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年轻就是小孩价值吗?

彩礼涨价速度超房价?存钱十年才能娶老婆?彩礼凭什么越来越贵?

能让谈婚论嫁的情侣分手的原因很多,彩礼算是一个。

彩礼,隔一段时间就能登上热搜话题,被热烈讨论。“高价彩礼”、“裸婚靠谱吗”、“彩礼劝退”等给适龄男女的婚姻焦虑不断添柴加火。

直男论坛虎扑上,很多适婚男性患上了婚姻恐惧,原因大多是是女方索要彩礼太高、两方谈不拢,而一般这种帖子最后都会加上:我该不该分手?

知乎,一自称00后男性的匿名答主在“男生真的很不能接受彩礼吗?”这一问答下明确表达了自己对配偶的观点:“要彩礼的一律免谈!”

此言一出瞬间激起千层浪,小小的评论区里被不同的声音挤爆,各方势力对骂了12万+条评论,打破平台最高评论记录,超过第二名整整7万多条。

如今的“天价彩礼”有多顶?竟能引起如此巨大的舆论浪潮?

有人认为彩礼是婚姻金钱交易的陋习,也是婚姻中对女性的歧视;也有人坚持认为,彩礼是传统礼节,传承的是中国婚姻文化;甚至有人从经济角度看,认为天价彩礼和通胀有关。

彩礼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项经济行为,不妨试着用经济学的视野捋一捋“天价彩礼”。

哪里的人要的彩礼最多?

先和各位看官盘一盘我国的“彩礼行情”,先问有没有,再问是不是。

抛开那种丈母娘张口要300万彩礼的极端案例不谈,根据“谷雨数据”的调研结果,全国彩礼的均价为6.9万,其中浙江省的人均彩礼最高,为18.3万。

而作为高彩礼的“刻板印象省份”的江西“屈居”第四,人均彩礼为11.2万。

彩礼做到了全国范围的口嫌体直,一面是网友各执一词的彩礼辩论,一面是彩礼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普遍存在。

谷雨数据的调查中,73.8%的婚姻都收过彩礼。

最注重彩礼仪式感的地方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在齐鲁大地的人们结婚时送或收过彩礼的占86.6%,江西占比排行仅位列第九。

关于彩礼的支配也是各执一词。

尽管70%以上的人都认为彩礼应该由夫妻共同支配,但现实发生的情况却是有超过1/3的彩礼,最终的支配权落在了女方家庭手里。

男女性在彩礼的数额上也有较大的分歧.

超过70%的男性认为彩礼不应超过5万,但认同彩礼不超过5万这一观点的女性只有35%。

如果我们把婚姻理解为“买卖”,本质上是两个家庭协商注资出一个新家庭的生意,可以感知到的是,这笔买卖现在越来越不好做了。

在过去二十年间,彩礼可能是唯一的涨价速度超过大城市房价的家庭支出项目。

在高彩礼地区,彩礼的数额相当于农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 10 倍以上。

这里注意,“谷雨数据”发布的是平均水平,如果你像是某乎那种年入百万的,它对你的参考意义自然不大。

但如果你正好拿着当地的平均工资,你觉得你能在当地过个相对舒坦的日子吗?又或者你拿着全国的平均工资,你去上海北京看看能不能过个相对舒坦的日子?

一切都是比较而言,彩礼也是这个道理。

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彩礼”的理解大不相同,大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域习俗、经济条件、婚姻观念等。

古代东西方人的视角上看,彩礼是纯纯的婚姻交易筹码,婚姻是获得新财富资源、为家族增加劳动力、保存或传递财富的可靠方式。

很多父母认为,把女儿嫁过去,培养女儿花了很多时间、金钱,需要对方给一个回报。

古代嫁出去的女儿除非被休,不然不能回娘家,也基本不能为娘家做贡献,在这种情况下,彩礼作为一种经济补偿,是合理的。

既然如此,彩礼岂不是一种买卖婚姻?付彩礼不就是在买媳妇?收彩礼不就是在卖女儿吗?那如何让男方心理平衡呢?

