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潭公园中的青龙桥始于哪年?

  独生子女证对于入园的家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北京独生子女证如何办理呢?独生子女证办理流程以及办理条件需要哪些材料呢?下面学习啦小编分享了2017年北京独生子女证办理流程,一起来了解吧。

  2017年北京独生子女证办理根据户籍

  1、申办人到女方单位领取《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请书》(简称《申请书》,档案在本单位的,到本单位领取;档案不在本单位的,到户籍地社区居委会领取,也可到北京市人口计生委或西城区人口计生委网站上下载;单胎一式三份,双胞胎或多胞胎一式四份;

  2、双方单位出具婚育情况证明(档案在本单位的,由单位出具;档案在职介、人才的,由职介、人才出具;档案在街道社保所的,由户籍地居委会出具)并在《申请书》上签署意见(注明“初婚一胎”或“再婚一胎”,经办人签名)并盖章(档案在本单位的,盖本单位计划生育章或人事章;档案在职介、人才的,盖职介、人才计划生育章或人事章;档案在街道社保所的,盖户籍地社区居委会公章);男(女)方为外省市户籍的,出具户籍地街道(乡镇)计生部门和村(居)委会两级婚育情况证明,《申请书》上不用盖章);

  3、女方户籍地(女方外地的,可到男方户籍地)社区居委会在《申请书》上签署意见(注明“同意办理”,经办人签名)盖章并登记;

  4、申办人持盖章齐整的《申请书》和其他必备材料,到女方户籍地(女方为外省市户籍的,可到男方户籍地)街道计生办审批发证;《申请书》由申请人代转双方存档单位存档

  一方为外省市户籍居民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北京的相关规定,可以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2017年北京独生子女证办理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其子女在18周岁以内的,可以申请领取《独生子女证》

  1一对夫妻婚后生育一个孩子后自愿不再生育的

  2婚后符合政策生育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在18周岁前死亡,现只有一个孩子

  3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孩子,一方系未育,又不再生育的

  4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孩子,判决或调解给原配偶抚养,一方未育,婚后生育一个孩子的

  5夫妻婚后生育一个孩子,离婚或丧偶后,抚养孩子的一方没有再婚的

  6再婚夫妻的双方均只生育一个孩子,其中一方的孩子已判决、调解给原配偶,而又不再生育的

  7婚后5年未育,按法定手续收养一个孩子的

  2017年北京独生子女证办理材料

  申请书《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请书》原件(一式三份)

  婚育情况证明外省市一方到户籍地街道(乡镇)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出具(在本市办理了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并在一年内生育的不需再出具)

  2017年北京独生子女证办理流程

  1填写:申请人到女方(一方为外省市户籍居民的在本市一方)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填写《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请书》。

  2盖章:双方存档单位(或村居委会)在《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请书》上注明婚育情况并盖章。

  3核发:到女方(或本市一方)户籍所在地街道、乡下(镇)人口计生部门进行核准,填发《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盖章。

  2017年北京独生子女证办理依据

  1、《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

  2、《关于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规定》(京人口发[2005]17号文件

  北京各地区独生子女证办理街道办事处地址电话一览表如下

  另外需要注意:女方户籍地街道办事处(女方为外省市户籍的,男方本市户籍的,到男方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19号

  邮编:100007 电话: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新开路胡同6号建国门街道办事处 邮政编码:100005 电话:010- 邮箱:jgmjd9999@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大方家胡同38号 邮编:100010 办公电话: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66号

  邮政编码:100027 联系电话: 传真: 举报投诉:

  东城区东安门大街55号东华门街道办事处

  联系电话:、 信访电话: 传真号码: 邮政编码:100006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六区5号楼和平里街道办事处 联系电话: 传真:

  东城区东内北小街草园胡同6号

  邮编:100007 联系电话: 传真电话: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雨儿胡同乙15号 邮政编码:100009

  办公电话:(党办) (处办)(夜间值班) 电子邮箱:jdkbshch@电子邮箱:bjyt@

  办公地址:德外教场口街9号院丙9号 邮编:1000119

  电话:(热线) (监督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xcdsjd@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3号 邮 编:100044 联系电话:传真电话:

  办公地点: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西巷57号

  办公电话:,(传真) 邮政编码:1000355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107号

  邮 编:100032 联系电话:、传真电话:

  分别是天坛、东花市、前门、龙潭、永定门、崇文门、体育馆路街道,共7个街道办事处。

  分别是大栅栏、天桥、椿树、陶然亭、广内、牛街、白纸坊、广外街道,共8个街道办事处。

  热线电话:(010) 和义

  地址:南苑北里1区2号楼 邮编: 100076 电话: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北里6号 邮编:100075 电话:

  地址:南苑镇西二道街6号邮编: 100076 电话:

  地址:丰台区东高地斜街2号邮编:100076 电话: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40号 邮编:100073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公路街甲12号 邮编:100072电话:010-

  地址:右安门外翠林小区三里23号楼 邮编:100069 电话:

  地点:丰台区定安东里甲11号邮编:100075 办公电话: 传真:

  地址:方庄芳群园3区2号楼 邮编:100078 电话: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洋桥北里9号楼邮编:100077 电话:

  地址:丰台区丰台镇兴隆中街8号邮编:100071 电子邮箱:ftjd167@

  良乡镇、长阳镇、周口店镇、十渡镇、燕山地区、青龙湖镇、河北镇、张坊镇、窦店镇、新镇街道、霞云岭乡、供辰街道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 联系电话:(010)

  地 址:北京市房山区蒲洼乡蒲洼村 邮政编码: 102477

  联系电话:0608 网 址: 地 址: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人民政府邮 编:102423

  电话: 邮编:102407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北涧 邮政编码:102461 联系电话:( 党政办公室 ) 传 真: E - mail :shijy@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南窖村 电 话:

“公主坟到了。”“下一站,积水潭。”“请问下西天怎么走?”刚来北京的人,听到这些奇葩的地名,都会疑惑,甚至好多从小在北京长大的老北京人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自小儿习惯了。今天,小编广泛搜集资料,为大家答疑解惑,说一说北京这些奇葩地名的由来。

因为篇幅限制,北京奇葩地名0-37 在请在周末轻旅行平台回复关键词“北京地名”哈

38、北京地名中的“店”

39、北京地名中的“百家姓”

40、《论语》与北京地名

41、北京地名的数字掌故

42、北京街巷名称的由来

44、京城地名的民俗情结

45、北京地名中的“龙”

46、被皇帝篡改過的北京地名

47、北京城周边的“窑”

38、北京地名中的“店”

北京以“店”相称的地名比较多,其由来多是从最初的店铺、驿站而逐渐发展成为村镇的,地名以店铺和驿站的名称而得。

长辛店是北京西南的重镇。这一地名的来历,比卢沟桥的历史还长,它是从“常新店”谐音而得的。明清时期,沿卢沟桥桥东以南至现在的长辛店以北,酒肆林立、车水马龙。这里是京城官员出京和外埠官员进京及各地商人歇脚之地。因为这块地界多大的官都住过,所以店家几乎天天是清水泼街,总给人一种气象一新的感觉,俗称“客有常来,店要常新”,于是地名也被叫成了“常新店”。但不管怎么说,“常新”也只能崭新一段时间,不能永远“常新”下去,后来就被谐音为“长辛店”了。

周口店是“北京人”的故乡,最初形成村落约在元代,其得名一是说因村子位于“周”字形的山口处,而称“周口店”。二是说因有周姓人家最早在此开店,其位置处于山口处而得地名。很久以前,这里只是一个并不知名的小山村。1929年12月2日,考古学家裴文中在附近的龙骨山上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在这里沉睡了50万年的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马上轰动了世界,使“周口店”这个名字名扬中外。

