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庄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特色舞蹈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40页)

  1、民族从其本质出发,具有(C)、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等四个基本特征。

  A、共同文字 B、共同习俗 C、共同语言

  2、下列民族中(C)是国务院确认的第55个少数民族。

  A.门巴族 B.珞巴族 C.基诺族

  3、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叫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分散而交错的地区叫民族(A)地区。杭州属于民族()地区。

  A、散居散居 B、混居聚居 C、混居混居

  4、“好来宝”是我国(B)民族的传统曲艺形式。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塔吉克族 D.俄罗斯族

  5、《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对少数民族考生( B )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

  6、我国世居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C)。

  A.广西 B.西藏

  C.云南 D.四川

  7、政务院做出《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是在(B)。

  8.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D)。

  A.统一国家 B.多民族国家

  C.共和国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9、在(B)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用法律形式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A.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

  B.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1931)

  C.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1934)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

  10、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D)关系。

  A、平等、互助 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

  11、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D)起施行。

  12、花炮节是湖南、贵州、广西相毗邻的地区( A )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举行日期各异,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二月初二或三月初三。

  A、侗族 B、佤族 C、瑶族

  13、《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指出,建立健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长效机制,努力把各类突发事件(A)。

  A、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B、经过双方自行解决

  C、解决在乡镇(街道)

  14、《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行政法规,于(B)起施行。

  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C)。

  A.民族事务委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

  C.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

  16、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邓恩铭是(B)。

  A.土家族 B.水族

  C.苗族 D.布依族

  第二轮1、《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者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是(B)年提出的。

  2、民族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里的“一定历史阶段”是指( B)

  A.原始社会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

  3、《阿凡提的故事》是( B )的民间故事。

  A、哈萨克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4、我国具有清真饮食习惯和特殊丧葬习俗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等( A )个民族。

  5、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A)工艺是现代印染工艺传入我国之前华南地区独特手工印染技艺。

  A.蜡染 B.刺绣

  C.钩织 D.扎染

  6、( B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

  A、壮族 B、回族 C、满族

  7“乌鲁木齐”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原意是(A)。

  A、 优美的牧场 B、青色的城 C、日光之城

  8、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 B)的重要组成部分。

  A、精神文明建设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D、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社会

  9、( A )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A、民族干部 B、科技队伍 C、知识人才

  10、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被概括为“两个共同”,具体是指(C)。

  A.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B.共同奋斗,共同发展

  C.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D.共同改革开放,共同和谐进步

  11、落实好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决策部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C )、国家民族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A、民族决策 B、民族认识 C、民族政策

  12、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现状,划定民族地区的范围主要包括5个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大、成份较多的( C )。

  A、云南、贵州、四川三省 B、云南、四川、青海三省

  C、云南、贵州、青海三省

  13、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的是我国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C)。

  A.《饮膳正要》 B.《福乐智慧》

  C.《玛纳斯》 D.《四部医典》

  14、(C)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A、增强民族团结 B、维护社会稳定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C)备案。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

  16、我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推进步骤是(A)。

  A、三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进

  B、三年强基础,四年创先进

  C、一年强基础,两年创先进

  D、四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进

  1、在我国青海省内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的是( C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2、监狱法规定:对罪犯的少数民族(A),应当予以照顾。

  A.特殊生活习惯 B.宗教信仰

  C.个人习俗 D.个人爱好

  3、(A)的傩戏,被称之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A、土家族 B、白族 C、瑶族

  4、( A )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因素。

  A、文化差异 B、民族差别 C、经济差距

  5、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指(B)

  A.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帮助,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C.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教育,离不开法制建设

  D.各民族的团结离不开共同繁荣,离不开共同发展,离不开共同进步

  6、代表56个民族欢乐祥和的“民族大团结”邮票在( B )年隆重发行。

  7、为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地区各类建设人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C)综合性民族院校。

  8、木球是在( A )流行的打毛球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比赛既有强烈的对抗竞争,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民族宗教无小事”重要论断是( C )提出的。

  10、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于( C )7月1日通车。

  11、在民族工作中,要坚持四个维护的原则,即: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 B ),维护国家统一。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和谐

  12、我国省级建制的五个自治区是以(A)五个民族命名的。

  A、回族、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B、苗族、高山族、哈萨克族、回族、土家族

  C、汉族、壮族、蒙古族、东乡族、傣族

  13、哪两个民族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习惯上用汉文? (C)

  A白族和彝族 B苗族和壮族 C满族和回族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责任人员,处( C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 B )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小集中、大分散

  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 B )。

  1、蒙古族被称为“马背民族”。(对)

  2、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对)

  3、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是火把节。(对)

  4、水族被称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错,侗族)

  5、青海建省于1929年。(对)

  6、《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作者是朝鲜族的音乐家郑律成。(对)

  7、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号。(对)

