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老人养老靠什么

  昨天是元宵佳节,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茂林路社区的社区大食堂内格外热闹,社区邀请了空巢老人、残疾人、特扶老人此次参加“和乐茂林一家亲 邻里共品百家宴”活动,百余名居民齐聚一堂共享百家宴庆祝元宵节,一同传递着舌尖上的邻里情。百岁香港老人孟素瑛成为百家宴上的明星人物,穿着大红衣服,头戴红帽子,戴着金丝眼镜,时尚风采不输给年轻人。

  昨天一大早,住在省城安纺片区的叔叔阿姨们忙得不亦乐乎,纷纷从家中将准备好的拿手菜摆到了长桌上,随着名为“团团圆圆”、“雄鸡展翅”、“花好月圆”等百余盘家常菜聚成“满汉全席”,茂林路社区的元宵百家宴正式开席,大家围着长桌一边品尝一边交流,其乐融融,看似平常的家常菜,在分享中变得别样美味。在活动现场社区志愿者们还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元宵端给老人们品尝,老人们个个喜笑颜开,小小的汤圆凝聚着社区的关心与祝福,也让老人们度过了一个温暖的节日。

  102岁的孟素瑛老人是百家宴上的明星。老人穿着亮红色的衣服,在志愿者的搀扶下入席。别看老人年事已高,可她胃口很好,拿起筷子夹菜吃,手不抖,稳当又利索,吃嘛嘛香。老人虽然耳朵聋,可仍然十分健谈。面对百家宴的喜庆场面和热烈气氛,老人大声地说:“这才有过大年,庆元宵节的气氛!”

  社区居民都知道,孟素瑛老人是一位香港居民。可这样一位香港老人,怎么会到瑶海区来养老呢?茂林路社区老乐福和平家园老年公寓的负责人杨胜波介绍说,孟素瑛老人2015年跟随在合肥工作的孙子,从香港到了合肥,入住进了老年公寓。“很多人都看过香港电影《桃姐》,电影里对老人入住养老院的寂寞生活很真实地演绎出来。孟素瑛老人和他的孙子跟我们说,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内地的养老环境和服务。”杨胜波说,内地社区化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更有邻里氛围和人情味,让老人更有家的感觉。

  别看孟素瑛老人已经102岁,可老人家很时髦,不输给年轻人。当天参加百家宴的亮红色衣服,是她自己选的。“老人特别注意自己的着装和形象,平时不把自己打扮好了,都不愿意出门。”杨胜波介绍说,老人平时还喜欢抹口红,一口假牙齐齐整整,心态很是年轻。据介绍,孟素瑛老人出生在苏州,解放前到了香港,做了将近70年的义工,是个热心公益的好人。

  “元宵百家宴是茂林路社区的老传统,我们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将邻里和睦的风气传承下去!”社区主任姜赟说。社区的百家宴为邻里之间搭建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一个个温馨的小家庭融入社区这个和睦的大家庭,用一道道家常菜,品出幸福生活的滋味,表达着对新的一年美好的寄托与期望。(通讯员 解晓一 王国珍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文/摄)

  (责任编辑 牛丹妮)

14:29 来源:深圳新闻网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19年11月1日讯  据广东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社署)宣布,将于2020年1月1日在“广东计划”及“福建计划”下,推行长者生活津贴,11月1日起接受申请。社署发言人表示,在“广东计划”及“福建计划”下推出长者生活津贴,是让65岁及以上、选择移居广东或福建并符合申请资格的香港长者,无须每年回港,也可领取现在每月2675港元的普通长者生活津贴,或每月3585港元的高额长者生活津贴。津贴金额会每年根据既定机制调整。

早前,香港特区政府已推出“广东计划”“福建计划”有序地推进异地养老。

2013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广东计划”,让选择移居广东养老的香港永久居民老人,每年无须返回香港便可领取“长者津贴”。

△“广东计划”官方网站

现行“广东计划”及“福建计划”下适用于65岁至69岁申请人并须经济审查的高龄津贴,从2020年1月1日起被长者生活津贴取代。届时,“广东计划”及“福建计划”下继续设有无须经济审查的高龄津贴,适用于70岁或以上申请人。

在“广东计划”及“福建计划”下推行长者生活津贴的首年,社署会做出单次特别安排,让已移居广东或福建并符合所有其他申请资格,但未能符合在紧接申请日期前连续居港最少1年规定的长者,无须先回港居住1年,也能受惠“广东计划”及“福建计划”下的长者生活津贴。这些申请人须在紧接申请日期前已在广东或福建连续居住最少1年(在该年内有56天的宽限期),并提交有关省份的住址证明文件(如租单、电费单等)。