高碑店位于朝阳区东南部,其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这里旧称京亭。《日下旧闻考》中说:“通州至京城,中途有高米店,或呼高碑店。按宋洪皓《松谟纪闻》云:潞县(今通州区境内)三十里至交亭,三十里至燕。今之高米店疑即古之交亭,交,高,音讹也。”由此看来,其名由交亭谐音为高亭,再演变为高米店或高碑店,与高大的碑刻没有什么关系。另一种说法是高碑店本是高米店。《燕京略纪》载:“通州至京城,乘舟西行过高米店,一日即到。高米店乃高氏所营米市也。”这样看来,高碑店原来叫高米店,它紧靠通惠河,有可能是南方的稻米运到此后进行“批发销售”之地,形成村镇后以店名得地名,以后谐音为高碑店。

位于通州区南部的永乐店,可以说是一个吉祥如意的地名,已有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明朝燕王朱棣曾驻军于此处,即历史上有名的“燕王扫北”。当时测建都之地,第一箭就射于此地,后发现此地有热泉和水平面太低,怕影响“龙基”的牢固,于是又射第二箭,才射到今天紫禁城的位置。1403年他称帝(明成祖)后,定年号为“永乐”,并为此地御赐“永乐店”之名,意为永乐奠基之地。所以民间有“先有永乐店,后有永乐年”之说。

三家店坐落于门头沟区龙泉镇的永定河畔,辽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村落。据说最早在此定居的只有三家,有的说是张、刘、杨三家,有的说是田、王、赵三家,到底是哪三家已难以考证,但村名却是因最早三户人家而得,称“三家店”。这里不仅是明清京西大道的起点,也是永定河的出山口,当年这里曾是京西故道上最大的一个古渡口,是西山通往京城的咽喉要道,也是山区平原间物流的交易中心。明清时期,京城用的京西煤以三家店村为集散地。早在明朝的万历年间,这里就因为运煤的需要,曾在河上架起过木板桥,其仓储物流的重要作用直到清末民初铁路修通之后才衰落下来。

北京叫半壁店的地名至少有十几个,所谓的“半壁店”最早叫“半边店”,大约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清代谐音为“半壁店”。意思是指一座整间的房屋,其中一半做铺面(如小百货店、旅店、小吃店),一半用于居住。也有的是一半做店铺,一半当成加工作坊,即最初的“前店后厂”。多处于东西走向街道的两侧。“半壁店”多的街道被称为“半壁店街”,“半壁店”多的村落被称为“半壁店村”,以后被简称为“半壁店”。

39、北京地名中的“百家姓”

北京地名最大的特点是以姓氏命名的居多,几乎遍布城区和郊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以姓氏命名的地名有近千个。北宋年间编的《百家姓》所收集的姓氏中,在北京地名中就有200多个,既有单姓,也有复姓(司马台、诸葛营、南宫村等)。只要不是特别生僻的姓氏,在北京几乎都能找到相应的地名。

北京地区的姓氏地名不但数量多,而且历史悠久,许多地名都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特别是明朝初期,各地大量的移民来到北京,使居民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许多新的街巷、村落,于是一些新的地名相继诞生。综合分析起来,这些以姓氏命名的地名由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城区的地名多被称为“×(姓)家胡同”,如方家胡同、夏家胡同等,“×(姓)家巷”,如周家巷,“×(姓)家街”,如祖家街等。而郊区的地名多被称为“×(姓)村”或“×(姓)家村”,如李村、魏家村。“×(姓)庄”或“×(姓)各庄”,如潘庄、史各庄,“×(姓)营”或“×(姓)家营”,如霍营、屠家营。姓氏地名中,这类地名占的比例最大。二是相当数量的姓氏地名是以某一姓氏的人家居多而得名。也有的是以最初在此定居人的姓氏命名。三是一个姓氏多个地名,字同音同,即同一姓氏有数十个近似的地名,多是张、王、李、赵、刘、杨等大姓,如以“张”姓命名的就有张家务(大兴)、张各庄(昌平)、张家台(平谷)、张坊(房山)、张家坟(丰台)、张庄子(密云)、张中坞(顺义)、张山营(延庆)、张家湾(通州)等。四是以某一景物命名,城区多以桥(×家桥)或大院(×家大院)命名,如李姓人家定居在石桥旁,便将地名命名为"李家桥",而刘姓人家居住的大院,便被称为“刘家大院”。郊区的多以某一姓氏的墓地或临近的山、水为地名,如潭家坟、蒋家山、孙河等,这些地名是先有景观(桥、山、墓地等),后成地名。

其实,有的姓氏地名实际上与《百家姓》中的姓氏同音,但其由来与姓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密云县的“冯家峪”,其实并没有姓“冯”的。传说当年穆桂英与辽兵大战时,在这里被撕破盔甲,辽兵败退后,她坐在村边缝补盔甲,为了纪念她,并把缝甲的地方叫成了“缝甲峪”,日子一长,就给叫白了,“冯家峪”。门头沟区的“艾峪”,也没有姓“艾”的,是因这一带生长着一种艾草,地名由草名而得。此外,以古代的一些设施、园林、场所命名的地名,其由来与姓氏也没有直接联系,如郊区有许多叫“马坊”的地名,但姓马的很少,甚至没有,其得名源自明代这些地方是养马的地方,还有不少叫“黄庄”的地名,但没有姓“黄”的,原来这些地方明清时为皇家所有的田庄,日久天长,人们叫“皇庄”谐音成了“黄庄”,与姓“黄”的没有任何关系。而一些叫“羊坊”的地名,多为古代养殖羊或买卖羊的场所,与百家姓中的“羊”也没多大关系。

40、《论语》与北京地名

《论语》是记录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说起来,它与北京的地名还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街巷的名称就是从《论语》中而得的,而且极富哲理性。

里仁街位于宣武区西南部,其得名源于《论语·里仁》篇中。其原文是:“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是指居所住,“仁”是指有道德的人。用白话说,就是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最美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此街形成于清末,曾以菜地、坟地居多,街中原有一座宝塔寺,为旧时祭祀神灵的场所,所以当时称里神街,因“神”与“仁”谐音,以后便取《论语》里的“里仁”二字谐音为里仁街,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仁寿路位于宣武区东南部,曾因临近仁寿寺而得名。“仁寿”二字也是出自《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认为,影响人长寿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居住环境不适宜、饮食不当、劳逸过度,死于疾病;二是奢欲过盛、越位干政、贪得无厌,死于刑律;三是嫉妒愤恨、不自量力、以弱犯强,死于争战。他的观点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对现代人的生活仍然有着警示作用。北京历史上曾建有多座仁寿寺,以前门外的仁寿寺最为知名。此寺原为元时的显德庙,明万历元年(1573年)由仁圣太后出资重建,并取《论语》中的“仁者寿”之意思,敕名仁寿寺,民国初年,在该寺庙的西侧开拓了道路,故称仁寿路。1949年仁寿寺被拆除,但地名却保留下来。

忠恕里位于崇文区西部,临近天坛,以《论语》中的“忠恕”而得名。《论语·里仁》中有“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是说要以诚实宽容和像对待自己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人。这是孔门的弟子以忠恕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清末的时候,此地是一个大水塘,民国时逐步形成居民区,并以做小生意的人居多。也许是告诫生意人要诚实宽容,买卖公平,所以才取《论语》中的“忠恕”的街巷之名。

恭俭胡同位于西城区东部,其得名也是出自《论语》。明朝时因内宫监署设在此,而称内宫监胡同,民国后,去“内”,“宫监”谐音为“恭俭”,取《论语》中的“温、良、恭、俭、让”中的“恭俭”二字,得名恭俭胡同。《论语·学而》中有:“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贡赞叹自己的老师具有温和、良善、恭敬、节俭、谦让的品德,这种方式与别人有所不同。恭,既是恭敬别人,也同时尊重了自己。不卑不亢,恭恭敬敬,低调做人了,才能高调做事。俭,既是勤俭,从不认为铺张浪费就是富官达贵。

这些出自《论语》的北京地名,对提倡与弘扬优良的道德,培养崇高的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正面诱导作用,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41、北京地名的数字掌故

