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下白沙镇老神医何士秀的儿子?

宁静的白沙古镇,经常能看到一些外国人,而这些外国人来到白沙大多数都只有一个目的:去丽江白沙古镇的玉龙雪山本草诊所,亲眼看一下被誉为“雪山神医”的94岁老人和士秀。

和士秀以其高超的医术,救死扶伤的医德享誉海内外,同时他还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子孙。儿子及两个孙子现在也都在行医,“医者仁心”是这个中医世家行医的信条。

▲其子讲述94岁雪山神医

坎坷人生 用心对待每一个病人

出生于1924年的和士秀,再过几个月就95岁了,他坎坷的一生都在与病患打交道。

在解放前和士秀作为丽江地区的状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海军机械学院,攻读理科。后因身体原因于1949年不得不转入到南京外语专科学校,并于当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少年得志、前途光明”这几个字足以形容当时的和士秀,但天有不测风云,刚刚参军几年的和士秀再次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他心爱的部队。1953年,被查出肺结核的和士秀退伍回到了丽江。

因为身体的原因让他放弃了自己的专业,离开了心爱的部队。当时的肺结核和现在的癌症一样,都属于不治之症。

回到家乡的和士秀,面对“绝症”,一无钱二无药,他只能依靠自己。认真钻研医书、搜集纳西族中草药方、拜访丽江的民间名医,和士秀用行动践行了“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士秀的医术不断提高,最终也将自己的疾病治好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也许命运想给和士秀更多的考验,和士秀一生中共有7个子女,但是健康长大成人的只剩下3个,“我大姐和我三姐18岁的时候走的,还有一个是9岁走了,最小的时候6岁就没了。”和士秀的儿子和述龙说到。

学业前途的渺茫、中年的丧子之痛给和士秀沉重的打击,而他却没有倒下,他如钢铁般的站在雪山脚下,和士秀用他的医术挽救过无数条生命,挽救了无数个家庭。

除了治疗病人外,经常能够听到和士秀询问病人的家庭情况,如果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和士秀会给病人减免医药费,甚至可以分文不取。

现在和士秀的这一传统被他儿子和述龙继承了下来。

1985年4月,经批准,和士秀的玉龙雪山本草诊所开业。在行医30多年的经历中,和士秀救治了一条又一条生命。

和士秀的儿子和述龙说,这么多年总有一些患者印象让他深刻:一位本地的小姑娘因患白血病,难以治愈,后经和士秀免费为其治疗痊愈,如今也已考上了大学;一位美国白血病患者布莱尔连续十多年在和士秀的诊所拿药服用,美国梅奥医院跟踪记录其疗效,证明布莱尔的白血病已经痊愈。

和士秀治好白血病的消息不胫而走,国内外的一些名人都慕名而来,从1985年开业以来到现在,已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朋友到过这里。

其中包括很多驻华大使:英国驻华大使,加拿大驻华大使澳大利亚丹麦挪威荷兰以色列比利时法国德国驻华大使。

此外,挪威的国王和皇后、荷兰的皇后、荷兰的两位总理他们都到过这里。

正如和士秀在某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不是我和士秀有多么了不起,而是祖国的传统中医了不起,因此才吸引了这么多的国际友人。”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有40多种语言、500多家新闻媒体都报道过和士秀,其中BBC报道过5次,NBC报道了2次,韩国报道了6次,法国报道了9次。

国内的夕阳红、东方时空也都报道过,2017年3月8日和士秀作为云南省的代表在CCTV10的《本草中国》上播出。

入围共和国功勋谱 荣获共和国之星称号

2000年,和士秀被评为“共和国之星”,同时还入选由中国影响力协会和中国八一将士网联合编纂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共和国将士功勋谱》,两项特殊的荣誉,是对和士秀老先生一生的肯定。

现在已是鲐背之年的和士秀已经很少亲自给病人看病,但是在诊所中还是能经常看到和士秀,他手里总是会拿着一个红色的小本本,那是上个世纪50年代,和士秀的转业证。

一本证书陪同了和士秀老人走过了近70个年头,是他的精神支柱,这么多年风雨坎坷一直陪他走了过来。

“现在这个小本本是他的精神生命,我们都不能碰的,只能他自己一个人看。”和述龙笑着说到。

现在和士秀一家三代行医,诊所的工作主要由儿子和述龙承担,两个孙子一个学的是中医,一个是西医,都从事医生行业。看到后代都行医,和士秀的内心感到十分高兴。

“医者仁心”,和士秀的亲身经历让他对病人非常照顾,并且这种行为深深影响了后代。

从诊所成立到今天,白沙附近的村民来这里看病,从来没收过任何费用,即使是外面来的人,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也会减免。

