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宝宝有点眼球颤抖怎么办?

严岩 航天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孩子注重不集中,对学龄期的孩子作用巨大,不按时选择改善或医治,将耽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候,作用将来升学和就业。导致注重力不集中因素许多,其中孩子缺锌是比较普遍的因素之一,因而补锌是有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科专家呼吁重视“注意力不集中”,更加是学龄期孩子注意力阻碍问题。假如平常生活中有明显异于别人的现象,那提议带宝宝去脑科医院门诊看看。

焦虑症,早上醒来心慌,这种情况应该考虑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平时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胡思乱想。经常出去走走,散散心,多做有氧运动。多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沟通交流。主要是分散注意力,培养兴趣爱好。

预防儿童自闭症的方法主要是要孩子多与外界交流、沟通。父母不应该把孩子太多地限制在一个学习的小圈子里,城市生活的现代化使许多人搬进了高楼大厦,而高楼大厦一栋接一栋很容易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封闭的环境。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们从高层建筑下来到院子里,与邻居和附近的孩子玩耍、交流并建立友谊。尽量让孩子参加小组活动,包括邻居和孩子邀请的游戏、家庭作业等。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慢性的,精神类的疾病。需要看精神类的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的基石。通过影响多巴胺来控制症状。第一代抗精神类的药物有氯丙嗪和奋乃静。第二代抗精神类的药物有米氮平,奥氮平和利培酮。一般都选用第二代的抗精神类的药物。

焦虑症口干如果是痰热内扰所导致的。可以用半夏,陈皮,枳实,黄连,竹茹,焦山楂,茯苓,心脾两虚的可以用归脾丸,人参,远志,龙眼肉,木香,当归,白术,茯神,酸枣仁,熟地。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药物。

对症的患者出现喉咙不舒服的症状,主要有感觉有异物感。有的人会感觉吞咽困难,喉咙发紧。调整好了以后,这些不舒适的感觉有可能自然的会缓解或者是消失,所以有焦虑症一定及时的去专业的精神卫生中心就医,让精神科的医生实际的抗疫及时的治疗。

焦虑症引起的身体疼痛现象,可以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可以服用文拉法辛,但是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抑郁症焦虑症,还有慢性疼痛和神经痛,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

焦虑症是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临床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或者是惊恐发作两种表现形式。焦虑症的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或者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焦虑症并不是电休克治疗适应症。这些药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轻度的焦虑症采取心理治疗的方法就可以,不需要手术。中重度的需要,心里疏导和药物治疗,也不需要手术。焦虑症属于心理方面的疾病。没有什么手术方法能够解决,要积极的进行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焦虑症,常常是以病态的焦虑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格来说,恐惧害怕的心理也是属于一种焦虑情绪,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患者常常会出现患得患失,常常会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担心害怕

焦虑患者在日常的饮食当中应该注意清淡营养,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水果包括苹果,葡萄,草莓,橘子,香蕉等。蔬菜包括芹菜,菠菜,黄瓜,生菜等。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喝咖啡以及饮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护眼需要专业指导,以防进入误区。

“宝贝,快关掉电视!不要再看了,妈妈带你出去玩一会儿好不好……”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像这样说服孩子。

众所周知,少看电视,多外出对于保护眼睛至关重要。然而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知识被我们忽视,等到孩子长大再回首才会后悔莫及。

因此,废话不多说,下面按问题重要性递增的顺序谨列五大常见困惑并一一专业解答,请一定牢记。

如何正确检查宝宝的视力状态呢?

在门诊工作中,多数患儿就诊时年龄太小不能配合常规视力表检查。因此,早期的视力缺陷常常被忽视,从而酿成了不可弥补的悲剧。眼科专家认为,儿童视力检查,应该从婴儿期就要开始。

1、3岁以下婴幼儿的视力检查

主要是观察其眼睛的对光反应和注视运动

比如出生的婴儿,对强光应有闭目反应;生后1~2个月就能明显地注视目标和追踪目标;3~4个月以后,可以观察婴儿的视动性眼球震颤:用一个画有纵行黑白相间条纹的圆筒在其眼前旋转,如果孩子有视觉,眼球将追随圆筒的转动而做水平运动。

另外,用手掌遮挡住幼儿的一只眼睛时,如果引起孩子的反感,则提醒你被遮挡的眼视力较好。反之,则不会拒绝。这是一种用来判断单眼视力的好坏的方法。

2、3岁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视力检查

可配合一定的检查,如用专供儿童使用的图形视力表进行检查

图形视力表是用一些大小相当的日常用品图案或小动物图案作视标,如椅子、猫、狗等,如能说出这些图案的名称,就说明他们看清了这个图案的轮廓和细节。

检查时要耐心细致,与幼儿沟通感情,争取得到孩子的信任及配合,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视力。

5岁以上幼儿的检查及标准同成年人。

查出近视(或)散光肿么办呢?

