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的伦怎么读?

《“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以来的伦常说,将“三纲”与“五伦”一体论之,一并推尊为人伦准则;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则将“三纲五常”视作吃人的旧礼教,加以整体摒弃。其实,无论肯定还是否定,将“三纲”与“五伦”捆绑在一起并不完全符合思想史实际。“三纲”说与“五伦”说虽然都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宗法观念的表现,有相通性,但二者的主旨和成说时期皆有差异,分别代表我国传统伦常观念的两种走势,应当区别对待。

  大体言之,酝酿于战国、定形于秦汉的“三纲”说是皇权时代的产物,体现了君主集权制下的垂直式独断,强调的是上对下的等级威权以及下对上的无条件服从。而形成于先秦的“五伦”说相对较多地保留了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蕴蓄着血亲温情。“五伦”说,即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包含着人际间的温馨、理解和信任,包含着发乎人心的骨肉之情,讲究的是“情理”和人际关系的对称性、和谐性。

  “五伦”说主张的`君臣关系,集中反映在《尚书》《左传》《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的民本主义表述中,其精义有二:其一,下是上的基础,民众是立国的根本。《尚书》中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此精义的著名表述。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论。其二,民意即天意,民心即圣心。《尚书》载周武王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又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

  “五伦”说对君与臣两方面都提出要求:“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民本主义者的一个经常性论题,是“爱民”“利民”,反对“虐民”“残民”。孟子反复劝导国君“保民而王”,荀子则有警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与魏征君臣对中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名论,即承袭于此。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五伦”说同样提出双向性要求。例如,在夫妇关系上,以“义”为标准,强调“夫妇以义事,义绝而离之”“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在父子关系上,主张“父慈子孝”;在兄弟关系上,主张“兄友弟恭”。

  清末民初的学者梁启超将“五伦”的精义概括为“相人偶”,也即互敬互助的人际关系。 “五伦”说对人们提出互敬互助的要求,以形成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今天来说也不无现实意义。

  当然,“五伦”说作为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侧重强调“义务”,尤其是下对上的义务,而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没有对民众享受权利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故我国传统社会不可能充分实现社会和谐。我们今日建设和谐社会,可进一步弘扬“五伦”说在人际关系上的双向观照、和谐相处之义;同时要超越前人,有所创发,如在义务与权利的统一上实现不同层级的良性互动,则有助于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如政府与民众关系、劳资关系、民族关系、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等。这是社会长治久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摘编自冯天瑜《儒家“五伦”说辨析》)

  1.关于“三纲”说和“五伦”说,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两汉以来将“三纲”与“五伦”并列论之,推尊为人伦准则,而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将其归在“旧礼教”名下加以摒弃。

  B.“三纲”说与“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中国伦常观念的两种走势,二者在主旨上有着差异。

  C.“三纲”说认定尊者、长者拥有绝对权威和支配地位,抵制民主、平权的诉求,是一种单向独断的绝对主义伦理观念。

  D.“五伦”说形成于先秦,是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其核心思想是“三纲”说所没有的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伦”说即孟子所谓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包含“义、亲、序、别、信”等人伦准则。

  B.“五伦”说主张君臣关系,强调民本思想,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论。

  C.无论是在君臣关系上,还是在邻居、仇敌等其他人际关系上,“五伦”说都对人们提出了双向性要求,即互敬互助的要求。

  D.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充分实现社会和谐,其中一重要原因是“五伦”说侧重强调“义务”,没有对民众享用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面的单向要求,或者是上对下的“专断”,或者是下对上的“民主”,都将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国家丧失稳定祥和,无法持续发展。

  B.资方如果一味追逐利润最大化,置劳方利益于不顾,就会激化劳资矛盾;劳方如果强索超越企业承受力的待遇,就会损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C.“五伦”说内容也有精华旨意,对于其中权利和义务统一的良性互动、互敬互助的要求等合理因素,我们应采用辨析、吸收的态度去对待它。

