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克特古道到底有哪些独特风景特色?


    2019年9月中旬,我奔赴奎屯,参加了“飘雪”组织的重装孟克特古道活动,这次活动共有4位参加,除我以外,其他全是女性,絮飘飘和丫头是来自的两位朋友。
孟克特位于中天山博罗科努山最东段的深山中,最高峰海拔为4590米。孟克特古道沿孟克特峡谷穿行,并翻越海拔3495米的孟克特达坂。孟克特达坂为依连哈比尔尕山海拔最高达坂之一,且终年积雪不化,气候变化无常,道路险峻,达坂附近常有雪豹、野山羊、马鹿等珍稀野生动物出没。孟克特峡谷是一条非常古老的通道,是千百年来当地牧民赶着牲畜转场的必经之路。上世纪70年代,曾修建了国防战备公路,原名是天山公路(后改名为独库公路)伊犁段的前身公路,因一边修、一边崩塌及泥石流等恶劣自然原因被废弃,当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现在古道上仍存有明显的公路路基等痕迹。
    孟克特古道因自然、天气等条件恶劣一直来是多灾多难的,2019年5月23日,6名身强力壮,来自、、等地的驴友,沿孟克特古道徒步前行,在翻越孟克特达坂后遭遇暴风雪被困,其中一位福建的驴友因失温而死亡。
    9月15日下午,我们在奎屯购买了进山物资,在北山羊户外店购买了气罐,与店主“天山”联系了事宜。一切准备就绪,等待出发。
    早上7时20分,天还很黑,我们坐上了天山的皮卡车,前往点。经过独山子后,驶上了独库公路,约两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633K的公路里程碑后,从右侧一条石子路下去,在乌兰诺尔管护站门口停车。
    背上行装,拍了照片,走过铁桥,正式踏上了孟克特古道,在一片松散的石子坡上横切过去,碎石坡很陡,经常有石子从上面滚落下来。
    一路上,我看到了以前修战备公路时的钢钎、铁棍等丢弃在路边。峡谷对面有一条整齐平整的路基,那就是废弃的天山公路前身。天山与我们同行了一程,穿梭在我们前后拍照。
    过了一处很陡峭、找不出路迹的坡,天空下起了雨,我们继续前行。迎面过来一支10多人的轻装队伍,他们看到我们下雨了还进山,很惊讶的样子,劝我们快回去吧。中午在胡杨林营地的大树下吃了路餐,然后沿着一条宽畅大道向前,那就是以前被废弃的公路。一路上多次塌方,每当塌方的地方在塌方的坡上横切过去。
    我和飘雪走在前面,穿行在胡杨林中,缓慢上升,胡杨的叶子有些发黄,黄黄绿绿很美丽,顺着峡谷向上延伸。雨依然在下,穿着冲峰衣给抵挡,我们快速向前奔去。
    从胡杨林的8公里营地到16公里营地,海拨越来越高,我们穿行在废弃的路基和横切坡上,今天我们要赶到天湖扎营,那里海拨有2300米左右。
飘雪慢下来在等后面的絮飘飘和丫头,我快速向前,登上一个坡,来到了碧绿的天湖。天湖边上胡杨树成林,周围上已白雪覆盖,景色很美。徒步在天湖边上,我留意着能扎营的地方,一直走到快到湖的尽头,一条支流隔断了去路,我沿支流往上绕了过去,踩着卧倒在溪流上的树木过了河。对面是一片平整的草地,看到有几个搭在那里,经打听再往上流走1公里多也有一个营地,我评估了这里的环境后,决定在这里扎营。下午6时,在显眼处我搭起了帐篷,关注着飘雪她们的到来。
    天湖其实是个堰塞湖,据说在一次地震后泥石流阻塞了峡谷形成了今天的湖,湖中至今还叠立着被淹死的树枝。
    在这里扎营的是过来的驴友,轻装队伍,有八人,还有一位马夫和两匹马,他们是昨天进山的,昨天扎营在胡杨林营地,我们用一天时间追上了他们。
    过一会后飘雪来了,又过了一会絮飘飘和丫头也到了, 在雨停的间隙里搭好帐篷做好晚饭,便进入帐篷休息了。
    昨晚风很大,黄昏后雨停了。早上起来天空出现鱼肚白,不久东方出现了红霞。
    昨晚飘雪说今天9点拨营,事实上9点半我们才出发,在天湖边停停走走,拍了不少照片。
    对面山坡上白雪皑皑,比昨天下降了不少,晨光照在雪山上放出光芒。我们踏在被废弃的公路路基上,穿梭在胡杨林中。
    当我们横切在山坡上时,几块石头从上面滚落,抬头一看是一群野山羊在上面活动,急忙驻足拍照,它们不慌不逃,悠然地吃草。
     上午在山坡上横穿时又有一处非常陡峭的横切面,下面是奔腾的河水,落差有几十米,如果在下雨天或结冰时横切是非常危险的。.
     跳过一条小河,走出胡杨林,前面忽然开阔,脚下是清泉淙淙、鸟鸣啾啾,远处是蓝天白云、雪山草地,还有成群的牛羊在坡上吃草。
    行走在孟克特古道上,看着峡谷两岸崇山峭立,悬崖奇石,雪峰巍峨,天空碧蓝,心情无比舒畅。
