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哈木谷有狼吗?

香格里拉是地名,云南有香格里拉市,四川有香格里拉乡等。香格里拉也是个虚幻的世界,最早于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和宁静之地“香格里拉”。这个名称被就被当成是人间天堂与世外桃源的代名词。由于香格里拉那充满浓郁东方特色和理想化生活的概念让无数人神往,便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寻找理想王国香格里拉的热潮。国内一些地区开始争相宣称为香格里拉真正存在,其中包括云南迪庆中甸地区、四川稻城亚丁地区以及西藏察隅、波密及林芝等地区。其中云南于1996年10月开始寻找香格里拉的考察启动,第二年9月云南省政府在迪庆州府中甸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举世寻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庆。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14年12月16日,香格里拉撤县设市获得国务院批准,从此中甸的声名大噪,人们争先涌来到这个曾经少有人知的中甸,来寻找《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的香格里拉。其实作者詹姆斯·希尔顿没有到过藏区,他所著的《消失的地平线》一书,是凭他当时收集到的欧美探险家在中国藏区所描述的考察记实撰著而成。而且据考证,香格里拉一词就来源于藏语,所以云南的中甸县,四川亚丁的日瓦乡才更名为“香格里拉”,以此为县名和乡名。

其实,人们都把香格里拉看成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理想和归宿,包括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等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称羡的富含金矿和纯净空气的汇萃地,还有美丽、舒适、安逸、宁静 、和谐等的生活方式。今天,我就要用云南中甸这个香格里拉去寻找,去感受,去追求我心中的理想和归宿。

国庆前夕的9月28日,我从成都启程飞往香格里拉市,开始了期待的旅游。这是我第一次踏上香格里拉市,开始对这座城市进行考察。


选了两幅地图重新加工,迪庆香格里拉机场离香格里拉市很近,私人出租车20元就拉到独克宗古城。


“独克宗”藏语意为白色石头城,寓意月光之城。因历史上建官寨,垒石为城,石头外涂以白色黏土,在银色月光下显得分外妖娆之故。出租车停在连接长征大道的古城北门,由此进入。



很快来到四方街,每晚群众跳广场舞的场所。


我住“无尘”客栈,房间设施还很齐全。房东很好客,听说我希望下午外出逛逛“纳帕海”景点,虽然不相信我能骑车跑十七、八公里那么远,但还是把一辆跑车借给了我。


我先推车在古城逛,这是“白塔广场”,历史上的定点柴火交易市场,乡下人进城背着柴禾换取古城人做的酸腌菜,所以后来有句民谣说道“丽江粑粑、维西豆腐、中甸腌菜、青稞酒,不尝一口就不走”,说明这里腌菜和青稞酒的名气。


月光广场,古城的核心广场,靠北一座小山“龟山”上建有大佛寺、转经筒,周边有红军长征博物馆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龟山脚下有口古井,井水清甜甘冽,为此在古井的四周建有许多取水、饮水、用水的雕塑。


这些雕塑表现了老百姓与水有关的日常生活的情景


这儿就是茶马古道的重镇



上到顶上的大佛寺前。大佛寺主塑“觉沃”,即释迦摩尼,这里特指按西藏大昭寺的释迦摩尼像的规制进行塑制,因此闻名遐迩,常有转山客到此朝拜,也就在山下古井旁歇息。


游客通常绕寺顺时针走,从我们角度看去的左边就是金刚坛城殿,供奉藏密格鲁派五大本尊之一的大威德金刚。


快转完一圈的时候,看见台阶底下有座巨大无比的转经筒,要多人合力拉起绳索才能转动经筒,这也是世界之最了,来到古城的游客一般都会参加进来,与他人一起拉动绳索转动经筒,完成心中的夙愿。


下山后看到月光广场侧的红军长征博物馆


这是1936年红二、六军团度过金沙江和翻越雅哈雪山后于4月30日到达中甸,在此修整19天,因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得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宣告成立。