这时候就出现了“嫁妆”,如果女方父母准备的嫁妆和男方的彩礼价值差不多,才能勉强保证女方嫁出去能过的比较好。

如果嫁妆的价值远远低于彩礼,那就可能男方默认女方在卖女儿,不是真心希望女儿幸福,男方也就失去了道德束缚。

如果嫁妆价值远远高于彩礼,那么街坊邻里就会公认女方“贤惠”女方的娘家重视女儿,也尊重女婿一家,这样就会对男方产生强大的道德压力,有利于缔造“相敬如宾”的佳话。

不仅如此,正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婚后女方的一切支出由男方负责。

如不慎男方家道中落,妻子就会拿出嫁妆来救急,这就有点类似于现代的保险制度,是在不确定的生活中锚定确定性的方法,也是给男女不平等“打补丁”的方法。

彩礼价格为什么越来越高?

进入现代社会,婚姻变成了一个自由市场。

恋爱、结婚与离婚都是个人的自由权,自由婚姻比传统婚姻的配置风险更大。

婚姻如果是买卖、是并购案、是投融资、是选择你未来的合伙人,那他们都有个差不多的流程:

“渠道引荐(说媒)—项目立项(恋爱)—尽职调查(摸清底细)—上会(讨论)—决策(结不结)”。

其中涉及的风险有很多,怎么定价也有待讨论,毕竟双方的估值逻辑是不同的。

结婚的风险大体来说有三点:信息不对称、经济成本与机会成本、违约的风险,包括经济损失、情感伤害等等,而由此带来的成本会贯穿整个流程。

比如和奈雪都是单身未婚,蜜雪的择偶标准是找个听起来高端的奶茶品牌,而奈雪找对象的标准是规模大,最好全国都有分店。

如今市面上的奶茶品牌那么多,在寻觅对象时,信息都是有限的,蜜雪和奈雪其实都在担心对方真的是最适合我的吗?

这是信息不对称风险,要扩大搜寻范围和力度,就需要支付更多的信息成本。

而选了这个就要放弃那个,这就是机会成本,假设蜜雪和奈雪都认定彼此是边际成本最低、边际效用最高的那一个,于是他两一拍即合,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奈雪甜蜜蜜。

但过些年,蜜雪奈雪的联袂后生意做得还不错,认识到更多的品牌,而且更又有钱了,这时就可能会遇到了第二个“更适合的奶茶品牌”。

蜜雪从奈雪哪儿学会了怎么做高端茶饮,而奈雪在蜜雪那学会了怎么扩大规模,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这时候市场兴起了健康茶饮,曾经边际成本最低、边际效用最高的品牌变了,喜茶横插一刀,疯狂向蜜雪示爱,说不定蜜雪就跑了,留下奈雪暗自神伤。

如果蜜雪和奈雪离婚,成本可能就被推的更高了,双方会计算各自的得失,尽力挽回在这桩失败婚姻上的投资损失。

其实,夫妻散伙的经济账要比蜜雪奈雪散伙更难计算,如果妻子是全职家庭主妇,十年如一日地抚养小孩、照顾公婆,没有创造一分钱货币收入,这就容易产生纠纷。

比经济账更难计算的是情感账,孩子的抚养权和双方付出的机会成本。

如果婚姻是生意,那么彩礼就是讨价还价,是对抗婚姻潜在风险的价码,种种算计下,婚姻要为各种成本买单,天价彩礼的风气越演越烈。

从经济学上说,价格我们通常认为是由成本和供求决定的,也就是“价格=成本+供求关系”,前面已经提到了婚姻要为之投入的成本,那么供求关系呢?

从统计数字上看,适婚男性相比适婚女性多,女性在婚恋市场上议价权更高,从而使得娶妻的彩礼也水涨船高。

1980年起,中国的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就是男多女少,1990 年超过 110,本世纪初一度超过 120,也就是不考虑其它情况,男女两两强行配对,还会多出20名男性。

不过男女比例并非影响供求的唯一因素,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对适婚女性的招徕竞争。

年轻女性不仅会从贫困家乡到富裕地区找工作,还会出嫁到富裕地区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比如按历年统计,也有广东省的男多女少的情况,但广东地区的彩礼数额并不高,往往只要几万元。

江西本就男多女少,叠加婚龄女性外嫁,女性更加稀缺,当地男子结婚压力增大,为了娶妻就得出更多的彩礼,将彩礼价格推高。

提起打工大省,很多人会想到河南、四川这样的人口大省,但论比例的话最高是江西省。

据报道,江西省外出务工人员占总人口7.25%,为全国第一,按比例折算约为350万人。

2015年江西省统计局发布的《跳出江西看江西:人口发展喜忧并存》一文中,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江西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2.95。

