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三千块钱如果不大花销就一个人够用吗?谢谢。

    昨天是毕业生离校期限的最后一天,2010级大学生刘德运拖着行李箱走出中国海洋大学的校门,标志着这个毕业季的终结。刘德运发现,自己带走的不仅仅是离愁别绪,还有一叠总数近万元的账单。昨天记者采访了岛城多家高校的30名应届毕业生,调查发现在毕业季中他们的花费比平时翻了好几番,论文修改与考证、置装费、毕业旅行、毕业照、谢师宴、散伙饭,各种名目繁多的花费,让不少毕业生在最后这个月里不停地“烧钱”,30人中有近六成的学生花费超过5000元,其中毕业万元户就有6人,近一半的大学毕业生信用卡上还有欠款没有还清。

    一个毕业季你究竟花了多少钱?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回访了已经离开校园,奔赴工作岗位的30名应届毕业生,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花费没有概念,但在记者的要求下,他们细细算了笔账,得出的总数让他们自己也大吃一惊。毕业生中花费在1000元以下的没有,1000元到3000元的只有6人,3000元到5000元的有7人,5000元到10000元的有11人,超过万元的有6人。记者采访发现,这笔毕业花费中,至少一半的学生在大学里最后一次掏了家长的钱包,而另外一半的大学生则是透支了信用卡,他们计划在自己工作后的半年内,用工资将这笔钱还清。

    少则5000元多则上万元的毕业花费究竟花在了哪里?应届毕业生孙婷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蚂蚁搬山”,大部分的花费就是在今天三百明天五百,这种零打碎敲中花掉的。30名高校毕业生填写的调查问卷中,有近一半的受访者将毕业旅行选为最烧钱的消费,普遍花费都在3000元以上;其次是置装费,不仅包括买衣服买包,还包括买高端智能手机的花费,也有三五千元;居于消费排行榜第三位的是各种散伙饭,大部分毕业生都要吃3顿以上的散伙饭,其中最多的同学一个月内,接连吃了20多顿散伙饭,这种散伙饭大部分时候都是AA制消费。除此之外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有的消费还有拍毕业照,论文修改与各种考证费用等费用。

    刚刚过去的毕业季,大学毕业生用消费发泄着离愁别绪,而商家则趁机赚了个盆满钵满。在学校周围的餐饮店在毕业季到来时,就打出了毕业季促销方案,班级散伙饭、社团散伙饭、老乡散伙饭等等名义众多的散伙饭,价格从四五百元到两三千元不等。记者走访了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周边的多家饭店,大部分饭店经营者都表示毕业季生意好做,有些饭店在毕业季还临时请了大学生来兼职。其中一家有20多个包间的饭店经理刘彤告诉记者,毕业季内饭店每天的上座率都能达到八成以上,生意比平时好很多,几乎每晚都有毕业生举办同寝室、同班、同系、同院或同乡好友的各种聚会,营业额比平时翻了四五番。

    除了餐饮行业外,很多旅行社也在毕业季到校园推销毕业旅行,一些整容机构也在学校周围派发微整形传单,宣传在毕业找工作时改头换面,赢得一个事业新起点。此外一些销售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的商家也在毕业季推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商品,引得很多即将离开校园的大学毕业生掏腰包。

    耿婷婷的毕业季,不仅仅是毕业聚餐,到KTV唱歌这些传统项目,而是利用参加工作前最后的一个假期,前往宝岛台湾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借此给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耿婷婷告诉记者,去台湾来一次自由行,是她和高中同学在上大学之初就约好了的。毕业的前一个月,她与高中同学决定说走就走,完成这个心愿。因为厦门到台湾的机票比较便宜,为了节省旅行开支,她们约好分别赶往厦门,从那里出发前往台湾。耿婷婷称,虽然规划写得很周密,一路上她们也是精打细算,但到台湾见到各种诱人的小吃,她们根本就控制不住花销。“我就感觉它们不停地在向我招手,一冲动就没忍住。”小耿说,在一个星期的旅行中,她花了一万多元,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期。她表示虽然这次宝岛之旅花费有点多了,但在旅行中收获了很多快乐,也算是愉快地为大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4年的大学生活,何杰积攒下不少的书籍和生活用品,这些写满4年记忆的物品最终出现在了校园的跳蚤市场上。何杰告诉记者,毕业前的这个月,他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各种聚餐20多场。面对同学的盛情邀约,他不好意思拒绝,大部分时候大家都是AA制,不免会囊中羞涩。于是每天傍晚他都会带着自己的书和各种小物件到宿舍楼下摆小摊。“卖得最好时一天晚上卖了90多块钱,这钱在兜里还没捂热呢,马上又花出去了。”何杰称,到最后他算了一下,自己4年的各种书籍买时花了三四千元,到最后只卖了不到600元,生活用品卖了不到100元,而他参加这些聚餐就花了3000多元,他直呼毕业季实在有些“毕不起”。