古城的商铺琳琅满目,各种民族特色的商铺吸引了众人的眼睛,例如这是众多藏刀商铺中的一个。


挂满各种铃铛的商铺,好像能听到历史上茶马古道上行进的骆驼等脖子上系着铃铛发出的声响。


这里有一家藏绣文化艺术馆,看到许多作品翩翩如生。据说它们与汉人刺绣的最大区别是粗狂、雄浑。藏绣所用丝线的颜色都是用高山上的矿石碾碎研磨制作的,如同唐卡一样,不掉色,可以长时间保存。


下午骑车逛了纳帕海回来后用餐和休息,之后听见四方街上广场舞的音乐回响,不少人已经在广场上围着圈随着音响的节奏舞了起来。


另外有一处专门藏人跳舞的圈子,男人们手上拿着乐器,女人们齐声吆喝着边唱边跳。


夜深了,不少人在藏家特色餐馆里吃特有的藏家火锅和各种小吃。


龟山上金刚坛城上亮起的灯光


还有不少人登上龟山合力转动那巨大的转经筒


在返回的路上,也可以围着白塔塔基转上几圈,祈求上苍保佑平安。

纳帕海,看到香格里拉的影子了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位于古城的西北方向,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纳帕海自然保护区既有季节性天然湖泊——纳帕海,也有云南最大的春季牧场——依拉草原。我想两个地方都去看看,对骑车人来说,路途有点远。一路骑去,果然没见到除我外的其他骑行者,不免有些孤独。不过我是来探求香格里拉风光的,骑车观景有它的独到的视角。


在路人的指引下,我将从古城月光广场出东门,沿环城南路往西骑去,遇到一个大白塔后往右,即往北行。


远远看到的就是告知的这样一座高大的白塔。据说香格里拉境内的白塔众多,藏语称为“曲登”,分为储存和供奉僧侣舍利真身的灵塔,也叫“舍利塔”,以及供奉佛经、佛像等的经塔等两种,信徒们转经、朝拜、正邪、纳福等功效。从这里拐向北,沿西内环路北上就可以到纳帕海景区了。


途中有两条路可达纳帕海景区,一是一直沿着西边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北上,在西内环路过纳曲河快到西景线时左拐,看到“纳帕海旅游景区”的牌子,这里是纳帕海伊拉大草原了。


面对着藏区八大神山的财神山“石卡雪山”前面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湿地,以及遍布其中的牦牛和骏马,体会到这里真有一种雪域高原上完美的自然景色。


这里建有两座庄园,一个是名为“心宿·穹庐四野”的庄园,2020年由屡获大奖的专业设计师打造而成。老板欢迎我参观内部的设施和窗外风景。




另一处是“十里雪山天空之境帐篷庄园”,是独立屋帐篷式的庄园。


将草原景观与现代设计相互融合,让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如梦如幻。


这里进入纳帕海核心景区都是湿地小路,沿西景线走下去到观景台又很远,故在庄园老板的指引下,建议我返回西内环路退回纳曲河以南,从岔道折向纳帕海核心景区。


路上有纳帕海的标志石,这里夏末秋初,雨水充沛,纳曲河、旺曲河等河水注入,便形成了大面积的湖面,湖面最大时可达上千公顷。等到秋风渐起,成群的黑颈鹤、斑头雁等如期而至,在湖边觅食、嬉戏。


骑车途径香格里拉牧马大草原




今年雨水多,水位提升,很早就看到草地里的海子了。


蓝天白云在海子里的倒影,像风景画一样美。


水草在广阔的海子里显现,野鸭在水中寻食游荡。


山坡上开着不知叫什么名字的红色野花,有一车人下车在此聚集。


这个季节香格里拉的气候以蓝天白云为主,但是可能偶尔会伴有阵雨甚至冰雹,我就在骑在接近“哈大谷马场”的地方突然遭遇到,连忙躲进马场避雨。


阵雨和冰雹不大,没有惊动吃草的马匹。


与藏区马场的牧民结识,想给一个年纪稍大的长者照相,他头不抬地拒绝了,他说他不喜欢照相。


旁边墙上一张宣传画上介绍了纳帕海旅游景区的情况,这里有云南最大的亚高山沼泽草甸和最大的春季牧场。纳帕海藏语“纳帕措”,意为“森林背后的湖泊”,许多河流汇入此,最终流入金沙江,这里的神山、峡谷、森林、湖泊、草原牧场、藏族村落是最具香格里拉特色的景区。