当您查看北京市城区地图或乘坐公交车时,或许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许多地名和站名由数字打头,如一亩园、二龙路、三里屯、四道口、五棵松、六铺炕等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无所不包,大约有200来个。这些地名由来已久,其中以元、明、清时期出现的居多。

以“一”打头的有海淀的一亩园、一棵松,朝阳的一间楼、一顷庄等。

以“二”打头的有东城的二里庄,西城的二龙路,海淀的二里沟、二龙闸、二里庄,朝阳的二道沟、二闸村、二堡子,丰台的二甲地、二老庄、二合庄等。

以“三”打头的有东城的三眼井胡同、三源胡同,西城的三塔村、三不老胡同、三里河、三座桥、三道栅栏,崇文的三元街、三转桥胡同、三川柳胡同,宣武的三福巷、三合里、三庙街、三井胡同、三富胡同,海淀的三义庙、三才堂、三星庄、三虎桥,朝阳的三里屯、三岔河、三间房、三丰胡同、三台山,丰台的三顺庄、三路居、三营门、三顷地等。

以“四”打头的有西城的四道湾、四井胡同、四环胡同、四根柏胡同,崇文的四块玉,宣武的四川营胡同、四平巷、四平园胡同、四胜胡同,海淀的四王府、四槐居、四拨子、四道口、四统碑,朝阳的四公村、四路居,丰台的四合庄、四顷村、四道口等。

以“五”打头的有东城的五道营胡同、五老胡同、五四大街,西城的五福里、五根檀胡同、五路通街,宣武的五道街,海淀的五棵松、五道口、五路居、五塔寺,五孔桥,朝阳的五路居、五斗村、五里沟,石景山的五里坨、五里店,丰台的五爱屯、五里店、五间楼等。

以“六”打头的有西城的六铺炕、六部口、六合胡同,海淀的六郎庄、六道口、六里屯,朝阳的六王村、六座屯、六里屯、六道口,丰台的六里桥、六营门、六圈等。

以“七”打头的有西城的七贤巷,宣武的七井胡同,海淀的七王坟,朝阳的七圣庙、七棵树,丰台的七里庄等。

以“八”打头的有东城的八宝楼胡同、八宝坑,西城的八步口、八宝胡同、八道湾、八个门胡同,崇文的八角胡同,宣武的八宝甸胡同,海淀的八宝庄、八家村、八里庄,朝阳的八棵杨、八里庄、八里桥、八王坟,丰台的八里河、八大排,石景山的八宝山、八大处、八角村等。

以“九”打头的有东城的九道湾,宣武的九湾胡同,海淀的九亩地,朝阳的九龙山、九江口、九孔闸等。

以“十”打头的有东城的十字坡,海淀的十方院、十王坟、十间房,朝阳的十里堡、十八里店、十里河、十里居、十字口村等。

以“百”打头的有西城的百万庄、百花深处、百代胡同、百子胡同、百户胡同,崇文的百果园,

宣武的百顺胡同、百合园胡同,朝阳的百子湾等。

以“千”打头的有东城的千福巷,西城的千竿胡同、千章胡同等。

以“万”打头的有西城的万年胡同、万明巷,宣武的万明路、万寿里、万福巷,海淀的万寿路、万寿寺、万泉庄、万泉河、万安里,朝阳的万家村、万红里、万子营,丰台的万泉寺等。

这些以数字打头的地名各有来历,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涵盖宽泛,或有掌故,或有传说,或有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各具特色。综合起来看,这些地名的成因主要有六个特点。

1、由地标物而得地名,最初一些地名的产生多以林木、河湖等可见的地上标志命名,如“五棵松”因曾有五棵古松,人们常在此歇脚,地名由松而得。“九孔闸”因曾有一座九个孔的水闸,形成村落后,村名由闸而得。“四槐居”也是因曾有四棵古槐树,有人在此定居后便以四棵槐树而得村名。

2、由某一景观的面积大小或长短而得地名,“一亩园”是清代举行耕礼的地方,每年清明时节皇帝都象征性地在此进行耕种,以祈求五谷丰登,“一亩园”取“一亩三分地”之意,地名由田地的亩数而得。“二里沟”因曾有一条二里长的土沟,地名由沟而得。“四顷村”也是因曾有四顷耕地,后来有人在此居住,形成村落,村名由耕地的亩数而得。

3、由地形、地貌的特点而得地名,“八道湾胡同”因曲折多达八个弯,故此得名。“二龙路”因曾是玉河分支出的两条弯弯曲曲的河汊,形似两条巨龙,故此得名。“万泉庄”因地势低洼,泉水随地涌现,数不胜数,故此得名。

4、由古建筑而得地名,如“三虎桥”因有一座石桥,桥头有三只活灵活现的石虎,地名由桥而得。“四统碑”因曾有清初四块石碑,从东往西为姚公之碑、葛公之碑、席公之碑和乌里布公之碑,地名由碑而得。“万寿路”因北面不远处有一座明代建的永安万寿塔,简称万寿塔,此地由塔而得。

5、由甲乙两地距离而得地名,多是从某一城门到某地的距离,如“八里庄”因从阜成门往西行八里的地方,有个小村庄,故称的名。“十八里店”也是因距正阳门约十八华里而得名。“六里屯”因东至小牛房六里,西至唐家岭六里,因此而得名。这种以两地距离而得地名的在北京有许多,重名的也多,为了有所区别,往往在重复的地名前加上一个方位词,如称朝阳的八里庄为“东八里庄”,海淀的八里庄为“西八里庄”。

6、由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位名人而得地名,如“五四大街”因纪念1919年发生在此地的“五·四爱国运动”而命名。“六郎庄”最早叫牛栏庄,相传北宋时杨六郎与辽兵交战受伤,曾在此村养伤,人们仰慕他的英名,所以把村子叫成了“六郎庄”。“三不老胡同”明代称“三保老爹胡同”,因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三保太监)的府第在此,为纪念他而得地名,“三不老”实为“三保老”的讹称。

随着北京城区建设和改造迅速的加快,一些以数字打头的老地名已经是“名存实亡”,或被拆迁,或与其他地名合并,但其作为北京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有必要进行保护和研究,从而使人们更广泛地了解北京,认识北京,热爱北京。

42、北京街巷名称的由来

北京街巷的名称,看起来多如星、乱如麻,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多数街巷的名称是在最初形成时根据某一特征而自然形成的。虽然时光流逝,依然众口相传,如今,当年的特征多已不存,却留下了一批古老的街巷名称。

城市主要大街的名称,基本上依其所对应的城门命名。如今城门早已无存,街名却留下来了。直至解放后,在一些老人嘴里,仍把朝阳门、阜成门、西直门、广安门几条大街叫成齐化门、平则门、和义门、彰仪门大街。这都是元代乃至金代的地名,以此足见口碑的力量。

北京是几朝帝都,除皇宫而外,有很多专为皇家服务的机构和政府机关、学校、仓场、兵营也作为地名留传下来。如皇城内的会计司、缎库等,皇城外的太仆寺街、兵马司胡同、大兴县(今大兴)胡同、府学胡同、海运仓、禄米仓胡同、校场口、营房胡同等。而外交部街、教育部街等则是根据民国以后的衙署而命名的了。

有一些街巷是根据当初在这里居住过的人物来命名的。如明代定国公徐达住过的定府大街、三保太监郑和住过的三保老爷(今三不老)胡同,李东阳住过的李阁老(今力学)胡同等。除以公侯贵人命名外,还有大量以平民和手工业者命名的街巷。如砂锅刘(今大沙果)胡同、沈篦子(今篦子)胡同、姚铸锅(今尧治国)胡同、粉房刘家(今粉房琉璃)街、骟马张(今拴马桩)胡同、豆腐陈(今豆腐池)胡同等等。这些地名就象是一幅古代的风俗长卷,透过它,我们好象亲眼看到了古代都市的市景风情和坊巷中的芸芸众生。

