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白酒品牌中你为什么选择时光大成?

南方黄酒对中国黄酒做出了重大贡献,把黄酒这一古老酒种延续了下来,但是可能是因为南方人太有商业头脑了,把黄酒做滥了,导致黄酒的品牌形象遭到严重破坏。

要说哪里的黄就好,真的是各有各的口味,没办法给一个具体的说法,但总有一个最基本的标准,那就是从原材料和工艺上来做判断;我作为一个老酒徒,比较偏好北方黄酒,首先是北方的纬度高,季节分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其次,相比南方,北方人更保守,思想开放度远不如南方,这是经济发展的劣势,但对保持传统来说,可能反而是好事。

我喝过国内几乎所有的黄酒,个人认为北派黄酒比南派黄酒更醇厚,味道更足,当然,产量和名气,远远小于南派。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酒种,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及金酒为世界六大蒸馏酒。我国白酒的生产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形成了独特的白酒发酵工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白酒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1949年白酒的年产量仅有10.8万t;1978年白酒产量则达到127.1万t,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加上白酒行业进入的门槛较低,白酒快速增长,随着机械化设备的应用,微机勾兑等技术的进入,白酒产量不断得到提高,1995~1997年产量达到了800万t左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白酒企业3.8万家,酒类产品10多万个,3万多个白酒品牌,白酒行业资产总计达到1500多亿元。
  当前,白酒需求总体上呈现萎缩局面,竞争激烈,从1997年以后,白酒出现衰退。产销量逐年下滑,整个白酒业产量和效益均出现大幅度滑坡。2002年的白酒产量更是回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当前,白酒市场现在正受到替代品挤压,主要是饮料,另外有啤酒、葡萄酒、果酒等。从策略方面看,国家支持饮料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国饮料发展趋势惊人。有关专家、新闻媒体也大力提倡啤酒、葡萄酒消费。因此,白酒产销量占整个饮料酒的比重逐年下降。1978年,白酒占饮料总产量的60 %,1995年在饮料总产量中比率降为30.5 %,2003年比率下降到11 %。况且饮料不征收消费税,在广告费支出方面,国家税务局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食品包括保健品饮料行业的企业,每一年纳税可在销售营业收入8 %的比例据实扣除广告支出,白酒类企业的广告扣除额度只有2 %。
  面对行业发展的不利环境,白酒企业开始寻找突围。《国家酒类管理办法》的实施,《关于白酒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制订,许可证的换发,各酒种全面实行准入制度系列政策、标准开始实施。国家商务部对酒类流通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将贯穿于今后白酒业发展之中,在此期间,货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续不全和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不符合标识规定以假乱真,仿冒知名商品商标和名称的产品以及无证生产和用甲醇、工业合成乙醇勾兑的酒的行为,将成为清理的重点对象。市场的准入制度将把一批小型白酒企业关在外面,因此,今后下降的速度会缓慢,白酒产销量将维持2002年以来水平,约350万t,名优酒会小幅度增长,高端酒增长速率将在1   经过无序的增长和竞争阶段,白酒市场已进入了整合营销时期,企业根据资源和目标理性的市场跟进,以品质为核心构成目标市场,从无序走向了有序。总而言之,中国白酒市场的发展将形成了如下格局。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在中国白酒产品市场方面,高档酒和低档酒市场中已经都拥有了强势的现有竞争品牌,如低档酒红星二锅头、尖庄等。高档酒中的贵州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水井坊、国窖1573等,这些品牌在消费群体中有着很高的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整体竞争力有着很强的市场消费、市场维护,新生品牌如果没有较高品质、没有强势文化内涵、没有充足的资本作为基础和创新的市场操作,没有长久投资的企业经营理念等,将很难在这两个市场中立足。
