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入门骑行圈,有没有大佬可以给点建议的?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焱 通讯员 赵文琼

今天上午,杭州的沈先生骑着刚刚新买的电动自行车,来到位于滨江区滨兴路上的交警执法管理中心给车上牌。到了现场才知道,原来从今天开始,电动自行车的车身和电池上必须有“浙品码”,才能上牌。

这一规定,其实和前不久浙江刚刚上线的“浙江e行在线”有关。“浙江e行在线”坚持数字化改革理念,从技术上打通监管壁垒,构建以电动自行车车架号、蓄电池序列号为唯一性标识的“浙品码”数字化追溯链。创新“一码统管、以芯智控”技术路径,构建“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大协同机制,实现电动自行车全生命周期综合治理流程再造、管理重构和制度重塑。

而在这个管理流程中,电动车上牌,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浙江e行在线”正式上线后,浙江的车辆、电池生产企业对合格产品进行赋码(“浙品码”),构建“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数字化监管追溯链。没有赋码的车,不能上牌,这是为消费者负责。

不过,沈先生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自己的电动自行车是在网上买的,产地是江苏,车身和电池上都没有“浙品码”,自己手头只有产品的合格证书,这怎么办?

显然,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早已考虑到这个问题。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在杭州市城区设立了大约15个赋码点,像沈先生这样买到非浙江产的无码车辆,可以去赋码点先赋码,工作人员将对车辆和电池进行检验、核对合格证书上的信息,然后现场生成车辆和电池专属的“浙品码”,并贴上。然后,再由交警部门给车上牌。

大约等待了半个小时不到,沈先生就顺利地给自己的新车上了牌。“这样一来,等于我的车也有了身份证,用手机一扫二维码,各种信息看得清清楚楚。”沈先生说。

不过,现场也有消费者表示,现场赋码的“浙品码”是用胶水粘贴在车身和电池上的,牢固度不太够,有可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脱落,建议改成不干胶或其他更为牢固的材质。 

据了解,10月31日前,杭州全市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必须通过“浙江e行在线”平台对所有库存车、电池完成“浙品码”赋码。自11月1日起,无码车辆一律不得销售。

【电动自行车“码牌合一”登记工作Q&A】

Q:为什么要实行“码牌合一”登记工作?

A: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电动自行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登记、骑行、充停、维修、回收“七个关键环节”,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将车辆、蓄电池、所有人三方信息集成并关联绑定,实行“合体登记”。

Q:什么是电动自行车“码牌合一”?

A:电动自行车“码牌合一”就是车辆、电池以及号牌都有一个“浙品码”,只要扫描“浙品码”就可“一码知全貌”。

Q:无码车辆是否可办理上牌登记?

A:根据省市综合治理集成改革总体部署,11月1日起,不得办理车辆、电池未赋码电动自行车上牌登记业务。

Q:之前已买但未上牌的无码车辆如何办理?

A:车主已购无码车辆联系商家补码或由驻点的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赋码后再予以上牌。市场监管部门现场赋码点位见附件。

Q:网购车辆如何赋码上牌?

A:到市场监管部门赋码点进行现场赋码后办理上牌。

Q:哪里可以看到车辆和电池“浙品码”?

A:整车浙品码在车身前部显示盘下方的显眼处;蓄电池浙品码在蓄电池顶部平整、光滑的表面上。 

Q:上牌前如何绑定整车浙品码和蓄电池浙品码?

A:登录码牌合一APP,扫描整车“浙品码”、电池“浙品码”(如有多块电池(如铅酸电池有4块电池),点击添加电池后继续扫码直至添加完成),校验绑定通过后,系统自动保存车辆、电池信息。

Q:“码牌合一”登记工作实施后,是否影响现有上牌流程?

A:不影响,在原上牌流程基础上,新增了两个环节,一是上牌前通过“码牌合一APP”绑定环节,二是在最后提交环节,系统自动验证整车“浙品码”、电池“浙品码”是否存在记录功能。

Q:上牌完成后,扫描数字化号牌上的“浙品码”可看到哪些信息?