如果浙江省彩礼高是因为地方经济发达,那么江西彩礼高则是男多女少叠加人口外流的原因,而江西的经济水平又决定着其彩礼的平均值低于浙江,正如前文所说,皆为比较而言。

除了婚姻成本、供求关系影响彩礼的价格,还有一个较为“玄乎”的因素影响着彩礼的价格。

通常关于彩礼的“口水会战”都集中在此因素中,因素内的恶性循环甚至会导致彩礼价格极端震荡。

这里的衡量标准其实取决于双方日常的感情基础以及主观沟通,能为彩礼弄到难看的不行的,大多数都是双方本身就存在沟通问题,或者双方本身三观就是不一致。

一杯咖啡30块有多少人觉得贵?尽管不便宜,品牌印象得到强调后,会让大家心理上认为,连锁咖啡就是这个价格。但回过头来看,一瓶矿泉水才2块钱。

在此认知的基础上,买瑞幸就成了薅羊毛,买manner就成了性价比。男女方的经济情况、家庭观念、三观、地域风俗等同样影响着彩礼的价格。

一瓶气泡水,哪怕你知道在别的地方价格仅仅是1/3,但放到星巴克里,2/3的价差就显得微不足道。

一个中产家庭女方认为20万已经就是正常水平,而没有家庭支持的打工男会觉得20万我得兢兢业业工作两三年。

这里就得引入一个新的影响因素:“锚定效应”,对照标杆和环境暗示,会对本身价值产生动摇,“一切都是比较而言”。

在此基础上,“彩礼价格=成本+供求关系+锚定效应”,彩礼值不值,取决于双方的主观价值观碰撞,也就是男女方心里的那根“锚”,和真实价值逐渐脱钩。

古代人口流动是没这么大的,夫妻双方大概率是同一地区的人,并且婚姻中父母包办的成分居多,所以男女方的心里的那根“锚”是比较接近的。

网络上流传的“彩礼地图”体现了不同的地域特色。

黑龙江的彩礼是100-200亩地;西藏人下聘直接送耗牛和羊;重庆结婚直接不要彩礼;福建泉州则是由女方倒贴20万。

而如今已经是自由恋爱,外地上学工作特别常见,人口流动特别大,跨区域婚姻比比皆是,这时,冲突就产生了,这种冲突通过互联网被逐步放大。

男:要彩礼的一切免谈!

女:女性要的是彩礼吗?要的是你们的诚意!不然怎么相信你们的责任感呢?

男: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两个家庭的事!

女:幼稚!结婚就是两个家庭的事,你怎么能脱离双方家庭的支持?

男:彩礼是女性对男性的PUA,是必须消灭的陋习!

女: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就像是一盘散沙,我们喝风吃空气吗难道?

男性认为女性故意营造“男性结婚意愿高,女性结婚意愿低”的舆论氛围,好张嘴要天价彩礼、

女性则认为男性渲染的是“女的谈个恋爱非要奔着结婚,越大越贬值越渴婚”,可以让彩礼有价无市。

男女互相降低锚定价格,强化极端供需,不得不说,人类在占便宜上的智慧是无穷的。

就好比很多奢侈品豪华车不打折,为什么每年都在涨价,这个其实是在抬高锚定价格,一点一点地提高大家的接受度,反之亦然。

如此一来甚至出现了一些奇葩现象,比如骗婚,文章开头提到用点钞券伪装“天价彩礼”的男骗女案例。

在一些地区,女骗男现象尤其发达,女方用彩礼“榨干”男方后一走了之的案例,甚至形成了黑色产业链。

故事需要逻辑,但现实不需要。

彩礼问题很难讲谁对谁错,这是一个结合了囚徒博弈,价值交易,市场歧视乃至文化对立的复杂问题。

其实是天性使然,又或者是经济条件整体变好的缘故,有调查显示多数父母越来越不愿意搬出高价彩礼劝退女婿们。

反而把彩礼和嫁妆打包送给新婚夫妇,作为新家庭的启动资金,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

