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重量总是上不去,经常中断一周重量还往下掉怎么办?

那么我们平时进行增肌训练的方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小重量多次数的训练,比如练肩、手臂的时候,会用小重量重复高次数。

而另一种方式是大重量训练,也就是采用比较高的负荷程度,来达成肌肉的破坏效果,进而完成增肌。比如深蹲练腿、卧推练胸都会用大重量来进行。

但是在这里有些人就理解岔了,认为增肌的话,小重量多次数的训练效果,等于大重量少次数的训练效果。所以他们明明可以负担更大重量,但是却用小重量增肌。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要想增肌效果明显,大重量训练才是王道,而之所以采用小重量,是因为做不了大重量才迫不得已去用小重量,而小重量增肌,尽管重复次数很多,但增肌效果非常缓慢。

我们要向明白重量对于增肌效果的影响,我们就需要明白增肌的原理以及影响因素,之后我们才能理解重量与增肌的关系。

1. 肌肉纤维破坏程度

我们如果想要增肌的话,那么就需要在训练中将肌肉纤维进行撕裂破坏,这样训练结束后肌肉纤维就会自动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就会变粗,进而我们的整体肌肉就变大了。

而这个增肌过程就叫超量恢复,意思就是我们原本的肌肉纤维比较细,但是在恢复的过程中,身体因为受到破坏刺激的缘故,所以会修复过量从而变粗。

所以增肌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把我们的肌肉纤维撕裂掉,如果你的训练强度还不足以撕裂肌肉纤维,那么就不具备增肌效果。

2. 肌肉纤维募集数量

一条肌肉纤维能有多粗对不对?要想我们的整个肌肉变大,那得好几十万条肌肉纤维一起变粗,才能影响我们的肌肉变化。

所以肌肉纤维的募集量也非常重要,肌肉纤维募集数量越多,那么整体的增肌效果就会越好,而募集效率不多的情况下,增肌效果就会减弱。

所以增肌的第二个影响因素就是肌肉纤维的募集数量,在训练中,一般我们称这种肌肉纤维募集数量,叫肌肉刺激深度。

3. 训练后的营养补充

三分练七分吃,光练不吃还不行,训练后需要大量的营养补充,才能帮助我们的身体修复被破坏后的肌肉纤维,进而完成肌肉纤维的超量恢复。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饮食补充和肠胃吸收能力,都是影响整个营养补充的主要因素,所以吃的很好很多,不见得你利用了很多。

这就是增肌的第三个影响因素,营养补充方面,一定要做到位,尤其是蛋白质这个元素,是增肌最主要的原料。

那么显而易见,小重量训练只能满足第一个条件,也就是小重量也可以破坏我们的肌肉纤维,但是后两个条件小重量却不占优势。

1. 小重量训练募集效果差,对肌肉达不到深层刺激

小重量增肌可以刺激我们的肌肉纤维,并且如果重复次数够多的话,那么还是照样可以撕裂我们的肌肉纤维达到破坏效果。

但是小重量训练对于肌肉纤维的募集效果并不是很好,也就是对于深层肌肉纤维,小重量训练并不能让这些纤维唤醒,因为神经压迫性太小,所以调动不起来。

而大重量训练,由于本身压迫性非常强烈,所以身体在应对大重量训练的时候会感受到危机,所以交感神经会调用我们的深层肌肉纤维,来配合训练。

所以用大重量训练的优势就是可以募集深层肌肉纤维,让肌肉纤维的破坏量更大,这样整体的肌肉变化也会更大。

2. 小重量训练对身体压迫性小,不能强化瘦子的吸收能力

很多胖子都在练大重量,而很多瘦子却执着于小重量,因为胖子确实天生力气大,瘦子力量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实际训练的话,二者要反过来。

瘦子要尽可能的采用大重量进行训练,而胖子要用小重量训练。瘦子要想长肉,吸收能力非常重要,而吸收能力的强化,大重量训练非常合适。

小重量训练结束后,尽管肌肉也会有酸痛的感觉,但是压迫性却没有大重量训练来的猛烈,所以我们的神经系统受不到刺激,进而吸收欲望几乎不变。

而用大重量进行训练的话,对身体神经系统会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与压迫感,那么神经系统也会提高身体吸收能力,以便于身体能够得到快速补充。

那么小重量增肌效果并不明显,为什么很多健身玩家都建议我们在练小肌群的时候,用小重量多次数的形式呢?其实这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考虑。

对于肩膀、腹肌、手臂这一类小肌群,之所以采用小重量训练,是为了动作的安全性而考虑,大重量训练毕竟不是那么安全。

比如哑铃侧平举这个动作进行的时候,如果你用大重量来练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在平举的同时手臂发生旋转,进而造成肩峰撞击。

再比如练腹肌的时候,负重卷腹这个动作,就很容易造成腰部代偿的情况,腹肌练不好的同时,我们的腰部可能会受伤。

那么我们增肌除了训练重量以外,孤立刺激也非常重要,有些人重量提上去了,但是却没有练到目标部位,被其他部位代偿了重量,那么训练效果也不好。

比如练肱二头肌的时候,重量如果太大的话,就会出现背部和肩部代偿,而且肱二头肌动作幅度也会缩短,所以训练效果就大打折扣。

所以为了精确体会肌肉发力,以及为了更好的刺激目标肌肉,所以迫不得已才会使用小重量多次数的形式。

综上所述,我们要向增肌效果更好,其实还是以大重量训练为主,而小重量训练则是一个辅助作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小重量。

记得点赞关注和评价哦!