旧时代也给北京的街巷名称留下了畸型的烙印。西四地区是元代妓女聚居的地方,便留下了西院勾栏(今大院胡同)和粉子胡同这样的地名。明代的官妓集中在东城,本司胡同乃是教坊司所在地,演乐胡同是演练妓乐的地方,勾栏胡同(今内务部街)则是官妓聚居和酬客的所在了。

生活在这样的大都市里,商品交易自然是不可或缺,因而以市场和商品命名的街巷占了很大比例。从这些市场的分布情况和经营品种上,我们能约略看出这几百年来北京市场贸易的一些基本状况。以饮食起居诸般物品命名的街巷,真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煤市街、碳儿胡同能为您提供生活能源;米市大街、干面胡同、细米胡同提供主食;猪市大街、牛街、羊肉胡同、鲜鱼口、鸡(吉)市口、菜市口、豆腐池供给副食;炒菜要用调料,有蒜市口、油坊胡同,酱房胡同、糖房胡同;要用饮料,有烧酒胡同、茶叶胡同;饭后水果,有果子市、果子巷;那年头没冰箱,可有冰窑胡同;要买居家常用的器皿杂物,可以去瓷器口、缸瓦市、盆儿胡同,棉花胡同,绒线胡同,笤帚胡同,扁担胡同;想买顶帽子戴,有官帽胡同、李纱帽胡同、方巾巷、草帽胡同,样式虽不少,不过大都是明代的式样;盖房要用建材,有砖儿胡同、细瓦厂、大灰厂;要出门,有车辇店、有骡马市;想美化一下生活,可以去花市、去胭脂胡同、翠花胡同、去珠宝市、香串胡同。市场繁华,洋洋大观。

北京城里,寺庙建筑比比皆是。在旧时代里,这些寺庙除用作宗教活动的场所之外,更多的人是把它当作了社会公共活动的场所。旧式的学塾很多设在庙里,一些行业的行会设在庙里,定期举行的庙会在旧时的城市生活中更是占有极大比重。寺庙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如此重要,以寺庙作为地名也就顺理成章,从而有了护国寺街、隆福寺街、延寿寺街这样的街名。

当年大规模营造北京城时设立的许多工地和工区,后来也多化为地名存留至今。象码放木材的神木厂和大木厂,堆放柴草的台基厂,烧造琉璃砖瓦的琉璃厂和黑窑厂,以及铸造永乐大钟的铸钟厂等等。

为供应驻军马匹和牲畜所需草料,元明清三代都设有多处草料场。规模最大的要算是兴隆街上的一排十条草场(厂)胡同。

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因而有关水的事物会在北京人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吃水靠井,就有了井儿胡同、二眼井、三眼井、四眼井、高井、沙井、甜水井等地名。有水便有桥,又有大石桥、厂桥、天桥、虎坊桥、太平桥、甘石桥等地名。水曾流经哪里,自有街巷名称可稽。除前门外永定河故道沿线的地名外,北京还有南北河沿、潘家河沿、太平湖、受水河、韩家潭、南北深沟这样的地名,明确无误地为我们勾画出昔日北京城的水系。

还有的胡同是根据明显的地形地物来命名的。砖塔胡同的砖塔至今犹在,近日修茸一新。骑河楼、过街楼,原本有楼;枣树胡同、椿树胡同,当年有树。至于铁狮子胡同、麒麟碑胡同,上年纪的人都还记得原物的模样。

北京胡同的名称源远流长,是前人越过时间的长河向我们发出的一套完整的信息。文物与文献都有可能被毁灭,可街巷名称与北京人同在,以口碑形式留传下来的街巷名称能为我们把这份真实而完整的史料长远地保存下去。从地名学的角度来说,随意更改街巷名称无疑是很不明智的。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意思的是在北京的地名中,有不少以蔬菜名称命名的,谈其由来别有情趣。

以蔬菜名称命名的地名有豆角胡同、黄瓜园、茄子胡同、葱店街、豆芽胡同、蒜市口、白菜湾以及菜市口、菜户营、南菜园、菜园街、菜厂胡同、官菜园、西菜园等三十多个。这些蔬菜名地名的由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北京地区种植蔬菜的历史悠久,在金朝时,中都附近就有种植蔬菜的,到元明清时,种植蔬菜越来越广泛。二是种植蔬菜的地方多,形成一定区域后被称为某某菜园。既有专门供宫廷蔬菜的皇家菜园,还有许多私家菜园。三是蔬菜的交易市场多,特别是某些菜市多以销售某一种蔬菜闻名,日久天长,便被称为以某种蔬菜为名的胡同或街巷。

在众多以蔬菜命名的地名中,最著名的是菜市口、菜户营和南菜园了。

菜市口位于宣武门外,明朝时这一带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沿街菜铺、菜店众多,不但蔬菜种类多,而且新鲜,价格大低于其它的菜市。所以四九城的许多人都来此买菜,并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称为“菜市口”,临近的一条胡同也被称为“菜市口胡同”。到了清朝中后期,这里的菜市逐渐减少,但人们依然以“菜市口”相称。而使菜市口名声大振的,是清政府将杀人的刑场从明朝时的西四牌楼移至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清咸丰末年八大顾命大臣之一的肃顺和戊戌变法六君子就是在菜市口被杀害的,以后“菜市口”逐渐成为刑场的代名词。

菜户营位于丰台区中北部,护城河外,临近明清时外城之一的右安门。从字面上讲,“菜户营”应是旧时菜贩子集聚地。有史料记载,明清时京城的主要蔬菜大多从外城的左安门、右安门和广渠门送进城里的,所以在今天丰台区一带有许多蔬菜集散地,从事蔬菜贩运的以南城及河北人居多。他们多居住于离城门不远的地方,便于蔬菜的运送。时间久了,人们便将菜贩子们集聚的地方叫成了“菜户营”。

南菜园位于宣武区广安门附近,明清时,这一带因沟渠多,水量足,成为种植蔬菜的好地方,于是有不少零散的菜农居住于此,以种菜为生,形成村落后被称为菜园村,并以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渠为界,其北侧称北菜园,其南侧称南菜园。而其临近的两条街道被称为南菜园街和北菜园街。

44、京城地名的民俗情结

有着850多年历史的北京城,地域文化浓厚,其特点之一就是在一些地名的命名上,表现出北京人浓厚的民俗情结。据统计,在京城地名中含有“福”、“禄”、“寿”、“喜”和“安康”、“太平”等吉祥字眼的达150多个,人们将自己的心愿用地名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出来。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地方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已名存实亡,但一些地名因其称谓独具民俗色彩,还是时常被人们提起。

表现北京人民俗情结最多的莫过于带有“福”字的地名了。每当新的一年来临,人们祈求最多的就是合家幸福,于是便有了贴“福”字、到寺院里祈福和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祝福的习俗。为此北京地名中被大量嵌入“福”字,以图吉祥之意。如多福巷、三福巷、五福里、千福巷、万福巷、金福苑、儒福里、天福巷、定福庄、隆福寺街、纳福胡同、幸福巷、幸福村、幸福大街等。

新年之际老北京最具色彩的民俗形式是除夕时燃放鞭炮、请门神等,以驱邪免灾,祈求来年合家平安、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于是“平安”、“安定”、“太平”便成为许多北京地名的“主题词”,如平安里、平安大街、永安里、永定门大街、广安门大街、长安街、东安门、西安门、天安门、地安门大街、太平庄、和平街、和平门等。

健康长寿是新的一年来临时人们的另一种希望,特别是在人们过生日的时候,吃长寿面、送贺寿礼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于是在北京地名中就出现了寿长街、寿比胡同、寿长胡同、万寿路、安康胡同、永泰小区等。

国富民强是人们生活中的愿望,只有国家昌盛,才能民众富有,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老北京人便有在家中的柜子、粮仓、门扉、窗户的正中贴上“招财进宝”等吉言或单个的“财”、“富”字的习俗,以图年年有余,大吉大利。反映在地名上就有了兴盛胡同、丰盛胡同、丰富胡同、丰华胡同、富强胡同、国兴胡同、大兴胡同、大兴庄、兴隆街、兴胜胡同等。