彩礼问题理应回归到“心意”的本源,如今已经有了针对彩礼乱象不正之风的专项整治,还有设立婚俗改革的试验区,未来的婚恋市场也会更为理性。

谁不想对婚姻满怀期待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作者:华甫,36氪经授权发布。

这两天,你的朋友圈是否被这样一张图片刷屏了?
事情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国家为“摆地摊”大开绿灯,还有总理保驾护航,瞬间让“地摊经济”登上了热搜。
身边有不少朋友大呼:“白天上班不如夜市出摊。”
在谈论“摆地摊”这件事情上,或多或少,一些人还是带着“调侃”的味道。
但是在上千万摆摊大军的汹涌人潮中,在喧哗的夜市里,我们读懂的却是成年人诉不尽的悲欢。
最近微博上有一则新闻广为流传:
90后小伙摆地摊两个月,收入7万。

但是大家的目光好像总是被金钱左右,忽略了小伙一整天的辛劳。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煮面筋、切面筋、买菜、串菜……
下午五点开始摆摊,一直要忙到晚上12点才回家。
然后我们再仔细算算,回去收拾完,休息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四个小时,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了。
所以,我们才看到新闻里“赚7万”的前缀是“瘦20斤”。
“觉得钱好赚,是现代人最大的错觉。”
前段时间,许久不曾联系的好友大东突然发了一条朋友圈:
“年过三十,我不配做一个月入3000的中年人。”
时间是凌晨一点,定位是在城市最繁华的夜市,而且下面已经有不少朋友的留言。
在大家的询问下,我们也终于明白了大东这句略带悲伤的感叹。
因为从事的是早教行业,在疫情的影响下,大东夫妻俩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两三个月以来几乎没有任何入账。
为了避免坐吃山空,也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大东不得不选择了一项副业:练摊。
而且那种“摆摊月入过万”的故事并没有发生在他们身上。
从晚上8点到凌晨1点,大东和妻子在他们那个卖玩偶的摊位上忙活一个晚上,还要常常拉下面子和顾客讨价还价。
可每天最多不过挣个两三百元,有时甚至一个晚上颗粒无收。
但是,用大东的话说,就是能挣一点是一点。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撑起一个家庭的保护伞,抵挡住生活所有的难。
正如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有句名言:
生活哪有什么胜利,挺住意味着一切。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网友@荼靡_Daissment曝光的一张照片。
汉口解放南路的一家炒饭摊前,一个小男孩被一根绳子拴在桌子旁边,席地而坐。
看到这张照片后,无数网友表示“看得心酸”,有人还不住地指责家长的狠心。
后来《武汉晚报》的记者深夜采访,发现确实如网友爆料的那样,店铺门前油迹斑斑的地上坐着一个小孩正在哭闹,孩子身上还被拴了一条绳子。
记者进一步采访才弄清事情的真相:
原来夫妻俩都是外地人,刚刚接手这个摊位,吃饭的高峰期两个人忙得脚不离地,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孩子现在还不到五岁,一般只有爷爷帮忙带看。
但是记者采访的这个当口,却看到孩子的爷爷正步履蹒跚地搬着啤酒箱。
当被问及:“怎么把小孩儿拴在路边呢?”
“晚上客人多,大人都在忙着招呼,街上人来人往,只能把孩子暂时拴起来,没办法啊!看着也心疼,可是万一他跑出去玩丢了怎么办?”
这是一个家庭的困境,也是很多家庭的缩影。
就像孩子爷爷心中那隐藏不住的委屈:
“谁家父母不疼孩子,全家人这么辛苦都是为他啊!”
你不辛苦,你的孩子就得辛苦。
你不承担,你的下一代就要替你承担。
记得有一个读者在我们后台留言:
“有时候我总是觉得上天不公平,让我们经受这样或者是那样的苦难。”
当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
“上天不是故意也不是无意的,它根本就不知道你的存在。”
真实的生活,从不顾及人们的喜好。
我因为工作原因,我晚上经常加班,有时候忙完了喜欢去夜市走走。
一次,深夜十点,在一个路边摊吃小吃的时候,我遇见一对父子。
两人衣着很是朴素,父亲大概五十多,儿子二十七八的模样,是一家烤串摊的摊主。
从他们的对话中,我知道父亲是一个农民工,因为明天就要回乡了,所以今天忙完来看在同一座城市谋生的儿子。
可能是因为当天天气原因,他们的生意并不好。
父子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
临走前儿子对父亲说了一句:
“我在这很好,明早我送你去火车站吧。”
父亲摇了摇头,让他多休息,自己和工友们一起回去就好,最后还从自己的兜里掏出几张红票子塞到儿子的手中。
可能是因为父子俩的默契,儿子并没有过多推辞。
最后儿子送父亲坐车离去,他自己则回到摊位上。
只是背过身的时候,你会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他的眼角有一丝晶莹的反光。
但是,当有路人在他摊位前停留的时候,你又会发现他瞬间就抬起头,脸上露出了热情的微笑。
生活对于每个人,或许都有难以言喻的艰难。
网上曾流行过一句话:“要不是为了生活,谁想工作啊!
很多人都认为,工作是痛苦的主要来源,如果能有钱,完全不工作了,一定会很快乐。
但实际上,去问问那些长时间不工作,无所事事的人,就会发现这些人中不快乐的比例,其实比有工作的人更高。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长期不上班是种怎样的体验?”