这里可以在哈木谷草原骑马绕行一圈,享受海子边的草原风光。


我进房内灌开水时,牧民们邀请我参加他们的下午餐,是他们在中晚餐之间的休息餐。


以酥油、糌粑、普洱茶为主,还有香猪、牦牛肉等。

我尝了一些他们自做的糌粑、香猪和打好的酥油茶,味道还是不错的,不过他们一般不或者很少配有汉族人喜欢的蔬菜、果品类的食物。

我毫不客气地接受了相邀,啃了两种不同的糌粑,这时肚子正饿,吃着可香了!

阵雨很快停了,回到了阳光灿烂的天空。鲜艳夺目的藏民长裙招揽游客前来租用照相。一路上确实看到很多年轻人穿着民族服装出行,不仅仅是照个相而已。

同牧民们告别,离开“哈木谷”,途径“角茸村”,继续前往核心景区。

马配画,表现藏人的情怀。

快到核心景区时,一个交通运输局的招牌告知前方水深,部分路基塌陷,禁止通行。

原来是因为水大,有一段路的水面已经漫过公路,大部分车辆停下,看了看便折返回头,有些则慢慢涉水过去。

对面也有车辆过来,有徒步者脱了鞋袜涉水过去。

大部分车辆没有过去,我也放弃了踏水前行的计划,请人帮我照了几张相。

进入独克宗古城西门,回到客栈。今天行程三十多公里。老板看我回到客栈,不禁称赞我的勇气和毅力,特别对我这样一个快八十岁的老人。晚上我到古城内闲逛,欣赏夜景,品尝美食。

巴拉格宗中险峻的群山和山中的小村

今天的目的地是香格里拉市北面的巴拉格宗和香格里拉大峡谷景点。

正值国庆节前,清晨,香格里拉正在为群众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布置,我利用在对面等着开往巴拉格宗景区的游览大巴的间歇,来此瞻仰。

上大巴开行一个多小时到了景区

这里注明有巴拉格宗和香格里拉大峡谷的景点,是国家4A级景区。

换乘旅游专车上山,来到“班丹拉姆神山”观景点。

神山山势陡峭险峻,形态威严神圣,如同莲花花瓣。“班丹拉姆”是藏传佛教的女性护法神,神山是巴拉村周边八大神山中的一个。神山也是雪山,景色绝佳而又人迹难至,像佛母守护着脚下的巴拉格宗,她是朝圣者心中最美的香格里拉秘境,最后的人间净土。人称班丹拉姆神山是与《消失的地平线》描述的景观最为吻合,是香格里拉的终极秘境。

导游指引我们观看右侧崖壁上有一个天然形成的“福”字,游客们纷纷在此朝拜神像,欣赏一位书法家称之为的“御笔福字”,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和福报。

旁边山腰一棵树旁有个小山洞,洞口像有一位僧人站立。

上山途中,到处看到盛开的格桑花。

这是“巴拉达拥佛塔”,是1300多年前斯那多吉为族人寻找人间净土而建的寨子,是巴拉村护法神山开法会的地方,也是巴拉人祭祀神山的地方。

这里有个巴拉藏文化体验中心,叫“巴拉卓玛拉康”,是在对1300多年前修建的观音庙原有的二十一度母经堂上进行了重建。二十一度母,藏语称“卓玛聂九”,是救助苦难众生的一族女神,也是藏传佛教诸宗派崇奉的女性本尊神。