“无论什么病,糖尿病、高血压,我们的药价都是固定的,每个月200元,如果远方的客人,我们会一次性开3个月的,一共600元,这个价格十年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只要我还活着,这个价格就不会变。另外如果病人困难的话可以直接告诉我,我能做到的一定做到,两个字‘免费’、四个字‘分文不取’。这种情况大概每天有一两个吧。”和述龙说到。

对于和述龙来说,父亲传递下来的精神就是给他最大的财富。

经常有人开玩笑说,病也看了,钱也不要,管不管用啊,当然这只是玩笑话。这是对和士秀一家高尚的医德的敬佩,而不是对他们医术的怀疑。

视频:云壹影视《丽江人物志》栏目组

如果您身边有符合《丽江人物志》栏目的人,请推荐给我们!电话/微信:186 / 181

制片:徐美强 统筹:杨顺安

导演:钱昊宸 联络:和云枭

录音:洪 志 摄像:杨顺安 王 强

调色:李志伟灯光:段绍伟 段晓辉

出品:云壹影视 剪辑:杨顺安 王 强

媒体支持:丽江网 看见丽江

村妇参加网络女人征文比赛,所写的《光头,并自在着》拿了个最具才华奖,奖品是一套云贵旅游套票,几乎涵盖了云贵两省所有收费和不收费的旅游景点,号称价值7000余元。此次出门正好派上用场,人在束河,得知白沙古镇上有一位中外闻名的纳西族名医!

如此响当当的人物,我们岂能错过?

从束河到白沙往返总里程约7-8公里 ,不算很远。我们第一次是骑车去的,后来两次都是徒步往返。

我们要采访的这位纳西族医生时年已是87岁高龄,名叫和士秀。

欲知和士秀,且先听两个跟和老医生有关的故事。

故事一。我俩正式拜访和士秀医生的前一天,老鼠皇帝一个人特意从束河徒步至白沙古镇盖邮戳,顺便与和老医生预约。

适逢一对慕名前来看病的宁波父子,父亲有高血压。和老医生认真地为该父亲号了脉,然后肯定地说:能治。

和医生:一个月100块。

父亲:我应该开多长时间的药呢?

和医生:你自己决定,想开多少就开多少。

父亲:那就先开半年的量吧。

和老医生递过来一大包药。

父亲叫过儿子:我儿子有鼻炎,曾动过手术,没治好。您能治吗?

父亲:我老婆有肾结石,能治吗?

和老医生:能治,千万不要开刀。

最后,皇帝看到父子二人高高兴兴地扔下了1800块人民币,背走了够一家三口服用半年的草药。

故事二。正式拜访和老先生当天,我俩是徒步去的白沙古镇,到达和老医生的诊室时恰逢一对老外。男老外是美国人,女老外是韩国人。

跟他们聊了聊,发现这俩老外不是来看病的,他们是慕名来拜见和医生的。目的与我们相同。

村妇很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这位名医。但见和老先生头戴一顶黑色线帽,身披一件历经沧桑的白大褂,脖子上围了一条被浆洗得颇为单薄的围巾,几缕银须飘在围巾外面。

因为昨天皇帝跟老先生有预约,见我们到来,和老先生随手找了两张载有他自己事迹的报纸递给我们,示意我们稍等。之后继续操着熟练的英语口若悬河地跟两名老外讲他自己的故事,讲得兴起,还一度起身来回走动并佐以手势加强语气。

我们发现,每有新人进来,和老先生做的第一件事都是递报纸。

还发现,和老先生似乎对老外更为热情。毕竟,他老人家英文口语十分了得。

遍观诊所内外墙壁上形形色色的报纸,发现和老先生名气真的很大,而且似乎在国外名气更大。因为,小诊所墙壁上贴满了外国人的名片,几乎看不到用中文印制的名片。

诊室内墙壁上还挂了很多患者送的锦旗

上图右边第二个红衣姑娘曾患白血病,多家大医院束手无策,在和医生的治疗下痊愈并考上了大学。

和医生很善于总结。上图是他亲笔写的名言。

在和老先生的儿子写的《丽江玉龙雪山本草诊所2007年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先后有几十家外国媒体用英、日、德等语言采访报道过何老先生。老人家还“入选了《国际500名人》,并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的名誉教授学位。其子和述龙则在《2000名20世纪杰出科学家》等辞书中榜上有名。”(注:以上带引号部分为完整引用)