底下有近4千个回答,刨去那些不上班,成为自由职业者的人。
我发现,最多的答案就是“感觉自己是个废人了。”
网友@无所事事的一段经历,就很有代表性。
她有一段时间大概三个月没上班,刚开始没上班制定了各种计划。
过的有滋有味,短途旅行、做各种好吃的饭、看书、学钢琴等等。
本来以为这样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才过去了20天,她就失去了兴致。
开始每天不想早起,起来就随便吃点东西,之后就刷手机看电视剧,看各种综艺节目。
无聊的时候玩玩游戏,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因为在家里闲的发慌,她开始变得很迷茫、不自信,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甚至差点了。
这段不工作的经历,让她意识到,人真的不能老在家待着了,没事情没目标的生活,真的会让人闲出病来的。
所以才会有人说,废掉一个人最狠的一招就是让他闲着,闲着,闲着。
因为工作,并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它往往也是一个人的实现途径,是大多数人获得成就感的重要手段。
正如那句话所说,成年人快乐的来源,和成就感密切相关。
当你失去了这可能唯一的成就感来源后,你自然会感到空虚,焦虑,甚至。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退休后,如果没有找到感兴趣的事情做,会衰老得很快,且总是无精打采。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无所事事才是人生中最难熬的阶段。
当然,还有很多人的情况是,有工作,但没有成就感。
工作,只是单纯谋生的手段。
这样一来,工作就变成了不得不做、被逼无奈的行为。
在如此的状态下,人不仅很难感到快乐,而且工作也不容易做好。
成就可以带来短暂收益,而成就感却是驱使成就持续增长的源动力。
大部分情况下,能让我们持续做好一件事的内在驱动力,还是内在的成就感。
那么,我们该如何获取自己的内在成就感呢?分享2个方法。
《圆桌派》有一期节目,嘉宾许子东分享了一个成就感公式:
成就感 = 能力 / 理想
如果要得到较大的成就感,可以在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个人能力,或者个人能力不变,缩小自己的目标。
试想,当一个人设定的理想,远远高于自己的能力,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那又从何获取成就感呢?
反过来,假如一个人的能力,远远高于理想,根据这个公式,得出来的成就感会变得特别高。
但事实上,这种成就感其实很难持续,因为当一个人长期做过于容易的事情,愉悦和满足感都会降低。
就算从事的是你感兴趣的活动,也确实可以从中获利,但工作本身如果价值感低,那么,这种活动难以持久。
所以,最好的状态,其实是理想和能力均衡,也就是成就感差不多接近于1时。
在这种均衡的状态下,你既不容易因为目标太难而放弃,也不会因为目标过于简单而失去热忱。
所以,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学会尽可能地维持目标和能力的一种均衡稳态
首先,要设置一个自己跳一跳能够上的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
当你的能力提升后,再接着调整目标,这样才能让工作中的成就感持续下去。
善于发现工作中的小喜悦
稻盛和夫写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稻盛和夫因为一个实验数据符合自己原先的设想,高兴得从地上跳起来。
并对他的研究助手说:“你也该高兴啊!”
谁知,助手却用鄙夷的眼神看着他,说道:
“说句失礼的话,值得男子汉高兴得跳起来的事情,一生中也难有几回。但看你的样子,动不动就高兴得手舞足蹈,甚至叫我也要同你一起高兴,我是说你轻薄好呢还是轻率好呢?”
稻盛和夫则对他的观点不以为然,他认为:
“因为小小的成功就能感到喜悦和感动,这样多好。要想坚持这种枯燥的研究,有了研究成果,就应该真挚地把高兴劲儿表达出来。
这种喜悦和感动,才能给我们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和勇气。”
工作中,能为自己的每一步小的成功而高兴,才能增添新的勇气。
而这种小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也能变成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中,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每个人,在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被满足之后,都会有被需要、被欣赏、被认同的需求。
而每个人到最后的终极目标,都是想要自我实现。
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明明衣食无忧,有朋友有亲人,却依然不幸福。
而为什么有的人,明明没有太多钱,但谈起工作时,却充满激情。
人生究竟该怎样过,才算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
曾经我以为,是能给自己创造无数丰富美好的经历,是能尽可能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是能在这世界留下自己特有的印记......
假如一个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保有成就感,活出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人生,也许才是真正快乐,且有意义的人生。