下一个景点“回音壁”,处在环绕巴拉村八座神山东边,它壁立千仞,对着崖壁大声呼喊,声波被石壁反射,回音悠久。

两处山崖之间可用索道滑行

也可徒步前往观景台,看到下面香格里拉大峡谷。

观看山上的层岩和美丽的风景

从“回音壁”上去,可以换乘专车上到山顶观看天然佛塔,在4000米高海拔的蓝天白云下看被白雪覆盖的天然白塔,显得如此圣洁和壮观,也是无上绝伦的藏地秘境。但是除了要多交70元钱外,还会舍去观看香格里拉大峡谷等的安排。这次我没去,仍乘原车下来到“巴拉村”,它是1300多年前叱咤风云部落首领斯那多吉为了追寻他离家的妻子,放弃疆土来到这里,带领族人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传说这里曾是神仙居住的天堂,当然也是世人追寻梦想的香巴拉。

巴拉村这里长期以来像与世隔绝一样,峡谷绝壁上只有一条不到一米宽的人马驿道,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有个叫斯那定珠的藏人,在家人和众人的反对声中,坚持不懈,用了10多年时间,花光了自己积蓄的三千多万元,还欠了很多债,在雪山峡谷的悬崖峭壁上开辟出了一条宽6.5米、长35公里的“天路”,把巴拉村与214国道连接了起来,从2008年元旦通路、通电和通电话起,从巴拉村到县城由以前的4天缩短到一个半小时。斯那定珠成为人们的英雄,2009年被世界旅游精英博鳌会组委会评为“中国旅游影响力人物”并授予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国际王牌旅游景区”的荣誉。导游领我们来到斯那定珠的家里,他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不过今天正好在家。

在参观他的家中,看到我喜欢的《神奇的九寨》的歌手容中尔甲与斯那定珠的合影照片。

登上有点陡的木梯上到他家三楼顶上观察周围风景

离开斯那定珠家,下到巴拉民宿博物馆平台。巴拉村已经开发成为4A级景区了。

白塔前篆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是斯那定珠今年初捐赠的。

这座被八座神山拥抱的巴拉村早已成为人们的打卡地

平台下面的停车广场旁,看着几碗牦牛肉面很不错,我叫了一碗,28元,味道鲜美可口。

最后我们来到香格里拉大峡谷,有本小册子称这里是时光的裂隙,让我们窥探永恒的真谛。

确实,这里在3500米的落差中,凝固着时光的足迹。两岸几乎垂直上下的绝壁和经漫长岁月演变而来的一切,好像都被精细打磨过,让人们感受到时光的静谧。

行走在绝壁栈道上,感受到大峡谷的雄伟、险峻和神秘。

与峡谷河道行船的船工互道“扎西德勒”

徒步终点是2.5公里外的地方,然后就是原道返回。

乘车回到景区大门,旁边有个“千年菩提”景点。

在一个角落探头寻找,发现人们争相观看的菩提树上的一个“抓手”原来是这个样子,真的很神奇。

普拉错看一个多一点的大海子和众多小海子

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大香格里拉风景区的中心区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碧塔海、属都湖和弥里塘亚高山牧场为主要组成部分,但是从2017年9月3日起,碧塔海核心景区和弥里塘亚高山牧场全线封闭,今年8月份碧塔海开放一个小局部。所以现在可以游览公园北边的属都湖,然后返回时拐入碧塔海参观。

去往普达措国家公园的集合地点在月光广场南侧的游客中心,今天十一国庆节,广场面貌焕然一新。

旅游车往城东行驶,路上不到一小时到达普达措国家公园。

进入景区,第一个可选择的停车点下来,这里往右过河通往洛茸村,游客则可沿河边的悠幽生态步道前行。

早晨云雾在山中时隐时现,在河边抓拍了几张。

生态步道伴河道而延伸,在这里享受生态自然环境的乐趣。

可以观赏花卉、古树、云冷杉观赏区。

乘车来到“属都湖”前的小湖泊,进入的属都湖是云南省最高海拔的地质断层构造湖,整体海拔3500米-4150米之间,水域面积120公顷,平均深20米,是集高原湖泊、沼泽化草甸、原始针叶林为一体的生态公园。