人在不同年龄时期,屈光状态是不同的。

孩子刚出生时,眼球很小,眼球的直径(即眼轴)也很小,只有16~18 mm。而出生婴儿的屈光力和成人相差不大,所以物象通过新生儿眼的屈光系统都成像在视网膜后,都是远视眼。随着眼球不断变大,眼轴也在变长,视轴也逐渐接近正常。成人眼轴为23~24 mm,为正视眼。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常被要求去正规医院做详细视力检查,此时家长的任务就来啦!

首先,必须郑重更正常见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1:散瞳验光对小孩眼睛有害。

散瞳验光学名叫调节麻痹性验光,12岁以下儿童和远视眼一定要用。调节麻痹性验光就等于测量山的高度必须从海平面算起一样。药物对眼睛无害且有时是用作治疗的一种方法,用时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2:200度以下的近视眼就是假性近视,

判断是否为假性近视必须经过散瞳验光程序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戴镜必须经过专业医生诊疗后才能决定。

误区3:裸眼视力低就是近视或者弱视。

裸眼视力和近视无关,弱视一定用验光矫正视力作标准。5岁儿童矫正视力低于0.5,6岁低于0.6,8岁以上儿童低于0.8才称得上弱视。

误区4:散光是治不好的。

眼球不呈球型,呈橄榄球型变得没有中心了,就是散光。橄榄球横放着叫顺规性散光,竖放叫逆规性散光,斜着放叫斜向性散光。

儿童顺规多,老人逆规多。顺规性散光有减少和治好的可能。

对于以上及其他更多专业知识,多数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一一甄别,因此对于孩子的视力状况检查一定要格外重视。大家只需要做到一点即可——到正规三甲医院或公立眼视光专科三甲医院为孩子检查视力、评估视功能及进行后续所需治疗。(切记!!不可轻信小广告)

以北京同仁医院斜弱视和验光配镜中心为例,以下三种方法为常规控制近视的方法:

框架眼镜目前仍然是广大儿童青少年确诊(矫正)近视的第一选择。框架眼镜经济实惠,不但可以矫正近视,让孩子得到清晰的视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的进展。

儿童近视在100度以上需要妥善佩戴合适的眼镜,这样才能在看远的时候让眼睛得到放松。但是眼镜的镜片必须选择有质量保障的,不合格的镜片反而可能加快近视发展。

另外,市场上存在着很多类型的功能性镜片,比如青少年渐进片、周边离焦镜片,这些镜片疗效并不确切,而且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验配。

对于青少年近视,角膜塑形镜既可以矫正视力又可以延缓近视度数的进展,还可以增大视野,使两眼屈光参差明显者减少两眼像差,使之维持双眼视功能。

目前认为其主要原理为:在视网膜周边造成近视离焦效果,起到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

但角膜塑形镜对验光医师的技术和患儿的配合度都有较高要求。因此,要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对阿托品预防和治疗近视的研究已有很多年,且被证实是有效的。特别是低浓度的0.01%阿托品眼药水,由于可以阻值或延缓真性近视的发展,而副作用又在可被接受范围内,近年来得到大家的广泛专注。

但是由于国内的阿托品药水浓度都是0.1%,麻痹睫状肌作用强,持续时间久,会导致眼睛瞳孔散大,造成使用者畏光,看近不清,甚至少数有眼红、眼压升高及全身副作用,因此在中国大陆并没有推广使用

宝宝经常眼红、眼屎多、爱流眼泪是什么原因呢?

每天分泌少量眼屎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而且眼屎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宝宝的健康状况。

如果出现眼屎突然增多,则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啦: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五官都还没有长开,下眼睑容易出现轻度内翻的情况。宝宝的睫毛向内生长,增加对眼球的摩擦刺激,导致眼泪分泌增加,眼屎变多。

宝宝的睫毛很软,触碰眼球并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当宝宝眼屎较多但没有眼红、哭闹等其他症状时,很可能是倒睫引起的。

宝宝的睫毛一般会在1岁左右自然向外生长。所以,宝宝单纯倒睫不需要治疗。

宝宝眼屎多,并伴有眼红、刺痛、流泪、黄白分泌物等,很可能是眼病引起的。请注意以下两种:

a、新生儿泪囊炎:部分新生儿出生后会出现鼻泪管堵塞或者畅通不良的情况。泪腺产生的泪液无法正常排出,眼泪和细菌积聚在泪囊,就会引发泪囊的感染,从而导致新生儿泪囊炎的发生。

因此,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并进行按摩治疗。

b、结膜炎:小宝宝爬过地板、玩完玩具后再用脏水揉眼睛,手上的细菌、病毒就会进入眼睛,引起结膜炎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结膜炎有一定的传染性,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蓝光眼镜到底有没有用呢?

蓝光就是可见光中的一种。蓝光的特点是波长很短,能量高,穿透力强。

目前研究表明,在白天,蓝光对人体是有益的,它可以让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反应更加敏锐。而到了晚上,这种效应就变成了危害。夜间过多的蓝光会打乱人的正常睡眠周期,让人难以入眠。

虽然有动物和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证明:暴露蓝光下,会引起视网膜的损伤。但这是高强度的蓝光照射,和实际生活场景不同。而且动物和细胞实验的结论是否能迁移到人体,还是有争议的。

蓝光最主要的来源是太阳光,LED光源也会发出蓝光,电脑和手机屏幕也不例外。

那么,我们应该担心电脑和手机等电子屏幕的蓝光吗?