前段时间,随着《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开播,其官宣文案登上热搜,还带火了“我姐体”,“你关注小作文的长度,我姐在意人生的厚度”,这样态度十足又个性洒脱的文案,赢得了不少喝彩。

最近随着电视剧《三十而已》的热播,该剧充满态度的文案也引发网友热议。

这种态度鲜明的文案,传达出现代独立女性的人生态度,她们自信洒脱,个性独立,活出自我。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有态度的品牌文案非常多。

keep的自律给我自由

以及曾经红极一时的“陈欧体“和 “凡客体” ,都是颇有标志性的“文案有态度”的例子 。 

一、从“凡客体”到“我姐体”,「态度文案」凭什么取胜?

曾经,凭借着新颖的广告词和个性有态度的品牌主张,“凡客体”爆红网络。也因为文案彰显出品牌的个性形象,几乎让凡客诚品一夜间火遍全国。

甚至“凡客体”还被网友改编为各种版本。

之所以该文案流行,正是因为它是“一条有态度的广告”,它瞄准的是靠自我奋斗、努力获得成功的“80后”,因此这样表达自我且极富个性化的文案更能引发年轻群体共鸣。

这类品牌文案你会发现一个特点:没有直接推销产品,而是宣传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彰显出品牌的鲜明的个性形象。这便是有态度的文案。

何谓文案的态度? 

态度都是带有价值判断成分以及情感色彩的,我认为有态度的文案必须有观点,有立场,它迎合了目标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价值观与情感偏向。

一句态度鲜明的文案,可能比 100 句模棱两可、罗列事实的广告要有效得多。

查尔斯·萨奇曾对英国创意大师西蒙·迪克茨(Simon Dicketts)说“每个广告都是一个机遇。这个广告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广告。你写下的每个字都将跟随你一辈子。找一个恰当的风格一直用下去。还有,记住别只是罗列事实,要明确态度,一旦付梓,你就一个字也改不了了。要让你的广告经得起考验,让自己多年以后再读到它时仍然感到自豪。” 

西蒙·迪克茨(Simon Dicketts)正是遵循萨奇先生的教诲,他写出的广告都态度十足。 

台湾著名广告人许舜英 ,被称为台湾意识形态广告公司的创始人,很多人通过她为台湾中兴百货做的一系列平面广告而认识她。

她的文案总是“带有强烈的态度”。

比如下面这则经典文案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可能是二十一世纪最没有影响力的人》

如果二十世纪的影响大师活在二十一世纪,
凡高可能是整日坐在办公桌前的电脑绘图师
尼采可能是宣称老板不在家的超级推销员
李小龙可能是高级私人健身房的专属教练
三岛由纪夫可能是日本偶像剧里的第二男配角
沙特可能是拒绝二手烟的文宣代言人……
在网路入侵、情报袭击全球的二十一世纪,
人类面临最大的文明革命, 所有的沟通、思考、消费、价值观迅速改变,
广告更无法再紧抱着旧经典进入未来。
赫塞说:“前天还是神圣的事,今天听起来已经变得几近滑稽可笑了。”
不要穿着二十一世纪的高跟鞋
走着二十世纪老奶奶的路线。 