A:上牌完成,扫描数字化号牌上的“浙品码”后可以获得整车、电池、车主等相关信息(因数据接口同步问题,存在数据同步延迟,建议隔天扫码查询)。

Q:申请补牌、变更等的车辆无码能否办理? 

A:上牌登记的车辆全面启用“码牌合一”,不涉及补牌、变更等业务。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

记者|肖世清 编辑|段炼 廖丹 易启江 校对|王月龙

“有些事,现在不做,就一辈子也不会做了。”大学即将毕业的明相,只身一人骑上脚踏车,逆着季风的方向,开始了一次环岛旅行。骑行了7天,阿明到达了终点。这里,将是他人生下一段旅程的起点。

这个故事,来自台湾地区的电影《练习曲》,又名《单车环岛日志》。

单车环岛骑行,被当地年轻人视为一种“**礼”。骑行文化,在宝岛早已普及。世界各地为骑行爱好者所熟知的捷安特,便来自台湾地区的上市公司巨大集团。

如今,单车骑行文化席卷大陆。

“只要发一条有关骑行的朋友圈,就有好多朋友来问:哪里有骑行的群能进?”

生活在北京的骑行爱好者高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叹,“今年骑行的人特别多!”

谁也没有预料到,几十年默默无闻的代步工具,突然就和这个夏天的天气一样,火了。一股骑行热潮正来势汹汹。

想要参与骑行运动,公路车必不可少。可是,不少骑行爱好者在各个社交平台表达着“一车难求”的苦闷,“疫情后买车简直一车难求!等了3个多月!”

据北青报报道,“5·20”大促期间,淘宝上自行车销量的增长一度超过了50%。“儿童自行车、公路自行车、折叠自行车的销量比较突出,骑行服也有很好的增长。可以看出,骑行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多的人开始热爱骑行运动,将骑行运动纳入到日常生活中。”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骑行的风靡也让周边配套产品的销量水涨船高。在小红书上搜索“骑行”,相关笔记超过101万篇——人们分享骑行装备、穿搭以及各城市的热门骑行路线

此次“骑行热”爆发的导火索其实埋藏已久。曾担任自行车技师的熊猫(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际上,从2019年起,他就发现自行车的销售量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消费群体也从原本的“老年骑行团”向青壮年群体过渡。

已经习惯在四个轮子上出行的现代人,突然涌向了骑行的“赛道”,并演变为一种生活新时尚,自行车行业能否因此火起来?这样的热度又能持续多久?会是昙花一现吗?

骑行热兴起:自行车道开始“堵车”了!

00后的熊猫从2015年开始玩骑行。相比其他运动,他觉得“玩的人不是很多”。

“有个词你应该听说过:老年骑行团。我刚入行的时候,车店的标准用户其实是老年群体。他们有钱有闲,骑车在北京近郊一天或者去周边城市多天来回。这是七八年前公路车主要的消费对象。”熊猫告诉记者。

2017年,熊猫开始在迪卡侬骑行部门兼职做自行车技师,和骑行圈的人混得挺熟,空闲时也向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介绍不同车型的区别。当然,这群顾客多是退休或年长的人。

然后,他明显感觉到自行车出现“爆发性增长”是在2019年,这一年关注公路车的人不再局限于骑行圈,“骑行开始破圈了”。

“年,我面对的客户群体在逐渐年轻化,购买群体开始从老年人向中年人过渡。”熊猫说,“中年消费者主要考虑的使用场景是上下班通勤。买车的原因中健康需求开始增多,比如降三高、脂肪肝等。”

2019年,熊猫跳槽去了一家国内骑行品牌代理商,这家企业代理了一个国际知名的骑行品牌闪电。这一时期熊猫发现,买车的群体更多是年轻人了,公路车不再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成了年轻人玩乐的运动设备。