首先,电脑和手机屏幕虽然会发出的蓝光,但非常微弱。根据当前的研究,没有证据显示来自电脑和手机的蓝光会对眼睛造成损害,所以不用担心眼底黄斑变性等问题。

其次,根据目前研究,用防蓝光眼镜对改善视力、缓解视疲劳、提高睡眠质量、保护眼底黄斑的效果,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

美国眼科学会不建议在使用电脑或手机时佩戴任何声称有特殊用途的眼镜。

那么,为什么在看电脑或手机屏幕过久之后眼睛会不舒服呢?

美国眼科学会发言人Dr. Rahul Khurana指出,这种不舒服的症状主要是由人们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的时间太长导致的视疲劳引起的,屏幕本身不会对人的眼睛造成影响。

大多数人在看屏幕时眨眼的次数会不自觉的减少,导致视疲劳和眼睛干涩,这和屏幕里的蓝光没有关系。

要减轻这些症状,建议在看电脑或者手机时,可以采用以下原则:

1、调整屏幕,以稍向下凝视的角度最佳,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眼球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避免泪液蒸发过快导致眼睛干涩。

2、使用“20-20-20”法则定期休息:每隔20分钟,眺望20英尺(约6米)远处的物体20秒。

3、如果屏幕比周围的光线明亮多了,那么眼睛必须更加努力才能看清楚, 所以建议看电脑或者手机的时候不要关灯。

4、限制婴幼儿、儿童电子产品的使用。对于视觉正在发育的宝宝而言,限制电子产品的时间和使用次数至关重要,不要把电子产品当成哄娃的保姆。

预防近视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北京市疾控中心选取12000名6~18岁中小学生和家长针对学生的用眼环境、用眼行为、视力保健相关行为等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近视学生占78.96%,其中高度近视占7.09%。宝妈们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除了众所周知的护眼和用眼卫生常识外,此处只强调一点:户外活动是唯一全球公认可以预防近视的最有效的方法。

充足的阳光可以给孩子的眼睛补钙,有助于眼球巩膜的“加固”,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控制近视的发展。

每天至少1小时户外运动,能够2~3小时更好,不是夜间运动,而是在日光下,这是非常有效的自然疗法。

结语:愿每一位小朋友健康成长,幸福快乐~

很多妈妈就多了一个催促自己的小闹钟

不过,有时候事情实在太多了~

哦噢~妈妈忘记带宝宝去~打!预!防!针!

特别是孩子到了3-6岁的时候,

这3年里只有4次疫苗需要接种

哎呀~一不小心就忘记带宝宝去接种了

所以,我们准备了一个3-6岁疫苗接种小备忘录,

希望可以帮到各位忙碌的爸爸妈妈哟~

★ 3-6岁时打什么疫苗?★

3岁需要打1次A+C流脑多糖疫苗,这个疫苗能预防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这个疫苗需要接种2次,第一次是在3岁。

4岁需要口服1次脊灰疫苗(OPV)。

这个疫苗一共需要接种4次,前3次分别在2、3、4月龄接种,4岁时安排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是该类疫苗的最后一次接种。前面3剂都接种完了,怎么能前功尽弃呢?

5岁时不用打疫苗~简直不要太开心~

6岁需要接种2种疫苗:白破疫苗、A+C流脑多糖疫苗各接种1次。

白破疫苗,是对2-4月龄破伤风疫苗的加强免疫,为了形成全面的保护,6岁的白破疫苗千万不要忘记接种了。

A+C流脑多糖疫苗需要接种2次,第一次是在3岁,第二次是在6岁。

★ 3-6岁没按时打预防针怎么办?★

以上这些疫苗如果没有按时接种,还有机会补打疫苗,但补打是有年龄限制的:

A+C流脑多糖疫苗,超过14岁就不能补打了。

脊灰疫苗,超过14岁也不能补打了。

白喉疫苗,建议最迟在11岁前完成补种。因为,6-11岁使用的是儿童剂型,12岁以上使用的是成人及青少年剂型,但成人及青少年剂型目前在广东省是暂时缺货的。

★ 3-6岁是否打够疫苗怎么看?★

补种毕竟是比较麻烦的事情,为了避免补种,大家最好还是及时接种。有个简单的方法,对照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小朋友是否及时接种。

如果全程按照广东省免疫规划程序接种,那么↓

2岁的小朋友需要打够18次疫苗;

3岁的小朋友需要打够19次疫苗;

4-5岁的小朋友需要打够20次疫苗;

6岁的小朋友需要打够22次疫苗。

对照这个表格判断疫苗接种情况是不是很简单?

打疫苗,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如果你想偷懒,只要记住:最后一次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年龄是6岁就可以啦。

最后一次接种疫苗的年龄是6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眼球震颤可以治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