每当新年的时候,老北京人还喜欢贴春联、贴窗花、挂中国结、门前挂红灯笼和穿新衣裳,以营造欢乐喜庆的气氛,为的也是吉祥如意,盼望新的一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如意胡同、吉祥胡同、吉兆胡同、喜庆胡同、喜悦胡同、同乐胡同、同庆街等就表示出人们喜悦、祥和、吉利的心理。

京城地名中含有“福”、“禄”、“寿”、“喜”和“安康”、“太平”等吉祥字眼的如此之多,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最初起地名时人们有意选择吉利、吉祥的字眼,如海淀区的“永丰屯”,取自永远富足、丰盛之意。而“太平庄”、“太平街”、“太平巷”则取盛世安宁和平之意。民国时期在宣武区东南部兴建了三条街道,为图吉利,就取中国传统的福、禄、寿之意,命名为“福长街”、“禄长街”和“寿长街”。

二是取谐音字,将一些不雅的地名改成吉祥或吉利的地名,如西城区的“福绥境”,最早叫“苦水井”,后来人们觉得此名不雅,就将苦水井谐音雅化为“福绥境”,取福禄绥元之意。东城区的“寿比胡同”清代称“臭皮胡同”,极为不雅,民国时取其谐音,改称“寿比胡同”,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意。位于东城东部的“吉兆胡同”,原名“鸡爪胡同”和“鸡罩胡同”,也很不雅,后取其谐音,被改为“吉兆胡同”,意为吉祥兆丰年。

三是以附近含有“福”、“寿”、“安”等吉祥字的建筑为地名,因为古代的人们对每一个建筑的命名都很讲究,非常注重名字的吉利、雅致,多用“福”、“寿”、“安”等字,如东城区“福祥胡同”,因附近的福祥寺而得名。宣武区的“万寿里”因其临近万寿西宫,故此得名。崇文区的“安乐林路”因有安乐禅林而得地名。西城区的“永泰胡同”因此处有永泰寺而得名。海淀区的“正福寺村”因靠近明代兴建的禅院正福寺而得名。

四是因众多的老城门而得名,这些城门多建于明清两代。其地名的由来分两种,一是现存的城门,便以其位置而称为地名,如东安门、西安门、天安门等;二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城市建设而被拆掉的城门,虽然城门已不存在,但各城门之名却成了永久的地名,如广安门、地安门、安定门等。

五是因某种忌讳而更改的地名,如东城的“吉祥胡同”,最早叫“喜来胡同”。清代乾隆年间宫内太监曾在此居住,因太监不能结婚,忌讳“大喜”字眼,故改称“吉祥胡同”。海淀区的“丰户营”最早叫“坟护营”,村中居住的人原为看护明代金山陵的,后来改种庄稼,于是人们就忌讳“坟”字,便取其谐音叫成了“丰户营”,意为年年丰收,户户有余。颐和园东北面的“大有庄”明代形成村落,原名“穷八家”,清代乾隆皇帝私访到此,恶其“穷”字,认为御园墙外紧邻“穷八家”,实为不雅,便给改成了“大有庄”,意为福禄荣华样样都有。

45、北京地名中的“龙”

北京带龙的地名很多,粗略的统计一下,就有二百多个。无论城区,还是郊区、县,不分山地还是平原,几乎哪个区县都有龙地名。

在北京龙地名中,有的是街巷胡同,如龙头井街、二龙路、上龙巷、龙家胡同等。有的是村镇聚落名,如青龙桥镇、龙湾屯、龙门庄、龙背村等。有的是山名,如龙山、九龙山、蟠龙山、龙骨山等。有的是水名,如大龙河、龙潭湖、白龙潭、龙眼泉等。有的是风景名胜名,如龙庆峡、龙门涧、白龙潭、黑龙潭等。还有的原是寺庙宫观而演变成地名,如龙王庙、龙泉寺、回龙观等。这些带龙字的地名,真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类似这些龙地名,还只是正被使用的今地名。另有一些龙地名已被废弃或更改变成历史地名,例如龙庆州便是一个。当时今延庆县在辽金时名缙山县。因元仁宗诞生于县内香水园,所以元仁宗即位后,便将缙山县升格为州,因为过去的皇帝被视为“真龙天子”,皇帝的出生和登基当然都是喜庆之事,所以将缙山县名改为龙庆州了。明朝初年,龙庆州被废除,到永乐年间重新在这片土地上设州置县时,便将州名改为隆庆州了。即把“真龙天子”的“龙”改为“兴隆”的隆,因为在明朝统治者的眼里,元代帝王决不能是龙,虽然只改了一个字,读音也一样,但意义却完全不同了。到明朝隆庆年间,为避明穆宗年号之讳才将隆庆州改为延庆。元朝的龙庆州这个龙地名虽已变成历史地名,但是它的美名,今又复活,又成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的佳名,这就是龙庆峡。

如果大家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北京的一些龙地名可以组成一条地名龙。在已消失的龙地名中就有一处地名叫“一条龙”,那是现在崇文区的山涧口街。虽然一条龙不复存在,但许多的龙地名中还可组成今天的一条龙。北京现有龙地名中哪些可以组成一条龙呢?

首先是龙头。大兴县礼贤乡有个村庄,相传是明朝建立的,名字就叫“龙头”,这个村名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个庄的北面有一道沙岗,是历史上永定河泛滥淤积而成的。这道沙岗高四、五米,占地十余亩,横卧如龙,人称“龙身”。后来在沙岗前建了一座庙,庙前有两个泉,如同龙眼。由这个庙演变成村庄,就取了“龙头”这个名字。另外,西城区有一条西北东南向的斜街,名字就叫龙头井街。据说这条街原来有一眼水井,叫“人头井”,井的附近有座古庙,香火不太旺盛。清朝时有一年大旱,滴水如金,但人头井的水却一直很旺。有一天有人来井上提水,见井里有一个龙头在晃动着,好像正在吐水,消息传开,人们争相观看,于是人头井便改名为龙头井。原来的古庙也改为祭祀龙王的庙,香火大盛。其实,井中哪有什么龙头,而是庙殿上的鸱吻倒映在井水里,形成龙头而已。有的同志根据出土墓志进行研究,认为龙头井这个地名是由龙道乡演变来的。龙道乡是唐代幽州城北郊的一个地名。唐幽州城大致位于今广安门一带。龙道、龙头,读音相近,所以说龙头井是由龙道乡演变来的,还是较为可信的。这样说来,龙头井这个地名的历史就悠久了。

龙头上有龙嘴、龙眼、龙角、龙须。在北京的龙地名中,除了不见龙角以外,还真有龙眼、龙嘴、龙须的地名呢!昌平县高崖口乡小碾村有一常年吐着甜水的泉就叫龙眼泉。门头沟区大峪南不远有一个水库,名字叫龙口水库,口即嘴也。崇文区有名的龙须沟,从天坛以北、以东,向东南流出北京城外。这条龙须沟很可能是古代高梁河下游故道。大概因为北京城是明清两代的都城,是自命为“真龙天子”的皇帝生活居住的地方,因此这条河道也就有了龙须沟的美名。解放前,这是一条污物漂流、蚊蝇孳生的臭水沟。解放以后,立即进行彻底整治,变成一条清水沟,人民艺术家老舍以此沟的变化为题材,写下了著名的《龙须沟》剧本,后拍成电影。虽然现在的龙须沟改造成地下暗河,但位于其上和两侧新建的街道和居住区却仍沿用它的名字命名,如龙须沟路、龙须沟北里等等。