    因为要参加考试,侯佳的毕业季比其他同学开始得晚了半个月,却没有错过毕业季的高消费。侯佳告诉记者,自己大四下学期还要参加期末考试,所以当同学们都在忙着毕业旅行或者吃散伙饭时,她却在忙于准备期末考试。毕业狂欢的前半部分她并没有参与,但忙完期末考试后,她迅速被同学拉入毕业狂欢的大军中,她粗略地算了一下,各种主题的聚餐娱乐项目花了1000多元,去影楼拍毕业照花了800多元,与寝室同学一起去西安旅行了几天花了2000多元,毕业找工作各地奔波花了2000多元。“一个月差不多花了我半年的生活费,但还是没能把自己想做的毕业那些事都做完,还是觉得很遗憾。”侯同学称。

    毕业季有人在大把花钱,也有毕业生瞅准了这个商机在赚钱。为了永久定格大学的美好瞬间,同学穿着各种有艺术感的服装,摆着各种造型,为了拍出与众不同的毕业照绞尽脑汁。同样是今年毕业的王安易则利用自己艺术摄影的特长,与海大依梦摄影工作室摄影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起,在毕业季里通过给毕业同学们拍毕业照,制作电子相册,做毕业海报开始他们的创业之路。她告诉记者,在毕业的前两个月她的档期一直很满。“我们的摄影工作室是由同学们自己组织建立的,与学校外面的摄影机构相比,我们的拍照价格比较实惠,很多的毕业生都愿意选择我们。”王安易称,这个毕业季她非常忙碌,但挣到的酬劳却并不多,能在“全员烧钱”时挣钱,她有觉得自己的毕业季过得很充实而且意义。

    对于毕业生们毕业季的高消费,家长戏称这是大学四年的“最后一刀”,但大多数家长表示,会给孩子最大的包容,毕竟大学只有一次,毕业季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最后一段时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支持孩子的拍毕业照,做毕业旅行,跟同学吃顿饭,只要这种消费健康向上,不过度就可以。杨成勇师傅在即墨一家工厂上班,他的儿子今年从青岛大学毕业了。“他毕业这年的开销,比之前几年要多一倍左右。但孩子是在找工作,不花点钱哪儿来的好工作。”杨师傅称,好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毕业开销,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的确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但是为了让孩子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笔投资也是值得的。

    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吴连海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毕业季大量消费行为的出现,是大学毕业生发泄离愁的一种需要,更深层次其实是一种依恋关系。大学是一个人自我认知以及渴望别人认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学生蜕变为职场人的时期,即将走入社会,很多毕业生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通过毕业季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减轻、释放压力。当然毕业季的消费也会存在一些从众心态,攀比心理,盲目消费。吴老师建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毕业前选择聚餐、旅行等等行为来给青春留下回忆,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把握好度,切勿攀比,不提倡学生追求高档的消费。毕竟工作前,学生们的经济来源还都是依靠父母。此外他还提醒,毕业消费应该从长远角度考虑,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量力而行。(实习生

李伯伯是爸爸的同事(电工),爸爸提前退休了(停薪,自己交社保),和同事联系也不多了。最近,李伯伯很郁闷,喊爸爸去他家喝酒。

李伯伯的儿子李强是92年的,初中毕业就没有继续读书。自从退学后,李强跟着自家舅舅跑过销售,当过保安,也在电子厂工作过,反正不知道换了多少份工作,但每一份也做不了多长时间,赚的钱还不够自己零花,还需要家里贴补。

今年过完年,李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一直在家里闲着。李伯伯是爸爸的朋友,他儿子已经快半年没有工作了,天天待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打牌、上网,什么也不干。没钱了他就跟奶奶要,奶奶疼孙子,把攒的钱都给他花了。

李伯伯非常生气,就教育他:你已经25岁了,要好好工作,赚钱娶媳妇了。李强特别不爽,“你要有两三千万,我还用干活吗?”

爸爸是一个热心的人,想着正好一个叔叔在青岛开饭店,厨房里想找一个帮忙的,包吃住一个月3000块钱,爸爸觉得挺适合李强,还能学一门手艺,以后还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厨师,怎么着一个月也能赚七八千块钱。

爸爸问李强愿意不愿意去,李强不屑地说:“杨叔,你要觉得这工作好,怎么不让你儿子去干?”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再这样下去,李强基本上就废了。人越闲越懒,找份工作比混日子无所事事强多了,有了工作,人就不会胡思乱想。

李强的问题,根本上不是钱可以解决的,哪怕现在给他两三千万,他也驾驭不了,很快就会挥霍掉,甚至染上一些恶习。以他的思维,有了钱,就可以买房买车,不用干活,还能娶美女,然后呢?

