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又后悔怎么办?

孩子由父母自己照看,对孩子的发展当然最好,但是,就有些情况。由于父母均在国外,只能把孩子托在外婆家抚养。从介绍上看,孩子各方面发育都很好,只是脾气很大。很可能外婆对孩子的起居,悉心照料,但是太宠爱,以致养成他性格上有一些,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 孩子还小,性格上的一些赞美及时纠正还是有效的。根据你目前的情况,我想提以下几点建议: 1、能有机会回国一趟,和孩子外婆开诚布公谈一谈最好,告诉姥姥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更重要的是立一些规矩。比如不能扔掉玩具、不能拧人,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告诉姥姥,让姥姥给你解决等。同时自己和孩子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一两个礼拜),观察一下,也检查一下,要切实看到变化再走。 2、执行规矩是痛苦的,往往老年人不能坚持。一定要让老人明白溺爱的害处,孩子再大一点,要纠正就更困难了。 3、在你们不得已非到国外工作不行的情况下,一定要常常打电话、写信来询问孩子情况,常把自己的照片寄给家里,让姥姥给孩子看,告诉他妈妈回来高兴。姥姥千万不要不理会爸爸妈妈,只是自己带孩子。须知孩子知道“别的地方”有爸爸妈妈,也会使他有归属感,而归属感对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是极重要的。 4、如果有可能,现在马上把孩子接到身边照看,当然最好,但是,如果不可能,一定要和姥姥谈好,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更重要的是培养他的良好习惯(现在已出现不良习惯的苗头了),要密切注意,坚持执行规矩(不是立刻能见效的),要反复讲,碰到具体情况要结合具体情况讲,久而久之,会有效果的。千万不能再溺爱了,这样,只能是害孩子,而不是爱孩子了。

世间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哪有不爱的道理呢?

那,打孩子也是爱孩子吗?“当然了,黄金棍下出孝子,即使打那也是出自爱,也是为孩子好”,小时候我的父辈总是这样告诉我。可是,当我自己成为妈妈之后我想说:打不是爱,而是伤害。

为什么这样说?下面我将从“孩子的感受、打孩子是否有用、父母为什么打孩子、孩子从中学到什么”这四个维度来说明为什么打是对孩子的伤害。

一、打,孩子的感受是什么?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我想邀请你闭上眼睛、回到小时候,与我一起回想小时候被父母责打的场景,然后停留在被打的场景中10秒睁开眼睛,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呢?你感受到爱了吗?时至今日,我仍然会有些害怕、沮丧、甚至气愤。

“我打自家的娃,与你何干?”,也许有人会这样说。很多父母之所以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因为我们从小就是被我们的父母打大的。

但,假设别人打你的孩子,你会做什么呢?肯定会第一个冲上去保护孩子,避免他受到伤害。而父母是否想过,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口口声声说着最爱孩子的人,却可以说打就打,孩子的内心会不会对父母失去信任,感到家并不安全,会不会比被别人打受到的伤害更深呢?

人类从一出生起,就没有停止过追寻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人被打的孩子,他无法感受到被尊重,因为他并没被平等地对待;他无法确定环境是否安全,被打让孩子感到害怕;他会认为自己很差劲,他的存在并不重要。持续加深这样的感受,孩子很有可能出现低自尊、焦虑、攻击性强等心理状态。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心理学已研究的事实。

打孩子,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反而是是不安全和不重要。爱孩子,父母要考虑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的爱。

打,有用吗?有用,看上去立竿见影呢。孩子哭闹,打一顿就不敢再哭了;孩子贪玩不回家,打一顿他就屁颠颠地跟我回去了;孩子不做认真写作业,打一顿就边哭边写了。太有用了!就像前几日我看到的一位网友评论写的:打一顿最省事。可是,长期呢?

打了孩子,孩子从此就乖乖听话了吗?

孩子再犯,是不是一次比一次打得狠呢?

青春期的孩子,你确定打得过吗?你还敢打吗?