龙头长在龙身上,北京的龙地名中,与龙身有关的就是龙背村、龙骨山。龙背村位于海淀区的西北部,西依金山,因山势颇似龙背,村名由此而得。龙骨山是中外驰名的一座山,在房山区周口店西。因山上盛产中药龙骨而得名。这些龙骨是怎么来的呢?大家都知道,大约在五、六十万年前,在这座小山上的天然洞穴里,居住着一种原始人类,这就是“北京人”、在距今大约十万年前,这里又有新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也生活在这座山顶部的洞穴里。北京人、新洞人、山顶洞人都是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他们死了以后尸骨存留在洞穴中变为化石。同时,他们捕杀的大量的动物骨骼也在洞穴中堆积起来,变成化石。由于古人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将这些化石误认为龙骨遗骸。它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因为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在山上的洞穴中生活居住的时间很长,有几十万年之久,因此这座山上出产的龙骨就很多,人们就称这座山为龙骨山。从本世纪二十年代首次发现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之后,龙骨山便中外驰名。因为它是北京人、新洞人、山顶洞人的故乡,是研究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的科学基地。

大家都知道龙有四只龙爪。但北京的龙地名中,只有两个与龙爪有关,一个是宣武区的龙爪槐胡同,在陶然亭公园西边,一个是朝阳区的龙爪树,在小红门北,这两个龙地名的由来,显然与树形有关,也就是说,龙爪槐胡同曾生长着形似龙爪的槐树,而龙爪树村生长的是什么树,单从地名上看不出来,想必也应该是槐树。因为倒垂槐的树形的确像龙爪。

既然北京的龙地名中有龙头、龙口、龙眼、龙须、龙骨、龙背、龙爪,这不正是一条地名龙吗?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北京的龙地名这么多呢?这还得从“龙”字的含义中去找答案。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生活在大海、江河或深渊巨潭中,能兴云作雨,造福人类,所以人们都崇拜它,迷信它。哪里有深潭碧水,人们就称之为“龙潭”。哪里有旺盛的泉水人们就视为“龙泉”。哪里有深涧峡谷之出口处,人们就命名为“龙门”。哪里经常发生河水泛滥,人们就在附近修建龙王庙,祈求龙王爷攘灾保佑。这是北京龙地名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龙神气,也就成为封建皇帝的象征。过去皇帝自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后代称作“龙子龙孙”。因此,与封建皇帝有关的一些地物也往往以“龙”字来命名。例如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园内昆明湖中的小岛就叫龙王庙。昆明湖东边的水闸称为二龙闸。昆明湖西北的拱形桥就叫做青龙桥。又如明十三陵大宫门外两侧有两座小山,如同哼哈二将守卫着陵区东南大门,这东西两座小山就被命名为凤山、龙山。南苑是明清两代的皇家苑囿,是专供皇帝打猎游乐的地方,所以发源于苑内或附近的南北两条河,就分别命名为龙河和凤河。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为北京自辽代建为陪都以后,金元明清四朝都建都于此,所以北京的龙地名就比其它地方更多、更集中。

上面谈到的这些龙的地名,可以组成一条“地名龙”。这条龙虽然长得畸形,有两个龙头,两条龙须,一只龙眼,一条龙背,一架龙骨,两只龙爪,但它却本领非凡,神通广大,它的本领和神通也都是由龙地名显现出来的。首先它能变幻许多颜色,是一条变色龙。有时为白色,卧居密云县白龙潭内。有时为黑色,潜藏于密云黑龙潭中。有时为黄色,在石景山区的黄龙潭中,兴风作浪。有时青色,在石景山区青龙潭内聚云化雨。有时又变为红色,在延庆县有红龙潭。有时还变为金色,故平谷县有金龙殿。尽管北京的地名龙颜色多变,但还是以黑白两色为主。因此,北京的白龙潭、黑龙潭也颇有名气。白龙潭已选定为北京的新十六景之一。在这里就不多费口舌了,着重向大家介绍一下黑龙潭吧!黑龙潭位于密云县石城子乡西北,这里是一条长四公里的峡谷,原名叫古楼峪,据传说,古时候白龙和黑龙是一对兄弟,都住在白龙潭内。长大分家时,性格憨厚的哥哥黑龙主动把白龙潭这个好地方让给弟弟白龙,只身来到古楼峪。那时古楼峪没有滴水寸草,荒山秃岭,黑龙便没白没黑地挑水栽草。大西山上的云蒙老祖见这小伙子又憨厚又勤劳,就送他一条银带,十八颗宝珠,这银带就是古楼峪河,虽然只有二十里长,但落差八百多米,一路上迭水成十多个深潭,就像是一串宝珠。黑龙潭是其中的一颗。这里有著名一景叫“龙劈石”,是两块各有一间房大的巨石,中间是齐刷刷的一条长4米、宽70厘米的天然渠道。这两块巨石本是一整块石头,只因有一年发大水,黑龙乘水下山,被这块巨石挡住了去路,愤怒的黑龙借助闪电的威力,扬爪一劈,地动山摇,将其一分为二,形成一大奇景。

北京的地名龙不仅是一条变幻颜色的龙,还是一条变形龙。有时它倦游归来,静卧不动,而成卧龙,门头沟区永定乡有卧龙岗村。当地传说:村西南的山冈是一条石龙的头,龙尾在戒台寺,龙头紧傍永定河,活象石龙伸头到永定河中喝水,人们便称这山冈为卧龙岗,村则以山冈得名。有时它又十分活跃,腾飞升空,故东城区南池子大街路西有飞龙桥胡同,该胡同以桥得名,原来附近有一座明代修建的石桥叫飞虹桥,清代改名为飞龙桥。桥是用汉白玉筑成,造形优美,独具匠心,桥栏上雕有狮、龙、蛙、鱼、虾、海兽等,并刻有水波纹饰图案。桥南北两头有飞虹牌坊,东西两侧有天光亭、云影亭;桥北有假山,山下有秀洞,山上建有乾运殿,殿两旁有凌虚亭、御风亭等等,真像一幅山水画佳作。可惜这优美的景观,今天无法看到了,只有这飞龙桥胡同给人以无限遐想。有时它又蟠蜷一团,化作石景山区的蟠龙山。如今山上层林密布,郁郁葱葱,山下蕴藏着丰富的磨石、页岩等资源,著名的法海寺就隐处在蟠龙山东南山腰。寺中明代壁画是罕见的艺术珍品,已列入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的地名龙具有分身的法术,少则一分为二,多则一分为九。一分为二时变成二龙闸、二龙路、二龙岗等地名。二龙闸在颐和园东墙下,是昆明湖的两个出水闸口,因雕有两个龙头,故名二龙闸,附近的村庄也就叫二龙闸村。二龙路在西城区中部,据传明末清初时,今太平桥以东,辟才胡同以南,大木仓以北都是水坑洼地,清朝中期陆续修建房屋,其中有郑王府和王爷佛堂。因而水坑逐渐缩小,俗称二龙坑。民国时填坑修路,遂名二龙路。一分为九化为九龙山。九龙山在门头沟,它属太行山山脉,山岭两侧各有四条山脊蜿蜒而去,犹如八条巨龙相背而卧。而另一条“龙”则顺山岭而下,直伸到永定河边。九龙山下储藏着丰富的煤层。1962年,国家在这里建立了九龙山林场,现已发展到近万亩林区。另外在朝阳区左安门外化工路西口,另有一座九龙山,据《宸垣识略》记载:“九龙山在南顶永胜桥北岸,乾隆间疏濬凉水河之土堆成。自西至东约长三里,高二、三丈不等。委蜿起伏宛如游龙。环植桃柳万株。”这座九龙山则是人工堆积而成的。现已不存在了。

北京的地名龙还有凿石劈山之神功,为人们创造了优美的风景区,龙庆峡、龙门涧就是两个例子。先说龙庆峡吧,到过延庆县龙庆峡的同志可以领略到被人们誉为北京的“小漓江”的风光。龙庆峡水库高耸的大坝相连着两座山,其宽有四五十米,大坝犹如一把白色的巨锁把龙锁住了。登上大坝俯瞰北面,墨绿色的水面倒影着山峦和白云。东西的两座山,峭壁直立,象刀切似的,足有几十丈高,“龙庆峡”可能由此峡而得名。当你划船而渡,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水似飘罗带,曲曲弯弯,山不转水转,仿佛永无尽头,每转一山就是一景。那千姿百态的山和石,有的像出鞘的剑,有的像举起的大锤,有的像昂首的虎,有的像扭着头的象……因此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取名为“震山如来”、“鸡冠子山”、“金缸山”等等。龙门涧位于门头沟区清水乡燕家台西北侧。有长江三峡之峻拔,桂林山水之秀美,又有匡庐之飞瀑,黄山之叠泉。因此人们以“燕京小三峡”、“京西小桂林”、“大自然中的山水盆景”等赞语赞美龙门涧。百听不如一见,还是待你游龙门涧时,再观看那里的风光吧。

