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适合小学生看吗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 ),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五百多年前(约1492年)三月的一个早晨,绵绵的细雨在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着, 一个勤奋的青年手捧理学家朱熹的《朱子集解》认真研读着。突然间,朱老夫子的“格物致知”四个字跳进他的眼睑,让这个青年激动不已。于是青年就想通过格竹子来弄明白竹子的道理,从而获得关于竹子的生长规律等知识。此时,窗外的竹林在微风中婆娑摇曳,地下的春笋正从湿润的泥土里破土而出。

按照朱熹的观点,认为只有在实践中(行)探索和研究客观事物才能获得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的认识(知)。为了验证“格物”究竟能否“致知”?这个青年想要实践一番,“格”一下“竹子”这个“物”到底能不能获得竹子何以出土何以生长的“知”(道理、规律)?于是,青年放下手中的书本,来到庭院里的竹林中间静坐下来,痴痴地盯着地上的动静,观察竹笋从地下出土、生长的过程。一天过去了,二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到了第六天,家里人见他脸色苍白,劝他回屋里休息,都被他拒绝了。一直到第七天他终于病倒了,这个痴心的青年依然没有得到竹子何以出土何以生长的“知”(道理)。这个小青年就是明代在哲学、文学、军事上多管齐下、领袖群伦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军事家王阳明(1472-1529年)。由于王阳明直到病倒时都没有从“格物”(观察竹子)中“致知”(获得竹子为什么出土、为什么生长的道理),所以,他认为“格”具体的“物”不能“致知”。想要获得对于事物的真知灼见只能从人的内心中去找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打开新浪新闻 看更多视频内容

《百家讲坛之五百年来王阳明》第9集:知行合一 王守仁,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因自号阳明子,世人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王阳明非但精通文史,开创了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而且善于统兵作战,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全能大儒。从少年轻狂到潜心向学,从被囚诏狱到龙场悟道,从一封信剿灭山贼到四十多天平宁王之乱,王阳明于重重困境中,修炼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一代圣人。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 有人说: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者,只有两人:一是明朝王守仁,一是清朝曾国

  • 店铺:心无羡 古风绝学字帖

免责声明:本页面提供的信息来源是淘宝,只供参考之用,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阿里巴巴为您推荐[知行合一]传习录王阳明心学字帖描红抄写本成人楷书硬笔练字帖产品的详细参数,实时报价,价格行情,优质批发/供应等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