  8、我国的固有宗教是道教。(对)

  9、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发展与稳定、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等重大关系。(对)

  10、马本斋被彭德怀元帅誉有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的回族抗日英雄。(对)

  1、青海的湟中县被誉为“小北京”。(错,湟源)

  2、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是民族解放。(错,民族解放改为民族繁荣)

  3、1961年西藏和平解放。(错,1951年)

  4、民族乡属于民族自治地方。(错,不属于)

  5、青海省有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对)

  6、我国当代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是汉族学者。(错,蒙古族)

  7、克拉玛依油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年满18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错,20岁)

  9、当代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五个基本特征。(对)

  10、筑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重要前提。(对)

  1、民族自治地方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错,优惠政策 )

  2、我国民族识别的依据主要是民族特征和民族意愿。(对)

  3、民族与氏族的根本区别是地域关系。(错,血缘关系)

  4、初步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错,秦始皇统一中国)

  5、个人的民族成分,只能根据父亲的民族身份确定。(错,根据父母亲的民族身份确定)

  6、今后,在青海三江源地区不考核GDP。(对)

  7、回族是在中国形成的民族。(不对,是由中国国内及国外的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时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

  8、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对)。

  9、西藏是全国唯一的三级——区、州、县俱全的自治区(错,新疆)

  10、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对)

  D组1、“中国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始于2004年。(错,2000年)

  2、基诺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水稻。(错,善于种茶)

  3、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对)

  4、青海的佑宁寺有“湟北诸寺之母”之称。(对)

  5、荡秋千是蒙古族妇女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错,朝鲜)

  6、寺塔和竹楼、竹桥是侗族的建筑特色。(错,傣族)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水果之乡”之称的是塔里木盆地。(错,吐鲁番盆地)

  8、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命线。(对)

  9、我国少数民族中有45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错,44个)

  10、纳西族、水族的民族文字分别是东巴文和水书。 (对)

  1、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青海省藏族女选手切阳什姐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的铜牌。(对)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少数民族。(错,55个)

  3、我国最早的航海家郑和是回族人。(对)

  4、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是自治权。(对)

  5、我国第一位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少数民族运动员是藏族的贡布。(对)

  6、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省。(对)

  7、哈萨克族人的饮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 (对)

  8、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的民族是纳西族。(错,门巴族)

  9、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对)

  10、2007年11月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南京市举行。(错,广州)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的64.5% 。(对)

  2、泼水节是使用傣历的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独龙族等民族的年节。(错,不是独龙族应该是布朗族)

  3、金凤凰是羌族的吉祥物。(错,畲族)

  4、“雪顿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对)

  5、旗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错,满族)

  6、“民族”一词最早出现在希腊。(对)

  7、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保证。(对)

  8、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景宁畲族自治县。(对)

  9、200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

  10、《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指出,和谐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大原则。(错,改和谐发展为民族团结)

  1、在1998年我国提出“西部开发”的经济政策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错,1999年)

  2、我国满族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北省。(错,辽宁省)

  3、德昂族是以善于种茶闻名的民族。(对 )

  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回族。(错,壮族)。

  5、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成立于上海。(错,北京)

  6、闻名全国的枸杞子、甘草、贺兰石、滩羊波、发菜产于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对)

  7、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

  8、目前,我国人民币上共有4种民族文字。(错,5种:汉语、蒙语、藏语、壮语、维吾尔语)

  9、促进民族地区协调发展,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迫切任务。(对)

  10、“丝绸之路”是以中国的兰州为起点,(错,长安为起点)

  1、维吾尔族的两大节日是圣纪节、古尔邦节。(错,肉孜节、古尔邦节)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语言审理和检查案件。(对)

  3、自治地方数量最多的民族是苗族,包括6个自治州、21个自治县。(对)

  4、青海是三江之源,“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对)

  5、黄河源头被称为“姊妹湖”的淡水湖泊是扎陵湖和鄂陵湖。(对)

  6、赫哲族是中国唯一纯狩猎民族,被称为“北半球渔猎民族活化石”。(错,鄂伦春族)

  7、壮族织锦以其色彩斑斓,织工精巧闻名于世。(错,土家族)

  8、少数民族公民可以因其风俗习惯的特殊而免服兵役。(错,不可以)

  9、宁夏素有“民族走廊”之称。自古就是各民族东西和南北迁移的重要通道的省(自治区)。(错,四川)

  10、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核心支撑。(对)

  抢答题1、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A)为依据。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人民代表大会决议

  D.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议和决定

  2、我国四大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B )的内容。

  A、种族、性别歧视 B、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

  C、种族、宗教歧视

  4、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大体分为几个语系?几个语族?几个语支?

  答:5个语系、10个语族、15个语支。

  6、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任务是: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其中三区是指?

  答: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7、我国北方唯一的以捕鱼为主,使用狗拉雪撬的民族是什么?