    中午在草地上休息,并吃了路餐。为广西驴友驮包的马夫超过了我,我们打招呼后他向前而去。
    午后继续沿废弃的公路路基向前,快到一间木房子时马夫在对面喊我们,我们过了木桥来到木房子前,他已停下来准备扎营。他告诉我们,达坂那个方向天很暗,估计有暴风雪了,不能再往前走了。我看了一下时间才下午3时,时间还很早,阳光直射呢。我们商量后决定提前扎营在这里,毕竟他是当地人,了解这里的气候。
    在烈日下搭好帐篷,换下、袜子、晒在太阳下。广西的轻装队伍陆续赶来,在我们坡上搭起了帐篷。
    约一个多小时后,天空突然变坏,黑沉沉地从达坂那里压过来,紧接着飘起了雪花。我们急忙收了晒在外面的鞋子、睡袋等,躲在帐篷里。
    风雪持续时间不长,落到地上就化了。风雪停后,太阳又照射出来,我赶紧打水做饭。
    这一天共徒步13公里(GPS记录的水平距离),累计爬升540米,营地海拨2750米。
    早上8时,天已很亮了,我走出帐篷,看到坡上的广西队伍已在收拾帐篷。外面很冷,风很大,有零度以下气温。
    坐在帐篷里煮了面条,吃完早饭,上午9时走出帐篷发现广西队伍早已出发。我们收拾营地后已到了9时30分,飘雪让我们先走,说她还要上个厕所。
我背上包叫了絮飘飘和丫头出发吧,走上一个高坡回头望了望,她俩还在原地。踏着咔咔作响的冰冻泥土拾级向上,有水的地方都结了冰,照不到阳光的峡谷非常寒冷。我十分庆幸昨天听了马夫的话,要是在这里扎营,不是冻死也得冻成半死。穿过一片灌木林,马不停蹄往上赶,虽说是上坡路,穿着扎绒衣且越走越冷,想停下步再穿件冲峰衣,又怕耽误时间,继续往前赶,一定要在达坂前追赶上广西队,否则今天没人给我拍照片了。
    看着太阳已照在前面雪山上,沿废弃的公路路基继续往上赶,一个转弯后又横切着绕过去。废弃的公路路基时而有时而无,我沿着轨迹向前。
    慢慢的进入雪线,路两边斑斑白雪,越往上走雪越厚,形成了联片。上午11时10分,我追上了广西队的尾部,问询后得知他们是8时30分出发的,我停下来请一位驴友给我拍了照片。
    一路走,一路拍照,孟克特达坂下是一片白雪皑皑的起伏不大较为平整的山坡地,景色非常美丽。
    马夫从后面上来,超越了我向前去了,我沿着马道继续往上赶。中午12时,我登上了海拔3495米的孟克特达坂。
    孟克特达坂成马鞍形状,两边都有山峰,有一堆玛尼堆,上面插着木杆,系着破烂的经幡,我站在山巅之上,脚下冰川依山势纵横,壮观雄伟。
    达坂上阳光强烈,照在雪上特别刺眼,我拍了照片、休息了片刻后就往下走。离开雪线就进入草原,成群牛羊在坡上吃草,牧民骑着摩托车在放牧。再往前走看到几座蒙古包,看到了石子公路,看到了天山的皮卡车,他是来接广西队8名驴友的。
    下午3时,我来到了温泉营地,分享了天山带来的西瓜,正解渴。
    广西队伍离开后,我来到公路下的温泉泡澡,温泉用几块巨石围着,散发着淡淡的硫磺臭味,温泉是活水,一股不间断的温水流入孟克特河。
    我走近温泉,发现有位女牧民也在泡澡,她穿着一身裙子样的衣服躺在水里。听天山说过,这儿男女都可以泡,不用禁忌。因此我想脱掉长裤下水,且看到女牧民在摇手说“不”,我说我里面还穿有内裤,她依然不同意。
    没办法,我只能泡脚吧,为了与她搞好关系,掏出香烟敬她,她不抽。我笑嘻嘻的与她拉家常,她听得懂汉语,但说不清楚,问她泡了几个小时了?她抻出四个手指,我说时间太久了,不好的,你好回家了。
    过了一会,她指指路那边,让我跑到公路那边去,说她要出来换衣服了。我指着一大堆我的行装,说不行啊,我的东西都在这呢。她让我不要回头,她要在我身后换衣服了,我说可以,你好了告诉我。
    我盯着一个方向,一动不动,几分钟后她说好了,我又问道“真的好吗?”她确定好了。看她笑容满面离开了温泉。傍晚我们在营地上休息时,她笑嘻嘻地骑着马经过,向我们打了招呼。    她走了,我脱了所有衣服,只剩了一条内裤,惬意地躺在水温刚好的温泉里,探讨着这天然温泉的神奇来历,感受着自然的馈赠和奇妙。周围荒无人烟,想拍个泡澡的照片也办不到,情急中我想起了手机有延拍功能,于是找了几块石头压着手机拍了泡在温泉里的照片。45分钟后,我起身光着膀子坐在巨石上,等着阳光浴晒干身体,然后不慌不忙换上了干衣服,翻过马路去建营地了。
    搭好帐篷,做好晚饭,下午6时,飘雪、絮飘飘和丫头她们还没有回来。我拿出北斗海聊,与家人发了短信,一边喝着酒,一边关注着坡上的人影,让人有点焦急不安。
    左等右等,酒已喝了一大半,下午6时40分,看到三个人影跃下公路,她们来了......
    这一天共徒步16.5公里(GPS记录的水平距离),累计爬升800米,营地海拨2500米。

