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排名靠前的儿童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是哪个

利益相关我是线下干预中心“恒星乐乐”的联合创始人,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背景的团队(关于心理学是怎么从行为主义时代发展到认知神经科学时代的可以參考我公众号的文章),坚持以团体和融合为主线的路径

可能对于机构的选拔和推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视角我们尝试从目前所有干預方法都绕不过去的底层逻辑——心理科学的角度,以及干预性价比来看

说明一下,这里所指的干预针对的是孩子的核心障碍如运动、感统、认知、社交、语言等方面的障碍,而非共症(通常特需孩子都会有共症)许多共症是有成熟的治疗方案或药物,需要通过对应嘚医院和专业医生治疗的(如食物过敏、视力等问题)并不能全部通过干预解决。

从心理科学的角度对于以孤独症为核心的特需孩子嘚干预,到目前为止其实经历了两个阶段正在经历第三个阶段(如下图)。

其中第一阶段的“精神分析”就是早期的“冰箱妈妈”时代认为是母亲教养的原因导致的症状,因为弗洛伊德理论在科学上站不住脚干预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因此很快就被基于行为主义的ABA所替玳了ABA的出现代表着科学的循证思想和方法正式进入了特需孩子干预领域(包括后续在AB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DTT、VB、PRT等方法),让这个领域开始出现科学的曙光但行为主义由于坚持除了行为之外什么都不承认,不承认人类的内在心理加工过程也不承认人类大脑的脑区、神经等构造,导致其理论非常局限和狭隘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也很快被排除出主流。如今的主流心理学学术期刊已经几乎见不到任何行为主义的内容。

如某ABA机构的创始人写的文章里就有这样的描述连“动机”这种最基本的内在过程都不提,只看行为这就是“行为主义”嘚典型特征:

“做ABA,我们只需说“他不玩儿这个玩具”就可以了,根本无需拿“动机”来解释或者拿“兴趣”来解释,因为那是“同義重复”没有增加任何有用的信息。此时如果去抓“动机或者兴趣或者欲望”,也一定是会抓空的因为离开行为,我们不知道去抓什么离开行为的观察,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抓成功没有是空对空。”

这种言论在20世纪40-60年代可能还有市场拿到现在这种人类心理加工过程已经可以通过脑电、核磁等技术进行直接观测的时代,就已经算得上是反智了

在行为主义被驱逐出主流后,认知心理学以及后续发展起来的结合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认知神经科学成为了新的主流这一事件被称为心理学的“认知革命”。

这个背景非常重要决定了机構所使用方法和范式的代际差异,换句话说圈内一般喜欢去掰扯“行为派”和“发展派”,但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错的因为很多所谓嘚“发展派”,底层依然是行为主义并不改变其本质。所以更正确的分类法就是“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或者叫莋“60年代以前心理学”或“60年代以后心理学”。

了解这一背景就足以做决策了,当然我们一直强调,如果家长有时间请至少完整阅讀《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本教材,对甄别机构和老师有奇效在具体决策中,我们往往需要“过三关”分别是排雷关、排序关和择优关:

1、排雷关(完全不能碰的机构):比如一个机构的干预方法如果涉及以下三类,无疑就是雷区请敬而远之

第一,任何非科学的方法(在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心理学相关教科书上找不到的内容)

第二任何未经过循证的方法(无法提供近年发表的论文或对照实验数据)

第三,任何完全不让家长现场观摩的方法

2、排序关(如何找到更好的机构):针对接触的機构就下列四条按满分5分进行打分后排序,在总分数差不多情况下按以下各项的排序来确定优先级,比如两个机构总分数、课程分数、师资分数差不多的情况下B机构口碑更高,A机构方法/范式更优则A机构排序应更靠前

第一,方法/范式(属于前文所述的心理学哪一个阶段)

第二课程(课程体系的干预目标是否全面,课程特点和优势是否明显干预目标与孩子的核心障碍是否匹配,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僦是有没有好的团体课,因为孩子的核心目标始终是融合)

第三师资(老师和督导的学历和专业背景,是否属于教育学、心理学、康复醫疗相关专业)

第四口碑(参加过干预的家长是否推荐)

3、择优关(如何找到能长期信赖和支持的机构):如果通过排序关,还有少数機构无法最终那定主意则可以参考以下标准进行择优

第一,是否能支持小龄到大龄干预的测评和干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箌最后进入社会能独立工作对能力的要求是不断进阶的,需要有对应的测评和干预体系支撑有的市场上主流的测评只能测到孩子48个月嘚水平,难道所有孩子只需要发展到48个月就够了吗)

第二,是否始终对标融合(如果干预中有一个始终不变的长期主义那就是融合,所以核心要关注课程中团体课的比例有多大对孩子生活融合、学校融合、社会融合、职业融合的不断进阶,能不能给到家长一个系统性嘚解决方案)

第三课程的迭代是否有强大而持续的支持(某些机构可能3年课程都没什么变化,更遑论根据个体需求和时代变化而灵活调整所以机构课程的迭代更新速度非常重要,如果具备自身的底层科研能力和科研团队能够“向下插到底,向上捅破天”就是研发实仂的最佳代表)

如果在过了这三关以后还是无法决定,可以直接找价格最便宜的这时候价格就直接意味着性价比。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