为什么北京的地名龙有这么大的神通呢!因为它有一件法宝,藏在房山区的一个山沟里,这条山沟就是龙宝峪。

北京的“地名龙”还是一个恋爱能手呢!它曾与老虎相恋,昌平县龙虎台就是他们谈情说爱的地方。大概因为老虎太凶猛,龙终于抛弃了它,又选择了凤。龙凤这对情侣几乎形影不离,他们时而在明十三陵约会,故十三陵东山口外有龙山、凤山。时而又在大兴县的田野里奔驰,故大兴县有龙河、凤河。经过热恋之后,它们又结成夫妻,在宣武区法源寺附近的“龙凤里”安了家,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46、被皇帝篡改過的北京地名

提起北京地名,有不少的趣聞軼事,其中一些地名還被歷代帝王們篡改過,說起來頗有傳奇色彩。

唐太宗改“龍道村”為“龍到村”

龍道村位於朝陽區西北部,據傳從前有一條巨龍從天而降,並從村東走到村西,留下一條深深的“龍道”,從此這一帶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還出過幾位秀才、大臣。為了感激那條巨龍帶來的吉祥,人們便把這村子叫成了“龍道村”。到了唐朝,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朝鮮)時,曾路過此地。他問一位村裡人,這村子為何叫“龍道村”。那人便把由來說了一遍,李世民聽過之后心裡頓感不快。心裡說:這裡地靈人杰,風水好,已經出過幾個秀才、大臣,說不定借著這“仙氣”還會再出個真龍天子,那我這天下可就坐不長了。他越想越不對勁兒,於是就傳下一道御旨:把“龍道村”改成“龍到村”,意思是說我才是真龍天子,我到過這裡,就別想再出什麼真龍天子了。村裡的人們接了御旨后,大為不滿,但又不敢抗旨,隻好將牆上寫的“龍道村”改成“龍到村”。可唐太宗帶著大隊人馬剛一走,他們就又改了回來,依然叫“龍道村”,一直叫到現在。

朱棣改“沙河”為“金河”

沙河位於昌平區境內,是京北地區的一條主要河流。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后不久,便在昌平北面的天壽山下興建皇陵。一天他在幾位大臣的陪同下前往長陵察看,走到一條大河邊上時,他停了下來,問河邊一位打魚的人:“這河叫什麼名字呀?”那打魚的人隨聲說道:“叫沙河。”永樂皇帝一聽馬上變了臉:“什麼?叫沙(殺)河?!不行,從今天就改了,叫‘金河’,‘黃金萬兩’的‘金’,這多吉利。”永樂皇帝為什麼不許再叫沙(殺)河?因為他本姓朱名棣,朱(豬)就怕殺(沙)了。接著又傳下御旨,命令昌平州內凡是姓沙(殺)、屠(宰)、郎(狼)、陸(戮)的人統統遷出,換上姓朱、梁(粱)、康(糠)、米、蔡(菜)、曹(槽)、甘(泔)的人家。他的歪理是皇帝姓朱(豬),姓沙(殺)、屠(宰)、郎(狼)、陸(戮)的人住在這裡,常常會遇到朱(豬),很不吉利。而姓梁(粱)、康(糠)、米、蔡(菜)、曹(槽)的人家才會使豬(朱)有吃有喝,大吉大利。御旨一下,老百姓就遭了殃,許多姓沙、屠、郎、陸的人家被迫搬出去,而外鄉許多姓朱、梁、康、米、蔡、曹、甘的人家又被迫搬進來。老百姓們遷出遷進折騰了很長時間,對皇帝恨得直咬牙,於是就還把這條河叫沙河。所以到現在人們一直把這條河叫“沙河”,而知道它還另有一個叫過“金河”名字的人卻很少。

乾隆改“龍背村”為“百福村”

在頤和園北面不遠處,有個村庄叫龍背村,也就是正在建設中的四號地鐵線的終點站。有關龍背村的由來尚無考証,但卻有一個清代乾隆皇帝改地名的傳聞。那是清漪園(頤和園的前身)建成后,乾隆皇帝一年當中得有半年住在這裡,他喜歡這裡的湖光山色,有時還出宮私訪。一天他來到一個村口,見不遠處的一塊界碑上刻著三個大字“龍背村”。他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不用說這“龍背”就是真龍到了這裡也得走“背”字,順當不了呀?再一想這“龍”與自己的年號“乾隆”的“隆”字諧音,這可是犯了忌諱,實在是不吉利。沒出三天,他就傳下一道聖旨,將“龍背村”改成了“百福村”,並親筆御題了這三個大字,派人送到“龍背村”。村裡的人一看,是又氣又恨,我們這裡哪兒有什麼“百福”呀?連著鬧了三年的旱災,老百姓早就沒了收成呀?於是村裡的人根本不買乾隆皇帝的賬,仍是把村子叫成“龍背村”。

慈禧改“六郎庄”為“吉祥庄”

六郎庄位於頤和園東南側,最早叫牛欄庄,相傳北宋時楊六郎與遼兵交戰受傷,曾在此村養傷,於是人們仰慕他的英名,又把村子叫成了“六郎庄”。清朝末期慈禧太后當政以后,經常到頤和園裡游玩。有一天她乘龍舟經過繡漪橋時,看見了六郎庄,便問隨行的太監那村子叫什麼名字,隨行太監告訴她叫六郎庄。慈禧聽了心裡就一激靈,她誤以為是“六狼庄”了,於是暗暗私謀:我是乙未年生人,屬羊的,那狼可是以羊為食,自己去頤和園常從這裡經過,總是遇見“狼”,狼與羊相克,必是羊先亡呀!實在是不吉利。於是立即傳旨:將“六郎庄”改為“吉祥庄”。慈禧的旨意傳到六郎庄,村裡的人都說我們這村子叫了幾百年了,她的一句話就改了,我們才不聽她的呢,仍是叫六郎庄。不久這事兒傳到慈禧的耳朵裡,她被氣得差點兒昏過去,可又沒有什麼辦法,從此再也不敢從六郎庄附近經過了。

以上這些地名的趣聞,均無考証,多為民間傳聞,但卻反映出統治者的惟我獨尊,無理而霸道。他們置民風、民俗於不顧,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真龍天子。同時也反映出勞動人民對統治者的鄙視和無聲的反抗。那淳朴的民情、民意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帝王們的霸道行徑隻能受到后人的恥笑。

47、北京城周边的“窑”

大北窑和刘家窑是北京很著名的地名。其实北京的周边地区还有不少以“窑”相称的地名,寻其由来,历史上都有烧制砖、瓦、盆的窑场,以后窑场逐渐废弃了,但是一些窑场的名称却成为了地名,被保留了下来。

黑窑厂街在宣武区南部,也就是现在陶然亭公园的北部。明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在北京建造宫殿,修筑城墙时,工部衙门设立了5个制造砖瓦的窑厂,黑窑厂就是其中之一,专门烧制大小开条的城砖,因烧出的城砖为青灰色,俗称黑砖,故也被称为黑窑厂。康熙三十三年(1674年)除保留了一个烧制琉璃瓦的琉璃厂外,其余4个窑厂均被撤销,黑窑厂也在其中。以后这里逐渐形成居民区,被称为黑窑厂街。

