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咖啡?

无论是作为一名资深咖啡粉,或者刚刚接触咖啡的小白,你对咖啡有哪些了解呢?一杯小小的咖啡,为什么它这么让人上头?这么令人着迷?咖啡作为全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咖啡、可可),背后还有很多冷知识,酷暑之下,来点儿消暑吧~

事实上,制作咖啡的主要原料咖啡豆不是豆,而是一种水果,它长在灌木上,咖啡树的果实叫做咖啡樱桃,咖啡豆就是来源于咖啡樱桃的果核。经过烘焙后的咖啡豆,才能正真成为咖啡原料,咖啡生豆是无法制作咖啡的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部分人制作咖啡剩下的咖啡渣只能当作垃圾扔掉,其实咖啡渣还有其他功能呢,比如咖啡渣可以直接混入堆肥处理面,增加里面的养分,将咖啡渣撒在植物和花园周围的地面上,可以防止蜗牛和鼻涕虫吃掉植物,试试吧。(咖啡渣不能直接接触植物的根茎,也不要埋得太深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在土耳其,婚礼期间新郎曾被要求宣誓,确保为妻子提供咖啡。如果新郎疏忽了或是没有这样做,这将被视为离婚的合法理由,如此可见,咖啡在部分国家占有重要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拿铁(Latte)在意大利语里是“ ”的意思,如果你在意大利点一杯“拿铁”,那么服务生可能只会给你上一杯牛奶。而意大利语的Caffè Latte指的才是拿铁。现在咱们常喝的像“红茶拿铁”“抹茶拿铁”等等,其实就是一种奶茶,并没有咖啡的成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式浓缩咖啡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意思是“表达”或“挤出”。意式浓缩咖啡是在高压下将非常热的水通过细磨、压实的咖啡制成的。

经常听不喝咖啡的人提醒说:少喝咖啡,咖啡致癌哦。事实上,国际上顶级医学期刊早发布了咖啡与癌症关系的文章解读,癌症是因每个人所处环境、体质、生活习惯等复杂因素决定的,而不是单纯靠咖啡导致的,反而,适度少量喝咖啡,还能降低黑色素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的罹患风险。

最后,小编必须提醒大家,不同体质的人对咖啡的反应不同,既有咖啡依赖症,也有咖啡过敏症,还有咖啡无感症,有的人一杯咖啡睁眼到天亮,有的人三杯咖啡晚上睡得香,还有人只爱加糖加奶体重秤爆表,有人只喝黑咖减肥消肿。

所以呀,别全都甩锅给咖啡,也别神化咖啡,自己把握好度才是咖啡真君子。

希望大家在享受咖啡带来的口感和愉悦心情的同时,坚持适度饮用原则,毕竟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最近有一个叫“瑞幸咖啡”的中国本土咖啡品牌崛起得很快,大有跟星巴克一较高下的架势。

不过我在朋友圈做了个调研,发现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人一半一半,可能因为这个品牌比较注重一二线城市的发展,并没有把触角伸到中小型城市。

我所在的杭州,无论是写字楼还是居民楼,电梯间都已被该品牌代言人张震和汤唯占领,搞得我儿子对他们家的广告语也是张口就来:小蓝杯,谁不爱?咖啡好喝不好喝另当别论,反正营销的噱头还是很足的。

有人今天送了我一张免费喝咖啡的券,我才得以有机会体验口感。怎么说呢,设计还不错,味道一般般。今天我想重点侃一侃“小蓝杯”身上的品牌英文:luckin coffee。

大家是否觉得 luckin 这个词看着怪怪的?根据中文名“瑞幸”,创始人应该是想表达“幸运”之意,但“幸运”的名词是 luck,形容词 lucky,这个 luckin 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有同学可能会问,肯德基、麦当劳的广告语中,似乎出现过以“in”为后缀的单词,我们就一起来探探究竟:

肯德基的广告语是 It’s finger lickin' good. 表示“舔手指的美味”,这句话表明他们家的炸鸡不是一般的好吃,而是一种让你吃完还要把舔手指的好吃。

这里的 lickin' 其实就是 licking,把分词最后的字母“g”去掉是典型的美国英语,目的是为了发音的便利性。请注意,如果把“g”去掉,“in”的右上角要加一个小撇。

再看看麦当劳的 slogan:

I’m lovin' it. 这句话里的 lovin' 跟 finger-lickin' 是同样的原理,为了发音的便利性,去掉字母 g--这样一来,把后鼻音转变为前鼻音,让人更方便地把 lovin' 和 it 进行连读。同样道理,“in”的右上角要有小撇。

另外注意,无论是 lickin' 还是 lovin',其原型都是动词,因为只有动词的后面才可以跟上 ing 从而转化成分词。

再回到 luckin coffee,这里的 luck 既不是动词,无法转变为分词,“in”的右上角也没小撇。很明显“luckin”这个词是创始人杜撰出来的。

我在想,创始人编出“luckin”这个单词的时候,应该也是多方面考量的,可能有以下几点:

1. 要保证该单词让人一看看就知道表达“幸运”,所以要以 luck 作为基础;

2. 发音朗朗上口的名字才是好名字,如果叫 luck coffee,就不是那么好发音,这里有两个/k/音相冲;

3. 其实 lucky coffee 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兼顾了上面所说的两点。但像 lucky coffee 这样的好名字应该早已被注册;

4. luckin 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既有 luck 的影子,在发音上又和lucky 相似。而且,luckin coffee 读起来也不违和,不难听;

5. 关键是,luckin 这个英文名显得比较独特,容易给人留下印象。相比之下,其中文名“瑞幸”反而不太好记。

其实一个品牌的名字是可以这样“编”出来的,并不一定要用英文中存在的单词。下面这些已经深入人心的品牌名,其实都是杜撰出来的:

社交网站—Facebook(脸书)

搜索网站—Google(谷歌)

网络叫车软件—Uber(优步)

饮料品牌—Pepsi(百事)

手表品牌—Rolex(劳力士)

家居品牌—IKEA(宜家)

可见,再奇葩的名字,只要产品好、服务好,一样可以成为万众敬仰、价值连城的著名品牌。

希望 luckin coffee 不是一个只会营销造势、只会在资本市场讲故事的品牌,而是成为一个真正能跟星巴克比肩的品牌,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本土咖啡品牌。

  今天走进微在编辑部隔壁的星巴克,发现了一种新咖啡叫 “Flat White”。

  所有售货员都在大力推销,而且还能免费品尝。

  点了一杯,发现店员在杯子侧面留下的标注是 FW,有点像要 Forward 快进到未来的样子。

  唯一有点不能平静的是,Flat White 的中文名字翻译成了 “馥芮白”,像一种解放前的国产洗衣粉或者牙膏。

  不少网友都亲口尝试,表示疑惑。

  星巴克自己也在微博上努力解释,但是完全看不懂。

  看了别人用心的解释,还是不懂。

  幸好有在纽约开咖啡店的金刚狼休·杰克曼(袋鼠国人)向我们解释:“Flat White 就是多一点咖啡少一点奶的拿铁。”

  有很多咖啡偏执狂会告诉你其实没有那么简单,里面有很多学问。我们调查了,全部都是扯淡,Flat White 就是浓一点的拿铁。

  在 Flat White 是哪里人的问题上,似乎还有很深的江湖恩怨:

  微在查明,江湖上确实只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对 Flat White 申遗有兴趣:

  澳大利亚的悉尼人说 “Flat White” 这个词儿是 1980 年代首先在澳大利亚悉尼出现的。

  但是墨尔本人说,自己 1970 年代就有这种饮料了,只不过不叫这个名字。

  新西兰人说,这种饮料完全就是由1980 年代末首都威灵顿的咖啡文化 孕育而生的。(不知道新西兰人有没有仔细听澳大利亚人说的话,1980 年代末才有也好意思说。。。)

  总之我们相信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对 Flat White 现象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Flat White 不仅火到空降星巴克扬言要顶替卡布基诺,而且已经有一本书叫《Flat White 经济学》了

  这本书就是讲 Flat White 不离手的时髦年轻人是如何通过留胡子、骑死飞自行车、在“数字经济”领域工作,创业做 APP 来拯救世界经济的。看来 Flat White 在欧美早已成为了创业者的标志性饮品。

  最颠覆的是:国内的麦当劳也早就上市了 Flat White,估计只要 10 块。

  再看眼我买的:36 元

  口感:浓一点的拿铁;感觉:很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瑞幸咖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