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肠胃脆弱,可以喝萌乖乖奶粉吗??

幼儿园一个班有多少孩子?这个还真说不准。

有些幼儿园二三十个,有些幼儿园多则四五十个。

班额人数多少,说白了看你交的学费怎样。贵的幼儿园,就有贵的道理。小班制,人数少就是她们的优势。

公办幼儿园通常人数就相对较多,上限是36人,园长也按照上限人数招生。

但不管公办还是民办园,班上教师基本都是一样,就是“两教一保”,啥是“两教一保”?就是幼儿园一个班的师资配置中,三个老师的安排就是两个教学老师,一个保育员。

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光接受老师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保育”。毕竟孩子那么小,还不能有完全的自理能力。

因此幼儿园强调的是保教结合,保育为先!然而幼儿园老师本身地位就不高,加上工资低待遇差造成了幼师的流动性大。

那么比幼儿园老师还难坚持的,莫过于幼儿园的保育员们了。

上的偏见,认为幼儿园老师就是保姆,那对于保育员认为就是“阿姨”了。

幼儿园保育员是怎样的存在?请不要叫她们“阿姨”,她们也是老师。

幼儿园的教学女老师,通常比较年轻。而保育员的年龄相对来说就较大了,一般都有了孩子,或者孩子都大了,上了高中考了大学。

所以保育员至少都是带过娃的,虽然教学能力和教学专业上比不了班上老师,带在孩子的生活照料有通常自有一套方法。

而且有的时候保育员更具“母爱”的关怀,很多小班孩子才入园,哭闹不止。任凭两个教学老师怎样安慰都不管用,结果保育员一个拥抱就能让孩子安静下来。

然后保育员到哪里,孩子就像个小屁虫一样跟着到哪。

保育员,也是生活老师。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中,保育员更像一个妈妈。

说幼儿园老师工作轻松的,我都快要听腻了。哪有什么轻松的工作?

另外行内有句话说得就是幼师:“赚的卖白菜的钱,操的卖白粉的心。”

只有在幼教一线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心酸!人们有多不理解幼儿园老师,就会有多瞧不起保育员。可保育员工作,真的不易。

1.到得最早。孩子到幼儿园的时间很随意,在9点上课前到园即可,当然老师也不建议孩子踩点入园。那幼儿园老师几点到园呢?老师通常七点半左右就要到幼儿园,保育员比老师到得还要早。我现在待的私立园,多少幼儿园保育员不到七点就到园了。到这么早干嘛?当然就是做清洁,做消毒,开窗通风了。

2.工资最低。幼儿园老师工资低是普遍现象,别拿之前杭州30万年薪的在编幼师作比较。那可是余杭区,能比吗?幼儿园老师2~3千的月薪的话,保育员只会更低!通常到手不到两千块。有的甚至一千左右,有的或是不满保险。钱已经如此少了,倒霉点的出勤率低了,或出了安全事故绩效还要被克扣。太难了!

3.事情最杂。不管是幼儿园老师,还是幼儿园保育员,工作内容都是相当的复杂又杂乱。教学老师操理着一切的教学事务,和家长工作。另一方面保育员就做着班级里最脏、最累、最重的活儿。搬桌子呀,抬床呀,打扫卫生间呀,冲洗操场呀。她们就是幼儿园里的“劳模”,总是任劳任怨的那一个。

4.福利最差。工资低就忍了,很多时候在幼儿园,教学老师归教学主任管,属于教学部。保育员归后勤主任管,属于后勤部。后勤部也要考虑全园教职工的福利,然而虽然教职工同属一个幼儿园,可福利标准也是有天壤之别。保育员能说什么?不敢问也不敢说,心知肚明,区别不管在哪里都是有的。

保育员没那么好当,应聘需谨慎

的确有保育员之所以去应聘,就是为了自己孩子的幼儿园能有入读的名额。尤其是一些公办园,名额太紧俏,教职工子女能百分百有学位。

可保育员的确没那么好当,应聘需谨慎。见过有宝妈,单纯地为了孩子去幼儿园工作,没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也无法当教学老师,只有去当保育员。

宝妈的想法很单纯,我都当妈了,家里照顾一个孩子也是带,幼儿园照顾一个班也是带。

这个想法就大错特错啦!想法千万不要这么天真,而且到了幼儿园你也真的照顾不到自己孩子。仔细想一想,孩子生病了,你带不带去幼儿园?幼儿园亲子活动,你家又派谁去参加?