刘家窑位于丰台区东部,临近南三环路。据传从明朝开始,这一带有不少砖窑瓦厂,专门为修建北京城提供砖瓦,其中有一家窑主姓刘,于是他所开的窑厂被称为刘家窑,在当地很是知名,一是这刘氏窑祖上三辈儿都是烧窑的,名气大;二是这家窑厂烧出的砖瓦成色好,不易碎,所以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后来窑厂周围逐渐形成村落,便依窑厂之名,得地名刘家窑村。再后来窑厂关闭后,便留下许多大水坑和洼地,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填平,并开始建设居民区,依然叫刘家窑。

大瓦窑和小瓦窑位于丰台区,皆因明朝修北京城时,在此烧瓦而得名。小瓦窑在明《宛署杂记》中称“瓦窑头”,《顺天府志》中称“瓦窑”,它与其西南十里的大瓦窑相比,规模较小,而被称为小瓦窑。

除了修建北京城需要烧制大量的砖瓦外,民宅的修建也需要许多砖瓦灰,因北方民宅多为砖瓦木结构,并以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所以北京各城近郊区的砖窑、瓦窑和灰窑也比较多,并多以窑厂而得地名。其特点是以窑主姓氏命名的居多,如崔家窑、鲍家窑、邓家窑、严窑、魏窑等。

延庆县以“窑”而称的地名最多,其主要原因是明朝时为了防御蒙古人的入侵,保卫北京的安全,在八达岭长城以北的地区修建了许多城堡,由明军把守,而修建这些城堡,除了就地取材用了许多石头外,还需要大量的城砖,于是就地建窑,就地烧制,因此窑厂是星罗棋布,至今保留下来的地名有案可20多个。

老北京还有一种专门烧制盆的窑场,俗称“盆窑”,最知名的是延庆的盆窑和丰台的白盆窑。

盆窑位于延庆县旧县镇,为历史久远的制陶村,故有“陶艺之乡”的美誉。据传明朝时有一对以烧陶为业的郭氏夫妇为避战乱而定居于此。他们就地取材,手工制作,土窑烧制,生产出许多陶质生活器具,如花盆、水缸、坛子、火盆等等,颜色形态都不尽相同,很受人们的青睐。以后又在此开设了几家窑场,逐渐衍变为村落,得名“盆窑”。以后的五百年间,陶艺制作工艺一直流传下来。至今全村尚有制陶户四五十户。其陶艺制品艺术精湛,名播四海。

白盆窑位于丰台区花乡,据说最早是烧制红陶盆的场地,红陶盆多为普通人家淘米、洗衣之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这一行业逐渐淘汰,但村名仍沿用至今。

在众多带“窑”字的地名中,大北窑的名气最大,因为它在东长安街延长线上,离建国门不远。尽管名气较大,但历史并不太长。明朝的时候,这里是城外的一片郊野,朝廷在此设置了“獐鹿房”,就是为皇宫养鹿的地方,其中有一种叫牙獐的鹿,个子很小,头上无角。到了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侵华日军在此挖坑取土、建窑烧砖,称大北窑。日本投降后,一些窑场仍保留了下来,由私人经营,但规模比较小,以后形成村落,称大北窑村。解放后一直沿用老地名,而今这里是高楼大厦林立,成为北京的商务中心之一。

此外在颐和园南侧还有一个叫后窑的地方,其得名与修建颐和园有关。清咸丰十年(1860年),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26年后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进行重建,于是从光绪十四年至二十一年(1888年至1895年)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大兴土木,其中所需的砖瓦有的是就地烧制。在园子的西南面就有个砖瓦窑场,窑工多来自山东一带,白天在窑场干活,晚上就住在窑场里。颐和园修建完了以后,一部分窑工就此定居,于是逐渐成为村落,因颐和园的正门是北宫门,所以“北”为“前”,“南”为“后”,这窑场在颐和园之南,故得名“后窑”。

周末轻旅行您的周末好帮手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询价公告一、采购单编号:P-XJ******二、采购单名称:热力输配、东城分公司阀门备件等采购项目三、报价截止时间:9:00四、报价有效期:0:00五、组织形式:委托采购六、采购代理人:北京京能招标集采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七、联系人:张启八、联系方式:******九、询价类型:公开具体规格、技术指标及售后服务要求等详见下表。序号产品描述采购数量...

询价公告一、采购单编号:P-XJ******二、采购单名称:热力东城补水泵三、报价截止时间:9:00四、报价有效期:0:00五、组织形式:委托采购六、采购代理人:北京京能招标集采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七、联系人:孙烨八、联系方式:******九、询价类型:公开具体规格、技术指标及售后服务要求等详见下表。序号产品描述采购数量计量单位税率交付时间交货...

公告概要:公告信息:采购项目名称文化设施设备更新运维监理品目服务/工程咨询管理服务/工程监理服务采购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第二文化馆行政区域北京市公告时间2020年06月23日12:08本项目招标公告日期2020年06月18日成交日期2020年06月23日谈判小组、询价小组成员、磋商小组成员名单及单一来源采购人员名单王文林、刘丽、杨延琪总成交金额¥二十二冶(天润公司)技术管理部测量仪器GPS询价公告一、询价编号:7-TRGS-JSGLB-39-0001二、项目名称...

公告概要:公告信息:采购项目名称2017年度《首都网络舆情》项目经费品目服务/其他服务采购单位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行政区域北京市公告时间2017年03月13日15:38本项目招标公告日期2017年03月01日成交日期2017年03月13日谈判小组、询价小组成员、磋商小组成员名单及单一来源采购人员名单柳和、李康、金晶总成交金额¥115万元(人民币)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刘宇宸项目联系电话01...

公告概要:公告信息:采购项目名称天坛公园后勤服务社会化用工项目品目服务/其他服务采购单位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行政区域北京市公告时间2016年12月08日14:15本项目招标公告日期2016年11月22日成交日期2016年12月08日谈判小组、询价小组成员、磋商小组成员名单及单一来源采购人员名单朱文惠、张宏峰、任超总成交金额¥178万元(人民币)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孙立翔项目联系电话8257...

公告概要:公告信息:采购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16年野外观测网络青藏所高寒环境观测项目(网络台站)(第三批)品目货物/通用设备/仪器仪表/分析仪器/多种原理分析仪采购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行政区域北京市公告时间2016年09月30日10:12本项目招标公告日期2016年08月22日成交日期2016年09月29日谈判小组、询价小组成员、磋商小组成员名单及单一来源采购人员名单王英滨...

公告概要:公告信息:采购项目名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边防部队东花园长廊凉亭改造工程项目品目工程/构筑物施工/公共设施施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采购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边防部队行政区域北京市公告时间2016年09月18日12:26本项目招标公告日期2016年09月18日成交日期2016年09月18日谈判小组、询价小组成员、磋商小组成员名单及单一来源采购人员名单李长颖、赵樱、武渭斌总成交金额¥53.95万元(...

公告概要:公告信息:采购项目名称44号办公楼部分消防设施整改工程品目工程/专业施工/消防工程和安防工程采购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区域北京市公告时间2016年08月17日13:19本项目招标公告日期2016年07月25日成交日期2016年08月04日谈判小组、询价小组成员、磋商小组成员名单及单一来源采购人员名单魏少广孙全乡卞建海总成交金额¥9.9万元(人民币)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项...

公告概要:公告信息:采购项目名称端门东西朝房供电设施及东南厕所装修工程品目工程/装修工程采购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区域北京市公告时间2016年08月17日13:22本项目招标公告日期2016年07月29日成交日期2016年08月09日谈判小组、询价小组成员、磋商小组成员名单及单一来源采购人员名单王斌邓祥发尚馨友总成交金额¥13.47万元(人民币)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马若...

北京市京发招标有限公司受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昌平分局的委托,就不动产日常登记业务档案数字化项目(项目编号:BJJF-)组织采购,评标工作已经结束,成交结果如下:一、项目信息项目编号:BJJF-项目名称:不动产日常登记业务档案数字化项目联系人:黄玉武李丁联系方式:010-二、采购单位信息采购单位名称: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昌平分局采购单位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市龙潭公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