。

风险提示:上述内容所涉及的股票名称,仅作为案例研究参考,不对您的投资交易构成任何买卖建议,据此买卖,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正在热映的泰国电影《鬼夫》在泰国本土票房已达10亿泰铢!约为2亿人民币!

二泰国人口只有6000多万!

这个成绩相当于大陆票房20亿!

目前大陆电影还打不到这个水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万泰铢在泰国能干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