成为了孩子幼儿园的保育员,只能放下自己孩子,去照顾班上更多的孩子。只因为你已经不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了,而是全班孩子的“妈妈”。

若不是为了自己孩子去做保育员,那真的是真爱无疑。

希望咱们尊重幼儿园老师,同时也要尊重幼儿园保育员。

只有班上两教一保三个老师都好,配合默契,孩子们才能收益成长。

另外千万别小瞧幼儿园的保育员,有的真的不是差这份工资,纯粹就是找个工作图个乐子买齐保险。家里可能就是几套房,曾工作的单位还真就见过。

比不了啊!只不过这也总是少数。

我国幼儿园的老师缺口达上百万,保育员同样如此。需要咱们重视,给予她们应有的认同和待遇,加油!相信咱们幼师和保育员,会越来越好的。


· 超过7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本回答由湖南澳益佳母婴用品营销有限公司提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宝宝快六个月时我特意去上了婴儿辅食课,结合美国儿科学会和英国健康署NHS的建议,整理了一篇辅食指南。

01 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

辅食添加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但一般会建议在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最早也建议不要早于4个月),因为需要:

宝宝肠胃系统发育比较完善,能够消化除了奶以外的其他食物了;
宝宝有吞咽食物的能力,而不是吐出来;
宝宝基本能独立坐立了——吃辅食应该坐着、而不是躺着吃;
宝宝手口协调能力比较好了,能够将食物放入自己嘴里。

如果是早产儿可能需要按原本预产期时间计算,最好咨询医生。

另外也不要太晚添加辅食,因为宝宝六个月后成长需要更多的营养,仅靠奶或奶粉无法提供,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最重要的是,你和宝宝都准备好了。如果尝试几次发现宝宝很排斥,或者你自己觉得还应该再等等,都不要勉强自己。等过段时间再试试。


02 吃什么/不吃什么?

除了少数应该避免的食物,其他常见食物从6个月开始都可以给宝宝吃的。蔬菜水果有丰富的维生素,肉类鱼类有蛋白质、铁、锌等微量元素,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宝宝吃的食物种类越丰富,摄取的营养越均衡,其他的不用特别讲究。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辅食引入两三个月后,宝宝每日饮食里应该包括奶(母乳或配方奶)、麦片(粗粮纤维)、蔬菜、水果、鸡蛋和肉类。

(参考来源英国国家医疗署NHS网站)

小婴儿不要吃糖和含糖的食物,容易蛀牙。而且小时候就吃太多糖以后可能会养成喜欢高糖饮食习惯,毕竟成年人吃太多糖对身体也不好。

注意:买的那种加工过的果汁糖粉很高,NHS建议一岁之前不要给宝宝喝,1-5岁最好用水稀释后再给宝宝喝,5岁之后不用稀释但每日不要超过一杯(约150ml)。有的家长觉得果汁应该很健康,但加工过程其实添加了很多糖,当然自己在家榨的果汁完全没放糖的除外。其实宝宝除了喝奶之外,喝水是最健康的(6个月起)。

宝宝一岁以前不能吃蜂蜜。因为蜂蜜里很容易含有细菌,而婴儿肠道相比成人特别脆弱,容易引起肉毒中毒。另外蜂蜜含糖量多,一岁以后也应该少吃。

一岁以下的婴儿最好不要喝牛奶(或其他动物奶)。牛奶的蛋白质浓度高,婴儿的消化系统不能完全消化牛奶,所以一岁以前建议不要喝。配方奶虽然大多是牛奶加工而来的,但在加工过程中对牛奶结构做了调整,适应婴儿消化系统。而且配方奶加入了婴儿生长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是母乳的最佳替代品。