灼识咨询合伙人朱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在这轮“骑行热”的人群中,1840岁的青壮年群体占比接近80%,“这次骑行热主要还是被年轻人所带动,他们是当下自行车整车的消费主力军。”

骑行已然成为深受年轻人追捧的运动。线上,骑行话题铺天盖地占据社交媒体页面;线下,爱好者们挤满车道——骑行成了今夏运动届的“顶流”。

在小红书上搜索“骑行”,百万条笔记涵盖了从装备到路线再到穿搭的所有内容,与骑行有关的一切皆是话题。小红书还举办了“骑行一夏”的骑行季活动。微博上,“骑行这股风都刮动了谁”、“如何看待骑行热盛行”等围绕“骑行热”的话题屡屡登上热搜榜,年轻人在其中踊跃发言。

“复工之后骑车的人明显多了许多,自行车道也堵车。”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小红书用户在6月初发文表示,作为热门骑行路线,长安街附近的自行车道已经出现了堵车现象。

“今年3月份天气回暖,下班骑车回家很舒服,看到的风景也好,一路上都特别开心。”在爱上骑行的这4个多月里,高隆也习惯挑几个空闲的周五晚上沿着长安街骑车。

在一次次骑行中,他发现,自6月北京疫情态势趋于平稳以来,骑行的人多了起来,长安街夜骑不再孤单。

2019年开始接触骑行的张婉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去年开始,她原本每周骑行12次,后来每周至少骑3次,“下班后夜骑长安街或京通快速,周末进山骑行一两天,每次骑行80150公里不等。”骑行成为她的主要运动和减压方式,周围也有很多朋友加入其中。

高隆所在的一个骑行群有291人,进群的成员都会在昵称后备注上所住区域,方便线下相约骑行。

几乎是每一次,“天气”在引起群内讨论方面,屡战屡胜:天气好时,群里会有人提前37天发布详细的骑行计划进行群接龙,“北边休闲吃鱼骑,里程大概100KM,爬升大概300M”;天气不好时,群友们又会相互提醒,“回龙观开始下雨喽,骑车注意”。

但凡提及骑行的装备和新路线,群内总是热闹的,围绕一个小小的锁片也能聊上一下午,人们对骑行的热爱可见一斑。

电商平台上的消费数据也印证了骑行的火热。唯品会数据显示,自3月以来,“骑行”、“山地车”等关键词在平台上的搜索热度居高不下。搜索热度也随即转化为了销量,在唯品会上,自行车销售量大幅上涨,其中儿童自行车销量同比增长近50%。

骑行消费如何氪金?有订单排到4个月后

过去很难想象,自行车销量的直线上升,让“一车难求”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不乏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多款热门自行车在线上店铺和线下车行均无货,需要等3个月以上,更有甚者“想交钱预定也不收”。

熊猫告诉记者,他年在迪卡侬工作期间,迪卡侬销售自行车的部门营业额已经在逐年增长,迪卡侬产品设计部门也趁机推出了更多类型的公共自行车,骑行设备的整体产品线都在扩张。

“后来我在品牌代理公司上班,闪电(品牌名称)的车经常卖断货。作为进口产品,卖断货有疫情影响的因素。但我认为更大的原因是,消费者也在增多。来我们这里买车的消费者也很清楚行情,买车基本是有什么买什么,不挑。后期店内没货了,我们就开始卖‘期货’。消费者先下单,我们3、4个月补货到了之后再交货。”熊猫说。

闪电的价格,在自行车产品线中,属于偏高端。熊猫说,这几年,闪电自行车还提过几次价,价格从5000多起到10万不等,仍然不愁卖。熊猫说,他们卖得好的产品,单价在3万4万之间

“买闪电这个品牌的人,基本都在公路车圈子里了。买3万4万一台车的这些消费者一般都是刚入门;大概半年之后,他们感受到骑行的更多乐趣,又会来换车升级,这个时候的车(单价)一般就是5万以上了。”熊猫介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装大佬新手入门化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