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保障团有哪些

今天,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年来,兵团农作物的收成怎样?职工群众增收情况如何?农业丰产、职工群众增收背后,无不凝聚着农业科技工作者们的心血。那么,他们究竟为兵团农业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

近日,兵团网邀请到三位农业专家做客访谈节目,讲述兵团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丰产增收背后的故事。


张恒斌,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兵团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让职工亩产增收550元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2020年,兵团大豆创了全国大豆亩产新纪录,实收亩产达453.54公斤,这项由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经过一年以来的推广应用的,效果如何?给职工群众带来了怎样的经济效益?近日,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恒斌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个数据,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32公斤,新疆的平均亩产190公斤,兵团的平均亩产则达到了252公斤。从产量上可以很直观的体现出兵团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

张恒斌介绍,大豆在兵团是一个小作物,种植面积仅仅5万亩左右,但是在八师一四八团做了5500亩的大豆展示示范,平均亩产285.02公斤,有5个连队种植均在百亩以上,平均亩产突破300公斤,其中61亩平均亩产达到360.67公斤,最高亩产达402.5公斤,创全国大豆高产记录。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背后,凝聚了兵团农业科技工作者们怎样的心血?张恒斌说,首先是高产品种的筛选:通过选育和引种鉴定筛选,每一个品种的确定都是从成千上万份材料中挑选,历经8-10年的时间最终确定下来的。

其次是滴灌水肥技术的应用:经过多年的研究,根据大豆田间的长势,在大豆生长的每一个阶段,应用滴管水肥技术把作物所需要的水、肥输送到根部,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

第三是化学调控及叶面喷施技术:根据大豆在田间的长势,应用化学调控及叶面喷施技术调节,达到田间不倒伏,长势要健壮。

最后是,病虫害防治技术: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前期结合叶面喷施和化学调控,综合田间管理。

兵团农作物产量的提升,最直接受益的就是职工群众,张恒斌算了一笔账:以前兵团的大豆平均亩产252公斤,运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大豆产量100公斤左右,按现在大豆的商品价格,职工种植大豆每亩可增收550元。


徐红军,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兵团小麦今年高产纪录不断涌现

小麦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主要口粮,由于新疆远离内地小麦粮食主产区,运距远,粮食供给必须坚持自给有余的战略方针。根据新疆的粮食需求现状,要实现粮食生产“疆内平衡、略有结余”的战略目标,小麦种植面积必须保证在1300万亩以上,确保总产达到500万吨以上。

“近年来,新疆每年给兵团下达的小麦种植计划面积是200万亩,为确保粮食安全,兵团小麦种植面积需要稳定在200万亩以上。”徐红军说。

面对任务,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的小麦专家们在小麦育种栽培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保障小麦的产量。


徐红军介绍,根据兵团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小麦的优势产区情况,兵团小麦产区主要集中在北疆的四师、六师、九师,面积占兵团小麦播种面积的65%左右;其次在北疆的八师和南疆的二师,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其余各师面积在10万亩以下。

为保障兵团小麦产量,在小麦新品种选育方面,结合小麦生产和市场需求,农垦科学院小麦专家以超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作为育种目标,采用品种间杂交为主,杂种优势利用、轮回选择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为辅助的方法进行小麦品种资源的不断创新。

“近十年来,我们选育了一批具有超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为新疆和兵团小麦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品种支撑。”徐红军说。

除了提高小麦种子的质量, 小麦在栽培过程中在任何一个种植阶段都应该要加以管理,才能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在小麦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的小麦专家们根据小麦主产区的生态条件、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对滴灌小麦的肥水运筹技术、化学调控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这些关键栽培技术进行配套集成,并进行示范和推广,为新疆小麦大面积丰产稳产高效提供了技术支撑。

“我们通过小麦专家与种业公司、示范团场联合开展小麦高产田的创建,应用超高产、优质的品种和配套的先进高产栽培技术来大幅提升小麦的单产水平,通过良种良法的配套和优化,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麦的增产潜力。”徐红军说。