  反观中档白酒市场,虽然也有金六福、小糊涂仙、郎酒等较强的品牌参与,但是由于中档酒市场有着强大的市场消费量作为拓展基础,现有品牌的消费忠诚度普遍较低和市场技术性操作空间较大的市场机会原因,新生品牌在短期内能够将品牌和市场酝酿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中档酒市场是新生品牌发展的一片空间。高低档酒生产厂家销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中档产品的开发稍显疲软,企业应彻底改变这种意识,树立最佳空间市场,采取积极措施,开拓市场,创造销售奇迹。
  实际上,在调查中发现,中档白酒是品牌竞争的某一区域。消费者对白酒价位的选择,有32.5 %的消费者选择20~40元的中档白酒,38.7 %的消费者选择40~60元的白酒,而选择60元以上价位白酒的消费者仅占18.9 %,这说明中档白酒的销量最大,并且其市场潜量也最大。我国的中产阶级占绝大多数,企业完全可以进行酒类市场兼顾,进行产品研制创新,弥补中档消费层次需求,就如酒类既有白酒,又有啤酒,还有红酒、果酒等不同层次的酒一样,而这一层次并非引导消费,而是消费引导需求。
  中档白酒市场将逐渐成为白酒企业家竞争的焦点,当今白酒企业,已逐渐认识到中档市场这个市场空间。因此绝大多数的白酒企业把中档市场作为白酒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中档市场,企业既可以保证销量,又可以保证利润,同时,中档市场集结了白酒消费最集中、最普遍的消费群体。对于高档市场,很多白酒企业由于品牌价值取向的限制以及品牌塑造能力的欠缺,仅仅把高档市场作为形象战略来抓。而对于低档市场,由于新税制的出台以及白酒行业过高的营销费用,低档市场就被逐渐荒废,而成为一些地方酒企业的主要战略方向。但中档市场的消费者对市场缺乏忠诚,在消费的时候表现出强烈的游离性——这是我们现有的消费者缺乏强大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决定的;因此,白酒的中档消费主要集中在酒楼、业务招待、喜庆以及礼品消费环节,而日常的餐桌自我消费,却远远没有形成气候。同时,中档市场的消费者很多是属于被动消费者,并没有参与到品牌选择中来,因此,中档消费者的游离性十分明显,消费者的消费受广告、竞争消费经验以及自我感受的影响十分巨大。
  至于中档市场的竞争则主要体现在广告、促销礼品、文化概念和终端占有上。聚集在这个层次的白酒品牌处在竞争的胶着状态——并没有一个白酒品牌在中档市场占有主导地位,也没有一个品牌在品牌力和销售力这两个方面能够主宰市场。因此,市场分额的占有成为中档白酒产业营销的关键性指标。然而中档市场品牌生命周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广告、促销、品质、经销商、分销成员及地方风俗等在众多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都会对品牌的生命周期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是在某些区域市场,一年喝倒几个品牌的原因。所以,在白酒生产技术和营销技术、品牌地位和价格定位以及广告传播策略都大同小异的今天,中档白酒市场缺乏个性化产品、品牌、沟通技巧,应从品牌战略和企业形象战略上下功夫,从长远的发展过程来经营品牌、经营形象。品牌战略和形象战略是目前白酒企业的硬伤。只有建立起长期的企业规划、品牌规划,企业才能够依照战略规划,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力,并体现在品牌开发、品牌管理、企业管理、客户管理的各个环节。当然,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明确白酒面对的消费层和购买力,以及满足对产品的情感质量和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较低的进入门槛让白酒行业本身的竞争就十分激烈。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很多新的企业集团面对2001年中国白酒产业大调整机会,开始进入白酒产业,如娃哈哈集团、红豆集团、广东鸿森集团、重庆力帆、万达集团等。部分买断品牌也迅速取得瞩目的成绩,如金六福、浏阳河、金剑南、剑南娇子等,但将来白酒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向高档名优白酒方向发展,一些主要生产低档酒的知名大型白酒集团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向中高档白酒市场进军。水井坊、国窖1573、舍得酒开始逐步发力,连地产酒也一样,如四川丰谷酒业推出丰谷酒皇,原来的高档酒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三者垄断的格局即将打破,尤其是水井坊已初步奠定了高档酒的品牌形象地位。
