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办丧事是吃萝卜饭吗?

发表时间: 17:07:00 来源:晋江新闻网

  晋江新闻网讯 日前,晋江市金井溜江村87岁老人王秀心离世,其子孙后辈在悲痛之际,遵照老人的嘱咐,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简办丧事,捐款18万元善款,用于关心村中老人。

  昨日,王秀心老人家属以“陈清波(王秀心丈夫)家族”的名义将善款交至溜江村老年人协会,这笔善款将用于溜江村老年人的福利。

  溜江村主任陈少乐介绍,陈清波家族热心公益,多年来乐善好施,关爱家乡老龄及教育事业,深得乡亲邻里佳评。陈少乐表示,如今,溜江村简办红白喜事、热心慈善事业的氛围越来越浓,村民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把更多的钱捐赠给公益事业,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记者 黄海莲) 

尊敬的各位用户:风闻社区鼓励用户创作、发布优质内容,但对于用户反映强烈的破坏社区氛围的行为,风闻社区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给予严厉打击。针对社区中出现的违反法律法规、发......

  在晋江,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

  粘良图介绍,面粉发酵好了便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口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农历腊月廿三日或廿四日,是闽南一带的“筅(xian第三声)尘日”。古书《梦粱录》载有:“十二月尽……无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家户……以祈新岁之安。”也就是说,“筅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洁干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同时也是为了驱除病疫,扫除瘟物,祈求来年平安。以前,“筅尘”可有不少讲究。

  人们通常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扫完尘,扫把上的嫩竹枝叶、稻草、甘蔗叶等一般都不会丢弃,而是收藏起来,待到除夕夜时,再拿出来,用作燃料,以便“跳火群”。

  关于“筅尘”还有一个传说:每年玉皇大帝都要派“三尸神”到人间视察,“三尸神”把各家的罪行写在一张纸上,并把纸黏在门前的蜘蛛网上,供玉皇大帝视察时察看。后来,这事被人们知道了,大家就想了个好办法,用嫩竹枝叶扎了支长长的扫把,悄悄把黏在蜘蛛网上的纸条扫掉,这样玉皇大帝视察时就看不到所记的事了。此后,腊月廿三日抑或廿四日就成了“筅尘日”。

  春联也叫“门联”,过年的门联都是红色的(除了有丧事的家庭头年贴绿色春联,第二年贴水红色春联,第三年贴红色春联),贴上了春联意味着来年春意盎然,红红火火。

  除夕之夜,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这是中国人的共同传统。而在闽南一带,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称为“围炉”。早时由于晋江侨乡外出谋生者甚多,回家过年吃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是全家人最为幸福快乐的事。

  “围炉”很有特色,也很讲究。吃年夜饭时,要“添碗筷”。就是说,桌上的碗筷一定要成双,要多摆上几个碗、几双筷子,为还没有回来的亲人准备着。有些外出经商或打工的亲人无法回来过年,多添副碗筷,表示家人对其思念之情。

  “围炉”后,大家喜欢坐在一起聊天,等着新年的到来,这个过程,俗称“守岁”。

  除夕夜“围炉”以后,有一项重要活动是晋江人少不了的,那就是“跳火群”。民间认为“大人跳入来,年年大发财。小孩跳出去,欢喜无忧虑……”既寓意来年生活红火,也有驱邪避灾之意。

  吃过年夜饭后,人们便会在庭院里准备好用以点起火堆的草料———“春草”,一般是稻秸秆和番薯藤。点火燃烧后,由家中辈分最高的男丁带头最先跳过火堆,其他人按长幼顺序跳过。跳过火堆,拾阶而上,从正门进入“厝内”,一直走到神厅内的“天公灯”下,完成一趟。然后沿原路折回庭院里的起点处,接着跳。跳几趟都无所谓,待到火势渐歇,家中妇女手持火钳和瓦片(现在瓦片少了,可以用其他容器代替),从火堆里夹出一些未燃尽、带火星的番薯藤条,放入瓦片上,放到“房内”“眠床”下面。粘良图强调,只是夫妻住的“房内”才需要放这些。

  “跳火群”并不单是跳过一堆燃烧着的“火群”,有时人们还边跳边念着“闽南四句”。例如,跳入来,大发财;跳出去,好财气;跳过东,吃袂(不会)空(完);跳过西,钱银归厝内(满屋都是金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丧事过后没有请同事吃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