许舜英为中心百货做的这一系列广告,让中兴百货的销量翻了二十几倍,被称为“中国广告界的哈佛案例”。

同样被广告界奉为经典的,还有全联美学的文案。

其中的金句,“长得漂亮是本钱,把钱花得漂亮是本事”,因为态度十足,更是广为流传。

全联美学文案透过人们对消费、省钱、经济的主张,传达具有美感的生活价值与态度。 

提到有态度的品牌,很多人自然会想到网易新闻,2017年,网易新闻升级品牌主张,从原来的「有态度」变成「各有态度」,同时还发布了一支态度十足的品牌广告片,看似只加了一个字,但是却传达出不一样的品牌态度。 

广告片《各凭态度乘风浪》

每一位女性都可以独立、自信和美丽
为了解单身女性对自己现状的真实想法
SK-II前往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

正所谓「有共鸣,才有关注度」,SK-II这支广告,成功引起巨大反响。这支视频从上线短短两周就超过了1000万的浏览量并引发大量转载。

这类态度广告之所以引发受众群共鸣,是因为他们没有将内容局限于产品和品牌文化,而是放在一个时代背景中,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传递所向往的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

这种代表现代女性态度的文案,更能有效建立起品牌与用户深度沟通的情感纽带。 

四、如何写出有态度的文案?

1、找准文案沟通对象  输出品牌价值观 

在写文案之前,找准文案沟通对象很重要,即所谓的目标人群。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同学需要了解目标人群的特点,例如年龄、性别、职业、喜好等等,当对目标人群了解得足够多,那么就能更好地打动他们。 

比如江小白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在80、90的年轻客群,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也有生活品味,于是江小白致力于打造一个符合年轻人个性的小酒形象,简单、纯粹。

针对目标人群的特点,江小白的文案也展现出情怀、有态度的一面。 

不是为了活成别人喜欢的模样

以文案著称的淘宝女装品牌步履不停,它的目标消费人群则是文艺女青年,因此,其文案都是有态度的文艺文案。在传达品牌价值观的同时把文艺的文案打造为品牌的杀手锏。

“诗意不在心里,也会在别的地方”

“在风里,不是要飘扬,而是要张扬”

这样个性十足的文案,精准地描绘出了文艺女青年的态度,就是通过塑造这样一个有性格、有态度、有情绪的文艺女青年,使得步履不停收获了不少死忠粉。

因此,想要写出有感染力的态度文案,就得找准目标受众,并根据目标人群的喜好“对症下药”。

 2、洞察目标人群核心痛点,想用户之所想

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向往独立,追求个性,讨厌束缚、压抑,坚持做自己,可以孤独,绝不将就。

许多品牌在写文案时,就从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入手,比如冈本曾写过以下文案:

一个从躯壳到灵魂都共性相当的对手
无需奉承、压抑和自我感动。

从众,属于牵线木偶的反诘,
了解很多,本不如懂得通透。

华为曾发布过一组海报,文案个性洒脱又不失态度。

“没错,我就是不寻常,就要金属机身的酷”

“没错,我就是爱自由,就要周游世界的疯”

“没错,我就是急性子,就要快速解锁的爽”

文案没有直接点出该产品新升级的功能,而是落在精神层面上,表明青春的态度、青春的立场、青春的心声,同时,也侧面带出畅享5S的特点。

大多数汽车广告都在取悦男性用户,奔驰的一支广告则颠覆了大多数人对汽车广告的固有印象,因为它非常懂女性。

她有三千烦恼 更有万千解药
做好大孩子 才能养好小孩子
饿出来的好身材 总是少了些味道
睡一觉 说不定灵感就醒了
买包解决不了的事情 背包试试
握好手中的方向盘 无论去往哪里

充满自信独立的文案,展现了现代女性的价值观,这样独立、干练、洒脱的风格获得了许多女性的青睐。

文案要想打动目标用户,就需要替用户喊出内心的声音,想用户之所想。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事物,不同人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品牌要写出有态度的文案,就离不开对目标受众的深度洞察,正所谓“没有了解,也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写出能代表他们人生态度的文案。

品牌需要个性,文案也需要态度,当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心灵鸡汤”和套路文案,有态度的文案,往往更能脱颖而出,引人入胜。

作者公众号:4A广告文案(ID:AAAAIde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的价值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