李强的根本问题是自己不能承担人生的责任,却怪父母没钱。我遇到过很多人和李强一样,基本上快把父母榨干了,还嫌给得不够。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何以解忧,唯有暴富」,但没有驾驭钱的能力,即使有了钱,依然处于原来的阶层,很少有人能真正改变命运。

很多人坚持买彩票,希望中了,赚很多钱。但我们看到很多新闻,这些人最后的结局往往很惨。有一个25岁的湖南小伙陈某中了1000万大奖,买房买车花掉120多万,做生意投了300万,看不上老婆与其离婚拿出100万,赌博一场至少几十万。

4年过后,陈某变得一贫如洗,他卖掉了车子,为了维持生活他抵押了房子,还向当地银行申请了一张额度20万的信用卡,在恶意透支了19万元之后就消失了,最后被警方抓获。

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不会这样,有了这么多钱,存银行吃利息也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很好。但事实的真相是,当你没有驾驭金钱的能力,却意外有了这么多钱,心都不安分了,这是人性,我们很难逃脱。

有一些拆迁户,有很多房子,手里也有不少钱,可自己的生活基本上没太大改变。我一个客户琳琳,老公是老上海人,一个月工资6000块钱,一点不上进,回家就打游戏,主要是公婆认为这样很正常,小日子也过得非常稳定。

她和公婆一起住,公婆对她特别好,就是很保守。10年前拆迁,公婆分了现在的房子,还有200万现金。前年,琳琳提出再买一套房子,遭到了拒绝,老公一家人觉得现状挺好的,公婆两个人退休工资加起来五六千,够家里花销,还有200万存款,不要再折腾了。

琳琳没有生小孩,等生了孩子,一家三代人挤在80多平的房子里,养孩子的费用特别高,现在等于坐吃山空。

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挺稳定,10年前200万是一笔不小的钱,但公婆没有驾驭钱的能力,他们现在也没有能力再买一套房子了。

这样的人有很多,我知道一些出租车司机,家里开的车是宝马,也有不少房子,可生活没有丝毫变化,孩子多读的技校,找份工作就满意了。他们本来不打算工作了,但实在无聊,又做回了老本行。

相反,那些新上海人,起点不高,也没有房子,奋斗的前几年,背负房贷,日子可能很苦,但是他们是可以真正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因为他们的人生可以产生复利。

他们从来不会有这样的思维,我手里也有这么多钱了,挺好了,不用奋斗了,就像琳琳老公一家。

我在俄罗斯玩时,在莫斯科带我们的地接导游小何,是94年的,他在莫斯科某一学校读土木工程的研究生,我感觉他特别成熟。

通过交流,我才知道他16岁就被扔到国外了,最初两年家里还给钱,后来就不给了。在旅游旺季,他做导游,还会给做外贸的当翻译,翻译合同或者现场翻译指挥货物装卸,这样一个月可以赚5000多美金。

除此之外,电子商务他也做。我提了一个白痴的问题,“留学生一般都比国内大学生赚得钱多吗?”

小何说:“那当然,你也不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我在做什么,他们在打游戏,我在学习和工作。”

的确如此,我之前看过一部电视剧《沥川往事》,女主角小秋考上了某校的外语专业,家境不好,学习努力,到处接翻译的活,因为做得好,活越来越多,赚钱也越来越多。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的圈子,也越来越不同,她全方面提升了自己。

一些人总是幻想天上掉馅饼:给我很多钱,我就改变自己的生活了。问题的关键,自己不学习,不进步,拿到这么多钱后,能够用好吗?

没错,有了钱,可以买房子住好一点,吃好一些,但认知不改变,依然在现有的圈子里打转,没有让钱生钱以及驾驭钱的能力,过不了多久,就回到了起点。

明明自己好吃懒做,幻想有了钱,自己眼下的困境就没有了,这简直就是做梦。如果自己没有自救的能力,靠任何人都白搭。

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思维和认知的问题没办法用钱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也很难有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观一下自己,工作之外那个占业余时间最多的活动是不是可以让你在时间的维度上受益。你是在陪伴家人还是在沉迷游戏,是在看书、写作还是在无所事事,是在挥汗如雨地运动还是在追剧八卦?

不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很多可以靠时间的投入来解决,对时间忠实的人会拥有更多选择权,而对时间敷衍的人只能一直窘迫地被选择。

作者简介:杨小米,天秤座,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买房安家。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微信公众号:遇见小mi(yujianxiaomi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月三千生活费够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