游人可选择乘船,或沿栈道步行3.3公里到湖对岸的船码头。徒步时,多在湖边宁静的森林下行走,边走边享受新鲜的空气,遥看远近湖面风景,时而同遇见的小松鼠逗逗玩,有一种童话般的意趣。

抢拍了无数张小松鼠的照片,这张照得最好。

到达景区的三号码头,结束步行,乘车回到景区大门,从大门旁去往“碧塔海”的第二个景区。

这是今年8月份刚从封闭了四年后重新开放的,不过没有全开放,只能沿栈道走1公里到湖边,然后原路返回。

1公里后到达临时终点,在亭子中远远观望碧塔海。

离开景区乘车回返,沿途很大的一片天然大牧场。

登上古城最高点的百鸡寺

利用下午剩下的时间登临古城内最高处的百鸡寺。

从普达措回古城,时间还早,选择从我们客栈旁边的小路往西南方向的山上走去,准备去拜访一下藏传佛教的一个寺院。途径中甸县工委和县政府的一个旧址所在地,看到这里显得很荒芜,开始一段的上山路没有整修。

到这里有一百多级石阶路,上面一个小亭。

这里到更高处的寺院之间布满了经幡

这就是藏传佛教的百鸡寺所在地,始建于元代,康熙十三年塑格鲁派宗喀巴大师像,百姓来寺内还愿、祈祷,敬送家鸡放生寺内,日久寺内鸡群成百上千,便称之为“百鸡寺”。由于寺院不大,来人不多,寺院管理的僧人在我参观完了后早早关门了,我问何故,回答说没有人来。令人感到一丝寒酸,我回答说可能与路没修好有关系。不过看寺内塑像和壁画等还是很精美的。

可拍照的寺院外墙上有几幅画还十分精美

我更感兴趣的是这里地势高,可以看到全城甚至全市的轮廓。这里看到月光广场旁龟山上的几个建筑和周边的独克宗古城。

这里把镜头拉近,极目往北望去,看到远处山坳里的松赞林景区,明天我要去那里。

下山回到古城,天空出现堆积起来而又界限分明的大片云彩。

继续到古城外的市里游荡,这是香格里拉城里的龙潭湖。

离开湖边,信步走到迪庆民族文化广场。

迪庆民族文化广场正面的灯光夜景

沿长征大道北去,拍下香巴拉时轮坛城文化博览中心的灯光夜景。

明天我准备参观一下时轮坛城,听说香巴拉时轮坛城于2015年通过吉尼斯认证,被认定为世界上室内最大的立体坛城。

松赞林景区的小布达拉宫,香格拉金刚坛城

松赞林景区是著名的十三林之一,有着号称小布达拉宫的噶丹·松赞林寺、著名的圣女寄魂湖--拉姆央措湖、香格里拉的母亲河--奶子河湿地,以及茶马古道重要驿站--崩热村四大景点构成。

最后一天一早坐3路公交到松赞林景区游客中心,换乘景区车到噶丹·松赞林寺。

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小布达拉宫"。该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山上黄墙后面中间的大殿叫扎仓大殿,左右两边分别为宗喀巴大殿和释迦牟尼大殿。三大殿是主体,这是近处拍摄松赞林寺的三大殿,参观完毕后可以从远处拉姆央措湖观景点拍全景。

"噶丹·松赞林"由五世达赖喇嘛亲赐名,这里是“松赞林寺”大门,该寺也称为“归化寺”。

今天国庆第二天,观众较多,都从石阶路上去。

我先乘观众少的时候上去过一回,石阶上去两侧和顶上两侧都有康参,共有八个。康参是扎仓的下属僧侣组织,藏语意为僧团,即按僧侣籍贯或来源地的地域划分,将大寺僧侣划分为若干团体,形成教区区域性组织。八大康参包括东旺、扎雅、独克、吉迪、乡城、卓、洋唐和绒巴等,象征八瓣莲花,而八大康参所属的八个地区,正好把迪庆分作八块。

