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等无法出门去北京看病怎么办?有人支招吗?

根据北京市最新规定,目前除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归国的人员以外,其他到北京就医的人员不再需要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对于到京就医的儿童,医院又有什么特殊规定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月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对此作出解答。

倪鑫介绍,到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孩子和家长,需要先出示健康码,健康码显示无异常之后,家长再带孩子进行体温监测,然后进入预诊分诊程序。

在分诊过程中,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孩子,医务人员会引导其前往发热门诊;没有这些症状的孩子,将在门急诊不同学科就诊。

“我们希望来陪护孩子就诊的家长最多不要超过2个,同时在就诊过程中保持一米线的距离。”倪鑫说。

病房的疫情防控举措更加严格。所有需要住院的孩子都要接受核酸检测等相应检查,确定检查无异常后,将被收住院进行继续治疗。在入院治疗过程中,医院将进行严格的体温监测、病情观察等,并按照严格陪住、谢绝探视的方式进行住院管理。

倪鑫强调:“我们规定一个家长陪住,且陪住之前要做核酸检测等相应检查,陪住固定一个人,陪住期间尽量在医院不要出去。”

不少家长担心医院患者数量多,感染风险更大,犹豫要不要带孩子上医院。对此,倪鑫建议,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就医方式。 

01孩子外伤、溺水等急症应当就近、快速去急诊就医。

02普通感冒发烧等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建议就地就诊。

北京儿童医院目前在北京天坛医院、世纪坛医院、清华长庚医院以及两家区属的石景山医院和良乡医院都建有北京儿童医院相应的诊疗中心,在这些医院能够接受北京儿童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北京儿童医院目前托管了顺义妇幼保健院、保定儿童医院和河南省儿童医院,在这些托管医院同样可以享受北京儿童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2013年,北京儿童医院牵头在全国组建了医联体,目前34家全国省级儿童医院都可以和北京儿童医院开展线上远程会诊,实现医生移动、病人不动。

03针对需要定期看病开药的慢病,例如儿童生长发育问题,目前北京儿童医院已经开通互联网诊疗,慢病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在线复诊,选择药物配送到家,更加方便快捷。

04疑难重症患者,如首次到北京儿童医院就诊,除了可以通过医联体医院的绿色转诊方式以外,家长也可以通过北京儿童医院APP、官方微信等渠道约到7天之内的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号源。

“为了有效满足全国患儿的需求,我们常年365天、24小时开放门急诊,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能够满足全国患儿的就诊需求,希望我们能够为孩子们治好病。”倪鑫表示。

在儿童就诊过程中,医院做好院感防控十分重要。为此,北京儿童医院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1 强化院感知识培训。

到岗的医务人员需要接受院感科的严格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在就诊过程中,医务人员要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诊室开窗通风等。对于发热门诊等特殊诊疗区,需要进行更精细、更严格的院感防控,比如要求穿戴护目镜、防护服等。

2 保障防护物资到位。

充分的院感防控建立在充分的物资保障基础上,医院后勤保障系统需要确保院感防控物资供应充足,并对整个院感服务体系给予完善规划。

3 完善医护人员调配。

疫情防控期间,要确保医务人员能够上,上的人员能够打胜仗,做到工作可持续、不懈怠,其关键就在于实现医务人员的合理、灵活调配,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得到有效的休息、合理的待遇,保持良好的精力。

“作为医院,我们对所有冲在一线的同志和他们家人的心理状态都要给予有效了解和疏导,对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给予定期表彰和正能量宣传,让我们的医务人员保持愉快的工作心情。”倪鑫说。

原标题:北京医疗机构破解老年人看病痛点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的李大爷,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就去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诊。

    这几天,李大爷在社区医院做了胸片检查。片子出来后,社区医院的大夫通过网络将影像数据传输到一家二甲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这家医院拥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东城区所有的社区医院都可以将胸片、心电图影像传送到这里,由专家进行研判,随后把诊断报告同步传回社区医院。

    李大爷整个就诊过程用时1个多小时,基本靠数据跑腿就能完成线上专家问诊。

    为了使社区技师拍片更规范、更符合诊断要求,东城区医学影像中心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师进行培训。遇到疑难病历,远程诊断中心还能请三甲医院专家进行会诊。

    北京市东城区医学影像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志凌说,让老百姓享受到最快最优的影像服务,能够增强基层医疗承担分级诊疗的能力,带动区域内医疗服务发展。

    与之相配套,为减少老年慢性病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北京市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通过在线问诊等方式,为65岁以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家庭医生签约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多种方式的“送药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覆盖210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

    做强社区医院、培育家庭医生,只是北京市医疗系统“助老”“尊老”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在为民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北京市医疗系统从12345市民热线老年就医诉求的大数据中不断找到痛点,发力破解老年人看病难题。

    在北京市东城区普仁医院门诊大厅入口,摆放着一台特殊机器,就诊者用自己的身份证或医保卡刷一下,几秒钟就能完成体温检测和健康宝查询。

    这个健康宝测温核验一体机,主要是针对一些无家属陪同的老年患者使用手机不熟练甚至不会使用手机的情况而增设的。它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却“搬”走了老年人就诊流程中的一道坎儿。

    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医改处副处长陆珊介绍,近期,北京市为老年人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建立了老年患者“无健康码”绿色通道。老年患者通过自助流调一体机,只需在屏幕上签名,机器便可自动完成快速读取证件信息、自动填写流调表格的任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就医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单就挂号而言,从传统的窗口预约,已延伸出网络预约、微信预约、App预约等更加灵活便利的方式。但老年人作为就诊需求较大的群体,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挂号方式反而可能增加他们的不便。

    对此,北京市通过各种改善措施,满足老年人的挂号需求。比如,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各预约挂号平台可绑定多个就诊卡,方便家人、亲友等代为挂号;通过鼓励门诊医师为老年人提供诊间复诊预约服务,免去老年患者复诊“抢号”烦恼……

    陆珊介绍,北京市卫健委正通过号源下沉的方式,增加社区家庭医生预约号源的数量,同时畅通其转诊渠道,在医联体内为老年患者提供优先就诊服务。预约转诊平台正在建设中。

    近期,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创建老年友善医院,主要从老年友善文化、友善管理、友善服务、友善环境等方面推进医疗机构为老人服务,全市累计已有253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今年,北京市卫健委继续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全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不低于65%。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见习记者 王喆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想去北京看病可以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