《丽江玉龙雪山本草诊所2007年工作报告》列举了几十年来该诊所和其父子被采访报道的媒体和次数,与行医治病相关的内容不是很多。报告的最后写道:“我们要尽量树丽江的良好形象,为进一步扩大纳西文化(纳西医药)在中外的知名度而努力,为丽江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添砖加瓦,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和老先生终于送走了那两名外国游客,开始接受我们的采访。

我们曾要求和医生详细谈谈他的成才经历,和医生却总是罔顾左右而言他。被我们问得急了,就说:“这有什么好说的?”不过,他还是耐心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1947年,和老先生求学于上海海军机械学院,后因健康原因转入南京国立语言专科学校学习英语。1949年在南京参军,后辗转回到云南,1953年再次因健康原因放弃省城的工作回到老家,后来还曾被打成反革命,坐了一年牢。出狱后的和先医生疾病缠身,为自救,他开始自学中医并遍尝高原各种草药。所谓久病成良医,日积月累,他不仅治好了自己的病,还帮助了很多染病的远近相邻和无数远道而来的病人,成就了今天在江湖上颇负盛名的名医和士秀。

作为一个名人,除了身世坎坷颇具吸引力外,和老先生还发明了很多至理名言。比如患者是医生的老师等等(皇帝十分赞赏这个说法)。他说得最多的便是“仁”字,他说他给人看病从来都是“谈病不谈钱”,给就收着不嫌多少,没有的话他也绝不索要。

采访接近尾声时,我俩提出让老人家给号号脉。村妇伸手给他,和老先生边切边问:你经常去医院吗?

和老医生:嗯,你身体很好。

皇帝伸手与他,和老先生问:你经常去医院吗?

和医生:嗯,你身体很好,但是有点肾虚,要注意。

作为门外汉,我们无法也无权就和医生的医术作任何评论。我们想说说和医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第一,作为一名87岁高龄的老人,和医生堪称精力充沛精神矍铄,且思维敏捷,逻辑缜密,语速不慢。实属罕见;

第二,作为一名医生,和老先生能够做到以人为本,治病为先,而不是只顾赚钱,可谓医德高尚。令人钦佩;

第三,作为一位年近90的高龄老人,和医生不仅英文流利,对新科学新技术如e-mail、互联网等都颇为了解,而且还十分熟谙宣传营销之道,堪称与时俱进之典范;

唯一令我们不解的是:和医生一直强调医生和病人是一种互动关系(此话不错),所以他非常尊重病人自己的意见。然而,在诊治疾病这种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事情上,病人本身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以故事一中的宁波父亲为例,和老医生说“你想开多少就开多少”,表面上是尊重病人的意愿而不是像时下常见的那样小病大治甚至没病创造病来治。但无论中、西医,在治病开处方的时候都讲究对症下药,因病情发展而不断调整处方和剂量。如此说来,和老医生这种处方剂量任由患者自主决定的做法是不是值得商榷呢?

采访结束后,应我们请求,和老先生在我们的盖章本上大书了一个“仁”字,还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采访进行期间,和老先生的老伴进来请示工作。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深明大义、任劳任怨的女人,和老先生有个好妻子。

注:“雪山神医”和士秀老先生已于2018年8月31日上午7点30分去世,享年97岁。本文是博主夫妻2010年2月9日在白沙古镇采访和士秀老先生后整理的博文。

宁静的白沙古镇,经常能看到一些外国人,而这些外国人来到白沙大多数都只有一个目的:去丽江白沙古镇的玉龙雪山本草诊所,亲眼看一下被誉为“雪山神医”的94岁老人和士秀。

和士秀以其高超的医术,救死扶伤的医德享誉海内外,同时他还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子孙。儿子及两个孙子现在也都在行医,“医者仁心”是这个中医世家行医的信条。

坎坷人生 用心对待每一个病人出生于1924年的和士秀,再过几个月就95岁了,他坎坷的一生都在与病患打交道。

在解放前和士秀作为丽江地区的状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海军机械学院,攻读理科。后因身体原因于1949年不得不转入到南京外语专科学校,并于当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少年得志、前途光明”这几个字足以形容当时的和士秀,但天有不测风云,刚刚参军几年的和士秀再次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他心爱的部队。1953年,被查出肺结核的和士秀退伍回到了丽江。