显然,打孩子也非一劳永逸,并不能达到让孩子做正确的事的目的,反而可能让孩子自暴自弃、争夺权力、产生报复。如果长期如此,可以预见:亲子关系将陷入僵局,甚至无法挽回。最近热播的纪录片《镜子》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片中的孩子厌恶父母的责打、他们渴求挣脱父母的控制、他们连“爸妈”都不愿叫出口……

打孩子是省事,但它却是一件短期看似有效、长期危害深重之事。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辍学、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以说都与父母的责打、恶劣的亲子关系密切相关。教育孩子,父母要从长计议,用心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每一步都在算账,权衡利弊、计算长期的损益。教育本不是一件省心的事儿,当然不能以短期见效、省心省事为原则。

三、父母为什么要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原因很多,例如:孩子不听话、成绩差、没礼貌……,总之是为孩子好,打孩子看似是想让孩子做“父母认为正确”的事。可是,父母认为正确的事一定是正确的吗?孩子一定是错的吗?通过“打”教会孩子做正确的事了吗?

我总结了一下,父母打孩子背后的真正原因有三点:

1、打,其实是拿孩子没办法。

“信不信我打你”,这句话常听到吧?它所透露的信息其实是:我有特权、我比你威武、我担心失去控制。当拿孩子没辙时就用“打”这把尚方宝剑来威协孩子,很明显,这其实是拿孩子没办法的怯弱表现。

2、打,不是源于期望,而是命令。

这个很好理解:期望不是强制执行的,只有命令是强制执行的。父母期望孩子成绩好而打他,那不叫期望,那叫父母命令他成绩好。没有人希望被命令、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被别人控制,因为有选择的人生才是自己的人生。

3、打,是父母情绪的渲泄。

民间存有“阴天打孩子”的说法,这个阴天我把它理解为父母心情的阴天。在夫妻出现争执、工作遇到烦心事、与别家孩子攀比虚荣心作遂时,父母以打孩子来调节情绪失衡、拿孩子撒火。于是孩子“看天吃饭”,成为家庭中无辜的受害者。

同时,这样的做法还会让孩子感到迷惑:孩子同样的行为,在父母情绪好时被接受、情绪不好时就得因为这些行为挨打。比如:孩子先玩后做作业、吃了饭不收碗、撒娇求父母陪他玩等;孩子不明白父母的底线是什么,不确定这些行为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

父母并不是真理的缔造者。孩子真的错了吗?错到一定要通过伤害他的身体来表明你的正确?父母不妨在打孩子之前先问自己这两个问题。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达到孩子懂得明辩事非作出正确的事的目的,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绝非通过“打”的途径能够达到。

四、打,让孩子从中学会了什么?

孩子是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着周围的一切。父母打孩子,孩子从中学到的会是什么呢?

孩子是善于学习和模仿的,而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用打的方式解决问题,孩子当然也学到了用打解决问题。

通过与女儿幼儿园老师的沟通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家里被责打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与小朋友相处时显得更加容易暴躁、发怒,并常通过攻击性行为来解决与其它孩子的冲突,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别人和睦相处。

当然,也有例外:有些被打的孩子不会打别人,却出现自我伤害行为;还有些孩子,因为害怕而常常说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我想这大概不是父母们想看到的吧?“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成为那样的人。

综上所述,我想父母们已经对文章标题中的提问自有结论了吧?打孩子,孩子感受到的是不安全和不重要;打孩子,实是一件短期看似有效、长期危害深重之事;打孩子,并不仅仅是孩子的错;打孩子,孩子将学到以暴制暴。

在那些个物质匮乏与知识双重匮乏、信息闭塞的年代,黄金棍下有可能会产出孝子,但面对如今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打出的更可能将是逆子。打孩子带给孩子的是心理上无尽的伤害,毫无益处可言。

正如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先生所说: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随着时代的改变,父母的教育方式势必顺应,父母的改变才是教育的根源。

  新父母一茬接一茬,最受关注的问题莫过于:我又打骂孩子了,好后悔,怎么办?