  D."五伦”说为当今解决多种社会问题提供了有益资源,弘扬其在人际关系上的精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1.D(错误有二,一是“核心思想”内容在原文中并未明确;二是“‘三纲’说所没有的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而原文第二段 “相对较多地保留了……”的表述显示前后有比较关系,“三纲”仍保留了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

  2.C( “邻居、仇敌等其他人际关系”处有误。人伦关系多种多样,但原文中儒家“五伦”仅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就原文而论,不宜扩大。)

  3.C(“权利和义务的良性互动”表述有误,原文最后一段“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没有对民众享受权利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表明中国传统社会并没有在义务与权利的统一上实现良性互动。)

【《“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题答案】相关文章:

体验式教学方式就是法学实践教学,它是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职业伦理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在实践中思考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将其转化为内在价值准则。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落实习总书记“立德树人”讲话指示,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将“法律职业伦理”列为法学教育十门A类必修课之一,有识之士提出这门课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那么,如何上好这门思想品德课呢?

职业伦理课堂讲授有助于学生职业伦理意识的养成。诚然,单凭这门课不足以将学生培养成职业伦理意识强、有法律信仰的法律人,但可以让他们区分能接受或不可接受的职业行为,思考法律职业伦理重大问题。美国法学院协会主席罗德说:“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既不该过分夸张,也不该低估。上百个评估职业伦理课程的研究发现,设计良好的课程可大为提升职业伦理能力。大多数曾上过法律伦理课者认为,此类课程有助于解决实务上遇到的伦理问题。总之,有力证据显示,职业伦理教育的价值比大部分法律课程要高。”

应当指出,课堂讲授是个难点。首先,有些教师将法律职业伦理视为“正义”等抽象观念,意识不到它涉及具体行为规则,是在教会学生在面临职业伦理困境时如何选择。其次,有些教师以课堂灌输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提不起学生兴趣,所以,应在教学方法上予以改进,强化案例教学,采用研讨式学习,摆脱单声道灌输教学。另外,将法律诊所及模拟课程等体验式教学方法纳入教学,让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学习。


实践教学包括法律诊所课程以及谈判、调解、模拟法庭等模拟类课程。法律诊所包括校内诊所和校外诊所。校内诊所是法学院设立在学校内的诊所教育。校外诊所则指与司法机关、政府部门或者非营利性法人组织之间达成协议,由这些机构、部门和组织辅助法律院校进行诊所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实习。场景模拟课程是指学生扮演法律职业角色,在模拟职业场景下,学生承担相应的法律任务,这一过程有教师的指导、反馈及学生反思。

法学院中设立法律诊所,学生在有法律实务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办理真实的案件,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职业技能,而且可以认识职业价值。诊所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诊所中,年轻的法律人会发现他们身边正在发生不公正、贫穷和不幸,他们以律师身份接触到这些现象,虽然并非经常,但有时还是需要独立解决相关问题。年轻人在法律诊所中的经历告诉他们不要忘记普通大众的需求,不要忘记律师有责任向那些无力确保自身获得法律援助的人们提供法律帮助,而这些是他们今后即使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时也应该矢志不忘的。

法律诊所教育要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其思考自己的社会价值,鼓励学生考虑职业选择。尤其是当遇到有挑战性的职业伦理问题时,诊所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观。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职业伦理的树立,因为高超的法律职业技能,如果掌握在居心不良的法律人手中,就会变成危害社会的工具。因此,诊所教育对学生职业伦理培养的作用不容忽视。校外法律诊所对法科生的职业伦理意识的养成效果与校内诊所并无二致。

模拟谈判、模拟调解、模拟法庭等模拟类课程中也可以设计有关职业伦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思考相关问题。比如,谈判中是否可以说谎?辩护律师是否可以盘问明显是说真话的被害人,以质疑其证言效力。模拟课程的职业伦理教学可以让学生应用其在法律职业伦理理论课上接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

总之,应当首先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案例教学及探讨课的比重,以克服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另外,将法律诊所及模拟课程等实践教学方式纳入到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公益法律服务,践行法律职业公共主义的使命。从多方面多渠道,理论教学加之法律实践课程,多管齐下,上好法律人的这门思想品德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之伦怎么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