值得留意的是,这项为期1年的单次特别安排也在同时期适用于“广东计划”及“福建计划”下的高龄津贴,70岁或以上已移居广东或福建的香港长者如不申领长者生活津贴,也可考虑通过此安排申领高龄津贴。

发言人表示,社署已委任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为“广东计划”及“福建计划”下长者生活津贴的代理机构,负责协助基于健康理由未能回港办理申请手续的长者完成申请、进行会面和个案复检,以及处理查询等。

广东养老服务,未来要这么做

说到养老,广东人以后又该怎么做到老有所养呢?

2019年10月7日,从广东省民政厅获悉,我省的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已完成再次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对多个关键性领域作了硬性的任务安排,要求如下:

基本建成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

到2020年,养老服务设施覆盖100%的城镇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到2021年,街道(乡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90%以上,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基本建立。

鼓励建设一批特色养老基地

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和服务企业依法设立分支机构,实现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在大力发展普惠养老的基础上,鼓励建设一批休闲养生、特色医疗、文化教育、科技服务的养老基地。

普遍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机制

完善医养合作机制。到2020年,各地要普遍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预约就诊、双向转诊等合作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结算范围。到2021年,各地级以上市、有条件的县(市、区)至少建有1家内设有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或中医院等的养老机构。

支持各类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

支持各类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大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护理员培养力度,2019年至2021年,全省每年培训养老服务管理人员1000人次、养老护理员2万人次。

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2020年底前,各地级以上市要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并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点等内容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旧城区和已建住宅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者养老服务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和建设标准的,县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按照每百户不低于15平方米的标准,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和租赁等方式进行配置。

支持港澳投资者在广东兴办养老机构

2020年6月底前,各地要公布本行政区域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清单、供需信息或投资指南。支持港澳投资者在广东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兴办养老机构。港澳服务提供者在粤兴办的养老机构与内地民办养老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4家香港服务机构和1名香港公民以独资或合资合作形式在广东兴办5所养老机构,提供养老床位逾2000张。

广东省正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强粤港澳三地在人员、资金、项目等方面全方位合作,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鼓励产品创新,推动养老服务发展。

特别声明:本文来自@深圳自媒体平台,仅代表@深圳自媒体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摘要:对于有媒体报道“香港流感死亡人数已超过SARS”,香港卫生署重申:流感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不论在病原、临床病征、严重程度、传播力、治理和预防方法等均有不同。

香港流感三个月已致300余人死亡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自2017年5月5日起与香港医院管理局和私家医院合作,加强监测季节性流感严重个案以来,截至8月7日,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共录得456宗成人严重流感个案,包括327宗死亡个案。绝大部分个案属于甲型流感(H3)。其中65岁或以上长者占多数,大部分严重个案病人有长期(慢性)病患,较易出现并发症甚至引致死亡。至于儿童方面,5月5日至8月6日,共有19 宗儿童流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个案(年龄小于 18 岁),包括 3人死亡,大部分为H3。大部分病人均没有接种今季季节性流感疫苗。

而作为与香港出入境相邻的深圳数据也同样有所升高。据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透露,今年6月份,深圳各口岸检出流感病例就高达800多宗,而7月1日至26日更检出流感病例1222宗,比六月增加约五成。其中,战斗力稍弱的老人和小孩儿,则更容易中招!

根据广东省卫计委发布疫情的相关通告,截至8月6号,2017年全省报告流感病例74872例,死亡病例3例,全省报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96起。

看到这些数字,大家第一感觉就是“香港流感为什么会死这么多人”,央视记者采访了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并拿到了一系列的资料。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表示,今年夏季流感的死亡数字高于2016年冬季流感,但低于2015年冬季流感季节同期。

香港流感死亡人数超“SARS”?!香港卫生署:不可比较

对于有媒体报道“香港流感死亡人数已超过SARS”,香港卫生署重申:流感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不论在病原、临床病征、严重程度、传播力、治理和预防方法等均有不同。

季节性流感是本地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在今年夏季流感季节流感相关入院个案的死亡比例至今没有异常增加。今季截至八月二日,累积有14713人因流感入住公立医院,共有306人死亡,需入住公立医院的流感病人的死亡比例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孤寡老人政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