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个月大酱没发怎么半?

农历四月十八是长白山区满族人家下酱的日子。满族“以豆为酱”,历史悠久,其中大豆酿造大酱技艺及相关的民风民俗,浸润着浓浓的乡情,散发着醇正的清香……

长白山区盛产豆而不产麦,所以“以豆为酱”,并根据长白山区的气候、节气、温湿度等自然条件创造出独特的大酱酿造技艺。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的《满洲源流考》卷二十载:“女真人以糜酿酒,以豆为酱,芼以芜荑”,是说满族先人在女真时代,以黏米酿酒,以大豆做酱,佐以山菜食用。可见酱文化在当时满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满族居民们冬天会把烀熟的黄豆用酱杵子捣碎,做成酱块子,或方形如砖块,或圆形如球状。将酱块用纸包好,摆放到棚顶的搁板上,有的用草绳捆成串儿吊在墙上,令其发酵。春天农历四月十八是下酱的日子,温度适宜,将酱块子掰成小块放入酱缸中,再加水加盐。

等快要发酵时,早晚用酱耙子上下翻动,促其发酵,约1个月后可食用。酱缸均放在庭院中,缸口罩人字形缸盖,是用苇子编的,用以防雨。酱缸沿上系以红布条,以示吉祥、吉利、辟邪。

大酱味正色红,是长白山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调味品,蔬菜生食或熟食均用大酱调味。以酱为原料,可以制作出许多美味的菜肴,靠上居住的,把山珍野菜做成菜酱;近山居住的,把鲜鱼做成鱼酱、肉酱。鸡蛋酱更是家常便菜,酱肉不仅味美,而且容易保存,便于携带。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长白山满族大酱的酿造技艺一直在民间延续传承,成为满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千百年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酿造技艺,形成了神秘的酱俗文化,保障了满族大酱的品质纯正,奠定了满族大酱在今日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位置。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满族大酱以家庭为单位酿造,仅供自家食用,无力走上市场。又因生产周期长,仅一年一缸。还因当今的年青一代热衷于“吃现成酱”,所以传统的满族大酱酿造技艺受到严重挑战,能掌握这一技艺的人多逾古稀之年。

通化师范学院对满族酱文化跟踪调查研究20余年,对满族大酱的历史渊源、酿造技艺、酱风酱俗、酱美食、酱文化的开发等在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积累了录像、照片、录音、文字资料。

目前,长白山满族大酱酿造技艺已由通化师范学院申报,已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记者 王耀辉/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酱块没发都干了怎么办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