英国NHS建议一岁以后可以喝全脂牛奶,两岁以后可以喝半脱脂牛奶,五岁以后可以喝全脱脂牛奶。脱脂牛奶里没有儿童生长需要的足够脂肪,所以并不推荐给五岁以下的儿童。

吃盐对小婴儿肾脏不好,所以做的辅食里不要加盐,也不要吃用盐腌制过的食物如腊肉香肠等。宝宝一岁后和家里大人吃一样的东西时,也要少放盐。不论什么年纪,少吃盐都是健康的饮食习惯。

生鸡蛋里可能有沙门氏菌,给宝宝吃的鸡蛋一定要熟透。

比如薯片、饼干、蛋糕和其他一些油炸食品。

饱和脂肪和脂肪不一样。儿童成长是需要健康脂肪的,NHS建议两岁以下多吃奶制品和一些高脂肪的鱼类,两岁后可以开始引入低脂食物,五岁后就可以和成人一样完全吃低脂食物保持健康了。但饱和脂肪普遍被认为对健康不利。

比如鲨鱼、剑鱼、枪鱼。这些鱼体类含汞量较高,可能影响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过一般家庭也很少人吃这些鱼啦。

葡萄、蓝莓、花生等坚果、果冻状的食物。宝宝吃的时候要切很小块或碾碎。

果蔬很少会致敏,所以基本可以放心吃。容易致敏的食物一般都是高蛋白质食物,比如牛奶和其他奶制品、鸡蛋、花生和其他坚果等。给宝宝添加这些食物时需要注意,尤其是有家族过敏史的话。易致敏食物应该尽早给宝宝尝试适应,越晚尝试可能更越容易引发食物过敏。

易致敏食物添加小建议:
1. 尽量早上给宝宝尝试易致敏的食物,这样白天一整天可以观察宝宝是否有不良反应,万一需要去医院也比较方便。
2. 如果特别担心,比如有家族过敏史,可以去到医院再给宝宝尝试这些食物!这样就算过敏了你也已经身在医院了,需要急救的话会很快。

我之前看过一些辅食文章,对于添加顺序各有说法,甚至有说要按颜色分类的,最后越看越疑惑,特意咨询了儿童饮食专家。

其实辅食添加并没有特别的顺序,美国儿科学会也指出并没有证据可以显示按某种顺序添加会对宝宝有利。所以按照自己喜好和当季新鲜食材随心就好。

很多地方建议从不太甜的果蔬(比如菠菜、西兰花、牛油果),粗粮,和肉类开始,稍后再引入甜的水果/蔬菜(比如香蕉、西红柿)。这种观点认为大部分宝宝都会喜欢甜食,一旦先接受了甜食,有可能会排斥不甜的食物。虽然这也没有事实依据,但比较担心的话可以按这个顺序来。

注意一开始每次只给宝宝尝试一种食物,每种食物吃几次过后开始混合吃两种食物、三种食物。这样可以排查食物过敏。

我给宝宝做的第三顿辅食,牛油果泥

添加辅食的最初一两个月每天吃一顿就好,这时期的主要目的是让宝宝接受吃食物这个新事物,吃的量并不重要。选择宝宝不太饿也不是很饱的时候,这样他们心情比较好容易接受。
7-9个月可以逐渐从每天一顿增加成每天三顿,最好和大人一日三餐的时间吻合,和大人一起在饭桌上吃,宝宝吃的食物尽量取自大人饮食里的食材。这样让宝宝觉得和大人吃的一样,自己做起饭来也比较方便。
10-12月宝宝每日应该吃三餐,同时也要继续吃奶。