因为身体的原因让他放弃了自己的专业,离开了心爱的部队。当时的肺结核和现在的癌症一样,都属于不治之症。回到家乡的和士秀,面对“绝症”,一无钱二无药,他只能依靠自己。认真钻研医书、搜集纳西族中草药方、拜访丽江的民间名医,和士秀用行动践行了“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士秀的医术不断提高,最终也将自己的疾病治好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也许命运想给和士秀更多的考验,和士秀一生中共有7个子女,但是健康长大成人的只剩下3个,“我大姐和我三姐18岁的时候走的,还有一个是9岁走了,最小的时候6岁就没了。”和士秀的儿子和述龙说到。

学业前途的渺茫、中年的丧子之痛给和士秀沉重的打击,而他却没有倒下,他如钢铁般的站在雪山脚下,和士秀用他的医术挽救过无数条生命,挽救了无数个家庭。

除了治疗病人外,经常能够听到和士秀询问病人的家庭情况,如果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和士秀会给病人减免医药费,甚至可以分文不取。现在和士秀的这一传统被他儿子和述龙继承了下来。

高超医术 享誉海外1985年4月,经批准,和士秀的玉龙雪山本草诊所开业。在行医30多年的经历中,和士秀救治了一条又一条生命。

和士秀的儿子和述龙说,这么多年总有一些患者印象让他深刻:一位本地的小姑娘因患白血病,难以治愈,后经和士秀免费为其治疗痊愈,如今也已考上了大学;一位美国白血病患者布莱尔连续十多年在和士秀的诊所拿药服用,美国梅奥医院跟踪记录其疗效,证明布莱尔的白血病已经痊愈。

和士秀治好白血病的消息不胫而走,国内外的一些名人都慕名而来,从1985年开业以来到现在,已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朋友到过这里。其中包括很多驻华大使:英国驻华大使,加拿大驻华大使澳大利亚丹麦挪威荷兰以色列比利时法国德国驻华大使。

此外,挪威的国王和皇后、荷兰的皇后、荷兰的两位总理他们都到过这里。

正如和士秀在某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不是我和士秀有多么了不起,而是祖国的传统中医了不起,因此才吸引了这么多的国际友人。”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有40多种语言、500多家新闻媒体都报道过和士秀,其中BBC报道过5次,NBC报道了2次,韩国报道了6次,法国报道了9次。

国内的夕阳红、东方时空也都报道过,2017年3月8日和士秀作为云南省的代表在CCTV10的《本草中国》上播出。

入围共和国功勋谱 荣获共和国之星称号2000年,和士秀被评为“共和国之星”,同时还入选由中国影响力协会和中国八一将士网联合编纂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共和国将士功勋谱》,两项特殊的荣誉,是对和士秀老先生一生的肯定。

现在已是鲐背之年的和士秀已经很少亲自给病人看病,但是在诊所中还是能经常看到和士秀,他手里总是会拿着一个红色的小本本,那是上个世纪50年代,和士秀的转业证。

一本证书陪同了和士秀老人走过了近70个年头,是他的精神支柱,这么多年风雨坎坷一直陪他走了过来。

“现在这个小本本是他的精神生命,我们都不能碰的,只能他自己一个人看。”和述龙笑着说到。

医德影响子孙后代现在和士秀一家三代行医,诊所的工作主要由儿子和述龙承担,两个孙子一个学的是中医,一个是西医,都从事医生行业。看到后代都行医,和士秀的内心感到十分高兴。

“医者仁心”,和士秀的亲身经历让他对病人非常照顾,并且这种行为深深影响了后代。

从诊所成立到今天,白沙附近的村民来这里看病,从来没收过任何费用,即使是外面来的人,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也会减免。“无论什么病,糖尿病、高血压,我们的药价都是固定的,每个月200元,如果远方的客人,我们会一次性开3个月的,一共600元,这个价格十年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只要我还活着,这个价格就不会变。另外如果病人困难的话可以直接告诉我,我能做到的一定做到,两个字‘免费’、四个字‘分文不取’。这种情况大概每天有一两个吧。”和述龙说到。

对于和述龙来说,父亲传递下来的精神就是给他最大的财富。

经常有人开玩笑说,病也看了,钱也不要,管不管用啊,当然这只是玩笑话。这是对和士秀一家高尚的医德的敬佩,而不是对他们医术的怀疑。

年少成名冠玉龙坎坷人生转医行鲐背老人身行健三代行医笑开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丽江白沙古镇和士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