  如今,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体系的逐步健全和现代营销观念逐步形成,白酒的营销进入了既重视消费者需求,又重视培养品牌内涵的时期,商家才真正开始研究人们在送礼、请客、婚宴等等场合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白酒,如茅台的高品质、健康理念,国窖1573塑造其中国白酒第一窖的品牌,水井坊强力打造中国白酒第一坊的品牌,都在不断地塑造企业的高档酒地位。传统白酒和新生白酒群体也都在打造自己的高档白酒。从市场上看茅台、五粮液的市场工程自是不必多说,而新派高档酒中的水井坊、国窖1573最为突出。水井坊与国窖1573的品牌操作手法非常相似,水井坊的“中国白酒第一坊”,国窖1573的“中国白酒第一窖”,均是依靠公关概念的炒作而成名,通过文化创新而成功。在宣传推广与市场培育上均是大投入,这样的大手笔在市场上是比较罕见的。在央视、地方台以及其他平面媒体上,水井坊、国窖1573更是频频亮相。但这种品牌战也暴露出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高档品牌诉求区分不明显。高档白酒品牌在传播诉求方面,同质化多于差异化,而这是品牌塑造的大忌。部分高档品牌甚至没有明确的品牌塑造思路,仅仅希望以广告轰炸加上公关炒作来启动市场,这样的结果致使消费者对高档白酒品牌的关注度开始下降。二是高档白酒品牌打造工程的投入非常大。中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消费群体已经形成,目前可供选择的高档白酒,只有茅台和五粮液,这就给高档白酒留出了空间(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尤为典型),水井坊和1573正是在这时候切入市场的。
  在高档白酒的诉求方面,历史文化、传统艺术是高档酒品牌的支撑点,品牌名和新生品牌都如此。国酒茅台支撑起茅台酒,泸州老窖拥有500年窖池支撑起国窖1573,全兴集团把握拥有700多年历史的成都水井街酒坊,由此支撑起高档酒水井坊品牌,这些都是历史文化资源和品质的整合。
  在打造高档白酒方面,不同品牌有不同特色,如果说,茅台酒除了把握机遇外,还有国酒品牌的强大支撑,而达到了价格高位,而五粮液是靠机遇和运作上了高端价位,因为以香型而论,浓香型的典型代表是泸州老窖,而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大典、古井贡酒、洋河大曲等浓香品牌酒相比较,并不具备特别的优势,这就说明抓着机遇的重要性。
  当今高档白酒的新品牌不断涌现,同时品牌也通过副品牌再造,如泸州老窖推出大成明窖精品系列,剑南春推出金剑南、银剑南系列,以及西凤酒的天长地久系列,形成了不断涌现的高档品牌群。通过近几年的高端市场的运行,高档白酒市场的竞争格局可以粗略分为3类:包括强势高档白酒品牌、弱势高档白酒品牌和过度性高档白酒品牌。茅台、五粮液、水井坊、国窖1573等为代表的强势品牌,受关注程度高,消费者认同比例大,在高档白酒群体中处主导地位,还有一些处于弱势地位,这些品牌关注度低,也没有明确的建设思路。
  可以断言,中国白酒的高端市场存在较大的空间,这个空间是由我国优越的酿酒条件,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发展新的格局和机遇,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消费层差距的拉开,中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企业家和咨询策划机构运作品牌和市场的能力显著提高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只要把握机遇,完全可以打造出新的高档白酒品牌,进入更高的层面。