不管给宝宝吃几顿辅食,一岁以下的宝宝不要减少每天吃奶(母乳或配方奶)的次数,要让宝宝吃够奶。

宝宝一岁以后就可以一日三餐和家里人吃一样的食物了,不用单独开小灶,结束「辅食」时期了。做清淡一点,保证食物种类丰富多样。这时宝宝可以完全断掉母乳或配方奶,但建议每日喝350ml牛奶或吃等量的奶制品,保证钙量充足,促进骨骼和牙齿生长。

Baby Led Weaning(BLW)宝宝主导式在国内外都很流行,我周围好多妈妈都推崇。它的理念就是从一开始就给宝宝手指食物让宝宝自己探索自己吃,不做果蔬泥,也不让大人喂。很多家长选择这种方式认为可以更好激发宝宝吃东西的天性,培养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和吃饭行为。

我觉得其实不用太在意哪种方式,大人喂食也好宝宝自己吃也好,或者看宝宝心情混合也可以,宝宝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方式。辅食引入的最初阶段,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宝宝接触各种类型的食物,才能培养以后不挑食的良好习惯。

我自己是一开始做泥喂食,大概宝宝十个月他自己有兴趣自己吃了之后,才逐渐转为让他自己抓着吃的。现在一岁多他吃饭基本可以自己吃(当然大人还是在旁边看护),而且也不挑食不厌食。

如果要是选择BLW一开始就让宝宝自己吃手指食物的话,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宝宝噎着了。食物煮软一点,切小一点。


一岁以下婴儿食物水煮或者蒸最好,不要加任何调料(包括儿童酱油之类的产品)。需要的话打泥。

水果一般不用煮熟,但如果担心农药之类的话也可以煮一下。我看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的是水果也煮熟,而英国这边的建议则是不用。应该是两边农业标准不一样(类似英国的狮标鸡蛋可以生吃)。

食物质地应从细泥、粗泥到块状(手指食物)逐渐过渡,如下图。

一般前一两个月给宝宝吃打得很细的泥或糊,让宝宝接受吃东西的过程,探索不同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一两个月后应该换颗粒较粗的碾碎的食物,让宝宝适应吞咽固体食物。
再之后,就应该换成大块一点的手指食物,让宝宝可以自己拿着,自己咀嚼。

但是也有例外,有的宝宝一开始就喜欢吃大块一点的手指食物不接受吃泥。所以可以试试不同的类型,看看宝宝比较接受哪一种。(宝宝主导式BLW推荐一开始就给宝宝吃小块状的食物。)


  • 餐椅:要让宝宝坐着吃东西,不能躺着。
  • 软勺:选适合小宝宝的硅胶软勺,不要用大人的勺子避免戳到宝宝。
  • 碗:摔不破的塑料碗,吸盘碗也很有用。
  • 水杯:六个月前完全吃奶的宝宝不用喝水,开始吃辅食后,在吃辅食的可以同时喝一点水。鸭嘴杯或者其它水能自然流出的杯子。不建议用带阀门的防漏水杯,因为不能培养宝宝自然的「喝」水动作。

其它用具(包括辅食机),都可有可无。辅食机我认为宝宝吃泥状食物的时间很短,而市面上的宝宝辅食机都很贵,家里如果已经有搅拌机完全不用单独买辅食机。当然也有妈妈很喜欢辅食机。

还有一些看似有用其实很鸡肋的辅食产品,比如那种像奶嘴一样可以把水果放进去给宝宝吸食的产品,其实并不能锻炼宝宝「吃」食物。并不推荐。


最后,请记住每个宝宝都不一样,不用太照搬网上别人的模式,科学地了解辅食以后,选择适合自己和宝宝的方式就好。如果宝宝不接受,不要着急,慢慢来。

我很喜欢给我上辅食课老师的观点,辅食不仅仅是给宝宝尝试新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要让宝宝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一生受益。

另外,你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一定要吃得健康有营养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肠胃弱喝什么奶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