上到顶上按照顺时针方向参观,如果主要参观中间三个大殿,可从这里看到的黄墙远端往上拐进去。如果所有都要参观,则可以走到最里端。

最里端从外面看进去的大门,里面有“菩提塔”和“扎拉菊”,“扎拉菊”是护法神殿。

八大康参之一的扎雅康参

从这个方向看过去,三大殿最左边的宗喀巴大殿。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

正中的扎仓大殿,扎仓藏语依意为僧院,是僧众学习经典、修研教义的地方。后殿供有宗喀巴、弥勒佛、七世达赖铜佛,顶层供奉五世达赖、七世达赖佛像,中层有拉康八间,以及贝叶经卷、唐卡、传世法器等。寺院建筑可以说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

三大殿右边的释迦牟尼殿

释迦摩尼殿右边有个转经筒,来此转经的游客很多,都想讨个好运和吉利。八个康参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下寺院后踏入拉姆央措湖的绕湖栈道

栈道设有几个最佳拍摄点位置,这里选了两处。

至此结束上午的松赞寺景区之游

吃完午饭后去香格里拉市的香巴拉时轮坛城文化博览中心,为藏区最全面介绍藏传佛教和展示藏文化的文化景区。我想看看这个被载入2015年吉尼斯认证记录的世界上室内最大的立体坛城。

宏伟壮观的时轮金刚立体坛城,有五层的上方地园的结构。该坛城于2015年3月12日通过吉尼斯认证,并于5月28日由十一世班禅大师赐名“香格拉时轮坛城”。直径为14.23米,高7.371米,为木质包铜鎏金锻造,耗巨资花费十年时间打造完成。

在八层楼中央看到了占据多层高度的时轮金刚大佛,也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认证。佛像为四首十二臂时轮金刚,胎质纯铜,外表鎏金,高20.5米,最宽处13.4米,厚处达7.5米,自重20吨,内部装藏品月4吨。这是从八层楼上看到的形象。

之后去了五层的唐卡荟萃和四层的香格拉、大师足迹和珍宝亭等。五层唐卡荟萃展示了一千六百多幅唐卡,全是精品。很多都是活佛集几年、十几年精心制作完成的。四层的大师足迹记录了十一世班禅一生的伟业功绩。

在三层楼上看到的时轮金刚大佛。讲解员讲了很多藏传佛教的故事,可惜时间太短了,也来不及细看。两点多钟,我离开博览中心赶往机场,结束我的香格里拉之行。

这次香格里拉之行是我的第一次,我寻找的是香格里拉在迪庆中甸地区出现的因缘,我感受到香格里拉无论在自然风景方面,还是在适宜生活方面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我将继续追求它所演绎出来的博大精深的方方面面,一切的一切。我以后还会来的,也许不止一、两次。

  原标题:喜讯!海拔3200多米的香格里拉高原上种出生态玉米

  9月22日,从香格里拉市“哈姆谷·青青生态农庄”传来好消息:经过三年的不断试种,农庄收获了第一批香格里拉高原生态玉米,这是当地打破海拔及气候限制发展高原生态农业的一次突破。

  据了解,农庄按照“六零”标准开展种植,即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有机农业外的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除草剂、添加剂、激素及转基因技术,不使用抗生素、不对蔬菜进行化学保鲜处理,同时应季种植,顺应自然生长,应季采食。

  近年来,农庄本着生态、绿色的原则,与哈木谷村民小组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高原生态农业。

  根据香格里拉气候和季节特点,农庄还种植了胡萝卜、食用百合、葵花、紫枝玫瑰、昆仑山雪菊、藜麦、荞麦等集食用和观赏为一体的作物,在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观效果和农作物收获。

  在这里,你可以骑马游走于花海田园、湖泊湿地之间,感受高原的农耕生活。

  你也可以在蓝天白云下漫步于田间地头,亲身体验香格里拉藏民的劳作和生活乐趣。(李竞若 赵旭燕 蔚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扩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