  白酒产品的流通渠道在整个市场中占有很大份额,决定着产品网络建设速度,企业市场延伸范围和获利空间最大化的目标实现。经销商处于生产企业与经营销售之间,是两者的共同桥梁。这一桥梁的价值在于能够有效地影响交易对象的利润产生效率最大化的实现目标。当两个交易对象在实力都不十分强大的现实条件下,单一经销商的素质往往决定着一个白酒产品区域市场的胜败,整体经销商的素质和整合也决定着一个白酒企业的生死。所以在现实条件下,白酒产品的流通渠道价值仍然不能低估。对于中、小型白酒企业来说,通过多渠道的成功建设,可以解决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提高企业现有资源的获利能力,转移企业在市场操作中的风险。正如:“血管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通道一样”。对于白酒类企业而言,流通渠道就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的血脉所在。血脉的畅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企业的销售渠道政策。但销售渠道的建设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现有销售渠道建设方式上,有的厂家渠道建设与传统方式不一样,如“金剑南”采取的是倒着做渠道,金剑南公司在决定运作金剑南这个项目后,就组织相关销售人员前往市场与经销商进行交流,征求经销商的意见,让经销商参与到金剑南的整体策划中来。但这时,金剑南的产品还没有诞生,只有一个很模糊的轮廓,在综合经销商意见后,使得产品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实际上在此时,金剑南的招商活动就已经开始宣传。这样金剑南在向经销商和零售商征询意见的同时,告知了经销商和零售商这样一个信息,金剑南即将推出。同时,经销商对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给金剑南制定销售渠道政策提供了市场依据。另外,参与了调查的经销商,在平日的闲聊时也很可能会谈及金剑南在主动征询意见一事,这无形中又为金剑南做了一回免费广告,而且还是借他人之口。
  中国有句老话,同舟同济,大家坐在一条船上,遇到风吹浪打,就得齐心协力度过难关,也就是说,在流通渠道建设时,企业与经销商应该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让经销商直接成为企业利益体的一部分,因此,要组建利益共同体,保证政策的严格执行,但同时也要注意营销中通路窜货现象。通路窜货被业内称为营销“癌症”,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发生,却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窜货以低于公司规定的价格,蓄意向辖区周边地区低价倾销,使周边地区通路利润下降,经销商积极性严重受挫。例如:“金六福”原来采取“因地制宜”模式,产品线过长,在同一地区,“同门争斗”的现象本来就普遍,严重地损害了“金六福”的流通渠道效应。而口子窖酒的销售策略是:选择有实力的总经销成立直销公司控制核心酒店。总经销选择的核心指标有两个:一是资金实力强大,能解决进店壁垒高,投入大,沉淀资金多的问题,而且具有前瞻意识,能和厂家一道坚持市场开拓和启动。二是讲究“一店一策”。一般选择当地诚信度高,了解市场,人际关系好的经销商,以减少厂家对市场的摸索时间。产品包装精美,广告宣传力度大,采用电视、公交、报纸等媒体立体轰炸,吸引消费者关注,迅速提高产品知名度,配合经销商共同将产品推入市场。
  现在的白酒市场已置身另一个层面,从品牌形象工程置身于渠道竞争。这是白酒竞争以品牌以及文化形象诉求的重心转移。在渠道竞争、操作方面下大力气,拉动市场,推动品牌建设,如茅台、五粮液、水井坊、国窖1573等品牌不约而同地在向渠道深度开发的营销策略靠拢。当今白酒包括高档白酒品牌经销商把渠道竞争视为生存之本,如在南京市场上,江口醇在市场操作上就不是进商超、酒店,而是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专攻团购;金榜提名酒由于品牌缺乏支持,导致终端阻塞,通路不畅,目前采取的也是以团购为主的经营策略。当然,这是市场竞争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不同的竞争品牌加入到这一阵营,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重视渠道战术的运用将成为运作白酒高档市场的生存之道。
  但是,单纯地依靠小范围的流通渠道运作,很难成就白酒品牌市场。因为,流通渠道和消费者的消费标准是有区别的,而且,由于白酒产品的特性决定其进入流通渠道具有局限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酌时光酒是五粮液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