在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小麦专家们的努力下,通过小麦高产示范田的创建,今年,兵团小麦迎来大丰收,高产纪录不断涌现!一师四团,经过专家实收测产,亩产达到了840.34公斤,刷新了新疆冬小麦的最高单产纪录;六师奇台农场,经过专家实收测产,亩产达到了858.72公斤,再次刷新了新疆冬小麦的最高单产纪录。

“通过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新疆和兵团已经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了。”徐红军说。

小麦的单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提高了。小麦单产提高了,农民就可以腾出一些地来,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对于促进兵团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将在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方面努力创新,不断进步,促进我区小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为职工增收、团场增效,和乡村振新做出应有的贡献!”徐红军说。


桑志勤,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兵团玉米刷新了全国玉米高产纪录

玉米是新疆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新疆丰富的光热资源、充沛的水利条件,为玉米生长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新疆玉米全程机械化操作、先进的肥水管理、先进的密植和化控技术使新疆玉米春播单产超过800公斤,其中兵团六师奇台总场的玉米密植高产示范田,最高亩产达到1663.25公斤,刷新了全国玉米高产纪录。

桑志勤介绍,目前新疆第一大玉米品种正是1998年新疆农垦科学院审定的新玉9号,种植面积在378万亩左右,市场占有率20.8%。新疆农垦科学院玉米团队的青贮玉米、鲜食玉米品种的选育在新疆也具有绝对的优势,选育的青贮玉米品种新饲玉10号、新饲玉11号,2014年在六师新湖农场创早了8.2吨的高产记录。鲜食玉米育种经过几代专家的持续努力,选育的新糯玉5号既甜又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傲人的成绩并没有让新疆农垦科学院的玉米专家们停下前进的脚步。桑志勤说:“种子没有一劳永逸的,必须不断推出新品种,才能保证高产。随着近年来对优质青贮双30指标的提出,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玉米团队今年已选育了2个高产、优质的青贮玉米品种,相信将来会为兵团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饲料。”

“选育种子的同时,我们的重要任务是把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让农民增产增收。”桑志勤说。

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的玉米专家们不间断为兵团玉米种植户提供玉米栽培技术服务和品种支持。“今年,玉米团队在三师五十一团、伽师县科技示范基地挂牌,在图木舒克市周边提供了鲜食玉米播种机械、规范播种,指导合作社示范种植鲜食玉米850亩,在伽师县种植示范鲜食玉米250亩,合作社加工厂以3000元每亩的价格收购职工的鲜食产品,亩纯收入达到了每1500元,让不少职工通过种植玉米实现了增收致富。为了解决南疆畜牧业发展所需优质饲草料的难题,玉米团队引进青贮玉米品种6个,在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展青贮玉米高产栽培示范田200亩,为当地种植户提供规范化种植技术方案,极大带动了图木舒克市养殖户种植青贮玉米的积极性。”桑志勤说。

桑志勤和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的玉米专家们还寻求多种途径服务兵团农业。“今年在十二师二二二团开展玉米技术服务工作,针对二二二团全团1.4万亩普通玉米和青贮玉米,玉米团队组织了农机、栽培、品种各方面的专家,播种前开展技术培训、播种期我们一直田间跟随播种机实地解决播种问题,分别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口期、吐丝期、蜡熟期等玉米关键时期组织服务专家奔赴田间地头,为职工排忧解难。”桑志勤说。

在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玉米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二二二团籽粒玉米200亩高产田达到了每亩1000公斤的历史高产记录,青贮玉米达到了每亩7200公斤的高产记录,极大的带动了本团职工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得到了职工们的一致好评。

玉米育种工作涉及遗传、土壤、栽培等多个学科。选育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很多育种材料通过成千次的组合、鉴定、杂交,历时多年才可能成功。但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作为育种单位,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的玉米品种是我们的首要责任,把优质品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是我们种业发展的根本。未来,新疆农垦科学院玉米团队将再接再厉,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合作,在种质资源创新、分子育种方面不断进步,将玉米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商业化育种中去,为乡村振新做出应有的贡献。”桑志勤说。

责任编辑:夏振忠 刘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兵团第三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