  从频繁的提出此类问题中,可以看出,父母们是非常努力想要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好爸爸,好妈妈,也希望能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

  可是,面对着时不时撒泼耍赖,屡屡犯错,讲道理根本不管用的“调皮蛋”。

  虽然明知这是自己亲生的,再三告知自己一定要忍住,但心里的火噌噌的往上冒,压都压不下去,最终还是狠狠把孩子收拾了一顿。

  收拾完孩子,气也消了,看着眼泪汪汪,不敢吭气甚至表现惊恐的小可怜,父母转而又特别懊恼。

  担心自己在孩子心里变成了凶巴巴,不讲道理的父母,害怕孩子的内心受到伤害,从而留下心理阴影,甚至长大会记恨自己。

  孩子通常并不明白父母为什么对自己发这么大火,只知道父母的脸好可怕,声音好大,可能还会担心是不是不爱自己了,内心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如果次次发完脾气放任不管,会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在孩子心中留下难以修复的创伤和阴影。

  所以,父母除了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还要学会及时且认真修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从而减轻和弥补对孩子的伤害。

  打骂孩子后,如何减轻孩子内心创伤?

  有时候,父母看到孩子哇哇大哭,很自责,会立刻去哄孩子,把孩子哄好就和好了;又或者会一直陷入内疚、后悔的情绪中。

  父母冷静的反思自己,目的是为了找到当时对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是孩子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

  是自己没有足够的耐心?

  是和伴侣吵架生气所以拿孩子撒气?

  还是一天的工作太累了?

  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思考解决办法,其实很多情况下,父母对孩子发火,多半原因都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在下一次感到自己又要爆发前,先提醒自己冷静下来,不要拿孩子撒气。

  如果确实是孩子的原因,感到忍无可忍,也不要和孩子硬碰硬,立刻走开,去别的房间转一圈,吃点东西,活动活动,把情绪缓冲一下。

  第一次当父母,不会什么错都不犯,有了错误,反思,吸取教训,进步,成长,当父母们做好了榜样,孩子们自然也会学习到。

  孩子其实比大人们宽容的多,如果父母真心道歉,即便才挨了顿打,孩子也会立刻原谅父母。

  朋友跟我说,我也跟孩子道歉啊,可是根本没用,孩子还是哭个不停。

  道歉是要让对方感觉到,你承认是自己做的不对,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和抱歉。

  如果给孩子道歉的方式,名义为道歉,实际上还是指责孩子,是因为你的问题,才逼的我这么做的,依然是你有错。

  不妨非常坦诚的告诉孩子:“对不起,刚才你是不是吓到了,是妈妈没做好,打人是不对的,妈妈打你是妈妈的错,你能原谅妈妈吗?”

  当父母的具备同理心,能够以身作则,犯错能主动面对,积极争取原谅,孩子也会学习到,错了就认错,而不是推卸和耍赖。

  虽然孩子会很快原谅父母,但不代表孩子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了。

  这时候,父母和孩子打开心扉的聊一聊,沟通一下刚才发生的事情,对拉近亲子关系,和了解孩子的想法非常重要。

  父母们可以问问孩子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无论孩子说什么,先肯定他的想法,让孩子明白父母是愿意接受自己的意见的,孩子建立了对父母的信任感,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会主动和父母讲。

  前面这些铺垫都做好了之后,父母才可以提出孩子的错误。

  但指出错误并不是目的,父母是要帮助孩子成为会反思,能进步,擅长解决问题的人,所以不要一直絮叨孩子哪里做错了,和孩子商量,下一次如何能做得更好?

  孩子愿意原谅父母,是因为孩子爱父母,父母感谢孩子的原谅,也是感谢孩子对自己的这份爱。

  同时,也要告诉孩子,父母也是爱他的,即便在他犯了错误,父母很生气,也只是因为他的行为,不是因为不爱他。

  被父母爱,心里有爱,懂得爱的孩子,内心才会无比强大,他的未来才是光明的,幸福的。

  即便是道歉,父母拥抱着孩子、拉着孩子的手,哪怕仅仅是手搭在孩子的肩头,效果也远远好于口头上干巴巴的几句道歉。

  拥抱孩子等肢体接触,能够迅速有效的拉近关系,缓和气氛,让孩子心里充满安全感,感受到父母的爱护。

  对于刚刚才挨打挨骂的孩子,更能弥补他内心受到的伤害。

  说了这么多打骂孩子后如何弥补亲子关系,目的都是为了让父母从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修炼自己,最终能够不要通过打骂孩子来解决问题,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身教始终是大于言传的,父母如果能冷静的处理问题,孩子也会逐渐的学会不发火不吵闹的去面对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人不可能不犯错,但如果父母作为成年人始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也就别太强求孩子像个机器人一样处处听话不犯错了。

  戳图片听更多故事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经常被打骂会有什么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