  8、在农牧业发展中,青海将着力打造什么之都,什么之府?

  答: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

  9、《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本规定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C)。

  A.造成损失的,给予撤职处分

  B.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C.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影响干群关系的,给予降职处分

  10、新中国少数民族的第一位女大使是谁?她是什么民族?担任哪个国家的大使?

  答:傅莹;蒙古族;担任驻菲律宾大使。

  11、青海塔尔寺的“艺术三绝”指的是什么?

  答:酥油花、堆绣、壁画。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1984年,又在(哪年)进行了修订。

  1、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体现了怎样的文化观点?

  答: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和本质要求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它揭示了贯彻这一原则的平等性、真实性和普遍性。民族区域自治的本质要求是维护祖国统一。

  3、请解释“三炮台”。

  答:所谓三炮台茶,主要流行于西北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是指用下有底座、中有茶碗、上有碗盖的三件一套的盖碗喝茶。据当地回民说,因为碗形如炮台,故称三炮台。

  4、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几个?自治州几个?自治县几个?

  答:155个自治地方,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好来宝--蒙古族;拉伊--藏族;宴席曲--回族;哭嫁歌--土族;木卡姆--维吾尔族;阿里郎---朝鲜族)

  6、我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党政主导,群众主题 2、标本兼治,解决问题

  3、重在基层,贵在创新 4、典型引路,全面推进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8、维吾尔族音乐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是哪一部音乐史诗?

  答:《十二木卡姆》,是指十二套大型的音乐套曲,它是古代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创作的音乐史诗,全套木卡姆包括170多首歌曲和歌舞,72首器乐间奏曲。

  9、元代,我国著名的女纺织家黄道婆把什么民族的棉纺工艺带到中原,促进了我国纺织业的发展。

  10、回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人口有多少?通用的语言是什么?

  答: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河南、河北、青海等;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人口为人;汉语。

  11、青海省有哪几个自治州?

  答:玉树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12、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应当坚持什么原则?

  答: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

  (摆手舞--土家族;孔雀舞--傣族;铜鼓舞--壮族;锅庄舞--藏族;安代舞--蒙古族; 鹰舞--哈萨克族; 甩发舞--佤族;阿细跳月--彝族;芦笙舞--苗族)

  2、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含义。

  答:第一,所有民族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反对任何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第二,要求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并无条件地保护和保障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反对任何民族享有任何特权。

  第三,只有消灭阶级的剥削、压迫,才能实现真正彻底的民族平等。

  3、青海省有哪几个自治县?

  答:门源回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4、请解释“纳顿节”。

  答:纳顿节是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也称“庄稼人会”“庆丰收会”等。“纳顿”是土语音译,和蒙古族的那达慕含义一样,意为“玩耍”、“娱乐”。一般来说,纳顿在农历七月十二开始跳起,因此民间也称为“七月会”,活动一直持续到农历九月十五结束,历时近两个月,场面隆重,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5、青藏高原精神——“五个特别”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6、我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总体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总体目标任务是:推动科学发展和长治久安,到2020年总体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上走在前列。

  7、“西宁”一词适于何时?

  答:起于北宋徽宗崇宁三年,即公元1104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

  8、大开发战略中的西部是指哪12个省、市、自治区?

  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重庆市。

  9、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通过适当的制度、政策、投资等系列化的支持、保障,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基本条件,培育自身的综合发展能力,实现快速、高效的发展,从而逐步缩小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10、在我国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是什么?

  答: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各名族都有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的自由。

  11、藏传佛教格鲁派有哪六大寺院?请说出所在地?

  答:西藏拉萨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和青海的塔尔寺。

  12、党和国家根据国情制定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请说出其中6项。)

  答: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3)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

  (5)尊重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政策;

  (6)尊重少数民族习惯的政策;

  (7)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8)同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

  (9)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

  1、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坚持民族平等 (2)、维护民族团结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语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平等原则,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从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出发,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慎重、稳妥地开展民族语文工作,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国家的社会主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的时间和名称是什么?

  答: 1936年10月,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

  5、我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为根本,以解决问题、共创和谐为重点,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6、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集中了哪些困难和特点?

  答: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7、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名著有哪些?

  答:《蒙古秘史》、《蒙古源流》 、《蒙古黄金史》。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三个结合”的基本特点,“三个结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相结合。

  9、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答: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0、我国加入关于民族和种族问题的三个国际公约是哪三个?

  答:《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11、民族与主要分布区

  (拉枯族--云南;羌族--四川;珞巴族--西藏;裕固族--甘肃;黎族--海南)

  12、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其基本内容要点有三:一是认为宗教有其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客观规律。二是认为宗教的本质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的反映。三是认为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根源。在阶级社会,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为剥削阶级所利用,成为其麻醉人们精神的工具,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欢快的锅庄格桑哦广场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