[1]赵釜生. 肌肉壮大的机理[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2]于洪军, 李成伟, 于淼. 肌纤维募集定律的理论溯源及其对力量训练实践的影响[J]. 体育科学, ):56-65.

[3]张华亚, 米靖. 适度穿插大强度的抗阻训练对增肌效果的影响研究[C]//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0.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后蹲(举重深蹲):站距略窄(脚掌外侧不超过肩)、杠位较高(斜方肌上部)、肘接近于指向地面

可以看到,后蹲时,臀膝前移更大,难度也更大,对踝的柔韧性要求也相当高。膝盖和髋关节不大幅度前移的话,很难在大小腿折叠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上身以及重心的稳定。通常,仅靠自然体重,大部分人是无法做到上面举重运动员这种幅度的下蹲姿势的。

奥蹲相对来讲各部分发力较平衡,膝腰的负担也较均衡。后蹲上体更接近竖直、腰部负担相对较小,但膝踝关节压力较大。腰不好的,不要认为后蹲对腰压力小,就贸然采用后蹲方式,用后蹲的姿势杠位和站距也可以,别去追求后蹲的下蹲幅度。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阿诺这样身体比例的人,是无法做到上面举重运动员的这种全蹲/后蹲效果的。

所以再回头看全蹲,什么是全蹲?全蹲就是自然深蹲站距下,你能够深蹲的最深的深度,不是大小腿位置的问题,而是保持上体挺直能蹲下去的位置。对于腰部上体脊柱等要求,跟深蹲一样。不要去考虑大小腿折叠不折叠的问题,过于追求折叠的幅度的话,很可能破坏上身以及腰部的姿势。

想做全蹲就在自己关节承受范围内,保持上体的正确姿势不破坏的前提下,往深了蹲即可。

底部反弹(牵张反射): 在不负重的情况下,我们大约能蹲到一个最深点;但当我们负重的时候,在杠铃重量的挤压下,还可以往下蹲更深一些,或者快速下蹲利用重量和惯性的下冲力还能更深些,使大小腿挤压。

深蹲、网上的瘦腿运动,拉伸运动都做了。

为什么大腿还是一样粗?

很不幸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基因。

但千万不要听到这里就放弃你的瘦腿梦!

避免下文6个容易犯的错误,可以让你的大腿再瘦几厘米!

错误一:想要快速看到成效

很多人去运动,别说期待一周两周看到变化,大部分今天稍微动动就想看到大腿变细,但运动的效果没有这么快看到,你想想你吃这么粗用了多久你就想一天瘦下来!照理来说,针对下半身做肌力训练,一周3-5次,需要持续4-6周才会看得出变化。

想要真的改变自己的体态,首先需要调整饮食,除了戒掉垃圾食物之外,饮食中首重蛋白质、蔬菜、水果和好的脂肪,特别需要补充蛋白质,因为可以帮助你强化肌肉组织,进而加速新陈代谢、燃烧更多脂肪。别想着我今天稍微吃点零食胖不到哪去,又或者在哪听到的吃这个不长胖你就拼了命的吃。。。

错误三:有氧运动做得不够多

如果每周3次下半身肌力运动,却没有任何成效,那你还需要加入更多有氧运动。可以试试看单车,1小时可以燃烧420-780大卡,或是跑步、游泳、有氧舞蹈等诸多有氧运动。

错误四:忽略其他腿部肌肉

平时有在健走、跑步或骑自行车的人,通常都有比较精实的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肉),但想要让腿型变好看,也千万别忘了加强大腿后侧和内侧的肌肉,如果肌肉训练不平衡,就会使髋屈肌越来越紧绷,造成膝盖容易受伤。

错误五:重量训练不够多

重量训练新手可以先不使用器材,徒手使用身体重量来训练,但是当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觉得很轻松,甚至感觉不到重量,那就需要使用器材了,如果是简单的深蹲和弓箭步运动,双手可以各拿一个8磅哑铃,后续再慢慢将重量往上加。

每个人天生条件就不同,所以也需要不同类型的运动。如果本身腿已经纤瘦,就不适合长跑,会消耗更多腿部的肌肉,让腿看起来更像鸟仔脚,反而需要更多下半身重量训练;如果腿比较短的人,做太多重量训练,会让腿看起来更短,只需要使用身体的重量,做例如深蹲、弓步蹲和侧抬腿这些运动即可。

不过,不管是什么体态的人,除了做有氧运动外,也别忽略重量训练,这是强化肌肉很重要的训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在体重秤上下蹲超重和失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