在北纬42°上,在新疆尼勒克县城东112公里的深山中,有一条千年秘道——孟克特古道。图/视觉中国

西汉初年,原居于我国河西走廊敦煌一带的乌孙族由于匈奴族的诱逼西迁,沿着一条鲜为人知的通道进入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从此在这块肥沃的河谷草原上繁衍生息。当年乌孙人西迁所走的通道中的一部分就是——孟克特古道。图/视觉中国

千百年来,孟克特古道沉寂在美丽的天山之中,外界对其所知甚少,犹如天山上的一颗明珠,与独库公路相伴,却又藏而不露。飞侠/视觉中国

独库公路625公里处便是孟克特古道的起点,沿奎屯河逆流而上,一路森林、温泉、草原、冰川令人眼花缭乱。图/视觉中国

奎屯河由积雪融水形成,河床内多巨石,河谷内生长着大量的苦杨,与河水相衬,景色异常壮美。贾运涛/视觉中国

在这条古老的牧道上,镶嵌着一个美丽的高山湖——乌兰萨德克诺尔。在蒙古语中,“诺尔”意指湖泊,因为极致的风光,很多驴友称这里为天湖。飞侠/视觉中国

高山俯瞰着湖水,湖水倒映着高山。湖间已经死去的胡杨,依然挺拔的不可思议,那穿透生死界限的磅礴生命力,是无声的震撼。图/视觉中国

孟克特达坂(也称门克廷达坂)是这条古道的重要标志之一。“孟克特”是蒙语,意为“永不融化的雪峰”。走在终年积雪的孟克特达坂,周围白雪皑皑,银光四射,似幻似真。飞侠/视觉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古道孟克特所在的中天山一线,还广泛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温泉。像我们熟知的巴尔盖提温泉等已开发供游人享用,而孟克特温泉却知之者甚少。飞侠/视觉中国

孟克特被誉为泉中之灵。孟克特温泉分为热泉、温泉、喷泉、沸泉。泉水洁白如练,清澈甘醇,但水温各不相同。它上有冰山,下有飞瀑,称得上天下一奇。飞侠/视觉中国

这段约70公里长的古道,沿乌兰萨德克河谷缓慢上升和下降,最终到达伊犁河谷最东端的唐布拉国家森林公园。这里原是清代伊犁将军行猎避暑之地。图/视觉中国

唐布拉既有茂密的森林,碧绿的草原,又有湍急的流水,奇峻的山石,各种美景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大自然的美妙和谐。静言/视觉中国

据说唐布拉共有113条沟,每条沟都有不同风景和故事,因此形成了113个景点,雪山、松林、草原、花甸、溪流、奇石……“百里画卷,天然画廊”的美誉名副其实。静言/视觉中国

春的暖,夏的绿,秋的黄,冬的雪,天山四季的风情和谐地在孟克德古道上共存着,动荡而宁静,起伏而平和,残酷但却美丽。在2000年后的今天,不妨重走乌孙部族西迁之途,探访源于自然的奇观,感受历史的厚重!图/视觉中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格氏栲森林公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